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

2024-05-05 22:24

1. 乡村教育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乡村教育的水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广大农村孩子的素质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才会提升,社会的幸福程度才会提升。
  
  
 乡村教育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不能克隆城市教育模式,失去“乡土味”,要做到“在乡村、融乡村、为乡村、领乡村”。一方面要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发愤图强,通过读书改变人生;另一方面要将普适性的知识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实施适合农村孩子快乐成长、幸福就业的绿色生态教育、培根铸魂教育;其次,乡村教育还应成为本地文化的引领中心和传承中心,是乡土情怀的参与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2018年,我校在“遵道而行,博学万科”办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办“道博教育”的行动诉求:
  
 我们打造生态德育,培养博润学子;我们开发博通课程,践行搏动课堂,培养博文学子;我们加入全国体育联盟,打造阳光体育,培养搏动学子;我们开展美育润心工程,全校传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博雅学子;我们实施劳动创新工程,开辟校内外种植基地,打造“垃圾减量”“拾遗造物”两个品牌,培养博乐学子。
  
 近几年来,我校办学逐步提升、成果斐然,全国中小学生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全国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示范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德阳市现代课堂改革示范校、德阳市五育并举先行实验校等荣誉纷纷收入囊中,中考各项指标年年名列德阳市前茅,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得到了老百姓一致称赞。

乡村教育

2.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村教育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面对现如今全面推进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形势,特别是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相比,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个人觉得乡村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发展速度和质量跟不上社会、经济、人口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与信息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学校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质量与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管理者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教育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教育教学科研仍是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等。

如何才能使乡村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呢?我个人认为乡村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但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难点,农村经济相对滞后,给农村教育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如: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向城市流动,致使城乡师资力量严重失衡;部分校长寻机向上调动,对学校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导致学校工作不能可持续发展;还有部分教师未能及时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育人方法简单陈旧,缺乏吸引力,以上种种现象表明,一些部门对农村教育重视程度不及城市,因此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任务繁重,许多科目形同虚设,现代化教育更是空谈,因此各级政府应当重视,教育的发展必须把公平作为政策导向,推进教育均衡,维护教育公平,政府部门应该把工作方向由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通过制定向困难群体倾斜的政策,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补偿机制,保障那些贫困地区的儿童和发达、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农村儿童获得基本的学习条件,实现入学机会的均等,将有关政策有意识的偏向广大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均等。
二、实施素质教育,育人为本,关注学生成长
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全面的教育发展观,坚持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实施素质教育:一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人的发展为本,办好适合每个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二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三是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中只重知识传授,只重学生成绩而忽视人的能力和人格培养的倾向,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以及人的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四是尊重每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尊重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和独特个性,因材实教,为每个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五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评价模式,评价学生要全面,不能一概用成绩的优劣而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关注教师成长,培养优秀教师团队
1、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为手段,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2、切实关注教师成长,学校要有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使教师得到“利”,组织教师竞赛、论文撰写、学生辅导、外出学习观摩,教研教改,对参与者取得的优秀成绩,要大张旗鼓的宣传,使每个教师都有“名”可图。
3、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拓宽教师培养渠道,改变以往教师培训走过场的现象,把培训落实到实处,以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为主要形式,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促进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
4、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与兄弟学校合作力度,深化交流合作,从而为骨干教师的培训提供学习平台,继续发扬重视人才,关心教师的良好传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教师,想方设法提高全体教师的待遇。
四、重视思想道德建设
确立德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1、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以及思想道德、纪律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学生正确思想、行为、品德及生理心理成长的形成规律,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德育提供有力的保防障。
五、大力推进特色教育
全面推进德育工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新模式,既使学生受到三位一体制的连贯教育,又能促进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使之形成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开发校本课程,建设一套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衔接地方课程规划的校本课程体系,继续推行口语交际校本课程。深化第二课堂教学,制定第二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编写第二课堂教学教材,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培养基础合格、特长突出的现代人才。
学校要发展,在发展中振兴,在发展中升位,这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回顾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我们一定要有“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优患意识,聚精会神抓科教,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一心,励精图治,求真务实,奋力推进学校的发展。要以扎扎实实的行动实现农村教育在新时期的新跨越。
(作者单位:西藏拉萨市林周县中学

3. 乡村教育如何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

亲,您好!很高兴能帮您解答您的问题!乡村教育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应该这样做:乡土特色与现代意识的结合,让师生把这样一些早已xi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作为教育资源,使其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赋予教育新的价值与意义。同时,这样的鲜活的教育资源还必须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要把乡土特色的教育资源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之中,体现出乡村教育的整体xing和系统xing。【摘要】
乡村教育如何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能帮您解答您的问题!乡村教育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应该这样做:乡土特色与现代意识的结合,让师生把这样一些早已xi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作为教育资源,使其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赋予教育新的价值与意义。同时,这样的鲜活的教育资源还必须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要把乡土特色的教育资源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之中,体现出乡村教育的整体xing和系统xing。【回答】
以及乡土教育与国际教育的结合,从乡村教育培养未来人才的视角来看,仅有乡土特色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要赋予其国际视野,让乡村教育始终行走在国际化教育的轨道上,让每位乡村教育的教师既有乡土情怀,又有国际意识;让乡村的每个孩子既有乡土这个“根”,又有国际那个“范儿”。【回答】

乡村教育如何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

4. 乡村教育如何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

亲[开心],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乡村教育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方法是实现城乡融合的教育体系。是乡土特se与现代意识的结合。是美丽乡村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乡土特se要求我们深入挖掘北沟地区的自然,民俗,历史文化资源,并以此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元素。[大红花][ok][开心][抱抱][加油][樱花]【摘要】
乡村教育如何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提问】
亲[开心],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乡村教育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方法是实现城乡融合的教育体系。是乡土特se与现代意识的结合。是美丽乡村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乡土特se要求我们深入挖掘北沟地区的自然,民俗,历史文化资源,并以此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元素。[大红花][ok][开心][抱抱][加油][樱花]【回答】
拓展资料: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zui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大红花][ok][开心][抱抱][加油][樱花]【回答】

5. 城乡携手 助力乡村教育

2021年3月26日上午,张爱敏工作室诚邀河南省实验中学思达外国语小学下乡支教,在长垣市樊相镇青岗小学开展“同课异构”城乡教研联谊活动。
  
 在赵春萍校长的带领下,思达外国语小学六人教师团队如约而至。
  
                                          
 刘永超校长详细介绍了青岗小学的教学开展以及教研情况。
                                          
 张爱敏老师和思达外国语小学的老师们观看青岗小学阳光大课间,动感的音乐节奏,整齐划一的街舞动作,孩子们一个个活力四射。
                                          
 大课间结束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思达外国语小学张小芳老师执教童诗《夜色》,张老师极富感染力的声音,亲和而有耐心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们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她巧妙运用识字方式,把生字和课文结合起来一起教授,全方位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张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超强的课堂把控能力令人折服。
                                          
 青岗小学张娟老师的《夜色》也毫不逊色,课堂上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游戏中轻松掌握字词的书写。张娟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感受诗的美妙,体会诗中孩子由胆小变得勇敢的快乐。
                                          
 与此同时,思达外国语小学王艳老师和青岗小学赵闪闪老师同课异构五年级下册《西游记》。
  
 王艳老师教授学生用读书目、看注释、跳过去等不同的方法读《西游记》原著。她还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影视、听书、看少儿版的方式学习《西游记》,王老师不局限于课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打开了思维,扩大了视野。
                                          
 
  
                                          
 青岗小学赵闪闪老师在《西游记》授课中,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下午,四位授课老师各自分享她们的教学设计和思路,城乡教研活动实现了更有意义的碰撞和交流。
                                          
 本次城乡联谊活动,不仅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提高升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优化了教学设计。对于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助推教师专业化的自主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张爱敏名班主任工作室携手河南省实验中学思达外国语小学,在新学期实实在在为乡村教育打开了新篇章。

城乡携手 助力乡村教育

6. 走向美好的乡村教育

      入围小狮子,激动、兴奋、出乎意料,会想起走过的艰辛历程,感慨颇多,说是成长,本人也觉得汗颜,五十多岁了,才感到自己成长了、成熟了,在农村教育发展路上迷茫、困惑,从教三十多年,见证了农村教育发展的艰辛,成长的艰难,成才的不易,满怀信心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如何有效解决农村教育的短板等等诸多问题,有幸结识互加,吴虹校长,咖喱老师,是他们把我带到了一个新天地,给我们描绘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新蓝图。
  
  
        
  
                                          
 
  
  
 借助互联网打造卓越团队,才能实现共赢,因为再能干的个人,也干不过一个团队,再能干的团队也干不过一个系统,我庆幸融入到互加团队之中, 虽没有像一线教师那样与学生交流、学习、共同成长,但看到我镇一线教师的快速成长,心中也是喜悦满满,体会到付出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制定的规章制度,采取的有效措施起到的作用不小。
  
        一、配齐硬件是基础。我们集合全镇之力,整合有效资源,配齐硬件,选准实验基地,培养骨干教师,打造卓越团队使我镇农村小学教师快速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农村教育弯道超车,补齐农村教育短板的大军之中。行政干预,全镇统一要求,解决实际困难创造宽松成长环境让一线教师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全身心的投入,这一步我们走对了,作为一个区域内的领头羊,引路,带头人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关键。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通过专业学习,专业实践,专业发展的“三步走”去实现。专业学习是站在巨人肩上前行,专业实践是站在自己肩上攀升,专业发展是站在集体肩上飞翔,我也常常告诉我的老师们,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不会再来,时间在走,我们在变,唯一可以拓展我们生命的方式就是成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做个行动派吧,每一个微小的改变,或许就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很大改观。例如马耳岩小学5位教师,在段学飞的带领下就出现了年届退休却依然奋进的网红助教张永,优秀代课教师白素琴、王冬梅、王炳等,现在靖华小学的3位特岗教师也全为互加青椒学员,全体教师加入2018互加计划乡村教师暑期研修营,专家指导,骨干引领,同伴互助,红红火火的学习将极大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源动力。
  
 
  
                                          
 
  
  
        三、面向个体的教育,探索学校转型,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各个学校从课程开设到全镇的现场直播,都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英语课程借力互加,听名师课堂,解决师资不足的困难,手工制作,看专家课堂,弥补农村学校的师资空白,沪江苑的开拓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力的顽强,见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鲨鱼公园让学生们见识到自然界的奇妙无穷……等等诸多课程补齐了村小教育的短板。逼教师学习,引学生快乐,启学生智慧,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距离在拉近,农村学生家长的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解决了家校矛盾,家校融合,携力教育的机制逐步形成,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风尚越来越浓,老师、学生、家长的变化让我们坚信农村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更灿烂。
  
        
  
                                          
 
  
  
 总之,教育是一种触碰人心灵的精细活儿,让教师拥有极致之心,有匠气走向匠心,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像吴虹校长、咖喱老师、安妮老师、我们的金局长、教研室王主任那样,为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手把手的教,苦口婆心的说……把一切做到了极致,他们的这种敬业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前行。
  
       耕耘者脸上的汗水流了多小,到了收获季节就可以知道,可以讲,我们无怨无悔,我们也坚信社会的普遍关注,共同努力下,农村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7. 乡村教育的典范——农技高中

读书笔记分享:陶先生之“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纵观我县乡镇教育发展,我对乡村教育也有了清晰和前瞻性的预设,但这条路并不好走。
                                          
 我身边没有陶先生所说的燕子矶和无锡小学那样的典范,但我遇见过富裕县农业技术高级中学(简称农技高中),它正是陶先生所训说的乡村教育的典范。
                                          
 93年我曾在农技高中求学,当时虽然简陋,但是以农村实践生活为主,各学科都离不开种植、养殖这些技能,课余学生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农作物种植知识,畜牧养殖知识。事隔多年,我稍有时间仍会回学校看看,看灵芝的培育、黄桃丰硕的果实、尝试验棚里的水果黄瓜,每个季节都有时令蔬菜下来,另有花卉、果树、葡萄园,都很吸引人。
                                          
 学校经过数年的发展,现已建有配套的、高标准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其中农学和园艺专业有实验田120亩,封闭式葡萄园15亩,果树园12亩,花木树圃105亩,风景林22亩,农田防护林30亩,温室1座,钢架大棚2栋,农业气象观测场1座,配套电机井3眼,喷灌设备2套,全光照自动喷雾嫩枝扦插设备1套,农用拖拉机3台及配套的农机具;畜牧兽医专业建有高标准的百头奶牛生产示范场和综合饲养场以及防疫站、配种站、饲料加工场。另有饲料地110亩,草原600亩。实验楼装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电子电器、计算机、汽车工程、财会、农学、园艺、畜牧、兽医等各专业实验、实习室。
                                          
 建校初期,农技高中只有13名教职工和46名学生,校舍是几栋废弃多年的土平房,设施、设备十分简陋。当时办学经费十分紧张,又加之远离县城,与当时全省其他63所县办农技高中相比,基础最差。但全校师生不甘落后,团结一致,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敢为人先,提出了“别人走,我们跑,一年要走两年的路,不仅要赶上来,还要超过去”的奋斗口号,开始了白天建校、晚间上课的艰苦历程。全体师生没有8小时工作制,没有节假日、星期天,数九寒天到几十里外的河套里打烧柴;暑假到草甸子上给饲养场打越冬饲草;深秋时节下到没腰深的冷水里,割建房用的芦苇。第二年,师生利用建校后第一春的大好时机,大搞校容校貌建设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59名师生夜以继日,开荒整地,修路植树,建起了农学实验田和花木苗圃,在校园西侧的25亩的土岗上,栽上了一万棵樟子松苗。使校园区内沟、林、路相结合,土地成方,校园基本上实现了“花园化”。因师生创造了富裕县历史上人均植树和保成活的最高记录,学校被县政府树为“绿化标兵单位”。
  
 为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增强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学校认真搞好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全力为发展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针对农业生产上的急需,开设对口专业,搞好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建起了配套的、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专业实习基地。并积极引进一些新科技、新品种,在校内基地搞好试验、示范,然后向校外推广。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采用送教师到外地培训和在职提高等多种形式,使教师既精通理论教学又具备实践动手能力,成为高附加值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聘请了一些省内知名的畜牧、兽医、农学、园艺、电子电器专家作兼职教师,并与加拿大奶牛育种专家华森、木兰等签订了定期来校授课的合同,从而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实行边学、边干、边致富的教学体制,使学生边学习边把一些新科技、新品种、新信息应用到家庭生产中,学生具备既是学生、是消费者,同时又是生产者、是财富创造者的双重身份,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为增强教材的适应性和先进性,学校努力搞好教材改革;对统编教材中不适宜本地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把本地生产急需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工艺及时编辑成乡土教材应用于教学和生产实习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组织教师编写的乡土教材达112万字。
  
 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实行专业课教学与农时季节同步的教学法。做到什么时令讲什么课,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到实习基地实践,实行大、小课堂相结合。学校还把专业实习基地对口承包给班级学生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同时,还实行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育体制,在城郊蔬菜专业村场屯建立了分校。每年都安排学生在节假日带着课题到社会上搞调查,参加科普活动,传播科技知识;让学生到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学习、实践,把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使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学游泳,经风雨,为他们的成才立业奠定基础。
  
 学校注重因人施教,让各有追求的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开好公共课的基础上,还针对学生的不同志愿、爱好和特长,每周安排一定数量的选学课,组织骨干教师以搞专题讲座或带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来满足学生选学某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愿望:让有科技致富愿望的学生学到过硬的致富本领;让愿意上大学的学生学到扎实的文化、科技知识;让愿意到大城市和发达地区闯世界的学生学到一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大大增强了学校的声誉和吸引力,逐渐形成了深得国家和省市教育科研部门赞誉的“教学育人、科学试验、示范服务、增产创收”的办学新体制。
  
 为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场合,采取多种途径向社会宣传农技高中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学校的科技实力和办学成果。社会各界被农技高中师生的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开拓进取、服务社会的精神所感动,不仅在舆论上给农技高中以大力支持,而且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仅建校初期,社会各单位和个人捐助农技高中的钱物就达五十余万元。同时,学校又向上级申请贷款,广集资金用以扩大和完善学校的专业基地建设,从而使学校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农技高中师生以不惧艰险的勇气,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建校和育人的巨大成功:培养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回乡务农的学生以有知识、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有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有艰苦创业精神和服务奉献精神而深受社会欢迎;到外地求发展的学生能很快在异地成才;同时每年都有大批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全校师生以长期的、超常的劳动和巨大的付出;后来居上;塑造了学校形象;打造了富裕农高的品牌;赢得了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的认可和赞誉。
  
 县农、林、水、畜、机、气象等各局、委、办领导把农技高中作为培养本行业人才的基地,给学校提供物质帮助,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课,帮助搞好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各乡镇主要领导经常到农技高中召开本乡镇籍的学生座谈会,勉励他们好好学习,毕业后为建设家乡服务。全县人民逐渐形成了要想让孩子成才就送孩子到农技高中读书的共识。全省各地和吉林省、内蒙古地区的学生也纷纷慕名来富裕县农技高中求学,学校生源爆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名声大振。天道酬勤,学校终于完成了破冰之旅,师生开始在自己开辟的康庄大道上高歌猛进。

乡村教育的典范——农技高中

8. 最好的乡村教育

          不知何时,乡村教育成了“落后”的代名词,尽管这几年国家一直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确实也拉进城乡教育的差距,这也仅仅是缩小了硬件建设上的一些差距。师资力量、硬件建设、教育信息化、各种优质的社会资源等等都是农村学校无可比拟的。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乡村生源向城市流动,让大量乡村学校倒闭。其实乡村教育也有它独特的优势,有丰富的乡土资源,我们应该能看到乡村拥有的教育资源是如何得天独厚、符合人的天性。乡村可以弥补教育中的感觉、情感、道德和精神缺失,无所不有的乡村环境正是培养这种特质的沃土。
  
        面对乡村学校,也许很多人会问“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我们不妨先看看当今的“教育”想象:重“教”而轻“育”,甚至只有“教”,没有“育”。如果仅仅从“教”的角度,用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因为师资、教学条件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乡村学校一时是赶不上城市学校。但从“育”的角度看,乡村的环境和条件是否比城市优越呢?由中央党校教授发起的华夏“三亲”启蒙教育强调亲乡土、亲自然、亲情,并找到乡村作为这个理念的载体,课程内容包括六大课程。
  
   一、自然开慧教育: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四季自然教学内容,使儿童在与自然节律的协调中感知自然、认识自然,在天人合一中实现启智开慧、身心灵一体的健康成长;
  
  
     二、经典诵读教育:让孩子在幼儿期间完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蒙学经典的学习,对汉字有初步的认识和感知,形成中国经典的阅读能力,在幼儿心中埋下孝、仁、义的种子,奠定终身受益之基。
  
  
        三、行为养正教育:生活即教育,老师作为儿童的陪伴者,将《弟子规》等经典中的孝道教育、优良行为落实在每天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儿童安身立命之本;
  
  
      四、四季农耕教育:根据四季节律变化,让儿童充分接触土地、植物、动物,感知、了解生命,让农耕成为儿童生活和成长的一部分,让天地自然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五、心灵手巧教育:秉承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围绕手脑并用、身心合一的原则,开展手工艺术、舞蹈游戏、健身习武等课程,让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
  
  
         六、礼乐艺养教育: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绘画、礼仪、饮食等的教化功能,重点开发乡土音乐、乡土艺术、乡土文化、乡土风俗等对儿童全方位的熏陶教育功能,并传承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终身滋养孩子的身、心、灵。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