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的科研成果

2024-05-18 02:51

1. 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的科研成果

学院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技术开发方面独具特色。设有光谱学与波谱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核磁共振成像重点实验室、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数学研究所、数学教育技术中心、数学教育研究所、网络安全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统计与精算咨询中心、生物电化学研究所、水环境与界面科学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的研究和实验中心。他们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如国家的“973”项目、“九五”与“十五”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上海市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多年来获国家级奖项3个、省部级奖项2个。

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的科研成果

2.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

信息学院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2002年-2005年共承担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省部级和横向合同项目近200项,经费达4000多万元,其中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占62.1%。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7项,专利(授权)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200多篇。  具体成果如下:1、乙烯生产过程基于神经网络的软测量和智能控制技术,2002年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2001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钱锋等);2、大型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过程智能建模、控制与优化技术,200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钱锋等);3、双塔脱丙烷和丙烯精馏装置先进控制与优化操作,200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钱锋等);4、重整反应器软测量及优化系统,200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顾幸生等);5、裂解炉先进控制技术开发,2002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钱锋等);6、大规模分布并行智能处理的理论和方法,200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帅典勋等);7、函数逼近理论及其在系统控制与生产过程监控中的应用,200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步奖(顾幸生等);8、PTA装置对二甲苯氧化反应过程建模和优化操作,2004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4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钱锋等);9、PTA装置结晶过程优化操作技术研究开发,2004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钱锋等);10、三井工艺PX氧化反应过程模型化与操作优化,2004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钱锋等);11、乙烯精馏装置软测量和智能控制技术,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钱锋等); 乙烯装置中裂解炉的智能控制方法,2004年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一等奖(钱锋等);12、非纤聚酯生产装置软测量技术和先进控制管理软件开发》,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张素贞等)13、基于windows平台一级、二级VB、VFP等级上机考试软件系统,200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高玻等)14、高可信度 软件系统的形式化设计和分析,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虞慧群等);15、模式识别若干关键理论问题和机器嗅觉方法研究,200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高大启等);16、常减压装置流程模拟和优化操作技术研究开发,200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钱锋等)。

3. 华东理工大学的学术研究

 学校2013年科研经费超过6.5亿元。2000年至2013年期间,学校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200多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7项,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2部,10部教材获国家级奖励。截至2014年,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9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600多项,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1500余项。  馆藏资源  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2年10月,由徐汇校区图书馆和奉贤校区图文馆以及金山三线书库组成,截止到2012年底,图书馆拥有印刷型图书260余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期刊合订本约26.25万。引进的国内外数字资源76种(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等各类数据库),外文电子期刊29364种,电子图书近150万种。 图书馆于1995年和1998年分别成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查新工作站,承接来自全国各地各种需求的查新业务,2004年设立“情报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图书馆还积极参与地区与国家范围的馆际合作、资源共享活动,每年通过网络为各类用户传递文献7000余篇。  学术期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等十几家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摘录。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期刊方阵科技双效期刊奖”;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二等奖”;200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0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功能高分子学报》:CA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来源期刊》;2002年获全国化工系统优秀期刊奖,2004年获教育部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

华东理工大学的学术研究

4. 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的学术成果

“纳米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开发了基于纳米薄膜材料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的新型光源,是新一代环保、高效、节能的冷光源和显示器件,同时自主开发了相关光电子材料制备的真空等离子体装备关键技术,提升我国光电子产业装备的国产化率。实验室小试所研制的小批量照明器件已应用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上海市核磁共振成像重点实验室开发了0.4T永磁体开放式磁共振成像仪,硬件和软件性能优于国内同类产品,已与公司进行全面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磁共振系列产品如不同配置机型、小型机、专用机型、介入机型、高场超导机型等,并衍生其他数字医疗产品。合成新药研究所在上海市科委和经委的支持下,在前列腺增生、平喘、止吐、抗过敏、降血脂和药物中间体开发等方面卓有成效,已获10项国家新药和制剂证书,相关成果已全部转移到上海信谊药厂等多家制药企业。理工学院还设有《数学教学》、《物理教学》、《化学教学》和《应用概率统计》等全国性核心期刊编辑部。多年来教师教育也是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已完成的国家教育部指定的国家级培训7期,每年的中学师资培训涉及全国极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教育为社会服务、教育助学在全国享有盛誉。

5.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介绍

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高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理工农医法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85年被批准为首批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试点单位之一。
1997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的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在读研究生8000余人。截至2011年8月,学校共授予博士学位1888人、硕士学位16382人,在读研究生10433人(含专业学位)。同时,还教育培养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士和硕士留学生。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介绍

6. 东华理工大学的学术研究

 2005至2010年间,东华理工大学科研成果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5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9项,省部级奖励43项。共有17项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96项,其中国际原子能资助项目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4项。 2010~2013年间,学校发表科研论文6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及SSCI收录1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译著80余部。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54项,发明专利10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800项、2012年科研项目经费突破1.2亿元,居江西第二。2010年10月,该校两篇科技论文首次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2015年11月,根据《科技部关于认定农业航空应用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23家单位为2015年度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通知》(国科发外[2015]352号)文件精神,经江西省科技厅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研究确定,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2015年度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这是江西省首个国家级国家联合研究中心,实现我校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截至2015年4月,学校拥有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等12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铀资源勘查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和质谱科学与仪器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 。(一)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核资源与环境——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3、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2004年2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4、江西省环境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省财政厅、省教育厅)5、“地球环境”实验室(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和江西省国际合作基地)6、“核资源与环境”国际合作基地7、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8、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昌分支机构9、“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与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江西师范大学和井冈山大学联合共建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 。  (四)工程研究中心1、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参比《仲裁》实验室,具备核地学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与测试)2、“核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核辐射探测及应用”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核设施数字工程实验中心(江西省重点实验室)5、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五)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据2013年学校官网显示,东华理工大学图书馆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核地球科学、核技术、核分析化学、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学科文献以及临川文化研究资料为重点收藏,文理管兼收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东华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9万册,电子图书41万册,购买了CNKI、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十多个大型文献数据库,并自建了临川文化名人、学科导航等特色数据库。 东华理工大学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陆续派出专家、教师出国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据2013年学校官网显示,共出访20多个国家、80多批次、220多人次。2006年以来,先后派出10多位科学家去日本科技厅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校际交流和学术联系,并互派留学人员。与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还长期聘任国外资深专家来校任教。

7.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办学成果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  现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5个博士点,177个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 12个二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有工程硕士(21个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法律硕士、高校教师6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等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

该校有博士生导师357人,硕士生导师1184人;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重点科研基地,专利申请量持续多年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全国第一批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办学成果

8.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介绍

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高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理工农医法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85年被批准为首批具有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试点单位之一。
1997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的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在读研究生8000余人。截至2011年8月,学校共授予博士学位1888人、硕士学位16382人,在读研究生10433人(含专业学位)。同时,还教育培养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士和硕士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