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使用铲币的是个国家

2024-05-15 13:34

1. 春秋战国时期使用铲币的是个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使用铲币的国家有:晋国、韩国、赵国、魏国、郑国、宋国、燕国、楚国等。

  铲币:亦称布币,商周时期的青铜铸币。铸行于黄河中游农业发达的周、晋(韩、赵、魏)、纪、郑、宋等地,燕、楚二国亦有铸行。铲币可分原始布、空首布、平首布三种类型。
  货币分类如下:
  (1)原始布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币,是一种铲形的农具,称“钱”,亦有一种叫做镈,是锄草的农具。由于“钱”用途广、体小携带方便,被人们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在市场流通使用,后来演变成货币。
  (2)空首布
  铸行于周、晋、郑、纪地区,由原始布演变而来,亦称铲布。铸造规整,銎长、中空、体小而薄,面、背皆有三竖纹,钱面多铸文字,如:数字、干支、地名和货币单位。形体大小不一,通长7-14.5、肩宽3.3-6.3、足宽 3.7-5.7厘米,重12.5-57.6克。主要有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耸肩尖足空首布三种类型。
  (3)平首布
  是由空首布演变而来,铸行于三晋(韩、赵、魏)、两周(东周、西周)楚、燕、中山等国。体形薄小、首部扁平、长方形,周缘有郭。肩有圆肩、平肩、耸肩三种,腰有直腰、束腰两种,裆有方裆、弧裆、圆裆、尖裆四种,足有方足、尖足、圆足、圆足、类方足五种。钱面中间,多有一道竖纹,竖纹两侧铸地名与币值单位,背部多平素无纹,少数有阴刻足。面中间无竖纹,或中间一竖纹,两侧斜纹,铸数字或重量单位,多以“釿”为单位,有“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制;或以“朱”、“两”为单位,有“一两”、“十二朱”二等制。
  按其钱体形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弧裆方足布、锐角方足布(异形平首布)、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圆足三孔布、平裆方足布。从出土情况来看,约有300余种。

春秋战国时期使用铲币的是个国家

2. 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货币,其中使用“铲形币”的是

    赵国:铲形币。
        战国时期:秦国是圆形方孔钱,赵国是铲形币,楚国是蚁鼻钱,齐国是刀形币。
       春秋时期。通长9厘米,足宽4.9厘米。首部中空呈銎状,面有三角形钉孔。平肩,弧足,钱体下部略宽,钱文有四个字。 铲形币学名叫布币, 布币是先秦同期货币中流传期较长的品种,它的形制是仿照当时的生产工具“铲”。自殷周时期,便已有尖足空首布流通;莽汉之后,布币完全退出社会钱币系统。
  布币初期制作粗糙,空首无铭刻,形制肖仿铲工具;后期制作益精,首为实首进而为平首;足由尖足渐变为平足,继而为圆足,并且考虑到钱币的流通便利,出现单孔布、三孔布等币型。币孔的开凿,便于绳穿提携,易于流通。 先秦布币上普遍铸有铭文,用以识辨。先秦时期以泥子范铸币,钱文山工匠刻在细泥片上,烧制成陶范,再浇注铜液。因钱文山工匠手刻,故刀刻笔划上有锋棱,横截面呈△形,笔划起止处有明显的尖状收笔痕迹。因此在识别先秦钱币时,若钱纹字划圆浑,缺少棱锋,则可判为伪古。泥陶子范使用至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改用古范,故此期钱币断伪,铭文笔划不可忽略。 该布币为秦始皇时代尖足布。币形规整,平首削肩尖足。下端口部呈弧形,币周有棱。首部有一圆孔,币身铸有阳文“芦氏”字样。

3. 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货币,其中使用“铲形币”的是

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的钱币由为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组成。是战国时期的四大货币体系。
布币,铲形,由农耕经济的农具“钱”、“镈”演变发展而来,这也是把货币称之为“钱”的缘故。“布”为“镈”的假借字。 布币的流通范围,主要在黄河中游农耕经济地区如韩国、赵国、魏国、燕国等。
刀币,刀削形,起源于渔猎经济工具。主要流通在黄河流域的东部诸侯国如齐国、燕国、赵国。各国的刀币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其中以齐国的刀币最为古朴精美。
圜钱,圆形圆孔,又叫环钱。起源于手工业经济工具的纺轮或璧环,主要流通于秦国、魏国、韩国,战国中期以后,秦国首先采用方孔圆钱,后来齐国燕国也纷纷仿效铸造。
蚁鼻钱,又称鬼脸钱,是南方楚国的铸文铜币,形状呈不规则椭圆形,上面铸有阴刻铭文,有一种钱文好象蚂蚁爬在人的鼻梁上一样,故名蚁鼻钱;另一种好象丑陋的鬼面一样,故名鬼脸钱。以枚为单位计值,使用时较为便利。

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货币,其中使用“铲形币”的是

4. 春秋战国时期铲币单位

 铲币:亦称布币,商周时期的青铜铸币。铸行于黄河中游农业发达的周、晋(韩、赵、魏)、纪、郑、宋等地,燕、楚二国亦有铸行。铲币可分原始布、空首布、平首布三种类型。
  货币分类如下:
  (1)原始布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币,是一种铲形的农具,称“钱”,亦有一种叫做镈,是锄草的农具。由于“钱”用途广、体小携带方便,被人们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在市场流通使用,后来演变成货币。
  (2)空首布
  铸行于周、晋、郑、纪地区,由原始布演变而来,亦称铲布。铸造规整,銎长、中空、体小而薄,面、背皆有三竖纹,钱面多铸文字,如:数字、干支、地名和货币单位。形体大小不一,通长7-14.5、肩宽3.3-6.3、足宽 3.7-5.7厘米,重12.5-57.6克。主要有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耸肩尖足空首布三种类型。
  (3)平首布
  是由空首布演变而来,铸行于三晋(韩、赵、魏)、两周(东周、西周)楚、燕、中山等国。体形薄小、首部扁平、长方形,周缘有郭。肩有圆肩、平肩、耸肩三种,腰有直腰、束腰两种,裆有方裆、弧裆、圆裆、尖裆四种,足有方足、尖足、圆足、圆足、类方足五种。钱面中间,多有一道竖纹,竖纹两侧铸地名与币值单位,背部多平素无纹,少数有阴刻足。面中间无竖纹,或中间一竖纹,两侧斜纹,铸数字或重量单位,多以“釿”为单位,有“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制;或以“朱”、“两”为单位,有“一两”、“十二朱”二等制。
  按其钱体形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弧裆方足布、锐角方足布(异形平首布)、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圆足三孔布、平裆方足布。从出土情况来看,约有300余种。

5. 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货币,其中使用铲形币"的是:

赵国
战国时期:秦国是圆形方孔钱,赵国是铲形币,楚国是蚁鼻钱,齐国是刀形币。   春秋时期。通长9厘米,足宽4.9厘米。首部中空呈銎状,面有三角形钉孔。平肩,弧足,钱体下部略宽,钱文有四个字。 铲形币学名叫布币, 布币是先秦同期货币中流传期较长的品种,它的形制是仿照当时的生产工具“铲”。自殷周时期,便已有尖足空首布流通;莽汉之后,布币完全退出社会钱币系统。

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货币,其中使用铲形币"的是:

6. 铲形币是那个国家先使用的

铲形币学名叫布币
布币是先秦同期货币中流传期较长的品种,它的形制是仿照当时的生产工具“铲”。自殷周时期,便已有尖足空首布流通;莽汉之后,布币完全退出社会钱币系统。布币初期制作粗糙,空首无铭刻,形制肖仿铲工具;后期制作益精,首为实首进而为平首;足由尖足渐变为平足,继而为圆足,并且考虑到钱币的流通便利,出现单孔布、三孔布等币型。币孔的开凿,便于绳穿提携,易于流通。

先秦布币上普遍铸有铭文,用以识辨。先秦时期以泥子范铸币,钱文山工匠刻在细泥片上,烧制成陶范,再浇注铜液。因钱文山工匠手刻,故刀刻笔划上有锋棱,横截面呈△形,笔划起止处有明显的尖状收笔痕迹。因此在识别先秦钱币时,若钱纹字划圆浑,缺少棱锋,则可判为伪古。泥陶子范使用至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改用古范,故此期钱币断伪,铭文笔划不可忽略。

该布币为秦始皇时代尖足布。币形规整,平首削肩尖足。下端口部呈弧形,币周有棱。首部有一圆孔,币身铸有阳文“芦氏”字样。布币普遍以尖足和部分圆足布为贵。“芦氏”布价格约在人民币1,200元,而圆足布如“离石”布则价格人民币2,200元。

7. 战国时期的铲币上面写的是什么字?

钱面铸文字,如:数字、干支、地名和货币单位。



战国时期的铲币上面写的是什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