如何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2024-05-12 14:48

1. 如何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论述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与措施. 5分 
 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是指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家通过改变其宏观经济政策和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主动地对本国的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以使其恢复平衡。人为的政策调节相对来说比较有力,但也容易产生负作用(如考虑了外部平衡而忽视了内部平衡),有时还会因时滞效应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措施有以下几点:
 
 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运用所持有的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主要是黄金和外汇,作为外汇稳定或平准基金(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来抵消市场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从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它是解决一次性或季节性、临时性国际收支不平衡简便而有利的政策措施。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是采取缩减或扩大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的方式,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整利率来达到政策实施目标的。调整利率是指调整中央银行贴现率,进而影响市场利率,以抑制或 *** 需求,影响本国的商品进出口,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
 
 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这里所谓的“调整汇率”是指一国货币金融当局公开宣布的货币法定升值与法定贬值,而不包括金融市场上一般性的汇率变动。
 
 直接管制政策。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实施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些政策发生的效应要通过市场机制方能实现,二是这些政策的实施不能立即收到效果,其发挥效应的过程较长。因此,在某种情况下,各国还必需采取直接的管制政策来干预国际收支。
 
 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就是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和 *** 间贷款的方式,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逆差严重而又发生支付危机的国家,常常采取国际借贷的方式暂缓国际收支危机。但在这种情况下的借贷条件一般比较苛刻,这又势必增加将来还本付息的负担,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因此运用国际借贷方法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
 
 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合作).如前所述,当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各国根据本国的利益采取的调节政策和管制政策措施,有可能引起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因此,除了实施上述调节措施以外,有关国家还试图通过加强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如何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  
 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一般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浮;如逆差严重,则会使本币汇率急剧跌落。该国货币当局如不愿接受这样的后果,就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汇和买进本国货币。这一方面会消耗外汇储备,甚至会造成外汇储备的枯竭,从而严重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则会形成国内的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从而引致失业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对与绝对下降。从国际收支逆差形成的具体原因来说,如果是贸易收支逆差所致,将会造成国内失业的增加。如系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则会造成国内资金的紧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固然可以增加其外汇储备,加强其对外支付能力,但也会产生如下的不利影响:1.一般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的失业问题。2.顺差固然可以加大国内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但也会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而加重通货膨胀。3.将加剧国际摩擦因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意味着有关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易引起对方采取报复性措施。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收支顺差形成往往是由于出口过多所形成的贸易收支顺差,则意味着国内可供使用资源的减少,因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各国 *** 可以选择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和其他奖出限入措施等。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会改变国际收支,而且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其他影响。各国 *** 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不同措施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1.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指+国 *** 通过调整税收和 *** 支出实现对国民经济需求管理的政策。它通常用做调节国内经济的手段。由于总需求变动可以改变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启动国际收支的收人和货币调节机制,所以财政政策成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 *** 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促使国际收支平衡。首先,减税或增加 *** 支出通过税收乘数或 *** 支出乘数成倍地提高国民收入,由于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导致进口相应增加。其次,需求带动的收入增长通常伴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后者具有 *** 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此外,在收入和物价上升的过程中利率有可能上升,后者会 *** 资本流入。一般说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超过它对资本项目收支的影响,因此它有助于一国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反之,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 *** 可以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促使国际收支平衡。首先,增税或减少 *** 支出可以减少国民收入,从而相应地压缩进口。其次,抑制总需求会降低通货膨胀率或使物价水平下降,从而有利于出口并抑制进口。当然,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促使利率下降和 *** 资本流出。但是, *** 一般是在充分就业和高通货膨胀情况下推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因此它的基本作用方向是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方式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动调节,二是人为调节。 指国际收支在失衡后一定时期内可自动恢复均衡1.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其基本思想是:各国只要遵循游戏规则,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和物价的涨跌而自动取得平衡。所谓游戏规则:(一)规定货币含金量并以铸币平价决定汇率;(二)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三)各国不采取任何抵消黄金流出入对本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货币政策(四)自由商品市场,不以任何政策加以干预,物价上个具有完全弹性,各国之间处于完全竞争、充分就业状态。2.纸币流通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1)固定汇率下的自动调节机制(2)浮动汇率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因为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正常运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效应往往难以正常体现,尽管人为的调节也具有一定的负作用,但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予以运用。1.支出变更政策:指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经济中支出的总水平,进而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以此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它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汇率政策:指一个国家通过调整汇率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由此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资本流出入的实际收益,进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汇率政策的运用受到一些条件的约束,比如:进出口商品供给和需求的弹性。3.资金融通政策:指一国通过动用官方储备和使用国际信贷便利而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主要用于解决临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4.直接管制政策:指一国对国际经济交易直接采用严格的行政管制,主要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直接管制的弊端:阻碍了市场机制,容易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是暂时的政策管制,使庇护者有依赖性,会阻扰将来政策的改变。5.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政策总之,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是多样化的,每一种政策都有其各自的特色与调节功效,一国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取舍。取舍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应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具体原因选择调节政策;第二,应多通过政策搭配方式来调节国际收支;第三,选择调节国籍收支失衡的政策,应尽量不与国内经济发生冲突或尽量减少来自他国的压力,以免影响国际间正常的经济关系。
  论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手段???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结构性失衡
 
 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二)周期性失衡
 
 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
 
 (三)收入性失衡
 
 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
 
 (四)币性失衡
 
 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便、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就会出现顺差。
 
 (五)政策性失衡
 
 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主要有:
 
 财政政策 采取扩大或缩减财政支出和调整税率的方式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当国际收支大量顺差、国际储备较多时,采取增加财政预算、扩大财政支出、降低税率、 *** 投资等手段,可以提高消费水平,促使物价上涨,增加国内需求和进口,减少顺差。当国际收支大量逆差时,则可采取削减财政预算、压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紧缩通货等措施,迫使国内物价下降,增加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减少逆差。
 
 金融政策 采取利率调整、汇率调整和外汇管制等政策来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①利率调整。提高或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和再贴现率,可以吸引或限制短期资本的流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当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时,可以降低利率,促使资本外流和扩大投资规模,使顺差缩小。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提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控制投资规模,使逆差缩小。但是,提高利率会使本币汇率上升,容易影响国内投资,抑制商品出口,从而发生贸易收支逆差或使逆差扩大,从根本上影响国际收支的改善。因此,只有在币值严重不稳,国内经济和金融状况不断恶化时才采取调整利率的措施。②汇率调整。通过货币法定升值或贬值,提高或降低本币的汇率,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升值后,本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就会相应提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就会下降,在客观上起到鼓励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从而使顺差减少;相反,货币贬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逆差。但运用汇率手段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往往会遭到其他国家的 *** 。③外汇管制,指一国 *** 机构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干预外汇的自由买卖或采取差别汇率。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扩大、外汇入不敷出时,制定严格的外汇管制条例,对外汇买卖、外汇的收入和支出实行严格管制,控制外汇的支出和使用,防止资本外逃,可以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
 
 贸易管制政策 贸易管制政策的着眼点是“奖出限入”。在奖出方面,主要是实行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和出口补贴。出口信贷是由进出口银行为扩大出口向本国出口商或他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由国家行政当局对本国出口商向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买方信贷提供担保,一旦进口商拒付货款或无力偿还贷款而使本国出口商受到损失时,由国家负责补偿损失。出口补贴是国家行政当局为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商提供现金补贴或税收方面的优惠。在限入方面,主要是实行关税壁垒、进口配额制和进口许可证制。关税壁垒是指贸易进口国为限制或阻止某种商品的输入而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措施。进口配额制即贸易进口国为限制进口而对某些商品的进口规定最高的数量或金......
  如何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结合中国现实  
 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是指经常项目平衡(有形贸易、无形贸易和单方面转移)和资本项目平衡(经常项目加上长期资本流动),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相等.而在现实中,相等是一种偶然,更多的情况是一种不相等.也可以说,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与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收支的内容与变化趋势有密切的关系.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各国当局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之一,长期的逆差或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和资源的配置.
  论述调节国际收支不均衡的政策有哪些?这些政策是如何运用  
 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可分为: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  从供给角度讲,有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与搭配核心精神在于:当国际收支失衡时,正确使用并搭配不同类型的调节政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均衡。125、试述资本与金额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的机制(自答发挥题)126、试评析西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优缺点.  西方学者对国际收支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一国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政策。西方的国际收支理论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替而不断发生变化。最早对国际收支系统进行分析的理论可追溯到1752年大卫休谟的"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直到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各国的经济学家才对国际收支进行新的理论探索。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A.勒纳进一步发挥了马歇尔的供求弹性局部均衡分析,系统地提出了国际收支"弹性论"。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克卢普和梅茨勒将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应用到国际收支分析,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论"。与此同时,亚历山大采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式,提出了国际收支"吸收论"。随着货币学派的兴起,60年代出现了将货币主义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原理推衍到开放经济的"货币论"。这些理论都大大地丰富了国际收支的理论分析,为各国货币当局调整国际收支提供了重大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一、弹性分析法  弹性分析法是对理论界出现的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国际收支(贸易收支)状况的一种进一步分析和理论的深入。它说明了在货币贬值后,只有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一国才能改善贸易收支,进而改善国际的支出。即使这样,在改善贸易收支时,也受"J"型曲线效应的影响,即不能立即改善贸易收支,不仅不能立即改善,而且还使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在过了这个"时滞"后才能快速地改善贸易收支。弹性分析理论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片面看法,它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变量的诸因素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具有现实意义,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它把国际收支仅局限于贸易收支,而未考察劳务进出口与资本流动。第二,弹性分析理论以小于"充分就业"为条件,因而作出了供给完全有弹性的假定。这种假定只适用于周期的危机和萧条阶段,而不适应于周期的复苏与高涨阶段。第三,弹性分析法采用了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法,它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实际上其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它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有时是不可忽视的。  二、乘数论。  乘数论又称收入分析法,它主要分析了在汇率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它同样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它是凯恩斯"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运用和发展。该理论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的出口具有和国内投资相同的效应,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总量;一国的进口具有和国内储蓄相同的效应,会减少国民收入总量。当一国商品、劳务出口时,从出口获得的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这些部门人员收入增加又会 *** 他们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了从事国内消费品生产部门的收入和就业的扩大,并使进口增加,如此推算下去,国民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此即外贸乘数理论。但外贸乘数理论只有在国内没有达到充分就业和出口有弹性的前提下才能对国际收支发生作用。  三、吸收论。  吸收论又称支出分析法。它主要阐述收入和支出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它......
  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  
 各国 *** 可以选择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和其他奖出限入措施等。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会改变国际收支,而且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其他影响。各国 *** 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不同措施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
 
 1.财政政策
 
 宏观财政政策指一国 *** 通过调整税收和 *** 支出实现对国民经济需求管理的政策。它通常用做调节国内经济的手段。由于总需求变动可以改变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启动国际收支的收人和货币调节机制,所以财政政策成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2.货币政策
 
 宏观货币政策指一国 *** 和金融当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实现对国民经济需求管理的政策。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一般通过改变再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整货币供应量。由于货币供应量变动可以改变利率、物价和国民收入,所以货币政策成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运用
 
 作为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的宏观经济调节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单一政策对单一目标的调整会引起另一目标的变动,如用紧的财政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时,由于企业负担的增加而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减小,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等,所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用各有侧重,往往配合运用。
 
 4.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指一国通过调整本币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 *** 实行货币贬值(Devaluation)可以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当一国长期存在国际收支顺差时, *** 可以通过货币升值(Revaluation)来促使国际收支平衡。为了保证国际间汇率相对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规定各会员国只有在国际收支出现基本不平衡时才能够调整汇率。
 
 5.直接管制政策
 
 直接管制政策指 *** 直接干预对外经济往来实现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直接管制可分为外汇管制、财政管制和贸易管制。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哪些  
 (一)结构性失衡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二)周期性失衡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三)收入性失衡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四)币性失衡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便、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就会出现顺差。(五)政策性失衡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有哪几种  
 财政政策
 
 汇率政策
 
 利率政策
 
 直接管制
 
 动用官方储备
 
 国际官方贷款
 
 宣布财政破产

如何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2.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表现为什么机制

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是指市场经济各种因素与国际收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1国际收支收入调节机制,即国际收支差额会影响国民收入,并通过进口的变化促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收入调节机制:逆(顺)差→国内生产下降(增加)→国民收入减少(增加)→社会总需求减少(增加)→进口支付减少(增加)→逆(顺)差得到改善。) 
2国际收支货币调节机制,即国际收支差额会影响货币供应量,引起利率和价格的变化,从而促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货币调节机制:逆(顺)差→外币支出增加(减少)→储备减少(增加)→进口减少(增加)→逆(顺)差得到纠正。) 
二、在金本位制下,存在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即国际收支差额会引起黄金的国际流动,导致该国货币供应量相应变动;这会改变各国的物价水平和商品国际竞争能力,并最终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国际收支逆(顺)差→黄金外(内)流→货币供应量减少(增加)→商品国内价格下降(上升)→出(进)口增加→逆(顺)差得到纠正。) 
三·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即国际收支差额会引起汇率的变化,并通过后者调节国际收支。 (汇率调节机制:逆(顺)差→对外汇需求增加(下降),本币供给增加(减少)→外币升(跌)本币跌(升)→进口(出口)产品涨价→进口减少(增加)→逆(顺)差得到纠正。)

3. 如何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平衡?

如何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搭配来调节中国国际收支



作为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的宏观经济调节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单一政策对单一目标的调整会引起另一目标的变动,如用紧的财政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时,由于企业负担的增加而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减小,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等,所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用各有侧重,往往配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为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或货币政策可能同国内经济目标发生冲突。因此,政府选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必须注意时机。

货币政策分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的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中国出现国际收支长期顺差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政策促使国际收支平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中上缴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减少,降低再贴现利率,使商业银行通过票据再贴向中央银行融资数量增加,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回收有价证券,发放货币。这样均能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 货币供应量增加,一是引起利率下降,使国际套利资本流出,引起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账户项目的顺差减少。二是货币量增加,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水平,鼓励消费,从而增加进口。

财政政策分析:中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促使国际收支平衡。首先,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通过税收乘数或政府支出乘数成倍地提高国民收入,由于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导致进口相应增加。其次,需求带动的收入增长通常伴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后者具有刺激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此外,在收入和物价上升的过程中利率有可能上升,后者会刺激资本流入。一般说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超过它对资本项目收支的影

响,因此它有助于一国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如何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平衡?

4.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方式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动调节,二是人为调节。 指国际收支在失衡后一定时期内可自动恢复均衡1.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其基本思想是:各国只要遵循游戏规则,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和物价的涨跌而自动取得平衡。所谓游戏规则:(一)规定货币含金量并以铸币平价决定汇率;(二)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三)各国不采取任何抵消黄金流出入对本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货币政策(四)自由商品市场,不以任何政策加以干预,物价上个具有完全弹性,各国之间处于完全竞争、充分就业状态。2.纸币流通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1)固定汇率下的自动调节机制(2)浮动汇率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因为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正常运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效应往往难以正常体现,尽管人为的调节也具有一定的负作用,但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予以运用。1.支出变更政策:指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经济中支出的总水平,进而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以此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它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汇率政策:指一个国家通过调整汇率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由此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资本流出入的实际收益,进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汇率政策的运用受到一些条件的约束,比如:进出口商品供给和需求的弹性。3.资金融通政策:指一国通过动用官方储备和使用国际信贷便利而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主要用于解决临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4.直接管制政策:指一国对国际经济交易直接采用严格的行政管制,主要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直接管制的弊端:阻碍了市场机制,容易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是暂时的政策管制,使庇护者有依赖性,会阻扰将来政策的改变。5.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政策总之,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是多样化的,每一种政策都有其各自的特色与调节功效,一国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取舍。取舍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应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具体原因选择调节政策;第二,应多通过政策搭配方式来调节国际收支;第三,选择调节国籍收支失衡的政策,应尽量不与国内经济发生冲突或尽量减少来自他国的压力,以免影响国际间正常的经济关系。

5. 关于国际收支状况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国际收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如果为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低。  (3)利率。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则汇率高。  (4)经济增长率。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货币汇率高。  (5)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  (6)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下是一些具体的细节:  总的来说,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是决定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外汇市场中,市场人士都十分关注各国的各种经济数据,如国民经济总产值、消费者物价指数、利率变化等。在外汇市场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各种数据、指标与汇率变动的关系和影响,才能进一步找寻汇率变动的规律,主动地在外汇市场寻找投资投机时机和防范外汇风险。
在经济活动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汇率变动,列举如下:
一、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导因素。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外汇供不应求。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变动决定汇率的中长期走势。  二、国民收入。一般讲,国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费水平提高,对本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对本币的额外需求将提高本币价值,造成外汇贬值。当然,国民收入的变动引起汇率是贬或升,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如果国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给而提高,则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得以加强,外汇汇率就会下跌。如果国民收入因扩大政府开支或扩大总需求而提高,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超额的需求必然要通过扩大进口来满足,这就使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就会上涨。  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的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  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将改变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对债券收益、外币价值的预期。通货膨胀造成国内物价上涨,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出口亏损,进口有利。在外汇市场上,外国货币需求增加,本国货币需要减少,从而引起外汇汇率上升,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相反,如果一国通货膨胀率降低,外汇汇率一般会下跌。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财政收支一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对国际收支有很大影响。财政赤字扩大,将增加总需求,常常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及通货膨胀加剧,结果本币购买力下降,外汇需求增加,进而推动汇率上涨。当然,如果财政赤字扩大时,在货币政策方面辅之以严格控制货币量、提高利率的举措,反而会吸引外资流入,使本币升值,外汇汇率下跌。  六、利率,利率在一定条件下对汇率的短期影响很大。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差异引起资金特别是短期资金的流动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国利率差异大于两国远期、即期汇率差异,资金便会由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从而有利于利率较高国家的国际收支。要注意的是,利率水平对汇率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从决定汇率升降趋势的基本因素看,其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汇率的变动起暂时的影响。  七、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汇率的变动。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央行都尽力协调各国间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力图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来达到支持本国货币稳定的目的,中央银行影响外汇市场的主要手段是:调整本国的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汇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对资本流动实行外汇管制。  八、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自1973年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越演越烈,投机者往往拥有雄厚的实力,可以在外汇市场上推波助澜,使汇率的变动远远偏离其均衡水平。投机者常利用市场顺势对某一币种发动攻击,攻势之强,使各国央行甚至西方七国央行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也难以阻挡。过度的投机活动加剧了外汇市场的动荡,阻碍正常的外汇交易,歪曲外汇供求关系。  另外,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和研究者,包括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和技术分析员、资金交易员等每天致力于汇市走势的研究,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及对市场交易人员心理的影响以及交易者自身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都是影响汇率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当市场预计某种货币趋跌时,交易者会大量抛售该货币,造成该货币汇率下浮的事实;反之,当人们预计某种货币趋于坚挺时,又会大量买进该种货币,使其汇率上扬。由于公众预期具有投机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加剧了汇率短期波动的振荡。  九、政治与突发因素,由于资本首先具有追求安全的特性,因此,政治及突发性因素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是直接和迅速的,包括政局的稳定性,政策的连续性,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战争、经济制裁和自然灾害等。另外,西方国家大选也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与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及临时性,使市场难以预测,故容易对市场构成冲击波,一旦市场对消息作出反应并将其消化后,原有消息的影响力就大为削弱。  总之,影响汇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的关系错综复杂,有时这些因素同时起作用,有时个别因素起作用,有时甚至起互相抵消的作用,有时这个因素起主要作用,另一因素起次要作用。但是从一段长时间来观察,汇率变化的规律是受国际收支的状况和通货膨胀所制约,因而是决定汇率变化的基本因素,利率因素和汇率政策只能起从属作用,即助长或削弱基本因素所起的作用。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情况下,各国的货币政策中,将汇率确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已成为政策目标之一。通常,中央银行运用三大政策工具来执行货币政策,即存款准备金政策、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投机活动只是在其它因素所决定的汇价基本趋势基础上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  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如果货币收人总额大于支出总额,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反之,该国货币汇率下跌;第二,利率。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对汇率波动起决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第三,通货膨胀。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通货膨胀影呐本币的价值和购买力,会引发出口商品竟争力减弱、进口商品增加,还会引发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削弱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这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本币贬值;第四,政治局势。一国及国际间的政治局势的变化,都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很大,但影响时限一般都很短。

关于国际收支状况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6. 分析浮动汇率制度的利与弊

固定与浮动汇率祗是两种不同的汇率制度,无所谓对或错,祗是在两种制度下个人、企业及宏观经济的行为及调整方式不一样。在某个阶段、相对某个经济结构,固定汇率可能比浮动汇率更适合。但在另一个阶段,另一种经济结构下,浮动汇率可能更合适。因此,在比较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时,需要对两种汇率制度的本质及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及结构有透彻理解。

  固定汇率制度的最大好处是政府帮助个人及企业消除了汇率风险,降低了国际贸易及投资的交易成本。二次大战后,由凯恩斯等经济学家设计的国际货币体系,包括监督执行这一体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是一个固定汇率制度。由蒙代尔倡导的欧元体系在欧盟各国之间也是一个固定汇率制度。港币与美元的挂钩及人民币与美元在1994-2005年期间的挂钩,也属于固定汇率制度。显然,固定汇率制度对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功不可没,中国的外贸及外商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主要发生在1994年实行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之后。

  对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固定汇率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帮助建立一个更符合市场规律的相对价格体系。在计划经济里,工资及吃、住、行、教育、医疗等的相对价格幷不真实地反映商品及服务的成本与效益,改革初期中国城市居民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是花在吃上面,而住与医疗几乎不花钱。这样的相对价格体系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各种商品及服务的相对价格体系很不一样,显然需要调整。固定汇率使得中国各行各业相对价格的调整更容易、更顺利。

  固定汇率的另一个好处是对本国的货币政策加以限制,使得本币的利率及通胀与国际主要货币的利率与通胀不会无缘无故地相差太多。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开放型、以国际贸易及资本市场为主的经济体,固定汇率有利于营造一个相对稳定及容易预测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制定及执行能力还不成熟时,固定汇率也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及宏观经济环境。1994年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之后,中国的通胀预期很快就得到控制。

  但是,固定汇率对货币政策的限制也可能成为一个问题。当中国由于制造业等行业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而导致住房、医疗、教育及服务业成本及价格上涨过快时,央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就无法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减缓通胀压力。因此,在中国没有出现严重的由于劳动生产率迅速增长而产生的非贸易商品价格高涨之前,固定汇率制度对中国是基本适用的。但是,一旦持续的生产率增长导致较明显的通胀,特别是非贸易商品(如住房)价格的上涨,浮动汇率下的人民币升值就有必要。

  固定汇率能够成功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有能力守住固定的汇率,这对日本、中国及香港特区这些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及贸易顺差的经济体不是一个问题,但对拉美及亚洲一些常年拥有贸易逆差的国家就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条件。阿根廷、韩国、泰国、印尼等国家在金融危机时无法守住官方汇率,就是因为它们持续的贸易逆差导致外汇储备流失,不得已只能让汇率浮动。

  浮动汇率的主要好处是为央行提供了一个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通胀,但成本是个人、企业、银行必须承担汇率风险,包括市场投机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斯坦福大学麦金农教授对日本及中国实行浮动汇率的风险研究得最透彻。他提出了一个道德矛盾及冲突的理论。日本及中国都持续多年拥有大量贸易顺差,也就是不断积累美元净资产,这本来是一种勤俭储蓄的美德。可是,当日元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形成幷实现时,本国居民将普遍不愿意持有不断贬值的美元而更愿意持有不断升值的本币,这就形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及冲突:本国居民通过贸易顺差不断积累净美元资产但却不愿持有美元资产!结果是官方外汇储备大升,幷导致本币发行量大增,本币利率下降,甚至开创零利率时代,也称“货币流动性陷阱”。

  麦金农的道德矛盾及冲突理论的一个基本经济学原理是:在市场环境下,投资不同货币资产的回报在调整风险之后应该相同。比如,给定同样的风险,投资人民币资产的回报主要体现在人民币名义利率,而投资美元资产的回报则体现在美元名义利率。但在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时,人民币资产的投资回报还包括人民币的升值率,人民币名义利率+人民币升值率=美元名义利率。

  如果美元名义利率是6%,而人民币每年升值率达6%,在中国开放资本流动的条件下,人民币名义利率就可能被压至零。这就是为什么麦金农教授不希望人民币采取浮动汇率制度的原因。

  在没有通胀时,麦金农的分析完全正确。可是一旦有了通胀,人民币名义汇率(人民币实质利率+中国通胀率)就可以比零高很多。而一旦有了通胀,由于通胀与升值的替代关系,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升值率也必将相应减小,人民币名义利率跌至零的风险,即落入“货币流动性陷阱”的风险也会减小。可见,维持一个适当的由生产率快速增长导致的通胀率,可以降低人民币升值导致零利率的风险,也可以减低升值的压力。

7. 为什么固定汇率制度下,国民收入变化可以调节国际收支呢?

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当局会在固定的汇率水平通过调整外汇储备来消除外汇市场供求缺口,相应通过货币供应量变动调节经济不平衡。
在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时,固定汇率制下,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进而本国价格水平的变动来调节,价格水平变动也会造成国民收入变动。(比如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是由于生产出口产品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导致的成本过高所致,固定汇率制下,相关产业部门被迫主动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水平。)
而浮动汇率制则是完全通过汇率变动来调节。(在上述情况下,浮动汇率制下的本币贬值,在短期可增加出口,但长期不利于本国产品竞争力。)

为什么固定汇率制度下,国民收入变化可以调节国际收支呢?

8. 汇率变动与国际收支平衡变动求大神帮助

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有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说,决定汇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它决定了这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地位,从而决定了这个国家贸易收支),以及这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它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相对地位,从而决定了这个国家的资本项目平衡情况)。 国际收支与汇率也存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关系,即汇率变动可以影响到收支平衡的改变以及国际收支的结构。通常说来,汇率高估可以引起收支逆差(进口超过出口),并通过汇率贬值预期引起当前(投机性)资本流入和未来资本流出;相反地,汇率低估可以引起收支顺差(出口超过进口),并通过汇率升值预期引起资本流入。 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有的时候被人称之为“汇率影响到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严格说,指同等质量标准下的价格竞争力或对国际消费者的吸引力。在海外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显然与汇率水平有关,但是否可以说汇率是影响一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因素呢?需要具体分析。如果你认为汇率具有自动走向均衡的趋势,政府当局不可能长久地将汇率维持在一个显著偏离其均衡的水平上,那么,汇率对各个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可以说是“中性的”。但是,另一方面,考虑到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其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在其发展的早期阶段上较弱,政府很有可能在一个较长时期中人为地实行压低本国货币汇率的政策,并以此来促进本国出口贸易的扩张(也可以说间接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汇率变动对本国经济的优劣:贬值:促进出口,但导致国内资产价格“缩水”,对外购买力下降;升值:对外购买力增强,但出口增长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