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后中国人造月亮会光照全国吗?这个计划前景如何?

2024-05-18 07:31

1. 2020年后中国人造月亮会光照全国吗?这个计划前景如何?

这是一条没引起多少波澜的新闻,2018年10月18日,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宣称,打算在2020年发射一颗“人造月亮”,目的倒也简单,就是减少能源的消耗,比如可以少开路灯,缓解沉重的环保压力,看上去这个想法挺好,但事实上障碍颇多,我们简单展开讨论下。

关于中国人造月亮计划
这个响亮名字的计划并非官方,只是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提出,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承接研发的一个人造月亮计划,技术上来看似乎并没有需要突破的难点,而且计划在2020年通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进行测试,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不过2020年就是明年啦,再不济一年也就知道结果了!,不过有几个问题我们可以事先做个讨论和铺垫。



轨道选择
人造月亮的轨道非常重要,因为必须要照顾两个问题,第一是高轨可以让更多的地区看到,但成本更高,第二是既然是人造月亮,那肯定是反射太阳光了,总不可能装个大灯泡上去吧,因此这就必须要考虑一个晨昏线的问题,因为再高的轨道也会被地球曲率挡住,而且越高单位反射面积越低,就成一颗星星啦,而不是人造月亮。


轨道多高合适?
很多朋友觉得跟国际空间站差不多就行,但各位要知道国际空间站过境最多也就7分钟多一点,也就是说假如这个人造月亮和国际空间站差不多高度,那么7分钟过,地面又陷入一片黑暗,然后各种路灯又得打开,不是折腾人嘛!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所以这个高度尽量要高,但高度比较高有两个问题,发射成本和单位面积亮度降低,所以这个要和地面照度要求和卫星反射面积展开结合后才能计算出一个比较合适的轨道,但我们确信这个测试性质的人造月亮高度不会太高,所以能看到的也就晃一下几分钟而已。然后随着卫星移动,在地面上照出一条光带而已。
卫星用什么轨道?
如果要确定照射某一点的话,理论上来说应该赤道上空的静止卫星轨道,但这个高度高达3.6万千米,实在太高了,而且反射光分散!不如倾斜同步轨道,它大致在目标上空8字形打转转,也不错,但高度一样,不过从赤道上空跑到目标区域上空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两条轨道都不行,而且人造月亮只能跟随太阳,那么只能采用太阳同步轨道(几乎极轨),比如在晨昏线后方数百千米处与太阳同步,那么每一圈都能反射太阳光照亮地面,不过可惜的是星下点轨迹并不是经过同一点,而是每次都不一样。但可惜轨道高度也很高,3.6万千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那么没办法了,只能用极轨但低轨道卫星,所以想要在同一点每天看到这个月亮还是很不容易的,不过中国那么大,只要轨道设计下,总有个地方能见到的,如果比满月还要亮,那么白天也能看到它,有冒毛用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卫星以及展开方式与反光面积过大的问题
其实这个大面积太阳反射薄膜打开还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毕竟太阳帆测试也不是每次都成功,而且反射太阳光成为人造月亮的反射面积也必须很大,这个展开还是有很高技术含量的。
另一个问题是必须考虑光压对于卫星的动力效应,简单的说要维持这个轨道的话必须要动力使其轨道漂移掌握在可控的误差之内,假如不维持轨道的话,很抱歉它要不了几个月就飘不知道哪里去了,这将导致一个问题:
要多少燃料维持?
或者装载离子电推进火箭?
两个成本都不低,如果不干一锤子买卖,那么这就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所以这颗卫星必须考虑姿态与轨道维持问题,无论用化学发动机还是电推,尽管技术成熟,但成本让人头大。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国际空间站高度调整
阴雨天气如何解决?
其实这就是一个头疼的问题,阴雨天就么有太阳了,尽管人造月亮能看到太阳,但它的反射光却也无法穿透云层,因此阴雨天就白瞎了,就照着云层上最多就留下一个光斑。
性价比如何?
种花家判断这个工程也就是雷声大雨滴小,到时候很有可能不会实施,因为这只是一个噱头工程,没有一丁点实用性,而且关于人造月亮这个提议已经不止一个国家或者组织提过,但也就昙花一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钢铁侠马斯克的星链工程
另外SPACE的星链工程已经被天文爱好者和天文台投诉了, 这个明晃晃的人造月亮还要跑出来捣乱,各个天文台恼火到恨不得想把它从近地轨道上用望远镜捅下来!
因此从各个方面判断,种花家认为这个工程会流产!简单的说就是销声匿迹了!

2020年后中国人造月亮会光照全国吗?这个计划前景如何?

2. 听老师说中国2020年有可能会发射一颗人造月亮上天 有没有这回事?


3. 中国什么时候发射人造月亮,哪几个省可以看到?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停电, 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举步维艰,因为电是已经成为人类的必需品。现在我们使用的电能是18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电成为人类历史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电都没有“用武之地”,直到19世纪80年代电灯的发明才让电能发扬光大,电和电灯就像一对双胞胎,缺少谁都不完整。电和电灯的发明,让人类彻底征服了黑暗,在后面的日子里,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了极大方便,此外电灯还把人类居住的城市变成不夜城,让人类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当然电能不是刚开始就有的,人类要想使用电能那么就需要产生电,那么人类如何生产电能?目前人类生产电能的方式主要采用水电站、火电站、核电站、风力放电和太阳能发电五种方式,不过相对于核电站、风力放电和太阳能发电这些新能源发电方式,人类更青睐水电站和火电站,因为这两种方式技术门槛低,发电成本低,因此水电站和火电站成为很多国家的主要发电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也带来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大量建设水电站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而火电站烧的煤炭产生大量废气污染环境,所以人类在新能源发电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路。

目前人类的用电大户在于城市,比如2018年我国用电总量为4000亿千瓦,而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大中城市几乎占了60%的份额,城市用电除了工业用电量大以外,城市的照明系统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比如城市中的路灯、高楼上面安装的装饰灯等,很多时候城市的照明系统更多的时候都是为了装饰城市,让城市看起来更漂亮一些,而没有多少的实际作用,特别是到了下半夜城市里面的灯光一直亮着,这对于宝贵的电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一边环境污染加剧,一边却在不断的浪费电,这就是人类在用电方面遇到的矛盾,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为了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减少环境污染,人类一直在寻找一种既可以保证我们正常照明,又可以减少水电站火电站建设的新方法。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即可以在晚上保证城市的亮度,同时可以大大减少城市用电量,这种方法就是“人造月亮”,提到月亮我们知道在晚上的时候月亮可以为我们提供照明,不过月亮本身不发光的,而是通过发射太阳的光具有照明作用,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有科学家构想在地球上空布置一圈反射镜,让这些反射镜可以一年四季反射太阳光,这样地球就没有了昼夜,这就是所谓的“人造月亮”。

如果人造月亮实现的话,不仅可以让城市变成真正的不夜城,而且还可以淘汰城市的照明系统,大大节省城市的用电量,用电量降低又会促进生态平衡和减少环境污染,因此科学家认为人造月亮这个项目很有发展前景。其实早在90年代,俄罗斯就开始了“人造月亮”的计划,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失败了。不过人类并没有放弃这个项目,近日中国向外宣布,将会在2020年发射中国的首颗“人造月亮”,并进行相关的演示试验,如果进展顺利,中国未来会在2022年继续发射另外三颗人造月亮,届时在中国的上空将会有四颗中国人造月亮,这些阳光反射板将会被安装在中国的空间站上,这是为了在反射板出现问题的时候,宇航员可以及时对其进行修复。

四颗“人造月亮”一旦建设完成,那么将会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地,我国很多地区的光照时间会从12小时延长到24小时,几乎没有黑夜,这样人们对电量的需求就会大大减少,电量需要的减少可以减少或者停止水电站、火电站的建设,中国的环境会逐渐得到改善和恢复,另外人们电费支出会大大降低,因为几乎很少会使用到电灯等其他照明设备。不过也有人担心,从头太空中反射太阳光到地球上,让地面一天24小时都处于白昼当中,会影响到生物作息、天文观测、光和作用等。

中国什么时候发射人造月亮,哪几个省可以看到?

4. 原定2020年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消息了?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主流理论认为,45亿年前地球曾和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发生过碰撞,而月球就是由碰撞碎片在引力作用下凝聚而成的。
从海底热泉附近的原始生命到今天遍布全球的人类文明,可以说月球见证并参与了所有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



但一个月亮似乎并不够用
1993年2月4日,俄罗斯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造月亮”实验,通过在太空反射太阳光成功在地面生成了一个直径4km的光斑,可以说是初步验证了巨型太空人造反射光源的可行性。



最终目的是在太空中部署若干个人造反射光源为俄罗斯高纬度地区提供照明,让当地居民免受极夜的困扰。
不过后来由于经费紧张,这个大气磅礴的人造月亮计划就被搁置了,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只能在科幻作品中看到它的身影。



直到“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的出现
2018年,位于四川成都的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也构想了一个“人造月亮”项目,并且打算在202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月亮,2022年再发射三颗人造月亮,它们将被部署在500公里以内的低地球轨道上,24小时交替运行。



而发射这些月亮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节省电费,根据专家的计算,若干颗8倍于月球亮度的“人造月亮”们每年将节省数十亿电费。
但需要指出的是,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的这个“人造月亮“计划仅仅是一个设想,它本身并没有被设计制造出来,所谓的“202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月亮”更像是一个噱头。



人造月亮,弊大于利?
“耗费天量资金在近地轨道上部署几面镜子,从而节省一些电费”,这便是人造月亮的本质,但相比俄罗斯高纬度地区因为极夜而急需照明的“合理性”,中国用“人造月亮”来照明,似乎并没有什么必要。



除了需求不足外,人造月亮在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难度,因为归根结底它就是个大型阳光反射镜,在几十分钟便能切换数百度温差的太空中,用什么材料来“造镜子”,并让镜子在宇宙辐射下保持始终高反射率?
可以说想要实现人造月亮,就必须先在新材料方向有所突破才行。



最早的“太空反射镜”
从历史上来看,最早的“太空反射镜”其实是德国人提出来的,和所谓的“纳粹钟”“纳粹飞碟”一样都属于黑科技系列。



这个名为“太阳炮”的巨型凹面镜,主要用途是把太阳光聚焦到地球上的一点,然后焚毁那里的一切,基本原理和太阳灶相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科学家还设想过一种面积达九平方公里的巨型凹面镜组合,用火箭拖曳到太空完成组合展开,最终达到“焚天煮海,毁灭城市”的效果。



但和其他“黑科技”一样,太阳炮也随着二战结束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样位于太空的“天基动能武器”,也就是电影中高密度高速度的自由落体金属钨棒。
不过从毁伤效果和成本来看,“天基动能武器”是比太阳炮更鸡肋的存在。抛开材料强度不谈,精确打击首先就是个大问题,因为金属棒完全由自由落体驱动,高速运动状态下的轻微偏移,将导致末端完全脱离目标。



所以说从经济适用角度来看,在大气层边缘漂移的高超音速导弹才是良心之选。
人造月亮升级版之人造太阳



在本世纪初刘慈欣写过一本叫《中国太阳》的科幻小说,里面也有一面太阳反射镜,反射面积之大,甚至足以在宏观上调节地球气候,因而获得了“人造太阳”的称号。
而在小说的结尾,面临退役的人造太阳凭借其巨大的反射面,被改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光帆推进飞船,通过持续不断的恒星光压进行加速,理论上只要时间足够 就能以无限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



在未来,冬眠技术+巨型光帆飞船或许是一条捷径?

5. 中国人造月亮什么时候发射?

自古以来,人类仰望星空发现并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但现在城乡的夜间照明导致夜空亮若白昼,光污染迅速蔓延,人眼无法看到需暗夜才能看到的夜空景象。
这个“人造月亮”的亮度宣称可以达到“8倍月光亮度” ,而月球为视直径为0.5度的面光源,人造卫星近似为点光源,会更亮更刺眼。如此强的人造光源,必定会形成强烈的光污染。这种大气层外的强光源,在经过大气层的散射后,将会让星空黯淡失色,与月明星稀同理。
如今,因为光污染,许多天文台已经受到干扰甚至不再能使用,人类数千年来仰望、观测的星空资源及其文化正在消失。“人造月亮”无疑会加剧光污染的蔓延。

所谓“人造月亮”,是一种携百带大型空间反射镜的人造照明卫星。据介绍,“人造月亮”可利用太阳光为城市提供照明,其光照度强度最大可达到月光的8倍。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参与的“人造月亮”构想有望在2022年初步实现,2020年首颗“人造月亮”将完成从发射、 入轨、展开到照明的整体系统演示验证并发射,2022年3颗“人造月亮”将发射升空,并进行从展开到照明的整体系统演示验证实验权。中国2020年有可能会发射一颗人造月亮上天有没有这回事?是的,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透露,该公司参与构想的“人造月亮”项目正在进行论证,第一颗“人造月亮”将于2020年发射。


人造月亮技术的相关意义:人们也在设想,能不能在月球轨道上放置太阳反光镜,让月球探测器能够少受长月夜带来的影响;也考虑在火星轨道放置反光镜,为火星加热,改造火星以实现宜居。所以,“人造月亮”技术仍可在太空探索的其他领域发挥作用。“人造月亮”,争议确实也一直存在。‘人造月亮’是受人控制的,人类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它的照射时间、区域和亮度。新技术总是有利有弊,关键看怎样扬长避短。“‘人造月亮’不失为既造福人类又保护自然资源的一种新尝试。

中国人造月亮什么时候发射?

6. 近水楼台先得月,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经历?

说的是我家先生吧,我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到他这个月,不知道当年那个不近水楼台的小姐姐有没有后悔呢。
我家先生并不怎么优秀,但是他一看就是人品好的那种人,属于稳重,内敛型的人,话不怎么多,也不是内向不爱说话,而是一群人玩的时候,他基本上不跟我们一般叽哩哇啦说个不停,人家就是很安静的那种,长的吧也还行呗,但因为人一看就属于很让人觉得三观正,人品好的感觉,所以当时也是有小姐姐对他有意的。

首先就要说他学校里的一个学妹,那时候时常联系他,有时候我们还能见上两面,但是没办法,这个小姐姐当时上大四,而我家先生当时已经工作两年了,而我则刚好毕业跟他在同一家公司,这些都是前提。

那个小姐姐喜欢他,但是呢一直没有挑明,小姐姐大概是想让他先说明吧,我家先生当时不知道怎么想的,反正不怎么搭理,但是出于礼貌,还是有回信息,但就我来看,回的都是言简的要命,应该也是不想让人误会吧,但是小姐姐一直努力着。

而这时候我出现了,认识了三个月以后我就开始缠着他,那时候我们经常几个同事一起去他家蹭饭,算是部门玩的比较好的,于是近水楼台就出现了,我没事就发信息给他,问他会不会做什么,怎么做,各种请教,我也就是请教从来没实践过,因为试第一次油把我手给烫了个大水泡,时间长了,就把他给拿下了,算是因为近水楼台吧。
而后那个女生再给他发信息,他就直接告诉那个女生他有女朋友了,不想让女朋友误会,希望她以后没事不要再发信息了,说实话当时看了真心觉得太帅了。

7. 以苏州园林为例,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文人情节

  关于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的演讲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046952.html
  在上个世纪的中叶,全世界都被拖入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之中,这就是那场侵略和反侵略殊死决斗最后以法西斯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毁坏了许多人类文明,60多年过去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两相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今天的和平生活,更加懂得历尽沧桑而被保留下来的那些人类文化遗产是多么来之不易!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的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就是前人为我们创造和留存下来的一份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我想分两个部分来讲,先讲苏州古城,再讲苏州古典园林。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只能简单地说一说。我以为,这两者是紧密依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苏州古城是产生苏州古典园林理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古城不可或缺的城市元素和城市风貌。
  中国有这样一句名言,叫作“温故而知新”,意思是对某种知识重温一遍,就像读新书一样可以再次增长知识。而深入了解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艺术特色,积累起来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今天就是和你们一起,把我们以前所获得的有关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的一些印象和认识、复习一下,整理一下、系统一下,巩固一下。
  一、苏州古城
  苏州最早的时候是吴国的都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春秋时期周敬王六年,亦即吴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精明强干、雄心勃勃的吴国君主阖闾在与楚国激烈争夺长江中下游统治权、南征越国的过程中,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又据历史记载,在建城之前,伍子胥曾“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进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的调查和论证,故而他选择的城址在长达二千数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因为洪水、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所变化。这一事实证明当时苏州城址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说明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我们的先辈在城市建设方面积有丰富的经验,达到了很高的科学水平。在苏州郊区,有个小镇叫相城,相传就是这个来历。
  建造工程持续了6年,阖闾大城终于建成,周围37里210步2尺,古时候一步为6尺,300步为一里,绕城一周,也就是相当于今天23900余米,和现在古城实际的周长差不多。
  这道城墙的底部宽2丈7尺,高4丈7尺,用的是板筑技术,就是先用木板档住两边,中间取土夯实,少数城门和水关用石头砖木砌成。共开有陆门8座,它们分别是阊、胥、盘、蛇、匠、娄、齐、平,其中两座有楼,以象征天上的八道天风,水门8座,以效法地上的八个卦位。另外,在大城中还建造了一座子城,作为行政的中心,位置大约沿现在的锦帆路、十梓街、凤凰街、干将路一线,现在的体育场、苏州公园都在其中,现在我们园林局办公楼,也处于核心部位。子城有陆门3座,每座都建有城楼,水门2座,其中1座有楼。子城的堆土遗迹直到90年代开通干将路时才全部铲平。
  同时,在横亘城西与太湖之间的七子山等山上,建造了数以百计的烽燧墩,构成西南一隅的城市防御体系。阖闾大城奠定了今天苏州城的规模,也是苏州最早的城垣。
  1986年的时候,我们全城的人民为苏州古城的2500岁生日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今天在座的大多数人没有被邀请参加那次庆典。我希望苏州建城2600年的时候,也就是2086年的时候,大家都能够参加,如果建城3000年的时候你们能够参加那当然就更好了。
  苏州古城最值得一说的是,自建城以来它坐落的位置、城市的规模和规划格局一直没有大的变动,这在中国以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帮助大家具体而形象地了解和认识苏州古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幅苏州古代的城市地图。这幅地图名叫《平江图》,刻制于公元1229年,我国南宋绍定二年。“平江”是当时苏州的改称,意思表示:苏州的河道,水与岸平,川流平缓,寓有永世太平的吉祥含义。由于这幅地图是刻在一块巨大的青石上,所以被很好地保存下来,至今已有777年了,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幅城市地图,它和稍晚一些时间刻制的《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等三块著名的宋代碑刻一起存放在苏州文庙里,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在苏州公园)
  这幅地图是用中国传统的绘图方法绘制的,比例尺约为3000∶1。图上绘出的自然地理实地和人工建筑物共643个,其中标出名称的有613个。这幅地图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把当时苏州水乡城市的地理概貌如实地标绘下来了。图中可见二重城垣,5座水陆城门,65座坊表,城内河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计有纵河6条,横河14条,河道总长约80多公里,桥梁共314座。城中街巷与河道并行,形成了街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
  根据历史的记载,苏州城内的河道在建城的时候就已存在了,这些按照规划由人工开挖的网格化河道,既是城市引水、排水和交通运输的渠道,又兼具城市防御、消防隔离、降低地下水位和城市空间配置的功能和作用,并且也是连结城乡,沟通全国的纽带。可以说,在苏州古城的建设上,前人对于水的驾驭和运用已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直到今天,苏州城内的河道仍大体上保持着原来的格局,继续发挥着某些功能和效益,成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宏伟、最规整的城市河道。
  另外,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如实描绘苏州繁荣状况的一幅古画,这就是清代徐扬所画的《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展示了自木渎经胥门、阊门直至虎丘的市容,全长十余米,共绘制各色人物一万二千余,是历史上描绘人物最多的绘画长卷,描绘了江南重镇苏州的繁华图景,是乾隆盛世的真实写照。
  以上所讲可以归纳为四句话:一、苏州古城建于公元前514年,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二、苏州古城自建城以来它的城址、规模和格局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说明当初对城址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三、苏州古城是一座水乡城市,它遍布城内的河道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宏伟,最规整的城市河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四、苏州古城是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当然,苏州古城还具有许多值得一说的很有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流传在民间对苏州的一些说法,如“七塔八幢九馒头”,“六门三关五鼓楼”,“三宫六观廿四坊”等,苏州的许多别称也蕴含着深刻的内容,如吴、吴城、阖闾城、吴郡、东吴、吴趋、吴门、吴下、吴中、中吴、姑苏、吴都、鹤市、鸿城、平江、长洲、茂苑等等。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展开详细去说了,感兴趣的同志可以在以后找机会交流。总的说来,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鱼米之乡,早在4000多年前便种值了水稻,至今它的农业技术仍居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它养殖的淡水鱼、虾、蟹是国内最鲜美的,叫人百吃不厌;它是一个丝绸之都,与南京、杭州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丝织生产中心,公元13世纪的时候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苏州对苏州的丝织品赞不绝口;它是一个工艺美术的传统产地,苏州的刺绣、缂丝、玉雕、灯彩、民族乐器、木刻版画、漆雕、家具等闻名国内外,在中国各个著名的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展出的苏州出产的古代工艺品;同时,它还是一个园林之城,这就是我接下来所要讲的内容。
  二、苏州园林
  现在我来讲苏州园林。
  首先,介绍一下“中国——园林之母”说法的来历
  1899年,一个英国年轻的园艺学者威尔(E.H.Wilson)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为西方收集、引种花卉植物的长期而影响深远的工作。置身于“花的王国”中,他被深深地感动和陶醉。后来随着他对中国花卉和园林了解的增多,他认识到中国对世界各国的园林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1913年,他写下了《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这一有影响的著作。此书在1929年重版时易名为《中国——园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园林之母”这个提法,已为众多的植物学者和园艺学家所接受。

  1954年,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在维也纳召开第四次大会,英国造园学家杰利克G.A.Jellicoe在致词中说,世界造园史三大流派是中国、西亚和古希腊。这三处古老的地区,都曾经产生过灿烂的古代文化。
  在这个部分里我也讲三点:一是讲一讲苏州园林产生的条件,为什么苏州的园林这样多,这样出名?二要极其简要地讲一下苏州园林的历史。三是讲一讲苏州园林的一些特点,它的美是怎样形成的,以便大家更好地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美。
  1、苏州园林产生的条件
  苏州园林是苏州古城的精华所在和重要特色之一,故而有“园林之城 ”的美称。还有一句人们赞誉苏州园林的话过去我们苏州人不大肯讲,因为听起来显得不够谦虚。现在苏州园林已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了,我们可以自豪地讲了,这句话就是“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什么苏州园林这样多、这样好呢?我们说这是因为苏州具有园林产生和发展的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也就是说是苏州优越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孕育了苏州园林。
  从自然条件说,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气候温润、山水秀丽,全境宛如一座大花园,是苏州园林比照模拟的天然画本,苏州园林中许多景观都来源于太湖山水。同时,太湖地区花木品种繁多,还出产一种叫太湖石的石头、奇绝无比,这些都是构筑园林的重要材料。这里让我讲一段历史掌故,因为苏州的花木湖石是造园最理想的构件,北宋末年的徽宗皇帝赵佶便下令大事征集,然后运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去造园林。负责办理的是一个叫朱勔的苏州人,他借此机会敲诈勒索,到处搜寻奇石异卉,编组船队送到汴京,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花石纲”事件。现在上海豫园的太湖石玉玲珑、苏州织造府遗址的瑞云峰,据说都是当时征集后未及运走的“花石纲”遗物。由此可知苏州园林是就地取材,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有利条件。
  在人文条件方面,苏州自吴王在此建立都城以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发达、工商繁荣、人文荟翠,城市建设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在与造园有密切关系的建筑、绘画、工艺美术和园艺等专业方面,技艺高超,人才辈出。例如:苏州的建筑闻名于世,主持设计和修建北京紫金城宫殿的蒯祥就是苏州香山人,由于香山匠师手艺精绝,被称为“香山帮”,是明清以后中国传统建筑在江南的重要流派。在中国园林史上,有两部经典著作,一部是《园冶》出自著名的造园大师计成,他是苏州同里人。还有一部叫《长物志》,专门研究园林内部装修和陈设布置,作者文震亨是苏州城里人,吴门画派领袖人物文征明的曾孙。
  又如苏州的绘画有悠久的传统,到了明清时期(公元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末)出现了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明四家”和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清四王”等许多著名画家,他们师宗的文人写意画的艺术风格对苏州园林的设计和建设有重要的影响。
  再如苏州的工艺美术、苏州的园艺盆景都是举世闻名的。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条件下,苏州园林才发展到如此高超的地步。
  2、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吴国的苑囿,著名的有姑苏台、馆娃宫、梧桐园、长洲苑等,这些宫庭园林是中国园林最早的源头之一。
  苏州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晋代(公元四世纪)的顾辟疆园。据记载,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曾慕名前来参观,由于高傲狂放,缺乏礼貌,被园主人顾辟疆赶了出去。但是这个园的确切地址已搞不清楚了,成为苏州园林史上的一大迷团。
  唐宋以后,随着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造园艺术日益提高,到了明清时期,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文人雅士、退隐官僚、富商巨室所建的私家园林遍布城内外,大小园林多达200余处,达到了最盛时期。清末以后,国家贫弱、社会动荡、苏州的经济趋向衰退,苏州的园林也日渐损毁和减少,存留下来的一些园林也日益陈旧破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毅然拨款抢修园林,使苏州园林得到了恢复,成为苏州古城最鲜艳的花朵,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相信,苏州园林将会得到妥善的保护,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艺术珍品,永世长存。
  3、苏州园林的性质和特点:
  (A)苏州园林包括有第宅园林、寺庙园林、书院园林、名胜园林等各种类型,而以私家住宅园林为最多,是中国园林重要流派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它和集中在北京一带的皇家园林相比较,在规格、布局、体量、风格和色彩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
  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见长。
  (B)苏州园林就其根本的性质和功能来说,它是居住、休闲、游憩的场所,这种宅园合一的居住模式,是在人口众多,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们依恋向往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造理想的生活空间,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体现了我国古代江南地区一种高度的居住文明和生活方式,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C)从园林的建构内涵来说,苏州园林和中国各地的园林一样,是由物质的和精神的两大系列的要素所构成;物质要素包括山水、花木和建筑。精神性的是那些借助于园中的匾额、楹联、书条石、绘画、雕刻所承载和反映的中国传统的哲理观念、文化意识、文学意境以及历史的、科学的种种信息,等等。
  物质性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形成园林的山水美、花木美、建筑美。
  精神性的要素可以对园中景物产生烘托、渲染,赋予园景一定的意境,形成一种人文美,使人们于游赏中愉快身心、陶冶情操,获得高尚的精神文化享受。
  (D)从园林的布局来看,苏州园林一般多以水而为中心,以建筑为主体,以假山、峰石、花木为点缀。
  水是苏州园林的灵魂,或分或聚,皆是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写照,有了水,园林中的一切景物显得更加秀丽柔美。
  山与水相对应,相映衬,园中景观因而更具自然野趣,因为假山、池水是自然的化身,是自然的符号。苏州园林的假山有湖石、黄石、土石结合和土山四种不同的类型,还有许多单独布置的峰石,中国文人历来有藏石、赏石、品石的风尚,这是对自然的尊崇和亲和的表现。
  苏州园林中的花木富有地方性、季节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每一座园林都有各自见长的名花古木。例如,拙政园的荷花,沧浪亭的竹子和梅花等都是著名的,因为这些花木被视为如同高洁自强的君子一样,具有不畏寒冷和强暴的品格,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苏州园林的建筑物是园中景观的主体和中心,根据居住、读书、吟诗、作画、抚琴、唱曲、奕棋、品茶、饮宴、憩游等不同的需要,而建成厅、堂、轩、馆、楼、阁、榭、舫、廊、亭、台等不同的形式,辅以精美的室内装修、家具、陈设和室外变化多端的花窗、铺地等,使建筑的功能、 结构、艺术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表现了我国江南古代民居建筑精湛的技艺,成为当今我国传统建筑和住宅建筑最为完整和丰富多彩的博物馆。
  园林中的人文内涵是我们在了解园林中不可放过的。应当了解每个园林的园史和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懂得园名和园中各个建筑命名的含意和来历。喜欢诗词文学的要注意欣赏园中的楹联,研究历史的要留心园中的碑刻,爱好书法的可观摩书条石上的名人手迹,喜欢摆设的可以研究园林中的各种家具和陈设,总之苏州园林的人文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反映了苏州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应当细细加以品赏。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各个园林主要特色的话,我觉得大致是应该这样:
  拙政园    清逸疏朗的水乡风情   写意山水的杰出画本
  留园      精湛丰富的空间处理   书法石峰的艺术集成
  网师园    以少胜多的小园极则   精致典雅的宅园典型
  环秀山庄  独步江南的湖石佳构   造园叠山的生动教材
  沧浪亭    崇阜广水的城市山林   千秋文脉的传承学府
  狮子林    风月无边的禅意真趣   盘环曲折的石品洞天
  艺圃      剪山裁水的太湖片角   高风亮节的君子宅园
  耦园      佳偶双隐的爱情诗话   枕波临街的水城人家
  退思园    因地制宜的贴水妙构   江湖野航的画里风光
  以上是关于苏州园林的一些基本常识,作为一位园林工作者,我常常为从事这一工作而感到自豪,我希望大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下去,成为精通园林文化、园林艺术的专家。同样是世界遗产单位,像故宫,他们出来的古建筑专家就是全国一流的古建专家,书画专家就是全国一流的书画专家,青铜器、玉器、瓷器专家、钟表专家……也是这样,谁说我们园林系统就出不了全国性的苏州园林专家呢?相信今天的各位将会取得这个成就!如果我讲的这些能引起你们兴趣,对你们有所帮助,我将感到十分荣幸!
  谢谢大家!


  2006-08-18 15:17:39

  大中小
  关于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的演讲


  在上个世纪的中叶,全世界都被拖入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之中,这就是那场侵略和反侵略殊死决斗最后以法西斯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毁坏了许多人类文明,60多年过去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两相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今天的和平生活,更加懂得历尽沧桑而被保留下来的那些人类文化遗产是多么来之不易!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的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就是前人为我们创造和留存下来的一份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我想分两个部分来讲,先讲苏州古城,再讲苏州古典园林。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只能简单地说一说。我以为,这两者是紧密依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苏州古城是产生苏州古典园林理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苏州古典园林是苏州古城不可或缺的城市元素和城市风貌。
  中国有这样一句名言,叫作“温故而知新”,意思是对某种知识重温一遍,就像读新书一样可以再次增长知识。而深入了解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艺术特色,积累起来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今天就是和你们一起,把我们以前所获得的有关苏州古城和苏州古典园林的一些印象和认识、复习一下,整理一下、系统一下,巩固一下。
  一、苏州古城
  苏州最早的时候是吴国的都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春秋时期周敬王六年,亦即吴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精明强干、雄心勃勃的吴国君主阖闾在与楚国激烈争夺长江中下游统治权、南征越国的过程中,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又据历史记载,在建城之前,伍子胥曾“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进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的调查和论证,故而他选择的城址在长达二千数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因为洪水、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所变化。这一事实证明当时苏州城址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说明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我们的先辈在城市建设方面积有丰富的经验,达到了很高的科学水平。在苏州郊区,有个小镇叫相城,相传就是这个来历。
  建造工程持续了6年,阖闾大城终于建成,周围37里210步2尺,古时候一步为6尺,300步为一里,绕城一周,也就是相当于今天23900余米,和现在古城实际的周长差不多。
  这道城墙的底部宽2丈7尺,高4丈7尺,用的是板筑技术,就是先用木板档住两边,中间取土夯实,少数城门和水关用石头砖木砌成。共开有陆门8座,它们分别是阊、胥、盘、蛇、匠、娄、齐、平,其中两座有楼,以象征天上的八道天风,水门8座,以效法地上的八个卦位。另外,在大城中还建造了一座子城,作为行政的中心,位置大约沿现在的锦帆路、十梓街、凤凰街、干将路一线,现在的体育场、苏州公园都在其中,现在我们园林局办公楼,也处于核心部位。子城有陆门3座,每座都建有城楼,水门2座,其中1座有楼。子城的堆土遗迹直到90年代开通干将路时才全部铲平。
  同时,在横亘城西与太湖之间的七子山等山上,建造了数以百计的烽燧墩,构成西南一隅的城市防御体系。阖闾大城奠定了今天苏州城的规模,也是苏州最早的城垣。
  1986年的时候,我们全城的人民为苏州古城的2500岁生日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今天在座的大多数人没有被邀请参加那次庆典。我希望苏州建城2600年的时候,也就是2086年的时候,大家都能够参加,如果建城3000年的时候你们能够参加那当然就更好了。
  苏州古城最值得一说的是,自建城以来它坐落的位置、城市的规模和规划格局一直没有大的变动,这在中国以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
  为了帮助大家具体而形象地了解和认识苏州古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幅苏州古代的城市地图。这幅地图名叫《平江图》,刻制于公元1229年,我国南宋绍定二年。“平江”是当时苏州的改称,意思表示:苏州的河道,水与岸平,川流平缓,寓有永世太平的吉祥含义。由于这幅地图是刻在一块巨大的青石上,所以被很好地保存下来,至今已有777年了,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幅城市地图,它和稍晚一些时间刻制的《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等三块著名的宋代碑刻一起存放在苏州文庙里,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在苏州公园)
  这幅地图是用中国传统的绘图方法绘制的,比例尺约为3000∶1。图上绘出的自然地理实地和人工建筑物共643个,其中标出名称的有613个。这幅地图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把当时苏州水乡城市的地理概貌如实地标绘下来了。图中可见二重城垣,5座水陆城门,65座坊表,城内河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计有纵河6条,横河14条,河道总长约80多公里,桥梁共314座。城中街巷与河道并行,形成了街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
  根据历史的记载,苏州城内的河道在建城的时候就已存在了,这些按照规划由人工开挖的网格化河道,既是城市引水、排水和交通运输的渠道,又兼具城市防御、消防隔离、降低地下水位和城市空间配置的功能和作用,并且也是连结城乡,沟通全国的纽带。可以说,在苏州古城的建设上,前人对于水的驾驭和运用已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直到今天,苏州城内的河道仍大体上保持着原来的格局,继续发挥着某些功能和效益,成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宏伟、最规整的城市河道。
  另外,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如实描绘苏州繁荣状况的一幅古画,这就是清代徐扬所画的《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展示了自木渎经胥门、阊门直至虎丘的市容,全长十余米,共绘制各色人物一万二千余,是历史上描绘人物最多的绘画长卷,描绘了江南重镇苏州的繁华图景,是乾隆盛世的真实写照。
  以上所讲可以归纳为四句话:一、苏州古城建于公元前514年,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二、苏州古城自建城以来它的城址、规模和格局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说明当初对城址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三、苏州古城是一座水乡城市,它遍布城内的河道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宏伟,最规整的城市河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四、苏州古城是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当然,苏州古城还具有许多值得一说的很有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流传在民间对苏州的一些说法,如“七塔八幢九馒头”,“六门三关五鼓楼”,“三宫六观廿四坊”等,苏州的许多别称也蕴含着深刻的内容,如吴、吴城、阖闾城、吴郡、东吴、吴趋、吴门、吴下、吴中、中吴、姑苏、吴都、鹤市、鸿城、平江、长洲、茂苑等等。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展开详细去说了,感兴趣的同志可以在以后找机会交流。总的说来,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鱼米之乡,早在4000多年前便种值了水稻,至今它的农业技术仍居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它养殖的淡水鱼、虾、蟹是国内最鲜美的,叫人百吃不厌;它是一个丝绸之都,与南京、杭州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丝织生产中心,公元13世纪的时候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苏州对苏州的丝织品赞不绝口;它是一个工艺美术的传统产地,苏州的刺绣、缂丝、玉雕、灯彩、民族乐器、木刻版画、漆雕、家具等闻名国内外,在中国各个著名的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展出的苏州出产的古代工艺品;同时,它还是一个园林之城,这就是我接下来所要讲的内容。
  二、苏州园林
  现在我来讲苏州园林。
  首先,介绍一下“中国——园林之母”说法的来历
  1899年,一个英国年轻的园艺学者威尔(E.H.Wilson)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为西方收集、引种花卉植物的长期而影响深远的工作。置身于“花的王国”中,他被深深地感动和陶醉。后来随着他对中国花卉和园林了解的增多,他认识到中国对世界各国的园林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1913年,他写下了《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这一有影响的著作。此书在1929年重版时易名为《中国——园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园林之母”这个提法,已为众多的植物学者和园艺学家所接受。

  1954年,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在维也纳召开第四次大会,英国造园学家杰利克G.A.Jellicoe在致词中说,世界造园史三大流派是中国、西亚和古希腊。这三处古老的地区,都曾经产生过灿烂的古代文化。
  在这个部分里我也讲三点:一是讲一讲苏州园林产生的条件,为什么苏州的园林这样多,这样出名?二要极其简要地讲一下苏州园林的历史。三是讲一讲苏州园林的一些特点,它的美是怎样形成的,以便大家更好地欣

以苏州园林为例,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文人情节

8. 四川师范大学怎么样?

我表妹就是在川师上大学,据她所说的话,这个学校各方面还是挺一般的。校风和师资力量都是中等的,不差但是也算不上太好。混日子的也有,好好学习的也有。其实好与不好都是看自己吧。

四川师范大学整体属于一本大学。在西南地区的师范类大学里面还是算不错的,除了西南大学之外,川师应该还算不错的,可惜还是不属于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高校。川师的师范类专业是比较强的,特别是汉语言数理化之类的,还是很值得去读的,而且老师们性格也很好。

我觉得师范类高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妹子多,男生都是成了两条腿的稀有动物。所以男生一般是不愁没有女朋友的,而女生单身四年的也不少,大家报考的时候注意哦。校园环境还是可以的,有三个校区,出行都还是比较方便。但是住宿环境就挺一般的,大部分都是六人间,但是还算不上太糟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