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文章。作业

2024-05-19 00:23

1. 急!求一篇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文章。作业

将相和”的故事我们在小学期间就已经学过了吧!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现已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这件和氏璧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各诸侯国视为镇国的宝贝;为了把和氏璧占为己有,各诸侯想尽办法互相争夺!因此,上演了战国时期一幕精彩的历史剧。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件和氏璧便不知落到何处,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疑案!   现在就让我给你讲讲这一段曲折的故事吧!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名叫卞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座山下发现了一件貌似普通的玉璞;为了表示自己对君主的忠心。便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历王,(玉璞是一种天然五料,如果不经锯割;外表看起来和普通的石块没什么区别。)楚历王找来相玉家进行签定,玉工认为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没有什么价值!楚历王很生气,认为卞和有意欺骗他;就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脚。并把他驱逐出楚国!     多年后,楚厉王驾崩,楚武王继位。卞和赶回了楚国,于是,又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武王。玉工签定后仍定为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又过了几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继位。这时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献给楚文王,但无奈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又被砍掉了双脚;行动很不便,眼看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他便怀抱玉璞来到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不止,眼泪都流尽了、直往外滴血。这件事传到了楚文王那里,文王派人问卞和:“天下被砍掉双脚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掉双脚而痛苦,而是因为明明是宝玉却被误认为是石头,我忠贞之士却被当成欺君之臣;我是为大王哭泣啊!他是非颠倒,黑白不分!”文王听后,命人把卞和带到宫殿,并叫玉工当面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无暇的美玉。为了嘉奖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将此玉命名“和氏之璧”,并把它奉为国宝珍臧起来!     “和氏璧”发现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各诸侯国,各诸侯国国君都想亲眼看看这件宝玉。公元前333年,楚国吞灭越国,楚威王因相国昭阳灭越有功;便将和氏璧赐给了昭阳。可就在这时,和氏璧失窃了;国宝的不翼而飞震惊了朝廷内外,人们纷纷寻找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玉,但终无结果。人们便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张仪,因为张仪当时正在楚国游说;曾与昭阳一起饮酒,人们认为他有条件、有机会,偷窃和氏璧。便对张仪严刑拷打,张仪死不认罪,无奈!只好将他放了,张仪受辱后辗转到了秦国,最终成为了秦国的宰相,为秦国日后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楚国为一件国宝损失了一个人才,这是他们所没预料到的。     和氏璧销声匿迹几十年后,突然有一天在赵国出现了;(至于和氏璧是怎样流落到赵国的,现已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赵惠文王时,一个名叫缨贤宦官从一个外人手中购买到这块玉;经玉工签定后,方才得知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这件事不巧被赵王知道了,便将和氏璧强夺去了。谁知赵国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秦昭王的耳朵里,秦昭王对这件稀世之宝也产生了觊觎之心。于是,派人送信给赵王,用15座城来换取和氏璧。赵王明知秦国想强取豪夺,但想到秦国势力强大;怕得罪秦国会招来灭国之灾!所以只好派蔺相如奉壁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和氏璧献给了秦王;秦王看到和氏璧,认为果真是名不虚传,非常高兴,将和氏璧传给左右嫔妃大臣观看;众人皆呼万岁。蔺相如见秦王根本无意割城给赵国,就走上去说:“壁上有点假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看。”于是,秦王便将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持壁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壁,派人送信给我王。我王召集群臣商议时,群臣认为秦国依势欺人,拿15座城换壁只不过是一种空话。可我认为百姓之间交往都不会欺骗,何况秦国是一个大国呢!再说因一块壁得罪秦国实在不值。所以我王采纳了我的意见,但为了表示对秦国的尊重;我王还斋戒五日后,才派我将和氏璧送给你。但我看大王你根本无意割城换壁,就取回此壁。您若再逼我献出此壁,我的头就和这壁一起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蔺相如说罢,便高举和氏璧,做出撞击柱子的样子。秦王惟恐和氏璧被撞碎,连忙道歉;并叫人拿来地图。指出给赵王的15座城,蔺相如看出这不过是秦王的缓兵之计,就对秦王说:“我王派我送壁之前曾斋戒五日,现在大王您也应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这样我才会献出和氏璧!”秦王无法强夺,只好同意了。蔺相如回到宾舍,便派人乔装打扮;带着和氏璧连夜逃回了赵国。     五日后,秦王在宫廷内设九宾之礼,命人请蔺相如。蔺相如进宫后对秦王:“秦国至开国以来20余位君主,没有一位是信守承诺的。我担心因您的失约而辜负我王对我的重托,所以已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秦国强盛而赵国弱小,如果大王先割15城给赵国;赵国怎么会留壁而得罪您呢?我知道欺君之罪当杀!我愿下汤锅,你看这办吧!”秦王和众臣听后面面相觑。有些大臣建议将蔺相如囚禁起来,再攻打赵国!可秦王想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而且还会使两国关系恶化;不如厚待蔺相如,并把他送回赵国;还可得个明君的声誉!于是,秦王在宫廷里以隆重的礼节款待了蔺相如,并将他送回了赵国。这就是历史上“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用自己的智慧抱住了和氏璧。     直到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军攻占赵国;赵幽王投降。并献出了和氏璧!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终落到了秦国的宝库之中!但从此以后,和氏璧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那么,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处呢?目前有三种推测:一是做秦始皇的陪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内,二是被项羽掠夺走了。三是被秦始皇做成了传国玉玺!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件无价之宝,在它流传的几百年间;有多少人的命运、多少国家的命运都和它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而它的神秘失踪,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急!求一篇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文章。作业

2. 我要找一篇作文 题目:我爱中国文化(600字左右)

我爱世界文化宝库
——中国
在世界的东方,在黄河、长江横贯的地方,繁衍生息着56个民族,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共同
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美德影响深远。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曾经遥遥领先于世界。而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伟大的中华民族再次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面对着如今这么富强昌盛的祖国,怎能不为之骄傲呢?只因为我是炎黄子孙.
我国是人类最早的摇篮之一,也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古有指南针,火药,造纸书活字印刷四大发明,今有神州载人飞船航天技术.古有艺术独特的圆明园,今有璀璨通明的东方明珠.古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今有雄伟壮观的三峡工程.近国有电报传送信息,今有互联网,无线电缆……在农业方面也有很大成果,例如杂交水稻,胚胎移植,抗虫棉等技术.
然而,复兴之路并不平坦,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56颗璀璨的明珠,共同铸就了一个古老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
我国各民族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甚至语言文字,在建筑、雕刻和原林设计等方面都有着自己民族独特的风格,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给世界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的历史,素以‘家家流水,户户垂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威尼斯’。这里有世界惟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沙壁画;有唐宋韵律的被称为“活化石’’的“纳西洞经音乐”………….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山西省灵石王家大院被人们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它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显示出“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灿烂”的民居特色。
中国是世界文化的宝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各个民族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歌,神话,历史传说和有价值的科学典籍;产生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军事家和科学家;创造了各具民族特色的饮食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
我爱世界文化宝库-----中国

3. 求一篇关于人类发展的文章.(关于人文方面,不是自然科学方面的)

现在在学生中,确实有一些学生,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关心和对科学家所应有的崇敬,缺少精神和信仰,没有激情和乐趣,厌学逃学等等。特别是道德滑坡、犯罪低龄化、吸毒卖淫、沉迷网络等现象呈上升趋势,使得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人文精神的学习和思考,来更好的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要想真正理解人文精神,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几个概念的含义

 

       1、关于对人文的理解:

        关于人文,《辞海》中是这样写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这太过于抽象和概括。简言之,就是重视人的文化。其实,我们所说的人文,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先进的价值观和规范。

         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先生在谈教育时所讲的关于对人文的理解更为具体,他说:“‘人文’一个是‘人’,一个是‘文’。所谓‘人’,就是要关心人,第一是关心人现实的生存状态,第二是关心人未来的发展空间;所‘文’(文化和文明),就是要关心‘文’,第一是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延续,第二是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发展”。

       对在校的小学生来讲,我认为:人文就体现在学生的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和良好品德、崇高道德的取向。

       2、关于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关于人文精神,由于历史时代的不同和国度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选取角度的不同,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精神,从《易经》上“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天文,以化成天下。”,到《后汉书》“舍诸天运,征乎人文。”,到孔颖达疏“人文”曰:“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实质上就是儒家的教化天下的思想,也就是主张通过诗书礼乐等来塑造符合儒家社会理想的人。

       而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译自“Humanism”一词。这个词字典上注明原本有两个义项:一是指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人文学”,在文艺复兴初期,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学者为了抵制经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便热衷于发掘、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语言、文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等文化遣产。二是译作“人文精神”、“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用以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以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2,主张享受人世的欢乐,注重人的现世生活的意义,以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3,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和封建等级观念;4,崇尚知识、智慧和理性,喊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反对教会的经院哲学和蒙昧主义。 

       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精神”,其中包含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西方人文精神的一些积极因素和基本要义,但同时又融入了鲜明的时代内涵。

        从 狭义上讲,“人文精神”是与“科学精神”相对的概念。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美、求善。科学带有工具性、功利性;人文则看重价值理性,精神境界。科学是知识体系、认识体系;人文不仅是知识、认识体系,还是价值体系、伦理体系。科学精神使人正确地做事,人文精神使人做正确的事。

        从广义将,“人文精神”是以整个人类文化作为基础,也就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基本精神。是人之为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精神文化特征。它不仅包含艺术精神、道德精神,也包含科学精神等一切人类崇高的文化精神。

       从社会和个人角度讲,“人文精神”第一,主张人生而平等,人的价值高于一切。要保证人的肉体和精神的自由,维护人的尊严;第二,主张人要完善心智,净化灵魂,懂得关爱,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生活品位。

       因此,人文精神就是关乎人的心性完善和成长与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的内核的东西,体现着以其发展为需要的价值观、情感和素养等。概括讲:“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升华,是主客观的合一,是内化到人言行举止中的德行,是一种努力追求的境界”。

      对学校来讲,坚持以道德为首、以仁爱为主的人道主义就是人文主义,对人文主义的践行,就是人文精神。她包括各种美德,如:善良、文明、节俭、谦逊、实事求是、见义勇为等等。可以说,学生拥有了人文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人文精神。只有让知识进入学生的认知本体,渗透学生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在学校,人文关怀就体现在关注师生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爱护、尊重师生。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正如一位叫B.F.Skinner的心理学家所说的:教育就是学生把所学的东西全忘掉以后剩下的那些东西——学到的知识是可以忘掉的。但培养的品性却不可能被忘掉。这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教育的目标。

       3、关于对人文素养的理解:                                        

      关于人文素养,相对于成人来讲,肖川博士认为的“人文素养”这一术语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比较全面, 

      (1)对于古典文化有相当的积累,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义。能够“守经答变,返本开新。” 

      (2)对于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发展与幸福有着深切的关注。 

      (3)珍视人的完整性,反对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肢解与割裂;承认并自觉守护人的精神神秘性和不可言说性,拒斥对人的物化与兽化,否弃将人简单化、机械化。 

      (4)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自我实现,重视人的超越性向度;崇尚“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并对个体与人类之间的关联有相当的体认,从而形成人类意识; 

      (5)对于人的心灵、需要、渴望与梦想、直觉与灵性给予深切的关注;内心感受明敏、丰富、细腻与独特,并能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6)重视德性修养具有叩问心灵、反身而诚的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7)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乐于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 

      (8)具有理想主义的倾向,追求完美; 

      (9)具有终极关切和宗教情怀,能对于“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一类问题作严肃追问; 

     (10)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差异、不同、另类,甚至异端,能够抱以宽容的态度; 

     (11)能够自觉地守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诸如公平与正义。 

      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我觉得,人文素养理解成就是重点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素质和修养更为恰当一些。

 

      二、要想正确把握人文精神,教师必须了解和把握相关的科学、艺术、人文的关系

 

       1、关于科学、艺术、人文: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科学强调客观规律,艺术更注重主观情感;科学讲的是理性,艺术更富于情感;“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需要知识,需要技术,需要艺术,但是尤其更需要人文。 

       2、关于科学与人文的必然走向: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科学与人文必然是走向整合。如果说科学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那么人文主义就是社会发展的价值方向。打个比方说,在社会发展中,科学主义是桨,人文主义就是舵。没有人文主义的价值引导,科学的发展及其运用容易走到邪路上去,但没有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一种没有多大意义的精神会餐,很难为大多数人特别是那些还处在贫困和愚昧状态中的人所欣赏和接受。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对此作了恰当和精辟的解释:所谓“科学的人道主义”,“它是人道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主要是关心人和他的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道主义的内容还要通过科学对人与世界的知识领域继续不断地作出新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充实。总之,科学人文主义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但除此之外还应做一个根本性的补充:科学人文主义并非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半斤八两的拼合,它是一种以科学主义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主义为方向和目的的人的发展观和社会发展观;它的最高目的,是要在科学和人道的相互协调和补充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自身的解放。

       具体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方法而言,它必须同时包括“学习做事”与“学习做人”两大部分。“学习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习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一句话,科学主义是教育的基础,人文主义是教育的灵魂。

 

        三、“人文精神”是如何在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中体现的 

 

      现代教育应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育之于学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使其幸福、愉快地度过人生的初始阶段,教育的人本意义就在于此。      

       1、关于语文学科: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人文精神的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语文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当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地说,即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植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简略地说,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即;求知、练能、启智、传情、审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把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什么是人文素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体现在什么地方?《语文课程标准》已经给我们明确了答案:

      (1)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具备开阔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在科学素养方面,语文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科学态度,最重要的是要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精神。科学的思想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对人的认识和实践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2、关于数学学科: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无论是对于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能力,而是数学观念——数学地思考、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由数学的精神来感知人文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整合。教师应把培育学生的数学人文精神作为现代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数学人文精神为导向,奠定数学科学精神的基础,两者不可偏颇。

      从以上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找出数学学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之所在。

 

      四、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1、基本途径和方法:

    (1)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含有强烈的人文指向,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指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2)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的学习方式中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

    (3)发挥各学科优势和特点。发挥不同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以教材为主线的课程资源,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2、语文和数学学科的具体方法:

    在语文方面:

    (1)潜移默化的陶冶。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建构不应是道德说教,而应是一种陶冶,他改造着儿童的意识与心灵,积淀着积极的价值观念,丰富着学生的思想感情,提升着个人的道德品质,熔铸着每个人的意志品格,强化着主体的心理精神。

     (2)茅塞顿开的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人心与文心达到融通,读者与作者心心相印,进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在潜移默化的主体感悟过程中,学生的美好情感得到了培养。

     (3)循序渐进的体验。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的想象。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情感反映模式,而体验就是最好的方式。

      (4)无微不至的关爱。教师应当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他一定会推已及人,做到尊重、关爱、善待别人,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对学生的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5)生动形象的直观。作为教材语文课文必定含有深刻的人文内涵。有的课文其人文内涵是显而易见的,如《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鲁本的秘密》等,它显然是教育启发学生学会关爱我们的亲人;《最后的辉煌》、《放弃射门》则是启发学生如何回报社会,面对自己成功的辉煌和对方守门员的受伤,福勒放弃射门,赞扬了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得失,使学生受到一种人性美的熏陶,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

      (6)恰如其分的引伸。大多数语文课文中其人文内涵是隐性的,如《鲸》、《海豚救人》等,像这样的一些课文,我们可以深刻地挖掘一下其中的人文内涵,可以引伸设计“鲸的自述”“海豚救人背后的思考”等活动,启发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是从对教材人文精神的挖掘中使学生学会关爱别人,关注自然,关注自身道德的完善。 

    (7)积极热心的关注。语文课中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关心生活,关爱社会和自然,从小培养其高尚的人文精神。只有让语文课在充满情趣和关爱中进行,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我们的学生充满人文精神。 

      在数学方面:

      克莱因说: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数学的人文精神相当丰富。

      数学人文精神使学生从数学的内容、数学的方法、思想去潜移默化地感受规则、责任心、创新、诚信、严谨等精神,从而逐渐养成自觉自立自强的品行、善于思维善于创新、追求人生价值及对美与善的崇高追求、敢于正视失败的心理品质,这些人文精神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影响很大。让学生体会数学精神、领略数学中的和谐美、感悟师生间的数学交流,尝试教学中的创造。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人文内容,教师应努力去挖掘,建构起人文精神的体系,使学生从小受到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1)明确数学课中人文精神的目标

      了解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科技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以及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情感;树立热爱学习、尊重科学的观念,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善于观察,运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相信自己,只要通过学习和努力,自己所预期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2)数学评价方式的人文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加大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努力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数学教材中充满着人文精神,在强调数学教材的工具性时,要有效地开发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精神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人文精神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是,当今学生并不是生活在单一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理想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的三个世界中,因此,在新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我们更要努力学习,积极探索,重视在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让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忽视和缺失不再成为遗憾。

求一篇关于人类发展的文章.(关于人文方面,不是自然科学方面的)

4.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文

为什么要写作文 为什么要写作文?许多同学会说,写作,是为了应付考试。诚然,语文考试离不开写作,但写作不是为了考试。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文学作品。那些作品,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永放光芒。可是,这一大批优秀作品,很少是在考场上写出来的。中国自隋朝开科取士,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其间1300余年,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均为写作。可是,真正流传下来的应试作文有几篇呢? 作文之道,在于抒情,在于表意。写作,是为了表达情感。屈原流放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诸葛亮感知遇之恩,北伐前上《出师表》,苏轼游赤壁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曹雪芹历“沃甘靥肥之日”而成就世界上最辉煌的著作《红楼梦》。这一篇篇不朽的作品均是作者经历非凡的生活后情感的流露。他们写作,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不吐不快,大抵如此。 人有七情六欲。有生活,就有情感。有情感,就有作文。让自己的情感在作文中流露,那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那些喜欢写作文的同学肯定享受过这份快乐。而认为写作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同学,不仅不能体会到这种快乐,相反会觉得写作文是一种痛苦。他们一见到老师拿着一叠作文本进教室,头就开始疼,那是一种悲哀。这样的同学,永远写不好作文。只有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去做,才能写好作文。同学们,让我们把写作当作一种快乐,多享受写作的乐趣吧!

5.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马吕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如果人们不知道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镛等人是韩国哲学家,仅看他们的著作难以判断作者的国籍。而中国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因此,韩国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的文化与信仰,也是人类始祖,世界上包括科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等等,都说的中国的文化远远超过西方文明,道德经是世界的经典,也是一本人生哲理,她是全世界人类的代表,简单的老说,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就是:
1.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中国古代的文、史、地等领域的成就,令西方人所饮佩。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6. 求一篇论文,题目:试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类文明的走向

在谈论全球化时,我们常常注意到一种貌似中立的观点,即,全球化虽然会带来两极分化,但却能使世界经济增长,因此只要注意更加公平的财富分配,全球化将给所有人都带来好处。然而,在我看来,全球化不但会造成全球两极分化,而且会使世界经济衰退。在本文中,我将试图阐述以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为核心的全球化如何导致世界市场需求萎缩,进而使世界经济全面衰退的历程。本文还进一步论证,未来十年将是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十年,其烈度将超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以2000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崩盘为标志,大萧条已经到来。本文的观点是以对竞争和危机关系的全新理解为基础的。

一、竞争激烈导致经济危机

在西方经济学词典中,没有一个词比竞争更好的了。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经济需要。在这一视野中,供给自动产生需求,或者说供给和需求自动平衡,经济像一架精密的机器运行良好,不会产生经济危机。
然而,事实上,竞争恰恰是危机的来源。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危机的酝酿、爆发和解决过程,都是主导产业投资过度,竞争激化,以致主导产业原材料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跌,利润萎缩,大量企业破产倒闭,酿成危机。而随着企业大量破产,加以新的主导产业的出现,或新的市场的开发,市场重新供不应求,同业竞争缓和,经济危机才能得以解决。 飞迪好,好飞迪
竞争的核心是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或企业争夺同一资源。在亚当·斯密开创的经济学中,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将自动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然而,在争夺同一资源如目标市场、待分配利润、原材料等的竞争中,一方利益的最大化便是另一方利益的最小化,换成戏剧性的语言便是“你死我活”。因此,竞争也可以看作是战争的日常化。我们知道,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是双方人员伤亡和武器损失最大的时候,相似地,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是各方利润大量萎缩,企业大量破产倒闭的时候。然后优胜劣汰,在大量资源被浪费掉以后,剩余资源才被配置到竞争力最强而且最善于运用竞争谋略的企业或个人手中,该产业将形成相对垄断格局。由于相对垄断,企业的利润率上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招工人数增加,并吸引新的竞争者来抢夺垄断利润,该产业将再一次出现生产过剩,竞争再度激化,产业再度陷入危机。就这样,每一次危机结束,垄断程度都将上升,垄断范围都将扩大。事实上,二百多年经济竞争的结果,是《财富》杂志500强在世界范围内垄断了煤、石油、钢铁、汽车、飞机、船舶、化工、机床、发电设备、半导体、计算机、软件、电信、传媒等各主要行业。最近十多年来,在发达国家出现了所谓强强联合的大规模兼并潮,以案值3500亿美元的美国在线购并时代华纳案为最高峰。 985e.com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产业陷入危机并不意味着全局的经济危机,反过来,全局经济危机也不意味着任何一个产业都陷入危机。但是,一旦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如十九世纪初期的纺织业,十九世纪中后期的铁路,二十世纪初期的汽车、化工,二十世纪后期的半导体和计算机、电信等,陷入危机,则常常意味着全局性的经济危机。那些非主导的产业在某个局部地区陷入危机,例如纽约的旅馆业,或东京某区的餐饮业,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也可能因为投资过剩、竞争激化而陷入危机。在经济危机时期,某些新的产业可能在悄悄生长,例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铁路危机导致全局经济危机时期,石油工业却由于洛克菲勒完成托拉斯化而利润丰厚。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竞争缓和导致经济繁荣,而竞争激化导致经济危机。由于金融业的存在和发展,繁荣会被延长,而危机也会被加剧。在竞争缓和时期,金融业发放大量贷款,扶植新竞争者进入利润丰厚的行业,由此带来相关设备和原材料行业的发展,使就业增长,消费旺盛,从而给利润丰厚的下游产业扩大市场,形成良性循环。随后,由于需求增长跟不上投资扩张,到某一点良性循环就终止,而恶性循环却开始了。企业纷纷打价格战,降低成本,削减工资,从而缩小了市场,为争夺缩小了的市场,只好进一步打价格战,进一步降低成本,削减工资,直至大量企业破产倒闭,陷入全局性经济危机。



二、竞争缓和是二战后黄金时期的原因

二战结束以后直至七十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有一个所谓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发达国家作为整体,年均经济增长高达4.4%,是其后二十年(从七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的年均经济增长率2.2%。这使经济学界产生过很多乐观想法,例如劳资矛盾解决了,经济危机被熨平了甚至是消失了,经济将实现自动和无限的增长。这段黄金时期也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中引起广泛注意,在中国,人们认为这是生产力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节的产物。
然而,从竞争与危机的角度看,这一黄金时期无非是西方各大国经济竞争缓和的表现。众所周知,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50%的生产能力和70%以上的黄金储备,其竞争实力远在欧洲各国和日本之上。1950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英国的3倍,德国的4倍,是日本的更多倍。美国制成品的生产为西德的6倍,为日本的30倍。美国煤矿的生产率比英国、西德高3-4倍,是法国的7倍。因此,战争刚结束时,美国的政策是利用美国统治的全部优势,为美国资本取得最有利的地位,迫使各国开放市场,接受价廉物美的美国货,摧毁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的经济,夺取这些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和影响,从而实现美国独霸西方世界的美梦。为达此目的,美国对盟国援助只用于救急,不是帮助盟国重建生产体系;援助都附有“排除国际商业中的一切歧视待遇的协议”,并且在货币和贸易体系计划中,美国不让各国为平衡支付而限制贸易。最重要的是,美国以防止德、日再次侵略他国为名,制定了拆毁德国、日本军事工业的计划,从根本消灭这两个新兴工业强国的竞争能力。如果这一切都成为现实,则美国将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而欧洲和日本将成为美国的原材料及初级产品加工地,那里的经济需求将无法增长,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繁荣期也就不可能出现。


事实上,美国的这一商业野心并没能实现。随着美国商品大量输入各国,随着拆毁德、日两国军事工业的进程的开始,欧洲和日本国内失业工人大量增加,各国共产党势力迅速壮大,美国不得不更弦改张。美国统治精英终于发现,他们的头号敌人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欧洲和日本,因此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变消灭竞争对手为扶植竞争对手。主要措施有三,一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二是停止拆毁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工业;三是允许日元、英镑、马克等货币贬值,例如日元贬值到1美元兑360日元,从而减少美国货对各国市场的冲击,并使各国有能力对美出口。此后,由于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又成为美国军火的前线供应商,发了一笔战争财。这些措施从效果来看,可以一言以蔽之,即美国采取了单方面自由贸易,而允许各国贸易保护的友好态度。此后,欧洲和日本生产能力得以重建,内需扩大,给美国商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欧洲和日本产品输出美国的数量不断增长,但却仍不足以平衡来自美国的进口,美国进出口仍然保持大额顺差,世界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美国之所以能够采取扶植竞争对手的作法,客观上是由于美国工业的竞争力远高于日本和欧洲各国。然而,由于高工资成本和低积累率,美国的优势逐渐在丧失。1955年到1970年间,美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总额增加了57%,西欧主要国家增加了 116%,日本增加约500%。1960年,美国制造业每小时劳动成本约相当于西欧的3倍,日本的10倍。如此巨大的成本差距造成美国外贸顺差不断缩小,黄金储备不断下降。到1971年时,首次出现贸易逆差。美国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1955年为36.3%,1960年为33.7%,1965年为 31.3%,1970年为30.2%,1975年为24.5%。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标志,美国竞争力已经衰落到与欧洲、日本平起平坐的地步,而且其衰落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
也就是说,为了应对冷战需要,美国做出了重大的战略牺牲,培养了自己的经济竞争对手。然而,恰恰在这一段培养竞争对手的竞争缓和时期,世界经济经历了大繁荣。

三、竞争激化造成世界经济螺旋下降

美元与黄金脱钩的同时便是美元贬值。从那时起,美元和日元的比值从1:360曲线跌至1:120左右,与英镑、德国马克等主要货币的比值也一路下跌。美元贬值一方面使世界各国手中的美元储备购买力降低,能购买的美国货物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增强美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削弱各国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并增加向美国出口的难度。同时,美国企业以更大规模、更快速度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降低成本中的工资比例,从而使美国对欧洲和日本的成本劣势得以减轻。第三,美国迫使各国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但与此同时,却用特别301条款加强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实行超级贸易保护主义。


这三条措施实际上是七十年代的各国经济停滞膨胀的根本原因。由于采用浮动汇率制,美元贬值引发了一场汇率大战,日元、马克、英镑争相贬值,造成难以抑制的通货膨胀;同时,由于美国实行超级贸易保护主义,各国对美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经济增长自然放慢;美国的处境则是略有改善,贸易逆差增长放慢而己。第三,不仅美国,而且日本、欧洲各国都竞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造成国内外需求萎缩,这是最具破坏性的。当美国将汽车生产线转移到墨西哥时,本国失去一个30000美元的工作岗位,而墨西哥增加一个3000美元的工作岗位。27000美元成为汽车公司的收益,该收益将用来降低车价,增加高级雇员薪水,增加企业利润。由于工资是消费需求的来源,而利润则是投资的来源,就世界范围而言,需求减少了,投资却增加了,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就墨西哥而言,得到一个3000美元的工作机会似乎是好事,然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技术和品牌加墨西哥的工资,可以使墨西哥本国汽车业破产,使墨西哥的需求不是增长而是萎缩。
从理论上说,如果没有新的产业革命,随着美、日、欧三大经济区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滞胀将持续下去,直至各国企业大量破产,演变成世界经济大萧条为止。但是,有一个办法可以使大萧条推迟到来,那就是寅吃卯粮,赤字消费。 copyright 985e.com
从里根上台起,美国一方面减税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又扩大军备以增强内需。这一增一减所造成的财政赤字由发行高利率的国债来补偿,使里根任内美国国债大规模增加,形成八十年代的“赤字繁荣”。布什总统萧规曹随,继续赤字财政。到1994时,美国政府债务即高达4.6万亿美元,每年仅支付国债利息就需要3000亿美元。这还仅仅是狭义债务。如果算上由联邦政府担保的广义债务,则债务数量更加惊人。政府债台高筑的同时,公司债务和个人信贷消费的数额也不断膨胀。1980年,全美工商企业负债总额还只有1.4万亿美元,到1991年3月,已达3.5万亿美元。同期,全国居民负债总额从1.4万亿美元上升到 4.1万亿美元。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各项负债继续上升,截止到2001年第一季度为止,美国政府、企业和居民负债总额已高达31.6万亿美元,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倍,其中政府债务7.08万亿,企业债务15.18万亿,居民债务7.23万亿。不仅美国如此,日本以及欧洲各国都债台高筑。日本国债已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30%,企业和居民负债也数额惊人,特别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负债,已经达到使日本金融体系全面崩溃的地步。欧洲各国的政府债务比美、日都少,因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各国总负债不得超过60%,其代价是欧洲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缓慢。但欧洲企业和居民的负债却不低。例如,在九十年代后期的电信投资热潮中,银行向电信企业发放了数千亿美元的贷款,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消息,这些贷款只有1%能够收回。


在发达国家债务惊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也在继续上升。从1982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已经多次爆发大规模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危机。墨西哥、巴西、东亚、俄罗斯、土耳其、阿根廷这些被西方国家视为经济自由化模范生的国家一个个在金融危机中倒下,被迫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调整方案,出售国家的土地、矿产、电信、铁路等有垄断利润的主权性资产,紧缩财政开支,削减福利措施,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早已被视为第四世界,除了饥荒、战乱的消息,已经没有什么能引起外界的兴趣了。1987年时,第三世界债务总额升至10000亿美元,约占第三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5%,各国经济增长几乎全部被债务本息吸干。然而到1996年时,这一债务总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增长至将近20000亿美元。
如果说,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家、企业、居民的债务都已高得惊人的话,那么谁是债权人呢?债权人是一小部分控制垄断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大财团。换言之,八十年代以来的发展是这一小撮大财团发放贷款,维持了微弱的世界需求增长,使本来可能于八十年代初期、最晚九十年代初期就爆发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得以拖延至今。
九十年代初期美国和世界经济的衰退已经十分严重。从1987年股市大暴跌开始,美国经济就走下坡路,至1990年正式进入衰退,企业破产倒闭的数量不断扩大,失业率不断上升,几经反复,于1993年第二季度才出现强劲回升,开始所谓九十年代的新经济繁荣。然而美国九十年代繁荣的国际背景却十分暗淡,欧洲低速增长,日本零增长,中南美洲、东南亚经济危机,前苏东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降低。在这个全球经济互动十分密切的时代,美国经济何以能一枝独秀呢?难道美国的国际竞争力重新恢复了吗?事实并非如此。伴随着美国新经济的是贸易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巨额逆差。贸易逆差在1999年高达3389亿美元,2001年更将高达4500亿美元。与此同时,则是日本、欧洲、中国、俄罗斯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巨额资金流入美国。日本的零利率政策不但没有启动国内投资,反而促使其流向高利率的美国追逐高额利息。欧洲经济的低增长也使欧洲金融投机家把资金注入美国。经济总量只及美国十分之一的中国所购买的美国国债就有800亿美元,俄罗斯经济垮台后大量资金也涌入美国。据估计,仅1997年金融风暴后,从东南亚地区流入美国的资金就高达8000亿美元。
这就形成一个奇怪的循环,各国出口赚美国人的钱,然后又购买美国股票和债券,借钱给美国人花,美国人花钱又支撑了美国和各国经济的增长。美元源源不断流向世界,世界又把美元送回美国的债市和股市。如此恶性循环,美国的债务越来越多,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世界经济的总需求越来越低迷,股市却越来越高。这一循环的唯一可能结果就是一场世界经济大萧条。由于这场大萧条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初两次被推迟,一切可用的财政和金融手段都已用尽,其烈度将超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不一样的是,这回再也没有财政和金融手段可以施展了。

四、全球化为国际经济竞争的加速激化铺平了道路

七十年代美国应对竞争力相对衰落和经济滞胀的三大措施意味着新自由主义的崛起,也意味着所谓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了灵活地运用美元的贬值和升值,这就需要资本流动自由化;为了顺利转移生产基地,需要第三世界各国的配合,这就有投资自由化;为了加强美国商品的出口,这就有贸易自由化。这是七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三大支柱。
资本流动自由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不再局限于技术、成本的竞争。一国汇率贬值意味着该国的全部商品对外出口竞争力增强,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则意味着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不仅如此,资本流动自由化还使一国调控经济的货币杠杆失灵,使国家的货币主权受到严重威胁。资本流动自由化还有一个加严重的后果,就是使世界市场需求萎缩。1966年美国的全部外汇交易额中,商品进出口额所占的比例为80%以上,采用“浮动汇率”制度近三十年后,这一比例降到了 1-2%。这意味着大量资本停留在外汇市场,投入实际生产的资本下降,投资需求萎缩。


由于投资自由化,跨国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低成本、最低税收,迫使各国争相向跨国公司减让税收、压制劳工运动、减低工资。发达国家的工人面临工厂关闭、转移的威胁,被迫接受资方裁减员工、降低工资、增加工作量的要求,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则在跨国公司的打击下大量破产倒闭。其结果则是世界市场的消费需求萎缩。
由于贸易自由化,各国中小企业和农业跨国界相互竞争,价格不断下降,工资成本不断被压缩,大量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纷纷倒闭,造成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
因此,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既是发达国家国际竞争激化的产物,反过来又系统地加剧了国际竞争,为国际竞争的空前激化铺平了道路,一步步将世界经济推向大萧条。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化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呢?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到,全球化是以各国跨国公司为动力,以美国为主导,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为组织实施者,以新自由主义为旗帜,国际政界、商界、学界精英共谋的人为过程。所谓华盛顿共识即是共谋存在的证据。
人们常常混淆市场经济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以为一国范围内无障碍市场经济行得通,国际范围内的无障碍市场经济也应该行得通。然而一国范围内的市场经济成功的前提是政治上的一人一票可以制约经济上的一钱一票,使该国的地区差距与贫富差距得以有效调节,有足够的财政资金建设道路、桥梁、港口、机场,能实施内在协调一致的经济和民事、刑事法律,并且可以用凯恩斯主义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周期。失去这一前提,市场经济将带来两极分化,假冒伪劣盛行(劣币驱逐良币),经济动荡,秩序混乱,以致社会无法存在下去。在缺乏一个由全世界人民投票选举的世界政府的前提下,在跨国公司不受民主力量制约的前提下,拆除各国对本国经济的保护,取消各国的经济主权,听任弱肉强食的经济逻辑无障碍通行,只能导致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 copyright 985e.com

五、结束语

有可能使这场危机程度减轻或时间缩短的可能因素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然而,在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电信、互联网、计算机和软件业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释放完毕,并在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中转化为危机因素。生物和医药技术似乎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源泉,但是由于该项技术高度垄断,既不能迅速扩散形成投资繁荣,又不能产生类似铁路带动钢铁、机车、煤炭业那样的连锁反应,反而会加速财富向这些生物、医药公司集中,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新能源开发是不是有可能担负起此重任呢?如此新能源开发在经济上有利可图,一定是石油供应发生严重短缺之时,而后者常常意味着加剧经济危机。
所以,我看不到摆脱大萧条的经济和技术可能。预测未来是危险的。有的学界朋友告诫我,不要把话说得太满,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世界上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的衰退只是普通的周期性衰退,明年或后年某个时候就会复苏。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这次美国经济的衰退比较严重,可能走出衰退的时间会长一些。只有极少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衰退可能会象九十年代的日本经济一样,进入漫长的零增长时期。至于预见一场超过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的人,则更是寥若晨星了。你就那么自信?不怕出错,毁了自己的学术声誉? 飞迪论文网
我不是赌徒。无论做事还是做学问,我都会作两手准备,从最坏处打算,争取最好结果。所以如此自信,是基于与经济学两大范式都不同的竞争和危机理论,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在这两大范式内思考。通过阅读二百年来西方各国的经济危机史,我有把握地说,我的危机理论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如果说,未来十年世界经济居然没有陷入大萧条,我将反思自己的危机理论

7. 以 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为题写一篇作文 200字

大学生的使命,要与 21 世纪的中国接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心里调节,增进心理健康;树立崇高的理想;积极提高自我素质,增值自我;了解我国国情;认识我国现在的发展机遇;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神圣使命; 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历史重任。要说的,谈何容易,要做的,却是那么艰难结合实际,当然要说说自己啦,还在高三的时候就想着快点上大学吧,只要上了大学就解脱了,其实上了大学之后才感觉无聊的人生从此打开序幕。虽然说这样的话似乎很消沉,可是却是集合了大部分同龄人的观点而产生的。其实不愿意如此生活,可是失去了动力,到底什么是我们的使命,渐渐在堕落之中忘却了,这是很正常的。使命,我们是连自己都无法靠着自己的双手生存的小孩,即使身负着使命,也是很难完成的吧。 大家依旧是祖国的花朵,可是眼光却很渺茫,我们的前途在哪里,没人告诉这样的群体,他们也害怕去寻找,害怕辛苦,总是试图摆脱麻烦的事情,做事情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害怕失败,逃避现实。 大学生其实应该为祖国做点什么,其实当大家明确了自己的方向的时候,当大家自己找到目标而不迷茫的时候,为了自己,为了身边的人积极努力活着的时候,大家就战胜了自己了,没有为祖国的未来增加失业率,没有去犯罪,安稳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其实就是完成使命了。 虽然大伙们每天的政治课都要大家去背诵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生,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当然,把它理解为好好地对待自己就足够了,祖国不会因为你而垮,不会因为你而得到太多的光荣,除非你是奥运冠军,除非你是国家领导。作为普通的大学生的,真的,找到自己的支点,理想,还有未来,就是对国家做出贡献了。 那些三个代表看当代大学生使命,或者是当代大学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真的,我们厌倦了被夸大的理想。 我们接受了教育,知识的力量之大,懂得祖国的未来在大家的肩上扛着,大家正担负着何等的重任,都知道真的要做好自己。 现在,先从自己的努力做起吧,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祖国

以 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为题写一篇作文 200字

8. 求一篇作文 急!

玉汝于成

    读罢此段,我不禁掩卷沉思,卵石的话语不断在耳边回响。一块顽石,是要不加雕琢、体肤糙砺,还是要水蚀砂磨、肌理莹润?是要任其发展、不加束缚,还是要千磨万击、历经磨难?还是要放荡不羁、埋作他山之石,还是要动心忍性、终能脱胎换骨?卵石的话就是最好的回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即使像卵石那样生活中有太多风霜雨雪有太多暗礁险滩,旅途中有太多大风大浪有太多丛生荆棘,那毕竟是一段足以铭记的生命时光。黄庭坚曾赞苏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确,苏轼的光辉成就在北宋文坛上独树奇葩,然而那样的光辉确是用贬谪流放的困苦换来的。苏子生性豪放、言语无心却才气逼人,确为一块不加雕琢的顽石,却终有一日被流放,他也曾经痛苦曾经彷徨却依旧桀骜——拣尽寒枝不肯栖,然经千磨万击,终有一刻思想脱胎换骨,传下流光溢彩的《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思想的超脱让苏轼终成一块美玉,不仅作为文学家更作为思想家独立人间千年。
    是有一种生活,远离了唾手可得的轻松,可它还是会跟你一起邂逅幸福;是有一种视野,洗尽铅华度尽劫波后的视野,让人大气地活着宠辱不惊,亦如卵石一般。
    2007年当选韩国总统的李明博亦是这样一块卵石。李明博并非富豪之后,亦无权势之门支撑,仅靠自己成为当今政坛奇人。他生于日本,后为避难定居韩国,初到韩国衣食无着,年幼时还须靠兜售火柴维持家庭生计,但这样的困苦并没有压垮他,他勤奋努力赢得老板赏识并积累资金,在十年前闯入政坛竞选汉城市长一度落败并未灰心,二度竞选成功,再度搏击总统,终在07年底竞选成功,他的竞选口号是“不做当权者,而要做首席执行官”!李明博的奋斗史也是血泪史,但那足以明澄他内心高处的阳光。
    仓促回眸时,惟见生命的杯盏中满盛了密密的不幸和疏疏的快乐,卵石装点人间的快乐是用水蚀砂磨的不幸换来的,苏轼思想超脱的快了是用贬谪流放的不幸换来的,李明博竞选成功的快乐是用生活贫苦的不幸换来的。一言以蔽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做颗不被磨圆的石子

    山脚下有一条林荫小道,道上铺满着光滑整洁的鹅卵石;登上山顶,俯身而望,四周的山石奇绝突兀,棱角分明。同处一山,同为石头,山石与卵石,你会如何选择?
    我的回答是:做一颗不被磨圆的石子。
    也许你会说卵石温润圆滑,有什么不好?是,卵石经受磨练,收敛锋芒没什么不好。可是山石的那种粗犷不羁,血性方刚才是生命该有的张力。
    李白的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毫不掩饰的吐露了他的心声:他不会向任何人屈服,不会被磨难磨圆。的确,他的身边时时都有锋芒,他能让高力士脱靴,就连皇帝天子,他都不放在眼里,他的周身都是刺,他学不会向俗世低头。倘若李白摧眉折腰去侍权贵,你还能看到他李谪仙的风采吗?
    李白之后的刘禹锡也是如此。一篇《陋室铭》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甘于贫穷,可这背后还透着一股倔劲。他无论身居何处,不论境况如何都能自得其乐,不向困境低头。刘禹锡一生屡遭贬谪,在终于结束了十二年贬谪生涯后,他回到长安城吟了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句略带解嘲的诗让我看到了一个历经沉浮后虽无原先桀骜但仍旧未收起棱角的刘禹锡。他始终是块山石,学不会顺从。
    做一颗不被磨圆的石子吧。我们不应当去学一代词帝李煜的顺从。也许你会说那是大丈夫的能屈能伸。可是以江山换来的苟活,于人于己又有什么意义?
    在磨难面前,我们不能像那些奸佞小人一样卑躬屈膝,我们应该像《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无论多大的风浪,无论筋疲力尽,都不向困难屈服,不被失败磨圆的信念便是梦中鼓舞我们的狮子。我们应该像屈原屈原那样,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生命有时需要决绝。
    卵石圆滑莹润,可是它没有我要的锋利。
    珍珠温厚贵重,可是它没有我要的刚烈。
    青花瓷细腻优雅,可是它没有我要的刚强。
    我要的,是像山石那样,棱角分明,即便是永远在山头风餐露宿、默默无名,也不被磨圆。 




                                  个性中的韵味
    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是山石的个性;体肤平滑,肌理莹润,是卵石的个性。因为有了个性,世界才会多彩。
    山间小溪,叮叮咚咚,涓涓潺潺。他不恋百鸟的妩媚,不贪山谷的清幽,不怕山石的阻拦,毅然向大海昼夜奔腾。他,纤细中不乏刚毅,柔韧中颇具信念。坚毅执着是小溪的个性。
    春日小雨,淅淅沥沥,朦朦胧胧。她没有暴雨的洒脱,没有秋雨的威力,她以细腻的柔情滋润万物,以母爱的温馨奏响生命的乐章。她缠绵中充满力量,含蓄中孕育生机。温柔含蓄是小雨的个性。
    个性拥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它有挑战的血性,叛逆的气质,奇异的风采。它有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才思,超凡的见识,它不趋同,不媚俗。
    个性是一种力量,有了它就可以摧不跨,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是雄鹰总要高翔,是翠竹总要拔节,是种子总要破土,是金子总要发光。
    个性是一种魅力。黄山以奇,华山以险,引人流连;洞庭以涌,钱塘以潮,逗人驻足。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牵挂天下寒士的杜甫,不肯摧眉折腰的李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他们的个性魅力让我们铭刻于心。
    个性是一种财富,它不会被岁月带走,它不会因斗转星移而磨损其棱角,不会因晨钟暮鼓而剥蚀其光泽;它不会被潮流卷走,东施效颦将会亵渎个性,邯郸学步将会泯灭个性;不能因金钱而拍卖个性,不能因沽名而交易个性,不能因强权而包装个性。个性不可丢,不可辱。
    个性既彰显异彩,又互为映衬。高山阳刚大气,流水阴柔秀美。水的环绕弥补了山的僵直呆板,刚柔相济才更有韵味。月亮皎洁明亮,浮云悠闲飘逸。云的衬托弥补了月的清冷孤寂。烘云托月,才更有意境;草原广袤无边,骏马嘶鸣奔腾。马的点缀弥补了草原的空旷单调。动静结合才更有生机。因此,挺拔的白杨无需蔑视岩松的倾斜,高洁的水莲无需羡慕牡丹的富贵。万物各具风采,世界才气象万千。
    当历史的潮水褪去生命的色彩,当时间的风吹去生命的铅华,生活告诉我们:完善你的个性吧,为人生书写一段华章。




                            异也?同也!
    山石,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它是石;卵石,体肤平滑,肌理莹润,它也是石。或粗犷,或秀丽,都是石头的精彩。异也?同也!
    牡丹,国色天香,绽放在御花园香草幽兰旁,她是花;水仙,清雅幽静,静立在溪水里乱石沙砾间,她也是花。异也?同也!或富贵,或乡野,都是花的美丽。
    百灵,放声金喉,高歌于山林之间中;海燕,穿风破浪,高翔于大海上。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气质,然而,异也?同也!
    仁者,著一竹靸,拄一木杖,几步一歇,放歌于深秀高峻之山中,人曰:“仁者乐山,仁者静。”智者,戴一簔笠,撑一竹篙,顺水而动,吟诵于清水徐徐之上,人曰:“智者乐水,智者动。”人们只看到了“智者”与“仁者”表面上的区别,却未曾看到,两者在实质上是息息相关的,即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贤者气概。
    红楼梦中,大观园里。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天生清丽,傲然孤僻,“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却依旧在泪尽人逝之时,心中口中念着一个他;她,名门闺秀,花容月貌,亦是琴棋书画皆习之,时或冷嘴冷心,但志向高远,“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或许功利,却也是世俗环境影响的必然,谁又能否认,她对宝玉的痴情和关爱?异也?同也!黛玉、宝钗,同为封建世俗所害,同为爱情痴心一生!
    每个人在各自的人生路上都有自己的步伐,可以是默默无闻,也可以使家喻户晓,可以成为牛玉儒,也可以只是平凡岗位上的一个员工。只要你真心地为社会服务,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没有人可以否认你的价值。
    人生的道路向前铺展,我们这群高三的学子正在奋力奔向前方。也许通向高校的路并非一路平坦,也许我们中,会有人与理想失之交臂,曾经的汗与泪在失败的阴影中蒸发,但不论未来是异是同,我们都奋斗着,都在生命里拥抱了“高三”这一段不一样的人生,都释放青春了的奋发与灿烂!
    佛曰:众生平等。默念这道禅语,我们无畏地迈向前方。


                                山水朝堂
   回首千年,那么多读书衣袂飘飞,缓步走来。他们或头戴纶巾,谈笑于朝堂之上;或赤足草履,闲荡于山水之间。羽扇一指,即是半个江山,妙笔一挥,成就洒脱人生。朝堂山水,山水朝堂。
    但掩不住他们共同的身份:读书人,掩不住他们共同的理想:托起这个世界。
   他们乘牛车、饮杜康、笑人间,青眼只留给知己,白眼傲扫凡尘。在竹林潇潇风声里,在湖水潋滟波光中,魏晋七贤把才华全倒进了山水,似乎只有那渲染开去的水墨画才能成为他们人生的背景。
    他们是读书人,至死捍卫着那一身风骨,洁身远避荒唐的政治、惨烈的混战。也许,正是那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读书人精神支撑着他们傲然屹立,正是那关爱百姓、关爱生灵的读书人品质让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兵戈的指挥者。
    是为了天下正道,天下太平,他们遨游在山水间。
   他们着高履、执笏板、论政事,鞠躬尽瘁,夙兴夜寐。细细的一支毛笔,凝结了毕生的智慧、毕生的忧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秋风吹落黄叶,范公还在低吟;当老病只有孤舟,杜甫还在忧民;当雪岭阻隔壮志,韩愈又一次深情回望,回望遥远的京都,那里是他们心心挂念的朝廷,那里牵着芸芸百姓!巍峨朝堂,是他们人生的坐标。
    他们是读书人,至死拖着那一身疲惫,投身官场,只为实现报国、为民的愿望。也许,正是那心忧苍生、匡扶社稷的读书人使命支撑着他们忧劳不辍,正是那不记私利,不畏艰难的读书人品格让他们永远也迈不开逃离的步子。
   是为了天下正道、天下幸福,他们奔波在朝堂间。
  山石自得于一身硬骨;卵石欣然于平滑体肤,但他们都是石头,都有最坚硬的本性、最坚强的本质。正像那些读书人,都有最坚定的信念、最执著的追求。
也许山水与朝堂,本已交融共生。不论在哪儿,不论是谁,都是为了天下。出世与入世,只关乎形式,无关目的。
  再回首,豁然开朗,而那些先人,仿佛在天地之间,呼唤着我们,缓缓向前。顽石或是卵石,无甚差别。




                 和谐之音
风吹日晒,成就了山石血性方刚的性格;高山流水,造就了卵石肌理莹润的外表。同是石头,却展示了不同的美,正是这不同的美,才构成了世界的精彩。

有人偏袒山石,喜爱那种不羁的豪情,像北方的汉子,如草原上的骏马,不加修饰,清新自然;有人更爱卵石,热爱它温婉的情怀,如江南水乡的女子,似温顺的小羊羔,古朴中透出婉约。而我,却不偏向哪一方,无论是山石还是卵石,都有其贡献,要全面地看待两者,决不能孤立,追求孔圣人的中庸之道,恰到好处。

随着世界日益密切联系,各种文化开始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形形色色的文化相互激荡,于是,人们开始关注于这一新形势。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潮流中艰难地行走着。一会儿是欧风美雨的袭击,一会儿是韩流的冲击,使中国人在文化上呈现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有人说外国文化好,外国思想先进,我们现在正需要这种更为开放的西方思潮洗礼,于是,许多的学生们开始向外来文化看齐,视其为经典,无论好坏,全都吸收过来,唯恐自己落伍于别人,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文人们开始行动,抬出了沉睡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之相抗衡,与外来文化拼个你死我活。文化的世界充满了火药味,人们迷茫了,束手无策了。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交战”,讲求一种“和谐”不就得了。山石与卵石有争论,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优势,而贬低别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呢?

世界上文化五彩缤纷,而我们要做的只是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在于内心的和谐。”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不同文化,才能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于外来文化上的和谐,让各种世界文化交流融合。

同在一片蓝天下,相互包容,自由的和平鸽将飞向天空。

山石与卵石之间不必争吵,各有所长,在阳光雨露下,都可为人类世界作出贡献,一同奏响和谐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