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化学家有哪些?

2024-05-04 23:03

1. 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化学家有哪些?

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范特霍夫;
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埃米尔·费雷;
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列纽斯;
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威廉·拉姆赛;
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道夫·冯·贝耶尔;
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亨利·莫瓦桑;
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爱德华·毕希纳
由于发 现无细胞发酵,于1907年荣获诺贝尔化学 奖,被誉为”农民出身的天才化学家”;

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欧内斯特·卢瑟福;
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威廉·奥斯持瓦尔德;
19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奥托·瓦拉赫
他对获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1909年写成了《菇和樟 脑》一书,总结了他一生对于醋类化学的研究成果。1910年, 瓦拉赫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玛丽·居里;
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维克多·格林尼亚
提起维克多·格林尼亚教授,人们自然就 会联想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格氏试 剂是有机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
19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尔·萨巴蒂埃、西奥多·威廉·理查兹

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化学家有哪些?

2. 生物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他们分别是美国科学家卡罗琳·贝尔托齐(Carolyn Bertozzi)、丹麦科学家莫腾·梅尔达尔(Morten Meldal)以及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Barry Sharpless)。




从左至右分别为贝尔托齐、梅尔达尔和夏普莱斯

在这两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开奖前,不少媒体都预测,奖项获得者可能与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药物有关,然而这次三位获奖人再次让大家“落了空”。梅尔达尔和夏普莱斯主要凭借“点击化学”获奖,而夏普莱斯则是凭借“生物正交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夏普莱斯曾经在2001年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因此他成为了第二位两次获得该奖项的人士。此外,贝尔托齐也成为了第八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



通过梳理最近几年的化学奖得奖者规律,人们大概总结出两个趋势:其一,奖项归属还是以基础科学规律为主;其二,委员会似乎越来越倾向于生物化学领域。



拥有百年历史的诺贝尔化学奖涉及的学科广泛,除了化学以外,物理、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都曾斩获化学奖,因此人们也把诺贝尔化学奖戏称为“诺贝尔理综奖”。从今年的结果来看,这一外号仍然名副其实。


靠什么得的奖?

在中学我们就知道,将分子以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科学家们可以完成形形色色的化学合成,从而制造出很多具有特定功能的生命大分子。



比如说一种植物有药用,那么科学家可以锁定具有药性的具体成分,获得其分子结构。如果我们能人工地合成这种分子结构,并大规模生产,那么就制造出了一种药物。



然而将不同的分子强行拼凑在一起并不是件容易事,以合成抗生素美罗培南为例,化学家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来研发。



为了更高效地创造出不同的分子结构,人们需要一把“锁”,有了这把“锁”,不同分子一相遇,就会“啪”的一声“吸”在一起,这样科学家们就能更加方便地组合出更多分子结构。



大约在2000年,夏普莱斯发明出了这把“锁”,提出了“点击化学”概念——利用本身就有“吸引力”的小单元的拼接,快速可靠地完成分子的化学合成。



在提出“点击化学”概念后不久,夏普莱斯又和梅尔达尔分别独立地发现了一种效率更高的“锁”,即铜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the copper catalys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由于其高效性,这种反应方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药品制造、绘制DNA图谱等领域。




点击化学反应(图源:诺贝尔奖官网)

夏普莱斯和梅尔达尔凭借着“点击化学”和“铜催化的叠氮-烷环化反应”获奖。然而,他们的发现主要还是应用在制药业,并没有想过这种方式可以运用在活体中——这也是今年第三位获奖者贝尔托齐出现在名单上的原因。



为了绘制细胞表面重要但难以捉摸的生物大分子--糖类,卡罗琳开发了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点击反应。她的反应方式能够在活体细胞或组织中,以不干扰生物自身生化反应的情况下进行——也称为生物正交反应。



利用卡罗琳的发现,科学家们可以探索细胞和跟踪生物过程。研究人员也可以改善癌症药物的靶向性等,目前,这些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按照诺贝尔奖官网的话说,“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反应已经将化学领入了功能主义时代,这将给人类带来最大好处。”


诺贝尔化学奖盘点

把遗嘱中的一大笔财富拿出来成立诺贝尔奖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人,就是一名化学家。



受父亲影响,诺贝尔从小就对化学展现出极大兴趣,从18岁开始,他就致力于钻研如何安全地控制炸药,让炸药可以用于开山挖路等能够造福于人类的场景。



在阿尔弗雷德一生获得的355项专利中,129项都和炸药有关,因此我们可以说,化学对于他的研究和事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其有关诺贝尔奖的遗嘱中,化学也是排在物理之后,第二个被提及的学科领域。



诺贝尔化学奖首次颁奖是在1901年,至今一共颁奖114次,共有191位获奖者。在这191名获奖者中,63位是一人“独享”大奖的,25位与一名同伴共享奖项,26位与两名同伴共享奖项。



其中,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弗雷德里克·约里奥。1935年,35岁的约里奥与夫人伊伦·居里,因为发现稳定的人工放射性而获得该奖项。最年长的是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古迪纳夫,那年他97岁,获奖原因是在“锂离子电池开发”上做出了杰出贡献。

1.3万粉丝福建
关注
2022诺贝尔化学奖公布,今年又成了诺贝尔“理综奖”

风声岛
2022-10-06 20:45福建总监
关注

除了化学以外,物理、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都曾斩获化学奖。

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他们分别是美国科学家卡罗琳·贝尔托齐(Carolyn Bertozzi)、丹麦科学家莫腾·梅尔达尔(Morten Meldal)以及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Barry Sharpless)。




从左至右分别为贝尔托齐、梅尔达尔和夏普莱斯

在这两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开奖前,不少媒体都预测,奖项获得者可能与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药物有关,然而这次三位获奖人再次让大家“落了空”。梅尔达尔和夏普莱斯主要凭借“点击化学”获奖,而夏普莱斯则是凭借“生物正交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夏普莱斯曾经在2001年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因此他成为了第二位两次获得该奖项的人士。此外,贝尔托齐也成为了第八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



通过梳理最近几年的化学奖得奖者规律,人们大概总结出两个趋势:其一,奖项归属还是以基础科学规律为主;其二,委员会似乎越来越倾向于生物化学领域。



拥有百年历史的诺贝尔化学奖涉及的学科广泛,除了化学以外,物理、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都曾斩获化学奖,因此人们也把诺贝尔化学奖戏称为“诺贝尔理综奖”。从今年的结果来看,这一外号仍然名副其实。


靠什么得的奖?

在中学我们就知道,将分子以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科学家们可以完成形形色色的化学合成,从而制造出很多具有特定功能的生命大分子。



比如说一种植物有药用,那么科学家可以锁定具有药性的具体成分,获得其分子结构。如果我们能人工地合成这种分子结构,并大规模生产,那么就制造出了一种药物。



然而将不同的分子强行拼凑在一起并不是件容易事,以合成抗生素美罗培南为例,化学家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来研发。



为了更高效地创造出不同的分子结构,人们需要一把“锁”,有了这把“锁”,不同分子一相遇,就会“啪”的一声“吸”在一起,这样科学家们就能更加方便地组合出更多分子结构。



大约在2000年,夏普莱斯发明出了这把“锁”,提出了“点击化学”概念——利用本身就有“吸引力”的小单元的拼接,快速可靠地完成分子的化学合成。



在提出“点击化学”概念后不久,夏普莱斯又和梅尔达尔分别独立地发现了一种效率更高的“锁”,即铜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the copper catalys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由于其高效性,这种反应方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药品制造、绘制DNA图谱等领域。




点击化学反应(图源:诺贝尔奖官网)

夏普莱斯和梅尔达尔凭借着“点击化学”和“铜催化的叠氮-烷环化反应”获奖。然而,他们的发现主要还是应用在制药业,并没有想过这种方式可以运用在活体中——这也是今年第三位获奖者贝尔托齐出现在名单上的原因。



为了绘制细胞表面重要但难以捉摸的生物大分子--糖类,卡罗琳开发了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点击反应。她的反应方式能够在活体细胞或组织中,以不干扰生物自身生化反应的情况下进行——也称为生物正交反应。



利用卡罗琳的发现,科学家们可以探索细胞和跟踪生物过程。研究人员也可以改善癌症药物的靶向性等,目前,这些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按照诺贝尔奖官网的话说,“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反应已经将化学领入了功能主义时代,这将给人类带来最大好处。”


诺贝尔化学奖盘点

把遗嘱中的一大笔财富拿出来成立诺贝尔奖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人,就是一名化学家。



受父亲影响,诺贝尔从小就对化学展现出极大兴趣,从18岁开始,他就致力于钻研如何安全地控制炸药,让炸药可以用于开山挖路等能够造福于人类的场景。



在阿尔弗雷德一生获得的355项专利中,129项都和炸药有关,因此我们可以说,化学对于他的研究和事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其有关诺贝尔奖的遗嘱中,化学也是排在物理之后,第二个被提及的学科领域。



诺贝尔化学奖首次颁奖是在1901年,至今一共颁奖114次,共有191位获奖者。在这191名获奖者中,63位是一人“独享”大奖的,25位与一名同伴共享奖项,26位与两名同伴共享奖项。



其中,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弗雷德里克·约里奥。1935年,35岁的约里奥与夫人伊伦·居里,因为发现稳定的人工放射性而获得该奖项。最年长的是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古迪纳夫,那年他97岁,获奖原因是在“锂离子电池开发”上做出了杰出贡献。




居里夫人 (图源:诺贝尔奖官网)

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也是个较为特殊的存在,因为他是唯一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人物。在1958年和1980年,桑格分别凭借在胰岛素方面的研究和对核酸中DNA碱基序列的确定方法获得该奖项。



截至目前,诺贝尔化学奖一共见证了8位女性获奖者。她们分别是:1911年得主玛丽·居里(发现镭和钋元素)、1935年得主伊伦·居里(发现稳定的人工放射性)、1964年得主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利用X射线技术解析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构)、2009年得主阿达·约纳特(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2018年得主弗朗西斯·阿诺德(酶的定向演化等)、2020年得主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杰和珍妮弗·道德纳(开发了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以及今年的卡罗琳·贝尔托齐。

3. 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化工学者有哪些?


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化工学者有哪些?

4.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有哪些人?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欧文·兰米尔,哈罗德·克莱顿·尤里,詹姆斯·B·萨姆纳,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威廉·吉奥克,埃德温·麦克米伦,格伦·西奥多·西博格,莱纳斯·鲍林,文森特·迪维尼奥,威拉得·利比,梅尔文·卡尔文,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罗伯特·马利肯,拉斯·昂萨格,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斯坦福·摩尔,威廉·霍华德·斯坦,保罗·弗洛里,威廉·利普斯科姆,赫伯特·布朗,保罗·伯格,沃特·吉尔伯特,罗德·霍夫曼,亨利·陶布,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赫伯特·豪普特曼,杰尔姆·卡尔,达德利·赫施巴赫,李远哲,唐纳德·克拉姆,查尔斯·佩德森,托马斯·切赫,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鲁道夫·马库斯,凯利·穆利斯,

乔治·安德鲁·欧拉,马里奥·莫利纳,弗兰克·舍伍德·罗兰,罗伯特·柯尔,理查德·斯莫利,保罗·博耶,沃尔特·科恩,艾伦·黑格,麦克德尔米德,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巴里·夏普莱斯,约翰·贝内特·芬恩,彼得·阿格雷,罗德里克·麦金农,欧文·罗斯,罗伯特·格拉布,理查德·施罗克,罗杰·科恩伯格,马丁·查尔菲,钱永健,
托马斯·施泰茨,理查德·赫克,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布莱恩·克比尔卡,马丁·卡普拉斯,亚利耶·瓦谢尔,埃里克·白兹格,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保罗·莫德里奇,弗朗西斯·阿诺德,乔治·史密斯,约翰·古迪纳夫

5. 历年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

历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名单 时间 获奖人及国籍 获奖原因 1901年 E . A . V . 贝林(德国人) 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 R.罗斯(英国人) 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 N.R.芬森(丹麦人) 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 I.P.巴甫洛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 R.柯赫(德国人) 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 C.戈尔季(意大利人) 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 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 C.L.A.拉韦朗(法国人) 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 P.埃利希(德国人)、 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 E.T.科歇尔(瑞士人) 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 A.科塞尔(德国人) 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 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 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 A.卡雷尔(法国人) 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 C.R.里谢(法国人) 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 R.巴拉尼(奥地利人) 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9年 J.博尔德特(比利时人) 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 S.A.S.克劳(丹麦人) 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2年 A.V.希尔(英国人) 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 迈尔霍夫(德国人) 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 F.G.班廷(加拿大) 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 发现胰岛素 1924年 W.爱因托文(荷兰人) 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6年 J.A.G.菲比格(丹麦人) 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年 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 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年 C.J.H.尼科尔(法国人) 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 C.艾克曼(荷兰人) 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F.G.霍普金斯(英国人) 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年 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 发现血型 1931年 O.H.瓦尔堡(德国人)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 C.S.谢林顿 E.D.艾德里安(英国人) 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年 T.H.摩尔根(美国人) 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年 G.R.迈诺特 W.P.墨菲 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G.H.惠普尔(美国人) 1935年 H.施佩曼(德国人) 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年 H.H.戴尔(英国人) O.勒韦(美籍德国人) 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年 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 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年 C.海曼斯(比利时人) 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年 G.多马克(德国人) 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1943年 C.P.H.达姆(丹麦人) 发现维生素K E.A.多伊西(美国人) 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 J.厄兰格 H.S.加塞(美国人) 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年 A.弗莱明 E.B.钱恩 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H.W.弗洛里(英国人) 1946年 H.J.马勒(美国人) 发现用X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1947年 C.F. 科里 G.T.科里(美国人) 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 B.A.何赛(阿根廷人) 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年 P.H.米勒(瑞士人) 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年 W.R.赫斯(瑞士人) 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年 E.C.肯德尔 P.S.亨奇(美国人) 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 1951年

历年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

6. 近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有哪些

1、2009年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阿达·约纳特“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

2、2010年理查德·赫克、铃木章、根岸英一“对有机合成中钯催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3、2011年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准晶体的发现”。

4、2012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布莱恩·克比尔卡“对G蛋白耦联受体的研究”。

5、2013年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亚利耶·瓦谢尔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


6、2014年 埃里克·白兹格、斯特凡·W·赫尔、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

7、2015年阿齐兹·桑贾尔、保罗·莫德里奇、托马斯·林达尔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

8、2016年让-彼埃尔·索瓦、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伯纳德·费林加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

9、2017年雅克·杜波切特、阿希姆·弗兰克、理查德·亨德森开发冷冻电子显微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测定。

10、2018年弗朗西斯·阿诺德、乔治·史密斯、格雷戈里·温特尔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
11、2019年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吉野彰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的贡献。

7. 诺贝尔化学奖都有哪些生物领域的

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德尔、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克和土耳其、美国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昨日获得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他们对DNA修复机制研究的贡献。这项研究加深了人们对细胞如何工作的理解,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他们将分享800万瑞典克朗(92万美元)的诺贝尔奖。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科学家们认为DNA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子,但Lindar发现DNA会以一定的速率衰变——以这种速度,地球上的生命甚至不应该存在和发展。1974年,他发现了一种称为碱基切除修复的分子机制,这种机制不断地对抗dna的崩溃。

细菌本应在暴露于大量紫外线辐射后迅速死亡,但它们却一再“逃脱死亡”。后续研究引导sanjar绘制了核苷酸去除修复机制图:细胞利用去除修复机制修复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出生时没有这种机制的人暴露在阳光下,会导致皮肤癌。细胞也可以利用这种机制来修复由诱变剂或其他物质引起的dna损伤。
莫德里克发现了第三种修复机制。他演示了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如何修复不匹配的dna修复。错配修复机制使dna复制错误的概率降低了1000倍。如果有先天性缺失修复机制,就可能导致癌症,比如遗传性结肠癌。

诺贝尔化学奖都有哪些生物领域的

8.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有哪些人?

从1901年开始到2010年为止,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共有156人

首位诺贝尔化学奖华人得主--李远哲
钱永健(英文名:Roger Yonchien Tsien ) 
华裔化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教授,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 
钱永健与哈佛大学的利伯有望夺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他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
今年由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 谢赫特曼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