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面临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2024-05-18 23:54

1. 我国经济面临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我国金融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银行业主要稳健性指标总体保持良好,资产质量、盈利水平持续改善,流动性总体较为充足;证券业经营机构继续保持稳健经营的态势,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规模大幅增长,机构投资者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证券期货机构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和证券期货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保险业总体保持健康发展,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水平稳步提升,产品和区域结构有所优化,销售渠道结构进一步调整,市场集中度继续下降,保险业偿付能力总体充足。

国民经济增长较快回升;国内需求增长较快,国外需求有所改善;财政收入逐月回升,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好于预期;物价前低后高,上行压力有所增大;主要资产价格上涨较快;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制度建设取得进展。政府、企业、住户财务状况整体较好,偿债能力基本稳定。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稳步推进,在营造安全有序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业稳健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物质基础更加雄厚。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万多亿元,折合美元约为7.5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5400多美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出口接近1.9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赤字率不足2%,财政实力雄厚;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社会资金比较充裕,金融体系基本稳定。我国经济结构正在优化调整之中,经济规模效应不断增强,防范外部风险和抗击国际经济危机的能力大大提高。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极大调动和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体制空间,特别是近年来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的多项政策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外市场经济环境的磨炼下,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走出去”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升到新水平,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潜力有序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增强,为我国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中实现较高水平和较好质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潜力很大。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速和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同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奠定了基础。我国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基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提高投资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同时起到了拉动内需的作用。
  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取得了重要而显著的成绩。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科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纠正市场失灵,应对外部冲击,比较有效地防止了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和价格的剧烈波动。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我们在对调控方向、力度和时机的把握上,在对调控手段的选择、调控工具的使用上,都积累了丰富经验。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曲折,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但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仍然存在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抓住战略机遇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是当前发挥我国优势的重要内容

我国经济面临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2. 我国发展存在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1月25日对记者分析今年的物价形势时表示,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今年政府将继续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在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方面,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以及地方管理的供电、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地铁票价等公用事业价格和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近期一律不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一律不提高。地方管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也要保持稳定。不出台新的收费项目,防止变相提高收费标准。

????据这位负责人分析,防止出现明显通胀的有利条件有五个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这为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宏观调控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国家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抑制需求的不合理增长。近一个时期,国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强对经济总量的调控;对部分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以及粮食出口;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加强对投资的调控。这些措施的作用将逐步显现,为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三是物质基础雄厚。我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小麦、稻谷、玉米等重要农产品库存充裕,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绝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价格可以保持基本稳定。四是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2007年以来,国务院综合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增加供给的措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今年冬播面积继续扩大,生猪和母猪存栏数量持续增加。农产品供给的增加,有利于稳定食品价格。五是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的情况会有所减少。国务院修订发布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批准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部分重要商品实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制度。这将有利于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抑制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面临的不利因素也有五个方面。一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在上涨,增加了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小麦、玉米、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价格仍在上涨,化肥价格持续上升。这些大宗商品我国进口量都比较大,如进口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已占到国内消费量的70%,石油占到一半左右。二是国内需求旺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危险仍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三是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除来自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外,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环保和资金成本增加,劳动力价格也有所上涨。四是个别商品供求矛盾缓解需要有个过程。受生产周期制约,生猪供给根本好转需要一段时间;油料播种面积虽然有所增加,但食用植物油价格更多地是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由于国际市场原油涨价,保障国内成品油供应的难度增加。由于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市场和原油等价格相比严重偏低,供求矛盾突出。五是去年涨价滞后影响较大。去年的价格上涨主要在下半年,对今年的滞后影响高达3.5个百分点。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今年,政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一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张。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继续落实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各项措施,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二是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认真落实国务院扶持粮食、生猪、油料、奶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适当提高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标准和补贴总额。组织好化肥生产用电、用气的供应工作,稳定化肥生产,确保市场供应。三是努力保障市场供应,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四是稳定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如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以及供电、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教育、医疗服务、化肥等价格要保持稳定。经听证会论证后,降低移动通信漫游费资费标准。五是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六是加强价格行政执法,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七是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今年将继续执行2007年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进一步落实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落实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的政策,落实提高失业保险金的规定,落实对高等院校学生食堂补贴政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快建立低保制度,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并随经济发展逐步改善,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3. 我国发展存在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 ①我国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中,虽然不是绝对的和平,但还是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加入了WTO等各国际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外贸环境,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海外经营; ③有好的指导方针与思想,有利于解决主要矛盾; ④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利于吸引外资。 不利因素: ①劳动力众多,但缺少高端的技术人才,影响了科技发展; ②对外国的技术、资本货物不断扩大和升级。中国进行现代化的技术、资本货物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一半以上以出口为目的的加工贸易进口大量来自发达国家。相比之下,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远没有进口产品档次高、升级快。由于我国出口的大宗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玩具、农副产品等,进口的却是高价的技术含量产品,因此,这对我国不利; ③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商家、公产以及个人不注意保护环境,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 ④我国的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 //

我国发展存在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4. 我国发展存在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我国发展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利条件
1、社会水农场品的需求大,尤其是对高端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很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小康的阶段,现在的人不在是20年前最求温饱的时候了,现在的人最求的是健康,营养。所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特色、健康农产品会有很大的市场。
2、国家政策的支持
2004年至2016年又连续十三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以水果产业为代表,各地的果园,农场,采栽园大量出现,这要归功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不利条件。
1、经营规模偏小

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种植的大型较少,大部分是家庭承包经营和小农场的分散生产模式。
2、机械化水平有限
我国农业以单家独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机械化作业不易大规模推广,以致农机拥有量少、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还有山地地区,地块小,道路不方便的情况任然有。
3、农业科技水平还有待提升
前段时间有报道说,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6%,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也是重要的事情。
总的来说我国的农业经济在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面临的不利条件也是客观存在的。

5.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调控对策建议nbsp;内容摘要: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通过精心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格局,预计GDP增长10%左右,CPI上涨6.3%左右。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预计2009年GDP增长9%左右,CPI上涨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6%,贸易顺差2350亿美元,同比减少约9%。建议宏观调控将“保增长、促转型”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nbsp;一、2008年中国经济在发展中调整nbsp;2008年,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超出预期,国内出现突如其来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面对国内外一系列不利因素,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应对、果断决策,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保持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nbsp;1.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取得初步成效nbsp;无论是年初确定的“双防”方针还是年中调整的“一保一控”方针,我国始终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之一,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货膨胀。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强,使夏粮连续第五年增产,秋粮丰收在望,肉禽蛋等生产稳定发展,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已经从2月份最高时的23.3%回落到8月份的10.3%,其中猪肉价格从2月份上涨63.4%回落到8月份上涨1.0%。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的扭转成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涨幅比2月份高点8.7%回落了3.8个百分点,年内有望继续小幅走低,预计200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6.3%,物价过快上涨的趋势初步得到扭转。nbsp;2.及时调整调控政策取向促进三大需求积极变化nbsp;在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连续减速,经营困难的企业和行业不断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政策取向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及时出台了多项微调措施,促进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加强劲,1-8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增幅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幅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前8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4920亿元,同比增长27.4%,增幅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和汇率升值放缓等多项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当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3.8%和14.9%。总需求的积极变化有利于稳定经济走势,初步预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10%左右。nbsp;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nbsp;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力和市场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两高一资”产品和粮食出口受到政策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上升。从工业生产看,高能耗产品产量增速明显放缓,1-8月,生铁、粗钢、钢材、十种有色金属和水泥产量分别增长6.5%、8.3%、10.1%、13.3%和7.4%,增幅同比下降9.8个、9.4个、10.8个、11个和7.6个百分点。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量同比增幅由去年10.2%提高到今年的31.6%;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同比增幅由去年的5.2%提高到今年的50.3%。工业结构的改善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预计今年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好于去年。nbsp;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也出现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企业成本上升和外需明显收缩使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证券市场股指调整幅度过大和成交低迷,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到位,煤电油气运短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资本跨境流动使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不减,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又十分紧张;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在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下,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下图显示,2008年二季度以来,反映经济未来运行趋势的先行指数下降势头明显,表明经济趋势性下滑的风险在增大。nbsp;对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预测详见附表1。nbsp;二、充分估计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性nbsp;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6.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这个真不好说:毕竟我不是专家,个人感觉我国经济发展太快,泡沫的比重比较大。
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这个还得回到几年前中央就提倡的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具体什么科技是最能够促经
济发展呢?就说美国吧,它基本上是靠二战发的家,简单地说就是贩卖武器,其实到现在美
国经济也是以贩卖军火为基础
.
所以说它是一个喜欢战争的国家!同样日本也是以自有技术为经济基础!那么中国的经济靠什么呢?主要靠两方面
1
:制造业,加工业
.(代工比如裤子,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污染环境,无形之中又增加了成本
!
)
2
:自有资源出口!
(比如稀土和钢材)!咱们国家的政策是高新尖端科技(比如武器)研究制造由国家把持,是不允许个人投资研究制造的!话说造一亿条裤子赚到的钱都买不到一架好的飞机!
(怎么养活这么多人?因为没有技术含量的轻工业是不赚钱的)那么相对来说自由资源这块就相当的实惠
了!
但是随之问题也来了,
那资源枯竭了怎么办呢?所以说中央实行的加大深化体制改革力
度,大力发展重工业,提高重工业科技含量!以科技立国!大力培养高新尖端科技人才(例
如航空航天)的政策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畸形呢?
 
中国一方面是世界奢侈品消费大国,是高级楼堂馆所、办公大楼,是豪华鸟巢、水立方,
另一方面是如候鸟一样在城乡之间奔袭的农民。
 
 
如果不是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如果不是贫富巨大的悬殊,这些靠劳动生活的农民工像解
放前一样完全有能力在城市安下家,叫孩子在城市读书,叫媳妇在城市的普通民房里做家务
伺候丈夫照顾孩子。中国的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多,只需要少数农民种地养活全国人口,
这样可以高效,可以实现机械化现代化农业。
 
 
很可惜,
中国目前走的是拉美国家的道路。城市越来越豪华为城市的富人服务,
农村越来越萧条上亿农民工为了生存在城乡间奔波
——在城市打工回农村生活。今后中国的城市建设会越来越现代化,会赶上西方国家。但中国广大的农村和农民依旧毫无希望。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一)世界经济调整制约了中国经济的继续超常发展。
1.
中国重化工业接近尾声,全面进入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的时间跨度平均
17年,中国已经22年;完成时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34%
,中国已经43%。中国工业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一方面从全国总体看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向后工业化发展的势头。
 2.
基础设施空间有所萎缩,产能趋向过剩。产能过剩使得政府动员资源、启动大项目的回报
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铁路、地铁等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距离国际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3.
人口红利拐点即将到来,城市化进程受到影响。中国城市化率仅有
45%左右,仍然偏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应该看到,城市化进程与人口结构密切联系,
现在农村人口中的青壮年较多,他们能够在城市中找到工作做出贡献,不断进入城市。
一旦人口结构进入拐点,农村人口开始老化,老年人难以再进城就业,城市化进程显著放缓。
 4.
企业成本开始上涨,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现阶段开始出现的物价、汇率、融资等几方面
的制约因素,正成为中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
能源和交通运输紧张、环保准入条件的不断提升、国外推行反倾销措施等都直接或间接加大了成本。持续不断的人民币升值、融资和税费的困境,也削弱了价格的竞争力。
 5.
中国30年周期、20年周期、10年周期恰好叠加,面临挑战更加严峻。大致20年前的
1989和1990年,在之前5年GDP均值超过12%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连续两年GDP仅为4%。大10
年前的1998和1999年,在之前5年的GDP平均增幅为11.5%之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连续年
GDP低于8%。2008年之前5年的水平也接近11%,而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二)当前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动力衰减。
 
 
 
1.
出口增速继续放缓,但不会出现过快下滑。前三季度出口增长
22.3%
,回落
4.8
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12.5%
,比去年同期下降
8.9
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
长
1.2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
1.2
个百分点。美国次贷危机将对中国出口产生一定冲击。根据
经验,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
1%
,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下降
4%
。但出口不会出现过快下
滑:第一,劳动生产率上升快,特别是加工贸易竞争力仍然较强;第二,中国出口需求呈现
多元化的特点,
欧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
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明
显较快。
 
 
 
2.
投资继续高位运行,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阶
段,
投资拉动都会起到主导作用。
地方政府换届完成后前两年,
投资冲动强烈,
投资会保持
在高水平。
当前节能减排对投资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
会影响投资水平。
灾后重建对投资来
说是一个有利因素,是投资增长的推动力量,国务院宣布灾区要
3
年恢复或超过灾前水平,
现在看还有可能提前。
 
 
 
3.
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缓步提高。
2007
年消费对
GDP
的贡献
7
年来首
 
 
次超过投资,在
11.4%
的
GDP
增长中,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
4.4
、
4.3
、
2.7
个百分
点。
2008
年国内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加快,城乡消费均较快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同比增长
22.0%
,比上年同期加快
6.1
个百分点。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措施,有利于提高
人们的经济预期,扩大消费。
 
 
 
(三)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常规发展阶段。
 
 
 
总体看,中国
30
年高增长周期接近尾声,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提前掉头下滑,步入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常规发展轨道,真正从
“
又快又好
”
转到
“
又好又快
”
。实现每年新增
800
—
1000
万就业人口的目标,要求经济增长率不能低于
8%
,所以中国经济很可能在
6%
—
10%
之间以
8%
为重心摆动,
“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
。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阶段与科学发展观
 
 
 
(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转变。
 
 
 
首先,中国当前的出口单纯量的规模已经非常大,在这个基础上,高增长率很难长久维持。
1980
年至
2005
年间,中国出口增长了
41
倍,平均年增长率达
16%
。单从数学意义上来说,
中国也不可能使如此高速的增长在未来
30
年内,
甚至在未来
10
年内维持不变。
假如当前的
出口增势再延续
10
年,中国的出口将会比欧洲、日本以及美国的出口总额还要大,而这是
不可能的。
 
 
 
其次,粗放式增长模式带来了环境恶化。以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化工
等
6
大行业为代表的高耗能、
高污染行业,
它们的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的比重接
近
70%
。据统计,在全世界
20
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
16
个,中国
70%
的河流与
湖泊受到污染,有一半的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
 
 
 
最后,
粗放经济中的强势政府具有比较明显的挤出效应,
对自由市场和私有经济的发展有挤
出作用。
 
 
 
(二)
坚持科学发展观,
必须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
投
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在
2003
—
2007
年的五年间,净出口增长贡献
20%
,投资增长贡献
40%
,居民消费增长贡献
40%
,出口和投资占到
60%
。可以说,过去
5
年的高速增长,如果不考虑出口相关产业投资
的间接拉动,
10%
的经济增长速度中,
2%
来自出口,
4%
来自国内投资,
4%
来自国内消费。
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就是要提高消费拉动的比例。
 
 
 
长远看来,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能简单归结为多花钱或奢侈性消费,
关键是消费结构的调整。
一是伴随着产业升级而实现消费结构升级,
城镇居民向更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过渡;
二是拉升
农村市场的消费水平,在土地、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向市场化和高水平推进。
 
 
 
 
 
此外,
由于中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所处的劣势地位,
出口拉动模式并没有让劳动者完全共享
GDP
快速增长的成果。外商得到了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政策优惠的地皮,中国虽然换取了
GDP
的数量扩张、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但只拿到了极少的
“
低附加值
”
,劳动者没有得到
相称的福利。
 
 
 
(三)
坚持科学发展观,
必须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
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改革开放的
30
年是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
30
年,期间占
GDP
比重高达
50%
的工业始终是
推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最大动力。工业化的快速扩张,一方面驱动
GDP
总量高速增长,另
一方面,导致以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石化、化工、电力、建材、造纸、水泥、建筑
为代表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度扩张。
 
 
 
如果高能耗长期持续,
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不可持续。
中国
2007
年消费了
21
亿吨煤炭,
如果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
未来
10
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将在这个基础上再翻一番,
在
40
年内用光
其所有煤炭储量。
世界性通货膨胀下的高油价与连年翻番的铁矿石价格,
已使高能耗为特征
的、
粗放式、
数量型经济增长严重受损,
为此,
必须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
管理创新转变

7. 我国发展存在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 ①我国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中,虽然不是绝对的和平,但还是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加入了WTO等各国际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外贸环境,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海外经营; ③有好的指导方针与思想,有利于解决主要矛盾; ④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利于吸引外资。 不利因素: ①劳动力众多,但缺少高端的技术人才,影响了科技发展; ②对外国的技术、资本货物不断扩大和升级。中国进行现代化的技术、资本货物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一半以上以出口为目的的加工贸易进口大量来自发达国家。相比之下,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远没有进口产品档次高、升级快。由于我国出口的大宗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玩具、农副产品等,进口的却是高价的技术含量产品,因此,这对我国不利; ③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商家、公产以及个人不注意保护环境,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 ④我国的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

我国发展存在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8.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自然因素: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构成及其分布状况,对经济发展关系极大。
2、人口数量: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人口发展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相适应。
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一定的人口数量是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适当的人口增长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又是有条件的,不仅要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还要受年龄、体质和技能的限制。
3、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文化教育: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是通过人力投资实现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力投资,一是智力投资。教育是对人的智力投资,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各种途径中最重要的途径。

扩展资料:
经济发展的财富增长体现在国民生产总值,费用与时间在流通、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分配与效率直接影响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因而,管理、服务与流通等环节越是精简、廉洁和有效率,就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生产要素变化包括数量增加、结构变化、质量改善等,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达到经济量的增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