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再埋怨我们的原生家庭

2024-05-09 17:34

1. 请不要再埋怨我们的原生家庭

昨天小敏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
  
 “回杭州啦!有一种迫不及待地开始新生活的冲动!春节在家整整10天,是工作以后在家里待的最长的一个春节,也是过得最开心的一个春节。不得不感叹,学习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事情。因为学习让我知晓好生活就是好习惯的组合,而环境是最大的一个cue。之所以过去春节总是被沦为吃饭、睡觉、看电视,那是因为环境变了,“习惯”其实是脆弱的。曾经只会埋怨和自责,但现在懂得体谅自己——接受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局限性,同时会方法——把与最高目标落地的事情做好就OK了。10天公众号更文7篇,和心理学践行社的伙伴一起精读读完《积极情绪的力量》。虽然没有每天更文,虽然计划泛读的书没读完,但并不难受——因为我把重要的事情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全面自律的生活又开始啦!哈,就这样美好的生活吧!”
  
 有伙伴留言:有机会希望详细听听你的转变心得。
  
 小敏回复:读书、践行,就会慢慢变好。
  
 
  
  1我为什么反对过分强调原生家庭 
  
 市面上各种心理学流派,甚至伪心理学大行其道。原生家庭对我们影响固然重大,但我个人觉得不应过分夸大原生家庭的影响。
  
  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自由意志的人。 
  
 原生家庭为什么重要?
  
 因为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很大,而原生家庭是我们人生在初始的环境。就好像我们刚开始是一张白纸,原生家庭给我们的生命画了一个底版,我们形成了最初的人格、思维和行为模式。我们带着这样的底版生活,与这个世界交互。相同的情景,不同的人会交互出不同的结果。正向、积极的人会交互出正向的结果,然后继续正向循环。负面、消极的人会交互出负面的结果,然后继续负性循环。
  
 但我想说:我们不是机械地顺着原生家庭给我们的设置去与这个世界交往的。我们是主动的,是可以学习、内省的。从一次次地交互中,我们会发现也许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一些思维或行为方式是不合适的,会做出修正。就好像在一个岔路口做了一个不同于过去的选择,然后在新的路上开始循环,这会与原来的自己越来越远。
  
 而过分地强调原生家庭的影响,面对我们的缺点或弱点,会让我们有一种挫败感、无力感,甚至会埋怨父母。
  
 “哦!难怪我会这样!都是我父母没有把我养好!”我也曾经从这个阶段中走出来。
  
 刚开始学心理学的人,几乎都会被精神分析流派吸引,因为它很神奇。我在考研结束后,读研前的那个暑假,曾在上海一家很有名的心理咨询中心实习过。在那里,我接触到了催眠。
  
 我有一个小我21岁的弟弟,其实我妈不是在我20岁的时候才想生二胎的,而是从我一出生就想生个儿子。所以在我0-10岁期间,除了我,我妈一共怀孕了5次,因为B超都是女孩,所以后来都人流了。所以,我的童年是一个被忽视的,妈妈总是想生儿子,总是不停地怀孕,爸爸比较粗心,不怎么管我。这造成的结果是我比较没有安全感。
  
 催眠的时候,我可以看到自己5、6岁的模样,扎着两个小辫,穿着小时候妈妈织的降落伞的毛衣。一个人,很孤单。实习结束,我回到家,我对父母充满了仇恨!都怪你们,小时候对我关心太少,所以我才有不安全感。爸爸说:“我怎么感觉你学心理学学坏了!”
  
 确实是这样,遇见一个不好的心理医生,他把你的伤口打开,却不给你包扎。所以会更痛。我是直到有一天,在书里看到一句话,原话是这样:“你是你自己生命的主人,你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才终于得以释然。
  
 现在,关于原生家庭,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每个人最后的表现都是先天基因遗传、和后天学习的呈现。在生命的早期,我们的主要学习对象是父母。父母那一代受他们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凭本能,所以其实他们能把我们培养成一个善良、品性正的人就已经很好了。因为其他的都是我们都是可以继续学习的。(话说回来,其实一个人品性也是可以后来自己学习的,只是难一点而已。)
  
 这个世界上哪有完美的父母,数学常识告诉我们其实大部分事物都符合正态分布。像吴军老师那样,他会为了给自己的孩子选大学,一一去调查、研究,还写出一本《大学之路》的书,是少数;像那种家庭暴力,吸食毒品之类的家庭,也是少数。我们大部分人的父母都处于中间。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他们爱我们,一心希望我们快乐、幸福。 
  
 而这,足以!
  
 这次春节回家,妈妈给我讲了邻居小孩XX的故事。这个孩子非常的不懂事,用家乡话说就是一个“败家子”。父母辛辛苦苦赚钱,先是卖蔬菜,后来养螃蟹,一年是可以赚好几十万。但不管赚多少钱,都禁不住他败整天和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喝酒,打架,赌博,打老婆。邻居每每提到这个孩子都是眼泪汪汪。这个孩子,我是知道的。小时候娇生惯养,特别溺爱。但自从有一次他又惹事,被人狠狠地揍了一通,就从此浪子回头了。刚开始也是不服,气得砸自己家的门,因为他所谓的“兄弟们”没有一个人帮他去打架。大概是意识到了所谓的“兄弟们”是多么地靠不住,又或者其他,反正最后的结果是他至此像变了一个人。
  
 所以原生家庭是会影响我们,但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也会影响我们。一旦与他人的接触比父母多,交往比父母深,我们就会改变。
  
  2我与父母的不同 
  
 我是高中开始住校的,我发现从高中开始,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就开始越来越小。因为和他们的接触少了,更多的接触是身边的同学、老师和朋友。我回顾了一下我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择出我与父母最重要的三个不同:
  
 1)外向的性格
  
 我的性格是偏外向的,这与我父母不同。
  
 读高中之前,我是一个不怎么爱说话的人。我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高中班主任太明智了!他让我们乡镇的孩子和县城的孩子做同桌。相对而言,农村的孩子勤奋一点,努力一点,但知识面窄,而城里孩子正好相反。所以可以互相学习。我的外向性格和城市化,完全就是因为受我同桌的影响。
  
 外向而主动的性格真的是对我影响很深。因为我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遇见喜欢的老师就跑去跟老师聊天,做朋友。在我28岁开始自由职业之前,我的成长、学习和工作环境一直都是学校。所以我和好几个老师都关系很好,他们是我的人生导师,给了我很多的指引。
  
 2)运动的习惯
  
 我的父母是不运动的,而运动是我的核心习惯。
  
 我运动是我在大学的时候受鲍老师的影响。因为运动,我养成了一些列的好习惯。我早睡早起,养生、注重饮食。练习瑜伽、跑步,做力量训练。
  
 所以,我和父母的身体是很不一样的。他们偏胖,苹果型身材,肚子大,且都有高血压。而我体型匀称,很健康,体态、精力都很好。
  
 3)读书的习惯
  
 我父母是不读书的。(爸爸读教科书不算哈!)
  
 我家很大,主屋三层,每层80平,再加上院子和厨房,差不多300平。300平米的家,一共10个房间,但是,我们家没有书房,连一张安静的书桌也没有。
  
 以前放假,我是很不喜欢回家的。因为我只要在家里,我就会沦为吃饭、睡觉、看电视。每天睡到中午12:00,早饭、午饭一起吃。我很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感觉非常的虚度。每次回家也是带着书的,但是好像总是读不进。有时候躺在床上读,总是读一小会,就昏昏欲睡。然后每个假期都过得非常地浑浑噩噩,不停地自责。
  
 但这次的春节我不变了,因为我会方法了。环境改变,会对我们的习惯有很多的冲击。那就用强有力的规则去约束自己,让自己在家里的新环境,也养成新的习惯。所以几乎所以学习社团春节都暂停,只有心理学读书践行社不停。做社团发起人的好处,就是可以自己设立规则。而小伙伴们也都一一反应这是他们过的最好的一个春节,因为没有完全松懈,自律系统还在,恢复工作状态非常快。
  
 这个方法我是怎么会的呢?
  
  读书。 
  
 这是《习惯的力量》教给我们的,知道了方法就要用,在生活中践行,践行后不断地检视,反思,然后就能逐渐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周我们社团开始共读《拖延心理学》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因为我以前之所以读它,是因为我拖延很严重,非常痛苦。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我拖延的根本原因,其中有一条最主要的原因——完美主义。太想把一件事做好的时候就会拖延,一直在心里打腹稿,可就是迟迟不行动。因为潜意识里是把一次的表现等同于所有的表现,然后等同于自己的能力。我害怕知道自己的真实能力,担心自己其实并没有特别聪明。
  
 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我的心态是——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即我觉得聪明、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但现在我懂得所谓的“聪明”和智力是怎么一回事了,我转变成了“成长心态”。我相信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可以让我们更聪明,更擅长做某事!而且多学习我之前不懂,和我已有的知识结构离得越远,我会变得更聪明。
  
 因此现在每当我有拖延的苗头要出来的时候,我就能立马识别出潜在的原因,然后针对不同的原因,立马行动,解决问题。
  
 再反观我现在的生活方式,最核心的围绕最高目标做选择,其他的包括如何睡觉、吃饭,如何学习、读书、工作、人际相处、时间管理,大部分都是从书中学来的。
  
 可以说,读书是我很重要的一个习惯。
  
 但回头来看,我的原生家庭是没有读书习惯的。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是从高中开始的。那又怎么样呢?我现在依旧活得很好,只是有些东西明白得慢了一点,走了一些弯路,但无忧无虑,放学跳绳、跳疲筋的童年也挺好的。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立志要活到120岁的人,我的人生才刚刚过了1/4啊!
  
 3 人生很长 
  
 人生很长,所以何必慌张?
  
 人生很长,所以要及时清零。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作为成长的选择。
  
 感恩成长的路上遇见你。
  
 读书,践行,我们就会慢慢变好。

请不要再埋怨我们的原生家庭

2. 总是埋怨原生家庭

妈妈不经意的抱怨看似是不痛不痒的,但是却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思想,孩子的心情,影响了老公的心情。让整个家庭都处于恶劣的状态。妈妈抱怨老公不顾家,孩子也会认为爸爸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不管妈妈和自己。妈妈抱怨工作,孩子会认为工作是不好的,会给妈妈带来痛苦。妈妈抱怨邻居,孩子会认为邻居就是妈妈口里的样子,会对他们不客气,会产生厌烦的表现。还有妈妈抱怨孩子,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妈妈的拖油瓶,是自己阻碍了妈妈,认为自己是多余的。总之孩子会通过妈妈的抱怨去认识这个世界,去思考这个世界。时间久了孩子的思考就开始变得扭曲,变得和妈妈一样,去抱怨别人,去抱怨世界。【摘要】
总是埋怨原生家庭【提问】
爱抱怨的人原生家庭是什么样?【提问】
妈妈不经意的抱怨看似是不痛不痒的,但是却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思想,孩子的心情,影响了老公的心情。让整个家庭都处于恶劣的状态。妈妈抱怨老公不顾家,孩子也会认为爸爸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不管妈妈和自己。妈妈抱怨工作,孩子会认为工作是不好的,会给妈妈带来痛苦。妈妈抱怨邻居,孩子会认为邻居就是妈妈口里的样子,会对他们不客气,会产生厌烦的表现。还有妈妈抱怨孩子,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妈妈的拖油瓶,是自己阻碍了妈妈,认为自己是多余的。总之孩子会通过妈妈的抱怨去认识这个世界,去思考这个世界。时间久了孩子的思考就开始变得扭曲,变得和妈妈一样,去抱怨别人,去抱怨世界。【回答】
主要是母亲的问题?【提问】
女亲的抱怨影响孩子,然后孩子长大了就爱抱怨身边的人,很消极对吗?【提问】
是的呢亲亲【回答】
跟外面人很好,跟自己家人就抱怨【提问】
怎么相处呢?对这样的人。【提问】
面对唠叨不出声,不理睬吗?【提问】
总之 ,要想和爱抱怨的人长期相处下去,我们需要具备知他能力:知事、知人、知世,了解ta抱怨的处境,理解ta诉说时的情绪,支持ta往更好的方向改变。【回答】

3. 不要抱怨你的原生家庭?


不要抱怨你的原生家庭?

4. 要不要抱怨我的原生家庭呢?


5. 我讨厌我的原生家庭

先说一个电视剧里的故事吧。
  
 周春红坐在床尾,她对朱朝阳说,“喝吧,喝完了早点睡觉,我好洗杯子。”
  
  
 朱朝阳想要推脱,说太烫了,待会儿再喝。
  
  
 她立刻拿起杯子尝了一口说,“有那么烫吗?”
  
  
 在妈妈的注视下,朱朝阳像受刑一样喝下牛奶。
  
  
 朱朝阳的嘴角残留着奶渍,周春红想去擦却被朱朝阳躲了过去。
  
  
 她再次被激怒,几乎强力地将儿子嘴角的牛奶擦掉。
  
  
 这是《隐秘的角落》里的一场剧情。
  
  
 令人窒息的爱,才最是恐怖,原生家庭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怎么也逃不出。
  
  
 
  
 
  
 
  
 
  
 01
  
  
 他们贬低我们,鄙夷我们,将我们说的一无是处。
  
  
 这种情感的宣泄,似乎除了满足了他们自己的欲望,把我们最后所剩无几的那点自信击溃之外,别无他用。
  
  
 一项针对原生家庭创伤的普及程度和类型方式的调查显示,18-29岁年龄段的人群里,有81.8%的人都表示曾经遭受过家庭创伤,且大多数源于父母。
  
  
 当我们拿回奖状,考到高分时,他们从来都不是表扬,甚至还会贬低我们说,“你是废物”,“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别人能考第1名,你才考这么点分”。
  
  
 我们做什么,好或是不好,都会被求全责备
  
  
 有的时候明明我们做成的一件事情,他们偏偏质疑我们使用了一些手段,那不是我应得的,他们说,“我就是一个差学生”。
  
  
 他们认为这没什么,这是爱我们的一种表现,然而我们的斗志和勇气却在一次次地被打击之后消耗殆尽。
  
  
 我们做梦都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令人可笑的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依旧以另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为标榜。
  
  
 
  
 
  
 02
  
  
 他们把自己不曾实现的梦嫁接到孩子身上美其名曰“我这都是为你好”。
  
  
 可是别忘了,我们也是人,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
  
  
 我听过很多朋友谈起他们的父母过,其中一个是邻居家的孩子。
  
  
 农村里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他们把自己家庭的希望都交付在自己孩子身上。
  
  
 她小学的时候上英语班,学舞蹈美术,每个周末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她小升初没有就近入学,被父母安排送去了一所私立学校,后来父母在那里买了房子。
  
  
 中考成绩不太理想,她父母想办法也让她进了一所高中,学费一学期五千多。
  
  
 她不太愿意学习,学习也很死板。我辅导过她,她表现得也是很抗拒,她似乎很抵触这些,可她不敢说。
  
  
 她说她很累,看着学习就烦,更多的不是烦学习,而是烦父母逼她学。
  
  
 父母是爱她的,可是这种爱却发生了畸变,变得令人压抑,难以接受。
  
  
 他们帮我们打理好生活的一切,说让我们只用安心学习。可是她们想象中的康庄大道,并非是我们想要的呀。
  
  
 她们打着为孩子着想的幌子时,可又有想过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自我人格的人,作为我们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呢?
  
  
 米奇·阿尔博姆的《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一书中写道:
  
  
 所有的父母都会伤害孩子,谁都没有办法。孩子就像一只洁净的玻璃杯,拿过它的人会在上面留下手印。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脏,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裂,还有少数父母将孩子的童年摧毁成不可收拾的碎片。
  
  
 对于每个人来说,爱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给的太多,太满它会溢出来,会变形。
  
  
 过多的爱会牵制住孩子,让他失去自由,失去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爱应该是尊重,认可,支持,理解,还有陪伴。
  
  
 
  
 
  
 03
  
  
 原生家庭”这个词,似乎天生带着疼痛感。
  
  
 黎巴嫩的一部电影《何以为家》,就是一部讲述家庭影响的电影。
  
  
 剧中的小男孩扎因生长在一个难民家庭,没有身份,在家里也没有安全感,妹妹被卖给了房东的儿子。
  
  
 他控诉道,“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大人们也并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一如他们的大人当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他们。
  
  
 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和代际传承,血脉相连的厚重,把我们和父母紧紧地困在了一起。
  
  
 原生家庭的束缚,我们斩不断,割不下,也拧不开。
  
  
 他们会在某处时而影响我们,时而警示我们,时而击溃我们。
  
  
 先前看到一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或许也不至于此,但从这话中,也足见其影响之大。
  
  
 也有人童年受到了很多伤害,但这也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温柔善良,关心别人的人。
  
  
 因为缺少爱,他把原本要对父母的万般好,都温柔地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
  
  
 无论你是什么境遇,都要相信此时此刻,世界上有一个人一定和你一样感同身受。
  
  
 没有人有责任和义务来治愈我们,我们的伤痛,终究还是要自己来抚慰,但是请相信,我们都会成为温柔的大人。

我讨厌我的原生家庭

6. 你怨恨你的原生家庭吗

1  你怨恨你的原生家庭吗?
  
 你怨恨你的原生家庭吗?很多人现在的性格很大程度是受家庭影响的。
  
 有人说不怨,说一切皆是命中注定,无论现在怎样还是经历过什么,命就是命,但心境可以自己逆转和改变。有人说怨。怨父母给自己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且很可能将影响一生。
  
 其中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一定很大。有的父母平时对孩子就异常严厉,他们吵架时,孩子好怕,可又什么都不敢说。即使劝,也被泪水淹没,一切都在默默承受。
  
 长此以往,孩子会自卑、怯懦、不敢拒绝。等他们长大了,父母还怨孩子,其实特可笑。即使有些父母以后意识到对孩子的影响了,可是晚了,孩子性格早已经形成了,很难改变了。
  
 其实,很多在这样情形下长大的孩子,当自己有了孩子后,即使意识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但慢慢还是变成了自己当年的父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剧。
  
 2  尊重
  
 尊重孩子,让孩子敢表达自己,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自由飞翔,让他们开心做自己,将是最好的选择。但要看孩子什么材质。本来就胆大妄为的孩子,就不能放手了。还有些孩子,父母放手后,肯定会走弯路,但聪明的会拐回去。青春啊,就此挥霍后,成长如此这样,值得。
  
 所以换个角度去看,父母也确实挺难的,管太严不好,不管又不放心,也是摸索着前行。以前的父母孩子们多,小时候家里大都不好过,父母也有压力。一地鸡毛漫天飞舞,父母争吵,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感受不到什么温暖和惊喜。那样的环境中,父母的关爱对于孩子就是温吞吞的感觉。于是,孩子都麻木了,没什么高兴不高兴的感觉了。
  
 天生胆小的人孩子,会被父母吓破了胆。如果再一直啰嗦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比自己的孩子强,孩子就越来越觉得自己没什么才智,做事怎么都做不好。如此,真是太不尊重自己的孩子了。大人尚且被人夸奖时都心情愉悦,何况是自己的孩子。来自父母的引导和熏陶,对孩子尤其重要。
  
 如果孩子叛逆,最该自省的就是做父母的。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是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将来,父母有最大的责任。孩子只是借由父母生出来而已,很多父母并没有想好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孩子,也没想一想孩子愿不愿意出生。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做父母的要学会反省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3  平凡
  
 是呀,父母没经过孩子允许就生了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别以父母自居,什么都想管。千万也别把“我们都是为了你好”挂在嘴上,也别说“把你养大不容易”。
  
 这样最让孩子讨厌,孩子又没求你生他们。也别说你取得什么成绩,给你什么什么奖励。难道你不知道,你有时候会因为忙碌和健忘而食言,孩子却记得很清楚。长此以往,你在孩子眼里就是一个说谎的坏蛋。当然,你也别觉得委屈,有因必有果。
  
 还有孩子考试时,你买那么多好吃的做那么丰盛的饭菜,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你那时真讨厌,那些好吃的也让孩子难以下咽。
  
 小马过河,很多事,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会。别把自己的意愿,去强加到孩子身上。如果你想干什么,自己去实现,看运气,努力了也白搭,那就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凡。这世界,平凡的人占大多数,做个平凡的人,没什么不好。孩子也成为平凡的人,也没什么不好。
  
 当父母也挺不容易的。孩子也不容易。人活下来都不容易。做个平凡的人,已然足够幸运。
  
 4  独一无二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接受孩子的独一无二,也接受别人的独一无二。还是最喜欢说:身体健康就是最大的成功和财富了,别的意义,都得以这个为前提。只要活着,做自己,也接受孩子做自己,怎么样的人生都好,太多的雷同就太无聊了。
  
 这些,不经历一场病痛不能真正明白。人这一生,一直不生病也不可能。先保证健康,别的才有意义。但,你又不能说你这辈子就为了健康,什么也不作为吧?这辈子不是为追求健康活到死的。此话题,按下不表。

7. 你还在抱怨原生家庭吗?


你还在抱怨原生家庭吗?

8. 你还在抱怨原生家庭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