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我的未来》读后感

2024-05-17 15:17

1. 《遇到我的未来》读后感

《遇到我的未来》这本书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每一篇,都有着让我们受益终生的大道理。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一篇叫做《甘北朝北走》的小短文。
主人公甘北,是一名即将升入中学的学生,他天生就有一副让人听着就不舒服嗓子。当他进入假期以后,与父母打好商量,签订了口头协议——让甘北‘彻底’放假半个月干杯甚至还对彻底这两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在这彻底放假的日子里,甘北约了他的女同学——小鱼出去玩。当回家以后,在半夜里,小雨又打来电话,这个电话让甘北的父母想入非非,最后还失去让我觉得很卑鄙的招数——拔电话线。最后甘北受不了父母的软禁最终离家出走。在故事的结尾,才告诉我们,甘北通过自己的努力,出了他人生中,第一部专辑——甘北朝北走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东西,不要当他(她\它)失去以后才回想起来,甘北的故事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当他在父母身边的时候,他爸爸觉得他唱歌很难听,但是当他走了以后,出了第一步专辑了以后,才觉得甘北的声音好听。至于甘北为什么能出这部专辑,也告诉了我们要坚持才能成功。

《遇到我的未来》读后感

2. 读《遇到我的未来》有感

书中对学困生的教育建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的第一条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苏霍姆林斯基做出以下解答:这是因为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为此他还在书中打了个比喻,这就是中国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存在什么对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经典论述,我感触很深。在我的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能动性、个性化注意的不够,尤其是大师文中提到的分层教学法、分层作业法,我在教学中很少运用,觉得麻烦,大量的时间是在对一部分学生讲课,而对于学习没有困难或是学生困难的学生关注不足。由此,使我想到教师角色的定位,不应是固定的,在适当的时候,把指挥棒也交给学生,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参与学习,而且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因此,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应给学生多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会促进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根据“人道教育”加“和-谐教育”的基本理论,让107名“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学生都成为“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其中13人进入大学学习。他说:“教育学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要使一个在绝大多数儿童来说能够胜任而偏偏在他来说不能胜任的儿童﹐不要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认识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转变这些所谓的差生的关键是“和-谐教育”。这跟我国目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差生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即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力,唤醒他们思维。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 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所以转变差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最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浅显的把它理解为两个意思。(1)外面只有你一个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一个来完成,那意味有点像我的"nobodyelse"一样。(2)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就好像世上只有你一个一样,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才知道这话的意思是: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 
这本书我看的既艰难又容易。容易的是,它是一个衔接很顺畅的故事,所以很好看下去。艰难的是,里面有好多“专业的术语”甚至到现在我也理解不 了;更艰难的是,看的时候有点点震动:原来,了解自己是如此痛苦的一个过程。有些时候,我好像感觉到自己所有的过去和思想都被颠覆了。 
这本书我看的缓慢。靠着每天清晨公车上的时间终于把它啃完。如果可以,再看一遍当然是好的;而更好的是,要有人分享感受体会。 
无意中在豆瓣上看到别人简短的一句评论:“唯心论”。一瞬间,似乎是击中了要害,溃不成军。但转念一想,唯心又怎么样?谁能证明唯物又是绝对正确的? 
无论如何,我还是觉得这本书不错,至少在某些方面给我们一些提示,让我们做更好更快乐的人。它告诉我们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 
书中的老人真好,不遗余力的去帮助每个受伤的人。真希望自己也可以遇见他。可事实上,如果能够勇敢一点,其实可以拯救我们的老人就是自己,对么? 
最后一章,老人写给若菱的信,我很想安静的亲自敲打一遍。嗯。 
亲爱的孩子: 
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刻了。我看到你的茁壮成长,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为分享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又该是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总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射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 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现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 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 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书中还有一个理论就是“心想事成的秘密”,通俗的说就是想什么就会有什么。那么,好吧,只希望我们所有的遇见都是礼物。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向内看,我们一直在路上
  遇见这本书的经历本身就很神奇: 
和妹妹走在路上,和她分享最近读到的关于“吸引力法则”和那些奇妙的,当我相信了,想要了就发生了的事情 的时候,路过了一家书店。 
向前走了几步之后又退了回来,觉得这家书店是我喜欢的气息。 
里面有一些人在玩杀人,进去翻了几本书,挑了两本英文的关于生活法则的准备付钱的时候,看到了最近正在读的《少有人走的路》。 
于是给妹妹说,这本书不错,我最近正在看。 
怀孕的店主听到了我的话,于是走过来说,最近还有一本同类型的书。 
拿出来,是《遇见未知的自己》。她读了,说很好。 
大概翻了一下,看见了关于心想事成的秘密,就决定要买下来。 
开始问孕妈妈店主,相信吸引力法则吗? 
她说,相信的。和她的另外一个怀孕的朋友一起,相信她们和宝宝都会好好的。 
又聊到她在北京去过的一些关于心灵成长的沙龙,说遗憾成都没有。 
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们真的被彼此的频率吸引了。 
因为我的团队和我的老师,就在一起做心灵的课程。之后就是谈关于合作了,在她的的书店,一起来做这方面的事情。 
现在说说最大的几点收获: 
1、明确了一直处于模糊状态的目标: 
其实,真正的快乐,要在内在找。因为它是快乐原本在的地方:爱、喜悦、和平。 
如果在外在的地方找,就算我们得到了想要的一切:车、房、地位、金钱、名誉……没有内在对自我的认可和肯定,这样的快乐持续的时间超不过一周,或者更短。 
但是如果我们先拥有了内在的喜悦和和平还有无尽的爱,就可以用更好的状态来面对生活里面的很多事情,从而获得物质的、需要的东西。 
所以,请先从您的心灵成长开始投资:参加课程、读书、内省、跳舞……都是很好的办法。 
总之,就是要和自己在一起,和自己的内在在一起。 
2、世界上的三件事: 
当我们能真正区分开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有用的地方,去接纳和面对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没有抱怨。 
但是真正的困难在于,太少的人会区分三件事,还有,太少的人不敢面对。 
我想,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有老天安排的成分,但是,最后那个礼物,是给经得起考验的人。 
3、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现在的生活里面,任何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我就开始问自己,那个内心小小的自己,真正难过或者受伤的原因。 
永远找得到。 
因为别人的缺点是不需要你生气的。 
而自己没有接纳或者没有成长到足够强大的内心,才是真正产生不好的情绪的原因。 
4、包装不好看的礼物: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在生活的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你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请继续勇敢的、乐观的去面对,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惊喜! 
读书过后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分享会上面和很多人分享这本书里面的观点和我的真实感受,在讲台上收到的,都是接纳的目光。 
谢谢德芬老师,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去让更多的人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魔法师
   我是谁?我不是我的工作,也不是我的地位,更不是我的外壳……用种种否定来寻找正确答案,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我”? 
在经历了100多年心理学的飞跃之后,我们回头看看,我们得到了什么?关于EGO和力比多的作用下的我?关于那个存活在我们的基因中的20万岁的“我”?还是那些在分析家的眼光中的有着种种情结和阴影不去的童年? 
经历了100年,我们重新回头看。用我们最迫切的需要来有选择的看到心理学史,我读到了弗兰克尔在奥斯维辛灰飞湮灭人生中的思考: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关 于人最后的选择权利。这个潜藏在我们内省的“自己”固然存在我们的大师们揭示的阴暗和伤痕、压抑和迫害,但它同样以最强大的力量驾驭着我们的思想马车,神 奇的主宰着我们的生命轨迹。那是一种被掩藏的力量和活力。 
张德芬是一个美丽的知性女人,第一次接触她,是在胡因梦老师的博客链接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智慧的女人都是让我们羡慕的。她们有丰富的经济,从此可以安静的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她们更有慧根,可以时刻在自己和自己中间平衡和提升。 
广告上说,这是一部身心灵小说。而我从来不喜欢这类小说。借着小说的外壳来讲述哲理,总是有点不伦不类。即使著名的《苏菲的世界》,我也是不读的。因为觉得像大杂烩。 
横竖就是一个故事,书里的神秘老人问女主角“我是谁”“我不是谁”“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因为女主角很多东西好像自己,竟然拿起就不要放下了。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人生最困惑的一些话题,无论你贫穷或富足,健康或衰弱。 
第一,人的存在,是一种表演。我很喜欢的《圣经》里的话:我们成了一台戏,演给天使和世人看。那么我们的身份认同越多,我们对于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模糊,甚至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我是哪个人。(突然想起很可怕的那种人格分析法,朱建军) 
第二, 我们寻常所说的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事业、人生追求,为什么常常会被演变为勾心斗角、疲惫不堪而无法停止的闹剧呢?如果说成功到了最后,只是自我的良心不 安和弱肉强食的竞技人生,那么人就真的只是高级动物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中会告诉我们,人们到底争夺的是什么。争夺的原因不是为了纯粹的物质,而是因为 丧失了平安的根源,就是自我。我们在成功中,在竞争中,争取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 
第三,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磁场,发出非凡的能量。很多年前,我和茹茹开玩笑说,《星球大战》里的绝地武士以原动力为自己的能量 源,或许我们也需要原动力与我们同在。那么这个宇宙就是由无数的能量组成。美国流行的《吸引力法则》,其核心之处也即是我们如何运用自己的能量来影响宇宙 大能量场为我们工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想事成”。这绝对是科学,我把这方面的发现称为二十一世纪给人类最大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正如二十世纪初弗洛伊德 的精神分析学对整个世纪心理学研究的奠基作用。 
第四,我们体内的胜肽peptides。这是一种由着我们的情绪而在下丘脑产生的氨基酸,它携带着我们的情绪周游全身,供应给周身细胞。我们的细胞也就是 在被我们的情绪所影响着。长时间下去,我们的细胞就习惯于某种情绪的胜肽,而当这种情绪缺乏时,周身细胞就产生了不习惯,轻者触发我们下意识的需要去创造 这种情绪,重者动用人体能量磁场,触动宇宙大能量场去创造让我们能够产生这种情绪的环境与事件。现在,我们只用想想,我们通常是用什么情绪去思考我们的人 生、每天的生活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总是跳不出悲观人生。因为我们的意识创造了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不知不觉中调动自己的全身细胞和整个宇宙场来包 围自己。 
在一个故事中,一个都市女性在事业、家庭、爱情方面的困惑为具体实践,综合运用了近20年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提供了可操作的一些尝试。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对于初入心理学、心灵修正的人,把这本 书比作灵修地图,是不过分的。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另外,觉得原来很多宗教里的东西,被越来越明确的证明为是合乎科学的,比如说,心想事成, 臣服态度,祈祷时的能量场变化……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

4. 《遇见未知的自己》 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 读后感]
			
今天读罢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颇有感触,里面说的好多引例都还是很有科学依旧的,而且思想也比较新潮,如吸引力法则、水知道答案等等,可见作者是个细腻的懂得观察和积累生活的人,《遇见未知的自己》 读后感。

这是本很好的净化心灵的书,与其他市面上的心灵书籍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作者并不是采用堆积示例的方式展开自己的描述,而是巧妙的利用一个鲜活的人物的生活中经历来贯穿正本书籍,给人以连贯性,新鲜感,值得一读。
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下最后老人写给主人公的信:

亲爱的孩子:
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候了,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 读后感》。我看到你的成长茁长,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因为分享也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越多,你回收的就越多。又该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射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处看。看看自己那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处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时间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点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遇见未知的自己》 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5.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
			
《秘密》、《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是三本有所关联的书,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当时一开始我是读《秘密》的,里面的观点我太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了,真是一头雾水,糊里糊涂的。《秘密》里唯一解释的就是主张吸引力法则,然后就是要求你必须完完全全地去相信,去执行,最后你就会成功了。这是一本理论性太强,又颇抽象的书。至于《遇见未知的自己》和《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也是挺令人费解的书,不过这算是在众多身心灵书籍里面最好读的了,里面通过一个故事,将《秘密》的很多观点渗透在其中。因此,如果你不加思考的话,很可能会陷入单纯读小说的局面,若果你肯思考,那就会越想越多,越想越复杂,一旦你想通了,就会豁然开阔了。当时我看这本书的时候看得很慢,因为思考是很费时的,同时一直想过多了,头会痛而且脑也转不灵活。所以读这本书是挑战性的。书中通过描写主人公对老人的一个一个问题的思考、回答、感悟,层层递进,引人深思,读后感《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另外这本书的行文和结构布局也有所创新,给人很独特的印象。




主要情节:若菱,自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心中却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个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


主人公遇到的问题正是生活中人类遇到的普遍又困扰的问题,不妨尝试着将自己置身于故事当中,去寻找你潜意识里的真实答案吧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

6.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1     《秘密》、《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是三本有所关联的书。当时一开始我是读《秘密》的,里面的观点我太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了,真是一头雾水,糊里糊涂的。《秘密》里唯一解释的就是主张吸引力法则,然后就是要求你必须完完全全地去相信,去执行,最后你就会成功了。
     这是一本理论性太强,又颇抽象的书。至于《遇见未知的自己》和《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也是挺令人费解的书,不过这算是在众多身心灵书籍里面最好读的了,里面通过一个故事,将《秘密》的很多观点渗透在其中。因此,如果你不加思考的话,很可能会陷入单纯读小说的局面,若果你肯思考,那就会越想越多,越想越复杂,一旦你想通了,就会豁然开阔了。当时我看这本书的时候看得很慢,因为思考是很费时的,同时一直想过多了,头会痛而且脑也转不灵活。
     所以读这本书是挑战性的。书中通过描写主人公对老人的一个一个问题的思考、回答、感悟,层层递进,引人深思。另外这本书的行文和结构布局也有所创新,给人很独特的印象。主要情节:若菱,自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心中却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
     在一个下雨的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主人公遇到的问题正是生活中人类遇到的普遍又困扰的问题,不妨尝试着将自己置身于故事当中,去寻找你潜意识里的真实答案吧!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2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习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3     这是一本心理小说,小说的故事很俗套,但却引人入读。看着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自己与主人公同样的问题,甚至有些是你正在遇到的问题,所以往往读到这时候,自己反而比主人公还要急切的想知道求解的方法,于是恨不得赶紧读到重点的地方,一解心头之忧。
     在里面有这一句“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最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浅显的把它理解为两个意思。
     (1)外面只有你一个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一个来完成。
     (2)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就好像世上只有你一个一样,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才知道这话的意思是: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或许每个人都希望像若菱一样,拥有一个可以指导人生,排忧解难的老人;或许每个人都想像若菱一样,能一点点认清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或许每个人都愿像若菱一样,可以有一个特殊而宝贵的经历。这本书我看的既艰难又容易。容易的是,它是一个衔接很顺畅的故事,所以很好看下去。艰难的是,里面有好多“专业的术语”甚至到现在我也理解不了;更艰难的是,看的时候有点点震动:原来,了解自己是如此痛苦的一个过程。有些时候,我好像感觉到自己所有的过去和思想都被颠覆了。从书中我明白了接受自己,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我们的先天条件,人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打造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其他人的事情,我无法改变,我接纳,而我能改变的,就是我自己,就是当下我能做的事情,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4     买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不是偶然,而是我故意去图书馆买的,为什么会说是故意,是因为当时我困在了一个笼子里,出不来,所有思想都往负面的方向想,自己没有一点点的正能量,忘记谁说过,如果觉得找不到自我了,那就多看看书吧,也许在书中可以找到答案,我决定试一试,于是经朋友的推荐买了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很难想象书可以给我力量,但是我起码知道,任何事情也许自己应该尝试着试一试,给自己一点机会,给自己一点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好的东西那自然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得到也不要气馁,一切都会在适当的时机好起来,活着,很多时候要轻松点,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细细的拜读了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说实话,也许是我太想从中得到东西了,反而会觉得收获平平,但是起码在书中我知道了换个角度看问题,一切都会不一样,我们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问题,也许就会海阔天空。
     书中的主人公,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比如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比如升职机会、同事关系、竞争关系,只要觉得自己不解,都会去“老人“谈谈心,吐吐苦水,诉说自己所遭遇的事情, 每次她都会从“老人”那里得到一个答案,然后自己回去想,琢磨老人说的话,每次她都能够豁然开朗。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解读有误,我在书中也看出了这层意思:当我们遭遇困难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自己自我束缚,自我想象,不愿放开自己,所以才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坏情绪,不然生活真的会很压抑,学会疼爱自己,学会为周围的别人着想。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5     书中教给我的道理大概是这样的,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内在,当外界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精力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因为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人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人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在公司这一年多,我遇到了许多问题也学着解决了许多问题,最大的收获是遇事要冷静,踏实工作,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事情。明白了社会上,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想象的一样美好,不是所有的人和事都与自己的价值观一致。就像书中说的,当某些事或人触碰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时,要学会接纳,不要浪费精力在不可改变的事物上。因为人受苦的根源就是看不清自己的位置,胡乱追求攀附,所以要整理一下自己,改变自己的态度,转换角度去看事物,或许是一片光明。
     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其对自己有用的养分,改善充实自己,用积极的心态做人做事,踏实做好每件事,相信好运总会来临。毕竟,上天是不会辜负每个认真生活,努力工作的人。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6     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我非常喜爱的书籍,阅读了这本书,就会开启都市身心灵修行课,让自己学会修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强大和坚韧,也让自己能能轻松的掌控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按照小说的观点,我们身边的巨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的主人,因为我们被自己的情绪、思想和身体所桎梏,难以摆脱这个枷锁。要想人生变得更加完美,就必须学会掌控自己。
     作者写道“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去演绎不擅长的人生。”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对我们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启发,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往往被被人的观点和意见所左右,而这些人常常也不是我们真正的观众,只不过是熟悉的陌路人罢了,我们无需在意这些,要有自己的主见,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
     做自己的主人,控制好自己,这就是我从书中获得的启发!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7     这个月每天起床后,都会阅读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反反复复、前前后后,不断思索和反省。
     书中提出的理念使得显示越来越像一个囚笼,想要挣脱开,却发现太多束缚。当我跟着书中所写的问题不断的质问自己时,发现自己越来越失败,一直说着想要过理想生活的笨鸟,却一步步远离理想生活。
     一、瘾头
     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瘾头,比如我的励志生活。因为不想成为一个失败的人,所以努力培养优秀的习惯,盲目追求所谓的成功,导致现在我越来越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了。
     阅读是一种培养自我修炼的妙招,可是阅读却让我时时感到焦虑,健身是为了让自己更健康,可是我会因为没有时间和心情跑步责怪自己懒惰,认真工作是职场必备技能,可是我会因为职场迷茫钻牛角尖。
     因为我想变得成功,所以我不断阅读、坚持锻炼、努力工作,然后各种莫名的焦虑和迷茫让我觉得自己更加失败,于是我逼迫自己不断阅读、坚持锻炼、努力工作,然后恶性循环开始了。
     二、小我的认同感
     我十分认同自己的学习经历,所以会一直夸耀自己大学时候如何努力上进、逆袭人生。所以毕业后,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我没有像以前那种可以得意洋洋夸耀的环境时,我的小我开始萎靡,我觉得自己能力缺失,然后给自己不断的找各种借口:领导没有看到我的闪光点、这家公司发展不行、同事效率太低、专业不对口、等等,好像被人会遇到的职场问题全部都发生在我的身上。
     这是我们逃避现实、喂养小我的方法。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8     我是在20xx年11月看的这本书,而当时正值自己情感的低谷期,情绪一直失落了几个月,但是很恰巧地选择读了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我早就买了,就一直搁着没看),然后将信将疑地按照书上的方法一步一步做着,然后我的情绪也慢慢乐观起来,对情感的事情也慢慢看开,而且也借由那件事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心智模式。因此这本书在我心中占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既是我学习心灵成长的启蒙书,也是启发我阅读的起点,因为从这次改变让我明白:可能有些书你现在买回来了,或是别人推荐给你了,你并没有去读,但当你生命中出现改变,出现困惑,出现迷茫时,它会恰当地出现在你眼前,然后给你启发,给你希望,并陪伴你走过一次次的蜕变,这便是阅读的“缘分”---就像旅行一样,你并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书,但是你总会在下一个转角,下一次阅读中遇到适合你的书,而且不会仅是一次”偶遇“而已。
     至今一年多时间里,我一共读了三遍这本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但是每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熟悉、亲切,仿佛和书中女主人公若菱每次去到老人的小屋一样,感觉像是回到了家。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本有灵魂、有心灵的书,所以我也向身边的许多朋友推荐它甚至在朋友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到他们。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9     前些年,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些心理学的'专业书籍。当听到《遇见未知的自己》这个书名的时候,内心顿感新奇,单是书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在阅读之前朋友告诉我想要学会感性的认知周边,这本书可以找到答案。于是,我在学习闲暇间,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这份神奇的礼物,开始了内在心灵成长的漫漫旅程。《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于20xx年6月在台湾出版,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
     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明线暗线双线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德芬,品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搭乘心灵成长的列车,达成身心灵的和谐统一。脑海里一直有个念头儿,总觉得《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上帝送来的礼物,在打开礼物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许多?从小到大,我们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思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当你对某一类的人或是他们的行为特别有意见的时候,就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所以又一个观点产生了:“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多年来,我都被一种叫强迫症的心理疾病困扰,失去了快乐,失去了阳光,在我心理身体几乎崩溃,感觉前途茫茫之时,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些心理书籍,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许多快乐幸福的方法,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感觉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虽然现在还有时病发,但是总体上还是处于可以调节的状态。快乐就是一种选择,是天堂还是地狱,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自我的认知有几大的力量。来看一个逻辑推理公式: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A永远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A,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的C出现。所以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而已。这就是著名的ABC认知理论。《遇见未知的自己》,还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所谓的三件事,不只是单纯的三件事,而是看问题的三种视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实则是大爱无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习惯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别人,更是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别人的事。人一生追求的归纳起来只有几个字,那就是爱,喜悦,和平,真我,其他所有与植物馆的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爱,喜悦,和平,真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强大呢?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写的这些,其实只是书中内涵的冰山一角。一开始,以为它只是空讲道理的励志书,然而翻开书,却是一个充满惊喜的精彩世界。它解开了我的很多困惑,让我相信,与它的相遇,实在是一种美好的缘分。
   读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10   亲爱的孩子:
     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刻了。我看到你的成长、茁壮,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越多,你回收的就越多。又到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7. 遇见未来的自己

亲爱的,
  
  
 外面没有人,
  
 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
  
 内在透射出来的结果。
  
      ——题记
  
   大二的我们,20岁,穿着破洞牛仔,亦或森女亚麻,无邪地回忆年少轻狂的过去,又天真地盼望心想事成的将来。身边的人来来去去,朋友也交往的陆陆续续。彼此倾诉最多的除了忙,就是迷茫。刘同安慰说,你觉得孤独就对了,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你觉得无助就对了,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卢思浩祝福说,无论将来会遇见谁,生活都是先从遇到自己开始的,关于友情,关于梦想,关于爱,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直到张德芬带我《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才明白,我从来都没有跟人讲过我是谁,如果那算我的话。
  
   人生看似有十万个为什么,又看似有无数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回归到最本质上来讲也不过就是搞清楚,我是谁?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如何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这三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表面上与后两个问题联系不够紧密,实则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偏偏就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身份、地位、权力、名望,诸如此类,趋之若鹜。好像是上了发条的时钟,循规蹈矩地一圈圈行走,追着赶着,顾不上回头看看昨天简单快乐的自己,只是埋头奢望着明天将又迎来一圈的圆满。于是,很多人说,我很忙碌,但不充实。
  
   大家好,我的名字是,我的年龄是,我的身份是,我的家庭背景是······我想我们已经很难记得清自己是第几次这样一遍又一遍,按着自己所定义的(一个由无数变量组合而成的自己)来介绍给身边的人。然而浑然不知,内在真我是不会随身体而生,也不随死亡而消失的,日出月落,云起云灭,岁月流转,环境变迁都无法掩盖真我作为目睹一切的观察者的事实。
  
 或者,反问自己,我不是谁?我不是我的身体,因为从小到大身体一直在发生着或显著或微妙的变化,所以我“有”一个身体,但我并不“是”我的身体;我不是我的头脑,因为首先我看不到我的思想,其次我也根本不可能让头脑停下来什么都不想。我们能感觉到身体在变化,头脑在运转,但是他们又不能算作我的一部分,毕竟主体和客体并不能混为一谈。我是谁?不是一个可以很容易脱口而出的答案,但是它又往往隐藏在“你到底想要什么”的问题之中。
  
   我想要什么,也就是说我的梦想是什么?很多人都曾梦想可以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娶到(或嫁给)心爱的人,于是被人嘲笑说,既然是梦想,不妨就让它完美些罢,何必连梦想也那么拘谨,于是人们就诗意地说,我梦想认真学习,卖力考试,辛苦打拼事业,当我爱的人出现时,无论他(或她)富甲一方,还是一无所有,我都可以张开手坦然拥抱。于是很多人在以梦想的名义,追求和向往,可梦想一旦穿上现实的外衣就又难免俗气,所以我们大多联想财富?权力?还是说“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这些未曾拥有过的光鲜美好的事物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梦想?答案显而易见。没吃过冰激凌的人,不了解冰激凌的滋味,又怎么可能会有想吃的冰激凌的欲望呢?爱、喜悦、和平是我们曾经拥有的,甚至是我们的本质,所以我们才如此热切地追寻。于是张德芬以她的理解帮我们找到了共同的梦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融入爱,喜悦与和平,那估计我们已经在梦想成真的路上收获了很多,梦想不难,梦想也不是限定一生只能有一个,所以我们不必连做梦都不敢,更不必大到用一生去赌上。
  
 把梦想描绘的这么唾手可得,是基于一个已经能清楚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个体而言,因为他可以随心而出发,可是作为一个还在摸索与了解自己的个体,我们在这条通往心想事成的路上就难免会磕磕绊绊了。
  
 是什么会导致爱,喜悦与和平远离真我呢?在张德芬的同心圆理论中,最外围的圆便是角色扮演/身份认同。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家庭,工作或者仅仅是匆匆而过的路人,但是由于我们没有与真我相联结所以有着强烈的“自我感”,这种小我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所以我们就在自己的周围拉锯开一场能量争夺站,因为我们总是想控制他人,凌驾于他人之上,或者是获得别人的关注与认可,抢夺别人的能量,所以我们的梦想之路就会出现偏离,只顾得上在某个十字路口和别人滔滔不绝讲诉自己的这条路多么宽敞光明,实不知其实已经模糊了前进的方向,以至于脚下每一步都显得战战兢兢。
  
 在倒数第二圈的外围圈上,是“思想“阻止了我们走向真我。我们的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其实在我们的思想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思想是被我们隐藏了起来,且这股思想具有极强的力量,有时候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从而决定其人生轨迹,就好比,一个人的潜意识是只要没有从肉体上伤害他人的人都算不上坏人,也就是说他可能觉得偷盗行为仅仅是偷盗者的一种谋生方式而已,算不上对他人造成伤害。还有一些潜意识是很会欺骗我们,它会看到它想要看到的东西,收到它想要收到的信息,无关乎外在的条件和事实是什么。一切以自己的小我为中心,也就是在梦想的这条路上,固执的以为自己眼睛看到的就是事情的全部,以至于小我把所有的路标都屏蔽掉,往往却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因此我们要努力地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和自己的思想沟通与权衡。
  
 在同心圆倒数第三圈上的又一因素是“情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情绪,这些情绪就是一些能量,你是驱散不走它们的,反而这些被一再否定、压抑的情绪,比如悲伤,愤怒,焦虑,恐惧,不耐烦等等,就滞留在你的身体内,久而久之这种力量就会滋长的更加强大了,所以情绪会来,就一定会走。任由它们走来走去,不加干涉。
  
 靠近圆心(真我、爱、喜悦与和平)最近的圆圈便是“身体”。在张德芬的好多经典语录中最能让我觉得有所共鸣的便是这句“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所以停下手中的事,你会发现,与你依靠的其实就是你自己的身体,不用去幻想谁在你需要的时候能借你一个宽厚的肩膀或者一个温暖的拥抱,那些外在事物不一定在你需要的时候都会那么刚好的出现,何况他们也终将会离开甚至给予别人同样的对待。抱紧自己,尝试着倾听身体的信息,跟身体联结,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一辆赛车,必须好好维护,才会有蓄势待发的冲刺,也才不会在最后落得个车毁人亡的悲剧。我们一直都爱标榜自己,是一直行走在梦想的路上,也曾豪言壮语说,心能到达的地方,脚也一定能到。所以我们要及时解决身体出现的一些小状况。
  
 这就是同心圆理论上的心想事成,也等同于破解身体的滞碍+化解情绪的瘾头+检视思想的谬误+放掉无谓的身份认同。在同心圆的中心便是真我,或许到现在仍未能给我是谁一个准确的诠释,但是其实我们早就认识了自己,只是因为妄想执着而产生了未知的自己。明白自己要去哪儿,并坚定地去接近那儿的时候,我想我们已经回到最原始的状态,获得了爱,喜悦与和平。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无人区,说是无人区却藏着很多人,只是我们不想让这些人见光而已,这些人一辈子都不走出我们的心,因此我们也无法用好和坏来定义他们,但是人本来就有正反两面,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直面真我的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努力向自己想要的东西靠近,才是我们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大二的我们,20岁,急切地想丢掉幼稚的面孔,装扮成一个思考者的模样,可是我们迷茫,慌张。但其实我们又根本用不着慌张和迷茫,好多好多美好的事情,就应该遇见,而不是追逐或者等待。
  
 我想,亲爱的
  
 外面的世界,
  
 没有别人,
  
 只有你自己。

遇见未来的自己

8. 遇见未来的自己

最近某平台刮起了一股“遇见过去的自己”的热潮风,上阶梯时现在的自己遇到了正下阶梯过去的自己,在擦肩而过的瞬间,有的人看到了过去那个热恋期幸福的自己,有的人看到了没有婚姻孩子束缚自由的自己,也有人看到了为未来正在努力地自己......而我,不想遇见过去,只想遇见未来,因为过去的自己永远在为未来的自己做准备!
  
 当接到到华为总部参观学习的通知时,内心暗自激动,因为终于可以看到一直心心念念的华为食堂了,哈哈哈哈哈哈......
                                          
 飞机起飞带来的失重感总会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带来些许的恐惧感,为了缓解只能闭着眼深呼吸,当再睁开眼的时候,转头,映入眼前的是这云团。心里的慌张似乎躲进了这软绵绵的云层了,也许,它也想体验下被包围带来的安全感吧。
                                          
 华为之行已经开始,从酒店到这第一站(园区)让我惊叹的便是绿化。沿途各种不知名的树木,枝繁茂盛,园区内更像是森林公园,建筑和植物相得益彰,总以为的高楼耸立冰冷建筑实则不符合华为的气质。我想,如果几十年后我老了,我想找一处这样的僻静之地,安享晚年吧,哈哈哈哈。
                                          
 总说,女孩子穿裙子最好看,男孩子嘛,当然是穿一身西装。公司领导层明明可以靠颜值,可才华胜过了颜值。华为泰州区负责人向徐董事长介绍着园区,我们也跟随着,仔细聆听。
  
 
  
                                                                                  
 接待我们的华为人员说,两块石头中间的断桥是“故意”设计的,意在“走路要集中注意力,不要玩手机”,而湖里的几只黑天鹤,也绝不是为了观赏,而是“警惕”,时刻提醒着华为人要有危机意识。
                                          
 在进入IT技术展厅前,我看到了这一面墙,当时因为“一人一厨一狗”几个字样被吸引,满是疑惑,后来了解到,这是一个例子,一个华为人一个年轻人奋斗的历程。那什么是华为文化?“一人一厨一狗”体现了华为的什么文化?这一点我刻在了脑子了。华为说,“看干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也就是说,干部从基层做起,不断提升;华为说:“看组织:现有和尚后有庙”,也就是说不能先空有组织空有结构,应该是先有人现有项目,根据发展再建立组织;华为说:“看激励:以奋斗者为本,有名有利”,也就是说奋斗的人,创造了价值的人,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报酬;华为说:“看业务:见缝插针,厚积薄发”,也就是说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抓住机遇和机会。一张图,让我瞬间肃然起敬,一则小故事,便将企业文化表达的淋漓尽致。
  
 
  
                                          
 华为的明信片都是与众不同的。当拿到它时,我不解其意,当被告知这是一艘非同寻常的飞机时,在去下一个目的地的路上,我上网查询了一下。原来,这是一架二战中的飞机,尽管已经千疮百孔,打的像筛子一样,浑身弹孔累累,它依然坚持飞行,最终安全返回。这架飞机告诉华为人,作为一名华为的员工,有岂止受千锤百炼的折磨,钢铁的痛苦只有钢铁本身知道,华为员工的痛苦也只有华为员工和家人才知道,因此,华为要走向称雄世界,注定是一条坎坷的路!这是多么的霸气!当然,网上也有第二个解读,这架飞机之所以继续坚持飞行,那是因为核心部位未受损失,也就是发动机,那我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是不是也就是说,遇到敌人,直击要害。
                                          
 下一站,是华为大学里的高培楼。刚来时的第一站是中式风的话,那么这一站偏欧式风格。据介绍,华为的各园区风格都不一样,由此也想到,任老爷子思想的开放性,中西结合,也许和他是建筑出身有关吧。座谈会上,我们交流了人才管理、企业文化、晋升机制等,在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饶总的介绍中,我感受到华为具有非常完善的管理机制,从人员招聘、人员晋升、项目完成、责任分配、培训机制、跨部分调岗等都相当的健全,充分体现了华为文化,狼性文件与人文关怀并存,形成了“不拘一格、能上能下、不留闲人”的用人机制。另,饶总也提到,在华为,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是公司重中之重,因为就是靠他们为公司创造价值,因此他们也应该得到最大的支持。
                                                                                                                          
 看到以上的图片是不是觉得这是童话故事里的城堡,似乎是“迪士尼”,不,并不是,这彷如童话世界一般存在的欧洲小镇是华为研发中心松山湖基地,视为科研人员打造的工作基地,那小火车便是华为研发人员的代步工具。坐着小火车沿湖欣赏,感觉自己是《疯狂动物城》里那只兔子-朱迪,又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哈哈。
                                                                                  
 徐董事长曾多次提到,要求我们细读《华为的冬天》,也曾在公司年度总结大会上诵读,这次华为之行,加深了对《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的感悟。回来时,带了两本书,《价值为纲》、《以奋斗者为本》,自己学习之外,也在部门之间传阅,领会华为精神。
  
 结合目前工作,我有如下几点想法:1、管理人员,首先要先学会管人,建立制度,形成约束;2、要有责任结果导向,不是以能力为导向;3、考核要公平;4、干部要起领头作用,要担负起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5、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发现下属每个人的优势,帮助下属成长,为企业输送人才;6、及时发现短板,及时补救,或弃用;7、不断改进思想方法,坚持创新,打破常规,发现不足;8、以身作则,提升自身水平;9、时刻保持危机意识;10、具有前瞻性;11、时刻准备着,为未来的机遇做充分的准备!
  
 
  
                                                                                  
 深圳,再见;华为,再见。高楼伫立,车水马龙,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信息化、现代化让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优胜劣汰的戏码。不努力,不奋斗,你来人间干嘛?在回程的飞机上,我又想到了某平台的视频,5年后,10年后,20年后......我会是怎样的自己?也许我仍然如此,毫无长进;也许某一天自甘堕落,被这社会淘汰;又或许因时刻准备又抓住了某个机会,飞黄腾达......哈哈哈,想想都兴奋。不负韶华,遇到未来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