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音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2024-05-07 09:20

1. 在线音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在线音频是指通过网络流媒体,下载等方式收听的音频内容,主要包括有声读物、网络电台、语音直播等形式。内容上涵盖了有声小说、人文历史、相声评书、商业财经、教育培训等多个类型。
休息时成为在线音频用户最大使用场景,用户数量逐年增长
一项调研数据显示,休息时是在线音频用户最大消费场景。除此之外,睡觉前、上下班通勤路上、运动、家务等体力劳动时、开车和吃饭都成为在线音频用户的主要使用场景。

2015-2017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逐年增长,平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2017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达到3.48亿,预计2019年用户规模将达4.86亿,未来随着知识付费进一步的兴起,在线音频内容价值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行业发展稳步向前。

喜马拉雅FM领跑在线音频行业
数据显示喜马拉雅FM在线音频不管是在渗透率还是在知名度方面均位于榜首,领先于其他在线音频平台,2018年1月,喜马拉雅FM的渗透率和知名度分别为5.12%和75.1%。
喜马拉雅FM除了在在线音频平台打造发力外,注重音频生态体系建设,在上游内容创作者扶持和下游相关硬件产品领域也有所布局,有利于平台知名度提高。

有声书、内容付费将成在线音频布局重点
中国拥有庞大的手机网民规模,而有声书能够满足网民便捷获取内容需求,随着音频类内容在中国普及程度不断提升,中国有声书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截止2017年底,中国有声书市场规模达到32.4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8.3亿元。 
例如喜马拉雅FM率先与阅文集团、中国出版集团等知名线上线下机构达成合作,目前拥有市场上70%畅销书有声版权,另外上线大量独家内容,打造独家IP。

内容付费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用户对于优质内容需求日渐提升,同时内容付费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在线音频平台应加强优质内容输出,争夺内容付费市场。其中喜马拉雅FM加强品牌推广,努力打造自身品牌形象,以实现品牌差异化。

在线音频平台内容付费领域布局
喜马拉雅FM--造节助力知识付费推广2017年喜马拉雅持续拓展头部IP,深耕内容付费,在用户的付费意愿逐渐增强的环境下,通过推出知识狂欢节、66会员日等知识付费节日,警醒品牌宣传,建立知识平台形象。截止2017年底,喜马拉雅FM内容付费用户有3%增长至6%,近一半的营业收入为内容付费。
蜻蜓FM--发力内容付费领域2017年,蜻蜓FM发力内容付费,并成功融资10亿元。蜻蜓FM已在打造专业内容形象,从源头上加强优质内容建设。蜻蜓FM针对垂直细分领域不同特色进行内容输出,通过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扩大影响力,挖掘细分领域市场。
在线音频呈现智能化、内容专业化发展
智能化作为社会发展趋势,同样适用于音频行业未来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语音交互会成为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的首选。通过大量用户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人工智能将在用户语音指令识别和语义解析后,为用户精准搜索个性化音频内容。
目前,在线音频内容均呈现大众化、浅层化、覆盖面广的特点,无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获得知识沉淀的需求。未来音频热门内容领域会向更多更丰富的细分领域扩展。未来在线音频平台将通过深耕专业内容,为用户板提供更具深度的知识吸收场景。随着知识付费观念的深入,未来的内容付费将更为纵深化。
——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移动音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在线音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2. 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现在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从2017年至今,我国在线音频行业已进人全场景高速发展阶段,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2018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用户规模达4.25亿人。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将达5.42亿。随着在线音频平台的资源投入和品质内容供给,2020年“耳朵经济”有望进一步激发。
关于中国在线音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可查看《艾媒报告|2019-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专题研究报告》

3. 在线音频都有哪些运营模式?

在线音频是指通过网络流媒体播放、下载等方式收听的音频内容。当前在线音频平台主要包括综合型平台、有声阅读平台和音频直播平台。随着在线音频行业发展进入下半场,在线音频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竞争格局整体稳定。2019上半年,有52.8%的中国网民使用过在线音频APP,并且内容质量是影响用收听语音直播的关键因素。未来在线音频市场将会在平台内容、平台社交属性和用户使用场景上有所突破。

喜马拉雅:头部平台优势明显,生态建设完善

  荔枝:另辟赛道的头部音频互动娱乐平台
荔枝是在线音频行业中较具特色的一家企业,通过UGC模式在行业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众多平台纷纷加入头部IP抢夺,开发内容付费产品的时候,荔枝则选择坚持UGC模式。目前,荔枝已凭借海量的主播、过亿的音频内容以及强用户粘性,成为国内领先的音频互动娱乐平台和互联网音频平台。

 蜻蜓FM:主PGC模式深耕内容,主播生态完善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艾媒报告 |2019上半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研究报告》

在线音频都有哪些运营模式?

4. 听说最近移动在线音频市场很火,想知道现在发展状况和未来前景如何?

在线音频是指通过网络流媒体播放、下载等方式收听的音频内容,主要包括有声读物、网络电台、语音直播、互动娱乐等形式。
随着在线音频内容的进一步开放,以及用户场景需求得到进一步挖掘,在线音频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用户规模达4.25亿人。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将达5.42亿。
2019上半年中国有过半网民使用过在线音频APP,其中常收听语音直播的人群比例为46.2%。在这些用户中,主播的声音、直播内容的质量是用户比较关注的因素。另外,多数语音直播听众在收听时有过付费行为,语音直播内容付费有着较大的潜力。但是内容违规和版权问题依旧是行业痛点,市场竞争格局也愈发激烈。
未来在线音频市场将会继续加强优质内容和内容生态的打造,借助技术的发展,深耕用户场景需求,使业务更加多元化。
预计2020年在线音频行业用户规模达5.42亿
iiMe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用户规模达4.25亿人。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将达5.42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在线音频内容的进一步开放,以及用户场景需求得到进一步挖掘,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

 中国在线音频市场发展趋势
  平台内容竞争激烈,优质内容及生产者需求提升
在线音频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与沉淀,已进入行业发展下半场,在各平台对技术、营销等方面布局区域趋于成熟时,市场的竞争也已回归到内容的竞争上。未来在线音频市场将会继续加强内容生态的打造,对于优质内容,及优质内容生产者的需求都将提升。

  在线音频平台社交属性加强,泛娱乐生态将成趋势
随着知识付费热潮的逐渐退去,当前各平台纷纷加强内容以及产品生态的布局,围绕用户社交需求的挖掘,未来在线音频平台内容以及业务将更加多元化。泛娱乐生态的打造,有望实现用户的持续增长,同时进一步巩固平台在市场的竞争地位,实现平台商业化价值的高效探索。

  深耕用户场景需求,行业布局场景化
在线音频因其高度的伴随性、碎片化等特点,用户潜在使用场景非常多元。当前,市场中在线音频平台正积极瞄准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景进行布局。未来在线音频平台场景布局将更加广泛、精准以及高效。

  技术环境发展变革,在线音频市场将迎来新风口
在5G技术即将来临之际,在线音频行业面临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5G技术的普及将推动物联网的普及,各类智能设备加速渗透人群,音频内容的传播途径也将高度扩展,对于在线音频行业的发展影响重大。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艾媒报告 |2019上半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研究报告》

5. 音频特征有哪些?专业角度回答

大家都承认现在是一个数码时代,为了追求优良的音质很多人不懈地努力。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谁都承认数码音频比模拟信号优越。什么是模拟信号?其实任何我们可以听见的声音经过音频线或话筒的传输都是一系列的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是我们可以听见的。而数字信号就是用一堆数字记号来记录声音,而不是用物理手段来保存信号。(用普通磁带录音就是一种物理方式)数字信号我们实际上是听不到的。

        这样我们可以简略地比较一下模拟时代的录音制作与数码时代的区别:模拟时代是把原始信号以物理方式录制到磁带上(当然在录音棚里完成了),然后加工,剪接,修改,最后录制到磁带,LP等广大听众可以欣赏的载体上。这一系列过程全是模拟的,每一步都要损失一些信号,到了听众手里自然是差了好远,更不用说什么HI-FI了。数码时代是第一步就把原始信号录成数码音频资料,然后用硬件或软件进行加工处理,这个过程相比模拟方法有无比的优越性,因为它几乎不会有任何损耗。对于机器来说只是处理一下数字而已,当然丢码的可能性也有,但只要操作合理就不会发生。最后把这堆数字信号传输给数字记录设备如CD等,损耗自然小很多了!

        如果我们注意一下身边的CD片就会看到很多CD都有如:ADD,AAD,DDD等标记。三个字母各代表该片在录音,编辑,成品三个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是模拟(Analog)的还是数字(Digital)的。当然A代表模拟,D代表数字。AAD就说明其录音和编辑是用模拟方式的,而最后灌片是用数字方式的,这类唱片多是将过去录制的音乐转成CD片而不做任何修改。ADD则是有一个修改过程,许多古典音乐大师的演奏或指挥多录制于模拟时代,我们现在听到的CD是经过修改后罐录的,很多这类唱片都有标记ADD。而DDD的唱片必然是较现代的录音品。自然,CD片必然以D结尾,而磁带可以姑且认为是AAA,虽然好像并没有这种说法。

        所以说,数码音频是我们保存声音信号,传输声音信号的一种方式,它的特点是信号不容易损失。而模拟信号是我们最后可以听到的东西。不过模拟信号的修改简直是一场灾难,损失太大了。有此僻好的格伦•古尔德若活到现在也会瞠目结舌的。而数码音频复制100遍也不会有损耗,不信大家COPY一个WAVE文件试试?

        数码录音最关键一步就是要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码信号。就电脑而言是把模拟声音信号录制成为Wave文件,这个工作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也可以做到,但是它的功能十分有限,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我们用其他专业音频软件代替,如Sound Forge等。录制出来的文件就是Wave文件,描述Wave文件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是采样精度,另一个是比特率。这是数字音频制作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概念,下面就来看一下吧。

        什么是采样精度?因为Wave是数码信号,它是用一堆数字来描述原来的模拟信号,所以它要对原来的模拟信号进行分析,我们知道所有的声音都有其波形,数码信号就是在原有的模拟信号波形上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取点”,赋予每一个点以一个数值,这就是“采样”,然后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可以描述模拟信号了,很明显,在一定时间内取的点越多,描述出来的波形就越精确,这个尺度我们就称为“采样精度”。我们最常用的采样精度是44.1kHz/s。它的意思是每秒取样44100次,之所以使用这个数值是因为经过了反复实验,人们发现这个采样精度最合适,低于这个值就会有较明显的损失,而高于这个值人的耳朵已经很难分辨,而且增大了数字音频所占用的空间。一般为了达到“万分精确”,我们还会使用48k甚至96k的采样精度,实际上,96k采样精度和44.1k采样精度的区别绝对不会象44.1k和22k那样区别如此之大,我们所使用的CD的采样标准就是44.1k,目前44.1k还是一个最通行的标准,有些人认为96k将是未来录音界的趋势。采样精度提高应该是一件好事,可有时我也想,我们真的能听出96k采样精度制作的音乐与44.1k采样精度制作的音乐的区别吗?普通老百姓家里的音响能放出他们的区别吗?

        比特率是大家常听说的一个名词,数码录音一般使用16比特,20比特,24比特制作音乐,什么是“比特”?我们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影响轻响的物理要素是振幅,作为数码录音,必须也要能精确表示乐曲的轻响,所以一定要对波形的振幅有一个精确的描述,“比特”就是这样一个单位,16比特就是指把波形的振幅划为216即65536个等级,根据模拟信号的轻响把它划分到某个等级中去,就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了。和采样精度一样,比特率越高,越能细致地反映乐曲的轻响变化。20比特就可以产生1048576个等级,表现交响乐这类动态十分大的音乐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刚才提到了一个名词“动态”,它其实指的是一首乐曲最响和最轻的对比能达到多少,我们也常说“动态范围”,单位是dB,而动态范围和我们录音时采用的比特率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我们使用了一个很低的比特率,那么我们就只有很少的等级可以用来描述音响的强弱,我们当然就不能听到大幅度的强弱对比了。动态范围和比特率的关系是;比特率每增加1比特,动态范围就增加6dB。所以假如我们使用1比特录音,那么我们的动态范围就只有6dB,这样的音乐是不可能听的。16比特时,动态范围是96dB。这可以满足一般的需求了。20比特时,动态范围是120dB,对比再强烈的交响乐都可以应付自如了,表现音乐的强弱是绰绰有余了。发烧级的录音师还使用24比特,但是和采样精度一样,它不会比20比特有很明显的变化,理论上24比特可以做到144 dB的动态范围,但实际上是很难达到的,因为任何设备都不可避免会产生噪音,至少在现阶段24比特很难达到其预期效果。

音频特征有哪些?专业角度回答

6. 天聊短音频行业发展有哪些政策优势?

换句话说,在线音频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吸引了许多参与者。伴随众多的声音公会的加入,语音不再仅仅是广播专业人员的专利,而是许多普通消费者在工作后可以提升自我和发展副业的一种方式。


在线经济,内容为王,而内容的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其中音频行业的崛起特别令人瞩目。和视频不同的是,音频更多时候是一种陪伴,而且可以通过多种设备和平台进行播放,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音频经济呈现出了一种高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和天聊等综合音频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改变了他们的阅读习惯。由于去年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多的生活娱乐乃至工作都转移到了线上,因为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这种趋势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7. 在线音频平台有哪些类别?

我国的在线音频平台有很多,比如喜马拉雅音频平台,还有蜻蜓音频平台。

在线音频平台有哪些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