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应付汇兑损益是每月计提吗

2024-05-08 14:01

1. 应收应付汇兑损益是每月计提吗

是的。汇兑损益每月末做一次,每个月都需要做调整的,年末结转至本年利润,汇兑损益科目清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外币折算第十一条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一)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二)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应收应付汇兑损益是每月计提吗

2. 请教关于月末调整汇兑损益的会计分录

3、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摘要】
请教关于月末调整汇兑损益的会计分录【提问】
您好亲亲,关于月末调整汇兑损益的会计分录如下【回答】
1、汇兑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回答】
2、汇兑损失时: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贷:银行存款【回答】
3、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回答】
感谢亲您的提问,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到您[比心]【回答】

3. 请教关于月末调整汇兑损益的会计分录

汇兑损益的会计分录是:
1、汇兑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2、汇兑损失时: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贷:银行存款
3、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请教关于月末调整汇兑损益的会计分录

4. 预付账款如何调整汇兑损益?

预收、预付款项不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所定义的货币性项目。相应地,对于支付/收取外币的预收、预付款项,在期末无需像货币性项目一样进行汇兑损益调整。\x0d\x0a\x0d\x0a当预付款项转为存货时,或者预收款项结转收入时,应按照当初支付预付款项或者收取预收款项时的汇率结转,而不能按照存货或者收入确认之日的汇率进行结转。\x0d\x0a\x0d\x0a《〈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规定:“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货币性项目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货币性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x0d\x0a由于预付款项通常将通过收取固定数量、规格的存货(非货币性项目)的方式进行结算,预收款项通常将会通过交付固定数量、规格的存货(非货币性项目)的方式进行结算,即交付或收取的对价均为非货币性项目,该对价的公允价值即标的存货在未来结算日的公允价值,而不是一个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因此预收、预付款项不是货币性项目,而是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x0d\x0a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规定:“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由于已在交易发生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因此,对预收、预付款项,期末不应按现行汇率调整其记账本位币金额。\x0d\x0a当预付款项转为存货时,属于资产形态的转化,但这一过程中未涉及资产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转移,因此不应确认损益,直接以预付款项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转入存货的初始计量金额中。\x0d\x0a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对“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从这一定义可以推论出:收入的金额应当是根据相应的经济利益流入的金额来计量的。在预收款销售方式中,经济利益的流入在收到预收款项的环节就已经完成,因此由预收款项结转收入的金额也应当按照当初该笔预收款项收到时确认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即按照当初收到预收款项时的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来确定。\x0d\x0a从另一角度讲,企业在根据一项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采购合同支付外币预付款项之后,或者在根据一项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销售合同收取外币预收款项之后,该项预付、预收款项就不再面临由未来汇率变动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这也可以证明预收、预付款项不是货币性项目,无需在期末进行汇兑损益调整。

5. 汇兑损益的账务处理

一、采用统账制核算的,各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期(月)末余额,应当按照期(月)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按照期(月)末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
1、如为汇兑收益,
借:有关科目,
贷:本科目;
2、如为汇兑损失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借:本科目,
贷:有关科目;
二、采用分账制核算的,期(月)末将所有以外币表示的“货币兑换”科目余额按期(月)末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货币兑换——记账本位币”科目余额进行比较。
1、贷方差额
借:“货币兑换——记账本位币”科目,
贷:“汇兑损益”科目;
2、借方差额
借记:有关科目,
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核算企业(金融)发生的外币交易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益。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扩展资料
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
简单地讲,汇兑损益是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因采用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的账务处理

6. 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

具体的账务处理方式如下
1、结汇时(外币兑换人民币)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实的数字)
借财务费用(借贷方得差额,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
贷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账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2、购汇时
借银行存款(外币,按照记账汇率计算人民币数字)
借财务费用(借贷方差额,如借方大于贷方,为汇兑收益,用红字,如借方小于贷方,为汇兑损失,用蓝字)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实际支付数字)
3、每月月末调整汇率时,若月初汇率低于上期汇率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贷银行存款(外币)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贷应收账款(外币)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贷预付帐款(外币)
借财务费用-汇兑收益
贷应付账款(外币)
借财务费用-汇兑收益
贷预收账款(外币)

扩展资料
汇兑损益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形:
一种是在进行货币交易(即外汇兑换业务)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这是进行外汇兑换业务的交易发生时与确认实现时汇率的变化而产生的汇兑损益,这种汇兑损益的计算比较简单。
另一种是在持有外币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期间,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外币货币性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变动所产生的损益。在此主要讨论此情形下计算汇兑损益的方法。 
方法:综合差额法。这种方法须先计算出货币性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并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将其与该外币账户上的每笔外币金额按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得出的差额就是该账户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
计算公式:某个货币性外币账户发生的汇兑损益=该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期末汇率-(该外币账户期初的外币金额×期初汇率+该账户本期增加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该账户本期减少的每笔外币金额×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
其结果若为正值,外币货币性资产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收益,外币货币性负债账户发生的是汇兑损失;反之,则相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汇兑损益

7. 关于收汇、结汇、以及月底调整汇兑损益的会计分录?

1、预收到货款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98$ ¥98*6.18=605.64
财务费用12.36
贷:预收账款100$ ¥618
2、结汇
借:银行存款607.60
财务费用-1.94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98$ ¥98*6.18=605.64
3、月末,根据汇率调整。月末只有预收账款,设月末6.30,100*(6.3-6.18)=12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12
贷:预收账款 12
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就是由于汇率的浮动所产生的结果。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

扩展资料:
在我国出口业务中,使用议付信用证比较多,对于这种信用证的出口结汇办法主要有三种:
1.收妥结汇或收妥付款
是指议付行收到外贸公司的出口单据后,经审核无误,将单据移交国外付款行索取货款。待收到付款行将货款拨入议付行帐户的贷汇通知书(Credit Note)时,即按当日外汇牌价折成人民币拨付给外贸公司。银行并不垫付资金,这即为收妥付款。这种方式不利于促进外贸企业扩大出口。 
2.定期结汇
定期结汇是指我国银行根据向国外银行索偿所需时间,预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结汇期限(例如银行审单认可后7天或14天不等)到期不管是否收妥票款,主动将应收款项结算成人民币记入外贸企业帐户。
3.出口押汇
出口押汇又称买单结汇,是指议付行在审单无误的情况下,按信用证条款买入受益人(出口方)的汇票和单据,从票面金额中扣除从议付日到估计收到票款之日的利息,将余款按议付日外汇牌价折成人民币拨付外贸公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汇兑损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结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收汇

关于收汇、结汇、以及月底调整汇兑损益的会计分录?

8. 预付账款如何调整汇兑损益

预收、预付款项不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所定义的货币性项目。相应地,对于支付/收取外币的预收、预付款项,在期末无需像货币性项目一样进行汇兑损益调整。

当预付款项转为存货时,或者预收款项结转收入时,应按照当初支付预付款项或者收取预收款项时的汇率结转,而不能按照存货或者收入确认之日的汇率进行结转。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规定:“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货币性项目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货币性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由于预付款项通常将通过收取固定数量、规格的存货(非货币性项目)的方式进行结算,预收款项通常将会通过交付固定数量、规格的存货(非货币性项目)的方式进行结算,即交付或收取的对价均为非货币性项目,该对价的公允价值即标的存货在未来结算日的公允价值,而不是一个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因此预收、预付款项不是货币性项目,而是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应用指南》规定:“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由于已在交易发生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因此,对预收、预付款项,期末不应按现行汇率调整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当预付款项转为存货时,属于资产形态的转化,但这一过程中未涉及资产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转移,因此不应确认损益,直接以预付款项的记账本位币金额转入存货的初始计量金额中。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对“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从这一定义可以推论出:收入的金额应当是根据相应的经济利益流入的金额来计量的。在预收款销售方式中,经济利益的流入在收到预收款项的环节就已经完成,因此由预收款项结转收入的金额也应当按照当初该笔预收款项收到时确认的记账本位币金额(即按照当初收到预收款项时的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来确定。
从另一角度讲,企业在根据一项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采购合同支付外币预付款项之后,或者在根据一项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销售合同收取外币预收款项之后,该项预付、预收款项就不再面临由未来汇率变动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这也可以证明预收、预付款项不是货币性项目,无需在期末进行汇兑损益调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