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的主要相关论文

2024-05-09 20:29

1. 李晓的主要相关论文

1)Qiu Li,Wei-ying Zhang,Xiao Li.Prepar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rom emulsions.HangZhou International Polymer Forum—Advanced Materials and Reaction Engineering,May,2007,Hangzhou2)李婧娴,董声雄,龚琦,李晓.分子印迹膜的制备研究进展.高分子通报,2007,(1):40-443)李晓,夏声平,张卫英,肖娴华,任文成,董声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水反相无皂微乳液体系的聚合.化工学报,2006,57(7):1582(EI收录)4)Li X,Xia S-P,Zeng W-J,Zhang W-Y,Dong S-X.Monitor of polymerization of inverse microemulsions containing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acrylic acid.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6,17(2):247-250(SCI收录)5)李晓,夏声平,张卫英,肖娴华.甲基丙烯酸甲酯反相微乳液聚合研究.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6,14(2):160(EI收录)6) Lan-lan Zhu,Wei-ying Zhang,Xiao Li,Rong-ju Zeng,Zhi-cheng Lin.Effects of emulsifier on the stability of systems used for preparation of copper ion imprinted polymers. 4th East-Asian Polymer Conference,May,2006,Tianjing7)张卫英,李晓,朱兰兰.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制备研究进展.现代化工,2005,25(12):20-23(EI收录)8)李婧娴,董声雄,曾振辉,李晓.PEU/PES共混膜的制备工艺条件研究.功能高分子学报,2005,18(3):420-4249)赖贵贞,李晓,张卫英,陈聪龙.高聚合物含量丙烯酸酯超微胶乳的制备.离子交换与吸附,2005,21(5):474-480(EI收录)10)张卫英,赖贵贞,肖玉兰,李晓,陈聪龙.苯丙超微胶乳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涂料工业,2005,35(2):39-4211)李晓,夏声平,肖少春,张卫英.高锰酸钾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微乳液聚合.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5,13(3):247-253(EI收录)12)曾振辉,董声雄,陈锦展,龚琦,李晓.聚醚型/聚酯型聚氨酯与聚醚砜共混膜的性能研究.福州大学学报,2005,33(3):405-40813)Li X,Xia S-P,Zeng W-J,Zhang W-Y.Process supervision of acrylate polymerization in inverse microemulsions.China/USA/Japan Joint Chemical Engineering Conference,Oct,2005,Beijing14)李晓,高静,张卫英,曾伟杰.丙烯酸酯反相微乳液聚合动力学.化工学报,2004,55(7):1168-1172(EI收录)15)Li X,Zhang W-Y,Yuan H-G.Mechanism and modelling for 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 in inverse microemulsions.Engineering Sciences,2004,2(2):90-9416)李晓,高静,张卫英,刘振枫.微乳液聚合法制备透明丙烯酸酯多孔共聚物.应用化学,2003,20(7):655-65917)高静,李晓,张卫英,刘振枫.透明多孔聚合物凝胶的微乳液合成研究.石油化工,2003,32(7):599-603(EI收录)18)李晓,张卫英,袁惠根.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渗滤体系聚合动力学模型.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3,20(4):457-45919)李晓,高静,张卫英.微乳液及微乳液聚合物的结构表征.福州大学学报,2001,29(6):118-12120)李晓,张卫英,袁惠根.微乳液聚合研究进展.合成橡胶工业,2000,23(6):378-383(EI收录)21)张卫英,李晓,刘健昌,黄荣荣。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精细化工,2000,17(9):531-53322)李晓,刘戈,袁惠根.煤油/Span80-Tween60/水/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动力学.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9,15(1):13-18(EI收录)

李晓的主要相关论文

2. 李晓的学术论文

专业论文(2000年以来):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与二十国集团的作用”,《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2期,李晓、冯永琦。  “香港离岸人民币利率的形成与市场化”,《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2期,李晓、冯永琦。  “中国持有美国资产机会成本的估算”,《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1期,李晓、周学智。  『ポスト危机时代における国际システム改革の目标』、大阪市立大学経済学会『経済学雑志』2011年12月20日、第112巻第3号、李暁、王倩。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集体行动的逻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期,李晓。  『中国人民元の国际化について―その背景、経纬と课程』、日本総研『Business & Economic Review』2011(Vol21 No4),李暁。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和预期风险”,《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李晓、付争(人大复印资料《港、澳、台研究》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东アジア通货金融协力はなぜ座礁したか』、『国际金融』、2011年7月1日号。  “东亚货币合作为何遭遇挫折?”,《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1期,  李晓。  『ドル体制の持続可能性、东アジア通货协力及び人民元国际化』、『国际金融』2010年10月1日号、李暁。  “现阶段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东亚的困境与战略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年第8期,李晓、付竞卉。  “‘美元体制’的可持续性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学术月刊》,2010年第6期。  “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基于地区间产业关联研究的结论”,《东北亚论坛》,2010年第3期,李晓、张建平。  “东亚产业关联与经济相互依赖性——基于AIIOT2002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李晓、张建平(被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  “东亚产业关联的研究方法与现状——一个国际/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综述”,《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李晓、张建平。  “中国作为东亚市场提供者的现状与前景”,《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2期,李晓、付竞卉(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  『グローバル金融危机下における东アジア通货金融协力の経路选択』、『国际金融』2009年10月1日号、李暁。  “中日两国在东亚区域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当代亚太》,2009年第6期,李晓、冯永琦。  “中韩产业关联的现状及其启示:基于《2000年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世界经济》,2009年第12期,李晓、张建平(获2010年吉林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全球金融危机下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东北亚论坛》,2009年第5期,李晓(《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  “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其对区域货币合作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3期,李晓、丁一兵。  『世界金融不安下の东アジア金融协力』、『国际金融』2008年12月1日号、李暁、丁一兵。  “全球金融动荡环境下的东亚金融合作:政策选择及建议”,《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第12期,李晓、丁一兵。  “中印经济增长对就业影响力的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李晓、李军睿。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比较分析——以吉林省为例”,《东北亚论坛》,2008年第5期,李晓、张建平。  “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区域化”,《中国外汇》,2008年第7期,李晓。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推动力与大国关系——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的考察”,《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李晓、丁一兵。  『人民元の切り上げ动向とアジア戦略』、『国际金融』2007年7月1日号、李暁。  “美国经济霸权与全球经济失衡”,《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2期,李晓、王静文。  “现阶段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的作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李晓、丁一兵(《新华文摘》2007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获2010年长春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経済主义时代の日中関系』、『国际金融』2007年1月1日号、李暁。  “亚洲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分析”,《外交评论》,2006年第6期,李晓、郑文力。  “印度经济能够赶超中国吗?—兼论‘中印比较’的意义”,《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6期,李晓。  “经济冲击中对称性与区域经济合作:东亚与其他区域的比较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4期,李晓、丁一兵。  『円の国际化:挫折から戦略调整へ』、『国际金融』2006年7月1日号、李暁。  “‘经济主义’时代的中日关系”,《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2期,李晓。  『东アジア通货体制の构筑』(上、下)、『国际金融』2005年7月1日、15日号、李暁、丁一兵。    “中国在东亚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基于贸易动向的考察”,《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10期,李晓、丁一兵、秦婷婷。       “现阶段的东亚金融合作: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经济评论》, 2005年5-6月号,李晓、丁一兵。       “日元国际化的困境及其战略调整”,《世界经济》,2005年第5期,李晓。       “论人民币的亚洲化”,《世界经济》,2004年第2期,。     “新世纪的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2期, 李晓、丁一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4期转载,获2007年吉林省社科联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关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研究:文献综述”,《当代亚太》,2004年第6期,丁一兵、李晓。      “推进人民币亚洲化”,《环球时报》,2004.7.23,李晓。       “关于东亚地区汇率制度选择的若干争议”,《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10期,李晓、丁一兵(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3年第12期转载)。  “东亚区域货币体系的构建:必要性、可行性与路径选择”,《社会科学战线》 2003年第4期,李晓、丁一兵。   “21世纪东亚区域合作的道路”,《环球时报》 2003.4.15,李晓。       “当前日本经济形势及中日经济关系的新变化”,《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3期,李晓。    “ 论东亚货币合作的具体措施”,《世界经济》, 2002年第11期,李晓、丁一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1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3年第1期转载。获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奖,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具体构想与实现路径”,《经济科学》,2002年第4期,李晓、丁一兵(另载于《新世纪亚洲经济合作:中国地位与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  『东アジア通货システムの构筑と「円の国际化」』(1,2,3,4)、『世界経済评论』2001年11月号、12月号、2002年1月号、4月号、李暁、平山健二郎。      “布什新政权的‘以日制中’战略及其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6期,李晓。     “苦涩的独立宣言——从日本银行的利率政策调整看日本金融改革的未来”, 《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5—6月号,李晓(获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奖)。   “中美关系中的日本因素”,《明报月刊》[香港] ,2001年5月号,李晓。       “‘新经济’为什么出现在美国?”, 《东北亚论坛》,2000年第1期,李晓。         著作教材: 《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主编。  『东アジアの地域协力と経済・通货统合』、中央大学経済研究所研究丛书52、中央大学出版部2011年3月版、塩见英治・中条诚一・田中素香编著(第4章:中国人民元の通货戦略)。  《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李晓、丁一兵『世界金融危机:日中の対话-ー円、人民元、アジア通货金融协力』,日本春风社,2010年,上川孝夫、李晓(中文版为李晓、上川孝夫 主编:《人民币、日元与亚洲货币合作——中日学者的对话》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后危机时代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人民币与日元的协调时可能的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李晓主编。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李晓、丁一兵。  《发展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彭刚等(负责第十五章:制度、政府的作用与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池元吉、李晓、田中景等。  《21世纪初期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李晓、戴金平主编。  《亚洲的超越:构建东亚区域货币体系与“人民币亚洲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李晓、丁一兵。(获2009年高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东亚区域产业循环与中国工业振兴》,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李晓主编(《世界经济》2001年第1期书评,《现代日本经济》2001年第2期书评。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奖,吉林大学第七次优秀著作一等奖)。  《东亚奇迹与“强政府”——东亚模式的制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李晓著。

3. 李晓的学术简介

当前研究兴趣:  人机交互及智能用户界面;  移动互联应用及技术(当前:移动增强现实(Mobile AR)关键技术及应用);  当前工作焦点:  集成创新。以人文关怀为基点,整合技术,促进交互系统的人性化、以及用户界面的可用性;  智能移动终端人机交互和界面设计及评估;  移动增强现实 研究、开发和应用。  近几年,主持和/或主研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包括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等。已在本学科领域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并近十篇为国际权威检索如 EI 和 ISTP 收录。多个国际会议论文评审和/或议程委员。  主持横向项目多项,感兴趣并主持或负责过多个基于开源的商业项目和/或企业内部项目的合作和研发。

李晓的学术简介

4. 李晓文的论文

(23) LI Xiao-Wen and ZHENG Zhi-Gang, Phase Synchronization of Coupled Rossler Oscillators: Amplitude Effect, Commun. Theor. Phys.(22) Xiaowen Li, Yu Xue, Pengliang Shi, and Gang Hu, Scaling Region in Desynchronous Coupled Chaotic Maps, Commun. Theor.(21)Xiaowen Li, Heqiao Zhang, Yu Xue, and Gang Hu, Enhancing Chaoticity of Spatiotemporal Chaos, Phys. Rev.(20) Lü Hua-ping, Wang Shi-hong, Li Xiao-wen, et. al., Security Analysis of a spatiotemporal-chaos-based cryptosystem, Chinese Physics 13(5),(19)Lü Hua-ping, Wang Shi-hong, Li Xiao-wen, et. al., A Spatiotemporal- chaos-based Cryptosystem Taking Advantage of Both Synchronous and Self- synchronizing Schemes, Chin. Phys. Lett. 21(6)(18) Huaping Lü, Shihong Wang, Xiaowen Li, et. al., A New Spatiotemporally chaotic Cryptosystem and its security and performance analyses(17) Li Xiao-wen and Zheng Zhi-gang Collective Directional Transport in Symmetric Periodic Potentials by Breaking the Coupling Symmetry Commun.(16) Liu Feng-Zhi, Li Xiao-Wen, Zheng Zhi-Gang Brownian Ratchet Driven by a Rocking Forcing with Broken Temporal Symmetry Commun. Theor. Phys. Vol.39,(15) Zheng Zhi-gang, Li Xiao-wen Biased Motion in a Symmetric Periodic Potential by Breaking Temporal Symmetry Commun. Theor. Phys. Vol.36, No.2(14) 陈晓波,李美仙,孟超,李晓文,宋增福 DCM染料激光激发下的HoP5O14非晶的上转换发光动力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3) Chen XB, Li XW, Chen L Modulation Inspection-best Lifetime Measurement Method of Delicacy Material Nov 8-10-2000, Beijing.(12) Xiaowen Li, J. Yuan, K.W.Cheah and W.T.Wong, Resonance Photonluminescence of Chelate-Based Lanthanide Complexes, MRS 2000 Spring Meeting, April 24-28, 2000,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11) 郑志刚,李晓文 耦合非线性系统的时空动力学与合作输运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10) 李晓文,陈晓波,何琛娟,Fluorolog-Tau-3 荧光光谱仪寿命测量系统介绍 现代仪器(9) Z. Zheng and Xiaowen Li, Clustering Behavior in Globally Coupled Rotator Systems, Commun. Theor. Phys.(8) 席丽霞,李晓文,陈晓波,何琛娟,孙寅官 Er3+:ZnWO4晶体的上转换发光研究 中国稀土学报(7) 吴正龙,余金中,成步文,于卓,李晓文,王启明 GS-MBE生长的GaP/Si的XPS研究 发光学报(6) 方允,孙寅官,李晓文,汪凯戈,尤秉信 钠蒸气参量四波混频紫外辐射的产生 中国激光(5) 李晓文,陈晓波,孙寅官 低浓度掺铒五磷酸盐非晶的上转换发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4) 方允,孙寅官,李晓文,康秀英 Na原子非线性多波混频 光通信技术(3) 孙寅官,李晓文,熊俊,宋增福 Er0。1La0。9P5O14非晶的双光子上转换发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 李晓文,陈晓波,孙寅官,康秀英 ErLaP5O14非晶上转换发光分析 中国激光(1) 王书颖,李晓文, 对光栅调节假彩色理论的再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5. 李晓秋的代表论文

1.美国《拜杜法案》的重思与变革,发表于《知识产权》(重要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9年第3期,唯一作者2.《“需要知道”与“合理期待”--多伦多大学保护学生个人信息的实践与启示》期,发表于《中国高教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09年第4期,唯一作者3.《商业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异化”与“反异化—以韩国“ 人类活的珍宝制度”设计为视角》,发表于《电子知识产 ā罚?/SPAN>CSSCI来源期刊)2007年第6期,第一作者。4.《基于植物新品种保护视角的药用野生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发表于《社会科学家》(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5.《职务发明权属制度变革的立足点—兼论《专利法第三次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第6条》,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9期,唯一作者。6.《理想建筑标准的湮没与追寻:对版权保护建筑作品的再思考》,发表于《中国版权》(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4期,唯一作者。7.《后TRIPS时代地理标志保护的合理边界探微》,发表于《青海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4期,唯一作者。8.《知识产权战略当中的博弈》,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9.《对农产品领域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思考》,发表于《电子知识产权》(CSSCI来源期刊)2005年第11期,唯一作者。10.《制定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发表于《生产力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12期,第二作者。11.《发明人:超大科技时代职务发明保护制度的立足点》,发表于《重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6期,第一作者。12.《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改革》, ⒈碛冱/SPAN>《重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7期,第一作者。13.《论竞业禁止在保护商业秘密中的作用》,发表于《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6期,第一作者。14.《论民法的诚信原则与高校信用教育》,发表于《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第一作者。15. 《房地产中介市场欺诈行为分析》,发表于《重庆建筑》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16.《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兼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21世纪知识产权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的论文,第一作者。

李晓秋的代表论文

6. 李晓文的学术研究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高烈度区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1月~2008年12月,课题第二负责人;“火力发电厂空冷凝汽器系统支架结构体系国产化应用研究”,陕西省教育厅,2006年1月~2008年12月,课题第2负责人;“空冷凝汽器支架结构大模型试验研究”,国家电力工程顾问集团,2004年12月~2005年9月,课题第二完成人;“多自由度拟动力联机实验系统研究与开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1月~2007年12月,课题负责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2001JK247),纵向课题,陕西省教育厅,2002.01~2004.12,课题参加人。(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政府,2001,第四完成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项目“框支连续墙梁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中国冶金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2002年,第2完成人;2002年7月;

7. 李晓春的部分论文

1. Xiaochun Li, Zhengyou Liu,. Bending and branching of acoustic waves in two-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with linear defects[J] Physics Letters A 338 (2005) 413–4192. Xiaochun Li, Zhengyou Liu Coupling of cavity modes and guiding modes in two-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J]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133 (2005) 397–4023. Li Xiao-Chun et al Band Gap and Waveguide States in two-dimensional disorder phononic crystals[J] Chinese Physics Letter 23(2006) 1830-18334. Li X C,Yi X Y,Xiao Q et al, Defect states in three component phononic crystals[J] Acta Physica Sinica 55(2006) 2300(in Chinese)5. Li Xiaochun et al,Acoustic band gaps of two-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with rotating square rods[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37(2006)269-273 (in Chinese)6. 李晓春, 姚新民,陈润生等, 含局域杂质H的无限Li链的电子结构研究[J], 物理化学学报VOL.11. NO.7 1995,P667-6717. 李晓春, 姚新民,陈润生等,HARTREE-FOCK-GREEN 矩阵方法及其程序移植[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VOL.19 NO.1 ,1992, P66-688. 陈润生, 李晓春, 倪向善等. 无限Li链中非对称局域杂质的Hartree-Fock green matrix SCF研究[J]. 科学通报 1990,(08)

李晓春的部分论文

8. 李晓天的发表的论文

1. Xiaotian Li, Guangji Wang, Sujun Wang, Jianguo Sun, Jinghan Liu. Pharmacokinetics of guanfu base I , a metabolite of guanfu base A, in rats.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2006, 28(8):1363-1365.2. Zhang LR, Li XT, Tang WL, Wang YM, Cheng NN, Chen BY Changes in brain interleukin-1beta following the coadministration of norfloxacin with biphenylacetic acid in rats. 2006.543:21-263.Wang SJ, Yang M, Li XT, Wang GJ.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oxysophocarpine and its active metabolite sophocarpine in rat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for a pharmacokinetic study. Biomed Chromatogr 2007 ,124. Sujun Wang, Guangji Wang, Xiaotian Li, Jianguo Sun, Renling Ma, Longsheng Sheng. Simula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oxymatrine and its active metabolite matrine in dog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817(2005):319-325.5. Min Yang, Guang Ji Wang, Su Jun Wang, Xiao Tian Li.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23-hydroxybetulinic acid in mouse plasma using electrospray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2005,19:1612-16166. WangSujun,Wang Guangji, Li Xiaotian, etc. Determination of matrine in beagle dog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of Asia,2005,2(1):64-77. 李晓天,陈西敬,王广基。口服马钱子碱后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4,39(6):452-454。8. 李晓天,王素军,王广基。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格列苯脲及其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物动力学。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6):532-535.9. 李晓天,王广基,王素军,刘静涵,孙建国。关附甲素代谢产物关附胺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5,36(2):142-14510.李晓天,王广基,王素军,刘静涵。盐酸关附甲素代谢产物关附壬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3):366-36811.李晓天, 王红娟, 王天奎, 王素军,左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的时辰动力学。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1):90-9212.李晓天,王天奎,王红娟,贾欣,马钱子碱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11(3)342-344。13.王素军,王广基,李晓天,等. HPLC-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氧化苦参碱及其药代动力学,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9(7):751-414.王素军,王广基,李晓天,等. LC-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苦参碱及其药代动力学,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12):1361-415. 王素军,王广基,李晓天,等. LC-MS法研究血浆中氧化苦参碱及其代谢物在犬体内的药动学,中国中药杂志, 2005,30(2):133-616. 王天奎,李晓天,林恒彪,息痛颗粒提取工艺研究,中医研究,2006,19(4):28-2917. 王天奎,李晓天,袁宏伟,复方二甲双胍胶囊中盐酸二甲双胍的人体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中华医药杂志,2006,6(4)370-37218. 王素军,李晓天,王广基. LC-MS法测定测定槐果碱及其在Caco2细胞上的摄取特性, 中国新药杂志2007 ,16(1)49-52。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