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哪些杰出的雕刻家?

2024-05-11 20:08

1. 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哪些杰出的雕刻家?

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上半叶,德国雕刻由晚期哥特式风格逐渐过渡到文艺复兴风格,并出现了一批杰出的雕刻家。
蒂尔曼·里门施奈德(TirmanRiemenschneider,约1455—1531)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卓著的雕塑家,为德国留下了一批雕刻精品,他的风格仍然属于晚期哥特式,但他在宗教题材的创作中注入了较多的世俗因素,塑造出许多宽厚温和的人物形象,他为德国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碑风格的雕塑样式。其重要作品有:维尔茨堡马利亚教堂的《亚当与夏娃》(1491—1493)、鲁道夫墓碑雕刻(1496—1499)、《马利亚升天祭坛》(约1505—1510)等。
里门施奈德的晚期作品《迈德布隆哀悼基督祭坛》是他最有代表性的杰作。这件雕刻高2.05米,宽1.66米,背景中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将构田分为两部分,右边的马利亚握着儿子的手臂,悲痛地跪在基督的尸体旁;圣约翰用手轻抚马利亚的肩膀,向她表示安慰;约翰的对面是尼哥底母,他身穿着市民服装,手捧油膏罐,这个形象的原型据猜测是里门施奈德本人或他儿子:祭坛中间几个主要人物周围还有哀悼的人物群像。这件群雕的人物感情刻画动人心弦,气氛庄严肃穆,整个构图宏伟单纯,具有纪念碑的气势。这件雕刻也是里门施奈德创作生涯最后的、永恒的纪念碑。
维特·施托斯(VeitStop,1447或1448?—1533)是晚期哥特式风格向文艺复兴风格过渡时期的杰出雕刻家。他生于纽伦堡,1477年到1496年长期在克拉考工作,对东欧的雕刻艺术产生过很大影响。他的重要作品有高浮雕《最后的晚餐》《基督被捕》(1499),木雕《天使的问候》1517—1518),这些作品至今保存在雕刻家故乡的教堂中。1520年施托斯开始投入班贝克教堂的祭坛雕刻工作。《天使的问候》是一件彩绘木雕,表现的是基督教传统题材受胎告知,雕刻高3.70米,其中圣母与天使均高2.20米,他们被由玫瑰花组成的花环所围绕。在花环上还有五个圆形木雕画面,分别表现了耶鲜诞生、圣灵降临等场面。花环的中央雕刻了上帝的坐像,上帝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天使和圆形木雕画面,分别表现了马利亚加冕和马利亚之死的场面。这件雕塑的造型新颖,并且没有按照常规紧贴墙面,而是高悬在教堂的大厅上空,为教堂增添了庄严神圣之感。
亚当·克拉夫特(AdamKrafft,约1455—1609)是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初纽伦堡的优秀雕刻家。他创作的高浮雕《哀悼基督》(1490—1492)是一件占据了三面墙壁的大型连续浮雕。展现了基督在各各他受难时的全景。雕刻表现了基督被从十字架上移下,安放在灵床上,圣母与众人在哀悼基督,场面壮阔,气氛凝重。与《哀悼基督》不同,浮雕《掌秤师傅》(1497,现保存在纽伦堡曰耳曼民族博物馆内),尺寸较小。但却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当时的商业和文化中心纽伦堡蓬勃的市井生活。浮雕中间是掌秤师傅。他右边的商人将手伸入钱袋中准备付款。这件雕刻反映了克拉夫特的写实倾向,体现了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新的艺术风格。
汉斯·维滕(约1485)是德国萨克森与下萨克森地区重要的雕刻家,主要作品是《郁金香布道坛》(约1510)。布道坛是讲道的场所,15世纪以来,在新教教堂中布道坛取得了与祭坛同样重要的地位。维滕突破了传统的布道坛的造型模式,将布道坛设计成为一朵郁金香花,巨大的叶片拔地而起,中间部分类似圣餐杯的形状,向外凸出的弧形间隙中雕刻着小天使;叶子与叶茎支撑着顶部的讲台。讲台为花萼的形状,周围雕刻着涡形装饰花案和基督教早期神学家的形象。先知但以理坐在盘旋而上的楼梯下,他身体的上方有一个穿工作服的青年在向上攀登。这个布道坛的构思来自于旧约故事:一个矿工在理想的指引下,在树上寻找矿石,后来他得到了天使的指点,找到了宝藏。维滕用布道坛象征故事中的树,天使为向上攀登的矿工指出正确的道路。这件雕刻寓意了布道坛是传播上帝真言的所在,能指引人们找到真正的宝藏。维滕的这件雕刻构思新奇,其中的人物造型又极为写实,两者在作品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菲舍尔家族是纽伦堡著名的铸造世家。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的青铜雕刻都出自菲舍尔铜铸作坊。老彼得·菲舍尔(PefterVischer1460—1529)是与丢勒同时代的雕刻家。他的儿子小彼得·菲舍尔(1487—1528)最初为父亲做助手,后来自己在纽伦堡开办了一间铸造工作室,继承并领导了铜铸家族的事业,使其在德国保持领先地位。小彼得·菲舍尔有许多作品传世,如马格德斯堡大教堂恩斯特大主教墓雕刻和罗姆希尔德大教堂格拉夫·奥托·冯·亨内贝格四世墓雕刻。1513年,他应奥地利马克西米安国王的邀请为哈布斯堡大陵墓雕刻了《西奥多里克纪念碑》和《马克西米利安纪念碑》。他的作品结合了德国中世纪艺术和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因素,是德国文艺复兴青铜雕刻艺术成就突出的作品。

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哪些杰出的雕刻家?

2. 17世纪的欧洲雕刻艺术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的?

17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它极大地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面临衰落的罗马教会对艺术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们同罗马贵族一起成了艺术的保护人。教皇西克斯特五世将罗马市政做了一次根本性的改造,建起了数量众多的新教堂,许多地方还装设了喷泉。西克斯特五世的计划宏伟庞大,他召集了欧洲许多著名的建筑家、雕塑家和画家到罗马。在这样的形势下,雕刻艺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巴洛克雕塑也随之萌芽。

3. 比较14到16世纪东西方美术特点

十四十五世纪,西方美术从中世纪逐步进入文艺复兴,开始了人文主义的艺术思潮。透视法、解剖学、油画材料等等新技术新发现的涌现使得艺术既可以更好的描绘以人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并掀起了写实主义的风潮,绘画艺术由侧重宗教臆想转入描绘现实,为之后的现实主义艺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末期涌现出以格列柯为代表的画家,将个人情绪引入绘画,开始了艺术的个人主义特征的探索,并间接影响了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的诸多艺术大师。
反观东方绘画,这个时期绘画分科确立,山水人物花鸟画成为了文人自我表达的媒介,浅绛山水、写意人物、花鸟抒怀成为了艺术主题。每一张艺术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出现了一大批以画自喻的艺术大师,开创了以纸为承载介质的水墨艺术,并直接衍传至今。
诗书画印于一体的“文人画”的出现使得东方绘画更具有人文情怀,这种“人文主义”是“借物喻人”“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方法,是“东方书画符号”的定型期。日本浮世绘的出现使得美术品成为了商业运营中重要环节,其版画的制作流程与视觉效果也间接影响了欧洲的现代绘画。

扩展资料
20世纪前中西美术的主要区别是注重再现与注重表现(写意或意象)。20世纪以来,中国向西方美术学习引进西方再现写实美术,但西方却进行了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大尺度的革新、颠覆,再次形成了中西美术基本价值观的区别。
客观地说,中西美术在基本价值观上是以东向西靠拢的过程,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价值观在很多层面获得中国的认同、追逐,但依然存在一些基本价值观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1、从高等美术教育角度,造型艺术教育依然是当下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主干,但在欧美二战之后因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兴起与发展,欧美高等美术教育已从造型艺术转入创意教育,尤其注重科学与艺术关联的教育培养。
2、当代中西美术基本价值观差异最主要体现在对“艺术当代性”的不同认知上。
3、艺术发展的模式——是不断进化,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还是螺旋式递进,继承性创新。
4、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西方艺术的发展紧紧依赖于科技研发,现代主义艺术对应工业文明,后现代主义艺术对应信息文明;中国美术与科技关系不大,笔墨的价值判断从5世纪就确立,至今仍是最重要的衡量准则。
5、艺术与技巧的关系。中国美术的发展并不注重与科技的关联,但注重技巧,而且始终是道技不分,没有技巧的创意被认为是伪艺术,技巧不高的艺术不能称作大师,技巧不单纯是手艺,还是修养、格调的体现。

比较14到16世纪东西方美术特点

4. 新艺术出现于什么时期a,14世纪b,16世纪末c,18世纪末d,15世纪

新艺术出现于什么时期a,14世纪
中世纪的音乐发展氛围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14—15世纪,史称“新艺术”时期。

中世纪的末期,精神信仰和社会局势动荡不安,音乐中心转移到教堂之外,是又一个音乐发展高峰。

5. 2000年以来至今木刻艺术作品有什么时代特点

21世纪木雕作品大都体现出扎实深厚的造型功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多样、多产、创新,深植在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既有中国绘画的传统技巧,又融合西画的表现手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才开始了我国有创作版画的史页,到现在已经度过了70年的岁月。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新兴版画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术的主力军。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毫不含糊地以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70年来,新兴版画都是在人民大众火热的斗争中成长、发展和仕大的。  80年代与90年代是中国版画多向发展的繁荣阶段。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群体蜂起的活跃期(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半期),老版画家仍放射着夕阳的余晖,中年版画家进入创作盛期,各地版画组织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各种类型的版画展览激增,难以计数,新版材新技法的大量开发利用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局面,形成版画史上新高峰。二是视觉革命、语境变易的转型期(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初)。此期崛起的一批青年版画家观念新、勇于变革,他们对以往版画的表现生活、开掘主题已无兴趣,更重生命体验、理性追求与技艺探索,力图突破以往版画的视觉方式与图式结构,从传统的造型体系与色彩模式中脱出,而实现跨文化跨语系的整合、创造。虽然有些作品留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痕迹,但在整体上使中国版画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三是90年代中期以来,着力本体建设的稳步发展期。由于对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反思,对历史与现状的省察,使画家躁动的激情趋子冷静,创作思路与艺术取向逐渐明晰。一些有代表性的画家,创作中既注重精神文化品格,又追求技艺的精良,从而使中国版画在世纪之交以稳步发展的态势步入了一个新的境地。  综合版画的制作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各种天然或人工的材料组合在-个版面上,图型上要有凹凸,有凸凹就有造型.然后在版面上涂布-层漆膜,经过涂布漆膜的版面就可以用来印画了,只要在其上涂上油墨并用软布将凸起处的油墨擦去,而凹陷处则留有油墨,然后将浸过水的纸放到版面上,用蚀刻印刷机印刷,印出来的作品就是综合版画作品.英文名称为:"Collagraph".  另-种方式是将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的不同技法综合运用在一件作品上,也称之为综合版.

2000年以来至今木刻艺术作品有什么时代特点

6. 18世纪谁是新古典艺术的真正推动者

您好这几位都是新古典艺术的推动者:大卫、安格尔、热拉尔、勒布仑、普吕东、格罗、洛兰等。其中,以大卫和安格尔最具代表性。

大卫把革命与艺术相结合,而安格尔则是为艺术而艺术,把简洁的美发挥到了极致。

历史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法国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同样在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时诞生的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承接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反对繁冗浮华的洛可可主义,并为后来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做了铺垫。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作品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丰厚财富,其代表画家大卫还亲自参与法国大革命,是革命中的艺术旗手,所以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出现与整个欧洲大陆的文化发展紧密关联,它推崇古典时代,受到古典主义绘画的启迪,以意大利庞贝古城的挖掘为契机,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传统和古典主义美学理论的熏陶下和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影响下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摘要】
18世纪谁是新古典艺术的真正推动者【提问】
您好这几位都是新古典艺术的推动者:大卫、安格尔、热拉尔、勒布仑、普吕东、格罗、洛兰等。其中,以大卫和安格尔最具代表性。

大卫把革命与艺术相结合,而安格尔则是为艺术而艺术,把简洁的美发挥到了极致。

历史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法国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同样在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时诞生的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承接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反对繁冗浮华的洛可可主义,并为后来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做了铺垫。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作品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丰厚财富,其代表画家大卫还亲自参与法国大革命,是革命中的艺术旗手,所以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出现与整个欧洲大陆的文化发展紧密关联,它推崇古典时代,受到古典主义绘画的启迪,以意大利庞贝古城的挖掘为契机,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传统和古典主义美学理论的熏陶下和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影响下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回答】

7. 中世纪法国雕刻主要采取了什么形式?

中世纪法国雕刻通常是附属于建筑的,15、16世纪的法国雕塑仍然没有脱离建筑装饰的范畴。它们附属于建筑,并力求同建筑的线条融为一体。这一时期,由于王权的加强,世俗性建筑获得了很大发展。建筑雕刻也由原来主要为宗教建筑服务转向装饰世俗性建筑。在这些装饰性雕刻中,法国雕刻家表现出对于崇高的理想美的追求。

中世纪法国雕刻主要采取了什么形式?

8. 16世纪法国雕刻家古戎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古戎的作品精美典雅,充满古典韵味,富于装饰性,并散发着人文主义的光彩。他为卢浮宫所作的女像柱,体现出他对于古典美的追求。他塑造的女性形体极为完美,准确性达到无可挑剔的地步,女神身上的衣纹如行云流水一般,隐现出女神优美典雅的身体。法国雕塑家完美地解决了衣饰表现的课题,人物身体上的服装不但没有妨碍他们对于人体美的赞颂,而且有助于丰富他们对于人体美的表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