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良的介绍

2024-05-09 18:10

1. 吴汉良的介绍

吴汉良(1954——)  香港东南亚地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企业家。1954年5月13日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今开平市)长沙区西溪岗四村的一个农家。父吴文连,是一位退休工人;母李笑,勤劳俭朴,一向在家务农。吴文连有儿女四人,汉良排行第二。兄弟姊妹几人皆居港澳。因 家境清贫,吴汉良童年时代备尝艰辛。目睹没有文化的父母为养儿育女而胼手胝足,日夜辛劳,吴汉良自小便立志发奋,干一番大事业,为父母争光。他崇敬那些改天换地的领袖,叱咤风云的英杰和功绩显赫的名人,探究他们的成功之道。他认为成功不能靠侥幸,必须经过后天的努力。只要不懈奋斗,名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亦 能做到,甚至能超越他们。

吴汉良的介绍

2. 吴汉良的个人职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铜紫荆星章勋衔(二零零四年)政协广东省第九至十届常务委员(港区招集人之一)香港广东各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会长香港新界工商业总会首席会长香港房地产建筑业协进会副会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广东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广州外商投资企业商会副会长香港广东开平同乡会荣誉会长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名誉会长北京海外联谊会理事江西海外联谊会副理事长广东省侨资学校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顾问广州市慈善会名誉会长澳门地产商会荣誉会长澳门地产基金会副主席广州市工商联合会特邀顾问广州总商会特邀顾问广东江门市荣誉市民广东开平市荣誉市民

3. 吴文良的经历

民国15年,厦门大学考古团著名史学家张星烺、哲学教授德国人艾克到泉州考古。回校后,张星烺作泉州中外交通史学术报告,激发了吴文良对泉州历史文化的兴趣。从民国16年开始,吴文良先后在福建省立晋江中学(今泉州五中)、集美中学、安海养正中学、晋江县立中学(今泉州一中)、泉州培元中学、泉州凌霄中学等学校任教。业余对古代侨居泉州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中亚、西亚各国人和欧洲人遗留下来的宗教石刻进行搜集和研究。民国25年4月,参加著名人类学家、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惠祥组织的泉州中山公园唐初古墓葬的发掘工作。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下令拆除沿海11县城墙,泉州城许多古代宗教石刻出土,吴文良到处收集或出资购买。抗战胜利后,有人挖掘城垣基础石料出售,吴文良又竭力抢救、收集大量宗教石刻,但保存下来仍不到十分之一。民国33年,吴文良把多年来抢救和收集的古代外国人宗教石刻辑录为《泉州古代石刻集》(民国37年(1948年),英国人约翰·福斯特,借帮助翻译为名,到吴文良家暗中拍摄10多方石刻照片,发表在1954年《英国皇家亚细亚杂志》上。吴文良对此骗窃行径进行揭露。)。民国38年初,《泉州古代石刻集》第一次铅印问世,加附图片,只印数百份。解放初,有人乘机乱挖城墙基石、古墓石头,泉州灵山圣墓眼看有被破坏的危险。在吴文良等人的呼吁下,晋江县政府发出布告禁止,这个泉州重要伊斯兰教文物终于得到保护。1954年3月,郑振铎到福建考察,特地来泉州看望吴文良,以后又介绍吴文良与郭沫若、范文澜、夏鼐、尹达、陈梦家等历史考古家结识。随后,吴文良把20多年来搜集、购买的154方古代泉州外来宗教石刻捐献给国家。10月16日,郑振铎亲自书写《褒奖状》表扬吴文良。此后,吴文良第二次捐献外国宗教石刻20多方。1955年1月,中国新闻社向南洋各国华文报刊发表题为《泉州吴文良捐献三十年来收集石刻》电讯。1954~1957年间,又协助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充实展品,协助厦门大学考古系师生到泉州实习。1956年,吴文良应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邀请,到北京编著《泉州宗教石刻》一书。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8万多字,书中采录宋元时期外国人遗留在泉州的伊斯兰教、古基督教(景教和天主教)、婆罗门教(印度教)、摩尼教(明教)、佛教等的宗教建筑遗物和墓葬碑刻图片200幅,其中有阿拉伯文、古叙利亚文、古拉丁文和中亚、西亚古文字,是研究古代泉州中外交通史、宗教史、华侨史、民族史、艺术史和中亚、西亚古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1958年,苏联科学院要出版一本《世界通史》,决定收集中国历史重要图片100图,其中选择《泉州宗教石刻》15幅。1961年,郭沫若来泉州时接见吴文良。1962年,陈毅偕夫人张茜到泉州,对《泉州宗教石刻》一书表示赞赏。中外学者也给予很高的评价。1958年,吴文良调任筹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要负责人之一。1959年,参加修缮东门外灵山圣墓,重修开元寺大雄宝殿屋架,参加莆田海外交通史迹调查,首次把《祥应庙记》碑“泉州纲首朱纺,舟往三佛齐国”的史料披露于世。1962年,吴文良参与泉州郑成功纪念馆的筹建。1963年夏,参加南安县文化局主办的九日山摩崖石刻的清理。1964年,写成10万字的《九日山摩崖石刻考证》(油印本),其中主要部分发表在《文物》杂志上,填补了中国海外交通史的空白。此后,吴文良继续参阅大量资料,汲取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泉州宗教石刻》认真进行修改和增补,于1965年完成初稿。

吴文良的经历

4. 吴良好的经历

香江击水浪遏飞舟福建省莆田仙游这块神奇的热土素有“文献名邦”之称,风光旖旎的木兰溪孕育着兴化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西装大王”吴良好从这里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金威之路”。1951年,吴良好出生在盛产蔗糖的仙游大济东井村的一个农民家里。初中毕业时,他买了部“闽江牌”缝纫机,为村里群众缝制衣服,由于他技术娴熟且为人谦逊,服装店的生意红红火火。在此期间,他办了“良好服装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学徒,良好师傅的名字开始在村间传开。当然,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吴良好并不满足于生活现状,他立志到外地去拓宽眼界,学点大都市先进的东西。于是,他先来到了上海,观摩了几家服装店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融会贯通,编写成了自己的服装裁剪书《良好服装裁剪法》,这受到仙游城乡服装爱好者的追捧。眼光敏锐的吴良好后来又到福州和厦门办起了“良好服装培训班”,慕名求学的有惠安、永泰、福州、厦门等地的年青人,吴良好设计的服装在八闽崭露头角。香港,东方明珠、商贾圣地,也是吴良好从小梦寐以求的地方。1980年,他把落脚点选在了这座世界的时尚之都,开始新的人生旅途。在这举目无亲的人间天堂,他几乎干遍了所有的杂活,后来又到一家服装厂当划钮门杂工,他以好学勤奋赢得了老板的垂爱,升任为领班、总管,后来聘为厂长,工作之余,还参加香港理工学院夜校班学习服装管理专业并取得大专文凭。1987年,吴良好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创业,组建了自己的公司——金威服装贸易公司,并在香港大世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1993年他组建金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出任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当改革开放叩开国门的时候,吴良好捷足先登,相继在深圳特区创办服装厂,又到厦门特区和浙江奉化溪口办起合资企业。1989年,吴良好带着100万港元与厦门东方发展公司合资在仙游城东办起东美服装厂。1991年,他又在福厦路旁的郊尾黄金地带投资创办金威服装(福建)有限公司,他决心把金威服装公司办成福建西服的出口基地。建立了现代化标准厂房31万平方英尺,并从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引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微电脑服装生产流水线、电脑自动调控立体真空整烫等设备以及CAD电脑设计排版系统。公司在国内率先引入欧洲纳米纺织品处理技术铥用于西服面料,推出了国际领先的纳米西服。纳米男装系列的推出黥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翥汏司在纳米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上领先于同行业。吴良好坚信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努力提高品牌的高科技“含金量”,从国内外聘请服装名师和高级企业管理人才,深入市场调研。他认为,能把香港集团先进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技术人才资源优势与国内劳动力资源优势相结合,就能极大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拓展海内外广阔的市场。几年来,他领导的企业遵循这一经营理念,给一部分世界十大顶级品牌服装做企业设计和加工,公司被意大利“卓丹尼丠伦天奴”、法国“都彭”等国际顶级服装品牌指定为设计、制造的定点企业;同时还被指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金融机构、税务、海关、航空、星级宾馆等制服定点生产厂家,从而在海内外市场中建立了独树一帜的以高档服装为主体的“金威世家”品牌特色,先后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等殊荣。1998年,吴良好使金威集团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在长期的市场运作中,金威集团经历了从小到大,产品从单一到多元化、系列化,品牌形象从大众化品牌过渡到策略化品牌的成功转型。吴良好从一位普通的手艺人到在闽、浙、粤、港等地成功创办10多家企业,成为蜚声中外的“西装大王”,其间渗透了他多少辛勤的汗水。服装要带来气质修饰吴良好说,与国外名牌相比,我们的男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依然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60%的部分来自品牌产业创造的价值。像拥有众多全球著名品牌的美国,完全可以不需要制造业,而只需要通过经营品牌,就可以创造出不菲的价值。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只有不到20%的价值是由品牌制造业所贡献的。吴良好认为,“中国制造”不仅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去”,还要使产业链实现当地化——“走进去”,最终要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走上去”,进入主流社会,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吸引当地消费者。像“华伦天奴”、“都彭”等国际大品牌的代工生产都是由我们国家的企业完成,但打的却是别人的牌子,所以建立自己的男装品牌应是我国服装业的责任。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地创立自己的男装品牌呢?吴良好认为,企业首先应该树立“坚持卓越、服务社会、质量为本、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同时还要将先进的技术引入服装制造。他举例,像“金威世家”在国内服装行业率先推出纳米男装品牌,这种技术的应用将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但同时,这种技术不是一个概念炒作,不是任何企业都能使用的,它要遵循行业标准,如果乱炒概念,只能坏了行风,对树立民族品牌没有好处。目前我国服饰品牌有40万个左右,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男装品牌也有很多,像“雅戈尔”、“杉杉”、“步森”等,但这些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却微乎其微,远不及“茅台”、“海尔”在国际上的声誉。究其原因,一是国外的消费者不认可来自中国的男装品牌,以西服为例,很难叫西服发源地的欧洲人接受来自神秘东方的西服品牌;二是我国男装企业自身的设计力量不足,主要是以仿制、翻版为主,原创性的设计明显不够;三是我国男装品牌的文化内涵不够深度。“服装的作用不仅仅是遮体御寒。衣如其人,服装给人带来气质上的修饰才是它的最大功效。”吴良好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品牌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中国的服装企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成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创立和拥有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就意味着拥有巨额财富和无形资产,就能抢占市场制高点。中国入世之后,服装行业被专家认为是受到冲击最大的行业,同时也是受益最大的行业。在当前男装领域群雄争霸、烽火四起的今天,国际、国内男装品牌纷纷圈地,带来新一轮的竞争。吴良好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把“强化产品质量,打造核心品牌”作为金威世家发展的第一要务,在做大做强品牌上励精图治。中国男装品牌“走上去”吴良好深知品牌对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他表示,公司要坚持走品牌战略发展之路,要与新进入的国际男装品牌比全面性、整合力,与行业内国内男装比专业度,把品牌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与一些企业不同的是,金威世家的品牌战略在于它并不是依靠价格策略,而是踏踏实实的抓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创造市场需求。务实的抓住了这三点,锻造一个真正有品质的品牌,才让金威世家在这块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2002年泥司决定实施品牌延伸ュ富产品系列推出休闲男装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公司以灵活的营销模式迅速在全国市场建立专卖营销体系。现在提到品牌,或许人人都有一定的认识,而金威世家的成功,在于金威世家对于品牌的认识、品牌的把控早于其他企业,因此始终保持着领先一步的步伐。当国内很多企业还沉浸在单纯对销量的追求中,吴良好已经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当面临日益多样化的选择时,消费者的购买倾向更受其对品牌认知的影响。”当然,一个品牌的成功塑造与运作还须有相当大的投资,这就须有一种过人的胆识与魄力。经过深思熟虑,吴良好认为再好的产品,必须在推广上花费大力气。“我们做品牌,就必须要表现出这个品牌内在的素质,让消费者感受这个品牌的产品带给他们的感觉,并且让消费者喜欢他们所感觉到的,由此引导出对品牌的喜爱,这好比是一个娱乐明星的诞生,品牌的推广也是这样,这是要通过很多营销努力去达成的。目前不少企业忽略的恰恰是后续的‘表现工作’。”说这话的时候,吴良好表现出了一个当代企业家的高瞻远瞩。然而塑造品牌并非一件易事,吴良好的团队在调研中发现,随着都市族群的出现,休闲、人本与自然的双重追求成为时尚,生活休闲和商务休闲出现融合化的流行趋势。经过2004年的市场跟踪调查,国内男装走商务休闲概念的居多,所以也导致目前国内休闲装泛滥成灾,竞争趋于白热化。在这种情况下,金威世家如果在商务休闲或正装概念上继续一如既往地高歌猛进的话,只会遭遇市场的“滑铁卢”。金威世家敏锐地把握这个机遇,2005年春夏,金威世家迅速推出城市商务新便装、城市旅行新便装、城市假日新便装三大系列。“新便装”在中国的诞生,也标志着金威世家正式成为“中国男装文化品牌”的代言人,同时也说明了金威世家品牌定位的精准性和前瞻性。吴良好说,今年对中国服装界来说将很不平常,国际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国内零售市场全面开放。早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国外服装品牌,在中国国门开启后,便直接进军中国中高端服装市场。如何与“狼”共舞,让中国的男装品牌真正“走上去”,这成了中国服装业必须面对的问题。鼓吹内外兼修企业文化金威集团也坚持把品牌宣传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吴良好一直认为:“金威世家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再不能仅仅依靠产品、依靠技术来打市场,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企业文化理念的品牌做支撑。”多年来,“开拓、创新、拼博、奋进”新形势下的“金威精神”,一直在激励着金威人始终瞄准“立市场潮头,做时尚先锋”的目标。吴良好说,打开国门,国际品牌正逐渐走进中国市场,他们对品牌优势的成熟运作将对国内企业产生巨大冲击。正是受浮躁情绪的影响,中国服装企业少了以形造意,多了“表面文章”,因为急于迎合市场、与国际接轨,导致服装自身的文化含量明显不足。所以,中国有众多的大众成衣企业,却少有堪称“时尚先锋”、在国际市场立稳脚跟的高级成衣企业,品牌退化为标签,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市场行为上,就变成了大小专卖店的疯狂减价,最后是“你有我有全都有”,靠低廉的价格取悦消费者。同时,随着个性化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流行时尚的代表——服装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质量上追求健康;在衣着感受方面追求舒适、自然;在品牌体验上追求个性、高贵。服装越来越成为身份的象征,特别是城市居民,其消费更加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要迎合这种新形势下的消费需求,无疑对于欲在2006年有所作为的金威世家是个极好的前奏曲。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塑造一个成功的品牌很艰辛,而保持并不断发展一个成功品牌恐怕更非易事。吴良好表示,创业难,守业更难,不过这个问题早在塑造金威世家品牌过程中就已经预料到了。在围绕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金威世家围绕品牌专业化、品牌工业化和品牌人文化的理念,牢牢奠定了品牌成长的基石。品牌工业化对于金威世家来说,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发展策略,但是它的意义不容小窥,正是从品质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双管齐下,才巩固了金威世家品牌发展的基础。公司2005年投入2000多万元在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上,突出宣传金威世家品牌和企业形象。“君欲善其工,必先利其器”。在商业竞争中,每个企业都是交叉博弈的主体,企业之间是一种无形的人才的较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吴良好在人才的聘用上采用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制度,并逐步完善企业管理,以人为本,加速企业提升,扩大金威世家的发展规模,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同时,公司成立了广州、香港产品开发中心后,又在北京、东京成立研发中心。“企业的竞争当然也是产品的竞争,一定意义上是企业市场化运作水平、能力、机制、体制的综合竞争。”吴良好坚定地说道,“市场的一线是消费者、是终端,市场能不能接受产品,看的就是终端的那‘临门一脚’。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效益总是第一位的,而终端是一个企业效益的最终体现者,因此,抓住终端也就抓住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专卖店多了,销售网络扩大了,管理必须跟上去,否则,从前所作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都将前功尽弃。”狠抓公司的内部管理是吴良好始终在做的一件大事,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公司在抓管理方面特别强调了把现代管理观念和先进的管理手段相结合,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实施。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今年公司也在软件上寻求突破,并逐渐在全国经销商和专卖店中推广ERP管理系统。使用这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公司就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全国各地代理商及专卖店的产品配送、库存、销售情况等,便于随时了解市场动态,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方向和销售策略。纳米技术的忠实推动者像从前一样,吴良好并没有停步,他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一批资深科学家合作成立了中科纳米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吹响了金威集团开发纳米服装品牌的号角,该基地成为中国最大的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纳米科技产业化基地就建在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内,总规划用地面积为4.5万平方米。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则为纳米科技产业化基地提供科研人员和技术支撑。中科纳米在北京中关村建立了总部,同时在苏州工业园和大连建成集科研、开发和生产为一体的纳米材料产业基地。目前正在攻关研究包括纳米PPR管、高温涂料、纳米粉体、双疏技术、高弹纤织等12个纳米技术产业化项目。吴良好成功地将纳米技术应用到男女西服、大衣等产品的制造中,在国内率先提出“纳米服装”的概念。同时在多个领域展开纳米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数据显示,到2010年,全球纳米产业市场将达15000亿美元规模,因此有人说“输掉了纳米,就输掉了未来”。而据介绍,2000年至2002年,我国申请纳米国际专利已经占到纳米国际专利申请总量的12%,排名世界第三。我国在国际纳米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基于此,吴良好带领金威集团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创造一个新的高科技的新型服装品牌。吴良好说,“金威世家能发展到现在这样充满希望的局面,最重要的是我们经过长期探索后达成了一个共同认识:在当今市场里搏击,打造持续竞争力才是长久保持领先的关键,而金威世家始终坚持围绕品牌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金威世家将围绕‘纳米服装’的概念构建整个金威世家的品牌竞争力。”2003年,金威世家率先在市场上推出纳米系列服装。2004年7月,金威集团与国家大剧院签订工程合约,为国家大剧院幕场玻璃进行技术加工。吴良好还表示,除上述项目外,中科纳米与其他公司洽商合作,如与服装企业商讨纳米服装的合作、与卷烟集团研究纳米烟嘴产品,以助降低尼古丁含量。吴良好对纳米业务发展有信心,相信该业务增长会很理想,占盈利比重将会超过服装业务。“做百年民族企业,树百年民族品牌”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金威集团一次次站到了领奖台上,但吴良好看来,那种将驰名商标的认定作为广告宣传,将驰名商标作为一种荣誉称号,成为推销产品和服务的工具的做法,是与驰名商标的宗旨根本相悖的。虽然金威世家获得了驰名商标称号,但他们深知这一荣誉来之不易,他们更对这一荣誉的获得备感珍惜,金威将更加积极进取,以诚为本,一如既往地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狠抓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通过质量过硬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不断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树立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力争“做百年民族企业,树百年民族品牌”。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吴良好2006年的品牌战略又有新的思路和创新,决心做大做强金威主品牌;力推品牌工业化,冷静看待虚拟化;全面提倡管理人性化,不满足生搬硬套的管理模式;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了2006年“逐省爆破区域为王”的品牌差异化战略。2006年,集团全体员工和经销系统将扎实完成金威品牌独特的实力规划思路,将在产品开发、终端形象、品牌文化系统上深度打造。金威世家在产品开发上一贯秉承“时尚、简单、大气”的风格,力求完美,因为最终在市场上说话的不是其他而是产品。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金威世家除高薪聘请资深设计师担任开发人员外,在产品生产上,金威世家将继续实行虚拟经营和原产地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生产。除了纳米面料,还将选购高档的进口面料,在国内选择一批有实力的加工企业进行生产。同时,从2006年春夏季开始,金威世家将推行国际领先的“形象设计卖场”的新构想,让金威成为成功男人的形象顾问,让卖场成为传递着装知识、提升着装品位的设计室,从而构成金威世家卖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当然,人们在消费品牌的同时,也在消费着文化,一个企业只有形成品牌文化才会获得稳定的附加价值;品牌文化最核心的两大内容应该是品牌性格和消费文化。一个品牌如果没有建立自己的性格和消费文化就无法形成坚固的竞争壁垒。吴良好一直认为,经营品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渗透的过程,品牌蕴含的文化只有与消费者所属的文化相适应、相一致,才能得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才能引起消费者与品牌的共鸣,消费者接受了文化,也就接纳了品牌。因此,基于这些认识,2006年,金威世家将根据新的形势,再度整合金威世家品牌文化的中枢部分,包括品牌定位、品牌释义、品牌性格、消费文化、品牌诉求、品牌核心价值、核心广告语等,从而清晰地定位品牌个性特征及消费人群,确立产品开发风格及企业的价值取向。吴良好坚信:面对未来,要让“金威世家”与“GOOD FELLOW”成为中国男装领域第一品牌及世界男装领域著名品牌。我们也有理由坚信,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品牌化、国际化的男装领域,金威世家的每一步都将给男装领域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欣喜。吴良好的服装帝国梦将在更广阔的国际服装舞台上展开。

5. 吴良行的人物经历

上世纪80年代吴良行下海前,已经是某国企技术和管理骨干,不仅职业前景光明,而且上有老下有小,都指着他的工资养家糊口。当时,社会上有一句顺口溜:“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不仅科班出身,还端着铁饭碗,吴良行“豁”出去干的,竟然是“不三不四”的个体户?!这着实让人费解。回忆那段历史,他说,在国企工作期间,被“大锅饭”造成的低效率深深刺痛。个人能力无法改变现状,又不愿继续虚度人生,于是萌生了去意。在中央认可个体创业的政策鼓舞下,吴良行相信,国家、民族迫切需要改革现状。1985年,他不顾家庭反对,毅然辞职下海。技术上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管理上经过了国企“正规军”的砺练,不惑之年还给了他成熟和自信:如果自己办一家工厂,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一定比得过国企。就这样,吴良行借来1500元高利贷,创业有了启动资金。他随后租用了不足15平方米的简陋民房,买了3台旧机床,创立了中马集团的前身——温岭县大众齿轮厂。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中马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了一家集汽车变速器,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园林机器、环保新材料、房地产等产业的集团化企业。作为企业创始人的吴良行演绎了一个“三支步枪闹革命”的传奇故事。由于是改革开放中诞生的第一批民营机械加工企业,在创业初期,白手起家的“中马”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创业的路上举步维艰。因为自身发展的过程里没有任何成功的借鉴与参照,大家都全凭着一步步的摸索来引领企业,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在不断的尝试与总结中积累出了一套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创新的思维也正是在这样的时期中被不断提炼加工。1987年,创立仅有两年时间的公司,初进市场就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前面是浙东汽摩配行业市场竞争无序的恶劣环境,背后是强势凶狠的竞争对手。形势逼人的中马在吴良行的带领下临危不乱,他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远见使当时的中马争取到了南京某军工厂的订单,并通过短短的半年的合作就获得了该厂最诚信配套供应商称号,为中马进军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市场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能够开辟这样的市场,这就是一种创新,而且是在企业生存发展的道路上一次尤为关键的创新之举,对此吴良行总结道。也正是因为此举,“中马”的发展视野逐步扩大,产品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大。而就在这样的时期,作为企业创始人的吴良行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应“中马”发展,以儒家思想中中庸之道为核心思想的企业文化。对此,吴良行说道,“中马”的文化渊源就是儒家思想核心的中庸之道。但是从理解上,很多人会提出疑问,他们会认为这是与“创新发展”的思路是不是已经产生了矛盾,因为很多人理解中的“中庸”即是平庸、保守、旁观中立。如果中庸仅是以上的含义,那就绝不会有我当年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下,放弃“铁饭碗”创业办厂的历程,更谈不上“中马”的今天。“中庸”里“折中守正,折中致和”的方法更多时候就是为了达到最后“因时制宜、顺势而为、适时创新”的结果,在“中马”的发展道路上,两者相辅相成,互推共补。事实验证,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中马”以其标杆性的技术水平与特色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浙东地区汽车、摩托车零部件行业最大的生产基地,将中国民营齿轮工业推向了新纪元。2005年,中马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从事汽车变速器制造的民营企业。在不断做强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的同时,中马在吴良行的带领下开辟了园林机器制造产业,经过数年发展,该公司已经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园林机器制造企业,并参与了园林油锯国标的制定。发展到2011年,园林公司的油锯产业年产量已经突破26万台,出口创汇达到1570万美金。除此之外,中马集团的产业经过多年经营,还涉及到了进出口贸易、房地产等产业。与此同时,中马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号召制定了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六五”规划发展纲要,转型升级的号召在企业发展征程中再一次显现,中马将目光瞄准了新材料项目,新兴产业的崛起也必将助推中马的创新发展之路。吴良行十分重视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近两年时间以来,集团已经投资一亿多元引进大批先进的低能耗高效设备,通过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贯彻实施,中马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标准,达到人均70万/年,完全超越了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相关要求。创新式的管理、流畅型的作业、精密化的检测使“中马制造”顺利迈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高技术门槛,顺利成为世界500强汽车、摩托车制造企业的供应方。2010年初,在温岭工业企业排名中,中马的综合排名首次跃至第二位。在制度管理工作上,吴良行以制度文化为基础,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建立统一标准的管理体系。他提出了“以法治为基础,以德治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对原先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修订、增补,力图建立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具有“中马”特色、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大大小小的制度体系延伸到集团管理的各个方面,并要求宣贯落地,全面提升了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集团管控方式已经逐步趋向信息化,集团内部针对行政、财务、人事、技术研发、采购、物流等工作设置了ERP、OA等电子软件管理系统,通过全面顺畅的检测,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数据支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公司先后通过了国际ISO9001、TS16949管理体系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了浙江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 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浙江省“绿色企业”等荣誉称号。 2011年5月,位于企业新工业园的一期人才公寓落成,让近500多位企业员工免费搬进了新居。亲切的人文关怀,良好的企业环境,自由的事业平台,使得中马员工永葆勃勃生机的工作着,快乐着。 吴良行本人是一个艺术人生的追求者,特别在书法艺术上独具匠心。2012年,吴良行创作的书法《和声》获得了首届世界浙商书法大赛的金奖,作品得到了著名书法家王冬龄的高度评价。不仅《和声》,吴良行的《共创同享》、《诚信为道》、《平易近人》、《清风傲骨》、《解夏》等作品,在近年的各类书画展中得到了一致好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一直将我的一些经营思想通过书法形式表达出来,这已经成了企业内部管理的一大特色。如今,对于“中马企业文化”,我希望这套体系能通过不断的成熟与完善之后,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成为一套与市场经济文化相适应的中马哲学。这套哲学能够在今后传递给社会的各行各业以“正能量”,这也是我经营企业至今所衍生出的一大愿望。因为物质终会枯竭,只有文化才可生生不息。”吴良行说道。个人荣誉及担任过的社会职务:吴良行获得过“中国企业改革十大风云人物”、“新中国60年60位功勋企业家”、“中国功勋企业家”、“浙江省优秀企业家”、首届“光荣浙商”等荣誉。担任过中国西部大开发经济顾问、中国齿轮传动工程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台州市“两新”党务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温岭市企业信用促进会会长等职。

吴良行的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