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管理系统入口

2024-05-09 12:23

1.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管理系统入口

一、西华师范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  西华师范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https://jwc.cwnu.edu.cn/,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西华师范大学简介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46年,发轫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 东北大学 。抗战初期, 东北大学 内迁至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 东北大学 迁回沈阳,在川北三十六县十盐场及各界有识之士支持下,部分 东北大学 的川籍师生在三台原校址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与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先生创立的西山书院合并组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迁至南充市,与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1952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 四川大学 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留在南充的部分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升格为南充师范学院。1989年学校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3年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经过70余年的发展,学校积淀形成了“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的育人理念,“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和“从严治校、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校园精神。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综合性大学,是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基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基地,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
 
 学校是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现有75个本科专业,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学科实力和优势突出,生态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天文学、中国史等学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生态学与生态治理学科领域、政治学与社会治理学科群纳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学校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拥有省级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3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3个。建有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中心西南分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资源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熊猫主食竹保育示范基地,四川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落下闳研究中心、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建有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川北历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川东北航空模型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科普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拥有四川省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生态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研究院等科技转化与社会服务科研机构。
 
 学校先后汇聚了一大批名师大家。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著名古代文学专家郑临川、周虚白、傅平骧,哲学专家李耀仙,国际公认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胡锦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发展积淀了浓厚的学术底蕴。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600余人。现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四川省“”、四川省“天府*”、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98人;有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6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33000余人。“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398项、省级672项:其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各1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9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60项,获得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7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70余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近30万,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542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级项目202项,省部级项目30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787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14篇(52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数据库,多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榜”),CSSCI、CSCD来源期刊论文1131篇;出版学术专著297部,2项科研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合作),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其中1项为合作)、三等奖3项,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1项(合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其中1项为合作)、三等奖38项(其中1项为合作);国家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注重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科技创新服务。先后与南充、绵阳、德阳、巴中、阿坝等地市州签署校地合作协议;与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商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与法国兰斯大学、丹麦VIA大学等签署校校合作协议;组建“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巴中实验中学”“西华师范大学德阳附属中学”;与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和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卧龙、蜂桶寨、唐家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发挥学科优势,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多次牵头承担了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全国调查研究项目;与地方政府就基层治理、川陕苏区党史研究与宣传、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地方立法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投资建设了唯一一所由高校参与建设的50BiN中国节点望远镜,建立了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等天文学研究机构的科研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丹麦、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双向学术交流、教师互派访学、学生交流等项目。近年来,学校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等各类项目选派师生分赴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或地区攻读学位、访学或开展科研合作,形成了对外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学校重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语言生和学历留学生,近两年累计招收来自美国、尼泊尔、老挝、巴基斯坦、南非、科特迪瓦、几内亚等17个国家留学生来校学习,来华留学生教育初具规模。
 
 学校环境优美,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学校建有北湖、华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0余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是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纸质图书300余万册,电子图书22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3个,珍藏古籍5600余种、74000余册,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阅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为指引,深入学习*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治蜀兴川的生动实践,不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打造一流学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更优、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开放办学水平更高、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管理系统入口

2. 西安培华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

一、西安培华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  西安培华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为http://jwc.peihua.cn/,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西安培华学院简介 
 西安培华学院坐落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古都西安,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女性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传统和特色,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928年由陕西女子职业教育促进会筹办、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西安第一女子平民职业学校”。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由著名教育家姜维之先生在恢复原“培华女子职业学校”的基础上,恢复成立了新中国首家专门招收女性学生,开展女性教育的普通高校“西安培华女子大学”。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西安培华学院(男女兼收),2007年成为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
 
 学校建有高新、长安、郭杜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0.4万平方米。学校设有9个二级学院,3家附属医院,设有本、专科专业58个,形成了以财经、医学为主干,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占学生总数的70.6%。学校现有教师 1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10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60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25万册,电子图书117万册,电子期刊1.8万种,中外文数据库13个,数字化文献资源总存储176TB。图书馆全面实现了24小时电子借阅、阅览。建成了万兆光纤互联的校园网,建有全橡胶标准体育场、体育馆等运动场所。
 
 学校是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陕西省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先后和14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37个(348个分室),省级实验教学中心6个,校外实习基地400个。美国心脏协会(AHA)中国西北第一急救中心、金融会计与财务审计实务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要素市场交易实训中心、金融衍生品智能交易国际服务外包中心、会计核算全实景全真实业务实训中心等40多个教学科研机构有力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人才培养。
 
 学校是新时期女性教育的研究传播中心,依托“陕西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培训基地”、“陕西省妇女儿童维权示范岗”“陕西省科普示范基地”等平台,女性教育既是对外交流的窗口,也为发展女性素质教育提供了高层次宽领域的主流平台,得到了中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2011年以来先后与 西北大学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延安大学 签订了共建对口帮扶协议,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是“ 西北大学 —西安培华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设站单位。学校与国内多所同类院校发起成立了“未来大学联盟”,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办学格局,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等部队院校有着密切的双拥共建关系, 与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校建立友好大学关系,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先后荣获中国最具社会责任单位、中国十强民办高校、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创新创业示范学院等荣誉称号。

3. 西安培华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西安培华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西安培华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http://jwc.peihua.cn/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西安培华学院简介 
 西安培华学院坐落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古都西安,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女性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传统和特色,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928年由陕西女子职业教育促进会筹办、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西安第一女子平民职业学校”。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由著名教育家姜维之先生在恢复原“培华女子职业学校”的基础上,恢复成立了新中国首家专门招收女性学生,开展女性教育的普通高校“西安培华女子大学”。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西安培华学院(男女兼收),2007年成为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
 
 学校建有高新、长安、郭杜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0.4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3家附属医院,设有本、专科专业60余个,形成了以财经、医学为主干,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占学生总数的70.6%。学校现有教师 1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10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60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15万册,电子图书170.7万册,电子期刊1.8万种,中外文数据库13个,数字化文献资源总存储176TB。图书馆全面实现了24小时电子借阅、阅览。建成了万兆光纤互联的校园网,建有全橡胶标准体育场、体育馆等运动场所。
 
 学校是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陕西省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先后和8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20个(220个分室),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总数达到427个,校外创业实训基地2个。美国心脏协会(AHA)中国西北第一急救中心、金融会计与财务审计实务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要素市场交易实训中心、金融衍生品智能交易国际服务外包中心、会计核算全实景全真实业务实训中心等40多个教学科研机构有力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人才培养。
 
 学校是新时期女性教育的研究传播中心,依托“陕西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培训基地”、“陕西省妇女儿童维权示范岗”“陕西省科普示范基地”等平台,女性教育既是对外交流的窗口,也为发展女性素质教育提供了高层次宽领域的主流平台,得到了中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2011年以来先后与 西北大学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延安大学 签订了共建对口帮扶协议,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是“ 西北大学 —西安培华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设站单位。学校与国内多所同类院校发起成立了“未来大学联盟”,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办学格局,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等部队院校有着密切的双拥共建关系, 与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校建立友好大学关系,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先后荣获中国最具社会责任单位、中国十强民办高校、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创新创业示范学院等荣誉称号。

西安培华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4. 西南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西南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西南大学 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http://jwc.swu.edu.cn/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 (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旭锋教授、校长张卫国教授。
 
 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000余亩,校舍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国文、外文、史地、数学等系与1940年成立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 西南大学 ,开启了学校发展崭新篇章。
 
 百余年来,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数代 西南大学 人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
 
 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一大批名师先贤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数十万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现有53个一级学科,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8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1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1种专业博士学位、19种专业硕士学位,另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有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现有36个学院(部),10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0个、重庆市特色专业43个。教学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6门、重庆市精品课程96门,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有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20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968人,其中教授572人、副教授1115人,博士生导师331人、硕士生导师139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资深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入选者12人、"国家特支计划"入选者9人、"*"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2个、国土资源部野外基地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2个、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3个。"十二五"期间,学校国家级科研立项数量达9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达到20.35亿元,获"973"项目、"863"项目(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0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1000余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50个,出版专著800余部,自然科学在SCIE、EI、ISTP三大检索论文数量达5400余篇,人文社会科学在SSCI、A&HCI、CSSCI三大检索论文数量达3600余篇。"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余项、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
 
 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立足重庆、面向西南,服务全国",与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山东等省市50余个地、市、县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5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26省市50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和1000多家企业开展了有效的项目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校合作,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石柱模式"。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与美、加、泰、日、韩、越、澳、俄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泰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3所。
 
 历经百余年的磨砺和发展,今天的 西南大学 正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管理活校"的发展理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而坚实迈进。

5. 西华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西华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西华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https://jwc.cwnu.edu.cn/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西华师范大学简介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46年,发轫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 东北大学 。抗战初期, 东北大学 内迁至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 东北大学 迁回沈阳,在川北三十六县十盐场及各界有识之士支持下,部分 东北大学 的川籍师生在三台原校址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与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先生创立的西山书院合并组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迁至南充市,与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1952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 四川大学 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留在南充的部分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升格为南充师范学院。1989年学校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3年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经过70余年的发展,学校积淀形成了“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的育人理念,“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和“从严治校、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校园精神。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综合性大学,是四川省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基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基地,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
 
 学校是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现有75个本科专业,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学科实力和优势突出,生态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天文学、中国史等学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生态学与生态治理学科领域、政治学与社会治理学科群纳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学校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拥有省级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3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3个。建有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中心西南分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资源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熊猫主食竹保育示范基地,四川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落下闳研究中心、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建有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川北历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川东北航空模型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科普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拥有四川省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生态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研究院等科技转化与社会服务科研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6. 西华大学的教务系统在我这里咋就进不去了?

刷新一下,然后重新登。
西华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的四川省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具有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学校有校本部、彭州校区、人南校区、安德校区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000余亩。校本部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毗邻成都国家级高新区(西区),西依望丛帝乡、扬雄故里,岷江水自都江堰而下从校园蜿蜒流过。
基于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校园网为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以及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数字环境,校园网主干4.5G,教务管理、党政办公、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后勤服务等均实现网络化。图书馆藏书及电子文献总量500万册。
西华大学
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参与或承担了多项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八五"至"十二五"重点攻关项目、重大专项和部省级重点科研课题,以及大量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学校在现代制造技术、流体机械、电气信息技术、新材料研究、汽车清洁能源技术、生物技术、区域经济等领域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和近30项科技进步奖与哲学社会科学奖。

7. 西华师范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s://jwc.cwnu.edu.cn/

西华师范大学 教务处入口: https://jwc.cwnu.edu.cn/ 
 
   
 
  西华师范大学 教务处是在分管校长领导下,负责全校本科生教学业务管理的职能部门,是教学管理的中枢。教务处的基本职能是: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负责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一面抓教学思想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风建设、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一面抓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务行政管理。
 
 教务处现有职工22人。其中中共党员16人,高级以上职称5人,本科以上学历17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3人。队伍结构比较合理,充满朝气与活力,思想、业务素质高,管理能力强、身体健康,是一支精诚团结和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金秋九月, 西华师范大学 又迎来了新一届莘莘学子。9月4日至6日,各学院新生在领队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史陈列馆。
 
 新同学们井然有序地进入校史馆,怀着激动的心情,精神饱满地认真聆听讲解员们追述学校数辈先贤和教职工七十多年辗转三台、扎根南充“教育报国”的办学历史,   重温“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感受“从严治校、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师大精神。
 
 同学们通过聆听讲解和仔细观看各类校史展板,对学校厚重的办学历史有了全新了解,对“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和“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的良好社会声誉有了充分的认识,纷纷表示要勤奋学习,为校增光。     ;

西华师范大学教务处入口:https://jwc.cwnu.edu.cn/

8. 西华大学学工系统官网入口地址

西华大学学工系统官网入口地址: http://xhjwc.xhu.edu.cn/_t807/main.psp 
 
   
 
 飞扬的歌声重温光辉的岁月,优美的旋律演绎时代的乐章。9月27日晚,“我和我的祖国”西华大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学生合唱比赛在艺术大楼大剧场举行。嘹亮的歌声唤起中华儿女的自豪和向往,优美的旋律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壮丽乐章。校党委书记边慧敏,校党委副书记王小林,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办公室成员、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和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和团委书记出席了本次活动。各学院学生代表参与了节目表演。
 
 合唱比赛在《最好的时代》诗朗诵中拉开帷幕,随后《光荣啊 中国共青团》《歌唱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和我的祖国》《同一首歌》《我爱你中国》等主题鲜明、慷慨激昂的歌曲激情上演,参赛团队用最真挚的情感,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融入到曼妙的歌声中,点燃了现场每一位观众的爱国热情。18支参赛队伍用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歌声,唱出了对伟大祖国的拳拳之爱和深情祝福,唱响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共圆“中国梦”的共同心声,展现了******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本场比赛唱响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代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爱国主义情怀。音乐与舞蹈学院作为本次比赛的特邀团队,为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我和我的祖国》的视听盛宴。
 
 经过紧张激烈的比拼,音乐与舞蹈学院获本场比赛特别奖,外国语学院获一等奖,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管理学院获二等奖,理学院、西华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获三等奖,体育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获得本场比赛优秀奖。
 
 节目最后,全场师生向祖国母亲表白,大家放声高喊“我爱你中国”,并用一场洋溢青春和爱国热情的《我爱你 中国》歌曲快闪,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唱响******属于每一个人的主题、唱响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