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2024-05-09 12:03

1. 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一、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
欧美金融危机现在到了哪一步? 究竟何时结束? 对实体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 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加剧将使中国建设面临比1998 年东亚金融危机更为严峻的外部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涉及到我国对欧美出口的大幅锐减, 过去依靠出口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很可能出现为仅能依靠投资来驱动。前几年因速投资所形成的产能过剩会加剧,主要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态势会加深,2008 年通货膨胀的现象会趋缓,转至2009 年极有可能成为通货紧缩,从而更加剧宏观调控的难度。
    (二)中国的美元资产投资暴露于风险之中
    截至2008 年7 月,达到1.9 万亿美元,是越南以后的124 个国家GDP 的总和。而我国持有美国国债和“两房”相关债券在1.2 万亿元左右,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中国大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财富急剧缩水。
    (三)国际外部环境的恶化增加了我国转换经济增长模式的难度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与投资的拉动, 靠内需拉动则是“软肋”。虽然2008 年我国居民消费势头强劲,但维持消费增长的源动力在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目前股市、楼市低迷,居民财产性收入普遍缩水,就业压力增大,人们可预期收入难以持续增加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向依靠内需拉动面临着种种困难。
   (四)可能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虽然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冲击不大,但美国房地产市场大幅动荡与金融危机可能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产生恐慌心理,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我国房地产业大幅调整将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原因在于: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高昂的房价让普通购房者望而却步,有需要没需求,致使房市低迷,房地产开发商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如果房地产泡沫不尽快稳妥地挤掉,购房者观望心态不消除,导致房市长期低迷,无疑银行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会急剧上升,水泥建材、钢材及装饰材料等相关行业会受到极大冲击,更让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急剧萎缩。
   二、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金融危机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外贸可能会经历一个长时间的低谷期。这让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审视我国原来实施的经济政策,即通过降低对外贸企业的征税而降低其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从而提升外贸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政策是否长效。同时,这迫使我国的经济决策者进一步思考我国的经济政策问题,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经济政策改革,譬如对出口依赖的贸易政策进行改革,提升国民收入刺激国内消费,加大投资等,这就是本文将要分析的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推动出口依赖贸易政策的转型
    从改革开放到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对外贸企业采取的政策是通过减少对这些企业的征税而降低其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从而提升外贸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关政策不仅是为了通过商品外销带动经济的发展,也是为了通过商品占领国外市场而提升我国的经济地位。但是事实上我国已经连续15年成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从2004年到2009年我国共遭受双反调查37起 。2009年前三个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产品发起了88起贸易救济的
调查,包括57起的反倾销、9起的反补贴,总金额大概有102亿美元的规模 。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外贸商品在国外市场遭受了很多排斥,对外贸易并没有取得政府预期的效果,积极鼓励出口的经济政策成效有限。由于金融危机使我国的贸易合作国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国外市场大范围的抵制已经使我们失去了商品出口的依赖。因此,严峻的经济形势必然促进新经济政策的出台,从而循序渐进地转变我国长期以来的出口依赖型贸易政策,建立更加科学、更加牢固、更加有效的新的外贸格局。
   (二)促进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经济政策的出台
    国内市场的消费热度不高一直是国内市场无法成为经济主要带动体的最重要原因。事实上,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内市场才是最大的一个消费市场,在无法依赖国外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情形下,开发国内消费市场必定是一个最快的将我国从金融危机中解救出来的办法。在金融危机下政府必将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提高出口商品的税收并将此部分税收用于对国民的收入补贴上。这样做既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通过新政策的出台,成功的实现消费依赖主体的转变将使我国建立新的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
   (三)促进政府加大投资并优化投资结构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加大投资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十大产业规划的出台、主要面向基建领域的4万亿投资,等等。同时我们看到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分别根据各省的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投资政策的调整。
    (四)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出台
    “中国制造”曾经使我们引以为傲,但制造业中 “两高一低”的普遍存在使我国的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近几年,我国的环境破坏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污染物的年排放量达4300余万吨,(其中烟尘约2800万吨,二氧化硫约1460万吨);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8亿吨,处理率仅为27%,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
到150万平方公里。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惊人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据80年代初的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690亿元,部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5亿元共计955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14%左右 。这些数据可见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而通过经济政策的转变,将造成这些污染的重型污染企业数量减少,则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快限制“两高一低”产业政
策的出台,推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来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2.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是什么?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如下:
第一,正是美国家族的巨额债务消化了中国不断扩大的产能。
美国金融危机首先会带来心理冲击。这场危机势必会在中国资本市场造成一种悲观的氛围。中国持有的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将会缩水,海外投资者可能会将大量中国资产出售回本国进行自救,从而对中国资本市场造成下行压力。
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高度外向,进出口总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过去,正是因为美国人借钱消费,吸收了中国过剩的产能,所以美国金融和中国制造业都繁荣起来。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当美国金融崩溃时,它将不可避免地终结向美国人借钱的消费模式,中国制造业也将受到影响。
第二,中国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向了一句老话——扩大内需。
全世界羡慕——这句老话,我们不需要重复。中国有巨大的内需潜力。打一个大算盘并不难:只要国内需求大幅扩大,近年来巨大的制造业产能服务于外部需求,只要其中一部分转向国内,中国经济不仅会继续高速增长,还会弥补全球经济的“寒冬”。
第三,释放中国内需潜力是重点。
所谓内需不足,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政府收集了三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财富,而居民收入的比例太低,那么中国的消费率怎么可能不下降呢?
其次,改革,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相当一部分财政收支、金融资本政策调控、政府价格体系调控等低效领域,如减免进口税费、开放民间金融服务、改革征地制度、开放粮食出口、矿业权招标等,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
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出口,而意味着外部需求下降,因为我国的金融体系与美国,不同,所以影响没有大。美国经济已经进入衰退,也就是负增长,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只是放缓了——前几年的增长超过了10%,预计将回落到9%以下。



美国金融危机
早在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就暴露了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作出反应,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以增加市场信心,美国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维持,形势看来似乎不是很坏。
然而,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美国财政部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被迫接管“两房”,以表明政府应对危机的决心。
全球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是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次贷危机的爆发瞬间就影响了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以及一些周边国家,其范围也远远不仅仅是次贷危机方面,而是蔓延到整个金融行业。
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占GDP约6%,因消费的产品远多于其生产的产品,美国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区最大的需求来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剧下降极大得影响了其他地区的经济,一度造成世界各国的恐慌。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美国金融危机

3. 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有多大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容忽视

  在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明显冲击,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调查显示,认为不利影响“很大”或“较大”的企业经营者占57.4%,认为“较小”的占31.8%,认为“没有影响”的占2.7%,认为“不清楚”的占8.1%。

  从不同类型看,大型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公司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均有超过6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不利影响“很大”或“较大”,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

  从调查结果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动荡已经波及到实体经济,造成中国外需市场明显减弱,对出口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的东部地区企业、民营企业所受影响首当其冲,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相对较多。

  “三驾马车”变速各不同

  出口、投资和消费,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在金融危机等影响下,过去在中国经济拉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出口”已经明显锐减,消费需求增长乏力;而投资也亟待提振。

  从投资需求看,认为政府投资需求“很旺”、“较旺”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12.2%和35.1%,其合计比重比2007年减少13.3个百分点;认为“合适”的占26.1%,略高于2007年;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的占26.6%,比2007年增加11.9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需求则是锐减。认为民间投资“很旺”、“较旺”的分别占5.8%和30%,其合计比重比2007年减少31.9个百分点;认为“合适”的占19%,比2007年增加4.2个百分点;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的占45.2%,比2007年提高27.7个百分点。

  从外贸出口需求看,调查显示,认为出口需求“很旺”和“较旺”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1.7%和14.8%,其合计比重比2007年下降了39.2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的最低水平;认为“合适”的占22.8%,略低于2007年;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的占60.7%,比2007年上升40.5个百分点。

  从消费需求看,调查显示,认为消费需求“很旺”和“较旺”的企业经营者分别占2.3 %和20.1%,其合计比重比2007年减少25.9个百分点;认为“不足”或“严重不足”的占47.5%,比2007年增加22.5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近日国家出台提振经济的“一揽子”扩大内需政策中,正是应对出口减弱,通过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的有力举措。

  经济预期虽下滑但08年增长仍会超9%

  在2007年中国经济存在过热势头的背景下,由于遭受到“内忧外患”的冲击,当前中国经济明显有下滑风险。不过,在关于“对2008年、2009年我国GDP增长的预计”的调查中,预计2008年我国GDP增长在9%以上的企业经营者占71.8%,预计2009年我国GDP增长在9%以上的占48.5%。

  在关于“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判断”的调查中,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偏热”或“过热”的企业经营者占29.7%,比2007年减少36个百分点;认为“正常”的占29.1%;认为“偏冷”或“过冷”的占28.8%,比2007年提高26.9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的最高值。

  关于“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的调查,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好”或“较好”的企业经营者占35.4 %,比2007年减少了41.8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占40.5%;认为“较差”或“很差”的占24.1%,比2007年增加20.5个百分点。

  这一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持基本肯定的态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近四分之一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较差”或“很差”。

  通胀预期有所回落

  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曾是上半年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任务之一。不过,随着国内外一系列因素冲击,通胀预期已经回落。

  上半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9%,7、8、9月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分别达到6.8%、5.4%和4.6%。调查显示,预期2008年CPI比上年上涨6%以上的企业经营者占78%,而预期2009年CPI在6%以上的企业经营者占61.5%,下降了16.5个百分点。调查表明,企业家普遍预期2009年的CPI将有所回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宗产品供应仍然紧张。截至10月,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需求减弱经济下滑的情况下,通胀压力居高不下。而通胀又主要受成本推动影响。从能源成本来看,由于石油、煤炭、电力供应紧张情况有增无减,导致成本明显上升。

  调查显示,认为石油供应紧张状况“更加严重”的企业经营者占60.6%,比2007年增加28.7个百分点;认为煤炭供应紧张状况“更加严重”的占58.9%,比2007年增加34.4个百分点;认为电力供应紧张状况“更加严重”的占26.6%,比2007年增加14.3个百分点。

  企业用工增长放缓导致就业压力凸显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的下滑造成企业用工增长放缓,就业压力增大是当前值得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调查显示,企业用工增长明显放缓。关于企业目前的从业人数情况,2008年用工人数“增加”的企业占32.5%,比2007年减少近10个百分点;企业用工人数“减少”的占24%,比2007年增加7.6个百分点;用工净增加8.5个百分点(“净增加”指的是用工“增加”的企业数比用工“减少”的企业数多的百分点,下同),比2007年减少17.4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用工净增加4个百分点,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少11.4个、11.9个和9.2个百分点。从不同规模看,小型企业用工净增加2.9个百分点,比大型和中型企业分别少20.1个和8.7个百分点。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出现用工净减少现象,即用工“减少”的企业比“增加”的多0.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一改前些年用工增长明显快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的现象,2008年用工净增加7.6个百分点,比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低2.3个百分点(2007年前者比后者高12.8个百分点)。

  从企业2009年的用工计划看,用工净增加预计11.9个百分点,比2007、2006年所做的计划数均低20个百分点以上。

(责任编辑:张玉珂)

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有多大

4. 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大吗?看完自豪了

5. 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国家的税收和支出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国家收支出现问题,则人民生活意味破产)所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

从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来看,大部分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都是相伴随的。也就是说,在发生经济危机之前,往往会先出现一波金融危机,最近的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也不例外。这表明两者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其主要缘由在于,随着货币和资本被引入消费和生产过程,消费、生产与货币、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以生产过程为例,资本在生产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投资阶段,便开始介入,货币资本由此转化为生产资本。

“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它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创造价值、获得福利。就此而言,“经济”是带有价值取向的一个结果,“金融”则是实现这个结果的某个过程。
因此,经济危机,是指在一段时间里价值和福利的增加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供需脱节带来的大量生产过剩(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萧条),比如,信用扩张带来的过度需求(最近发生的经济危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6. 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如下:
1、出口下降,实体经济受损
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中,纺织品、鞋袜、低端生活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美国的中低收入阶层,他们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产品的对美出口。
同时,我国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价格优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竞争,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疲软和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不再,出口进一步受到抑制。2、中小企业倒闭,失业工人增多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破产倒闭主要是导致劳动力市场中低端劳动者失业,这些劳动者以农民工为主,但也有部分城市职工。
金融危机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非常大,而中小企业是解决中国就业的主力军。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对整体就业形势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将越来越明显。3、股市起伏不定,股民利益受损
外围动荡是影响A股的主要因素,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度与广度制约着包括A股在内全球股指的企稳。

扩展资料:
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触发因素如下: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挑战VS机遇:全球金融危机如何影响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危机

7. 2008年金融危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08年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引起的。最初,受影响的公司只限于那些直接涉足建屋及次级贷款业务的公司如北岩银行及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
一些从事按揭证券化的金融机构,例如贝尔斯登,就成为了牺牲品。2008年7月11日,全美最大的受押公司瓦解。
印地麦克银行的资产在他们被紧缩信贷下的压力压垮后被联邦人员查封,由于房屋价格的不断下滑以及房屋回赎权丧失率的上升。
当天,金融市场急剧下跌,由于投资者想知道政府是否将试图救助抵押放贷者房利美和房地美。2008年9月7日,已是晚夏时节,虽然联邦政府接管了房利美和房地美,但危机仍然继续加剧。
然后,危机开始影响到那些与房地产无关的普通信贷,而且进而影响到那些与抵押贷款没有直接关系的大型金融机构。
在这些机构拥有的资产里,大多都是从那些与房屋按揭关联的收益所取得的。对于这些以信用贷款为主要标的的证券,或称信用衍生性商品,原本是用来确保这些金融机构免于倒闭的风险。
然而由于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的发生,使得受到这些信用衍生性商品冲击的成员增加了,包括雷曼兄弟、美国国际集团、美林证券和HBOS。 而其他的公司开始面临了压力,包括美国最大的存款及借贷公司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影响到大型投资银行摩根史坦利和高盛证券。

扩展资料
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得以暴露。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正波及全球,全球金融体系受到重大影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中国也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
金融工具过度创新、信用评级机构利益扭曲、货币政策监管放松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采取的大幅注资、连续降息和直接干预等应对措施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金融调控政策必须顺应经济态势,符合周期性波动规律;应在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推进金融产品及其体系创新;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海外资产并购,优化海外资产结构,分散海外资产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次贷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8. 为什么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影响不大?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

拓展资料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
应对策略
一是股权重组,增资扩股;二是坏账打包,切割剥离;三是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首先,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第三,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回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特色彰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