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

2024-05-19 02:02

1. 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哈里·马科维茨由于创立了证券组合理论而成为金融经济学领域的先驱。1952年,马科维茨在《金融杂志》上发表题为《资产组合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一文,该文堪称现代金融理论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组合投资理论的开端。该论文最早采用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率(均值)和用方差(或标准差)代表的风险来研究资产组合和选择问题。尽管投资管理人和经济学家早就意识到了把收益和风险同时考虑的必要性,然而他们却忽略了投资多样化和 预期收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马科维茨提出了“均值——方差”模型,通过均值方差分析来确定最有效的证券组合,在某些限定的约定条件下确定并求解投资决策过程中资金在投资对象中的最优分配比例问题。马科维茨继承传统投资组合关于收益-风险权衡的原则,通过对证券收益率分布的分析,合理假设证券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因而能够以均值、方差这两个数字特征来定量描述单一证券的收益和风险。他进而考察投资组合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组合收益率的均值是成分证券收益率均值的简单加权平均,但是组合收益率的方差却不再是成分证券收益率方差的简单加权平均。正是组合方差形式的巨大变化,使他发现了投资组合可以减小方差、分散风险的奥秘。马科维茨在均值——方差分析框架下,推导出证券组合的上凸的有效边界,也就是决策所需的机会集。有了有效边界,结合效用分析中下凸的无差异曲线,即决策所需的偏好函数,最优组合就被确定在两条曲线的切点处。

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

2. 马柯威茨投资组合理论的介绍

马柯威茨有关证券组合理论的中心观点是,认为投资者的投资愿望是追求高的预期收益,并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因此,对于一种证券组合,不仅要重视预期收益,而且也要考虑所包含的风险。马柯威茨的证券组合理论回答了,在既定风险水平的基础上,如何使证券的可能预期收益率极大,或为获得既定的预期收益率,如何使承担的风险极小。

3. 根据马科维茨的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投资者应如何决定其最优的资产组合

1.根据马科维茨模型定义,我们得到最小风险组合中各组成资产的精确权重,如下图所示。在这个投资组合中,10 只股票样本中的资产仍然存在比重分配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收益率最高的贵州茅台和恒瑞医药的分配比例并不高,分别占总投资组合的 0.64% 和 8.91%。获得最大权重分配的是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占 28.67% 和 23.84%,其收益率分别是 -0.27% 和 -6.69%。最小风险组合的平均收益为 2.95%,风险水平为 13% 。该投资组合的夏普比率为 0.211。2.资产配置“太祖”:马科维茨平均方差模型(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早的模型只考虑了三个维度的变量:资产的预期收益,预期波动率,以及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我们知道,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总是希望资产的回报越高越好,风险越小越好。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希望在风险确定的情况下使预期收益率最大化,或者在预期收益率确定的情况下使风险最小化。基于这一思想,马科维茨和威廉·夏普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事实上,这种逻辑很容易在数学上实现。我们用资产回报率除以风险的比率来衡量资产的表现。Sharp ratio, treno ratio和sotino ratio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对于一篮子股票或一篮子大型资产,我们只需要给这些资产赋予不同的权重,建立一个资产组合,计算资产组合的收益、风险和收益风险比指数,然后重复前面的步骤(例如10000次),给资产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资产组合的回报风险比,最后,我们比较这10000次的回报风险比的大小,其中回报风险比最大的资产组合就是我们寻找的最优组合。3.例如,经典的股票债券模型就是由此衍生出来的60%股票+ 40%债券的经典组合。虽然这种组合分散了一些风险,但由于资产只有两种类型,降低风险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随着炫目的金融投资产品的发展,传统的股票债券模式已经不够好。

根据马科维茨的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投资者应如何决定其最优的资产组合

4. 马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都有哪些内容?

投资组合理论是指由多个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这些证券组合的加权平均数就是指收益率其收,但其风险并不是这些证券组合的加权平均数,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马可维茨提出了第一个风险投资组合,正确定义了收益和风险这两个基本概念,从那时起人们就将收益和风险作为描述合理投资目标的两个基本要素。
理论内容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中,马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被证明是有效的,在投资组合的选择和资产配置方面被广泛应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争论不休,如何在证券投资决策中选择收益和风险的组合,是投资组合理论的核心,投资组合理论研究如何选择和优化他们的投资组合,在给定的预期收益水平上,投资者将预期收益最大化,或将预期风险最小化。
马可维茨马科维茨继承了传统投资组合的商业收益风险原理,分析了证券收益率的分布,假设证券收益率遵循正规分布是合理的,他利用平均和分散的两个特征定量地记述单一证券的收益率和风险,验证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的平均和分散。组合的性能是构成部分性能平均值的简单加权平均值,但是组合的性能变化不是简单构成部分性能变化的加权平均值这是投资组合变化形态的巨大变化,投资组合发现了减少变化、分散风险的奥秘。
理论的应用在马可维茨之前,人们认识到多元化可以降低风险,但理论上对系统没有认识,投资组合的分布式表明投资组合的证券分散不是简单的线性组合。因此,投资组合分布式不仅在理论上说明了多元化的合理性,还为有效的多元化提供了实践指导。

5. 马柯威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

1.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即投资者对于证券市场上每一种证券风险和收益的变动及其产生的因素等信息都是知道的,或者是可以得知的。2.投资者是风险的规避者。也就是说,他们不喜欢风险,如果他们承受较大的风险,必须得到较高的预期收益以资补偿,在两个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证券组合中,他们将选择风险较小的那一个。风险是通过测量收益率的波动程度(用统计上的标准差来表示)来度量的。3.投资者对收益是不满足的。就是说,他们对较高的收益率的偏好胜过对较低收益率的偏好,在两个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证券组合中,投资者选择预期收益率较高的那一个。4.所有的投资决策都是依据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收益的标准差而作出的。这便要求投资收益率及其标准差可以通过计算得知。5.每种证券之间的收益都是有关联的,也就是说,通过计算可以得知任意两种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这样才能找到风险最小的证券组合。6.证券投资是无限可分的。也就是说,一个具有风险的证券可以以任何数量加入或退出一个证券组合。7.在每一种证券组合中,投资者总是企图使证券组合收益最大,同时组合风险最小。因此,在给定风险水平下,投资者想得到最大收益;在给定收益水平下,投资者想使投资风险最小。8.投资收益越高,投资风险越大;投资收益越低,投资风险越小。9.投资者的任务是决定满足上述条件的证券组合的有效集合(又称有效边界)。有效集合中的每一元素都是在某一风险水平下收益最大的证券组合。

马柯威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假设

6. 资产组合理论的理论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简称MPT),也有人将其称为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券组合理论或投资分散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化解投资风险的可能性。该理论认为,有些风险与其他证券无关,分散投资对象可以减少个别风险(unique risk or unsystematic risk),由此个别公司的信息就显得不太重要。个别风险属于市场风险,而市场风险一般有两种:个别风险和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sk),前者是指围绕着个别公司的风险,是对单个公司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后者指整个经济所生的风险无法由分散投资来减轻。虽然分散投资可以降低个别风险,但是,首先,有些风险是与其他或所有证券的风险具有相关性,在风险以相似方式影响市场上的所有证券时,所有证券都会做出类似的反应,因此投资证券组合并不能规避整个系统的风险。其次,即使分散投资也未必是投资在数家不同公司的股票上,而是可能分散在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多方面。再次,未必每位投资者都会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正如本文开头马克·吐温所言。因此,在实践中风险分散并非总是完全有效。

7. 详解马柯维兹的资产组合理论?拜托各位了 3Q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西方资产组合理论回顾 1.1马柯维兹理论回顾 1.1.1概述 1.1.2马柯维兹资产组合理论的数学描述 1.1.3马柯维兹资产组合理论对资产组合有效边界的确定 1.1.4马柯维兹资产组合理论的意义及评价 1.2标准(古典)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2.1标准CAPM模型概述 1.2.2标准CAPM模型的数学描述 1.3夏普单一指数模型及其与标准CAPM模型的关系 1.3.1夏普单一指数模型 1.3.2单指数模型与标准CAPM模型之间的演化关系和推导 1.3.3套利定价模型(APT)简介 第二章 纯基金组合的马柯维兹理论分析与修正 2.1纯基金组合与一般风险资产组合的区别 2.1.1基金投资价值确定的相对容易性 2.1.2基金衡量指标的单纯性和多样性 2.2马柯维兹理论分析与改进 2.2.1数学推导与描述 2.2.2对有效组合边界的讨论和确定 第三章 马柯维兹资产组合理论对中国基金市场的实证分析 3.1中国基金市场概况 3.1.1中国保险资金入市的必然性 3.1.2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现状 3.2实证分析 3.2.1操作步骤 3.2.2对市场不允许卖空限制条件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十只基金年价格及贴水率原始数据 后记

记得采纳啊

详解马柯维兹的资产组合理论?拜托各位了 3Q

8. 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

资产配置“太祖”:马科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1990诺贝尔经济学奖)

最早的模型只考虑三个维度的变量:资产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波动率、以及资产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知道,一个理性投资人总是希望资产的收益越高越好,同时风险越小越好,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希望最大化预期收益率,或者说在预期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最小化风险。马科维茨以及威廉夏普凭借着这个思想分别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其实这个逻辑在数学上很容易实现,我们用资产收益率除以风险的比值大小来衡量资产表现的好坏,夏普比率、特雷诺比率、索提诺比率等都运用了这个思想。而对于一篮子股票或者一篮子大类资产而言,我们只需要对资产给予不同的权重,建立一个资产组合,并且计算该资产组合的收益、风险,以及收益风险比指标,然后重复刚才步骤(比如10000次),重新给予资产不同权重并计算资产组合的收益风险比,最后比较这10000次收益风险比的大小,其中收益风险比最大的资产组合就是我们寻求的最优组合。

如由此衍生出的经典股债模型——60%股票+40%债券的经典组合。这一组合固然分散了部分风险,但因为资产种类仅两种,风险降低的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发展到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投资品的现在,经典股债模型已乏善可陈。
(资料来自博道投资官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