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被投资企业为非上市公司,其他权益工具后续公允价值如何计

2024-05-05 13:38

1.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被投资企业为非上市公司,其他权益工具后续公允价值如何计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怎么计算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报表日当天的公允价值-上一个报表日(或首次入账日)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企业以各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即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怎么计算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是权益科目还是资产?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是资产,且为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分为三分类: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包括权益投资和债权投资.核算权益投资的科目时使用"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根据《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财政部财会[] 号,在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中增设" 其他权益工具"科目,核算企业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归类为权益工具的各种金融工具.本科目应按发行金融工具的种类等进行明细核算.

金融资产包括一切提供到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工具.但不论是实物资产还是金融资产,只有当它们是持有者的投资对象时方能称作资产.

如孤立地考察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和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债券,就不能说它们是金融资产,因为对发行它们的中央银行和企业来说,现金和股票、债券是一种负债.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怎么计算?公允价值变动是在企业投资中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其他权益工具也是金融资产的一种.而金融资产又是企业经常选择的一种投资的方式,所以大家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被投资企业为非上市公司,其他权益工具后续公允价值如何计

2. 请问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是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还是合并成本的公允价值

初始投资成本是指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时的金额,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算法。
一、初始投资成本是指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时的金额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享有的合并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的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为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支付的直接相关税费。
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金额为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支付的直接相关税费。当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应该先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再将调整后的金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其入账价值=初始投资成本 + 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差额(即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入账金额,一般是指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后的金额,成本法下(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和初始计量金额是一致的。
二、举例说明
比如A对B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取得30%的股权,支付银行存款100万,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400万。
如果题目只问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多少,那就是100万(非企业合并形式形成长期股权投资)
(1)借:长期股权投资100
(2)贷:银行存款100
如果说涉及到后续计量,权益法核算。400×30%=120,这个时候再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整。
(1)借:长期股权投资20
(2)贷:营业外收入20
两笔分录合并,
(1)借:长期股权投资120
(2) 贷:银行存款100                  

3. 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

  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是以被投资方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投资方的“初始投资成本”入账。
  这里的“初始投资成本”,就是投资方记为“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科目的最初的金额。(因为如果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会随着被投资方损益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有“初始成本”的说法。)
  非同一控制下的入账依据,是被投资方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意思是被投资方凡是可以单独测算公允价值的资产,负债,都要分别一一核算,但无法核算的,或者没有公允价值的,如现金啊,银行存款啊,当然不必算公允价值,就是账面价值了,然后分别核算后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就是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也就是你第一段说的“购买方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初始成本”中的这个“确定的合并成本”。
  同样的,作为购入这个“长期股权投资”的代价,投资方付出的对价里,如果也包含了非现金资产的话,也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计算。
  “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也就是“初始投资成本”)和投资方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额,记为“资本公积”。
  题目中的分录就不对,因为它是非同一控制 ,属于合并,长投的初始成本应该是付出东西的公允价值。
  正确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342000
      贷:银行存款 342000,
       至于B 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352000万元这个信息,与该分录无关。

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

4. 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的问题

合并数会剩下220W。。是正确的。。因为
 
你在合并的时候。。用580 买了 800块钱的东西。。。赚了220
 
所以在合并报表中,实际上 A减少580资产, 增加了220利润  抵消了800W所有者权益。

5.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中,为什么有时候按公允价值持续计量,有时候按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股比例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计算,不是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量的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成本法是当投资公司对被投资公司经营活动无影响能力时采用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即投资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
按原始取得成本入账后,始终保持原资金额,不随被投资公司的营业结果发生增减变动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对于按购买日的公允价值持续计量一般是用于分步取得控制权的情况。

扩展资料1、有价证券按当时的可变现净值确定(见“可变现净值”);
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按将来可望收取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价值,减去估计的坏账损失及催收成本确定;
3、完工产品和商品存货,按估计售价减去变现费用和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4、在产品存货,按估计的完工后产品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尚需发生的成本、变现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5、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允价值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中,为什么有时候按公允价值持续计量,有时候按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股比例

6. 合并方式外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时,为什么公允价值与股本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而非营业外收

股本不是成本,一般股本的面值才是1元,不能正确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只有股票的公允价值才是长期股权投资的真实成本,因此需要通过资本公积来反映。股票公允价值-股本,差额进资本公积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差额也不是计入 营业外收入,而是被合并企业公允价值乘以持股比例-股票的公允价值(即股本+资本公积)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原因是非同一控制的,对方企业不是自己控制的,因此交易价格是公允的,认为股票的公允价值(即股本+资本公积)就是投资的成本;同一控制的,都是同个老板,价格谁知道哪个是公允的,老板说被合并方就值1元也可能,所以价格是不公允的,所以不能按交易的价格即股票公允价值来计量成本

7. 同一控制合并长期股权投资中初始成本为3600万,企业实际投资3800万,投资方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余额为150万

在这个问题中,不是借方为什么有资本公积账户,而是本来投资方的资本公积账户贷方余额为150万。

举个例子,一个苹果8元钱,而你用10元买了回来,也就是说多花了2元钱,而大伙都知道这苹果是8元,那么是不是亏了2元,

投资方用3800万买的投资成本账面价值只有3600万,而且是同一控制合并,所以账面只能记投资成本3600万元,那其余亏的200万应该从投资方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账户中按顺序冲减。资本公积账户冲不完的,从盈余账户中冲,盈余账户还冲不完的,从利润分配账户中再冲,直到冲完为止。

同一控制合并长期股权投资中初始成本为3600万,企业实际投资3800万,投资方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余额为150万

8.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对方净资产的长期股权投资额如何确定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1,检查和调整的母亲,可能会有错误和遗漏的财务报表的附属公司; 2,未实现收益和亏损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抵消; 3,偏移孩子4,公司从子公司,以抵消投资收益和分红的母公司收到造的,母公司的子公司的股权投资账户余额;该公司因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和任意盈余公积调整到周期开始实现的净利润; 5,抵消了股票投资占子公司,并在每个母公司年初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账户余额,并确认为合并对价的差额之间的差额;如果一小部分股份,同时也证实了少数股东权益的相应部分; 6,子公司合并净资产价差分解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和商誉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配和摊销有效年限; 7,如果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少数股权在合并后成立的工作表子公司全年净利润应该在少数股东权益相应增加; 8,偏移妈妈,应收子公司项目之间的应付账款和其他交易。根据用户的要求和对事物的财务报表的条件下会计,定义与合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该软件通过基于霓虹灯设计,数据,公式和其他东西和自动化的数量定义工作的会计报表。软件可以自动扣除影响公司之间的内部往来,内部投资,有可能某些语句可以是必要的,以抵消处理。 
总之,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在一般情况下,有两种理论可循,即母公司与实体理论理论;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即购买法和权益法的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