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的报告

2024-05-19 13:50

1.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的报告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的报告1】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主导开发的,以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为主要目的,提供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社会公益性工作岗位。是我们国家近几年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就业援助政策,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沧州市自2003年以来,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公益性岗位援助政策,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近2万人,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生活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沧州市公益性岗位开发总体情况
        沧州市自2003年以来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万人,主要集中于园林绿化、交通协管、劳动保障协管、计生协管以及各单位保安、保洁等工作岗位上。截至2012年一季度,全市公益性岗位在岗人5385 人,其中劳动保障协管员549人,社区其他工作协管员639人,交通协管员314人,保安、保洁、保绿岗位2011人,其他公益岗位956人,企业吸纳人员614人。公益岗位上岗人员多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低保家庭人员和长期失业者。“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公益性岗位既避免了直接资金援助形成的依赖性,也提高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劳动技能,增强了他们的就业能力。目前我市公益性岗位人员用自己的辛勤工作,不但使自身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也为沧州的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情况
        (一)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条件:
        沧州市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全部为就业困难人员。根据沧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的有关规定》(沧劳社字〔215〕52号),我市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是: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城镇户籍的五类人员:一是大龄就业转失业人员(女40周岁、男50周岁);二是扶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人员;三是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四是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人员;五是零就业家庭中的一名女35岁以上、男40岁以上的人员。2012年,根据我市实际,又进一步扩大了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范围,即:“4050人员取消就业转失业的限定,单亲扶养未成年子女,放宽到扶养已成年但仍在读大学生的家庭。就业困难人员是公益性岗位上岗的必备条件。
        (二)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
        公益性岗位人员按政策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目前沧州市规定的岗位补贴为三种:一是社区协管岗位,岗位补贴每人每月800元;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后勤公益性岗位,为每人每月500元;三是一般用人单位(企业)安置的公益性岗位,为每人每月100元。社保补贴按全省社平工资标准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四项(县级岗位补贴为100-500元,社保补贴缴纳一项或四项,根据就业资金情况确定)。除社区协管人员外,岗位补贴均用于补贴用人单位,不属于个人工资,用人单位对所安排公益岗人员发放的工资,需不低于上年度最低工资水平。215年至2011年,沧州市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支出分别占全部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的58.9%、64.5% 、55.3%。
        (三)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
        沧州市自2003年以来,制定下发了《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了公益性岗位的范围、开发与管理、协议期限以及两项补贴的拨付程序等内容。凡用人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需经就业行政部门审批,所有招聘工作采取“面向社会,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由就业服务部门负责发布招聘信息,组织招聘工作,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审核拨付公益性岗位的两项补贴。
        三、公益性岗位退出机制的建立情况:
        虽然国家和省政府明确规定,公益性岗位除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以延长到退休,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在2016年前,沧州市公益性岗位没有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公益性岗位只进不出,第一批公益性岗位已在岗6年时间,仅市直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就已达4787人,全年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达到5500万元,就业专项资金已无力承担,更无法开发新的公益性岗位安置新产生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岗人员不能按时发放工资,符合条件但无法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的人员也非常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下,沧州市人社局通过反复调查摸底,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就业困难人员意见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沧州市公益性岗位协议期满人员的分流方案》,对三年协议期满人员分三种类型制定了享受十种不同扶持政策,《分流方案》经市政府第四十一次常务会通过后,市人社局又立即研究制定了更加具体的《分流人员失业保险救济金领取办法》、《分流人员养老保险接续办法》、分流人员的手续办理流程以及《就业援助政策明白卡》,同时动员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准备了充足的就业岗位,只要分流人员有上岗要求,即可及时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分流工作从2016年5月1日起开始执行,经过沧州人社部门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充足的岗位安排,妥善处理了部分在岗人员不理解政策、前往市委、市政府上访的事件,沧州市公益性岗位的退出机制正式建立。2011年,全市共有2800多人离开公益性岗位,节省就业资金3000万元,保障性支出的减少,使我们有充足的资金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小额贷款贴息等促进性的就业工作。
        四、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公益性岗位是所有就业扶持政策中优惠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大量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重新就业,不但保障了其家庭的基本生活,对全市社会稳定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公益性岗位又是就业资金支出量最大的一项政策,由于资金限制,在大批量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同时,又因为资金总量有限,无法深入落实其他促进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而在沧州市全面落实公益性岗位三年协议期满的退出政策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公益性岗位供给无法满足需求。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性岗位和一般用人单位列入公益性岗位后,可为各单位节省大量资金,因此深受各单位的欢迎。目前沧州市的各单位都积极申请公益性岗位,但由于资金的限制,人社部门不能全部承担,因此不能满足各单位的用人需求。
        (二)对公益性岗位难以管理。目前沧州市公益性岗位实行的是“谁用人、谁管理”的管理模式,由就业服务部门定期抽查。但由于就业部门承担的就业任务繁多,人员编制有限,如果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人员联合骗取就业资金,将难以查出。而且由于目前公益性岗位统一规定,无论工作成绩优劣,三年到期分流,且用人单位对招用人员存在管理不严现象,而上岗人员也大多年龄偏大,工作能力偏弱,且存有倦怠投机心理,上岗后不遵守用人单位的工作制度,工作质量不高。
        (三)社区劳动保障协管人员三年期限,影响了社区就业服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了建立公益性岗位能上能下的“退出机制”,在2016年制定公益性岗位分流方案时,为保证公平起见,采用了“一刀切”的办法,所有公益性岗位全部三年到期。但是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岗位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需要熟悉劳动、保障政策,还需要熟悉社区居民家庭情况,三年时间刚刚熟悉工作,又马上到期,影响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公益性岗位人员享受工伤保险有一定困难。沧州市的公益性岗位是由派遣公司统一为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缴纳工伤保险,所以工伤保险认定的责任部门是“公益性岗位派遣公司”,因此,虽然人社部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专门协议,注明出现工伤由人社部门协助用人单位办理相关手续,但是一旦出现需由用人单位承担的伤残补助金、就业补助金时,用人单位如以“非工伤保险缴费方”为由拒绝承担费用,人社部门也缺乏强制执行措施。而人社部门的就业专项资金中没有此项资金支出的出处,因而无法保证工伤人员的补偿要求。
        从整体上看,公益性岗位的确是深受广大就业困难人员和用人单位拥护的一项就业扶持政策,也是就业部门进行托底安置困难人员的主要抓手,今后还应大力开展,针对开发管理公益性岗位,沧州市总结出如下四点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的范围,明确:只有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涉及社区居民公共利益的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岗位才为公益性岗位。对其他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只给予社保补贴,不再给予岗位补贴。
        (二)将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岗位定为特殊公益性岗位,招聘高素质人员,不受三年协议的限制,这样可保障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连续性,提高服务质量。不能全部按三年的规定一刀切。
        (三)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岗位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由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成检查小组,对用人单位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及管理情况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的检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组织不定期检查。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情况、工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考勤考核、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发放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设立举报电话,对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的、不上班吃空饷等违规情况给予撤销岗位、追回补贴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给予用人单位警告或撤销开发资格等处罚。
        (四)在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中加列工伤保险补偿费用,用于承担由用人单位承担的对工伤人员的伤残、就业补助费用,以维护就业困难人员的切身利益。
        (五)对于已建立公益性岗位的退出机制的地市,由于就业资金保障性支出减少,便造成了就业资金支出总量上的减少,因此,建议加大对已建立公益性岗位的退出机制的地市,其就业促进性资金支出的扶持力度。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的报告2】        开发公益性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制定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财社122号),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公益性岗位的基本情况
        (一)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对象
        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主要是八类人员,即: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困难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单亲(丧偶)人员;享受城市居民低保、登记失业12个月以上人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现役军人家属、公安民警家属中就业困难人员;企业军转干部;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二)公益性岗位的人员构成
        目前,全市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共计1436人,其中:
        1、市公安局协警员715人,分别是300人,200人,200人,15人;
        2、市劳动保障局协理员316人(含军转干部家属12人)
        3、市计生委计生专干212人(含企业军转干部10人),
        114人,88人,10人;
        4、市民政局低保专管员74人,招聘;
        5、市行管局保洁保安员70人,65人,5
        人;
        6、市统计局统计专管员38人,招聘;
        7、市行政服务中心保洁保安员11人,2人,
        年2人,4人,3人。
        (三)公益性岗位的待遇
        我市目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由三块构成:一是岗位补贴,按我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由的每人每月350元增至目前的每人每月540元(扣除社会保险个人承担部分后实际领取410元);二是社会保险补贴。三是各用人单位发放的奖励、补贴等。
        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各有不同。
        1、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量和业绩考核,协警员工资从430元—1000元不等;
        2、市计生委计生专干工资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540元执行,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410元。从4月起,相山区计生委给予本区75名计生专干每人每月60元奖励性计生补贴,街道对工作突出的计生专干也有奖励。
        另外,1998年计生委联合市人事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5名大中专毕业生计生专干,工资薪酬不在公益性岗位补贴范围,享受普通社区干部待遇,工资由市财政定额专项下拨,不足部分由相山区政府承担。目前工资待遇1000元左右,并且仍有每年5%工资增长幅度。
        3、市劳动保障部门根据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就业再就业财政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给予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乡镇劳动保障专职工作人员每人每月200元岗位补贴。市劳动保障局协理员每人每月实发工资610元。
        4、市民政局低保专管员工资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540元执行,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410元。
        5、市行管局保洁员工资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540元执行,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410元;保安员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500元;
        6、市统计局统计专管员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430元;
        7、市行政服务中心保洁员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500元;保安员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后,每人每月实发工资560元。
        业务主管部门按月提供工资名册,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批,由市财政根据公益性岗位从业人数将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拨付到用人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委托银行以存折形式按月支付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
        (四)公益性岗位的管理模式
        主要是采取业务主管部门集中管理和逐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公益性岗位的申报,首先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核同意,业务主管部门自主进行公开招聘。本着“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各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基础台账和人事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变更,必须由业务主管部门报市劳动保障和市财政部门审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各用人单位之间的公益性岗位待遇不均衡。由于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同样是公益性岗位,计生专干、民政低保员、劳动保障协理
        员和公安协警员的工资收入不同,差别较大,造成部分工作人员相互攀比,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受挫。
        (二(来源: )
        )公益性岗位管理职责不清,管理办法不健全。目前,公益性岗位由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用人单位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直接分派到街道(乡镇)社区,人事、工资等管理与街道(乡镇)社区脱钩,造成业务主管、县区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人、岗、事”管理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有些部门的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被长期抽用从事其他工作。
        三、建议
        (一)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建议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暂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以后逐步过渡到由县区负责。
        (二)建立公益性岗位的进出机制。把好“入口关”,从严控制公益性岗位的人员规模。今后,因特殊工作需要增加公益性岗位的,须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审核,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有公益性岗位人员变更时,应由业务主管部门报公益性岗位管理部门审批备案。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以及完不成工作任务或违反劳动纪律等规定的人员,及时使其退出公益性岗位。
        (三)规范劳动报酬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建议对全市现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从1月起,将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标准统一提高至610元,各用人单位取消现行的各种福利、津贴。1月后,各用人单位不得擅自以各种形式发放各类补贴。公益性岗位工资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每年按淮北市最低工资标准的5%增长。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情况的报告

2.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及建议

一各用人单位之间的公益性岗位待遇不均衡

由于政出多门各行其是 同样是公益性岗位城市协管、保安、环卫和公安协警员的工资收入不同差别较大造成部分工作人员相互攀比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受挫。

二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就业观念的问题

由于安置对象就业观念上存在偏差公益性岗位缺乏有效安置。一方面求职者对自身定位不准忽视自身实际情况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例如嫌弃政府推荐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不愿意上岗出现“轻松岗位多人争抢脏累岗位无人问津”的尴尬现象另一方面对政府存在依赖心理把公益性岗位理解为“铁饭碗”个人寻求就业机会的积极性不高。

三政府与部门之间脱节

部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对开发公益性岗位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合力。主要原因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认为就业困难人员素质低下无技能、无专长开发岗位后不愿用就业困难人员另一面不愿意掏钱为就业困难人员出资付酬。政策上的补助只是就业困难人员工资报酬的一部分大部分资金需要用工单位支付但是在开发公益性岗位的过程中有的用工单位以占用自己财政经费为由拒绝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四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待遇支付问题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单位支付另一部分是财政直接补贴给个人。这就造成用人单位在支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时与单位聘用的其他人员有区别怎样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个问题。如果按同工同酬来对待用人单位在工资支付上是一样的那么公益性岗位人员实际上的工资就比其他聘用人员高出几百元如果在其他人员工资基础上扣除财政补贴部分很可能造成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五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社会保险缴纳存在困难【摘要】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及建议【提问】
一各用人单位之间的公益性岗位待遇不均衡

由于政出多门各行其是 同样是公益性岗位城市协管、保安、环卫和公安协警员的工资收入不同差别较大造成部分工作人员相互攀比情绪不稳定工作积极性受挫。

二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就业观念的问题

由于安置对象就业观念上存在偏差公益性岗位缺乏有效安置。一方面求职者对自身定位不准忽视自身实际情况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例如嫌弃政府推荐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不愿意上岗出现“轻松岗位多人争抢脏累岗位无人问津”的尴尬现象另一方面对政府存在依赖心理把公益性岗位理解为“铁饭碗”个人寻求就业机会的积极性不高。

三政府与部门之间脱节

部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对开发公益性岗位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合力。主要原因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认为就业困难人员素质低下无技能、无专长开发岗位后不愿用就业困难人员另一面不愿意掏钱为就业困难人员出资付酬。政策上的补助只是就业困难人员工资报酬的一部分大部分资金需要用工单位支付但是在开发公益性岗位的过程中有的用工单位以占用自己财政经费为由拒绝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四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待遇支付问题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待遇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单位支付另一部分是财政直接补贴给个人。这就造成用人单位在支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时与单位聘用的其他人员有区别怎样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个问题。如果按同工同酬来对待用人单位在工资支付上是一样的那么公益性岗位人员实际上的工资就比其他聘用人员高出几百元如果在其他人员工资基础上扣除财政补贴部分很可能造成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五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社会保险缴纳存在困难【回答】
有部分用人单位根本不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导致公益性岗位人员社会保险财政补贴无法拨付。

六公益性岗位存在难以管理的问题

目前公益性岗位实行的是“谁用人、谁管理”的管理模式公益性岗位人员多、分布广、情况繁杂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如果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人员联合骗取就业资金仅仅由就业服务部门定期抽查将难以查出导致监督不到位。另外有部分就业困难人员把公益性岗位片面理解为是政府发放“福利”基于这种认识存有倦怠投机心理对用人单位的日常管理往往置若罔闻全然不放在眼里或消极怠工、马虎应付导致用人单位管理上出现困难。

七公益性岗位的动态退出问题

公益性岗位是政府对就业困难人员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性就业援助政策它是公益岗不是终身制更不是一种福利待遇。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公益性岗位人员普遍年龄大、无技能在公益性岗位工作三年后年龄更大、仍无技能很难从公益性岗位上走出去走向社会后缺乏就业竞争力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不退出又会造成另外一些就业困难人员无法及时得到帮扶救助。【回答】
对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规范劳动报酬管理建立公益性岗位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对现有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根据不同的岗位和目前的工资水平确立各公益性岗位的工资指导标准对城乡环卫、道路养护、助残服务等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岗位适当予以高的补助增强岗位吸引力改变这些岗位招人难、用人难的状况。

二加强媒体舆论引导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是惠及民生的政治意识。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开发管理是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把好事办得更好把党的民生政策落实好、宣传好稳定民生是社会发展的长期任务。要充分发挥喉舌的作用通过宣传使困难失业人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全面了解公益性岗位政策。

三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用人单位、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进一步加大《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使用工单位及劳动者主动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与此同时加大监察工作的力度对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不参加社会保险缴费的行为予以查处努力创造和谐的用工氛围。

四完善人员进出机制

对目前公益性岗位补贴一般不超过三年的期限进行调整采取更为灵活的补贴时限规定。建议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一年一聘的办法对聘用期满表现合格的可续聘不受三年的限制。同时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以及根据各用工单位的考核表现差的使其及时退出公益性岗位实现公益性岗位“能进能出”的良好运行模式确保公益性岗位管理的健康运行。

五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政府购买服务将是公益性岗位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现行的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且也难以克服管理脱节、消极怠工的弊端无法形成长效机制。因此应向“政府购买服务”方面转变。政府不再亲自提供公共服务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市场和社会力量去承担。【回答】

3. 公益性岗位减少的原因

公益岗监管存在漏洞,有地方将其违规安排给“特定关系人”,出现“上不上班没人管,干多干少都领钱”的“吃空饷”怪象。【摘要】
公益性岗位减少的原因【提问】
公益岗监管存在漏洞,有地方将其违规安排给“特定关系人”,出现“上不上班没人管,干多干少都领钱”的“吃空饷”怪象。【回答】

一则,会让惠民好政策大打折扣。本该被帮扶的就业困难人员失去了被帮扶的机会,难以实现早日脱贫、稳定就业。据说在不少地方,困难群体数量庞大,公益岗经常是一岗难求,可见,公益岗对他们有多么重要。二则,会浪费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公益岗或由政府出资,或由政府引导社会筹资、企业出资,无论来自何处,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资源,岂能被人侵吞?要知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回答】
尤其是,公益岗沦为“空饷岗”,背后还会隐藏着干部腐败的问题,会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有的干部将其在外地打工、上学的儿女上报为公益岗安置人员,违规套取公益岗位津贴;有的干部在公益岗就业人员早已辞职的情况下不及时上报,仍按季度申报领取补贴……这些行为,都是将宝贵的就业资源与资金当作牟取私利的工具,是一种腐败行为。这让一些对公益岗寄予厚望的困难群体看到后,怎能不气在心里,政府公信力怎能不大打折扣【回答】
要保障公益岗不至于走调变味,一方面,各地要规范公益岗的管理,强化公益岗就业人员的进入和退出管理。正如报道中一位专家所说,在“进口”方面,招录过程应确保公益岗求职者身份、家庭条件等个人信息真实,杜绝人情岗、关系岗,择优录用、量才使用;在“出口”方面,应加强对公益岗就业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对不合格人员及时清退,改变一些公益岗“只进不出”的现状。在管理中还应加强信息公开,常态化开展公益岗在职人员的全面排查和清理整顿。【回答】
另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应健全顶层制度设计,强化监督,加强执纪问责,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击公益岗虚报冒领、“吃空饷”等行为,严肃问责和查处利用公益岗谋取私利的不法分子,倒逼公益岗管理人员从严监管,从而逐步减少直至杜绝“吃空饷”现象,让公益岗切实发挥为公共服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双重功效。【回答】
希望可以帮到您!【回答】

公益性岗位减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