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股的大多数人不相信价值投资?

2024-05-23 21:46

1. 为什么A股的大多数人不相信价值投资?

如果说在大众眼里巴菲特是践行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那么其他知名基金经理,比如彼得林奇的投资风格算不算价值投资呢?矫情这个问题,想说的是价值投资,看似简单的一个概念,所包含的意义和内容可能不像大众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里面关键是对企业价值的分析和判断,而对企业价值的认知,不同人有不同的视角,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即便是一些现在众所周知的价值投资的标杆,比如贵州茅台,人们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对它也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在它刚上市的那几年,市值最低也就几十亿不到百亿,估值在30倍PE以上,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市值成长股,在2007股价最高的时候股价涨了20多倍,估值达到了80倍PE,这期间公司的净利润从2001年的3个多亿涨到2007年的28亿,从2008年到2010年,以及2013到2016年,这两端时间公司的利润增长都出现了显著放缓,分别对应着白酒行业的两次行业性的调整和低迷,2016年以后高端白酒率先复苏公司利润再次进入新的高增长期,到2017年公司净利润可能会达到250亿。在两次行业低迷的时期,公司的股价在2007-2008年腰斩过一次,2012-2014年又腰斩过一次。

现在A股市场的主流观点是倡导价值投资、长线投资,但真正愿意执行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却很少见。如今多数投资者喜欢快进快出,往往持股只有几天。而机构投资者喜欢做中线投资,对个股展开布局、拉升、出货需要半年时间。像巴菲特那样通过价值投资实现财富增值的故事,似乎只是一个传说。 

价值投资在中国股市基本没有市场,这既有股民都要赚快钱,不喜欢长期等待机会,或拿着股票长期不动。还有,中国股市能给股民价值投资机会并不多,多数白马股、大蓝筹股都处于估值偏高状态,这需要耐心等待,更何况A股市场的股票如果长期持有,未来会不会踩雷,会不会退市,这都未可知。更关键的是,即使是熊市底部价值跌出来了,由于熊市底部太残酷,没几个人敢于全仓抄底。所以,很多人做不好价值投资,是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因素同时并存的原因。

为什么A股的大多数人不相信价值投资?

2. 为什么A股大多数人不相信价值投资?

因为很多人想在短时间内赚到钱,这样的急功近利的想法反而会让自己出现亏损。
对于大多数投资人来说,很多人在投资的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耐心,以至于这些人非常看重短期回报,同时也过分看重短期行情。之所以很多人不相信价值投资,主要是因为很多人觉得价值投资的回报率太低了,回报的周期也很长,所以不愿意尝试价值投资。
一、价值投资会给人一种回报率非常低的错觉。
我随便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在短期内能占到50%的收益,但一年以上的综合收益只有10%,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前者,因为前者的回报率显然会更高。但如果我们综合评估这两种投资方式的风险,我们会发现前者的投资风险非常大,而后者的风险会相对低很多。很多人在投资的过程中只看到了投资收益,却关注不到投资风险的问题,所以经常会忽略价值投资。
二、很多人没有足够的耐心。
这点已经是散户投资人的通病了,毕竟散户投资人没有足够的长远的眼光。价值投资本身并不是坏事,甚至可以在长期的过程中跑赢绝大多数投资策略。这所以很多人不选择价值投资,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没有投资耐心,同时也跟这些人的具体背景有关,因为他们的资金背景不允许他们做出长期投资的事情。
三、有些人不能正常坚持价值投资。
虽然有一部分人却是明白了价值投资的意义,也非常相信价值投资能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对于部分投资人来说,很少有人能真正坚持价值投资这个投资策略。我觉得这可能是投资纪律的问题,让一个散户投资人严格遵守投资纪律是非常困难的事。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足够遵守投资纪律,我相信这个人的投资回报不会太差。

3. 股民:A股会沦为国人投资的鸡肋吗

国内缺乏持续有效的投资渠道,而民间资金多反而四处寻找各种各样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则是A股长期过于注重融资,以融资作为定位的市场,紧随其后的,则是出现股市扩容、减持潮压力、股市再融资等行为,这些行为对市场的冲击影响也是具有致命性的。  
长期以来,A股市场长期处于牛短熊长的运行格局,即使外围市场环境回暖,也并未给予A股市场带来实质性的提振。与之相比,在外部市场环境转弱的时候,A股市场反而处于跟跌不跟涨的局面,而长期下来,多数股民却处于资产缩水的局面,而股票市场似乎成为了国人投资的鸡肋。
在股市长期处于熊市行情的环境下,股市赚钱效应不佳,投资者也很难从中实现持续盈利。由此一来,本来想通过股票市场实现资产增值,却最终沦为资产缩水的渠道,而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无奈的事情。

股民:A股会沦为国人投资的鸡肋吗

4. a股为什么这么难

A股从90年代初设立到现在,经历了多次牛市,如果从2006年的998点持有到现在,收益也是翻了几倍了。其实无论哪个国家的股市,长期来看都是正收益的。但在证金公司减持银行股,以及乐视网造假可能退市的双重夹击下,市场人心涣散,四指数均收出了周阴线。周五尾盘,虽然国家队奋力护盘,但沪指仍然收在五周均线3381点之下,大盘重回空头市场。比指数下跌更让人纠结的是,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发出了“A股越来越难做”的叹息。这是市场各方需要认真反思的问题。拓展资料:1、5个月涨100点的 “蜗牛”市新兴的中国股市,长时期表现为“猴”市,上蹿下跳。今年以来,竟然变成了“蜗牛”市,5个月才涨100点。如3100点平台上收盘102天,3200点平台上收盘100天,都是用了5个月才上一个百点平台。而在站上3300点平台后,明明大盘一直在3360点上方收盘,明明数次轻松地跃上了3400点整数关,明明2016年初熔断时,在3539—3300点是跳空下来,不存在套牢盘,3400点上方是真空地带,按理大盘在3300点停留的时间可以缩短,但硬是因为大盘在3300点平台上只收盘了44天,所以大盘走上回头路,回到3300点平台上继续整固。反观美、欧、日股市,接连高奏凯歌,大踏步地前进,今年已50多次创历史新高。可A股至今在金融危机前高点的半山腰低迷不振、驻足徘徊。这样的“蜗牛”市自然对场内存量资金和场外新增资金失去了吸引力。2、新股高速扩容吞噬资金从表面看,A股每天均保持着4500—5000亿的日成交量,市场资金不算少,对指数的推动力不算弱。但是,大盘为何下跌容易上涨难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市场活跃资金都被新股吸纳了去。按现在每周发9只新股、平均融资额60亿元的规模,1个月就扩容36只新股,融资250亿元左右;一年400多只新股,便抽取市场3000亿元左右的“血液”。这种每天发行上市2只新股的情况,堪称中外股市史无前例的扩容大跃进,超过了新增资金进场的速度,必然每日、每周、每月都在不断稀释老股和次新股的股价。A股岂能涨得上去?3、恶炒新股加重市场失血A股历来有“炒新”的传统,许多人认为新股概念新、盘子小、没有历史的套牢盘,容易炒高获利。但是,如今新股的这些优势,情况有变。第一,新股上市一年后才能再融资,额度不得超过股本的20%,使收购优质资产、业绩超常提升的难度大大增加。第二,新股上市不久就大比例高送转,受到了交易所的监管,增加了“炒新”的不确定性。第三,创业板股从严资产重组,不允许借壳上市。第四,新股发行增加了网下配售40%的新规定。其中A类机构(国家队、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公募基金),分配76%的新股;B类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券商自营等,分配20%的新股;C类机构,包括私募基金和6000万市值的大户,仅分配4%的新股。可见,网下的新股主要集中在大机构手里,集中的抛压大大加重。而现在几乎所有的新股上市,首日都毫无例外地以44%的涨幅涨停。随后,至少还保持5-8个涨停板,股价比发行价高出100%——150%。一旦涨停板被打开,便是所有的机构都认为价格严重高于价值,股价超涨,某些特殊机构还拥有上百个账号配售的大量新股,抛售后获利极其丰厚。而市场的“炒新族”竟然在打开涨停后去踊跃接盘,通常当日换手率就高达60%以上,这岂不是在为国家队、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私募基金和超级大户接盘做贡献?市盈率高达60—70倍还有什么投资价值可言?“炒新族”拿到了大量新股后,若再一味恶炒,便会遭到监管层的“特停”,炒作多以失败告终。人们不妨去看看盘面,这一两年来上市的新股,现股价几乎都被腰斩,甚至跌去70%,表明绝大多数炒新股的投资者都是输家。更严重的问题是:新股上市后,涨幅多在100—150%。这就意味着,每年在炒作新股上消耗的资金,要比新股的融资额3000亿还要多一倍以上,大约需要6000—7000亿左右。二者合计,新股每年在市场抽血高达1万亿。炒新占去的这1万亿资金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抛售老股或割肉老股换来的资金,从而导致老股的股价越来越低,“跳楼”下去就再也爬不上来。

5. A股投资的几个误区

股票不赚钱。确实,从2001年的高点到现在,上证综指只涨了区区33%,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不到3%。问题是,这是2001年的泡沫造成的。假如现在的市净率(PB)和2001年一样(5.4倍)、或者2001年的PB和现在一样(2.8倍),那么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涨幅将分别达到 158%和409%,折合年化增速分别为10.1%和17.9%,对应整体市场涨幅中值大概在250%上下,CAGR约在13.5%。这虽然没有跑赢房地产,但肯定跑赢了通胀和存款。 那么,是不是应该把所有的钱都放在股市里?非专业人士最好不要这么做。股票是一种短期风险极高的资产,在风险排行榜上仅次于期货和权证等衍生品。虽然就整个市场来说,其对应的公司资产、盈利在中长期都是稳步上升的,但短期内估值的变化会让重仓交易者难以承受。 股票不会跌破净资产。至少在现在的A股市场看起来是对的,就像以前觉得IPO首日不会破发一样。但看看港股、新加坡股市、美国股市,你会惊奇地发现一堆一堆股价只有净资产50%、乃至25%的公司,而当地的券商还在不断下调这些便宜货的评级。历史总是在变化的,未来的A股会不会变成这样,谁知道?如果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应该稳健一点? 追涨杀跌是个坏习惯,太教条了。A股是个不成熟的市场,不成熟市场的特点就是趋势性强。在趋势性强的市场里不追涨杀跌而要纯粹搞价值投资,也太教条了一点。不过,追涨杀跌是个技术活儿,一般最好通过量化程序进行,生手最好不要做,还是稳稳当当赚资产增值的那部分钱更保险。 很多事情是庄家的阴谋。这个问题争议比较大。2000年以前,A股市场庄家横行,但在总市值已经达到几十万亿元的现在,庄家究竟还有多少影响力?在笔者看来,很多基于庄家行为的分析方法,其实颇有些类似于当年欧洲的炼金术——听起来蛮有道理的,但用起来却不是那么有效。 手续费那点小钱不重要。其实手续费很重要。假设两个财富赢家网投资者在过去10年都坚持投资,每年平均换手10次(大概是A股散户的平均换手率),每次稳赚 0.6%(大概也是市场过去10年的平均涨幅),一个采用千分之三的手续费,另一个用万分之八(都不考虑印花税),那么第一个投资者将取得总计35%的收益,第二个将取得68%——是第一个投资者的将近两倍。  参考资料来源:  http://school.cf8.com.cn/news/20110505/2850.shtml

A股投资的几个误区

6. a股为什么那么垃圾

在A股市场上,总归有这么一批股票,被人们称之为垃圾股。垃圾股最大特色就是:业绩长期亏损,甚至处于退市的边缘,盘子较小,而且常年不分红,基本看不到希望。但即使是这样,垃圾股在牛市中还是受到机构的恶炒,此类股票涨得快,跌得也快,散户要玩垃圾股无疑于刀口舔血。A股市场的IPO发行审核越来越严格,通过率一度低于50%,可以说管理层已经注意到了新股的发行质量,已在源头上就注意把控上市公司的优劣。事实上,这么多垃圾股能够出现在A股市场上出现,是有各种原因的:第一种,目前新股上市,是核准制。第二种,A股市场有3600多只股票,新股上市审核不可能个个都很严格。

7. 为什么中国股票投资者的水平那么烂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但另一方面,“漂亮50”的投资回报率也十分惊人。1970年6月至1972年底,“漂亮50”指数累计上涨89%,相较标普500获得35%超额收益。

反观中国,目前消费板块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估值是否过高”。
我们认为,当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其龙头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02 消费股估值模型正在发生变化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而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消费行业的理解在进化。

我们以耳熟能详的雀巢公司为例,分析其发展周期中的估值模型切换。
作为全球化食品巨头,雀巢公司1989-2000年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PE估值稳定提升;
2000-2008年,PE估值与营收增速同步波动;
2009年至今,雀巢通过并购整合,业务板块与产品品牌不断壮大和完善,实现了高度稳健的内生增长,估值溢价越来越明显。
在2017年,雀巢的PE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5倍,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消费品企业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盈利能力,估值不会下降,反而会屡创新高。
纵观整个海外市场,消费龙头进入成熟期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可能趋缓,但估值水平并不会下降。
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03 机构抱团消费龙头达到历史高位
在目前的中国二级市场,尽管大消费行业估值已然不便宜,但众多机构资金依然保持较高的配置热情。
从国内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消费白马的配置热情达到空前水平。

从海外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MSCI第三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大消费行业占据配置榜首。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为什么中国股票投资者的水平那么烂

8. 为什么穷人永远不要去炒A股,深度好文非常精辟

1、股市里流传这么一句话:七赔二平一赚。
但中国股市里,能赚钱的散户不会超过5%
希望打算新入市的兄弟姐妹们能仔细思量一下,自己凭什么进入这5%的队伍。
2、对股市新手学习的建议
第一步:了解证券市场最基础的知识和规则(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基础和交易两科,基本就能解决这一步)
第二步:学习投资分析传统的经典理论和方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投资分析科目,能初步满足这步的要求,另外还有些股市投资分析类的经典书籍,要看看)
第三步:在前两步基础上,对股市投资产生自己的认识,对股价变动的原因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理论
第四步:在自己对证券市场认识和理解的指导下,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和工具体系以及交易规则
3、上述过程中,去游侠股市或股神在线开个股票模拟账户做模拟操作,或者用极少量极少量的钱谨慎操作,这样理论结合实际效果会更好些。
4、股市上的绝大多数人希望直接把别人的方法拿来用,希望找到个神奇的软件或指标来帮助自己赚钱。这种思维是典型的以为找到屠龙宝刀就能威震江湖了,而实际上,如果没有深厚内力和高超技艺来驾驭,屠龙宝刀比菜刀的用处多不到哪里去。
努力提升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和认识,这是想在股市有所造诣之人的唯一途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