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4-05-18 08:41

1.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问题:1、面临内外多重压力;2、外需改善不明显;3、出口上升空间有限。措施:培育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设计,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继续稳定和扩大中国出口在国际市场中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拓展资料:中国对外贸易: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交流,但受到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制约,对外贸易发展相对缓慢。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改变落后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货物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货物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90年代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外贸经营主体除了国有企业外,还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后二者的进出口总额目前均已超过国有企业。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成为外贸的半壁江山。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进出口市场格局。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方位发展对外贸易,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贸易伙伴已经由1978年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目前的231个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金砖国家等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新世纪以来,中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较快增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服务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规模迅速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排名也进入世界前列。旅游、运输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增势平稳,建筑、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领域的跨境服务以及承接服务外包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与国内投资、消费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面临内外多重压力:
2013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国际国内的风险因素叠加仍将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较大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在世界经济复苏态势疲软、风险持续高企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短单、小单多,长单、大单少的局面还将持续。
二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三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中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外贸难现前些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2、外需改善不明显:
世界经济已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对我国外贸利好作用有限,预计外需的改善并不明显。
随着国家稳增长和促外贸一系列政策效果的逐步释放以及后续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预计2013年我国出口增速有所回升,但难有大幅改善,仍将远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进口增速将有所提高。
2013年上半年外需状况难有明显改善,外贸将基本延续2012年的低速增长态势。其间因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我国春节等因素影响,外贸增长会出现暂时性波动。2013年三、四季度,全球不确定因素若转为明朗,我国外贸增速有望继续提高。
3、出口上升空间有限:
国际经验表明,中国出口的高增长可能已触及“天花板”(一国出口金额占全球GDP的比重不超过3%,一国出口金额全球占比不超过10%)。这意味着我国出口高速增长传统模式的黄金期已过,中长期内出口增速上升空间有限,将在低水平企稳。
展望2013年,美、欧等发达国家私人与公共部门去杠杆的过程中,必然伴随对其逆差的纠正。对应地,中国和其他新兴工业国贸易顺差将随之减少。我国出口竞争力正处在稳步下滑通道之中,以大宗商品进口为主的一般贸易逆差将持续扩大,总体顺差将呈收窄趋势,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将进一步下行。
2013年,国际环境倒逼我国要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要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变,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向程度。
培育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设计,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继续稳定和扩大中国出口在国际市场中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扩展资料:
对外贸易的注意事项:
1、外贸洽谈前期,制作形式发票用于报价、交易参考或客户申请进口许可等。
2、交易确认以后,制作外贸合同。
3、准备交货的时候,制作商业发票、装箱单、核销单、报关单,申请商检通关单等报关出口。
4、报关后海关退返核销单、报关单的收汇联与核销联等。
5、交货付运后,得到提单(有时是直接做电放提单)。
6、如果付款方式是信用证等方式付款, 需要制作、申办、整理客户所需的全套单据,如发票、装箱单、商检证、产地证、受益人证明等等以收取货款。
7、凭收汇银行水单、核销单、报关单核销联等办理核销与退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外贸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的对外贸易

3. 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的问题

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的问题
1、较高的贸易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是一国的经济依赖于对外贸易的程度。其定量表现是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外贸依存度不仅表明一国经济依赖于对外贸易的程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
2、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
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一直在恶化,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实际汇率、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和贸易收支在长期内都不同程度地恶化着我国的贸易条。
3、工业制成品竞争力不强
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高低。纵观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把发展强大的制造业作为立国强国之本。

 扩展资料:
中国货物贸易问题的解决
1、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我国对外贸易管理逐渐转向以法律手段为基础,经济调节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外贸法制手段,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借助法律规范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手段。
2、具有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法制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制定了以《对外贸易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使法制手段在对外贸易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经济调节手段,是指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调节经济利益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施加影响的间接调控方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宏观调控方式,应以经济杆杠为主要手段。为此,我国在外贸管理中要不断强化经济调控手段,充分运用汇率、税收、进出口信贷、价格等来调节进出口活动。 行政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凭借其职权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决策、组织、监督、调节。它具有强制性、义务性和直接性的特点。
4、它可以修正市场自发机制的缺陷,有效地维护对外贸易秩序。 因此,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也要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根据国际贸易规范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手段主要有,配额管理、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对设立外贸企业的管理。
5、对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的管理、对出口商品商标的协调管理、对利用普惠制的管理、对进出口商品原产地的管理、海关管理、外汇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等。

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的问题

4.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面临内外多重压力:
2013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国际国内的风险因素叠加仍将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较大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在世界经济复苏态势疲软、风险持续高企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短单、小单多,长单、大单少的局面还将持续。
二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三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中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外贸难现前些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2、外需改善不明显:
世界经济已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对我国外贸利好作用有限,预计外需的改善并不明显。
随着国家稳增长和促外贸一系列政策效果的逐步释放以及后续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预计2013年我国出口增速有所回升,但难有大幅改善,仍将远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进口增速将有所提高。
2013年上半年外需状况难有明显改善,外贸将基本延续2012年的低速增长态势。其间因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我国春节等因素影响,外贸增长会出现暂时性波动。2013年三、四季度,全球不确定因素若转为明朗,我国外贸增速有望继续提高。
3、出口上升空间有限:
国际经验表明,中国出口的高增长可能已触及“天花板”(一国出口金额占全球GDP的比重不超过3%,一国出口金额全球占比不超过10%)。这意味着我国出口高速增长传统模式的黄金期已过,中长期内出口增速上升空间有限,将在低水平企稳。
展望2013年,美、欧等发达国家私人与公共部门去杠杆的过程中,必然伴随对其逆差的纠正。对应地,中国和其他新兴工业国贸易顺差将随之减少。我国出口竞争力正处在稳步下滑通道之中,以大宗商品进口为主的一般贸易逆差将持续扩大,总体顺差将呈收窄趋势,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将进一步下行。
2013年,国际环境倒逼我国要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要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变,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向程度。
培育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设计,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继续稳定和扩大中国出口在国际市场中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扩展资料:
对外贸易的注意事项:
1、外贸洽谈前期,制作形式发票用于报价、交易参考或客户申请进口许可等。
2、交易确认以后,制作外贸合同。
3、准备交货的时候,制作商业发票、装箱单、核销单、报关单,申请商检通关单等报关出口。
4、报关后海关退返核销单、报关单的收汇联与核销联等。
5、交货付运后,得到提单(有时是直接做电放提单)。
6、如果付款方式是信用证等方式付款, 需要制作、申办、整理客户所需的全套单据,如发票、装箱单、商检证、产地证、受益人证明等等以收取货款。
7、凭收汇银行水单、核销单、报关单核销联等办理核销与退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外贸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的对外贸易

5. 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和面临的问题。

原因:1.中国政府实行政策性贬值与出口创汇政策,推动中国外贸出口。
2.国内内需不足,从而转向出口。
3.改革开放,走出去和走进来战略,积极拥抱世界(实行市场经济,加入WTO,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改革)
4.由政府投资拉到型的经济高速增长,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问题:1.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出口企业不堪重负。(引发倒闭与就业问题)
2.对外依存度较高,内需不足,经济增长不可持续。
3.金融体系与法律体系不健全,商业道德与信托责任缺乏,招商引资环境恶化。
4.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劳工贫困,人口老龄化,城乡二元经济,贫富差距大,社会成本较高,从而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5.外资企业积极占领中国市场,兼并中国民族企业,存在潜在危机。
5.产业低端,缺少民族品牌,缺乏核心技术。
6.产业分工上,处于低端,没有定价权。

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和面临的问题。

6. 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979年国家提出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非金属矿业发展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使非金属矿业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总体产量和出口量均呈现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趋势;多种非金属矿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对国际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尽管中国非金属矿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基本特点是企业数量过多、规模较小,还处于资源密集型的粗放式经营状态。90%以上的非金属矿企业是小规模企业,例如高岭土加工厂,生产能力一般在1×104t/a以下,最大的国有企业的产能仅在20×104t/a左右;国外较大的非金属矿企业一般在100×104t/a以上。中国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上属于资源开发型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式;尚未形成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有重要影响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在世界范围内单个企业未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非金属矿产业结构不合理,布局分散、企业数量过大、集约化程度低仍是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国非金属矿出口产品仍以原矿和初加工产品为主,技术含量较高的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偏小(约占30%),难以满足国内高新技术和新材料产业发展要求;在国际市场上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单一、档次低,也主要是靠低价竞争。有不少非金属矿产品,特别是与现代技术和新材料发展相关的非金属矿高技术产品尚依赖进口。部分同一矿种的非金属矿产品由于加工方面的差距,使得进、出口价差高达几倍甚至几十倍。2006年我国几种非金属矿产品进出口价差见表1-2-1。

表1-2-1 2006年我国几种非金属矿产品进出口价差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信息中心。
从表1-2-1可看出,鳞片石墨产品进口价是出口价的24.6 倍,说明出口的只是中低档石墨产品,进口的则是高档石墨制品或深加工产品。虽然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石墨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但石墨深加工产品或高档制品还不能满足国内市场所需。硅砂的平均进口价格是出口价格的113.6倍,进口量达6.4×104t;石英的平均进口价格是出口价格的6.1倍,进口量达5536 t。这些说明国内中高档石英玻璃原料以及电子级球形硅微粉基本上依赖进口,该领域对进口依存度较大。

7. 我国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是总体上讲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轻纺产品中的绝大部分和机电产品中的相当一部分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不仅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上不去,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我国国内原材料价格、劳动工资的上升,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也正在减弱。二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贴牌产品虽然市场看好,但我国付出的成本代价太高。   鉴于目前的现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笔者认为应根据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和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向,坚持走以轻纺类产品为基础,以机电类产品为重点,以高新科技产品为发展目标的出口战略,其内容如下: 3.1 以轻纺产品为基础   轻纺产品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轻纺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是我国发展出口贸易的根本所在,特别是纺织服装、儿童玩具,国内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出口大国的地位不易被撼动,是我国出口战略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轻纺产品一般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名牌较少,竞争力不强,轻纺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国多为欧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日趋升温,对从我国进口的纺织品等歧视性限制逐渐增加,再加上国内成本优势正在减弱,因此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今后要坚守轻纺产品出口这一根基不被动摇,就必须采取以质取胜、提高质量、提高档次、创立品牌。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我国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8. 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的问题

1、较高的贸易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是一国的经济依赖于对外贸易的程度。其定量表现是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外贸依存度不仅表明一国经济依赖于对外贸易的程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

2、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

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一直在恶化,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实际汇率、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和贸易收支在长期内都不同程度地恶化着我国的贸易条。

3、工业制成品竞争力不强

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高低。纵观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把发展强大的制造业作为立国强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