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的介绍

2024-05-19 05:17

1. 甘肃岷县的介绍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的美誉,境内海拔为2200 -3872米之间。全县辖18个乡镇,境内聚居着多个民族,总人口45万余人,其中城镇人口4万余人,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境内山峦环抱,洮水绕城东流,草场广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是甘肃南部亟待开发的一块宝地。

甘肃岷县的介绍

2. 甘肃岷县的岷县自然概况

 第一,地质构造岷县属西秦岭地槽皱系的北支秦岭海西褶皱带。经历了中生代的燕山运动隆起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山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的格局。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相互层的灰岩、砂岩、泥炭、泥岩为主。在县西南部有新生代第三纪的红色岩层以及第四纪的黄土。黄土以洮河域为深厚。岷峨山、 莫遮梁及闾井镇下草地出露的花岗岩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第二,地层 岩石县境内地层,从晚古生代泥盆纪中期开始至新生代第四纪,均有出露。中生代缺失白垩纪。除第三纪和侏罗纪分别属于大陆山麓相和内陆湖沼相沉积外,其它各纪地层均属滨、浅海相沉积、变质程度较浅。侏罗纪以前的地层均为浅变质的板岩、砂岩、灰岩等。仅在浸入体的边缘和断裂带的两侧有接触变质的黑云母片岩、绢片岩、千枚岩和角岩以及动力变质的糜棱岩、角砾岩、压磷岩等。侏罗纪以前的部分地层受侵入岩和断裂构造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破坏。第三纪地层分布于断层东北地区。三迭纪地层仅在断层西南有出露。县内地质分层岩、岩石两大部分。第三,矿产 岷县境内矿产已发现的有10多种、50多个点。(一)金属矿产铁矿:分布于茶埠镇山那、奈子沟、哈扎一带。储量比较集中,品位达25—35%。其余如闾井镇草地、马坞乡下什字、申都乡石干沟、小寨沟,禾驮乡红桦林、麻子川乡旋窝、茶埠镇耳阳沟等均有分布。但储量小,品位也低。铜矿:分布在禾驮乡的高家山、上禾驮,闾井镇屯坝上、茶埠镇半沟、铜峪沟等地。品位最高达7.5%。金矿:主要分布在闾井镇金厂沟、麻子川乡八岔沟(旋窝)、锁龙乡的锁龙口以及秦许乡鹿儿坝等地。铝锌矿:分布在茶埠镇半沟、铜峪沟,小寨乡三黄咀,禾驮乡高家山、寨上,闾井镇屯坝上、七界,蒲麻镇大磨沟。品位最高15%。汞矿:岷山乡撮撮沟有。储量217.5吨。锑矿:分布在禾驮乡寨上,闾井镇结石山,秦许乡鹿儿坝,十里镇大沟寨、甘寨,西寨镇坎峰、站里等地。钒矿:禾驮乡上禾驮村附近有分布,储量少。(二)非金属矿产石灰石:禾驮乡石门储量大,目前已开发利用。县城附近的岷山,龙王台及洮河、迭藏河河滩,茶埠镇耳阳出龙沟亦有分布。石膏:文斗乡红水沟有,储量不明。煤:主要分布在茶埠镇耳阳沟、岷山乡沙漠沟、寺沟乡老鸦山、麻子川乡分水岭、闾井镇狼渡滩等地。耳阳沟储量约50万吨,为黑色粉末状、高挥发、高灰分、高硫长焰煤,正在开发利用。麻子川分水岭、闾井狼渡滩等地为泥煤、储量约500万吨,目前尚未深度开采,农民有自作取暖或用做花卉培养土。硅矿石:分布在雪花山、棒骨山,西寨镇的关上。储量约13.53万吨,正在开发。  第一, 特征 岷县地貌属高原形态,西秦岭北支褶皱带。全县山地占88.8%,南有长江、黄河分水的岷峨山、大拉梁;北有洮河、渭河分水的木寨岭、岭罗山。全境山岭起伏,河流纵横,气势壮观。第二, 类型 1、侵蚀切割山区:主要分布在洮河流域及蒲麻河、湫山河、闾井河上游等区,海拔较高,山势陡峻,沟谷深,浅切割,中度侵蚀。相对高差在400—1000米之间。山坡为沉积、残积及第四纪薄层风积黄土覆盖,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山脊岩体裸露,沟地少阶地,气温低,温润垂直带明显。植被以高山草甸,针、阔叶混交井为主。林、牧资源丰富。2、高原形态山区:主要分布在班哈山以东至马坞广阔地带及迭藏河上游,海拔2800左右,地形起伏较缓,山势低缓浑圆,相对高差400米左右。山间有盆地、滩地、植被完好,以沼泽、草甸沼泽、草甸草原、山地草甸等为主。气温低而湿润,有发展牧业的良好前景。3、河谷川台区:主要分布在洮河、迭藏河流域,地势平坦开阔,阶地Ⅱ—Ⅲ级,中部为川地、坪台。西川、南川、梅川以及东部的狼渡滩、后治滩,均为较大面积的川台区。洮河中游川台地区无霜期较长,是主要的农业精耕区。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是甘南高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大部分地方海拔高,受大陆性气团、副热带暖湿气团的交替影响和地形对大气抬升的作用,形成高寒阴湿这一气候特点。降雨量多,气温低,无霜期短,多冰雹等自然灾害。气象具体是:年平均日照时数2214.9小时;最多日照时数2456.6小时年平均气温5.7℃;极端最低气温-26.3℃;极端最高气湿31.8℃;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7月)16℃;最低月份,月平均气温(1月)-6.9℃;年降雨量451.4—817.8毫米,雨季多集中在5—9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9.4%;年平均蒸发量1188.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8%;年平均无霜期90—120天;最大冻土深度40—60厘米;最大积雪厚度40厘米;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为1.3—1.5 m/s,最大风速为24m/s;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第一, 水资源岷县水资源丰富,大气降水,年平均596.5mm,接近全国630 mm的平均数,境内大小河流22条,年平均径流量42.09亿立方米。淡水径流量人均占有量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4倍多。河流具有海拔高、纵坡大、流程长等特点。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为32.56万千瓦,年发电量28.5亿度。第二, 水系及主要河流全境水系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3个水系。属黄河流域的有洮河水系支流16条,渭河水系支流5条;属长江流域的只有湫山河水系1条。境内自产水大小河流22条,年径流量1亿立方米以上的2条,1000万—6000万立方米的10条,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10条。1、 洮河:为黄河一级支流。从本县西寨镇冷地口入境东流,经西寨、清水、十里、岷山、城郊、茶埠、折北过梅川、西江、小寨、中寨、堡子、维新等12个乡镇,于堡子乡占旗入临潭境,呈马蹄形,流域面积2177平方公里,流长83.5公里,平均流量120立方米/秒,比降0.24%。2、 迭藏河:为洮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分水岭大拉梁北侧。流长42.1公里,流域面积827.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秦许河、绿叶河、南沟河、槽子河等,流径麻子川、寺沟、秦许、城郊入洮。年平均径流量2.26亿立方米。平均流量7.16立方米/秒,比降25.4%。3、闾井河(榜沙河):是境内自产第二大河,属渭河一级支流,发源于西秦岭直拉梁北侧,流域面积713.7平方公里,境内流长54.8公里。主要支流有申都河、吊沟河、苛太沟河、下河、里河,年平均流量1.2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4.05立方米/秒,比降14.6%.4、纳纳河:自产第三大河,洮河次一级支流。发源于班哈山西侧,全长28.8公里,流域面积279.8平方公里。流径禾驮、茶埠;主要支流有耳阳沟、三沟、四沟、义仁沟、立哈等沟水,多年平均流量0.56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77立方米/秒。比降20.8%。 第一、土壤特征及类型 岷县土壤包括13个土类,19个亚类,45个土属,59个土种。(一)土壤特征:全境土壤包括地带性土壤、中苔原土壤、荒漠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等型。西北部洮河流域属陇中黄土高原南部,分布有黑土、麻垆土、黄绵土。西南部、中部绝大部分地区属甘南高原边缘地带,分布有亚高山草甸土、山地暗棕壤土、黑土。东部分秦岭山地带,分布有黑土、灰褐土、黑钙土、山地草甸土等。具有中国各土壤区划交汇过渡地带特点。1、黑土类:分布在海拔2500—3000米,涉及22个乡。面积253.78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7.3%,为本县主要土壤。土色黑灰,土体疏松,结构良好。2、黑垆土类: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2700米左右的洮河沿岸山、川、坪台及河谷地带,面积89.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6.7%。土壤细而不粘,松而不散。3、黑钙土类: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2700米的闾井、申都、禾驮、寺沟等地阳坡及干沟台阶地上,面积18.4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52%,土层厚50~100厘米以上,多为壤质土壤。4、山地暖棕壤类:主要分布在海拔2600—3200米的秦许、锁龙、马坞、蒲麻等山区阴坡地带,总面积20.6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85%。土壤潮湿,淋溶作用明显。5、灰褐土类: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2600米处的东部马坞、锁龙一带,面积35.7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66%。土壤湿润、疏松,表层腐殖含量高,夹带砂石。6、高山草甸土类:分布在海拔3000—3700米的县境西南部,面积3.3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63%。属沙质壤土。7、亚高山草甸土类:分布在海拔3200—3500米范围内的全境东部、南部和西南部,面积67.4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2.57%。植被以高山灌木杂草为主。8、山地草甸土类: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蒲麻、闾井、锁龙、麻子川海拔2500—2900米左右的平缓山地或沙谷地带。面积13.6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54%。适种作物以小麦、青稞、蚕豆、洋芋、油菜为主。9、黄绵土类:黄绵土,又称大白土、黄白土。面积2.3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45%。土层深厚,土质较松、色泽淡黄。10、红土类:主要分布在海拔2260—2800米班哈山以西,面积10.7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01%。草根厚,植物根系多,腐殖质层暗红色,中轻,粘状结构,稍紧多孔。11、沼泽土类:所处地形低洼,排水不畅,母质粘重,地下水位高,经常处于季节性或长期积水状态,为泥炭层。泥炭层之上为草根层。最下面的一层为潜育层,呈灰蓝色或青灰色,分布于闾井的狼渡滩、后治滩、青井滩,锁龙的豆子滩及麻子川的十字沟等处,面积3.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65%。12、新积土类:分布在洮河、迭藏河等河谷地带。面积4.5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85%,是新近河流冲积经人为耕种熟化而形成的土壤。13、粗骨土类:除申都、岷山、维新3个乡以外,其余19个乡均有。分布面积10.2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9%。一般地形陡峻,冲刷严重。第二, 生物(一)植物1、木本植物:全县乔灌木树种共有32科,62属,139种。乔木64种,其中主要用材树有云杉、冷杉、落叶松、油松、华山松、红柳、酸刺等。经济树有花椒、杏、桃、李、苹果、梨、核桃等。果树多分布在洮河川台地及蒲麻、马坞河谷区,海拔2500米以下半山地及坝地。2、草本植物:共87科、324属、646种。其中牧草520种,主要有珠芽蓼、羊茅、雀麦、发草、花苜蓿、山岩黄芪、密生苔草等,发展牧业条件良好。3、药材植物: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的岷县,盛产中药材200多种。其中当归高产优质,驰名中外,贝母、红芪、黄芪、大黄、秦艽、羌活、泡参、柴胡、升麻、防风、黄芩、党参等,均属名贵药材。4、粮油作物: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春小麦、洋芋、蚕豆、碗豆、扁豆、青稞、大、小燕麦、洋麦、荞等。小麦主要产于洮河两岸川台地区及马坞、蒲麻河谷区。青稞、燕麦、蚕豆、洋芋等喜凉作物在全县海拔2800米以下山区普遍种植。其中蚕豆已成为拳头产品,开始跻入国际市场。5、蔬菜:《岷州志》载岷地蔬菜30多种,以后不断引进,及塑料大棚的大田推广,至今有上百种。可供食用的菜有蕨菜、椒辣菜、-子、狼肚菜、蚕苔菜、灰条菜、枸杞、苦根等20多种。(二)动物1、野生动物: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蓝马鸡、麝、穿山甲、苏门羚、毛冠鹿、云豹、野山羊、猞猁、水獭等。此外尚有熊、野猪、豹、黄鼠狼、兔、狐、狼、刺猥等。野禽有鹞、鹰、鸠、鹊、锦鸡、雉、猫头鹰、杜鹃、啄木鸟、雁、水鸭等。鳞介类有重口鱼、银鱼、银斑鱼、齿鱼(闾井)、长江鱼、蛇、晰蝎等。2、家畜家禽家畜:牛、犏牛、牦牛、马、驴、骡、猪、羊、兔、狗、猫。家禽:鸡、鸭、鹅、鸽、蜂。 第一,冰雹:岷县地势较高,地形复杂,由于大气环流影响,水蒸气在高空低温下形成冰雹。在地形上,冰雹迎风坡较多,背风坡较少,北坡多于南坡,山地多于川地。在时间上,夏季强雷阵雨伴随冰雹现象随时出现。这种雨密度大,来势猛,是本县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从1970—1980年,年均冰雹成灾面积达10万多亩。城关区年均冰雹7次,最多达15次(1959年),最少1次。每年5—9月是冰雹热潮时期,特别是六、七两月,庄稼正趋成熟,一遇雹灾,往往禾草无收。有时酿成山洪暴发,冲毁农田、道路、房屋,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1984年8月25日,一次降雹成灾30余万亩,为害之烈,骇人听闻。冰雹有明显的区域性。根据灾情统计,禾驮、闾井、黄金山是多雹地区,年均受灾面积达2万亩左右。十里、文斗、中寨为次雹灾地区,年平均受灾面积达1万亩左右。其它轻灾、少灾地区,年平均受灾面积不足0.5万亩。境内雹雨形成三条固定线路,第一条由西北入境,经堡子、维新、中寨、西江和梅川,受阻于东大山(3100米)而分成两支,一支-斗、禾驮、石家台,另一支经茶埠顺河延往城郊、寺沟向南。第二条由恶霸山起,经蒲麻、红崖到申都、黄金山、闾井。第三条由临潭入境经清水、十里、岷山、秦许移出本县。第二,洪水洪水灾害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暴雨。降雨猛且集中,山洪爆发,泥石流冲毁农田、村庄、公路、桥梁,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另一种是由大面积、长时间连绵阴雨所致。一般出现在5—10月,阴雨天数半月左右,降水88.5—123.4毫米,河水上涨,冲毁河堤、田舍。第三, 冻灾受西伯利亚东南下冷气高压,极地冷空气向南移动影响,造成寒潮天气,出现霜冻,土冻等灾害。霜冻:俗称“黑霸”,地面气温0℃以下形成,多出现在春季作物萌芽及嫩苗生长期。特别是“四月八”的晚霜和夏秋禾穗结实待饱期的早霜。霜期较长,约在240天左右,城郊无霜期123天左右,东山区90天左右,高山地区70天左右。冻土:岷县土壤冻结时间长,冻结厚,一般出现在11月底至次年3月左右。地温在0℃以下,有时影响秋末块根作物收获,又造成春播期的推迟。东山区更为显着,冻土厚79厘米以下,封冻时间100天以上。洮河下游的中寨、堡子等的冻土层厚75厘米以下,封冻54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5℃,冻土相应增厚。一般阴坡厚于阳坡,封冻时间阴坡早于阳坡。第四, 干旱沿洮河川坝地区,包括茶埠、梅川、西江、中寨、堡子、维新6个乡,旱情比较多见。山区一般无旱灾之虑。从农事季节看,一年之中危害农作物的有三种旱象。春末旱:指4月上、中旬的“空雨期”。夏初旱:即立夏至夏至一月半期间内。伏末旱:只危害蔬菜、当归、对庄稼有利。第五, 病虫害农作物病害主要有21种,其中小麦病害有三锈,白秆病,红、黄矮病,赤霉病,全蚀病,线虫病等7种;洋芋病害有晚疫病、环腐病两种;当归病害有麻口病、水烂、干烂三种;油菜病害有花叶病、白粉病、根腐病三种。虫害有12种,其中小麦害虫有粘虫、水蝇虫、蚜虫、瘦腹种蝇4种;洋芋害虫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蛄蝼4种;蚕豆害虫有二窝喜马象;当归害虫有金针虫、蛴螬、地老虎3种;油菜害虫有跳蚤、蚜虫、菜青虫3种。另有野草种子飞扬形成的20多种草荒灾害,鼹鼠、老鼠、错狐子、野兔、野鸡等曾禽害。第六, 地震岷县地处中国南北地震带北带(兰州—天水带)。为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卫部1987年所列全国十度裂度区的11个县(江苏的邳县、宿迁、新沂县,山东的郯城,甘肃的岷县、宕昌县,四川的冕宁、甘孜、康定,云南的洱源、寻甸)之一。

3. 甘肃岷县的历史

岷县历史文化遗迹以新石器时代村落遗迹为主,洮河两岸已发现的有22处。这些遗迹, 
大都分布在河岸的二级台地上,长约45公里。 

    古墓葬群 

    岷县境内大量的古墓葬群,其中最主要的有六处。 

    (1)周家崖汉墓群,在城郊乡白塔寺和周家崖之间,发现有墓冢6座,在农民平田整地时,挖出砖卷墓、陶罐、铜币等;  

    (2)关门古墓葬,在二郎山北麓关门一带,发现两座古墓。距地表深2米,有穹窿形青墓堂。白汁细缝镶嵌,工艺精巧,墓堂有供器、石碑等物; 

    (3)宋都元帅堪卜底节墓,在城东70里的申都乡小石门山下,墓右有一行横行黑文如梵书; 

    (4)元迭州镇抚哈撒儿墓,在城北60里洮河之西的哈撒儿寺,在西江乡的哈撒儿村; 

    (5)明兵备副使朱衣墓,在城西十里乡北小路李中田家院中,现已平整; 

    (6)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於敖墓,在秦许乡上阿阳村半山平台上。上世纪70年代整地中,出土於敖继室赵氏墓志及汉代铜樽。现在墓地已平,地表有石羊、石马等。与此同时,岷县文化馆馆藏文物很丰富,总计约千件.

甘肃岷县的历史

4.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

基本概况

基本概述: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洮砚之乡”的美誉,境内海拔为2200 -3872米之间。境内山峦环抱,洮水绕城东流,草场广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是甘肃南部亟待开发的一块宝地。岷县位于北秦岭海西褶皱带。北秦岭、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边缘(甘南高原)在这里交汇。岷县北以洮渭分水岭木寨岭、岭罗山连接黄土高原的陇中高原部分,境内有零星厚层不连续的第四纪黄土堆积;南与东南则为中国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高山区,隔大拉梁(3747米)、岷峨山与四川盆地相望。 岷县自古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这里是甘肃南部的中心地带和商品集散中心,历史上享有“陇原旱码头”美誉,岷县甚至曾经一度是甘肃省的省会。 岷县境内地貌主要属于高原形态,地表切割较小,河谷大多宽浅。县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300-3000米之间。西部和北部为洮河中游流域的中山宽谷区,洮河两岸宽阔的一级阶地是岷县耕地精华部分; 东部为山间盆地,属渭河支流榜沙河上游闾井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西汉水支流湫山河流域。岷县距省府兰州市267公里 ,距陇海铁路陇西火车站120公里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兰渝铁路施工中
东去三秦”之说,是通往兰州、陇西、陇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经之地,国道212线、省道306线的交叉连接使岷县处在一个经济相互促进、文化相互渗透、观念相互影响的“四区八县”经济增长带中心位置,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陇上“旱码头”的美称。于2008年9月26日在开工,计划于2014年建成通车的兰渝铁路(兰州-重庆)、2009年2月21日开工,计划于2015年建成通车的成兰铁路(成都—兰州)以及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都经过岷县。全县土地面积3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75万亩,草原面积290.3万亩,水域面积22.6万亩,林地72万亩,牧草地217万亩。岷县总面积3578平方千米。总人口45万人(2004年),有汉、回、藏等民族。岷县气候属于高原性大陆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214.9小时,年平均气候4.9℃--7.0℃,年平均相对湿度68% ,年平均无霜9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岷县冬季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6.9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是甘南高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大部分地方海拔高,受大陆性气团、副热带暖湿气团的交替影响和地形对大气抬升的作用,形成高寒阴湿这一气候特点。降雨量多,气温低,无霜期短,多冰雹等自然灾害。岷县辖9个镇、9个乡:岷阳镇、蒲麻镇、西寨镇、梅川镇、西江镇、闾井镇、十里镇、茶埠镇、中寨镇、清水乡、马坞乡、寺沟乡、麻子川乡、秦许乡、禾驮乡、维新乡、申都乡、锁龙乡。西魏置岷州,以南有岷山而名。20世纪初马家军在此统治,1913年改为岷县。岷县1932年(民国21年),甘肃省政府始置派出机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1932年(民国25年),设第一专区驻岷县。1944年(民国33年)7月13日,从第一专区析临洮,定西等8县置第九专区驻临洮。1949年(民国38年)第一专区(岷县专区)驻岷县,领岷县、陇西、漳县、临潭、夏河5县及卓尼设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年8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甘肃省行政区域设置,成立会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22日,中共甘肃省委电示,原会宁分区更名定西分区,专署由会宁移驻定西。辖定西、榆中、会宁、靖远、静宁、西吉、海源7县,析出原辖的景泰县划入武威分区。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设岷县专区,驻岷县,辖岷县、渭源、会川、漳县、陇西、临潭6县及卓尼设治局。1950年5月20日,撤销岷县专区,将岷县划武都专区;1958年全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作了较大的调整,将原辖于武都专区的岷县划归天水专区;1958年12月16日,从天水专区析出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2月10日撤销宕昌县,分别并入武都、岷县2县。1963年10月23日,岷县划归武都地区。1966年—198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1968年1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各级人民委员会相继改称“革命委员会”,“专员公署”成立“地区革命委员会”。10月1日起,专区改称“地区”。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1985年10月,析出原辖于天水地区的漳县及武都地区的岷县,划归定西地区。此时,定西地区辖7县:定西、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 2003年4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2003)4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甘肃撤销定西地区设立地级定西市的批复》,定西地区撤地区设市,辖一区六县:安定区(由原定西县改称)、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1、秦长城 二郎山上发现有秦长城遗址,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众,筑万里长城,西起二郎山山门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在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明代的《读史方舆纪要》和今人王国良的《中国古长城考》等各种文献都认为:“秦长城的起点在岷县”。二郎山上发现的秦长城遗址更是有力的证明。二郎山上还发现有多处古代墓葬,除宋墓、明墓之外,西北坡尚有汉墓群存在,同时还出土过长度在半米以上的巨型秦瓦。丰富的文物古迹,充分反映出二郎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2、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草滩遗址:位于西江镇草滩村咀咀坡下的台地上。东临洮河,南为草滩沟。断面有灰层及人骨架暴露,出土有寺洼文化的马鞍形口沿陶罐,也有较多的齐家文化陶片。白塔山遗址:位于中寨镇下白塔村。东依白塔村,南临马崖沟,北为水沟。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100米,有齐家、寺洼类型出土。姚庄遗址:位于茶埠镇姚庄西南100米处,为一齐家文化墓葬区。黄土断层中可见人骨架,有不少泥质红陶随葬品出土。西坝遗址:位于梅川镇下西坝村。东靠学校南临洮河。有齐家类型的洮片暴露。   红崖遗址:位于中寨镇红石崖村。东依红崖村,南临洮河,西为马崖沟,北为太平山。地表有丰富的彩陶片、红陶片及汉代神纹瓦片,有完整的陶器出土。山那树扎遗址:位于县城北10公里茶埠镇洮河西岸的一级台地上。东临洮河,南为将台小学、西为树扎村,北为山那村。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层距地表0.5-3米,地表有丰富的彩陶片,黑色彩绘,并有少数的变体鸟纹和写实蛙纹图案。还有较多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出土。据暴露的器物分析,有庙底沟、石岭下、马家窑三种类型。   葩地坪遗址:  当归
岷州素有 千年药乡之称,盛产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驰名中外。高寒阴湿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岷归绝无仅有品质。早在1500多年前岷归就成为极为珍贵的贡品,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
洮砚  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山东鲁砚同为中国四大名砚。自宋代开采使用,深受历代 书画家及文人的珍爱。其石出洮河上游喇嘛崖至岷县一带峡谷地段,因河水湍急,洮砚
采掘不易,极为珍稀。宋著《洞夫清禄集》云:“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贵重……得之为无价之宝。”洮砚石又名“鹦哥绿”,石质温润而坚密,发墨快而不伤毫,滋津贮墨不干不腐,且因石造型,绿翠雅丽,并以石表带“黄膘”者最佳。其除有实用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点心

5. 甘肃定西岷县

基本概况

基本概述: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洮砚之乡”的美誉,境内海拔为2200 -3872米之间。境内山峦环抱,洮水绕城东流,草场广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是甘肃南部亟待开发的一块宝地。岷县位于北秦岭海西褶皱带。北秦岭、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边缘(甘南高原)在这里交汇。岷县北以洮渭分水岭木寨岭、岭罗山连接黄土高原的陇中高原部分,境内有零星厚层不连续的第四纪黄土堆积;南与东南则为中国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高山区,隔大拉梁(3747米)、岷峨山与四川盆地相望。 岷县自古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这里是甘肃南部的中心地带和商品集散中心,历史上享有“陇原旱码头”美誉,岷县甚至曾经一度是甘肃省的省会。 岷县境内地貌主要属于高原形态,地表切割较小,河谷大多宽浅。县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300-3000米之间。西部和北部为洮河中游流域的中山宽谷区,洮河两岸宽阔的一级阶地是岷县耕地精华部分; 东部为山间盆地,属渭河支流榜沙河上游闾井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西汉水支流湫山河流域。岷县距省府兰州市267公里 ,距陇海铁路陇西火车站120公里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兰渝铁路施工中
东去三秦”之说,是通往兰州、陇西、陇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经之地,国道212线、省道306线的交叉连接使岷县处在一个经济相互促进、文化相互渗透、观念相互影响的“四区八县”经济增长带中心位置,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陇上“旱码头”的美称。于2008年9月26日在开工,计划于2014年建成通车的兰渝铁路(兰州-重庆)、2009年2月21日开工,计划于2015年建成通车的成兰铁路(成都—兰州)以及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都经过岷县。全县土地面积3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75万亩,草原面积290.3万亩,水域面积22.6万亩,林地72万亩,牧草地217万亩。岷县总面积3578平方千米。总人口45万人(2004年),有汉、回、藏等民族。岷县气候属于高原性大陆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214.9小时,年平均气候4.9℃--7.0℃,年平均相对湿度68% ,年平均无霜9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16℃,岷县冬季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6.9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是甘南高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大部分地方海拔高,受大陆性气团、副热带暖湿气团的交替影响和地形对大气抬升的作用,形成高寒阴湿这一气候特点。降雨量多,气温低,无霜期短,多冰雹等自然灾害。岷县辖9个镇、9个乡:岷阳镇、蒲麻镇、西寨镇、梅川镇、西江镇、闾井镇、十里镇、茶埠镇、中寨镇、清水乡、马坞乡、寺沟乡、麻子川乡、秦许乡、禾驮乡、维新乡、申都乡、锁龙乡。西魏置岷州,以南有岷山而名。20世纪初马家军在此统治,1913年改为岷县。岷县1932年(民国21年),甘肃省政府始置派出机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1932年(民国25年),设第一专区驻岷县。1944年(民国33年)7月13日,从第一专区析临洮,定西等8县置第九专区驻临洮。1949年(民国38年)第一专区(岷县专区)驻岷县,领岷县、陇西、漳县、临潭、夏河5县及卓尼设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年8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甘肃省行政区域设置,成立会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22日,中共甘肃省委电示,原会宁分区更名定西分区,专署由会宁移驻定西。辖定西、榆中、会宁、靖远、静宁、西吉、海源7县,析出原辖的景泰县划入武威分区。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设岷县专区,驻岷县,辖岷县、渭源、会川、漳县、陇西、临潭6县及卓尼设治局。1950年5月20日,撤销岷县专区,将岷县划武都专区;1958年全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作了较大的调整,将原辖于武都专区的岷县划归天水专区;1958年12月16日,从天水专区析出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2月10日撤销宕昌县,分别并入武都、岷县2县。1963年10月23日,岷县划归武都地区。1966年—198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1968年1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各级人民委员会相继改称“革命委员会”,“专员公署”成立“地区革命委员会”。10月1日起,专区改称“地区”。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1985年10月,析出原辖于天水地区的漳县及武都地区的岷县,划归定西地区。此时,定西地区辖7县:定西、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 2003年4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2003)4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甘肃撤销定西地区设立地级定西市的批复》,定西地区撤地区设市,辖一区六县:安定区(由原定西县改称)、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1、秦长城 二郎山上发现有秦长城遗址,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众,筑万里长城,西起二郎山山门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在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明代的《读史方舆纪要》和今人王国良的《中国古长城考》等各种文献都认为:“秦长城的起点在岷县”。二郎山上发现的秦长城遗址更是有力的证明。二郎山上还发现有多处古代墓葬,除宋墓、明墓之外,西北坡尚有汉墓群存在,同时还出土过长度在半米以上的巨型秦瓦。丰富的文物古迹,充分反映出二郎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2、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草滩遗址:位于西江镇草滩村咀咀坡下的台地上。东临洮河,南为草滩沟。断面有灰层及人骨架暴露,出土有寺洼文化的马鞍形口沿陶罐,也有较多的齐家文化陶片。白塔山遗址:位于中寨镇下白塔村。东依白塔村,南临马崖沟,北为水沟。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100米,有齐家、寺洼类型出土。姚庄遗址:位于茶埠镇姚庄西南100米处,为一齐家文化墓葬区。黄土断层中可见人骨架,有不少泥质红陶随葬品出土。西坝遗址:位于梅川镇下西坝村。东靠学校南临洮河。有齐家类型的洮片暴露。   红崖遗址:位于中寨镇红石崖村。东依红崖村,南临洮河,西为马崖沟,北为太平山。地表有丰富的彩陶片、红陶片及汉代神纹瓦片,有完整的陶器出土。山那树扎遗址:位于县城北10公里茶埠镇洮河西岸的一级台地上。东临洮河,南为将台小学、西为树扎村,北为山那村。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层距地表0.5-3米,地表有丰富的彩陶片,黑色彩绘,并有少数的变体鸟纹和写实蛙纹图案。还有较多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出土。据暴露的器物分析,有庙底沟、石岭下、马家窑三种类型。   葩地坪遗址:  当归
岷州素有 千年药乡之称,盛产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驰名中外。高寒阴湿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岷归绝无仅有品质。早在1500多年前岷归就成为极为珍贵的贡品,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
洮砚  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山东鲁砚同为中国四大名砚。自宋代开采使用,深受历代 书画家及文人的珍爱。其石出洮河上游喇嘛崖至岷县一带峡谷地段,因河水湍急,洮砚
采掘不易,极为珍稀。宋著《洞夫清禄集》云:“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贵重……得之为无价之宝。”洮砚石又名“鹦哥绿”,石质温润而坚密,发墨快而不伤毫,滋津贮墨不干不腐,且因石造型,绿翠雅丽,并以石表带“黄膘”者最佳。其除有实用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点心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甘肃定西岷县

6. 甘肃的岷县在渭源的那一面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洮砚之乡”的美誉,境内海拔为2200 -3872米之间。境内山峦环抱,洮水绕城东流,草场广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是甘肃南部亟待开发的一块宝地。岷县位于北秦岭海西褶皱带。北秦岭、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边缘(甘南高原)在这里交汇。岷县北以洮渭分水岭木寨岭、岭罗山连接黄土高原的陇中高原部分,境内有零星厚层不连续的第四纪黄土堆积;南与东南则为中国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高山区,隔大拉梁(3747米)、岷峨山与四川盆地相望。 岷县自古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这里是甘肃南部的中心地带和商品集散中心,历史上享有“陇原旱码头”美誉,岷县甚至曾经一度是甘肃省的省会【摘要】
甘肃的岷县在渭源的那一面【提问】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洮砚之乡”的美誉,境内海拔为2200 -3872米之间。境内山峦环抱,洮水绕城东流,草场广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是甘肃南部亟待开发的一块宝地。岷县位于北秦岭海西褶皱带。北秦岭、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东边缘(甘南高原)在这里交汇。岷县北以洮渭分水岭木寨岭、岭罗山连接黄土高原的陇中高原部分,境内有零星厚层不连续的第四纪黄土堆积;南与东南则为中国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高山区,隔大拉梁(3747米)、岷峨山与四川盆地相望。 岷县自古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这里是甘肃南部的中心地带和商品集散中心,历史上享有“陇原旱码头”美誉,岷县甚至曾经一度是甘肃省的省会【回答】

7. 岷县的介绍

岷县隶属甘肃定西市。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东径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介于兰州、西安、成都三个顶点形成的平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区和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地中心。国道212线贯通南北,省道306线横贯东西,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1下辖9乡、9镇,国土面积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48.4万人(2013年),政府驻地岷阳镇。岷县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之称,是中国有名的道地中药材主产区,境内盛产当归、黄芪、红芪、党参、丹参等名贵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最佳,产量第一而闻名于世。2001年,岷县被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中国当归之乡”。

岷县的介绍

8. 岷县在哪里?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的美誉,境内海拔为2200 -3872米之间。全县辖18个乡镇,境内聚居着多个民族,总人口45万余人,其中城镇人口4万余人,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境内山峦环抱,洮水绕城东流,草场广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是甘肃南部亟待开发的一块宝地。 
地理位置: 距省府兰州市267公里 ,距陇海铁路陇西火车站120公里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是通往兰州、陇西、陇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经之地,国道212线、省道306线的交叉连接使岷县处在一个经济相互促进、文化相互渗透、观念相互影响的“四区八县”经济增长带中心位置,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陇上“旱码头”的美称。
土地人口: 全县土地面积3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75万亩,草原面积290.3万亩,水域面积22.6万亩,林地72万亩,牧草地217万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