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是干嘛的?

2024-05-07 06:09

1. 中国三农是干嘛的?

你好,中国三农是干嘛的?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摘要】
中国三农是干嘛的?【提问】
你好,中国三农是干嘛的?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回答】
中国三农调研员是干什么的?【提问】
你好,中国三农调研员是干什么的?(1)     三农调研员属于志愿者公益型服务岗位,服务于全社会涉及到农民、农村、农业的各个群体或个人。以奉献社会、服务三农为旨宗,志愿义务完成三农相关工作,并积极开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三农发展的三农资讯采编和三农课题调研活动。(2)     积极认真地开展三农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按主题、分行业、分领域、分区域、分事例的进行精准三农普法工作,以及法律法规的司法实践探讨及社会调研反馈工作。积极有效地宣传推广党和国家惠农政策及惠农项目,为涉农企事业机关单位提供全方位三农政策法规等涉农咨询服务。(3)     做国家重点三农课题调研和惠农政策项目反馈工作,对社会热点、焦点三农现象等课题研究,要有立项、有计划、有重点 、重实效地开展活动。提供涉农维权援助服务时,以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弘扬正气,维护国家及人民利益为己任。(4)     积极采集编发各类三农资讯信息,对时代风貌、典型示例、新人新事、致富信息、成功经验积极宣传,把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维护农民权益当做头等大事。以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为宗旨,注重社会效益,在搞好公益服务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发展经济、创富农民收益,助力三农,服务社会。【回答】
向三农反应情况。一旦受理是收费的吗?【提问】
·“12316”三农服务热线今年底将在全国范围开通你好,涉及金钱需谨慎,建议拨打三农热线【回答】

中国三农是干嘛的?

2. 三农的最新巨变

2015年在我国“三农”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连串亮眼的数字背后,映射出我国农业“千年未有之变”。巨变一:摆脱“粮食生产周期之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长2.4%。这是自2004年以来,全国粮食连续第十二年获得丰收。“十二连丰”,说明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有了根本性提高,彻底摆脱了以往“二丰一平一歉”粮食生产周期,堪称“千年之变”。巨变二:“南粮北运”格局逆转为“北粮南运”东北地区曾是历史上的关外“不毛之地”,如今已演变为我国粮食最主要产区。目前,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秋粮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北大仓”黑龙江,自2011年起连续四年成为我国产粮“状元”,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强。这也使得中国几千年来“南粮北运”格局逆转为“北粮南运”。史书记载,明朝京杭大运河从南向北运粮的漕船达9000多艘,清朝每年从南方征收北运的漕粮多达400万石。如今,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西等全国5个粮食调出省(区)中,东北地区就占了3个。巨变三:从“牛耕马犁”到“机声隆隆”“牛耕马犁”是我国数千年来传统农业的真实写照,如今已经难觅踪迹。在广袤农田里,“高大威猛”的农业机械大显身手。目前我国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机械种植、收获水平分别从十年前的6%、27%,提高到现在的38%、81%,玉米机收水平从2%提高到55%。根据国际发展经验,当农机化水平达到40%时,农机化就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农业部预计,201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2%,正在快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巨变四:从滥施滥用到化肥农药零增长我国已经启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这意味着我国农业将努力告别以往“大水大肥”粗放式增长模式,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也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打下坚实基础。从化肥农药利用率看,2015年我国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为35.2%,比2013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6.6%,比2013年提高1.6个百分点。化肥利用率提高2.2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氮排放47.8万吨、节省100万吨燃煤。巨变五: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破万元大关农民要小康,关键看钱袋子鼓不鼓。“十二五”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1%,2014年达到9892元,2015年更有望突破万元大关。农民生活水平变化,从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就可看出端倪。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1%,2013年下降至37.7%,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明显降低,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3. 新三农问题

农民、农业、农村习惯上被称为中国的三农问题,也可以说是千百年来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基础性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的三农问题依然存在和意义重大,但它的内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旧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土地制度、农产品价格和农民税费负担三个方面。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曾是谷贱伤农的突出标志。农村改革既实现了农民的种养殖自由和农产品价格市场化,又以家庭承包的形式均分了土地,而集体所有的外壳同时遏制了农村的土地兼并,从而实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能够想象的最好土地制度安排。2006年免征农业税和免去农民的其它一切税费,终结了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苛捐杂税“积累莫返之害”的定律,标志了我国传统三农问题的基本解决。
新三农问题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在工业化、现代化转型中产生的。这主要是随技术和装备进步与农民离乡务工而产生的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问题,农村土地的非农转用问题和农民离乡进城务工问题。其中,农地的流转已经受到政策鼓励,农民工进城问题近年来已引起相当重视,解决的步伐相当微小、缓慢,但至少在方向上并无大的分歧。现在分歧最多最大、又制约着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是农村土地的非农使用问题。农村土地如何非农使用,既直接影响农民工移居城市的方式,也间接制约了农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步伐,因此它已成为新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

新三农问题

4. 三农问题


5. 三农问题

重点
一是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  研讨三农问题与村镇建设
闪失。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两个制度”。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中央要求,18亿亩耕地的红线要坚守到2020年。必须节约每一寸土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要运用好价格和补贴“两个杠杆”。中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偏低,需要逐步适当提高,这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一个根本性措施。但农产品价格一时上涨过多,城乡中低收入群众承受不了。所以,对农产品价格问题要统筹兼顾,努力把农产品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上。对农业进行补贴,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政策。2008年给农民的补贴达到1028亿元。如果财政状况好,还要下决心大幅度增加。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要向主产区倾斜,对粮食大县的财政奖励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要强化科技进步和农田基本建设“两个手段”。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争在农业科技的关键领域、前沿领域有所突破,加强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同时,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二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最重要的是扩大农民就业。要内外结合、多措并举,既  全国人大土地管理法执法检查组会场
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做足种植业结构调整、耕地精耕细作的文章,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又要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增收空间,还要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一项大战略,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很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切实把重点放在农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由政府全包下来。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国家财政也要通过直接补助或“以奖代补”给予鼓励。
四是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战略布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的大趋势,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有序转移农村人口,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始终会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在农村生活,进城务工农民相当一部分还会“双向流动”,必须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要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合理把握城镇化的速度,积极稳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使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努力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局面。
五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深受农民欢迎。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但必须遵循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不能不顾条件地强制推行,特别是对土地入股、长期租赁等形式更要慎重。因为经济发展是有波动的,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就业是不稳定的,只要承包地还在,即便农民失业回乡,生活也有最基本的保障。因此,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是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一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落实。要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到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扩大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

三农问题

6. 三农问题

所谓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希望采纳

7. 三农问题

三农是指农民、农村、农业,三者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目前的中国是个农业人口(农民)较多的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均GDP处于下游。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大多较低。如何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如果农民的问题解决不好,可能轻则影响经济发展,重则会出现大的不稳定局面。国务院也在采取各种措施:如发放各种农业补贴、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简单的说:三农问题是个大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

三农问题

8.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