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债 什么意思

2024-05-01 23:05

1. 化债 什么意思

就是化解债务的意思。采取一定措施偿还债务。在事业性债务上应用较多

化债 什么意思

2. 如何化解高校债务之忧

近年来,高校债务规模逐渐扩大,从其形成原因来看,高校扩招是形成高校巨额债务的根本原因;其次,教育部教学评估客观上造成了高校债务负担加大;另外,风险意识不强,也导致部分高校盲目负债,贷款规模远远超出能够承受的范围,债务风险剧增。
从目前情况看,各省化解高校债务的主要策略要么是“政府买单”,主要采取政府承担债务本金或是提供贷款贴息。要么是“借新还旧”,在贷款到期无偿还资金时,再进行贷款,用新合同下贷款偿还旧合同下贷款。这两种化债策略均属于短期行为。为此,财政部门应注重高校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方面从监管角度加强对高校债务的管理,在化解旧债的基础上控制新债;另一方面要求高校苦练“内功”,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增收节支,提高自身的偿债能力和债务管理能力。
加强对高校的部门预算管理。
在编制高校部门预算时,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校财力的可能,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预算更趋公平、合理和透明。在保证高校各项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坚持优先安排人员经费及维持正常业务运行所必需的经费,努力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需要。另外,还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按轻重缓急,保证重点投入,同时压缩一般性支出和职工福利支出,妥善安排资金偿还债务。
注重高校的学费等收入管理。
一是建立高校学费等非税收入动态监控机制。据统计,近几年,高校学费和杂费收入占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构成达30%以上。但高校学生欠费现象比较普遍,省级财政部门可针对高校收缴入库学费情况进行动态分析,鼓励学校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学生主动缴纳学费的意识,同时加大对困难学生的助学力度。二是加强对学校学费、宿费,特别是成人、函授、自考收费以及各类培训班收入的日常监督力度,避免学校下属各学院“各自为政”,私自截留收入,产生私设“小金库”问题。
合理控制高校成本支出。财政部门要督促各高校加强财务管理、降低办学成本。促使高校建立经费使用责任预算、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容控制制度,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管理框架。
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目前许多高校一校多区或一校多校普通存在,但老校区的资产和土地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闲置和浪费。由于大部分老校区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一方面可以对老校区进行出让、出租、出借,这会给高校带来一定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服务,实现高校办学资源与民间培训机构需求的对接。财政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对高校资产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进行资产的处置、出租或是面向社会开展服务,从而为高校还债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
建立高校贷款风险防范机制。
为防止学校盲目举债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严格控制高校的贷款规模,在实行财政化债奖补政策后,新增贷款必须经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同意,防止出现“拆墙补墙”和化债后再新增贷款的发生。财政部门应要求高校建立财务状况定期报告制度,报告要反映学校全部资金运行情况,包括所有银行账户资金发生额和余额、银行贷款余额、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对于顶风违规的,可在以后年度安排资金时进行扣减。
加强对高校的监督检查。财政部门主管高校的业务机构要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开展事前审核、实时监控、跟踪问效等日常动态监督;财政部门主管高校的业务机构、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专职监督机构要将高校列为检查对象,经常对高校财政法规政策执行情况和财务会计等管理事项开展专项检查,同时对资金分配、使用所取得的效益开展绩效评估。财政部门要与审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高校情况,应充分利用各外部监督部门对高校监督的检查结果,并将其作为预算安排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3. 什么是义务教育化债

按照2009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全国要在2010年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化解农村“普九”债务的试点省份,要按照清理化解农村“普九”债务的有关程序和政策要求,尽快对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进行清理核实和审计锁定,并落实资金,组织开展偿还;各非试点省份要将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与农村“普九”债务一并纳入清理化解范围,不仅要清理化解农村“普九”债务,还要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中央提出的化债任务。

什么是义务教育化债

4. 什么是化债资金

专款专用于偿清债务的资金。

5. 高校负债的相关评论

最新一期全球大学综合排名出来了,国内大学的领头羊北大清华只勉强挤入200强,均排在一百九十多位。而最近几年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行,给中国大学的规划(主要是学生数和占地面积)带来了快速发展,一些地方院校都达到了数千亩面积、上万名学生的规模。以江南大学来说,以前学校的在校生总共才有三四千人,但经过几年的扩招下来,学生人数已经达到4万人。这看起来很壮观的成绩却与教育质量成了一对反比。前段时间,高校负债成了人们从美梦中惊醒的一盆冷水。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国仅72所部属高等院校的负债已经达到360亿元,平均每所高校的欠债就有5亿元。而全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更是高达2000亿元到2500亿元。仅以吉林大学为例,2005年起,吉大每年单单支付贷款利息就多达1.5亿至1.7亿元,学校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在这种情况下,谁会成为中国第一所破产的公办大学引起世人高度关注。高校负债如此之巨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高校扩招的政策刺激。大众化的高教政策让那些在精英教育下遇到发展瓶颈的高校仿佛捡到了救命稻草,紧紧抓住。正是政府的教育决策,银行的随意性贷款,造就了某些高校在“盲目贷款→财务危机→不良贷款→财政负担”的恶性循环中不得脱身。于是趁着这股风,高校不断征地,不断扩招,不断建设。其二,高校心理上认为政府会养着。谁都知道高校是事业单位,高等教育又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发展,怎么会像企业一样破产呢?作为亲娘的政府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儿子饿死,这就产生了一个“子债父还”的论调,高校认为只要贷款是用来办学校,兴教育,就算将来还不起,政府也会买单的。于是乎,在高校扩建潮中,高校领导不是考虑成本与风险,而不想尽一切办法手段贷款。高校负债所带来的危害是明显的。“扩招7年,负债2000多亿元,培养出千万失业者”——有人这样形容当下高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窘境。同时高校由于高负债,使得学校不得不从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科研实验等经费中抽取出资金,导致了学校少发工资、少发奖金,减少科研奖励,这直接造成了优秀人才的流失,不利于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升。如何解决高校的虚胖问题呢?最主要的还是把高等教育的定位摆正,高校主要的三项职能就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培养人才。高校的发展最核心的还是要回归到文明传承与人本回归上来。软环境永远都是高校生命力的最关键因素。因而在今天,重温梅贻崎先生的“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显得特别有意义。

高校负债的相关评论

6. 什么叫“化解债务”?

主债务是相对于抵押、担保、质押等债务说的,因为后面的这些权利是基于原来的债务产生的,是对主债务设定的担保。所以原来的基于买卖,借款等产生的债务就是主债务,因为抵押等产生的的是从债务。主债务与从债务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主债务就不发生从债务,没有从债务也就无所谓主债务,从债务对主债务起着担保作用。因此,一般来说,主债务与从债务之间不具有牵连关系。从债务不成立和无效,并不影响主债务的存在和无效。但对此亦应作具体分析。如违约金的债务是双务合同中的从债务,与主债务之间并无对价关系,因此不能成立同时履行抗辩权;而损害赔偿债务,系双务合同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后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与主债务之间具有对价关系,因此,可以就损害赔偿债务成立同时履行抗辩权。

7. 山东那些高校欠款比较多?山经呢?盖明水校区花了多少?

  高校的“中国式负债”:吉林大学欠债样本调查

  欠债30多亿,对吉林大学原本不是一件新鲜事。

  早在2004年8月25日,在学校党政干部会议上,吉林大学校党委书记张文显就曾预警:“根据财务部门的报告,我们现在银行贷款22.69亿元,内债10.47亿元(含待结算基建经费),这意味着我们约有33亿元债务,而且从明年起有些贷款项目要开始陆续偿还本金。今后,每年要支付1亿多利息。”

  此一讲话公开发在学校的网站上。2005年3月8日,吉大校长周其凤在一次大会上也明确透露,根据学校财务决算,2004年吉林大学学校收入13.77亿元,支出15.43亿元,累计银行贷款23.59亿元。这一讲话同样出现在学校的网站上。

  这些,都并未引起外界太多人的注意。甚至到2005年,教育部以“财务风险较大”为由,下令从2005年开始,吉林大学“新增银行贷款必须上报教育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贷款,否则将追究责任。”人们也没有把太多的目光投向吉林大学。

  直到2007年3月19日学校财务处的一则通知。

  当日,吉林大学财务处在该校校内网上贴出名为“吉林大学关于召开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建议座谈会的通知”。通知称:从2005年起,学校步入了付息高峰,每年支付的利息多达1.5亿至1.7亿元,财务困境从2005年开始逐步显现。学校规模大,各方面的资金需求也非常大,学校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为此,学校不得不向全校师生征集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一自曝,使来自“两会”上那些并不明确的有关高校负债的说法突然间有了一个最为直接的指向,高校负债的窗户纸被彻底捅破。

  3月29日,本刊记者到吉林大学时,校党委宣传部长刘景辉告诉记者:你是这些天来的第16家媒体。

  与此同时,在各种场合,有关吉林大学负债和高校破产的讨论正在激烈进行。

  欠债的吉林大学

  有关吉林大学负债的具体数量,并无来自官方的准确数据,之前有媒体引校财务处工作人员语,称有30亿。刘景辉告诉本刊记者,没有这么多。而来自学校的一位中层干部则甚为明确地说,学校的贷款数量是26亿。但是,在被媒体曝光后,整个吉林大学已经三缄其口,记者几番都未能从财务处得到核实。不过,按照通知所称,自2005年以来,学校财务入不敷出的局面日趋严峻,由此判断,则学校欠债数量不会少于2004年的33亿。

  这些欠债主要是银行贷款。根据吉林大学校内曾经的报道,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这样几笔:

  2000年9月,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与刚刚组建才两个月的新吉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将为吉大提供15亿元贷款。

  2001年11月,农业银行与吉大签订合作协议,在5年内向吉大提供20亿元信贷综合授信。

  2003年5月,吉林大学与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签订了15年期的19亿元贷款合同,贷款年利率6.12%。

  刘景辉在记者就此几项贷款询问时并未否认。但是,这并不是完整的借贷情况。本刊记者所掌握的材料显示,吉林大学至少还和另外两家银行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借贷。不过,学校一位中层干部告诉记者,这些借贷有些并未得到最后的完全兑现。

  这些资金主要花费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头费上。

  30多亿的贷款有多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据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06年第1号审计公告,包括吉林大学在内的18所高校,至2003年末债务总额72.7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

  而人头费,吉大校党委书记张文显在2005年的一次讲话表明,“我们学校一年的人头费占了国拨经费的95%。”而事实上的国拨经费,还要满足学校的日常行政开支。周其凤初任校长时曾经说过,“每天一睁开眼睛一天就要花五百万的钱”。

  庞大的贷款,使得吉大每一年的学费收入,也只够归还银行贷款利息之用。而为“偿还”贷款,在过去的几年间,吉大每年都是通过到银行去“倒贷”,通过挖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暂缓资金压力。

  在记者采访期间,正有媒体报某高校一财务处长在学校财务危机下的感言:“上挤下压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刘景辉说,“我们感觉完全一样。”


  高校还债路径仍存争辩
  2009-03-18
  ◆导报首席记者 杜海 济南报道省青干院被疑“自扮”买家
  13日,停业1年多、曾两次流拍的山青饭店在舜耕山庄公开拍卖。最终,66号竞拍者以起拍价4500万元成交。但是,据导报记者观察,为了达到“竞拍者不得少于两家”的拍卖要求,山青饭店拍卖的委托方山东省青干院很可能“自扮”了一回买家。

  由于之前已两次流拍,此次拍卖起拍价由第一次拍卖时的5500万元降至4500万元。但此次设定的竞拍竞买条件堪称苛刻:竞买人需向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提供3年期3000万元借款或提供3年期3000万元贷款担保,并在拍卖会进行前将资金全部落实到学院指定账户;买受人需在成交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拍卖成交款汇入学院指定账户。

  据负责此次拍卖的山东齐鲁瑞丰拍卖公司董事长李伟介绍,按照拍卖流程,竞拍者需提前一天交纳450万元的竞拍保证金,且竞拍者不得少于两家。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本次拍卖原定当日上午10时开始。然而,两位竞拍者之一的66号买家早早来到现场,但另一位17号竞拍者却迟迟未现身。让人纳闷的是,作为“监拍者”,省青干院相关代表致电李伟,表示“有事情耽误了”。近11时,省青干院几位院方领导终于到场。导报记者注意到,17号竞拍者也在此时一同出现,似乎是搭乘同一辆车而来。

  拍卖随即开始。拍卖师喊出“4500万元”起拍价,66号买家举牌应价。17号竞拍者则面无表情,按兵不动。其后,拍卖师加价,但两位竞拍者都无任何动作。这样,山青饭店以4500万元被66号竞拍者买走。据悉,4500万元拍卖款中包含着山青饭店欠银行的3000万元债务。

  自称姓张的66号竞拍者始终不肯透露身份,并表示“自己也是受人委托”,而李伟对此也三缄其口。按照拍卖规程,买家需在3个工作日内向山青饭店的产权方省青干院付清全部款项,届时,其身份就会揭晓。

  值得回味的是,与省青干院人士一同现身的17号竞拍者,整个过程“纹丝不动”,看起来根本没有竞价的意愿。其没有对起拍价进行应价,拍卖师第二次加码50万元,也同样无动于衷。难道是为了使拍卖顺利进行,省青干院“自扮”买家参与竞拍?

  对于导报记者的这一质疑,省青干院有关人士没有给予正面回答。

  “有这个可能。”一位拍卖业内资深人士对导报记者分析,2008年年初,山青饭店停业并开始拍卖,至今1年有余。对于急于将所拍得的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完善配套设施的省青干院而言,肯定想早日促成拍卖。“因此,在有意竞拍者只有一家的情况下,省青干院有可能‘自扮’买家,使得第3次拍卖成功。” 高校自主还债“不现实”

  对于省青干院而言,虽然山青饭店终于“变现”了,但是,和当初的拍卖参考价5500万元相比,此番已经自贬身价1000万元;而且,其还耗费了1年多的时间成本,并损失了山青饭店1年多的经营收益——由此来看,省青干院主动出售非教育主体产业、借此偿还建设新校区银行贷款的举措,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目前中国高校的债务规模有多大?不同部门或研究机构对此有不同统计。《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而当年全国政协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2500亿元。此前,吉林大学欠债30亿元的消息被曝光。

  据山东省人大财经委调查,由于高校扩招、搬迁等原因,山东高校贷款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5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所属23所高校贷款余额75.4亿元,是2004年总收入的1.57倍,其中5所高校贷款余额超过总收入的2倍。这些贷款每年仅利息就需要4.3亿元,而省财政对高校投入的增量每年只有1亿元。

  导报记者此前参加山东省两会时,从民盟山东省委有关人士处看到的一份报告显示,山东目前近30所省属高校银行贷款总和已超过100亿元,有的学校背负十几亿元的外债,负担沉重。

  上述数字在很多人看来已足够触目惊心,但对于熟知高校情况的一些学者来说,却并不出乎意料。“高校扩招,使得教学设施、生活设施要扩建,经费不足又只能向银行贷款。于是贷款扩招,扩招再贷款,高校在贷款泥潭中越陷越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主任李齐云教授分析说。

  重要的是,目前这些贷款已经由付息期到了还本付息期。最近两年,很多高校仅还利息就已举步维艰。如此高的债务,以高校目前的状况和金融管理政策,仅靠“开源节流”、“经营学校”来解决,显然不大现实。

  在李齐云看来,国外很多高校的产权明晰、债务主体分明,发生还债困难时处理起来条理清晰。但在国内,政府是绝大多数高校的出资人。表面上看,贷款的主体是高校,但其背后还是政府。政府“埋单”之辩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占GDP的4%-5%,但其中政府投入仅占2.5%左右,因此,有学者指出,学校出现财务风险,问题在高校,根子却是政府投入不足。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赵韩认为,我国目前的财力完全有能力解决高校的债务问题。

  “高额贷款已经对部分学校形成财务风险了,这是高校无法承载的,国家应该拿出化解风险方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认为,要解决这个难题,国家的拨款额度要上去,但更重要的是,应优化学校资源配置,适度压缩办学规模,紧缩办学空间,腾空部分土地用来置换和出让,所得收入可直接用于偿还贷款。

  谈及高校债务问题,10日,出席全国“两会”的北大校长周其凤直言,“大学的债务应该全社会承担,让大学自己承担没有道理。”

  对此,山东教育系统有关人士对导报记者分析,对于高校债务问题,必须把债务原因弄清楚后,才能由政府帮助化解。“不做调查,只根据负债额进行支持,对有些高校显然是不公平的。”

  据悉,一些学校片面追求“高、大、全”,导致办学规模盲目扩大,这些高成本背后,有多少是合理费用,值得推敲。“因此,即便政府来‘埋单’,也应对高校债务形成原因进行评估和审查,不同状况不同对待。”上述人士指出,“未通过民主决策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导致的债务,不能让老百姓来埋单。”

  各方争辩之际,山东为化解高校债务已经开始新尝试。2月10日,以济南大学为对象的山东省首家高校授信银行俱乐部成立,这意味着济南高校债务重组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全省首个高校授信俱乐部,本次签约形成的主要成果是:参与济南大学贷款的10家银行签署合作公约,以授信银行俱乐部形式进行合作,调整贷款结构,满足学校今后发展的资金需求。

  据悉,对于我省高校的稳健发展,有关部门将采取“一校一策”方针,调整高校债务结构,化解贷款风险。来自教育部的消息显示,今年的工作要点之一,是“开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工作”。这是教育部首次将“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列入年度工作要点。

  与此同时,导报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等部门获悉,为积极化解高校债务风险,今年省属高校的生均拨款定额将再提高300元。显然,对于山东高校“化债”,政府之手已经开始发挥助推之力。

山东那些高校欠款比较多?山经呢?盖明水校区花了多少?

8. 高校负债的筹资的风险及对策

 高等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而负债筹资是高校发展解决资金缺口的重要来源,因此需要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促进高校持续稳定的发展。但同时我们应看到,贷款高校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高校到期一旦不能偿还银行贷款,甚至资不抵债,财务风险就会转化为财务危机,严重影响贷款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防范高校财务风险是政府和高校的共同责任。(一)宏观上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制定一套高等学校筹资的配套政策,优化高等教育的筹资环境。需要强化政府财政投入责任,保证贷款高校正常运转。高校是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高等教育扩招后所面临的问题和整个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政府应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日常维持投入和发展投入,是贷款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另外还要完善高校利用信贷政策,保持高校利用贷款办法的可持续性:建立专门为高校提供融资担保的分级担保机构;政府应对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及教学设备等教学基本设施的贷款项目进行全额贴息,减轻贷款高校付息压力;规范和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配套政策,允许社会闲散资金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在高校与高校之间引入竞争机制。也可以考虑组建地方高教投资公司,搭建多级投融资平台。组建地方高教投资公司,利用社会化低成本资金解决高校快速发展中短期资金不足的问题。高教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可以地方财政一次性拨款5-10亿左右作为注册资金,以后每年通过发行高教发展债券获取低利率融资资金。高教投资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只要求保持收回成本,资产不沉淀,现金能收回,能自我循环、良性发展。2.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对贷款高校筹资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建立高校负债筹资规模和投资项目的审批制度。高校负债筹资规模过大而引起的财务风险,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宏观政策上的引导和监督。虽然高校是办学主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对贷款规模和投资项目有自主权,但从产权角度看,教育主管部门以所有者的身份有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施监督的权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高校银行贷款和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教育部和部分省市教育部门对高校贷款制定了相应制度进行规范,要求高校贷款的额度一定要掌握在可以偿还的限度之内,不允许学校用校产作抵押进行贷款,未经批准擅自向银行贷款,要追究学校及有关人员的责任。建立负债筹资及使用情况的报表制度。一方面,修订完善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贷款及其使用、融资租赁等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全面反映高校负债筹资及使用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专门的高校贷款及其使用情况的报表,要求贷款高校每月或每季度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贷款规模和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便教育主管部门及时对高校贷款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以防止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 1.建立现代大学治理结构,逐步形成高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现代大学治理结构,首先需要明确责任,提高筹资决策的科学性。建立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就是将高等教育由单纯的政府投资转变为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多渠道投资办学的发展模式,提高高校筹资和投资项目的科学性。因此,建议在高校建立大学理事会,对决策者权利进行有效的监督,实行民主管理。理事会的功能是监督学校的运行情况,制定有关整体建设发展规划,审核批准经费预算和投资项目。同时要求在计划财务处的基础上,设置筹资委员会和投资部,明确三者的职责,强化经济责任制,对贷款投资项目实行立项公开、论证公开和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银行和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督,使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承担起财务安全与风险控制的责任。另外还要建立高校多元化筹集资金机制。实践表明,高教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因此,高校要打破传统筹资观念,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引社会闲散资金,通过社会投资、融资、教育国债等多种市场手段积聚教育资金,有条件的高校大胆探索股份制改革,创新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挖掘高校面向社会融资和自筹资金的能力,实现多方筹集教育资金的目的。2.优化筹资结构,降低高校举债风险:合理控制高校负债筹资规模。高校筹资规模就是高校事业发展过程中某阶段实际需要的资金与可能拥有的资金的差额。高校的办学成本由经常性成本和建设性成本两部分组成。合理的筹资规模就是确定贷款规模的均衡点,即学校收入扣出经常性成本后,剩余部分大于或等于银行利息。贷款均衡点的确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效益性和合理额度的原则。优化筹资的时间结构。由于短期借款从风险上看要比长期借款高,而从资金成本上看,长期借款要比短期借款高,因此,要合理安排借款结构,将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相结合,权衡长短期负债的优缺点,尽可能以长期贷款为主,必要时辅以短期贷款。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是由筹资方式决定的。资本结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办学活力与能力和发展的潜力。反映资本结构、衡量财务风险承受能力的主要指标是资产负债率。高校必须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在筹资风险与筹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要保持风险与成本的适当比例,高校才能取得效益的最大化。3.建立良好的“银校合作”关系,寻求商业银行贷款支持。一方面,高校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联系,在贷款利率方面最大限度地争取优惠政策,力求降低贷款成本。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以“联合授信”方式合理确定贷款方向、投资量及偿还期限,在确定授信额度时尽量将贷款资金控制在高校还款的范围内,这样既控制银行的风险,也降低了高校的风险。同时,高校要把助学贷款作为银校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助学贷款力度的大小作为学校选择开户银行的重要条件。通过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解决困难学生的欠费问题,提高学费收缴率,增强资金自给能力。4.建立高校财务预警系统,适时监控高校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就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学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务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预报。具体包括:定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高校提供现金可用度的预警信号;确定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如偿债能力、运营绩效、发展潜力等方面,建立长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应结合高校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当出现风险信号时,应采取预防性控制或抑制性控制,防止风险损失的发生或尽量降低风险损失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