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经历第几波疫情

2024-05-13 05:19

1. 中国已经经历第几波疫情

我国新冠疫情已经从大流行过渡到地方性流行,静待第二波的确认。
放开后我国第一波新冠流行山呼海啸而过,估计造成了全人口80%~90%的感染。

就此,我国新冠疫情大概率也已经步大多数国家后尘,从大流行过渡到了地方性流行阶段。

什么是地方性流行?



一种不能被根除的传染病从大流行过渡到地方性流行病阶段,不仅在于其流行范围和规模的变得有限,更在于疾病会以相对恒定的、具有很大程度上可预测的模式反复循环流行。

可见,地方性流行与大流行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流行的规模和周期变得 有规律性,可以预测。

全球新冠疫情已经过渡到了地方性流行病阶段



新冠大流行已经接近3年周年,尽管WHO于2023年1月30日发布了有关最新立场声明,称新冠疫情仍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仍处在大流行阶段。

但是,纵观全球疫情趋势,我认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地区似乎都已经走出了大流行,进入了地方性流行阶段。

这一点,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得到了反复确认,即都已经以比大流行小得多的规模,并具有可预测性周期的模式出现了多波次反复流行。

如果非得找出例外,那么,只有日本尚未经过普遍性感染,应该仍处在大流行阶段。

我国也已经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

另一个“例外”恐怕就只有我国了。

不同于日本的是,我国放开后人口感染率高达80%~90%的第一波感染浪潮已经让我国摆脱了大流行,步入了地方性流行阶段。

与早先已经躺平的国家相比,我国从大流行过渡到了地方性流行阶段尚没有得到确认。

怎么才算得到了确认了呢?

很简单,再经历1、2波的具有地方性流行特征,即规模和周期具有可预测性的反复流行,就可以确认。

也就是说,我们接下来能做的就是等待第二波疫情的到来。

这么说,是因为疫情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规律;而不像胡锡进说得那样,“说中国将会经历反复流行的都是不盼中国好的坏人”。

新冠疫情为什么会从大流行转变成地方性流行病?



要相对准确地预测我国的第二波流行,需要对新冠疫情为什么会从大流行转变成地方性流行病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新冠疫情从大流行转变成地方性流行病,又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

新冠大流行为什么会结束?

关于这个问题,我早在大流行之初的2020年3月份的 “群体免疫”或是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唯一终点 一文中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实现群体免疫——尽管彼时,群体免疫在我国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简单来说,不管是在人群还是动物群,传染病大流行,最终都会通过普遍性自然感染,和/或普遍性疫苗接种(现代医学发展起来以后)建立起来的群体免疫结束大流行。

用白话说,就是大多数人有了免疫力,病毒在人群中“传不动了”——看到有“专家”说“传不动”的说法并不准确。我就奇怪了,“传不动”不过是专业人士面向公众的一种科普说法,又不是医学术语,何来不准确?我认为,这个说法非常贴切。

另一个问题是,新冠疫情为什么不会被消灭或者像麻疹等那样被完全控制,而是变成地方性流行呢?

这是因为,有些传染病病原体感染或疫苗接种诱导的免疫力不够强或者不够持久,因而即使被“免疫过”,仍可以再次感染,或者过一段时间免疫力减退后再次感染。

新冠病毒就是这样的一种病原体。

早在疫情之初,世界上就有很多科学家断言,新冠病毒不会消失,新冠大流行终究会变成地方性流行病。

我在2020年4月份的 从人类冠状病毒看新冠疫情结局,大概率变身季节性新型冠状病毒病 一文中曾经做过详尽介绍。

科学家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新冠病毒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冠状病毒,其基本生物学特征也应该与人类其他冠状病毒存在很大的共性,包括不能诱导产生持久性免疫力,建立完全预防再感染的群体免疫。

现在,科学家的这一预判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据的验证,新冠病毒感染的确不能建议持久性群体免疫,新冠病毒没有被消灭,疫情果然变成了地方性流行。

为什么不能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经典群体免疫呢?



病原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并不单一,而是可以分为预防感染,预防严重疾病,和降低传染性的三个层次。

不仅是新冠病毒,目前已知的7种人类冠状病毒都不能诱导持久的预防感染的免疫力。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预防冠状病毒再次感染的免疫力会快速衰减,快的2、3个月就能衰减到属于预防再次感染的程度;慢的有可能维持在1、2年内免于再感染。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单链RNA病毒,可以随时不断发生变异。其中,有一些变异可以让病毒获得逃避先前免疫保护的所谓免疫逃逸能力,仅仅换上一个马甲就能俨然像一个全新病毒一样骗过免疫系统的而再次感染。

我国第二波流行何时到来?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即便人群的所有成员都已经获得了免疫力,而且没有具有强大免疫逃逸能力的新病毒毒株的传播,仅仅依赖于免疫力的衰减,2、3个月后就有一定比例的人变回成为易感者,容易发生再次感染。

当易感者累积到一定比例,就会暴发再次感染潮,即发生第二波流行。

这也就意味着,2022年12月第一波流行开始后的2、3个月,即2023年2月份,我国就有可能发生二波流行。

但是,单纯依赖免疫力的衰减,或许不会这么快就积累出足够的易感者,因而第二波或许会有延后;同时,规模也相对有限。

但是,如果出现或者输入具有强大免疫能力的新的变异毒株,则易感者的积累就不再受上述限制,而是决定于这种新毒株的传播速度。

从进化关系上看,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新冠病毒几乎全部是奥密克戎,而且几乎全部是BA.2的后裔。



正在全球流行的BA.2后裔又分为三个进化分支:BA.5系列,XBB系列,和BA.2.75系列。

其中,我国第一波流行的优势毒株是BA.5.2和BF.7,都是BA.5的后裔;这一分支的最新亚分支是BQ.1/BQ.1.1系列,也具有超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流行的优势毒株;即使感染过BA.5系列,也容易发生再次感染。

继BQ.1/BQ.1.1系列之后,XBB系列正在全球很多地区迅速崛起,同样具有超级免疫逃逸能力。尤其是这一分支中最晚出现的XBB.1.5,感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尤胜于XBB,已经首先在美国取代了BQ.1/BQ.1.1系列,成为了一家独大的绝对优势毒株。

近日引发关注的CH.1.1则是三个分支中BA.2.75的最新亚分支。它之所以引发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它似乎具有超过BQ.1.1和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另一方面,它正在从澳洲到英国的一个传播带上迅速传播,并在新西兰、英国等国家正在成为优势毒株。

目前来看,全球新冠疫情似乎是由BA.2的三个分支的后裔主宰,三个分支的最新亚分化支都具有超级免疫逃逸能力,都可以躲过此前几乎所有毒株感染或疫苗接种诱导的免疫力的保护,所到之处都会快速吸引大量“拥趸”成为新的易感者。

如果不出意外,今后一段时间内,全球新冠疫情将上演这三个分支亚变异体的三国演义,具体形式或者会后浪推前浪,也或者轮流坐庄。

问题是,这三个分支的最新“毒王”,BQ.1.1、XBB.1.5和CH.1.1在我国还都没有形成本土传播。

但是,放开后取消入境检疫的大背景下,这三个毒王可能都不可避免的进来并形成传播甚至流行。

届时,不管是哪一个,在我国的传播难以遇到像样的抵抗。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免疫力的衰减,具有更强免疫逃逸能力和感染力的新毒株的输入,将对我国第二波流行出现的时间,尤其是规模产生更大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推论,我国新冠疫情已经从大流行过度到了地方性流行阶段。这一过渡有待于第二波流行的确认,第二波流行最早应该在2月份开始;如果BQ.1.1、XBB.1.5和CH.1.1三个毒王中的一个更早输入和流行,将推动第二波流行高峰的早期到来,并增大流行规模。

中国已经经历第几波疫情

2. 中国第一波疫情正常吗

正常
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几天最新报道,我国这几天死亡的病例突增。

具体详细数据如下↓


我国前段时间发布的数据,放开后共死亡59938例。

这个数据是放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发生的,可以说我国疫情控制的非常好。

但是就在这短短的6天的时间里,我国新冠病毒患者却死了1万多例。

为什么我国短时间内,突然死亡病例猛增,可能与我国年关过年有关。

大量的人返乡过年,全国40天里共发送旅客10.6亿人次。


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还不是放松的时候。

大家一定要自己保护好自己,出门佩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

时刻注意个人防控措施,平时大家多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

只有自身免疫力提高了,才能抵御病毒的入侵。



3. 中国有几次疫情爆发

从建国至今,中华大地上经历了十多次的疫情,下面介绍其中的七次疫情。

1949年10月,张家口鼠疫。

1949年10月初,中国境内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北部发生过一次鼠疫病。

到同年11月8日,仅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整个察哈尔因为鼠疫死亡人数为75人。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防疫条件和资源比较匮乏,因此当时请求苏联支援,从苏联获得了疫苗和血清的援助。

到12月初,在苏联防疫专家的指导下,鼠疫被彻底控制住并最终消灭。

 


 
1964年,河北霍乱。

1964年在河北省管辖的天津市发现了第一例霍乱病例。

之后霍乱快速蔓延到河北,在140多天时间里,发病人数达到了900多人,死亡率超过1%。

当时经过研究发现这次活乱是因为水污染传播主要是粪便管理,不当造成因此快速有效地切断了污染的途径。

因为控制得及时有效,因此这波疫情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

1968年,香港流感。

1968年7月,在香港首次爆发流行性感冒。随后该病流传到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100万至400万人死亡。

香港流感是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第1次大流行。

本次流感一直持续到1969年。在1968年和1969年的这次流感中,香港感染了约50万居民。

因为亚洲流感导致人群中累积了相关的抗体,因此那次香港流感比起其他的流行病,带来相对较少的人员死亡。

1988年,甲型病毒性肝炎。

1988年1月19日,上海甲型肝炎开始大流行。

从每天100多,200多,到后来的1万 多,2万多,患者人数开始攀升。

当时患者的症状是发热呕吐,浑身无力,还有少数人脸色发黄。上海开展了大力的科普,告诉市民这次甲肝的源头是毛蚶,只要不吃毛蚶就不容易得甲肝。

当时上海人见面不握手,抽烟的朋友不发烟,吃饭的时候碗筷都要经过开水煮过。

经过上海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其他各地也源源不断的支援上海,大量药品从外地调拨入上海,极大的缓解了上海医疗资源的紧张。

最终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战胜了这次甲肝。

 


 
2002年至2003年,非典。

2002年在中国广东发生了非典型性肺炎。也就是SARS,翻译过来叫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而非典当时的症状是发烧,头痛,肝和乏力等。这次疫情,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到2003年8月底,非典才被彻底控制住。

截至到2003年8月16日,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

而在最近两年被我们熟知的钟南山院士,他在这次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2009年,甲型H1N1流感。

这次甲型H1N1流感,我还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还在上初一。根据学校规定,如果出现发热和感冒,需要回家休息一周。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爆发,这次流感先是在美国爆发,然后蔓延到全世界。

有了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09年这次流感控制得非常及时有效。到2010年3月底,甲型H1N1,流感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

根据数据显示,当时全国31个省份累计感染病例12.7万例,到2013年3月31日,已经治愈12.2万例,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有4859例,居家治疗46例。

2020年,新冠。

这次疫情从2020年初开始,持续到现在。我们都是经历着,疫情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大家都感同身受。



总结: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多次的各种疫情,从鼠疫到霍乱,从甲肝到流感,经过全国上下所有人民的共同努力,最终都成功的战胜了各种疫情。

中国有几次疫情爆发

4. 中国疫情怎样了?

新京报讯 9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个人微博发布长文,解读今冬全球新冠疫情形势等。以下为全文: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表示,新冠疫情结束曙光已见,呼吁各国继续努力;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国新冠大流行已经结束;欧盟医管局表示,欧洲新冠疫情尚未结束,将继续加强新冠疫苗接种。这些信息,既让人兴奋,又让人迷惑。究竟全球新冠疫情形势如何?
1. 准确解读,全面理解
世界卫生组织谭德赛总干事传递的信息,让大家看到了战胜新冠的胜利希望,但他的后半句话,应该更为重要,他是在强调全球各国需要继续努力实施新冠防控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这一信息的主要依据是,近期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已经明显下降。
全球新冠死亡人数按照周为单位统计,自2020年3月下旬以来,最低的是在今年5月30日、6月5日、6月13日三个统计节点,连续三周每周的全球新冠死亡人数均低于1万人,波动在8881至9374例死亡。而今年9月5日、9月12日两个统计节点,虽然相比上一周的死亡数呈现下降,但死亡绝对数仍在1万例以上,分别是11836例和10102例。
总体来说,新冠死亡人数呈现明显在下降。自今年4月18日以来,全球每周新冠死亡人数一直控制在2万例以下。而从2020年3月23日至2022年4月11日,新冠的每周死亡人数一直在2万例以上,其中60%以上的每周死亡人数都在5万例以上,最高时突破10万例。与全球五波新冠报告病例数疫情相对应的每周新冠死亡人数峰值分别是第一波2021年1月18日,周死亡数102122例;第二波2021年4月26日,周死亡数95822例;第三波2021年8月23日,周死亡数71339例;第四波2022年2月7日,周死亡数77170例;第五波2022年8月8日,周死亡数17766例。
上述数据说明,新冠对人类的死亡威胁,明显减少。
如果大家把侧重点都放在谭德赛讲话的前半句话,而忽略后半句话,目前显现赢得战胜新冠的胜利曙光,就很难在短期内变为现实。应该理解为,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的是全球各国需要继续努力做好新冠防控工作,才能尽早实现结束新冠疫情的愿望。
欧盟医管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日前表示,新冠疫情在欧洲尚未结束,呼吁欧洲各国应继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为应对新一轮疫情做好准备。
中国有句古话曰“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胜利,越要加倍努力。
2. 造成一波波新冠疫情流行的主要动力
决定全球新冠疫情一波一波流行的主要动力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病毒变异、人群聚集和流动、环境因素。
从病毒方面来看,病毒的变异,使得其传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发生了变化,这是造成新一波疫情传播的主要动力之一。
从人群方面来看,人口密集、人员聚集、人员流动频率快、流动范围广,是形成新一波新冠疫情传播的人群动力因素。
从环境来看,主要是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等,影响着新冠的传播流行。
全球新冠第一波疫情发生在2020年的冬季,主要原因是冬季节假日多,造成人群聚集增加和流动增加,同时环境因素又是冬季寒冷,人们聚集在密封、空气流通性不好的室内。
第二波疫情和第三波疫情发生在2021年春末夏初和秋季,主要由变异毒株Delta造成。
第四波疫情跨度较大,发生在2021年冬季至2022年春季,主要是受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冬季节假日人员聚集增多和流动频繁、以及冬春季寒冷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五波疫情发生在2022年夏季,主要是受到奥密克戎新变异毒株的影响。
3. 今冬疫情形势的三种情景
今冬新冠疫情的趋势还很难判定。不过,疫情走势有三种可能情景。
第一种情景是疫情在当前的形势下继续向好,虽然不大可能在今冬实现新冠疫情结束,但新冠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将继续下降。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比较小,概率不到30%。
第二种情景是维持或小范围波动于当前的疫情状况,即今冬的新冠发病人数每周波动在3万至5万例,每周新冠死亡人数波动在1-2万例之间。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存在,概率约在30%-50%。
第三种情景是今冬将出现全球第六波新冠疫情流行。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比较大,概率约在50%以上。判断依据有三:一是当前的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处于高位水平流行;二是很快进入冬季,即使没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仅人员聚集和流动,加上冬季环境,就足以将当前的疫情数推向新一波流行;三是根据过去近三年的病毒变异情况来看,还不能排除出现新变异毒株的可能。
尽管出现第三中情景的可能性相对要大一些,但今冬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不会很大。依据有三:一是全球疫苗接种持续向好,接种率继续不断提高;二是前五波疫情已经造成人群中最弱的那部分人死亡,剩下的部分对新冠的抗击能力相对较强;三是从过去的疫情防控中总结了经验,加上新治疗药物的应用,卫生系统更有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新一轮疫情。

5. 中国有几次疫情爆发

中国有几次疫情爆发 —— 2002年在中国广东发生了非典型性肺炎。也就是SARS,翻译过来叫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而非典当时的症状是发烧,头痛,肝和乏力等。这次疫情,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到2003年8月底,非典才被彻底控制住。截至到2003年8月16日...

中国发生过哪些的疫情 —— 中国古代发生的疫情有天花,疟疾,流感,温疫,鼠疫,麻症等。近代有血吸虫,疟疾,流感,SARS病毒(非典),新冠肺炎等

中国有几次疫情爆发

6. 中国疫情过了吗

中国疫情过了吗
现在只是开放了,没有说明疫情过了。1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医疗救治平稳有序,日常的诊疗服务在逐步恢复。各省已经度过了三个高峰,就是发热门诊高峰、急诊高峰和重症患者高峰都已经度过。

作为临床一线的医生,我感受深刻,去年12月份的时候,我们还特别忙碌,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12月是最忙碌的一个月,说是累成狗也不夸张,但是到了1月份,疫情就逐渐缓解了,就拿我们医院来说,之前无论是急诊还是门诊,清一色就诊的都是新冠患者,到了1月份,普通门诊当中新冠患者比例就逐步降低了;其次是住院患者的手术量,在新冠高峰的时候,外科医生基本都变成了内科医生,大家收治的都是新冠感染患者,到了1月份,很多外科医生都回到了自己的科室,住院患者得分手术量也开始回升。

1月21日是除夕,国家在这一天还召开新闻发布会,其实已经正式宣布,本轮疫情彻底结束!大家可以在家开开心心过大年了!

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冬天终将过去,春天终将到来!

只是,这轮疫情夺去了很多老人的生命,显得格外悲壮,有关死亡人数,国家一共发布了两次消息,1月14,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1月2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1月13日至19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1265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681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11977例。

经过本轮疫情的冲击,老人们相对比较安全了。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经过本轮疫情,我们每个人都积累了对抗病毒的经验。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本轮疫情的结束,是不是宣告了新冠病毒的消失?

其实两码事,新冠病毒并没有消失,首轮感染后,我们身体里产生的抗体只能保护我们3-6个月,过了保护期,一旦有输入病例,我们有可能二次感染。

不过不要太慌忙,即便二次感染不可避免,但相对于第一次感染,症状会轻很多,再加上有了第一次抗疫的经验,相信第二次整个社会的准备会更加充分。

出现以下8个征兆,要警惕二次感染的可能

1、发热

新冠病毒的传播力很强,攻击人体后,我们的免疫系统会想方设法根除病毒,为了增强免疫力,免疫系统会分泌更多的免疫活性物质,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这些细胞因子是致热源,能够刺激体温调节中枢释放热武器。

所以,感染后发热其实不是坏事,这是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的重要表现。

发热虽然是新冠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但体温的高低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很多老人并不发热,但是出现白肺的风险可能更高。

2、咽痛鼻塞

新冠病毒会引起咽痛、鼻塞的症状,这些症状普通感冒也会出现,所以很多人认为新冠就是大号感冒,其实两者不能划等号,虽然都是病毒感染所致,但是新冠的破坏力和症状的严重程度远远大于普通感冒。

新冠感染引起的咽痛和鼻塞更为严重,经过第一次感染,很多人用刀片拉嗓子和水泥封鼻子来形容新冠的不适。

3、咳嗽咳痰

新冠病毒主要攻击呼吸道黏膜,开始是上呼吸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是下呼吸道,所以很多人在出现发热、咽痛、鼻塞之后,又会出现咳嗽咳痰,不同体质的人咳嗽咳痰的程度不同,有的人只是干咳,有的人可能咳白色泡沫状痰,还有的人可能出现痰中带血的现象。

4、呼吸困难

无论你是第几次感染,出现呼吸困难都一定要警惕重症感染的可能,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白肺”所致。

我们的肺里有数量众多的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部位,我们依赖肺泡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新冠病毒来到肺部的时候会破坏肺泡,被破坏的肺泡在CT或X线下的表现就是“白肺”,肺泡被破坏了,气体交换无法进行,当然会出现呼吸困难。

5、呕吐腹泻

新冠病毒虽然会攻击呼吸道黏膜,但是我们在吞咽的时候,会把一部分病毒带到消化道,新冠病毒非常强大,能够耐受胃酸,并且胃肠道里生存下来,从而诱发胃肠道反应,最常见的就是胃肠炎的表现,导致呕吐腹泻。

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对于老人来说,这非常危险,因为很多老人有基础疾病,水电解质紊乱容易加重基础疾病。

6、嗅觉味觉减退

新冠病毒会攻击我们的嗅觉和味觉细胞,经过第一次感染的人都知道,感染后嗅觉和味觉减退,甚至根本没有任何感觉。

但是这个过程是可逆的,一般持续3-4天后可以自行消失。二次感染后,这些症状可能会再次出现,不过应该比第一次减轻很多。

7、听力下降

新冠病毒会攻击我们的听神经,导致听力下降,还有很多人会出现耳鸣的现象。

8、结膜炎

我们在日常防护的时候,不仅要保护口和鼻,还要保护眼睛,2020年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魏益平等人在JAMA 子刊 《JAMA Ophthalmology》 上的发表了一项研究指出,每天戴眼镜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更小,说明眼睛可能是新冠重要感染途径。

事实上的确如此,新冠病毒会攻击我们的眼睛,感染后会出现类似于结膜炎的表现,出现视力下降、流泪、眼睛痛、畏光、红肿等表现。

二次感染什么时候会来

前面说了,第一次感染后,我们身体里的抗体会维持3-6个月,很多人可能第一次感染后很快测抗原又是阳性了,这个不能叫二次感染,是叫复阳。

复阳和二次感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复阳是第一次根本没好彻底,二次感染是第一次好彻底了,经过3-6个月的时间,又一次感染了。

理论上,只要新冠病毒不消失,我们就有二次感染的可能,毕竟,要想防住新冠病毒,实在太难了,过去三年的时间里,国家层面一直在保护我们,但病毒防住了吗?没有,三年的时间里,不断的封控,其实还是没有彻底解决病毒。

毕竟病毒是无形的,它太强大,再完美的防范措施,也是百密一疏。

欧美其实早就放开了,像美国,很多美国人早就把再次感染当成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有些人已经感染了二次,三次,四次。

美国总统拜登,享受了全美最好的医疗措施,防范措施应该也是首屈一指的,但还是经历了二次感染。

所以,国家顺势而变,如今已经彻底放开了管控。

有关二次感染到底什么时候会来?国内专家的推测,我国的第二个感染高峰期可能会在今年五六月份。

经历了第一次感染,相信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疫苗或抗病毒药物能够100%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但是它们是可以降低重症感染的风险,所以该打疫苗的时候还是要打疫苗,对于家里有老人的,还可以备点抗病毒药物。

目前能够治疗新冠的抗病毒药包括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阿兹夫定片和莫诺拉韦胶囊(利卓瑞/LAGEVRIO)。Paxlovid和莫诺拉韦胶囊均适用人群为发病5天以内的轻、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年患者,而阿兹夫定用于治疗中型新冠病毒感染的成年患者,并未规定使用时间。

7. 中国疫情时间

国务院新闻办今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迅即应对突发疫情(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19日)湖北省武汉市监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国第一时间报告疫情,迅速采取行动,开展病因学和流行学调查。

第二阶段: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月20日至2月20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快速增加,中国采取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一招,坚决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全面打响。

第三阶段:本土新增病例数逐步下降至个位数(2月21日至3月17日)中共中央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序复工复产重大决策。

第四阶段: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3月18日至4月28日)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解除,武汉市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第五阶段: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4月29日以来)境内疫情总体呈零星散发状态,局部地区出现散发病例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境外输入病例基本得到控制。

中国疫情时间

8. 中国疫情如何?

中国国内疫情基本控制住了,没有范围性传播风险。
根据黑龙江省绥化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消息,2月22日起将望奎县疫情风险等级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至此,黑龙江全省所有区域均为低风险地区。
此前,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消息称,自2月22日起,石家庄市藁城区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随着最后两个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清零。

扩展资料
高风险居家隔离注意事项
(1)不擅自外出,如实回答隔离观察点工作人员的健康询问。
(2)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每日上、下午各一次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
(3)最好拥有独立房间,尽可能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接触,保持房门随时关闭。如条件不具备,请至少保证一米以上的距离。生活用品与其他家庭成员完全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4)隔离人员与同住的家人均应佩戴口罩,避免密切接触。佩戴新口罩前、处置完使用过的口罩后均需要及时洗手。
(5)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直接与室外空气交流,避免使用空调,尤其是中央空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