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企业才算得上是一个好企业?为什么这么说?

2024-05-05 13:25

1. 什么样的企业才算得上是一个好企业?为什么这么说?

看待一个企业是否是一个好企业,会有多个不同的答案。“好”在的标准,对于员工、对于老板、对于投资者、对于社会,都会有所不同,甚至还可能相反。人们对于“好股票”的标准也会有不同的答案一样。超短线的投资者眼里的好股票,是今天买明天卖能赚到钱;长线投资者眼里的好股票,是今年买后年卖能赚到钱的股票;对于资金不大的投资机构来说,小盘股就是好股
我们今天重点来谈,站在员工的角度,好企业是个什么样子。

一、企业的工资水平在薪酬调查的排名上处于高位(比如75分位或以上)。
绝大多数的员工会把薪酬水平高看作是好企业的第一标准。在员工心里,哪个企业给的工资高,就会为哪个企业点赞。毕竟,员工的第一追求就是收入。
二、企业管理规范,遵守国家劳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个企业只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才能让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比如,加班费,是按照国家的规定计算发放的;年假,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执行的;工作时间,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安排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企业如何说服员工去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员工期盼自己的基本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三、企业的盈利能力。
说实话,有些企业本身并不是故意想违反国家的劳动法规,而是企业如果按照法律法规实施内部管理,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至少生存的状况会很差。一个企业的生存状况好坏,除了和商业模式相关以外,还和一个企业所处的行业相关。有些行业的净利润率很低,而且靠内部管理也不会提升到哪里去。行业决定而来它的利润率和利润额。盈利能力差,企业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去计算和发放加班费、放年假、安排休息日,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只有盈利能力足以支撑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的条件下有足够的利润,员工的收入和工作时间才能得到保障。
四、员工成长。
员工成长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收入的增长,一个是能力素质的增长。毕竟,员工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不得不选择能够让员工的成长变为现实的企业,否则他们的未来就会越走越走不下去。
五、开明的企业。
开明的企业,可以促使员工不断地贡献新想法、新价值、新贡献,并让员工的新想法、新价值、新贡献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从而让员工在精神上有所收获(成就感)。成就感反过来又不断推动员工贡献新思想、新价值;开明的企业,不会把责罚当做家常便饭去纠正员工的错误,而是通过引导、影响让员工纠正自己,把企业的进步和员工的进步捆绑在一起;开明的企业,深知犯错不可避免,也深知人性的奥秘。它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推动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

我想,一个企业能做到以上五点,员工就会认为这是一家好企业。而投资者眼中的好企业,也许只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企业的领头羊的眼界和智慧,一个是投资回报率。其它的,他们一概不管。对于社会来说,能够为社会增加就业机会,能够让当局获得更多的税收,能够避免劳动纠纷,能够为国家不断减少污染、达到国家要求的环保标准,就算是一家好企业。当然,如果加上能破解世界尖端技术,更佳。
另外,社会的发展也会影响好企业的标准。好企业,有它的时代特征。昨天的好企业,也许明天就不能算好企业。好企业的标准是动态的,无论对谁而言。
不过,无论站在哪个角度,处在哪个时代,好企业为数不多。好企业的数量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增加也是事实。

什么样的企业才算得上是一个好企业?为什么这么说?

2. 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什么叫好企业

3. 好企业是什么样的

一、领导者要具有大局观念,战略眼光,要有广阔的胸怀
我们正处在不确定的时代,未来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答案。中国正经历世界上最复杂的组织变革和国家转型,在此中间展现出来的种种复杂特征无法用世界上任何一个理论可以完全解释,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过程中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与道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样的,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也让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感觉到巨大的力量,并怀有深深地危机感,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所说: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惟有惶者才能生存。张瑞敏也说他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企业如果不创新就死亡。 因此当领导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努力学习,综观世界企业风云,要用战略眼光去想问题,看问题,处理问题。新的竞争秩序使我们不能再醉心于财务报表,而必须着眼于远景规划、价值观念、商界网络、企业文化等软技能。
二、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
一个人有多重要,通常与他愿意担负的责任多少成正比。老子曾说过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他认为,一个人愿意负载多大的责任,就会有多大成就。 当你说:这是属下的错的时候,你根本不愿意为员工负责任,相对的,当上司犯错误,员工如果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对待,那么他就无法对这件事情产生影响力;如果员工认为这属于自己的责任,那么他的心态就会完全不同,就会采取积极迅速的行为。因此,身为领导者的第一心态就是负责任。一个公司的使命是什么?负责任!对社会负责,对行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合作者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可以说,一个企业愿意担负的责任越大,它的成就也越大。 对领导者来说,如果你能将负责任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负责任成为一种共同语言,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三、信任下属
信任是现代企业关系的基石。作为领导者首要任务是要创造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没有信任就没有领导。这种信任关系不是自然存在的,是靠领导去创造的。信任是一种互动关系,需要领导者首先具备信任的能力和心态,相信对方是真诚的,相信对方能够做到。因为信任是一种最大的激励,信任是一种力量。
信任不是放手不管,信任之后要跟进,要引证,需要你在一边激励支持他,直到他能做到。信任的误区是不负责任。
信任也是领导者对自身能力的高度自信,正式基于这种自信,你才将自己的信任支持给自己的员工。这种信任将使员工乐于付出,相信企业的愿景并为之付出自己的责任和激情。
四、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领导要做执行制度的带头人
每个企业都需要规章制度来指导其运营,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管理者的责任,自然公司和领导也希望员工遵守这些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应当有助于企业取得成果,有助于员工完成工作。要确保规章制度有效性,要能使规章制度有效地执行。
制度是战略的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路线确定下来,领导是第一重要的。领导要带头遵守执行好公司和你自己制定的制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领导的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战略,一手抓管理
,管理要细化。管理是对细微末节的管理,它是个苦差事,因为要深入到举手投足、细微末节当中去。有人总觉的领导者要管大事、要管全局,从组织分工的原则来讲,这是对的,可从管理的手段与艺术上,你一定要深入到具体的细节,抓住细微的小事,这样你才能不会与真实隔绝,才能管好大事,管好全局。随着IT技术的发展,扁平化组织的结构是趋势、领导者应该、也能够管好细微末节。在抓管理时,切记不能随心所欲,随意表态。
五、公司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
我们一切的经营活动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企业以获得最大利润为宗旨,这是我们创业发展壮大的最终目的,公司发展到今天,公司在壮大,难免产生宗派和无原则的纠纷。一把手的核心问题就是能否将企业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问题,如果你主动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就可以非常光明磊落地把一切问题放在桌面上来谈,就可以对可能产生宗派的苗头、有可能产生无原则纠纷的苗头大胆批评。因此我强调:
1、一把手要团结班子成员及公司成员,尤其是公司下派人员。
2、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小九九坏了公司的大事。我强调过,各部门一把手不要越权,用好公司赋予给你的权力就行了,更不要为个人私利去伸手,或手伸的太长,这样对你是没有好处的。一定要带头保持公司的一个良好风气,我建议公司要树立一个天条,就是不许谋取额外利益。我想这也是大家共同疾恨的。对这类现象,公司除采取措施外,还保留追诉的权力,所以不要被送到检察院,于己于公司都不好。
3、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不要因为一时贪念而饮恨终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一把手的切记不能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和自己的小九九而损害公司的利益,损害公司的声誉。中国政界和企业界因此出事的一把手事例不少。各部门一把手一定要引起高度警觉,警钟长鸣,不可松懈。
你自己都把自己的问题给答了呢!呵呵。一间公司的好坏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观点。当然衡量一间公司的好坏有好多方面的。从外部看,公司要信誉好,产品好,服务好,市场好;从内部看,就是要管理好,效益好,员工好等等,一句话就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不过要找什么都好的公司是很难的,就算世界五百强企业也没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是找好自己的突破口,利用好优势,就很不错了,当然各方面的质量都要提高,追求更好更完美!

好企业是什么样的

4. 什么是好的企业?

又到了一年毕业季,很多大学生又面临着选择企业的生活,那么如何选择一家企业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好的呢?他有满分的打卡率,还是说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每日的人均读书量比较高,或是考勤考得比较严,还是他的公司给的比较充足,我们衡量一个企业的标准,到底是应该从表象上来看还是从深层次来看?
  
  
 好的发展前途。
  
 作为一个好的企业,他应该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即使他的工资待遇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在这个企业中,如果你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团队,能够让自己的个人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帮助自己提升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增长自己的知识与见识,那么这里就是一个好的企业。
  
  
 积极向上
  
 其次就是看这个企业的价值观,如果一个企业靠投机倒把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赚取高额的利润,对社会造成了危害,那么他也只是暂时的,并不能够长远,他可能会因为犯罪而被刑拘,而面临着重大的风险,所以一个好的企业它应该有一个好的价值观,带着员工积极向上,能够为这个社会提供源源不断帮助和贡献。
  
  
 好的氛围。
  
 其次就是这个单位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就需要看待领导的主导价值观是如何的办公室政治,现在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为了上位很多员工,在办公室内内卷的太过厉害,从而导致大家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执行人事,而不去关注自己的业绩和自我成长目标,这就导致了整体的价值观偏离,而好的企业它能够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价值观,都为这个团队的进步而不断的努力。
  
  
 良好的企业和优秀的员工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吸引的,让我的企业需要优秀的员工,为企业增长做贡献,而良好的员工希望来到优秀的企业中获得培养,获得提升能力的机会,所以,不论是优秀的企业还是优秀的员工,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相互成就。

5. 什么样的企业好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很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准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好的工资待遇

  好公司肯定会有好的工资待遇。在这样的公司你不用担心有别的公司做同样工作的人比你拿得多,好公司提供的薪水肯定是你不能够在别的公司获得的,因为他们会每年对薪资进行调查,并根据结果进行薪水的调整。这样的薪水会让你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也让你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还能够让你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让你不再有什么理由不在公司好好工作,让你不再有理由把主要精力放在找别的工作上。我们这里说的好公司不一定是有名的公司,但它提供的工资待遇却一定是在同行业内极有竞争力的。好公司如果想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却不能够提供最好的薪水,吸引一流人才几乎是不可能的。

  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起IBM、微软,很多人都会肃然起敬。如果你能够在这样的驰名公司上班,即使只是一般的小职员,也会使你工作时信心百倍,备加珍惜,并获益匪浅。即使将来有一天你离开这样的公司,你这段特殊的工作经历也会让用人单位眼睛一亮,大开绿灯笑纳你入门。

  较多的培训机会

  对于一般的职员来说,能够谋生仅是生活和工作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通过良好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能够掌握更多的谋生本领,以便今后在个人价值方面能够得到提升和增值。好公司十分重视员工培训,每年要有一定比例的费用专门用于对员工的培训,为了让员工的个人能力得到提高,还规定了员工每年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参加培训。既对人才充分体现了尊重,也表明了公司追求发展的长远眼光,同时也代表了公司的实力。

  完善的福利待遇

  好公司有很多福利待遇,比如:带薪假期能够让你在紧张的工作之外得到放松和休息;除了国家规定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之外,很多公司还增加了附加商业保险,使公司的员工能够享受到比社会一般员工更多的福利;住房公积金除了按国家规定补贴外,还能针对公司的情况,给予优秀员工额外的住房补贴;交通补助能够使员工缩短在路上的时间;免费的午餐代表了公司对员工的关心……好公司希望通过这些完善的福利待遇留住真正优秀的人才。

  有序的制度管理

  好公司有比较完善的制度,并且制度权威要大于总经理,法治大于人治;一切都会按章办事,奖罚分明;几乎处理任何事情都可以在规章制度中找到。在有序的办公环境中,排除许多不必要的干扰和人为因素,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助于员工业绩的兑现。使员工在公司能够安心工作,不用担心在工作中犯个什么错误,就会被辞退了事。人力资源部门会按照规章制度办理的,你犯什么错误,就会用什么样的惩罚,不会因为一点小错误,就将一个好员工辞退。

  公平的升迁机会

  好公司不会根据员工的国籍、年龄、关系、性别来决定员工的晋升,而是根据员工的能力和业绩。当然这些一定要充分体现在公司的实际工作中,有的公司也表示有公平的升迁机会,但是那只是写在制度中,实际上很多人看见的却是因为是某个国家的人,所以在重要的岗位上;因为是某个人的关系,所以在关键的岗位上……好公司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平等的发展机遇留给每一个员工。(王群)

什么样的企业好

6. 怎么样的企业才算好企业

一、领导者要具有大局观念,战略眼光,要有广阔的胸怀
我们正处在不确定的时代,未来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答案。中国正经历世界上最复杂的组织变革和国家转型,在此中间展现出来的种种复杂特征无法用世界上任何一个理论可以完全解释,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过程中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与道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样的,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也让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感觉到巨大的力量,并怀有深深地危机感,正如华为总裁任正非所说: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惟有惶者才能生存。张瑞敏也说他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企业如果不创新就死亡。 因此当领导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努力学习,综观世界企业风云,要用战略眼光去想问题,看问题,处理问题。新的竞争秩序使我们不能再醉心于财务报表,而必须着眼于远景规划、价值观念、商界网络、企业文化等软技能。
二、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
一个人有多重要,通常与他愿意担负的责任多少成正比。老子曾说过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他认为,一个人愿意负载多大的责任,就会有多大成就。 当你说:这是属下的错的时候,你根本不愿意为员工负责任,相对的,当上司犯错误,员工如果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对待,那么他就无法对这件事情产生影响力;如果员工认为这属于自己的责任,那么他的心态就会完全不同,就会采取积极迅速的行为。因此,身为领导者的第一心态就是负责任。一个公司的使命是什么?负责任!对社会负责,对行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合作者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可以说,一个企业愿意担负的责任越大,它的成就也越大。 对领导者来说,如果你能将负责任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负责任成为一种共同语言,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三、信任下属
信任是现代企业关系的基石。作为领导者首要任务是要创造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没有信任就没有领导。这种信任关系不是自然存在的,是靠领导去创造的。信任是一种互动关系,需要领导者首先具备信任的能力和心态,相信对方是真诚的,相信对方能够做到。因为信任是一种最大的激励,信任是一种力量。
信任不是放手不管,信任之后要跟进,要引证,需要你在一边激励支持他,直到他能做到。信任的误区是不负责任。
信任也是领导者对自身能力的高度自信,正式基于这种自信,你才将自己的信任支持给自己的员工。这种信任将使员工乐于付出,相信企业的愿景并为之付出自己的责任和激情。
四、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领导要做执行制度的带头人
每个企业都需要规章制度来指导其运营,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管理者的责任,自然公司和领导也希望员工遵守这些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应当有助于企业取得成果,有助于员工完成工作。要确保规章制度有效性,要能使规章制度有效地执行。
制度是战略的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路线确定下来,领导是第一重要的。领导要带头遵守执行好公司和你自己制定的制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领导的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战略,一手抓管理
,管理要细化。管理是对细微末节的管理,它是个苦差事,因为要深入到举手投足、细微末节当中去。有人总觉的领导者要管大事、要管全局,从组织分工的原则来讲,这是对的,可从管理的手段与艺术上,你一定要深入到具体的细节,抓住细微的小事,这样你才能不会与真实隔绝,才能管好大事,管好全局。随着IT技术的发展,扁平化组织的结构是趋势、领导者应该、也能够管好细微末节。在抓管理时,切记不能随心所欲,随意表态。
五、公司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
我们一切的经营活动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企业以获得最大利润为宗旨,这是我们创业发展壮大的最终目的,公司发展到今天,公司在壮大,难免产生宗派和无原则的纠纷。一把手的核心问题就是能否将企业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问题,如果你主动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就可以非常光明磊落地把一切问题放在桌面上来谈,就可以对可能产生宗派的苗头、有可能产生无原则纠纷的苗头大胆批评。因此我强调:
1、一把手要团结班子成员及公司成员,尤其是公司下派人员。
2、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小九九坏了公司的大事。我强调过,各部门一把手不要越权,用好公司赋予给你的权力就行了,更不要为个人私利去伸手,或手伸的太长,这样对你是没有好处的。一定要带头保持公司的一个良好风气,我建议公司要树立一个天条,就是不许谋取额外利益。我想这也是大家共同疾恨的。对这类现象,公司除采取措施外,还保留追诉的权力,所以不要被送到检察院,于己于公司都不好。
3、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不要因为一时贪念而饮恨终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一把手的切记不能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和自己的小九九而损害公司的利益,损害公司的声誉。中国政界和企业界因此出事的一把手事例不少。各部门一把手一定要引起高度警觉,警钟长鸣,不可松懈。
你自己都把自己的问题给答了呢!呵呵。一间公司的好坏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观点。当然衡量一间公司的好坏有好多方面的。从外部看,公司要信誉好,产品好,服务好,市场好;从内部看,就是要管理好,效益好,员工好等等,一句话就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不过要找什么都好的公司是很难的,就算世界五百强企业也没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是找好自己的突破口,利用好优势,就很不错了,当然各方面的质量都要提高,追求更好更完美!

7. 什么样的企业是最好的企业

 成功的企业普遍具有这样的特征,他们在四件基本管理实务方面都作得非常杰出:战略——清晰而且专注;执行——没有瑕疵;文化——坚持绩效导向;组织——架构简单,市场反应迅速。除此以外,优秀的企业还在另外四项次要事务上,至少有两项表现出色。人才——能够吸引、留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领导者——专心经营公司;创新——能够制造出改变整个行业的创新;借势——能够通过兼并、成功合作实现突破性成长。
  解读成功企业普遍具有的特征
  美国常青计划小组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什么对企业真正有效:4+2》。这份报告不同于教授们的研究思路,它不是从概念逻辑推理出发,得出许多抽象结论。而是通过跟踪大量实际企业,通过归纳共性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结果具有重大启发,本文试图对这一结果做一解读。
  这项研究发现:成功的企业普遍具有这样的特征,他们在四件基本管理实务方面都作得非常杰出:战略——清晰而且专注;执行——没有瑕疵;文化——坚持绩效导向;组织——架构简单,市场反应迅速。除此以外,优秀的企业还在另外四项次要事务上,至少有两项表现出色。人才——能够吸引、留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领导者——专心经营公司;创新——能够制造出改变整个行业的创新;借势——能够通过兼并、成功合作实现突破性成长。这就是所谓的4+2。
  我们不怀疑这个结果,那么这就是一个现象。对现象解释就是实现对他的理解,并由此加深自己对企业经营的认识。
  本文认为,前四项之所以基本,是由于他们构成了企业不败的基础。后四项取二,是锦上添花,是导致企业卓越的要素。事实上前四项要素做得出色,可以说已经包含了后面的内容,但为了强调还是把他们单列,因为这四项中有两项能够做得出色的确需要更大的创造力和智慧,这里是由出色通往卓越的道路。
  (一)企业不败“4”要素:启示与感想
  我们分两个层面讨论。
  一、标志这四项工作出色的标准;二、这四项组合在一起的意义。
  战略。在中国我所见到的许多企业主正在陷入这样的错误之中:1.战略与战略的方法不分。尤其是读了MBA之后,很多人好比邯郸学步,整天里抱着战略分析理论和工具与下属矫情,以至忘记了什么是具体的策略;2.过分讲求战略的机巧,总想出奇制胜,或同时想实现的目标太多,最后把所谓的战略搞得思路错综复杂、精力分散,下属难懂、搞不清要领。3.战略在具体运营中不能得到贯彻。这里面可能也有管理教育的责任,MBA课堂里把一项完整的业务划分成许多不同教授负责的学科,每位教授都强调自己学科的独一无二地位。很少有人提示学员,这不同学科讲的是同一件事的不同侧面,也同样没有人帮助同学们尝试把他们整合起来,形成整体“作战思维”。4.战略缺乏开放性沦为设想。战略执行的特点就是因时、相机而动,当组织不能做到耳目灵光、灵活机动地对来自外部变化的反馈作出及时或前瞻的战术相应,那么战略就失去了意义。
  常青计划对成功企业战略的描述十分到位:清晰与专注。只有做到战略清晰,才能“上下同欲”,战略才有可能成为可沟通的指导思想,才能作为指导具体战术行动的原则。同时也只有做到了清晰,才能显示思维的澄澈避免混乱思绪的干扰,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修正,才容易被理解。对待战略,许多有见识的企业家还有这样的共识:简单的才是好的。因为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把问题说清楚,才是真功夫,那才说明你真的懂了。其次,专注与清晰是一脉相承的,做到了清晰才有可能做到专注。专注是指战略涉及的目标集中,企业领导者精力的投入、企业资源的分配全都能够聚焦于组织所定位的有竞争力的业务。
  以清晰的思路专心致志地、持续不渝的经营自己有特长的业务,这就是常青企业在战略上的特点。比照当前的许多中国企业,不仅战略思路复杂而且领导者自身也已经被这种复杂性缚得死死的,已经陷入了“积极的瞎忙”之中。许多人的思路不清,虽然勤奋,但忙的似乎是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事务而不是真正重要的或应当关注的。他们甚至已经无法做到专注,很多人已经迷失在习惯、事业系统的惯性、成功后的自恋之中。这些企业对外部的变化越来越不敏感了。
  执行。国内许多企业正在陷入这样的困境:有执行的(流程顺利)没战略(与外部逐渐脱节);有战略的(有想法)没执行(过程混乱与想法异辙)。常青企业的执行,做到了在运营环节的尽善尽美。一方面企业的执行就是战略的实现形式,二者已经融为一体;另一方面执行本身保证了组织效能的发挥,以及过程效率的自动改善与持续学习。再有就是,组织已经在各个层次和岗位上形成了能动解难的能力。完美执行的背后反映的是:战略思想与运营流程(执行过程)、人员管理等各项系统的匹配与和谐。
  执行障碍同样是我在许多企业中发现的通病之一。不仅是战略与执行过程脱节,更严重的是:“许多管理者的脑子已经被水泡了”,他们的思绪远离实际业务情境,他们缺乏对业务的实际理解。财务总监不能回答(甚至没有建立起这样的管理工具)组织与外部客户的权义状态,有时候就是一笔具体的应收应付款项也需要调动人力查账;他还经常不能够为支持一线业务作出资金计划;他还不能管理企业的运行效率。有些企业集团的子公司总经理,脑子里缺乏企业业务运行的大画面,不理解各项职能的价值以及彼此的关系,更不晓得整合在一起是在如何创造价值,如此他当然失去了解决部门冲突的能力与改善运营的机会。整个企业没有一项完备的经营计划,所以也谈不上有效的分解目标,领导者没有能力向各个岗位传递明确的企业的意图,领导者更做不到对业务进程的跟进以及对下属的指导、培养。
  执行,同样也是本土企业的大问题。
  文化。文化指的是主导价值观以及指导精力分配的原则(这个限制是为了讨论简单)。常青计划发现:杰出企业的文化是以绩效导向的。绩效导向属第五级领导者的特点,绩效导向并非是指只在意结果而忽略过程。绩效导向是指以始为终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企业中各级领导者及员工在看待营运过程的时候总会以这些动作的最终结果来做评价标准,指导决策,作出选择。当组织中确立了这样的价值观,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在所有环节和事情上自动追求结果,这个结果就是组织在集体参与下形成的目标,这个目标在这样的文化下已经成为了各岗位上的人们彼此、各部门间彼此的承诺。组织在运营过程表现出来的执行力,中心就是指组织实现自己意图的能力,也就是心想事成的能力。全体员工把获得结果的逻辑带到执行过程,这时候组织中出现的是一种真正的责任感、协作精神、一种戮力同心、使命必达的集体意志。
  这里还有一点极其重要的经验、感悟:当你深入骨髓地关注结果时,一切中间过程的调整都有了方向,你甚至会被直觉导引而做出正确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成功的人,他们都很简单,但就是成功,可是连他自己却也说不出成功的道理。宁波方太的总裁茅忠群先生就曾提到他在负责销售工作时的直觉体验,完全类此。相反,当组织中的某些人们偏离了绩效关注,无效过程随之就出现了,组织中的一切开始变得复杂和混乱。
  绩效导向同时促使组织变得简单。这一点也值得许多企业家好好体会。
  组织架构。为了实现创造价值的目标,管理者需要对人员和组织其它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这就出现了组织。企业组织在经营运行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以创造价值来衡量的能力。
  组织能力,我们关注的就是:感知外部(需求)的能力(包括理解与前瞻);做出响应的速度;创造价值的效率与效能。在最终结果出现之前,组织中的所有过程在财务上都会反映为费用和成本,在执行上反映为速度的损失、敏感性的降低。因此,组织中任何与创造最终价值无关的行为和过程都是葬送效率的,不仅财务,还有精力的损失,最终还必将转化为组织智力(理解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能力、前瞻与预见的能力)的损失。常青企业不给这些过程以生存之地。绩效导向的观念在组织上的要求就是:“直接”。决策过程应当以市场为导向而无需考虑内部权力的平衡;决策的权力应当赋予承担执行责任的部门和个人。如此,信息与决策以及执行有效地完成了整合。从而企业组织开始了与环境的即时互动。
  以上四点总结了常青企业的特征。(如何实现这些特点并不在话题之内)
  接下来,我们需要理解这四项到位的工作组和在一起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不败!当一间企业能够以有效率的方式作正确的事情,并能够与环境保持天人合一的呼吸共进,而且还能够保持自动学习和改善,谁可破之?无人能敌,有天佑之。
  (二)卓越“2”要素
  接下来我们再考察一下另外的两个选择项目与企业卓越的关系。
  首先,我个人一开始认为强把此四项列出,最后搞出个“4+2”有一点点勉强。原因有二:其一,老总对经营的专注我认为是必须的,因为很多企业或非营利组织的溃败都是从一把手的精力分散开始的,因此此点不具备可选择的余地;其二,人才的重视和创新都应在前四点中有所包含。尽管如此,我们如果在特别重视的意义上来审视这“四选二”他还是具有特别的启示:这背后有点玄机。那就是,这是走向卓越之路的通途!在这个意义上,这个“2”并非是指一般做一作,而是极尽之致。比如,每家企业都有人力资源部,都号称重视人才,又有谁真的能够把人才作为战略呢?这不是态度问题,而是人文境界。再有,这“四选二”之所以要选,是由于它涉及了两条不同的企业成长之途。一是企业的内涵增长之路,靠企业的学习、利润投资、融资发展,主要支柱是企业能力的成长;二是企业的外部增长战略。以企业价值作基础,通过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来跳跃式重构生产能力,改变价值链的组合实现企业在行业的主导地位。
  采取第一条战略的企业,当前面临着采取第二条战略的竞争对手的压力,这似乎把竞争规则带入了陌生的地带。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没有前四点作基础,许多企业在资本运营的道路上走火入魔地快速失败。如此看来,选二确有意义在其中:既有突破又避免偏颇。
  人才。有一条规律:当一家企业自己不能持续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时,他应当同时也无法吸引和留住一流人才。组织中导致人才生成的机制与保留和吸引人才的机制有着高度的相关性,甚至是一回事情。同时,当组织中一些基本事务达到成熟水准后,组织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博弈(组织能力及格之前人才的力量是被埋没的)。人才是组织走向卓越的要素!
  重要启示:有经验的企业家应当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在前四点之后谈人才问题了。因为完备的运行系统是人才尽情发挥与持续成长的环境。巢既筑好,正可安家。
  领导专注。领导专注于经营带来两大效应。第一,只有长时间投入地专注才会有所顿悟。人的思维突破来自顿悟(西方把顿悟叫做突然明白),而顿悟不会光顾三心二意的人,顿悟必是沉思后突然闪现的智慧之光,离开专注没有他途。长时间专注业务,领导者还会在脑子里出现经营的直觉以及对行业的微妙之处的独特理解。这是高瞻远瞩者的普遍习惯。
  第二,领导者对业务的专注是一种强有力的暗示,他定会引导整个团队的注意力聚焦于当前业务。他使那些业务能手受到鼓舞,他们与领导者具有随时随地的共同语言甚至意会的交流。这是一种干事业的氛围!领导者的行为就是组织最具体的价值指向。领导者创造了组织成功的“风水”。很多组织的失败都是从领导者心有旁骛开始的。
  改变行业的创新与战略合作、兼并重组是组织实现阶跃发展的机会。常青计划的巨大价值还在于,他把这两项重大战略突破放在了“四选二”中的次要地位。这是意味深长的发现!这尤其对中国的企业有重大警示意义!没有前四项不败的基础经营,企业追求“突破和飞跃”犹如缘木求鱼!这正是德隆的教训,同样对象浙江华立这样的企业也是个提示。前一段时间哈佛搞了一个大型的活动,请了许多专家和大企业CEO讨论企业变革问题,出现两派观点:一派主张所谓的E理论,意思是企业成长与变革应当通过外部增长模式,关注企业的市场价值;另一派主张,企业应当关注企业的组织能力,提倡学习和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看一看。在此我想说的是,常青小组基于归纳的结论是有深刻内涵的,任何组织创造的价值都不可能离开实业的具体过程,这个过程呢一定来自具体的、人的智慧活动,经营着任何过程的组织都必须与此过程发生关联。要么你就专门从事对实业的服务,要么你就专注经营实业。经营实业也不排斥资本运作,但必须不要忘了以实业的基本规律为经营之本,脱离了根本就会灭亡。
  这些年我们已经熟识的是,一些本来优秀的企业在资本疯子手里沦为筹码的时候,人心迅速散了,企业使命与工作的意义的大厦轰然崩塌。市值无法跟进这个不可逆反的变化。

什么样的企业是最好的企业

8. 什么是好企业

什么叫好企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