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五万里,大慈恩寺译经,玄奘法师究竟写出了什么?

2024-05-19 00:03

1. 西行五万里,大慈恩寺译经,玄奘法师究竟写出了什么?

玄奘写的重要历史和佛学的典籍是《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和《大唐西域记》。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
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扩展资料:
玄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
唐贞观十九年,46岁的玄奘自印度归国。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
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
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奘

西行五万里,大慈恩寺译经,玄奘法师究竟写出了什么?

2. 玄奘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该书有何重要价值?

书名是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明·吴承恩《西游记》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3. 请简述玄奘法师西行经过?

身边有三个弟子,这三个弟子是无形的弟子,就是一直在帮助他。当他拼命在求的时候,这个孙悟空就出现了,他悟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空的时候,菩萨就来了,就是孙悟空帮他去请菩萨来;沙悟净,就是让他要干净,碰到女色、男色的时候,他心里一直很干净,他没有破戒,所以他才能成功;还有一个守戒,猪八戒就是守戒。其实那个法师也守大的八戒,但是《西游记》里面这个故事,实际上就是吴承恩讲到,好像有这么一个法师到西天去取经,他身边有三个无形的弟子在帮助着他。孙悟空虽然能够跟菩萨接上,但是他的心还是心猿意马,就是说唐僧也好,玄奘法师也好,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他的心一直不定的;猪八戒也就是说在很多问题上,他还是有心动的,但是他坚持守戒,他成功了,克服了种种困难;沙悟净,到最后他归本,返本寻源,他找到了自己的本源,所以他心里干净。所以你看,沙和尚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人,讲的是唐僧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是干净的,是悟道、空性的,所以他一直很干净;孙悟空,就讲的是人的心会变来变去,像猴子一样变来变去;猪八戒,就讲的是他对人间的一些欲望,他必须要守戒。实际上就是说人心理的变化有这三个,三个不同的徒弟。这三个徒弟就是你要克服的,你要帮助他们的,帮助他们实际上就是帮助你自己,你身边的这些徒弟本身就在你的身上,就这么在影响你修心、学佛,就像有个心魔一样的。

请简述玄奘法师西行经过?

4. 玄奘走了十万八千里去西天取经,西天具体指的是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是两种答案,一种是小说《西游记》说法,另一种就是历史上玄奘法师取经的真实目的地。
小说的说法
对于小说的说法,只要是读过小说就会很清楚,西天就是灵山的大雷音寺。玄奘在路上常说的一句话:贫道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求取真经。所谓的西天,就是佛祖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灵山的大雷音寺,玄奘师徒就是在这里拿到了真经。

那么西天的大雷音寺在哪呢?按照小说的说法灵山大雷音寺位于西牛贺洲,在西天极乐的灵山上。


历史上真实情况
在当时,玄奘从大唐的国都长安城出发,一路向西。其实最初的他并不知道佛教发源于印度,他只知道佛教自西域传入,溯源就得一路向西。于是他穿越河西走廊,过星星峡、流沙河(莫贺延碛),进入哈密,再穿越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尔高原,到了中亚。此时,经过一路打探,玄奘才知道佛教发源于印度,于是线路拐向南方。翻越兴都库什山达坂,进入印度境内。
经过千辛万苦,玄奘终到达如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多个佛寺修行。其实玄奘的最终的目标是那烂陀寺,那烂陀寺为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之大寺院,其地即今拉查基尔北方约十一公里处之巴达加欧,总之是在今天的印度境内。在玄奘到达那烂陀寺时,那烂陀寺已经过了鼎盛时期,逐渐走向了没落。

小说与历史的统一
当时印度国王为戒日王,驻曲女城,今印度的卡瑙季。即小说中天竺国王的所在,假公主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但戒日王并非佛教徒(是婆罗门教徒),当时佛教的中心在摩揭陀国,即前笈多王朝的故都华氏城,今印度的巴特那,这里有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也就是小说中的灵山大雷音寺、如来佛祖的所在。

5. 玄奘西游天竺,以亲身见闻写了一部什么书?该书有何重要的历史价值?

一、《大唐西域记》历史价值:对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地方历史风土人情提供了大量史料。
二、原因:1、国内:宋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重心南移,为南方海港城市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两宋政府提供开放政策支持对外贸易,提供政策基础;国内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发明,提供技术基础;2、国际:唐中期以后,阿拉伯商人向东部开辟商路,出入我国的沿海口岸,客观上为两宋的对外经济交流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商业环境;地理条件方面,安史之乱至宋朝,西、北方少数民族相继兴起,控制河西走廊,中原与西亚欧洲陆上联系受阻中断,东南亚海路成为宋对外交往的必然选择。
三、元对外政策: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影响:有利于当时中国与各国互通有无,贸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有利于中国与各国的文化包括技术、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四、外交启示:清代以前,中国各朝一直奉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自己也在这种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与交流中得到了很多好处,个方面也一直远远领先各国,就连康熙皇帝稍微对外交流也获得了巨大的好处;而后来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则让中国在技术上、思想文化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这也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衰落以及后来的悲剧。从中可以发现:对外开放交流是国家保持先进的必要外部条件,而制订相关规范政策是对外开放的保证,国力强大是在对外交流保持主动地位的根本保证,因此,我国当今因该继续奉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并完善相关对外政策和法律,努力发展经济以在对外开放中占据主导地位。
五、清国门打开过程:军事上:两次鸦片战争用武力强行叩开国门;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后所签不平等条约让列强深入渗透中国的行为成为了合法行为;经济上:廉价商品输入,后来更用上了资本输入。
六、现在与清朝对外开放的不同:现在奉行的是主动的对外开放,而清朝则是被迫的开放;现在对外交流中双方处于平等地位,而清朝则处于弱势的不平等地位。
七、历史原因:国力都很强大,统治者都很开明,对外政策都很开放,疆域都很庞大。
举例:汉朝:通过丝绸之路联合了西域各国,暴K匈奴;唐朝:玄奘法师出国了以外还有各国遣使在华留学什么的;宋:虽然军事上偏软,但是经济上与各国交流很多,特别是海上贸易,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亚、东南亚甚至欧洲非洲交流;元:与蒙古族极大地国之间都有交流。
八、最大历史事件:1979年中美建交;活跃原因:对外开放政策。。

玄奘西游天竺,以亲身见闻写了一部什么书?该书有何重要的历史价值?

6. 玄奘西游天竺回国后,以亲身见闻写成

答案B
点拨: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玄奘西游天竺的经过的识记能力。玄奘在天竺游学回国后,携带回大量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7. 法显:西天取经第一人,比玄奘出发的时间早了两百多年

 一提到西天取经,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唐高僧玄奘,唐僧取经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连孩童们都知道。
  而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西行取经的法显禅师,要比唐玄奘早二百多年。无论其经历还是贡献,法显其实都不在唐玄奘之下,而且他还占据着“第一位”这个名号,却鲜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那是因为他没有成为像《西游记》那样的畅销书主角,《西游记》里面,唐僧有着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这样神通广大的弟子衬托着,又有法力无边的满天神佛和魔高一丈的妖魔鬼怪做配角,使得唐僧被众星捧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不过呢,法显名气不如唐玄奘也不见得是坏事,毕竟大师不是红尘中人,不染红尘虚名也好。再说了,《西游记》虽然使唐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吴承恩塑造出来的唐僧形象,却并不怎么受人欢迎,甚至还很惹人讨厌。小说使唐玄奘扩大和延续了他的影响力,但是同时也使他的真实性情和实力被掩盖。要想了解真正的唐玄奘,还是应该看他的日记《大唐西域记》。
  法显与红尘的缘分非常浅,他的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亡,父母担心他也会夭折,便在其三岁的时候送到佛寺当了小和尚,祈求他能够得到佛的保佑。十岁时,法显父亲就去世了。叔父考虑到他的母亲寡居难以生活,便要求他还俗。法显这时对佛教的信仰已非常虔诚,他对叔父声称自己不是红尘中人,并不是因什么人而出家,也不会因为谁而还俗。叔父便没有再勉强他。不久,法显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回去办理完丧事,此时更加心无挂碍,丧期刚满便还寺继续修行。
  法显3岁时从宝峰寺出家做沙弥,20岁受比丘戒。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他时常慨叹经律残缺不全,立下誓愿要前往天竺求法取经。六十五岁时,法显终于下定决心,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前往天竺。同行数十僧侣,遍历北、西、中、东天竺,历尽艰险困阻,获得《摩诃僧祗律》、《长阿含》及《杂藏》等数十本经律的梵本。
  游历三十余国,当法显由海路回国时,时间已经过去了14年,同行的小伙伴们,或客死异国他乡,或留在当时佛教昌盛的国家修行,只剩下形单影孤的法显独自携带很多梵本佛经回国,于义熙八年到了现在的山东青岛崂山,法显第二年秋天又到达晋都建康。在道场寺同佛陀跋陀罗、宝云等高僧一起翻译经律论。并撰写历游天竺记传,也就相当于自己旅游日记的《佛国记》 。
   
  法显回到祖国时已经七十八岁。在这十四年中,法显跋山涉水,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正如他后来所说的:“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西天取经,是否如《西游记》描述的那般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就说这个法显吧,经历恶劣的自然气候环境,险山恶水,地震冰雹雷电海啸泥石流就有数百次之多,真正是九死一生。至于有没有妖魔鬼怪呢?前往天竺取经,途中曾穿越过流沙河。法显在《佛国记》中记述,他们由敦煌太守李皓供给,渡流沙河。沙河中多有热风恶鬼,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渡处,则莫知所以。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而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对流沙河亦有记载,“时闻歌啸,或闻鬼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
  玄奘的弟子彦棕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玄奘来到瓜州,准备继续西行,当地一个粟特商胡老翁对他说,“西行道路险恶,流沙河又辽阔,中间多有热风和鬼魅” 。劝他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冒险。
  看来流沙河并非《西游记》所杜撰,而且真实情形似乎比小说更加凶险。
  《佛国记》记录,法显取经途中,类似流沙河这样恶劣的地方不下于五六百处,可见西行取经之艰难困苦之一斑。
   

法显:西天取经第一人,比玄奘出发的时间早了两百多年

8. 西行取经的众僧之中,玄奘是西天取经第一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