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妻子简介

2024-05-05 13:53

1. 徐特立妻子简介

徐特立妻子简介
熊立诚(1877-1960),徐特立夫人,11岁时就过门到徐家做童养媳,直至83岁去世。两人70年如一日,相敬相爱,相濡以沫、相互支持,始终保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1957年12月,徐老太太生日,有人赠送一幅横披,上面写了“童偕到老”四个字。
大家都称为奇绝,因为徐特立和妻子熊立诚自童年时代——11岁起就生活在一起,70年如一日,用这四字概括真是太妙了。但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生活得并不平静,而是饱经困难和长抱别离之苦。



扩展资料:
徐特立,1877年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体味到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9 岁时,父兄因愤于不识字受欺压,凑钱让他读私塾。他读了六年书,又因无钱辍学在家,曾跟随一个和尚学习禅宗。
后来他在家劳动,又教私塾。1905年因清政府废科考办新学,长沙办起师范学校,他考入该校读速成班,毕业后当高小教员,又应聘长沙周南女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熊立诚

徐特立妻子简介

2. 徐特立妻子简介

徐特立妻子简介
熊立诚(1877-1960),徐特立夫人,11岁时就过门到徐家做童养媳,直至83岁去世。两人70年如一日,相敬相爱,相濡以沫、相互支持,始终保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1957年12月,徐老太太生日,有人赠送一幅横披,上面写了“童偕到老”四个字。
大家都称为奇绝,因为徐特立和妻子熊立诚自童年时代——11岁起就生活在一起,70年如一日,用这四字概括真是太妙了。但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生活得并不平静,而是饱经困难和长抱别离之苦。



扩展资料:
徐特立,1877年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体味到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9 岁时,父兄因愤于不识字受欺压,凑钱让他读私塾。他读了六年书,又因无钱辍学在家,曾跟随一个和尚学习禅宗。
后来他在家劳动,又教私塾。1905年因清政府废科考办新学,长沙办起师范学校,他考入该校读速成班,毕业后当高小教员,又应聘长沙周南女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熊立诚

3. 徐特立的介绍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著作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徐特立的介绍

4. 徐特立的经历

徐特立在湖南任教二十年,爱学生如子。他任师范校长时,将自己的月薪与校内主任、庶务等同样定为20元,还经常接济穷学生。
田汉入学时买不起蚊帐,徐特立便买了一顶相送。而他却把自己的家小安排在乡下,以节省开支接济学生。逢假日回家,他要步行往返80公里。一次查夜时,他发现有新生烂脚呻吟,便亲自打水给他洗脚上药。此事传出后,一些教师认为太失校长“身份”,学生却对他更为敬仰。

5. 徐特立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特立,1877年出生,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927年5月,在大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白色恐怖中,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起义军第二十军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长,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4年他以57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表现了老英雄的大无畏的革命气魄。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0月-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他以古稀之龄朝气蓬勃地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致力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毛泽东称赞他是“坚强的老战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刘少奇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徐特立关注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党的优良作风。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党的高级干部,应该时刻不忘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特别是保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工作作风。他关注的第二件事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他孜孜不倦地从事学术研究,发表了很多精辟的见解及深刻的论述,这些文章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
1927年春,徐特立回到离别近半年的家乡,展现在他眼前的乡村面貌是全新的———恶霸地主的威风被打下去了,流氓、烟、赌也不见了。法院无案可审,大小诉讼,农会开个会就公平解决了。透过这些变化,他看到了农民运动的力量,也体察到毛泽东潜心从事农民运动的远见卓识。于是,他参加了湖南省农民协会,并担任教育科长,兼任湖南农村师范农运讲习所主任。
1927年5月,反动军阀许克祥在湖南发动了“马日事变”,疯狂屠杀共产党,镇压工农运动。徐特立加入共产党的儿子徐笃本,也在敌人追捕时牺牲。徐特立深感靠国民党解救中国已成泡影,国恨家仇,促使他四处寻找共产党。不久,他在自己的学生、女共产党员黎尚瑾家中,遇到了过去一师的学生、来此避难的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李维汉,即向李维汉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经他的介绍,正式加入了共产党。当毛泽东知道这一情况时,赞扬说:真是疾风知劲草,岁寒知松柏啊!
徐特立入党后,参加了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并参与发动南昌起义。1928年,党中央派徐特立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两年后,他回到了国内。不久,即奉命赴苏区。为了普及苏区教育,他创办了师资训练班,不久发展为列宁师范学校,先后为瑞金140多个乡培养了600多名教师。在徐特立的直接领导下,苏区还办起了各种专科学校,为党培养了大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干部专门人才。
在长沙、在瑞金、在延安,徐特立都亲手创办了大量的学校,而且是在没钱或少钱的条件下办成功的。他凭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两大传统法宝。
徐特立在当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时,由于日本的侵略,国民党的封锁,没有科学仪器设备,没有必需的图书资料,甚至连普通的校舍、黑板、纸、笔都很缺乏。困难再大也难不倒徐特立,他带领师生们,自己做教具、自己制作实验设备、自己编写教材,还自己动手挖窑洞、建校舍。自力更生办起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居然能培养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和专业管理人才,如著名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中国地热之父任湘等,人才之多,举不胜举。
徐特立办长沙师范时也是白手起家。第一是没有校舍,最后想到善化县和长沙县已经合并,善化的学堂闲着,虽然是个破庙,收拾收拾,临时凑合着还可以用。教师不够,找朋友帮忙,只吃饭不给钱。没有校工,徐特立就自己兼。没有教材也是自己编。就这样,一座生气勃勃的长沙师范就办起来了。多年过去了,长沙师范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徐特立办长沙女子师范也是一样,校舍、黑板、桌、椅都是借来的,没有经费,自己就在其他学校多兼课,所得的收入作为长沙女子师范的办学经费。
徐特立排行第二,他有一个外号叫“徐二叫化”,原因是他自奉极其俭朴。有一年除夕,他办完事深夜才返校,开水泡冷饭就成了他的年夜饭。徐特立在当长沙师范校长时,因为穿着过于粗朴被周南女校的门房误认为是下人。更有趣的是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时,被张治中将军的门卫挡在门外,说:“今天张主席有重要客人来访,恕不接待。”等到徐特立回头拿来名片,张治中将军出来迎接,门卫才知道这位形似伙夫的老头就是今天的贵客徐特立。他当校长,教员坐轿子,他步行;教员吃小灶,他和学生一样吃大灶;教员穿皮鞋,他穿草鞋;别人请客,他从不去参加。他在《六十自传》里写道:“节省日用,谢绝一切应酬,绝对不请朋友吃酒肉和茶点。”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徐特立为了办学,艰难困苦勤俭节约的程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为了紧缩开支,哪怕一张纸、一支笔都不随便使用。教师们丢弃的剩残粉笔头,徐特立随时捡起来装在口袋里自己上课再用。学生们常常看到校长衣服口袋里鼓鼓囊囊的,不以为然。徐特立为此写了四句话:“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细算人。”
条件再差的学校,徐特立也能够把它办好。因此徐特立得了一个外号叫“徐二镂锅”。镂锅,就是用铁水补破锅。破锅只要经镂锅匠一镂,便可以成为一口可用的锅。这是长沙市民和部分同行对徐特立敬业精神表示肯定的昵称。擅镂破锅,缘于徐特立当校长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他为人恭谦、民主、实干。他认为,遇到难事时,身体力行对师生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由于他做出了表率,有时学校发不出工资,只供伙食,教师照样上好每一堂课。学校缺少必要的设备,老师、学生都主动从自己家里把什物搬到学校里来。
他对本校的每一位教师都真诚对待,高度尊重,全面关怀他们的思想和生活,还很注意发挥他们的个人特长。因此不少名牌教师情愿俸金少一点,也都乐意在徐特立领导下任教。他在长沙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时,一位著名的理化教师同时在长郡中学兼课,长郡每课时聘金1元,他经常缺课;女师每课时6角,他不但不缺课,而且教课非常认真,甚至主动为学生义务补课。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长郡中学的彭校长是老爷,高不可攀;徐校长平易近人,是朋友。我到长沙女师上课,常到徐校长的房里,坐在他床上,随便谈天。他接待殷勤,毫不隔阂,钟点费虽然少一点,但精神上非常愉快,所以愿为效劳。”
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当院长时,教师们都是好几个人住一孔窑洞。按规定,徐特立可以单独住一孔,可是他定要别的老师和他三个人住一孔。晚上三个人聚在一盏小油灯下办公。他说:“大家住得比我更挤,为什么我要一个人住呢?”住地到学校要翻几个山头,每到下雨,山陡路滑。他就打着赤脚,拄着拐杖,爬上爬下,从不因为年高路滑而迟到一分钟。那时他已经快70岁了,有这样一位做榜样的校长,教授们在教学上谁都不会掉以轻心,学生也没有吊儿郎当的现象发生。徐特立在笔记中写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认为,作为校长,最重要的是迎难而上,率先垂范。

徐特立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6. 徐特立的故事

徐特立的故事
徐特立(1877年—1968年),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徐特立一生勤俭,追求理想而从不为口腹折腰。赴法国后,他积极支持学生组织反对中法反动派的活动。国内军阀政府为了笼络他,通过使馆告之可给一个“赴法考察”的名义,每年有1000块大洋的薪俸。徐特立对此嗤之以鼻,仍在钢铁厂勤工俭学,干重活有困难便给同学做饭。
1937年抗战爆发后,徐特立以八路军驻湘代表身份从延安返回长沙,一时城内轰动,每日前来拜访探望者数以百计,其中不少还是亲朋故旧。徐特立热情地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终日长谈,不过为节省办公经费,只招待茶水而从不请人吃饭。两年后他离开长沙时统计,只是会见法国记者时请过一顿便饭,共花了5块钱招待费。当时,长沙城内国民党高官衣装笔挺,出入乘车。徐特立却终日身穿八路军粗布军装,撑一把雨伞,徒步在城中奔走,不识者多以为是军中老伙夫。  一次,省主席张治中约谈,徐特立走到省政府门口,门卫拦住说:“今天张主席会见八路军代表,别人免进。”徐特立称自己便是,门卫打量了一番,全然不信,竟把他轰走。张治中久等不至,派人再去八路军办事处相请,得知原委后,对比国共两党作风,对共产党更为钦佩。

7. 徐特立的详细资料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
1877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四都观音塘(今长沙县江背镇观音塘),4岁时,徐特立的母亲逝世,1885年,徐特立9岁,父亲决定让他去读书,虽然家徒四壁,最终父亲和个哥哥还是用劳动的血汗钱为他缴纳了学费。1
2岁时,徐特立的伯祖父逝世,父亲决定让他过继给伯祖母做孙子,9岁到15岁,徐特立读了6年书。 徐特立的6年私塾,主要学习了《四书五经》、明朝朱用纯的《治家格言》和明朝杨继盛的著作。
1893年,伯祖母一病不起,徐特立也欠了债,于是他决定一边劳动,一边自学,伯祖父的书籍,包括医卜星象、算命类的书籍他都读了。
18岁时,徐特立决定做私塾先生对自己比较合适,就在五美山小塘湾设馆开学。徐特立白天在私塾教书,晚上去王砚秋的讲经馆去听课,2年后,徐特立的作文水平已经炉火纯青。
1905年,徐特立28岁时,他十年的“破产读书”计划进行到了第八年,这时,清政府取消了八股文考试制度,取而代之的是考经义、历史、地理,地点是岳州,徐特立参加了这场3000多人的考试,名列第19名。
1907年,徐特立看到将要灭亡的清朝,曾经当着去北京请愿代表,把右手食指用刀斩断,写血书以壮赴京请愿代表行色。
1912年,徐特立受长沙县首任知县姜济寰之邀,创办长沙县立师范(今长沙师范学校的前身)。1919年至1924年6月,42岁时徐特立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并考察了比利时和德国的教育。
1924年夏,徐特立回到长沙,创办长沙女子师范(1926年并入长沙县立师范),担任校长,同时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即稻田师范)校长;
1927年夏,白色恐怖泛滥成灾,徐特立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徐特立参加南昌起义,担任革命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8年,徐特立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末,徐特立回国赴江西根据地,后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长,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4年,徐特立参加长征。
1937年,徐特立任中共中央驻湘代表、八路军高级参议,在湖南开展统战工作。
1940年,徐特立在延安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他是延安自然科学院创建时期任职时间最长的院长),时人把他和吴玉章、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誉为“延安五老”。据曾在陕北和他一起生活过的人说,他六十岁之后,仍常常跳到大河里游水数小时之久。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特立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一些日子之后,因身体原因请辞。 1968年11月28日,徐特立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扩展资料:

徐特立为人性格十分崛强和十分冲动。读书方法主张“定量”和“有恒”,读书时必须做笔记和写眉批,“不动笔墨不读书”。
徐特立从事教育工作73年,创立了“群众本位”教育科学发展观;通过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实践,首倡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他是发现教育具有“生产”属性的先驱。
他的新道德教育和创造教育学说,为当代中国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主张教育“重在育”,教学“学为主”,并在科学教学法与学习方法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
徐特立在湖南任教二十年,爱学生如子。他任师范校长时,将自己的月薪与校内主任、庶务等同样定为20元,还经常接济穷学生。
田汉(国歌作词者)入学时买不起蚊帐,徐特立便买了一顶相送。而他却把自己的家小安排在乡下,以节省开支。逢假日回家,他要步行往返80公里。
一次查夜时,他发现有新生烂脚呻吟,便亲自打水给他洗脚上药。此事传出后,一些教师认为太失校长“身份”,学生却对他更为敬仰。
他到第一师范任课时,支持毛泽东等学生反对校长专横的活动。毛泽东曾说过,当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昌济先生(即他后来的岳父),一位是徐老。
毛泽东称赞他是“坚强的老战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刘少奇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
朱德称他为“当今一圣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特立

徐特立的详细资料

8. 徐特立的详细资料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县江背镇)人。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
1877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四都观音塘(今长沙县江背镇观音塘),4岁时,徐特立的母亲逝世,1885年,徐特立9岁,父亲决定让他去读书,虽然家徒四壁,最终父亲和个哥哥还是用劳动的血汗钱为他缴纳了学费。1
2岁时,徐特立的伯祖父逝世,父亲决定让他过继给伯祖母做孙子,9岁到15岁,徐特立读了6年书。 徐特立的6年私塾,主要学习了《四书五经》、明朝朱用纯的《治家格言》和明朝杨继盛的著作。
1893年,伯祖母一病不起,徐特立也欠了债,于是他决定一边劳动,一边自学,伯祖父的书籍,包括医卜星象、算命类的书籍他都读了。
18岁时,徐特立决定做私塾先生对自己比较合适,就在五美山小塘湾设馆开学。徐特立白天在私塾教书,晚上去王砚秋的讲经馆去听课,2年后,徐特立的作文水平已经炉火纯青。
1905年,徐特立28岁时,他十年的“破产读书”计划进行到了第八年,这时,清政府取消了八股文考试制度,取而代之的是考经义、历史、地理,地点是岳州,徐特立参加了这场3000多人的考试,名列第19名。
1907年,徐特立看到将要灭亡的清朝,曾经当着去北京请愿代表,把右手食指用刀斩断,写血书以壮赴京请愿代表行色。
1912年,徐特立受长沙县首任知县姜济寰之邀,创办长沙县立师范(今长沙师范学校的前身)。1919年至1924年6月,42岁时徐特立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并考察了比利时和德国的教育。
1924年夏,徐特立回到长沙,创办长沙女子师范(1926年并入长沙县立师范),担任校长,同时兼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即稻田师范)校长;
1927年夏,白色恐怖泛滥成灾,徐特立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徐特立参加南昌起义,担任革命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8年,徐特立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末,徐特立回国赴江西根据地,后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长,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4年,徐特立参加长征。
1937年,徐特立任中共中央驻湘代表、八路军高级参议,在湖南开展统战工作。
1940年,徐特立在延安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他是延安自然科学院创建时期任职时间最长的院长),时人把他和吴玉章、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誉为“延安五老”。据曾在陕北和他一起生活过的人说,他六十岁之后,仍常常跳到大河里游水数小时之久。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特立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一些日子之后,因身体原因请辞。 1968年11月28日,徐特立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扩展资料:

徐特立为人性格十分崛强和十分冲动。读书方法主张“定量”和“有恒”,读书时必须做笔记和写眉批,“不动笔墨不读书”。
徐特立从事教育工作73年,创立了“群众本位”教育科学发展观;通过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实践,首倡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他是发现教育具有“生产”属性的先驱。
他的新道德教育和创造教育学说,为当代中国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主张教育“重在育”,教学“学为主”,并在科学教学法与学习方法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
徐特立在湖南任教二十年,爱学生如子。他任师范校长时,将自己的月薪与校内主任、庶务等同样定为20元,还经常接济穷学生。
田汉(国歌作词者)入学时买不起蚊帐,徐特立便买了一顶相送。而他却把自己的家小安排在乡下,以节省开支。逢假日回家,他要步行往返80公里。
一次查夜时,他发现有新生烂脚呻吟,便亲自打水给他洗脚上药。此事传出后,一些教师认为太失校长“身份”,学生却对他更为敬仰。
他到第一师范任课时,支持毛泽东等学生反对校长专横的活动。毛泽东曾说过,当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昌济先生(即他后来的岳父),一位是徐老。
毛泽东称赞他是“坚强的老战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刘少奇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
朱德称他为“当今一圣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特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