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储备现状的看法?

2024-05-05 09:32

1. 我国国际储备现状的看法?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并未明显过剩2004年的实际外汇储备额6099亿美元与以上根据2004年度的有关数据测算出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相比,可以发现虽然要多些但并未明显的过多。我们认为,考察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情况是否合理和正常必须放在整个国际环境下进行,单单考虑我国自身情况不可能得出全面的认识。1.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出现了普遍快速增加的势头。二战后初期,除美国外,几乎所有国家都几乎没有外汇储备,根本谈不上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储备规模。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恢复,全球外汇储备开始逐步增长,到1960年,全球储备资产(除去黄金储备,下同)达到220.64亿美元,刚好能满足两个月的进口,工业化国家持有153.01亿美元,能满足2.09个月的进口额,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仅能满足1.77个月。到1970年,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超过了工业化国家,上升到满足2.36个月的进口量,而发达国家则微幅下降为2.05个月。到1990年,全球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规模,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能满足4.25个月进口,发达国家为2.71个月。到1995年,全体发展中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量首次超过工业化国家,储备规模为5.07个月进口额,工业化国家仅为2.53个月。到2003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已能满足8.52个月的进口,而工业化国家仅为2.98个月。整体上来看,自1960年以来,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3个月进口量的规模,变化不大(如果不考虑日本在内,整个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水平是净下降的);而全体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则从不到2个月进口水平,上升至能满足近9个月的进口,规模增加了近5倍。2.横向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在高储备国家中位置居中。从2004年末的外汇储备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能满足13个月的进口,而日本是22个月,中国台湾省为17.3个月,俄罗斯为13个月,印度为16.5个月,韩国为10.5个月。从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为37%,日本为17.6%,俄罗斯为17.6%,印度为19.8%,韩国为29.2%,中国台湾省为79.2%,新加坡为120%。综合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在高储备国家中居于中间位置,还不能说是严重过剩。3.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表明,按满足3个月进口之需衡量外汇储备是否适度已经不再适用。在1996年,泰国持有外汇储备能够满足7月进口之需,印度尼西亚能够满足5个月,马来西亚也能满足4个多月,但是他们都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并且危机首先在外汇储备相对更充足的泰国发生。尽管高水平的外汇储备未能阻止金融危机的爆发,但是在国际上仍一直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充足的外汇储备水平有利于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重要的是如何衡量外汇储备是否充足和适度,除了考虑进口因素外,也要考虑债务特别是到期债务量、国外投资者收益汇出及未分配利润、潜在的资本外逃等因素。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看,尽管外汇储备能够满足超过3个月的进口额,但是如果考虑到以上因素,则都显不足了,这也就是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具体到我国,尽管我国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一直为贸易顺差,为弥补或防止贸易逆差的外汇储备似乎并无实际需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借有大量的外债,每年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另外,经过多年的利用外资,在我国的外资存量已超过2000亿美元,外商投资每年获得的投资利润以及未分配都比较客观;此外,由于众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潜在的资本外逃对外汇需求也很巨大。因此,对于如何衡量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时绝不能单看进口规模,而实际上我国外汇储备需要应对的可能不是贸易逆差时进口的支付需要,而是要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资本流出。总之,尽管从理论上难以确定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具体金额,但是毫无疑问,我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剩。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一是与有关国家相比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算严重过剩,从存量来看,外汇储备的少量过剩不会引起较严重问题;二是今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改变了过去单一盯住美元的做法,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实行将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并逐渐引导市场的预期向供求均衡方向发展,央行也能从维护人民币对美元固定汇率中渐进抽身,从而最终遏制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

我国国际储备现状的看法?

2. 我国国际储备现状及对策(国际金融的作业)

答:1、储备资产又叫官方储备或国际储备,它是平衡国际收支的项目。当一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发生顺差或逆差时,可以用这一项目来加以平衡。储备资产主要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外汇等部分。
在国际收支统计中,“储备资产变动额”这一项,如果出现附属,就说明储备资产杂增加;如果出现正数,就说明储备资产在减少。
2、根据第一单元的国际收支知识,储备资产变动额是由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净误差与遗漏共同决定,是这几个差额之和的相反数。从中国近年来的数据看,经常账户差额对于储备资产的变动影响很大;但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资本金融账户的影响也变大;另外,近一两年净误差与遗漏项的影响也在增加。
3、我过的国际储备、主要是外汇储备近年来都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目前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是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如何对规模如此巨大的外汇储备进行管理,是我过货币当局面对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其中,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很多都是美国金融资产,因为美元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在管理储备中要遵循的三性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3. 我国的国际储备情况,并分析是否合理

我国国际储备体系的发展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国际储备体系由不规范走向规范,储备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其中外汇储备已列世界第二。

  2、长期以来实行稳定的黄金储备政策。我国黄金储备的来源主要是依据国家黄金库存的增长状况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逐步调整的。1978年至 
1980年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为1 280万盎司,1981年至今,稳定在1 
267万盎司的水平上。1997年以来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有所上升。这种储备政策基本上符合我国的国情。
3、外汇储备构成发生了变化,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外汇储备已成为我国国际储备的绝对主体。
  (1)我国外汇储备构成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由两部分组成:
  ①国家外汇库存。
  ②中国银行外汇结存。
  但从1992年开始,我国的外汇储备不计中国银行外汇结存这部分,从而使我国的外汇储备构成发生了变化。
  (2)1994年以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大。
4、国际储备来源多元化,但主要来自国际收支“双顺差”,即经常项目收支顺差与资本项目收支顺差。其中,外汇储备主要来自经常项目顺差
其实这些官方语言,经济界完全不认同

我国的国际储备情况,并分析是否合理

4. 影响一国国际储备的因素。

1.进口规模:由于国际储备最基本的作用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因而进口规模越大、占用的外汇资金越多,发生逆差的可能性极数额也往往越大,就需要保持较多的国际储备。另外,进口规模也是影响一国储备下限——“经常储备量”的决定因素。
2.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储备水平与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正相关。
3.外债的规模与期限结构:外债规模越大,短期需偿还的外债越多,还本付息的压力就越大,就越需要持有较多的国际储备。
4.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持有的国际储备越多,意味着放弃利用实际资源就越多,利润损失就越大。该机会成本=一国边际投资收益率-国际储备资产利率-因储备而减少的实际资源的投入经乘数效应引起的总利润
5.外部冲击的种类、规模和频率。
6.一国对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的选择:如果一国采用浮动汇率制而非定制汇率制、目标汇率区制等,就可适当减少持有的储备量。

扩展资料

管理手段
国际储备总量管理手段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储备不足时,通常采取以下国际收支调节措施:
1.通过出口退税、出口担保、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等手段鼓励出口。
2.以各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限制进口。
3.以外汇管理和延期支付等办法限制资本外流。
4.货币对外贬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储备

5. 国际储备过少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外汇储备既是财富,但规模过大也成为“负担”,可能造成国内通货膨胀、提高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对冲操作压力,对货币政策的制约也会加强。为了给庞大外储“减负”,中国正努力推动“藏汇于民”。
外汇储备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境内其他主体持有外汇资产的增加。这意味着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更加丰富,这是中国“藏汇于民”战略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IMF曾提出一揽子综合指标,考核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合理水平。该指标认为,一国的外汇储备应相当于该国30%的短期外债、10%-15%(比例大的适用于固定汇率制国家)的证券投资、5%-10%的出口和5%-10%的广义货币(M2)总和的100%-150%。
按照这一标准,花旗银行进行计算,中国央行目前应该拥有至少2.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外汇储备自3.99万亿美元峰值后下滑,但仍持续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整体规模相对充足。

扩展资料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账户还会保持顺差,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资持续增长。中国外汇储备充裕,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未来外汇储备有所增减也是正常的。
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仅为27亿美元。2014年该数字增长近52倍,升至1400亿美元,比吸引外国投资规模高出约200亿美元。中国这一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外汇储备“良性”减少 仍处合理范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过少的不利影响。

6. 我国近年国际储备下降的原因

首先是外汇储备中美元以外其它外汇对美元的贬值造成的。 第二是外汇储备的资产的贬值。 第三是中国用汇增加的原因。 第四是稳定汇率的原因。 第五是资本的外逃,由于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个别投资者为资金保值,将钱转出中国。

7. 对我国国际储备的评价

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
  1.有国际储备机会成本的持有量。
  2.外部冲击的规模和频率。
  3.政府的政策偏好。
  4.一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
  5.对外交往规模。
  6.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
  7.该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8.各国政策的国际协调。
  七.国际储备总量管理手段
  国际储备总量管理手段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储备不足时,通常采取以下国际收支调节措施:
  1.通过出口退税、出口担保、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等手段鼓励出口。
  2.以各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限制进口。
  3.以外汇管理和延期支付等办法限制资本外流。
  4.货币对外贬值。
  八.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内容
  1、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国政府调整国际储备结构的基本原则是统筹兼顾各种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2、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
  (1)币种结构管理:各国通常根据分散原理安排预防性储备货币的币种结构,即实行储备货币多样化。在币种结构管理中,政府主要考虑的是储备资产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关系;
  (2)储备货币流动性结构管理:而在流动性结构管理中,政府主要考虑的是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关系。根据流动性的差异,同种货币储备资产可分为多种层次。
  九.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和管理
  (一)特点
  1.外汇储备的统计口径作出重大调整。
  2.外汇储备在储备资产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
  3.外汇储备在波动中呈递增趋势。
  4.国际储备主要来源于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项目顺差。
  (二)管理
  1.我国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际储备濒临枯竭,严重不能满足经济运行对国际储备的需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国际储备一度减少,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国际储备总量仅次于日本,属世界第二位。但国际储备也不宜过多。
  2.我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需要坚持三个原则:
  (1)持储备货币多样化,以减少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
  (2)根据对外支付的需要确定该货币在储备货币中的比重。
  (3)随时根据外汇市场的汇率运动趋势调整储备货币的币种结构。
  国际储备的来源
  1、收购黄金
  收购黄金包括两方面,(1)一国从国内收购黄金并集中至中央银行手中;(2)一国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黄金。不过,因黄金在各国日常经济交易中使用价值不大,加上黄金产量也有限,因此,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一般不会增加。
  2、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顺差也包括两方面:(1)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顺差,它是国际储备的主要来源。该顺差中最重要的是贸易顺差,其次是劳务顺差。目前,劳务收支在各国经济交往中,地位不断提高,许多国家的贸易收支逆差甚至整个国际收支逆差,都利用劳务收支顺差来弥补。在不存在资本净流出时,如果一国经常项目为顺差,则必然形成国际储备;而在不存在资本净流入时,如果一国经常项目为逆差,则必然使国际储备减少。(2)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的顺差。它是国际储备的重要补充来源。目前国际资本流动频繁且规模巨大,当借贷资本流人大于借贷资本流出时,就形成资本项目顺差。如果这时不存在经常项目逆差,这些顺差就形成国际储备。这种储备的特点就是由负债所构成,到期必须偿还。但在偿还之前,可作储备资产使用。当一国的借贷资本流出大于借贷资本流入时,资本项目必然发生逆差,如果这时有经常项目逆差,则国际储备将会大幅减少。
  3、中央银行干预外汇
  市场取得的外汇
  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结果也可取得一定的外汇,从而增加国际储备。当一国的货币汇率受供求的影响而有上升的趋势或已上升时,该国的中央银行往往就会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抛售本币,购进外汇,从而增加本国钓国际储备。另一方面,当一国的货币汇率有下浮趋势或已下浮时,该国就会购进本币,抛售其他硬货币,从而减少本国储备。一般来说,一个货币汇率上升的国家,往往是国际收支顺差较多的国家,因此,没有必要通过购进外汇来增加已过多的外汇储备,但由于共同干预的需要,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增加本国的外汇储备。
  这种干预形式在70年代以前,主要以单个国家干预的形式出现,到80年代发展成为联合干预。如1978年美元汇率暴跌,美国就曾抛售约合100亿美元的西德马克以遏止美元汇价下降。但到0年代,这种干预面就扩大了,如1988年为力守1美元兑120日元的防线,西方各国中央银行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仅在1988年1月4日这一天之内,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以及瑞士、奥地利等中央银行就购进20亿~30亿美元,其结果使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也使美元汇率得以回升。97年代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安,尤其1993年至1995年发生了新的美元危机,1997年又发生了波及世界金融市场的东南平货币危机,因此,联合干预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国际储备的作用
  在现行货币制度下,国际储备的作用是广泛的,而且是多层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理论与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交易中出现出口减少或因特大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等突发情况而造成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而这部分逆差又无法依靠举借外债来平衡时,人们首要的选择就是动用国际储备来弥补此逆差。这样,既可维护本国国际信誉,又可避免事后被迫采取诸如限制进口等“削足适履”的措施来平衡逆差而影响本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此时,运用部分国际储备来平衡逆差,会减缓逆差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一些剧烈的经济紧缩政策对国内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国际储备在此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但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的不平衡,动用国际储备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相反,会导致国际储备的枯竭。因此,当一国经济因政策失误或经济结构不合理而造成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时,对包括
  外汇储备在内的储备资产的动用,必须谨慎进行。
  二、支持本国货币汇率
  这是国际储备的重要作用之一。如上所述,“十国集团”当年在给国际储备定义时就强调,国际储备是作为维持货币汇率的“干预资产”。尤其在1973年2月国际社会普遍推行浮动汇率制后,尽管从理论上讲各国中央银行并不承担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汇率随行就市,但在实际当中,恰恰是这个制度,使汇率波动频繁且波幅较大,因此各国为了本国的利益,使本国的货币汇率稳定在所希望的水平上,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动用国际储备对本币汇率进行干预。1985年,西方七个工业发达国家建立了对汇率的联合干预机制。该机制的运作基础之一就是持有一定量的国际储备。为此许多国家还专设了外汇平准基金,以保证干预外汇市场的资金需要。外汇平准基金一般由外汇、黄金和本国货币等构成,当某一时期外汇汇率持续上升、本币汇率持续下跌时,就通过平准基金在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买进本币;反之则卖出本币,买入外汇,以此稳定汇率。由于外汇平准基金也并非取之不尽,因此,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或长期性失衡,并使汇率持续升跌时,对平准基金的运用必须谨慎进行。
  现实的一个事例充分说明,保持充足的国际储备特别是外汇储备对维护一国货币或区域性货币的汇率,稳定外汇和货币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个事例便是1997年发端于泰国,后波及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及新

对我国国际储备的评价

8. 影响一国国际储备的因素。

1、试述影响一国国际储备最适量的因素一国国际储备量应保持在怎样的水平才算是合适的,对国际储备的需求本身就具有最适量的含义。一国保持多大的国际储备量为宜,即最适度国际储备量的确定,需从一国对国际储备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分析。(1)国际储备的需求: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获得并持有一定量的国际储备资产。其决定因素主要有:①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②经济开放与对外贸易状况.③对外资信与融资能力.④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⑤外汇管制的宽严程度.⑥汇率制度与外汇政策的选择.⑦货币的国际地位.⑧应付各种因素对国际收支冲击的需要。(2)国际储备的供给一国国际储备的增减,主要取决于其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的增减。 2、如何适度管理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我国的国际储备也是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四部分构成。我国国际储备的管理,主要是对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的管理。外汇储备管理是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重心。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应是将外汇储备维持在一个适度规模的水平上。这一水平与用汇需求有关。近年来,我国外汇需求主要来自于以下五个方面:维持正常进口用汇需求;偿还债务用汇需求;外商直接投资盈利返还用汇需求;政府干预汇市的用汇需求和其他用汇需求(包括居民出境旅游、求学、就医等)。如果能满足这五个方面的用汇需求或略有节余,则外汇储备规模就是适度的。我们国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管理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实行储备货币多元化,以减少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二是根据对外汇支付的需要确定个储备货币的比重,并随时根据外汇时常汇率变动调整币种结构。另外,发展中国家在积累外汇时还必须考虑偿还对外货币性负债的需求。根据国际经验,一国应当持有外债余额在10%左右的外汇储备。除上述需要考虑的用汇需求之外,还需考虑满足特殊需求的外汇储备量,如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特殊的政策目标、政治动荡、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等。特殊需求与外汇储备之比缺乏一个国际公认的指标。我国一般将其确定为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