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 | 墨菲定律

2024-05-05 11:05

1. 概率论 | 墨菲定律

 前阵子上概率论的时候,老师给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好吧,知乎上也有,滑稽 ),其中牵涉到了墨菲定理,感触挺深,特将此分享给其他的读者朋友。
   什么是墨菲定律?
   可能还是有一些同学对递归算法也没什么概念,简单的回顾一下递归算法的两个解题要点:
   (1)找到 递归方程: 递归方程的表述有点晦涩,白话点说,通常就是找到 相邻两步之间的关系 。例如经典汉诺塔问题中,移动3个圆环和移动2个圆环之间有什么关系?移动10个圆环和移动9个圆环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推广到移动N个圆环和移动N+1个圆环之间有什么关系?
   (2)找到 递归边界: 通常来说,就是把题目的条件改成一个很小的数字,并找到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例如汉诺塔问题中,移动1个或2个圆环,都有显而易见的最优答案,就可以作为递归边界。
   显而易见的,如果具备以上两个要素,就可以从递归的边界开始,根据递归方程,依次的推算出所有结果。基本和数学归纳法一个思想。递归的思想也可以说“用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便于表述,先约定一下表述含义:
   (1)目标事件:就是指 出现至少一次连续10次或10次以上正面朝上 这个事件,之后会简称为 目标事件。 
   (2)P(n)代表的是, 当总共扔n次硬币时,目标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n)。 例如当总共只扔10次时,出现连续10次都是正面的概率就记为P(10)。当连续扔1000次时,目标事件的发生概率就记为P(1000)。
   明确了符号定义后,开始试着找出本题的递归边界和递归方程。
   首先,本题的递归边界似乎很容易确定。
   我们先不考虑扔1000次这么多,不妨先只考虑扔10次。总共只扔10次,要连续10次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很显然,这个概率等于1/1024(2的10次方等于1024),也就是说P(10)=1/1024。当然,如果扔的总次数小于10次,那显然目标事件发生概率就是0了,因为连总次数都不足10次,不可能会出现连续10次正面朝上。也就是说当n<10时,P(n)=0。
   至此,递归边界可以确定下来了。
   寻找递归方程的问题,也就基本等价于“P(n)和P(n+1)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也就是每当多出1次扔的机会时,概率如何变化?我们知道肯定是变大了,只是暂时不知道具体增加了多少而已。
   如果我们成功找到了相邻两步之间的计算关系,那么显然就解题成功了。因为P(10)是明确等于1/1024,我们可以通过P(10)算出P(11),通过P(11)算出P(12),通过P(12)算出P(13)......以此类推,直至算出P(1000)。
   至此,原本一个看着无从着手的问题,就变得很具体了,无非就是找出P(n)和P(n+1)之间的运算关系。
   P(10)=1/1024。这个很明确,总共只扔10次,要10次都正面朝上,只有1种可能性,而总的可能性有1024种。
   如果扔11次呢?显然扔11次得到连续10次正面朝上的概率肯定比只扔10次要大。那P(11)到底比P(10)大多少呢?
   如果前10次已经出现了连续10次的正面,那么无论第11次扔正面还是反面,都已经满足条件,所以P(11)里已经完全包含P(10)。而扔11次相比扔10次多出来的机会只可能是:“前10次都没有出现,而恰好在抛第11次时,才首次出现了连续10个正面的情况”,也就是说扔到第10次时,已经扔出连续9次正面,接着第11次也扔了正面,从而刚好满足连续10次正面。
   也就是说P(11)应该等于P(10)再加上恰好在第11次抛硬币时才首次发生目标事件的概率。
                                           P(10)和P(11)的关系算是明确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相邻关系都是如此呢?还不完全一样。
   假设我们现在已经抛了50次,已经知道了P(50),那么P(51)和P(50)的关系是如何呢?首先他们的关系结构上应该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P(51)应该等于P(50)再加上恰好在抛第51次时才首次发生目标事件的概率。只不过在计算这个新增概率时,需要考虑的情况会比之前稍复杂一些。
                                           P(50)和P(51)的关系已经具备一般性,所以我们可以推广到更一般的P(n)和P(n+1)的关系了。
                                           当n<20时,n-10<10,所以P(n-10)都等于0,递归方程均成立。
   至此,递归边界和递归方程都已经找到了。
                                           这里用了一个循环,进行打表,再进行查询。   为什么不用递归做呢,因为实在是等不到结果,时间太长了(😭😭😭)。
                                            参考资料: 
    也许,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也许,是那么的难以实现;也许,是那么的微乎其微。但是,只要有成功的概率,哪怕小到可以近似忽略,坚持去做,也可以逆天改命,完成逆袭。 
    不是说坚持就一定成功,但是不坚持,绝不会等来成功。 就像抛硬币连续10次正面朝上,遇到这个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会是,我的天,这个概率肯定特别低,但是,当抛的次数足够多的时候,概率就不断的接近1。
   最后,分享一个 视频 ,干了这碗毒鸡汤,一起加油!!!

概率论 | 墨菲定律

2. 《墨菲定律》小概率事件中,隐藏着不可忽视的人性

1、墨菲定律:越怕出问题,问题就越可能发生
  
  
 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这让我想到了每次在路上,遇到堵车时,总觉得旁边的车道车子跑得快,挤过去之后又发现原来的车道快。
  
 如何做才能避免墨菲定律的发生呢?——任何时候都不要心存侥幸,务必学会防微杜渐。思路周全,做足准备,才是硬道理。
  
 2、帕金森定律:庸人占据高位时,组织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在医学领域有一种疾病叫作帕金森症,这种病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四肢颤抖,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其实,在一个机构中也是如此,当领导不具有管理才能时,这个机构就会像患了帕金森症一般,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工作,导致机构越来越臃肿,效率越来越低下,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3、框架效应:表达方式不同,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所谓“框架”,指的是一种言语表达方式,就是当一个人描述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同的表达方式会给倾听者不一样的感觉,从而使倾听者做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决策。
  
 4、安慰剂效应:信任和安心,和真正的治疗一样重要
  
 安慰剂当然不是我们治疗疾病的首选,真正的病痛还是得靠正确治疗来解决。但是,安慰剂效应也能给我们缓解病痛带来很多帮助。
  
 5、路西法效应:极端环境之下,好人也会变成恶魔
  
 极端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身份角色的改变足以影响一个人的道德判断。一个善良平和的人在某些情境下会变成兽性十足的魔鬼。
  
 这让我想到了上一本共读的书《基督山伯爵》,他本来是个善良的好人,但是被诬陷入狱十四年后,成了复仇狂魔。
  
 怎样才可以跟人性中恶的一面抗争,抵御路西法效应的侵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自己内心的良知,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3.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

今天跟大家分享《墨菲定律》第二部分的内容。 
  
 美国空军基地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上尉参与了一个火箭减速超重的实验项目,需要安装传感器,传感器有两根线,一旦接反的话就不会正常读取数据。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传感器安装完毕后,发现这些传感器的接线居然无一例外的全部接反了。
  
 事后,墨菲上尉承认,这是由于自己在设计传感器时候,没有考虑到居然有人会把线接反,他自嘲:“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以错误的方式被处理,那么,最终肯定会有人以错误的方式去处理它。”而这句自嘲,也成了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定律——墨菲定律。
  
 墨菲定理在当时无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技术会日臻完美,而人却始终会出错。如果没有考虑到事情的全部可能性,只要事情有做错的可能,那肯定会有人去把事情做错。
  
 只要有人参与,就不可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犯错,环节越复杂,参与的人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越高明,我们将要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 事情永远会出错,最坏的情况永远会发生。 
  
 人们又将墨菲定律进一步深挖,从中阐述四个方面内涵:
  
 1、任何事情都不会像它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任务的完成周期都会比你预计的要长。
  
 3、任何事情如果有出错的可能,就会有极大的概率出错。
  
 4、如果你预感可能会出错,那么它必然会出错。
  
 墨菲定律警告我们最坏的情况会发生,不管对技术还是对概率都不要盲目自信,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事先要考虑好每一种可能性,防微杜渐,消除隐患。
  
 万事必作于细,既然最坏的情况总会发生,至少我们可以做一个周全的预案,这就是墨菲定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浮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古希腊国王召见阿基米德,让他鉴定纯金王冠是否掺假。接到这个任务后,阿基米德苦想多日无果。有一天,他停下工作泡个热水澡轻松一下,跨进澡盆后水溢出来了,而且,他发现水越深,身体就越轻。于是他恍然大悟,通过计算将王冠沉入水中排出的水量解决了国王的疑问,而也戏剧性的发现了流体静力学中的重要定律——浮力定律。
  
 这一戏剧性的过程,后来被心理学家归纳为:酝酿效应。很多时候当我们尽力想去解决一个复杂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耗费多少精力都找不到正确的思路。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反而可能会产生关键性的灵感。
  
 这种把难题暂时放一放,穿插一些其他事情的做法,使人们不会陷入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能够采取新的步骤和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如我们生活中的劳逸结合,以及以分割时间为基础的各类时间管理方法,都是从酝酿效应中延伸出来的。
  
 因此,当我们面临一个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更不要因此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可能是我们已经走进了讲话的思维定式中不能自拔。
  
 要相信我们的大脑,他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人脑中隐含着某种迅速而直接的洞察和领悟,被称为灵感或直觉。即使我们停止思考,大脑也会在意识深处,加工原来收集到的资料,从而产生新的想法。
  
 所谓“控制错觉”,是指人类高估自己的非逻辑和非统计直觉,仅仅靠直觉做出的非理性判断。这是人类的本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一次次面对穷途末路时,必须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而不是把命运交给未知。
  
 由此,“控制错觉”所带来的自信,正是人类一步步进化到生物链顶端的动力之一。但是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本能,让我们常常自信的犯错。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彩票公司卖的彩票都是1美元,一半是由自己选的号,另一半是卖票人随机出的。到了快出彩票那天,问他们手里的彩票如果转让的话,愿意接受多少价格?结果自选彩票的人出让价格是8.16美元,高于售价的8倍,而没有亲手挑选彩票的人,出让价格是1.96美元。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自选彩票中奖信心更强烈,所以价格也更高。
  
 但客观来讲,中奖这种偶然性事件发生只与概率有关,无论机选还是自选,中奖概率是一样的。在“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把命运交给概率”之间,人们更愿意相信前者。
  
 在面对我们无法做出判断的事情时,人们就会依赖直觉来做出判断。这种行为本身没有问题,直觉至少比听天由命更积极一些。在酝酿效应中曾提到,直觉有时候甚至会扮演比理性更有价值的角色。
  
 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要让自己陷入“控制错觉”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凭直觉做出的决定仅仅是直觉而已,毕竟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理性决策,它没有其他依据。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术语。相信这个效应并不难理解,也比较常见。它的核心是在群体力量面前放弃个人理性判断,而追随大众的倾向,并否定自己的意见,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
  
 从众心理我们也不应该简单的否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过去人力进化的过程中,从众行为却无疑是一种生存良策。
  
 然而生活中有不少缺乏主见,轻易从众的人,也有人会专门利用这种心理达到目的。
  
 遇事不能不加分析的顺从大众行为,不能盲目随波逐流。当大众行为理性正确时,自然要跟随,当大众行为被非理性主导时,则要谨慎对待。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的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的、含糊不清的、空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些描述,而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这就是巴纳姆效应,又称弗拉效应。
  
 巴纳姆效应的典型例子,就是那些关于星座与性格之间联系的论断。仔细分析这些性格描述你会发现,无论你阅读哪个星座的性格,75%以上都符合你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巴纳姆效应的厉害之处:主观验证的作用。
  
 主观验证能对我们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相信某件事的欲望。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这件事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找到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
  
 人们喜欢“看上去跟自己相关的观点”胜过了“正确的观点”,而什么观点会让绝大多数人觉得相关呢?正是那些似是而非、摸棱两可的描述。
  
 这也是巴纳姆效应给我们的启示:面对“看上去跟自己相关”的观点和模糊不清的表述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对自己的判断慎之又慎。
  
 英国逻辑学家奥卡姆指出:对于同一理论或者命题的论证,多种解释和证明过程中,步骤最少,最为简洁的证明是最有效的。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简洁的理论才是好理论。
  
 在经济管理方面,这一理论也很有效。
  
 一家大型企业为了实现一百万件新产品的销售量,召集了最优秀的营销人才,不分昼夜的讨论开会,最后得出了几十种针对不同客户类型的销售方案。这时,美国著名的营销管理大师博恩建议在这个问题上应用奥卡姆剃刀原则:为什么只想着通过这么多不同的渠道,向这么多不同的客户销售数目不等的新产品,却不选择通过一次交易,向一家大公司销售一百万件产品呢?
  
 这句话几乎推翻了这几天的全部讨论结果。于是大家重新坐起来头脑风暴,发现在合作的企业中,有一家公司拥有数百万客户,而且这家公司在推广他的产品时需要向客户赠送礼物。于是,数十种方案简化成了一套方案:搞定这家公司的客户礼品单子,最终他们的目标实现了。
  
 当然奥卡姆剃刀不是割草机,不能乱砍一气,只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真正的化繁为简。
  
 现在越来越倡导简约主义,简洁而不简单,这便是奥卡姆剃刀原理的正确方式。
  
 
  
  
 
  
  
  以上内容摘自张文成著作的《墨菲定律》,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预知更加详细的信息和更多案例,请翻阅原著。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

4.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

今天跟大家分享《墨菲定律》第二部分的内容。 
  
 美国空军基地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上尉参与了一个火箭减速超重的实验项目,需要安装传感器,传感器有两根线,一旦接反的话就不会正常读取数据。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传感器安装完毕后,发现这些传感器的接线居然无一例外的全部接反了。
  
 事后,墨菲上尉承认,这是由于自己在设计传感器时候,没有考虑到居然有人会把线接反,他自嘲:“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以错误的方式被处理,那么,最终肯定会有人以错误的方式去处理它。”而这句自嘲,也成了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定律——墨菲定律。
  
 墨菲定理在当时无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技术会日臻完美,而人却始终会出错。如果没有考虑到事情的全部可能性,只要事情有做错的可能,那肯定会有人去把事情做错。
  
 只要有人参与,就不可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犯错,环节越复杂,参与的人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越高明,我们将要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 事情永远会出错,最坏的情况永远会发生。 
  
 人们又将墨菲定律进一步深挖,从中阐述四个方面内涵:
  
 1、任何事情都不会像它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任务的完成周期都会比你预计的要长。
  
 3、任何事情如果有出错的可能,就会有极大的概率出错。
  
 4、如果你预感可能会出错,那么它必然会出错。
  
 墨菲定律警告我们最坏的情况会发生,不管对技术还是对概率都不要盲目自信,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事先要考虑好每一种可能性,防微杜渐,消除隐患。
  
 万事必作于细,既然最坏的情况总会发生,至少我们可以做一个周全的预案,这就是墨菲定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浮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古希腊国王召见阿基米德,让他鉴定纯金王冠是否掺假。接到这个任务后,阿基米德苦想多日无果。有一天,他停下工作泡个热水澡轻松一下,跨进澡盆后水溢出来了,而且,他发现水越深,身体就越轻。于是他恍然大悟,通过计算将王冠沉入水中排出的水量解决了国王的疑问,而也戏剧性的发现了流体静力学中的重要定律——浮力定律。
  
 这一戏剧性的过程,后来被心理学家归纳为:酝酿效应。很多时候当我们尽力想去解决一个复杂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耗费多少精力都找不到正确的思路。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反而可能会产生关键性的灵感。
  
 这种把难题暂时放一放,穿插一些其他事情的做法,使人们不会陷入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能够采取新的步骤和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如我们生活中的劳逸结合,以及以分割时间为基础的各类时间管理方法,都是从酝酿效应中延伸出来的。
  
 因此,当我们面临一个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更不要因此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可能是我们已经走进了讲话的思维定式中不能自拔。
  
 要相信我们的大脑,他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人脑中隐含着某种迅速而直接的洞察和领悟,被称为灵感或直觉。即使我们停止思考,大脑也会在意识深处,加工原来收集到的资料,从而产生新的想法。
  
 所谓“控制错觉”,是指人类高估自己的非逻辑和非统计直觉,仅仅靠直觉做出的非理性判断。这是人类的本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一次次面对穷途末路时,必须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而不是把命运交给未知。
  
 由此,“控制错觉”所带来的自信,正是人类一步步进化到生物链顶端的动力之一。但是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本能,让我们常常自信的犯错。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彩票公司卖的彩票都是1美元,一半是由自己选的号,另一半是卖票人随机出的。到了快出彩票那天,问他们手里的彩票如果转让的话,愿意接受多少价格?结果自选彩票的人出让价格是8.16美元,高于售价的8倍,而没有亲手挑选彩票的人,出让价格是1.96美元。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自选彩票中奖信心更强烈,所以价格也更高。
  
 但客观来讲,中奖这种偶然性事件发生只与概率有关,无论机选还是自选,中奖概率是一样的。在“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把命运交给概率”之间,人们更愿意相信前者。
  
 在面对我们无法做出判断的事情时,人们就会依赖直觉来做出判断。这种行为本身没有问题,直觉至少比听天由命更积极一些。在酝酿效应中曾提到,直觉有时候甚至会扮演比理性更有价值的角色。
  
 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要让自己陷入“控制错觉”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凭直觉做出的决定仅仅是直觉而已,毕竟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理性决策,它没有其他依据。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术语。相信这个效应并不难理解,也比较常见。它的核心是在群体力量面前放弃个人理性判断,而追随大众的倾向,并否定自己的意见,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
  
 从众心理我们也不应该简单的否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过去人力进化的过程中,从众行为却无疑是一种生存良策。
  
 然而生活中有不少缺乏主见,轻易从众的人,也有人会专门利用这种心理达到目的。
  
 遇事不能不加分析的顺从大众行为,不能盲目随波逐流。当大众行为理性正确时,自然要跟随,当大众行为被非理性主导时,则要谨慎对待。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的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的、含糊不清的、空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些描述,而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这就是巴纳姆效应,又称弗拉效应。
  
 巴纳姆效应的典型例子,就是那些关于星座与性格之间联系的论断。仔细分析这些性格描述你会发现,无论你阅读哪个星座的性格,75%以上都符合你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巴纳姆效应的厉害之处:主观验证的作用。
  
 主观验证能对我们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我们心中想要相信某件事的欲望。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这件事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找到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
  
 人们喜欢“看上去跟自己相关的观点”胜过了“正确的观点”,而什么观点会让绝大多数人觉得相关呢?正是那些似是而非、摸棱两可的描述。
  
 这也是巴纳姆效应给我们的启示:面对“看上去跟自己相关”的观点和模糊不清的表述时,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对自己的判断慎之又慎。
  
 英国逻辑学家奥卡姆指出:对于同一理论或者命题的论证,多种解释和证明过程中,步骤最少,最为简洁的证明是最有效的。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简洁的理论才是好理论。
  
 在经济管理方面,这一理论也很有效。
  
 一家大型企业为了实现一百万件新产品的销售量,召集了最优秀的营销人才,不分昼夜的讨论开会,最后得出了几十种针对不同客户类型的销售方案。这时,美国著名的营销管理大师博恩建议在这个问题上应用奥卡姆剃刀原则:为什么只想着通过这么多不同的渠道,向这么多不同的客户销售数目不等的新产品,却不选择通过一次交易,向一家大公司销售一百万件产品呢?
  
 这句话几乎推翻了这几天的全部讨论结果。于是大家重新坐起来头脑风暴,发现在合作的企业中,有一家公司拥有数百万客户,而且这家公司在推广他的产品时需要向客户赠送礼物。于是,数十种方案简化成了一套方案:搞定这家公司的客户礼品单子,最终他们的目标实现了。
  
 当然奥卡姆剃刀不是割草机,不能乱砍一气,只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真正的化繁为简。
  
 现在越来越倡导简约主义,简洁而不简单,这便是奥卡姆剃刀原理的正确方式。
  
 
  
  
 
  
  
  以上内容摘自张文成著作的《墨菲定律》,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预知更加详细的信息和更多案例,请翻阅原著。

5.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

技术会日臻完美,而人却始终会出错。如果没有考虑到事情的全部可能性,只要事情有做错的可能,那肯定会有人去把事情做错。
  
 心理学家具体说明了墨菲定律的内涵:
  
 一、任何事情都不会像它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任务的完成周期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任何事情如果有出错的可能,那么就会有极大的概率出错
  
 四、如果你预感可能会出错,那么它就必然会出错。
  
 这个心理学定律出现于20世纪美国经济和科技迅速爆炸的时代,整个西方世界充满了一种自信、乐观,相信人类终将克服一切,改造一切,没有什么问题是战胜不了的。为了给当时的人们敲警钟,而产生的偏向于悲观主义的论调。
  
 但“墨菲定律”带给我们的巨大启示就是如果你不提前做好周全的预案,那么最坏的情况一定会发生,要尽可能的实现考虑到每一种可能,防微杜渐。
  
 这是我在做活动策划时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定理,每当活动开始的前一天,我就会从头到位把活动在脑子里再过一遍,思考完之后还是不放心,总觉得什么没想到,最后固然现场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所以万全之策,还是多多培养自己的现场应急能力吧!
  
 今天的摘书就到这里。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

6. 出现哪种奇怪情况就是墨菲定律?


7. 请问墨菲定律是现实生活发生的概率吧

是啊,就是概率保证存在的前提下,如果完全不可能发生就不存在。如果有概率为p,则

那么n很大的时候,就有可能发生p,不发生p的概率会持续减小到0

请问墨菲定律是现实生活发生的概率吧

8. 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墨菲定律到底是什么?

第一次看见墨菲定律这个词,是在看爱情公寓的时候,众人准备给展博和宛瑜拍婚纱照,精心筹备分配了工作之后,最终一件事也没有办成,胡一菲由此谈到了了墨菲定律。那么墨菲定律到底是什么呢?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原文为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
1949年,一位名叫爱德华·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对他的某位运气不太好的同事随口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坏,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更坏。”
一句本无恶意的玩笑话最初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含义,只是说出了坏运气带给人的无奈。或许是这世界不走运的人太多,或许是人们总会犯这样那样错误的缘故,这句话被迅速扩散,最后竟然演绎成: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墨菲定律(Murphy's Law)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的根本内容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指的是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