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的比例各是多少

2024-05-16 23:26

1. 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的比例各是多少

法律分析:社保,就是我们常说的五险一金。
养老保险:公司每月替你交20%入社会统筹账户,自交8%入个人账户;
医疗保险:公司每月替你交9%,自交2%,另外自己需要交几元的大病统筹,用来报销重大疾病,大病统筹按自己工作地 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交纳,帝都是3元;
失业保险:公司每月替你交2%,自交1%;
工伤保险:公司每月替你交0.5%,自己不用交;
生育保险:公司每个月替你交0.8%。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的比例各是多少

2. 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的比例各是多少

根据有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各地视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缴费率,有些发达地区如上海实行了单位缴费10%的比例,北京实行单位缴费9%的比例。目前单位缴费的全国平均比例为7.5%左右,个人缴费全国平均2%。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二,覆盖范围和缴费方法: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

3. 医保个人和单位比例

医保大病保险个人和单位部分各交多少:这个险种一般都是医保中心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的,一般不会有文件明确指出单位和个人分别承担的比例或金额,主要还是看单位,效益好的单位全部缴纳,职工个人不必缴纳;也有的单位不拿,全由职工自己拿。一、个人帐户包括职工个人缴纳的全部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一部分。二、一般来说养老保险:单位20%,个人8%;医疗保险:单位8%,个人2%;失业保险:单位2%,个人1%。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各在1%左右,个人不需要缴纳。单位所缴比例,各地区、不同的行业的企业略有差别,以当地规定为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医保个人和单位比例

4. 医保比例单位和个人

五险一金最低缴纳比例如下:养老保险:单位缴纳比例20%,个人缴纳比例8%;医疗保险:单位缴纳比例9%+1%,个人缴纳比例2%+3;失业保险:单位缴纳比例1%,个人缴纳比例0.2%(备注:农业户口不缴纳;生育保险:单位缴纳比例0.8%,个人不缴费;工伤保险:单位缴纳比例0.8%,个人不缴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为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7.5%,职工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比例可作相应调整。用人单位以上一年度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为月缴费基数。单位和职工个人月缴费基数低于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以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高于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用人单位以上一年度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按7.5%的比例缴纳。例:某单位有职工100人,月工资总额90000元,用人单位每月应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为 90000元*7.5%=6750元。【法律依据】: 《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四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5. 医保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

社保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比例是多少

医保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

6. 医保缴费比例个人和单位

“企业给员工购买的基本医疗保险,单位、个人缴纳的比例分别为,用人单位按7.5%的比例缴纳,个人按2%缴费。其中,用人单位以上一年度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按7.5%的比例缴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1、用人单位以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按照9%的比例缴纳;在职职工以本人工资为缴费基数,按照2%的比例由所在单位代扣代缴。灵活就业人员按照个人缴费基数的11%缴纳。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2、医疗保险费的缴纳:企业10%个人2%+3元(基本医疗:企业9%个人2%,大额互助:企业1%个人3元)职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低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以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工资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职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高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作为缴费工资基数,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无法确定职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以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3、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划入个人帐户的标准:(1)、不满35周岁的职工按本人月缴费工资基数的0。8%划入个人帐户;(2)、35周岁以上不满45周岁的职工按本人月缴费工资基数的1%划入个人帐户;(3)、45周岁以上的职工按本人月缴费工资基数的2%划入个人帐户;(4)、不满70周岁的退休人员按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3%划入个人帐户;(5)、7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按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8%划入个人户。4、、查询个人医疗保险缴费的方法(1). 社保中心查询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到单位所属地社保局服务大厅打印个人帐户医疗保险缴费清单。(2).电话咨询打当地社保局电话报个人身份证号查询个人帐户医疗保险缴费情况。

7. 医保比例单位和个人

医疗保险缴费政策
1、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比例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为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7.5%,职工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比例可作相应调整。
2.单位和职工个人缴费基数
a.用人单位以上一年度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为月缴费基数。
b.单位和职工个人月缴费基数低于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以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高于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
3.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
招商银行保险提醒,国务院规定: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帐户。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帐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4.用人单位和参保职工不缴或欠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处理办法
用人单位和参保职工应当认真履行缴费义务,不缴纳或欠缴医疗保险费时,职工个人帐户资金停止计入。个人帐户的结余资金可以继续使用。
医疗保险查询方法
1、社保中心查询
如果对自己的社保帐号不清楚,可以携带身份证到各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办理大厅查询。
2、上网查询
登陆所在城市的劳动保障网或社会保险业务网站,点击“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窗口,输入本人身份证和密码(密码是你的社保证编号或者身份证出生年月),即可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3、电话咨询
拨打劳动保障综合服务电话“12333”进行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
4、触摸屏查询
各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办理大厅内如果设有社会保险触摸屏查询系统,刷卡或根据屏幕提示输入卡号或身份证号进行查询。
医疗保险缴费政策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已经清楚了,有了医疗保险,哪怕我们生病住院了,也无需担心治疗费用了。

医保比例单位和个人

8. 医保比例单位和个人

法律分析:医疗保险单位与个人缴纳比例:  公司按一定的基数进行缴纳,(基本医疗 企业9% 个人2% , 大额互助 企业1% 个人3元)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包括地、市、州、盟)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北京、天津、上海 3个直辖市原则上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筹(以下简称统筹地区)。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执行统一政策,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铁路、电力、远洋运输等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企业及其职工,可以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