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财务报表无误的方法有哪些

2024-05-17 19:44

1. 确保财务报表无误的方法有哪些

(1)复核法
指对报表中所列的有关计算结果进行重新计算检验,视其是否存在错、漏、重问题,特别是对报表中的小计、合计和总计进行复核,对其应有平衡关系进行复核,对报表中有关指标值进行复核等等,以发现错误,判断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要求被查单位及时纠正和调整。
(2)审阅法
这是对报表检查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指对报表进行仔细阅读和审视性检查,看其是否存在问题,如各项目是否齐全,具内容是否充分反映,各种勾稽关系是否存在,各项目数据是否正常,文字说明是否准确等,如发现异常或可疑之处,则应进一步审查有关资料。
(3)核对法
这是确定有关数据是否相符的常用方法,如报表与账簿有关数据,报表之间的有关数据等,如经核对不符,说明存在问题,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4)比较法
即将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具有可比性的资料数据进行比较,旨在验证有关资料数据是否合理,如本期与上期比较,财产物资库存的增减、应收应付款项的增减变动、利润的升降等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且不能说明理由,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5)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对财务报表有关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判断各种可能存车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确定下一步审查的重点和范围,分析是综合的前提,是对总体进行分类、解剖的重要手段,分析的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上各种方法审查的结果,以及检查人员的经验、水平和技能。
一、应付账款的审计
对应付账款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审计:
(一)对应付账款进行核对。
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进行复核,并且与会计报表数、总账数,明细账的合汁数进行核对,达到账账、账表相符。
(二)根据被审单位实际情况,对应付账款进行分析性复核。
1、对本期期未应付账款余额与上期期末余额进行比较。
2、分析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解释,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款隐瞒利润。
3、应付账款对存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整体合理性。
(三)函证应付账款。
进行函证时,审计人员应选择较大金额的债权人以及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企业重要的供货人的债权人作为函证对象。同应收账款的函证一样,审计人员必须对函证的过程进行控制,要求债权人直接回函。对未回函的,应再次函证。经过多次函证仍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审计人员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比如:可以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实其是否已支付,同时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
(五)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若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被审计单位作重分类调整。
(六)检查是否存在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对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是否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项目,相关依据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七)检查带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
企业若形成一笔带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应按发票上汜载的应付金额(不扣除折扣)记账,待实际获得现金折扣时再冲减财务费用项目。
(八)检查被审单位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九)关注是否存在应付关联方的账款。
若有,应通过了解关联方交易事项目的、价格和条件,检查采购合同等方法确认该应付账款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通过向关联方查询及函证,以确认交易的真实性。
(十)检查用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应付账款。
主要检查企业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或期初市场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所选折合汇率前后期是否一致。
(十一)验明应付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一般来说,“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确保财务报表无误的方法有哪些

2. 财务报表的运用问题

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加强分析程序运用对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审计实践,就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实施分析程序,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现代风险导向理念的体现。审计人员应当采用询问、分析、观察和检查等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在此阶段,审计人员运用风险分析程序,可以有效识别、评估被审计单位异常的交易、事项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以确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应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等信息。在了解上述信息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运用风险分析性测试的技术和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评估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的有用信息。例如,单纯几张财务报表不容易说明问题,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一系列财务比率计算,将财务报表中呆板的数据转变为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和资本结构等方面的财务比率,通过这些比率,审计人员就比较容易得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总体的概念。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比较,就可以从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更加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或市场上的定位,利用非财务信息来印证财务数据的有效性或可靠性。如果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连续审计时,那么还可以通过与以前年度审计过的财务数据或比率进行比较,运用分析程序的技术和方法,概略地推断审计当年的情况,如果从被审计单位了解到的当年实际情况,与前期的或设想和推断情况有重大差异,审计人员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是否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后,应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实施一次以风险评估为目的分析程序,寻找实际数与预期值有较大差异的项目,以判定这些项目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例如,经了解被审计单位当年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清理都只有很小的金额,而当年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也和上年基本持平,这种情况下,对固定资产项目的审计,就可以初步确定为非重点项目;如果经了解被审计单位当年销售收入增长不多,但销售成本增长迅速,被审计单位毛利率迅速下跌,而企业员工人数还有所增长,产品价格并没有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就可以得出销售收入是否存在漏列的风险,并评估其重要性,进而考虑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加以证实,以降低审计风险。因此,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分析程序适用作风险评估程序加以使用,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有效识别、评估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二、分析程序可以作为实质性程序加以运用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控制测试程序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一般不使用分析程序。实质性测试程序是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在实质性测试中,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比单独使用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尽管相对于细节测试而言,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达到的精确度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所提供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但是审计理论认为,实质性分析程序是解决低估类问题的有效手段,一般认为,对于高估问题,如资产和收益的高估,审计人员可以在抽查的基础上,以账实核对、账证核对、函证、监盘和重新计算等方法,揭露高估的错误。但对于低估问题检查,如销售收入和费用的低估,审计人员很难找到一种科学和完整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检查有关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就成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例如对销售收入的低估往往是审计的难点,审计人员通常无法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销售记录、账簿和报表中发现低估的线索,只能通过收集以前的销售收入变化规律、生产、运输、包装、原材料消耗、员工奖励、合同执行等相关信息,利用实质性分析程序,检查销售收入的合理性,合理确定销售收入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另外,实质性分析程序还是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的有效途径,因为对于一些比较有规律的项目,如利息支出、折旧费等项目,审计人员往往可以满足于单独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的结果,通过计算和分析,来判断业务金额或账户余额的合理性,达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的目的。 三、分析程序在审计结束时的运用 在审计结束时,审计人员应当运用分析程序,主要是在已搜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首先,对审计调整后财务报表的总体合理性进行检查,一是检查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如审计调整后财务报表是否还存在难以解释的地方,是否还存在重大的会计、审计问题尚未解决,需进一步加以证实;二是通过对调整后的财务报表实施分析程序,实现财务报表的总体合理性目标,判断财务报表是否还存在未被发现的重大错报的可能,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其次,被审计单位最初提供的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可能存在多种错误,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凭借职业判断发现了一些疑点,也在控制测试及实质性测试中对这些疑点进行了证实。但总还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往往被其他表面现象所掩盖,直到审计结束,审计人员在对审计调整后的财务报表实施分析时,才能暴露出来。在此阶段实施分析程序,应特别关注是否存在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产生影响的重大经营、财务风险。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只满足对于审计中发现问题的归集和总结,却忽视了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分析和评价,结果导致签署无保留审计意见不久,就出现被审计单位宣布破产的尴尬局面。 四、实施分析程序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实施分析程序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分析程序。尽管分析程序可以运用于审计的全过程,但是在不同的审计阶段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不同,分析程序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也就不同。因此,审计人员应当针对各阶段不同的审计目的,实施相应分析程序,达到审计目的的要求。 2、关注审计资料之间的联系与可比,合理实施分析程序。运用分析程序进行分析比较,其前提是审计资料之间有重要关系及可比性。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会收集到被审计单位大量的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这些资料之间,有的存在必然联系,有的没有必然联系,如果将不存在必然联系的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必然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甚至发生错误。 3、鉴别资料的可靠性和独立性。对于准确性较低的项目,不应过多地依赖分析程序;如果分析程序使用的是内部控制生成的信息,而内部控制失效,审计人员不应过分信赖这些信息及分析程序的结果。 4、对特定的数据、比率或关系预期值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这是分析程序的一个关键,如果没有预期值,任何比较的结果都无法进行判断;如果预期值不合理,任何比较的结果都会带来误导。 总之,分析程序可以用于审计过程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及审计结束时对财务报表总体复核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审计人员应注重运用分析程序,广泛搜集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及非财务信息,研究被审计单位在财务、经营等方面的规律,不断总结审计经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从而充分发挥分析程序在审计过程中的作用。

3. 请问财务报表风险的应对措施有哪些?谢谢

一,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下列总体应对措施: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关于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参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及其指南。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由于各行业在经营业务、经营风险、财务报告、法规要求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审计人员的专业分工细化成为一种趋势。审计项目组成员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人员曾经参与过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或具有被审单位所处特定行业的相关审计经验。必要时,要考虑利用信息技术、税务、评估、精算师等方面的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对于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项目,项目组的高级别成员,如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等经验较丰富的人员,要对其他成员提供更详细、更经常、更及时的指导和监督并加强项目质量复核。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被审计单位人员,尤其是管理层,如果熟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套路,就可能采取种种规避手段,掩盖财务报告中的舞弊行为。因此,在设计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为了避免既定思维对审计方案的限制,避免对审计效果的人为干涉,从而使得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更加有效,注册会计师要考虑使某些程序不被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l)对某些未测试过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2)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被审计单位不可预期;(3)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使当期抽取的测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4)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所选定的测试地点。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一百条指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薄弱的控制环境带来的风险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难以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总体应对措施。相应地,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环境的了解影响其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有效的控制环境可以使注册会计师增强对内部控制和被审计单位内部产生的证据的信赖程度。如果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时应当考虑:(1)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控制环境的缺陷通常会削弱期中获得的审计证据的可信赖程度。(2)主要依赖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控制环境存在缺陷通常会削弱其他控制要素的作用,导致注册会计师可能无法信赖内部控制,而主要依赖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3)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获取更具说服力的审计证据。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主要是指调整拟实施审计程序的类别及组合,比如原先可能主要限于检查某项资产的账面记录或相关文件,而调整审计程序的性质后可能意味着更加重视实地检查该项资产。(4)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例如扩大样本规模,或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二,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下列总体应对措施:
(一)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二)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三)提供更多的督导;
(四)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五)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请问财务报表风险的应对措施有哪些?谢谢

4. 请问财务报表风险的应对措施有哪些?谢谢

一,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下列总体应对措施: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关于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参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及其指南。 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由于各行业在经营业务、经营风险、财务报告、法规要求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审计人员的专业分工细化成为一种趋势。审计项目组成员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人员曾经参与过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或具有被审单位所处特定行业的相关审计经验。必要时,要考虑利用信息技术、税务、评估、精算师等方面的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对于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项目,项目组的高级别成员,如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等经验较丰富的人员,要对其他成员提供更详细、更经常、更及时的指导和监督并加强项目质量复核。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被审计单位人员,尤其是管理层,如果熟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套路,就可能采取种种规避手段,掩盖财务报告中的舞弊行为。因此,在设计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为了避免既定思维对审计方案的限制,避免对审计效果的人为干涉,从而使得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更加有效,注册会计师要考虑使某些程序不被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l)对某些未测试过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 (2)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被审计单位不可预期; (3)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使当期抽取的测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 (4)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所选定的测试地点。 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一百条指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薄弱的控制环境带来的风险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难以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总体应对措施。相应地,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环境的了解影响其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有效的控制环境可以使注册会计师增强对内部控制和被审计单位内部产生的证据的信赖程度。如果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时应当考虑: (1)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控制环境的缺陷通常会削弱期中获得的审计证据的可信赖程度。 (2)主要依赖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控制环境存在缺陷通常会削弱其他控制要素的作用,导致注册会计师可能无法信赖内部控制,而主要依赖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3)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获取更具说服力的审计证据。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主要是指调整拟实施审计程序的类别及组合,比如原先可能主要限于检查某项资产的账面记录或相关文件,而调整审计程序的性质后可能意味着更加重视实地检查该项资产。 (4)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例如扩大样本规模,或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 二,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下列总体应对措施:
  (一)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二)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三)提供更多的督导;
  (四)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五)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5. 请问财务报表风险的应对措施有哪些?谢谢

你真抠门,一分都不给~~~~

一,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下列总体应对措施: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关于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参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及其指南。

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由于各行业在经营业务、经营风险、财务报告、法规要求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审计人员的专业分工细化成为一种趋势。审计项目组成员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人员曾经参与过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或具有被审单位所处特定行业的相关审计经验。必要时,要考虑利用信息技术、税务、评估、精算师等方面的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对于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项目,项目组的高级别成员,如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等经验较丰富的人员,要对其他成员提供更详细、更经常、更及时的指导和监督并加强项目质量复核。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被审计单位人员,尤其是管理层,如果熟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套路,就可能采取种种规避手段,掩盖财务报告中的舞弊行为。因此,在设计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为了避免既定思维对审计方案的限制,避免对审计效果的人为干涉,从而使得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更加有效,注册会计师要考虑使某些程序不被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l)对某些未测试过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


(2)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被审计单位不可预期;


(3)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使当期抽取的测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


(4)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所选定的测试地点。


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一百条指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薄弱的控制环境带来的风险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难以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总体应对措施。相应地,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环境的了解影响其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有效的控制环境可以使注册会计师增强对内部控制和被审计单位内部产生的证据的信赖程度。如果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时应当考虑:


(1)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控制环境的缺陷通常会削弱期中获得的审计证据的可信赖程度。


(2)主要依赖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控制环境存在缺陷通常会削弱其他控制要素的作用,导致注册会计师可能无法信赖内部控制,而主要依赖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3)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获取更具说服力的审计证据。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主要是指调整拟实施审计程序的类别及组合,比如原先可能主要限于检查某项资产的账面记录或相关文件,而调整审计程序的性质后可能意味着更加重视实地检查该项资产。


(4)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例如扩大样本规模,或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


二,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下列总体应对措施:
  

(一)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二)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三)提供更多的督导;
  

(四)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五)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评价答案
您已经评价过!好:1 您已经评价过!不好:0 您已经评价过!原创:0 您已经评价过!非原创:0 夏日飞雪LOVE 回答采纳率:38.3% 2009-08-25 12:20 满意答案好评率:0% 新准则影响利润的五个方面,从以下各方面可以粉饰报表: 

一、资产减值 
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样的“一刀切”好处是企业无法通过冲回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同时笔者认为严格限制资产减值转回有时不符合经济事项的实质,例如企业的生产设备去年价格下降今年价格大幅度攀升也是正常现象,为了更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应该允许资产减值准备有条件地转回。
二、债务重组
在新会计准则中,对现行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方法做出了调整,就是把债务重组收益记入“营业外收入”,改变了过去记入“资本公积”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还原了资本公积的本质,资本公积的本质就是资本溢价。对于实物抵债,准则要求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而增加了利润数额的变数。对于关联企业的债务重组应按关联方交易准则执行。
三、固定资产
新准则要求,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及预计净残值至少每年复核一次,当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与原来估计的有差异时,企业就应该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净残值,而且采取未来适用法,这样就可以对未来业绩进行一定程度的操纵。另外,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考虑预计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该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以后年度通过折旧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但弃置费用的预计本身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目前无任何部门对此做出相关的参考性解释,企业可以通过弃置费用的预计来调节利润。
四、无形资产
旧准则将研发费用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新准则将企业的研发划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并允许将满足一定条件的开发阶段的支出予以资本化,待无形资产完成时定期摊销,这样做提高了研发期的利润空间,提高了企业科技开发的能力和积极性,但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企业风险大,周期较长,研究和开发阶段实际上很难区分,有些费用也很难分开。
笔者认为旧的规定较为科学,因为国际新准则影响利润的五个方面会计准则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国情下,西方国家对于无形资产(例如专利)的保护远比中国发达,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假冒、仿制现象比较严重,无形资产贬值速度快,将开发支出资本化并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同时对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分界点的划分,公司有很大的主动权,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业绩管理。另外新准则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和方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可以进行无形资产的摊销调节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
五、关于公允价值的运用
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
新会计准则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准则采用。就公允价值本身来讲,不具备可操作性,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开始建立,公允价值的计量和确认尚未有操作性很强的法规和依据。另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市场信息传递影响力不强,相同的商品市场价值差异较大,反映到公允价值运用上,个别企业有可能运用公允价值的确认来进行利润操纵。

请问财务报表风险的应对措施有哪些?谢谢

6. 请问财务报表风险的应对措施有哪些?谢谢

新准则影响利润的五个方面,从以下各方面可以粉饰报表: 
 
   一、资产减值  
    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样的“一刀切”好处是企业无法通过冲回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同时笔者认为严格限制资产减值转回有时不符合经济事项的实质,例如企业的生产设备去年价格下降今年价格大幅度攀升也是正常现象,为了更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应该允许资产减值准备有条件地转回。
    二、债务重组
    在新会计准则中,对现行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方法做出了调整,就是把债务重组收益记入“营业外收入”,改变了过去记入“资本公积”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还原了资本公积的本质,资本公积的本质就是资本溢价。对于实物抵债,准则要求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而增加了利润数额的变数。对于关联企业的债务重组应按关联方交易准则执行。
    三、固定资产
    新准则要求,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及预计净残值至少每年复核一次,当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与原来估计的有差异时,企业就应该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净残值,而且采取未来适用法,这样就可以对未来业绩进行一定程度的操纵。另外,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考虑预计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该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以后年度通过折旧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但弃置费用的预计本身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目前无任何部门对此做出相关的参考性解释,企业可以通过弃置费用的预计来调节利润。
    四、无形资产
    旧准则将研发费用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新准则将企业的研发划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并允许将满足一定条件的开发阶段的支出予以资本化,待无形资产完成时定期摊销,这样做提高了研发期的利润空间,提高了企业科技开发的能力和积极性,但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企业风险大,周期较长,研究和开发阶段实际上很难区分,有些费用也很难分开。
    笔者认为旧的规定较为科学,因为国际新准则影响利润的五个方面会计准则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国情下,西方国家对于无形资产(例如专利)的保护远比中国发达,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假冒、仿制现象比较严重,无形资产贬值速度快,将开发支出资本化并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同时对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分界点的划分,公司有很大的主动权,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业绩管理。另外新准则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和方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可以进行无形资产的摊销调节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
    五、关于公允价值的运用
    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
    新会计准则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准则采用。就公允价值本身来讲,不具备可操作性,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开始建立,公允价值的计量和确认尚未有操作性很强的法规和依据。另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市场信息传递影响力不强,相同的商品市场价值差异较大,反映到公允价值运用上,个别企业有可能运用公允价值的确认来进行利润操纵。

7. 财务报表使用者那些不会促使企业为之舞弊

亲,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关于你的问题我认为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人有以下几种:
股权投资人:为决定是否投资,需要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为决定是否转让股份,需要分析盈利状况、股价变动和发展前景;为考察经营者业绩,需要分析资产盈利水平、破产风险和竞争能力;为决定股利分配政策,需要分析筹资状况。【摘要】
财务报表使用者那些不会促使企业为之舞弊【提问】
亲,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关于你的问题我认为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人有以下几种:
股权投资人:为决定是否投资,需要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为决定是否转让股份,需要分析盈利状况、股价变动和发展前景;为考察经营者业绩,需要分析资产盈利水平、破产风险和竞争能力;为决定股利分配政策,需要分析筹资状况。【回答】
债权人:为决定是否给公司贷款,需要分析贷款的报酬和风险;为了解债务人的短期偿债能力,要分析其流动状况;为了解债务人的长期偿债能力,需要分析其盈利状况和资本结构。
经理人员:为改善财务决策,需要进行内容广泛的财务分析,几乎包括外部使用人关心的所有问题。
供应商:为决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需要,需要分析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为决定信用政策,需要分析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祝你身体健康【回答】

财务报表使用者那些不会促使企业为之舞弊

8. 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财务分析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a)要全面的看问题。有时计算得出的数据具有不同的解释方法,这就要求投资者结合相关行业特点,国家经济政策等背景知识进行分析,防止就事论事,片面地看待  把握升浪起点 外汇交易怎样开始? 
外汇市场直通车 没有必赚只有稳赚  
。
  (b)要注意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反对孤立地看待问题。对上市公司而言其筹资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都是相互联系的,在进行分析时应将相应的指标联系起来看。
  (c)要具有发展的眼光,防止静止不变地看待问题。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就是在对上市公司过去和现在的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分析该公司是否具有发展的潜力。
  (d)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坚持定量为主。定性分析是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定性分析就弄不清本质、趋势和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定量是分析的工具和手段,没有定量分析就弄不清数量界限、阶段性和特殊性。财务分析最忌讳没有数据支持,乱得结论,因此应坚持定量为主。
  (2)在分析财务比率的时候,应将同类指标联系起来综合分析。
  (a)分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时,要把流动比率指标与公司性质、行业特点结合起来。比如说流动比率高,说明每元流动负债有较多的流动资产保证,也就是说,公司的偿债能力强。但流动比率的高低,受流动资产中的应收帐款比重和存货周转速度的影响比较大。同时,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时,还要结合公司性质和其他经营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b)分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时,要把资产负债率指标与资产报酬率指标结合起来分析。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比率低,反映债务负担轻,还本付息压力小,财务状况相对稳定。但如果公司资产报酬率比较高,说明资产盈利能力强,资产的利用效率好,适度举债经营对股东来说是有利的。这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可相对高一些。
  (c)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要把每股盈利指标和资产收益率指标结合起来。评价公司盈利能力,我们主要运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但每股收益不多,并不一定是净资产收益率高,而净资产收益率高,并不一定是每股收益多。在公司股票存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更能反映公司的总体盈利水平以及经营者运用资本的能力。
  (d)分析公司分红方案时,要把利润分配与用公积金尤其是用资本公积金送股区别开来。公司分红派股可以用税后利润,也可能用公积金实施。公司在经营业绩好的情况下,一般会用税后利润派发红利或送股,作为对投资者的回报。资本公积金一般来自股票溢价发行或资产重估增值,用其转增股本则是与当期公司业绩无关的,而且是随时可以进行的。这两种回报方式的意义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