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两端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其目的是

2024-05-20 07:31

1. 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两端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其目的是

(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两端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其目的是这是为了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支点,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2)由表中数据算出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进行比较,发现1组数据有误,且实际值比记录值少了;得出的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者F1L1=F2L2或者F1F2=L2L1.故答案为:(1)这是为了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支点,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2)1;少;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者F1L1=F2L2或者F1F2=L2L1.

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两端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其目的是

2. 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两端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其目的是

    (1)实验中首先要调节两端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其目的是这是为了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支点,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2)由表中数据算出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进行比较,发现1组数据有误,且实际值比记录值少了;得出的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者F 1 L 1 =F 2 L 2 或者       F  1        F  2      =      L  2        L  1       .故答案为:(1)这是为了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支点,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2)1;少;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者F 1 L 1 =F 2 L 2 或者       F  1        F  2      =      L  2        L  1       .   

3. 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实验时小明调节杠杆两侧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_____

(1)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才正好在杠杆上,也就是正好等于相应杠杆的长,这样测量起来会比较方便.(2)设杠杆的分度值为 L,一个钩码的重为G,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2G×3L=nG×6L,∴n=1(个).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杠杆重的力臂为0,杠杆自身重力不会对实验造成影响.(3)如图乙,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时,拉力的力臂减小,为保持杠杆平衡,拉力要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会变大.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力臂;(2)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杠杆重的力臂为0,杠杆自身重力不会对实验造成影响;(3)变大;该力的力臂变短了.

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实验时小明调节杠杆两侧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_____

4.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杠杆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小明应该将杠杆右端平衡螺母

(1)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致)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2)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指向“1”,故拉力的大小为1N;(3)计算每一次实验力与相应力臂的乘积,通过比较发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探究性实验数据只测量一次,其结果带有较大的偶然性,多次测量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5)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不在杠杆上,力臂变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拉力会变大;(6)剪铁皮用的剪刀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故答案为:(1)右;力臂;(2)1;(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C;(5)变大;(6)省力.

5.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1)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2)设杠杆的分度值为 L,一个钩码的重为G,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nG×2L=2G×3L,∴n=3(个);(3)当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杠杆,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为OC,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力臂变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拉力F会变大;(4)图乙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自身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5)要使翘翘板转动,可采取的做法是:乙不动,甲向靠近支点方向移动(或者甲不动,乙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或者乙不动,甲蹬地,减小甲对跷跷板的压力).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的影响;(2)3;(3)变大;拉力F的力臂变小;(4)杠杆自重的影响;(5)乙不动,甲向靠近支点方向移动.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6. 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观察到杠杆左端下沉,当他去调节螺母时,

(1)杠杆的左端下沉,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若两侧平衡螺母丢失,则应在右侧缠些透明的胶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每次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测量力臂;(3)由表格中数据知,第一组数据:1N×8cm=2N×4cm;第二组数据:2N×8cm=1N×16cm;第三组数据:2N×12cm=3N×8cm;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杠杆的左端:5G×3L=15GL,杠杆的右端:4G×4L=16GL,所以杠杆的右端下沉.(5)若力始终与杠杆垂直,则力到作用线的距离与力到作用点的距离相等.在一端挂钩码,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斜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不是力臂,这组数据就能证明小芳的结论是错的,故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1)右;水平;(2)力臂;(3)F1L1=F2L2;(4)右;(5)C.

7.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调节杠杆的平衡时,如果杠杆右侧高左侧低,应将两端

(1)调节
杠杆的平衡
时,杠杆右侧高左侧低,应将两端的
平衡螺母
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方便测量
力臂
.
(2)根据
杠杆平衡
条件:F1L1=F2L2,结合图象可知,在支点右侧的B点,用
弹簧测力计
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3cmF=4.5cm×2N,解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N;持B点不动,弹簧测力计的方向向右倾斜,这时杠杆右侧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1)右;方便测量力臂;(2)3;大;
(3)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3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调节杠杆的平衡时,如果杠杆右侧高左侧低,应将两端

8. 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把杠杆支起在支架上,观察到杠杆左端下沉,当他去调节螺母时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    在杠杆调平时,观察到杠杆左端下沉,说明水平时重心在支点左边,使重心右移,杠杆才能平衡,在没有螺母的情况下,在右侧末端缠些透明胶能使杠杆重心向右移动,缠适量透明胶,当重心到支点处,杠杆就平衡了.(2)小明在两边钩码下方各拿走两个钩码,此时左边剩2个钩码,右边剩1个钩码,左边:F1×L1=2个×3格,右边:F2×L2=1个×4格,F1×L1>F2×L2,杠杆左边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设钩码重为G,杠杆每小格为1c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L1=F2L2F1=G×4cm2G=2cm,所以小明应将左侧剩余的两个钩码移至D处.故答案为:(1)右,排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2)左,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