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为什么当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抛售债券持有货币

2024-05-17 13:38

1. 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为什么当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抛售债券持有货币

是预期利率上升的时候人们会抛售债券,不是利率上升的时候人们抛售债券。举个例子:比如原来利率1%,债券利率5%,一部分人就会因为债券利率高而选择持有债券,而当利率升到4%时,债券的5%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很多人由于流动性原因(债券一般期限较长)就会更加倾向于持有货币来获得利息收入。换句话说,利率上升相当于货币的收益率提高了,因此债券相对而言吸引力就下降了,所以人们会抛售债券持有货币。扩展资料:交易动机(TheTransactionMotive)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在任何收入水平上,无论是家庭还是厂商都需要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因为就个人或家庭而言,一般是定期取得收入,但经常需要支出,例如家庭需要用货币购买食品、服装,支付电费和燃料费用等,所以为了购买日常需要的生活资料,他们经常要在手边保留一定数量的货币。就厂商而言,它们取得收入(货款)也是一次性的,但是为了应付日常零星的开支,如购买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资,它们也需要经常保持一定量的货币。例如,一个家庭每月月初收入为900元人民币,假定该家庭每日平均日常支付为30元,那么它将在月末全部用完这笔收入。该家庭平均每天持有的货币量是30元,也就是说,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该家庭需要每天平均持有30元人民币,否则就会出现支付困难。可见,为了日常交易而持有货币,是因为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并不是同时进行的。个人或者家庭的收入和支出的时间越是接近,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平均留在身边的货币就越少。由交易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还跟人们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会有所提高,消费量增大,从而人们满足日常交易所需的货币量也增加。由此可见,由交易动机所引发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也容易受到持币成本的影响,也就是会受到利息率高低的影响。因为人们在确定交易所需保持的货币时,不仅需要考虑持有货币对便利交易的好处,也要考虑到持有货币会损失的利息。但是一般认为,家庭的货币交易需求量大致上不受利率波动的影响。利率对货币交易需求的影响主要见之于企业。企业的银行存款数目较大,如果它们静观利率的变化而不对存款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的话,损失会很大。因此,在高利率的情况下,企业会在寻求保持最低限度的交易货币方面下功夫,即所谓的“现金管理”。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杰克·鲍莫尔(WilliamJackBaumol)的研究,人们或者企业最优的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与利率的平方根的倒数成正比。但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利率对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影响较小,人们仍然把交易需求看成是收入的函数而忽略利率的影响。如上所述,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虽然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但是从全社会来看,总的时间间隔的平均数以及由此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诸如支付习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他的制度性因素,因而在短期内可以看成是稳定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短期均衡分析时,一般把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视为收入水平的线性函数,两者具有固定比例关系。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两种职能,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价值贮藏。货币需求就是人们宁愿牺牲持有生息资产(如各种有价证券)会取得的利息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留在身边。

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为什么当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抛售债券持有货币

2. 关于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问题 人们预期利率上涨,股票价格下跌,于是卖出债券持有货币,所以货币需求无限

举个例子:比如原来利率1%,债券利率5%,一部分人就会因为债券利率高而选择持有债券,而当利率升到4%时,债券的5%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很多人由于流动性原因(债券一般期限较长)就会更加倾向于持有货币来获得利息收入。
换句话说,利率上升相当于货币的收益率提高了,因此债券相对而言吸引力就下降了,所以人们会抛售债券持有货币。
 
希望有所帮助

3. 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为什么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利率只是影响其中的投机需求,而交易和预防需求还与收入有关,所以利率上升,货币需求未必将减少。 此外在投机需求中,还有流动性陷阱的特殊情况,一定条件下,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可能不会变化的。
在衡量市场风险和收益模型中,使用最久,也是至今大多数公司采用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其假设是尽管分散投资对降低公司的特有风险有好处,但大部分投资者仍然将他们的资产集中在有限的几项资产上。

扩展资料在衡量市场风险和收益模型中,使用最久,也是至今大多数公司采用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其假设是尽管分散投资对降低公司的特有风险有好处,但大部分投资者仍然将他们的资产集中在有限的几项资产上。
比较流行的还有后来兴起的套利定价模型(APT),它的假设是投资者会利用套利的机会获利,既如果两个投资组合面临同样的风险但提供不同的预期收益率,投资者会选择拥有较高预期收益率的投资组合,并不会调整收益至均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期收益率

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为什么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4. 在凯恩斯陷阱中交易性货币和投机性货币需求和有什么变化

(一)货币的需求
货币的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愿望或动机。
我们都知道,人们如果以货币以外的其他形式来持有财富,会带来收益。例如,以债券形式持有,会有利息收入,以股票形式持有,会有股息或红利收入,以房产形式持有,会有租金收入等等。那么为什么人们愿意持有货币呢?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储存货币是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第一,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支出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交易动机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支出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多。因此,出于交易动机所需的货币量是收入的函数。
第二,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是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谨慎动机产生于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这一部分所需的货币主要决定于人们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从整个社会来看,这部分货币量和收入密切相关。因此,出于谨慎动机所需的货币量大致也是收入的函数。
因此,如果用L1表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引起的全部货币需求量,用Y表示收入,这种货币需求和收入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
                     (8-15)
或者:L1=kY,式中k是出于上诉两种动机所需货币量同实际收入的比例关系,Y为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收入。例如,若实际收入为1000万元,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需要的货币量占收入的20%,则L1=1000×0.2=200万元。
第三,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生利资产例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有利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人们持有货币可以随时抓住有利的投机机会,但是会损失利息。当利率较低时,持有货币所损失的利息就较少,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就大,反之则相反。因此出于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量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用L2表示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用r表示利率,则L2与r的关系用函数关系表示为:
                       (8-16)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每张债券的利息是固定不变的,假定一张债券一年可获得利息10元,若利率为5%,则它的市场价值为200元,因为200元在利率r=5%时放到银行也可以得到10元的利息。所以债券的市场价值等于债息与利率相除得到的商值。同理,若r=4%时,债券市场价值为250元,若r=10%,则债券的市场价值为100元。可见,债券的市场价值和利率成反比关系。
凯恩斯指出,在任一时刻,人们心中存在着某种“标准”的利率(如年利率5%)。假如现行利率为6%,那么他会预期利率将趋于下降。此时,他将按照166.7(10/0.06)元的市价用货币买进这张债券,以便日后利率下降到5%,债券价格上涨到200元时卖出债券,换回货币。反之,如果现行利率为4%,一张债息为10元的债券的市价为250元,此时,由于他预期将来利率会升回到5%,他将按250元的市价卖出债券,换回货币(这就构成了货币需求,即持有货币而不持有债券),以便日后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降到200元时再买进债券。由此可以看出,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函数,两者反方向变化,利率越高,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少,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
当利率极高时,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等于零。也就是说,人们认为此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说,债券的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会将持有的货币量全部换成债券。反之,在利率极低例如2%时,人们预期利率不可能再低下去了,也就是债券未来的价格只会下跌,此时,人们必然卖出债券以持有货币,由此,货币当局在公开市场活动中收购债券所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必然全部被公众作为货币保存在身边,所以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陷阱”,此时,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货币需求曲线在利率降低到2%时变成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如图8.6所示。
               r
               10
               8
               6
               4
               2
                0
图8.6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在货币市场上,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三种动机形成的总需求量。把L1和L2加在一起,便可以得到全部的货币需求量。即:
(8-17)
货币的总需求与利率的关系如图8.7所示。
r                                            r
10                                           10
8                                            8
6                                            6
4                                            4
2                                            2
0                                            0
             (a)                           (b)
图8.7 货币总需求
图8.7(a)中的垂线L1表示为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曲线,是关于收入的函数,与利率无关,所以垂直于横轴。L2表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曲线,它起初向右下方倾斜,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量随利率下降而增加,最后为水平状,表示“流动性偏好陷阱”。把L1和L2加总即货币的总需求量,见图8.7(b)。
参考臧良运主编,西方经济学,科学出版社

5.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说明当利率非常低的时候人们的投机需求为零。

错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大

所谓“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分析的货币需求发生不规则变动的一种状态。凯恩斯认为,一般情况下,由流动偏好决定的货币需求在数量上主要受收入和利率的影响。其中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所以,货币需求是有限的。但是当利率降到一定低点之后,由于利息率太低,人们不再愿意持有没有什么收益的生息资产,而宁愿以持有货币的形式来持有其全部财富。这时,货币需求便不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大了。如果利率稍微下降,不论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都将被货币需求所吸收。也就是说,利率在一定低点以下对货币需求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对利率不起任何作用。这就像存在着一个大陷阱,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都落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试图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的意图就会落空。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说明当利率非常低的时候人们的投机需求为零。

6. 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为什么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利率只是影响其中的投机需求,而交易和预防需求还与收入有关,所以利率上升,货币需求未必将减少。 此外在投机需求中,还有流动性陷阱的特殊情况,一定条件下,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可能不会变化的。
在衡量市场风险和收益模型中,使用最久,也是至今大多数公司采用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其假设是尽管分散投资对降低公司的特有风险有好处,但大部分投资者仍然将他们的资产集中在有限的几项资产上。

扩展资料在衡量市场风险和收益模型中,使用最久,也是至今大多数公司采用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其假设是尽管分散投资对降低公司的特有风险有好处,但大部分投资者仍然将他们的资产集中在有限的几项资产上。
比较流行的还有后来兴起的套利定价模型(APT),它的假设是投资者会利用套利的机会获利,既如果两个投资组合面临同样的风险但提供不同的预期收益率,投资者会选择拥有较高预期收益率的投资组合,并不会调整收益至均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期收益率

7. 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认为,人们要么持有货币,要么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的。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   ①交易动机: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   ②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   ③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货币。   在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中,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均与商品和劳务交易有关,故而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 L1)。而由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用于金融市场的投机,故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L2)。   而货币总需求(L)等于货币的交易需求(L1)与投机需求(L2)之和。对于交易性需求,凯思斯认为它与待交易的商品和劳务有关,若用国民收入(Y)表示这个量,则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表示为L1=L1(Y)。而且,收入越多,交易性需求越多,因此,该函数是收人的递增函数。对于投机性需求,凯恩斯认为它主要与货币市场的利率(i)有关,而且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表示为L2=L2(i)。但是,当利率降至—定低点之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即进入了凯恩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这样,货币需求函数就可写成:       也就是说,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的。

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认为,人们要么持有货币,要么

8. 提出货币的“流动性陷阱”是( )。 A、凯恩斯 B、马歇尔 C、费雪 D、斯蒂格利茨

凯恩斯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