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后来评论平型关大捷,依然愤愤不平:我们打,他们看

2024-05-19 01:34

1. 林彪后来评论平型关大捷,依然愤愤不平:我们打,他们看

 
  人们都知道平型关大捷,林彪指挥八路军115师歼灭日军一千余人,取得抗日战争第一次大胜利。可是人们不知道的是,本来平型关之战完全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但是,因为晋绥军和中央军的不给力,林彪只能仰天长叹。
  当八路军正在围歼被围日军时,正在进攻平型关的日军三浦支队派出第21联队的第3大队返回救援。于是八路军685团一部展开阻击。
  正当阻援部队与日军援敌激战时,也正是老爷庙高地反复争夺最激烈的时候。林彪的手里已经没有机动部队了,如果这时据守平型关口的晋军第33军孟选吉旅向关沟出击,那就正好打在日军第21联队第3大队的 *** 上,这个第3大队不被“全灭”恐怕也剩不下多少活口了。
  
   
  <img p=""   
  可是林彪等来等去,却没有等到计划中的友军。聂荣臻先派掌旗官匡根山去联络,没有反应。林彪又派师情报科长苏静去,苏静先后去了平型关口两次,晋绥军方面的回答都是“没有接到上峰的命令。”苏静回来如实向林彪汇报,林彪一句话都没说。
  虽然苏静一再报告晋绥军那边没有动作,林彪并没有畏缩不前,而是更加积极地调动兵力,力争取得更大的战果。在老爷庙高地争夺战取得胜利,八路军再次将日军赶回公路加以聚歼的形势下,随着战斗接近尾声,林彪把685团、686团的部队逐渐地调往关沟、辛庄方向,命令杨得志、李天佑向东泡池方向发展进攻。须知,按阎锡山的“五路出击计划”,东泡池方向并非八路军的“责任田”,林彪这是要把日军赶到晋绥军的阵地面前去,聚而歼之。
  <img p=""   
  
  林彪当时的想法,是将日军赶到晋绥军团城口的阵地前,都到你的阵地前了,你总不能不打了吧?然后大家齐心协力,把这支已被彻底包围的日军消灭掉。如果打掉日军这支三浦支队(有三个步兵大队一个野炮大队另附二个中队,兵力不少于4000人),那将是一个非常大的胜利。可是林彪却发现日军跑进了晋绥军的阵地里。林彪当时并不知道,团城口已于当日凌晨被日军占领,还以为被八路军打垮的日军冲垮了晋绥军的阵地,所以他在《平型关战斗的总结》中说:“连我们打败了而退下的敌人,他们碰着了,竟不但不能消灭之,反而被这些突围的敌人冲坍了。”
  虽然林彪有误解,但日军已经被逼进口袋,只要晋绥军敢打,一切都不是问题。但是林彪再次失望了,他等来等去一直等到晚上12点还是没有等来晋绥军的出击战斗。于是林彪被迫率115师撤出战斗。
  我们看下图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林彪当时打出来的极为有利的战场态势。
  <img p=""   
  
  晋军第六集团军送来的计划史称“五路出击”计划,115师政治部宣传科长肖向荣在当时的日记中记录,24日收到第六集团军送来的“五路出击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晋军郭宗汾部两路分别出击团城口、东泡池,第33军孟选吉旅出击关沟,115师两路分别出击小寨村、蔡家峪。现在郭宗汾部在迷回村阻挡攻入团城口、鹞子洞的日军,这是林彪不知道的情况变化;而平型关口的孟选吉旅也没有任何动静。林彪知道,只能靠115师自己了。
  实际上,孟选吉独立第8旅的下层官兵中,有人已做好了出击准备,并且向上峰请示,要求出击配合八路军作战。
  第33军独立第8旅第622团第3营营长秦駉率全营于9月23日拂晓前三时到达阵地。9月24日晚10时,通讯兵忽然叫他说,八路军115师林彪师长正在电话上跟孙楚副总司令说话(当时的电话,需要通过沿线部队小总机的多次接转)。秦駉赶紧拿起电话兵的耳机旁听,听见林彪说,“萃崖(孙楚的字),我师已到目的地,准备明日拂晓开始出击,希望你们派部队协助,先把这一股敌人歼灭了,再定下一步计划。”孙楚答:“好极了,我命令郭宗汾师长率四个团从平型关左翼出击,共同消灭这股敌人。”
  <img p=""   
  秦駉偷听电话后特别兴奋,秘密给各连连长通气:“准备明日拂晓出击”。这天夜间阴云密布,大雨如注。拂晓后,秦駉听到阵地对峙的日军后方,手榴弹爆炸声不绝于耳,杀声连天,判断八路军已开始出击,立即给本营下命令,准备向当面敌人反攻。又把前方情况报告团指挥所。但始终没有接到反攻命令。午后,秦駉发现当面敌后山沟内,烟雾遮天,枪炮声喊杀声逐渐稀少。后来听团长通知:第115师今早拂晓出击,歼灭进攻平型关日军之一部,并将日军载运粮秣弹药物资的许多汽车焚烧。第115五师略有伤亡。郭宗汾师因雨大泥泞没有出击。秦駉遗憾得直拍大腿,他想,如果乘第115五师袭敌胜利之时,郭师从左翼出击,袭敌右侧,当面阵地我军全面反攻,一举全歼日军这个混成旅团是不成问题的。
  晋绥军到底在干什么呢?
  9月24日,高桂滋反复要求增援,孙楚死活不答应。阎锡山看他们吵得实在太厉害,鉴于杨爱源、孙楚等人没有笼络统驭能力,对客军已丧失威信,即令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取代杨爱源,负平型关方面战斗指挥全责,并把高桂滋第17军和刘茂恩第15军置于第7集团军序列,命傅作义前往大营,统一指挥平型关前线的部队实施在平型关外歼敌的计划。24日晚,傅作义到达大营指挥所,与杨爱源、孙楚和115师联络参谋会商,确定了25日拂晓实施“五路出击计划”。
  但是,25日拂晓,郭宗汾按计划行动时,却因团城口、东泡池被日军占领,行动半途而废。这时,阎锡山得到布置在灵丘的秘密电台报告,证实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日军侧后发起攻击,同时雁门以北迄未发现敌之活动,虽有孙楚团城口失守,大营后方濒于危急的报告,但倘觉平型关外的局势大有可为,于是一方面要傅作义组织平型关地区晋绥军坚决贯彻进击平型关外,歼击敌板垣师团主力的企图;另一方面下令在代县的陈长捷第六十一军(即原来由第七十二师与新编独立第四旅编成的预备第一军)向平型关进发,增援平型关部队的出击作战。
  <img p=""   
  
  傅作义接到阎锡山的命令,却因为日军攻逼迷回村,大营与迷回村的线路被切断,无法与郭部联络,前方情况不明。傅作义找到高桂滋,告以阎长官命令仍于平型关外大举围歼敌人的企图。为了确保迷回、涧头、六郎城等重要据点,便利大军进出,盼望高军回攻团城口。高桂滋到大营见傅作义,词以所部被敌突破,尚在散逸,未及收容整顿,“现集结上台庄、茸家庄附近之战斗兵不过两千余(高桂滋致蒋介石电),”表示力难从心。
  傅作义看高桂滋没有希望了,又给老蒋的准嫡系李仙洲打电话,希望李部第21师南下攻击日军,夺回团城口阵地,李仙洲亦以同样言词,推诿应付。军长高桂滋指挥不动李仙洲,集团军傅总司令也指挥不动李仙洲。傅作义一筹莫展,除告郭宗汾坚守待援外,又急电繁峙军邮局转正在路上的陈长捷,令其飞速来援。而陈长捷所部此时刚刚通过繁峙,最快也只能在当夜到达。
  好了,傅作义空有总司令之名,却谁都指挥不动,于是孟选吉的独立第8旅也装作没有计划这回事,对林彪的呼叫不理不睬。
  所以,阎锡山虽然制定了看起来很完美的五路出击计划,但各个部队却你推我我推你,大眼瞪小眼,没人肯打,只有一个傅作义有心杀敌,遂丧失歼敌良机。
  战后,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总结》中说:“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他们自订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用古人的话说起来就是,林彪仰天长叹:竖子,不足与谋。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历史爆读 
    
   

林彪后来评论平型关大捷,依然愤愤不平:我们打,他们看

2. 平型关大捷:在林彪看来,此战取胜是毫无悬念的

文/军事科学院 李涛
  
 编辑/烽火团队
  
 在日军的大举进攻下,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命令第6、第7集团军退守雁门关、茹越口、平型关内长城一线,企图凭借有利地形和既设阵地阻止日军进攻,保卫山西腹地。同时要求八路军先头部队尽快挺进晋东北协同其坚守内长城防线。
  
 为积极配合第二战区国民党友军作战,阻止日军的攻势,八路军总部于9月中旬命令第115师主力进至平型关以西的大营镇待机,以第343旅前出至平型关东南上寨隐蔽集结,第344旅向上寨机动。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的古长城上,是雁门关以东内长城的要口,也是北平通向晋北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四周群山叠起,沟渠交错。关内只有一条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狭窄沟道,长约十多里,沟深数十丈。沟底通道只能过一辆 汽车 ,地势十分险要。
     
 9月20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占领灵丘县城。22日,又进至平型关以北的东跑池地区。驻守平 型关的国民党军势单力薄,难以阻挡日军前进。
  
 23日,八路军总部命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移动,伺机侧面攻击向该线进攻的日军。
  
 接到命令后,第115师师长林彪亲自乘军用卡车到距离日军仅5公里的灵丘城,侦察敌情,了解友军情况,并对平型关一带的地形进行现场勘察。
  
 傍晚时分,平型关东南上寨镇,寒风刺骨,细雨蒙蒙。
  
 第115师师部里,在一盏昏暗摇曳的油灯下,林彪摊开地图,向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作战科长王秉璋等人介绍平型关周围的地形和初步的作战设想:
  
 从平型关山口至灵丘县东河南镇,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谷道。其间,关沟至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的山谷,为乱石滩古道,沟深10至100多米不等,道宽不过三五米,仅容一辆卡车单行,地势最为险要。古道两侧部分地段是庄稼地。路北侧崖高数丈,陡峭如削,极难攀登,路南侧山低坡缓,杂草丛生,便于隐蔽部署兵力、发扬火力与展开突击,是伏击歼敌的理想战场。
     
 但毕竟这是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与日军的第一次交手,面对的是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主力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事关军威民心,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一向谨慎的林彪反复征询聂荣臻等人的意见:这一仗打不打?
  
 在进驻平型关的行军路上,聂荣臻就发觉这一带的地形良好,是进行游击战争的好地方,特别是龙泉关到上寨之间的上下古道,山路陡峭,地势险峻。当时,他就对身边的干部说:这里只有靠人的两条腿才能行动自如,骑兵活动都很困难, 汽车 、坦克等摩托化装备以及大炮等重武器根本无法运动。日本人有两条腿,我们也有两条腿,而且是经过长征锻炼的铁脚板,怕它什么?中央确定我们在这里进行游击战,我是充满信心的!
  
 聂荣臻拥护游击战的方针,也同意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考虑到当前日寇气焰嚣张,友军锐气尽失,这一仗事关军威民心,非同小可。因此果断地说:“打!为什么不打呢?利用这么好的地形,居高临下,伏击气焰骄纵的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嘛。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要在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交锋中,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给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来一个振奋!”
     
 对此,周昆等人也表示同意。
  
 林彪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出其不意,以伏击手段,将由灵丘向平型关进攻的日军歼灭于狭谷之中。具体部署是:
  
 第343旅第685团位于白崖台以西,截击日军先头部队,消灭关沟至老爷庙之敌;第686团位于右侧,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灭小寨至老爷庙之敌。第344旅第687团在西沟村、蔡家峪、东河南村一带,断敌退路,阻敌增援;第688团为师预备队,向东长城村集结。师独立团和骑兵营进至灵丘、涞源方向,牵制与打击援敌,保障全师翼侧安全。
  
 为靠前指挥,林彪照例把师指挥部设到距离一线部队——第686团后面不到1里的一座山头上。自从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后,在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劣势情况下,这支军队不仅没有被摧毁被击垮,反而不断发展壮大,与早期中共将领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24日,第115师在上寨镇小学校的土坪上召开营以上干部战斗动员大会。
  
 会上,林彪宣布作战部署。聂荣臻作战斗动员,强调为什么要打这一仗,为什么必须打好这一仗的问题。他用坚定有力的语气说:这一仗必须打胜!在“恐日论”和“亡国论”到处流行的时候,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都在盼望着八路军出师后的第一个捷报。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同时又强调:日军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武器精良、训练有素,武士道精神很强,在日军中颇有名气。等待我们的将是一场恶仗,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
  
 会后,林彪、聂荣臻组织与会干部进行现场勘察。只见群山之中,蜿蜒着古老雄壮的内长城,平型关坐落在群山之间。这一带虽山势不高,但山连山、峰接峰,地势十分险要。
  
 这时,侦察员报告:日军已经进至蔡家峪以东地区,有于明日进攻平型关的可能。
  
 为达成战斗的突然性,林彪、聂荣臻果断下达出击命令:第343旅于当晚24时出发,进入距敌预计经过的 汽车 路仅二三里的白崖台一线设伏,第344旅随后开进。
     
 命令下达后,师卫生部副部长谷广善带着欧阳奕向林彪请示有关战斗中伤员救治的问题:战场上的伤员由营、连卫生人员负责从阵地上抢下来,在团卫生队负责包扎止血等,然后送到师卫生部来,经处理后再转到位于五台县石嘴、耿镇一带的八路军总部医院。
  
 由于师卫生部的大部分人员正在后方组建师医院,随师主力行动的卫生部连同炊事员在内总共才18人。谷广善面带忧虑地说:如果战斗中伤亡较多,恐怕就要让部里再派些人来。
  
 林彪把手挥了挥说:“没关系,最多有一两百伤员了不得了!”
  
 在林彪看来,此战取胜是毫无悬念的。一是地势占优,居高临下;二是打伏击,八路军在暗处,日军在明处;三是对由红一方面军老底子改编的第115师的战斗力充满信心。
  
 当晚,第115师主力部队从上寨、下关赶到离平型关30余里的冉庄一带,隐蔽集结,进行战斗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