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护理论文

2024-05-18 10:48

1. 慢性肾衰竭护理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慢性肾衰竭护理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对 2013 年 5 月~ 2014年12月收治的2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结论:通过临床精心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临床治疗 ;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由于肾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最终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虽然是肾脏病变的晚期表现,但经过适当治疗,特别是近年开展透析疗法与肾移植以来,预后大为改观,使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对 2013 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2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8~73岁,平均42岁。氮质血症6例,尿毒症14例;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肾小动脉硬化3例,糖尿病肾病2例,狼疮性肾炎 1 例。
    1.2 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纠正加重肾衰竭的因素是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和促使其有不同程度恢复的关键。可采用饮食疗法,应用必须氨基酸,控制全身性和(或)肾小球内高压力,治疗高脂血症或痛风所致高尿酸血症。临床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 85%。
     2 护理 
    2.1 休息和活动
    一般卧床休息,但应根据病情和活动耐力,进行适当的活动,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如对于严重贫血、出血倾向、心力衰竭及骨质疏松者,要卧床休息。长期卧床患者应指导或帮助其进行适当的床上运动,避免发生静脉血栓或肌肉萎缩。对能起床活动的患者鼓励其进行适当活动。但应避免劳累和受凉。活动时以不出现心慌、气喘、疲乏为宜,要有护理人员或家属陪伴、协助活动,一旦出现不适、应暂停活动并卧床休息。
    2.2 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是改善生命质量和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慢性肾衰竭的'饮食护理应越早越好。合理摄入蛋白质。既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又要防止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因减少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能使血BUN降低,尿毒症状减轻,还有利于降低血磷和减轻酸中毒。少摄入植物蛋白,如花生、豆类及其制品。因植物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多。设法去除米、面中所含的植物蛋白质,如可采用麦淀粉做主食。如感觉饥饿,可食用芋头、马铃薯、苹果、马蹄粉、萝卜等。保证充足的热量为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应供应125.5 kJ(30 kcal)/(kgd)的热量,以糖类和脂肪为主,可食用植物油和食糖。伴有高分解代谢或长期超量摄入不足的患者,可经胃肠外补充热量。多食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叶酸和钙质的食物,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多食磷的摄入。氮质血症期,应采取低磷饮食,即≤600毫克/天。多食钠的摄入。通常根据体重、血压、尿量、血清钠等指标,并结合病情调整钠的摄入。有水肿、高血压和少尿者应限制钠的摄入,≤3 g/d。又因慢性肾衰患者钠贮存功能减退,可有钠缺乏倾向,加之长期应用利尿剂以及呕吐、腹泻致脱水时,常伴有低钠血症,因此饮食中不宜过严限制钠盐,每天可给食盐4~6 g。钾的摄入,如尿量>1 L,不需限制饮食中的钾。多尿或排钾利尿剂的使用导致低血钾时,可增加含钾量高的食品或谨慎补充钾盐。
    2.3 病情观察
    每日定时测生命体征和体重,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尤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神志、血压、心率、心律、心功能、水肿、尿量、体液平衡情况及相关系统表现。
    2.4 对症护理
    少量多餐,特别是少进食油腻食物以减少恶心、呕吐,呕吐者用甲氧普安(胃复安)。协助患者早晚及餐后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晚间睡前饮水以避免夜间脱水导致血尿素氮相对增高。注意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观察以及早发现消化道出血征象。如有头痛、失眠、躁动,将患者安置于光线较暗的病室,保持安静,注意安全及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严重贫血者应协助其缓慢坐起或下床,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有出血倾向者,活动时应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以防止皮肤黏膜受损,同时尽量不使用纤溶药。患者因瘙痒不适,常易抓破皮肤,导致感染.且影响睡眠和休息,所以应勤用温水擦洗,勤换衣裤被单,保持皮肤清洁,注意忌用肥皂和乙醇擦身。严重水肿者应按水肿的护理要求进行皮肤护理。
    2.5 预防感染
    以呼吸道和尿路感染为多见,其次是皮肤和消化道感染。应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咳嗽、咳痰、尿路刺激征和尿液改变及白细胞增高等感染征象。但因患者反应差,发生感染后常无高热等表现,应加强预防,注意保暖和室内清洁消毒,减少探视,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以防交叉感染。因接受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人,故对血透者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尽量减少血液制品的输入等,一旦发现感染,应选择对肾脏的毒性小的抗生素,并及时控制病情。
    2.6 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理、发病过程和加重原因、治疗及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其明确本病虽然预后较差,但只要树立信心,坚持治疗,消除或避免加重病情的各种因素,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命质量。
     3 讨论 
    护士能掌握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的表现,并能及时发现,紧急处理。患者学会正确护理皮肤,掌握预防感染的重要性。患者知道正确判断内瘘的通畅,并能做好内瘘的保护工作。患者居家会行腹膜透析,并能及时发现并发症。提供优质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曾鸣. 综合性肾保护的最新概念[J].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3,23(3):333-336.
    [2] 张文红,徐秀花,张秀云,等. 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病人医从行为的研究 [J]. 护理学杂志,2003,18(2):89-90.
    [3] 马莉冰,张洁,王晶 . 高龄慢性肾衰竭病人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 [J]. 护理研究,2007,21(4C):1064-1066.
    [4] 张莉萍,戴晓冬,杨宁P,等. 1例合并肾衰竭糖尿病减重手术患者的护理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8):157-158.

慢性肾衰竭护理论文

2. 泌尿外科护理论文

  泌尿外科论文老年人临床护理科论文:
  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
  【主题词】 泌尿外科手术/护理;风险调节
  我院泌尿外科2006-12-2009-12的住院患者中,老年手术
  患者86例,其中男72例,女14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
  82岁。针对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护理
  风险的相关因素以及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如何防范,提高护理质
  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
  1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老年手术患者的特点 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
  术的耐受力与年龄成反比关系,尤其是对伴有并存病的老人,
  其耐受力更差。手术创伤可使并存病的病情加重,易引起其他
  组织器官连续性病变。
  1.2 泌尿外科的护理风险
  1.2.1 各种引流管潜在的风险 手术患者多带有导尿管、膀
  胱造瘘管等管道,存在脱管、堵塞、感染的可能,例如前列腺电
  切术后的患者,如果引流管有血块堵塞而无法冲通时,必须二
  次手术清除膀胱中积存的血块;在上尿路手术中运用双J管,
  术后出现双J管的移位,需在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解决问题。
  1.2.2 跌倒、坠床、烫伤 老年患者行动缓慢、自理能力差,易
  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加之患者老年体弱、感觉迟缓,使用热
  水袋保暖易发生烫伤。
  1.2.3 并发症的可能 因老年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差、抵抗力
  低,术后活动少、卧床久等特点易并发其他疾病,如压疮、肺部
  感染、便秘等并发症。
  1.3 护理管理风险因素
  1.3.1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滞后、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社
  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明
  显增强,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
  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士多按医嘱被动工作,对护理中潜
  在的风险不够重视;护理人员不熟知法律法规,不明确自己在
  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范围。
  1.3.2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专业知识不全面 由于业务
  素质较差,技能操作不熟练,给患者带来痛苦,不熟悉专科抢救
  流程、应急预案,而在抢救中延误抢救时机。老年手术患者的
  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如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或无预见性
  防范,就很容易加重患者病情。
  1.3.3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常
  规 护理评估不充分,使患者出现并发症;未严格执行交接班
  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对患者的病情没有做到心中有数;未严
  格执行查对制度而给患者发错药、打错针。
  1.3.4 护患沟通不良 护理过程中不注重语言交流,尤其对
  老年患者缺乏耐心,缺乏沟通技巧,回答问题简单。如患者病
  情出现变化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不及时,又未合理地向患者及家
  属解释,使患者产生不信任。
  1.3.5 设备、物品的管理欠缺 患者急救时,不能保证设备的
  完好状态,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而发生纠纷。
  1.3.6 护理记录不规范 护理记录与医生病例相符性差,重
  点不突出,书写不及时,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
  写”。
  2 护理风险的安全防范
  2.1 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人人学
  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法规》,通过考核才能上岗。护
  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
  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每天巡视病房两次,对老年手术
  患者重点质控,对护理提出要求,要求护理人员评估危险因
  素[1]。
  2.2 持续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每月组
  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遇到疑难病、复杂手术及新技术、新业
  务,邀请医师讲课,制定护理计划,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提高护士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定期进行护理技能考
  核及抽查,对新进护士,每月考核,成绩合格才予以准入。
  2.3 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专科应急预案 通过制
  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理人员日常护理
  工作。制定泌尿外科专科疾病的应急预案,以业务考试、质控
  检查提问方式检查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
  情做到早预防、早救护[2]。
  2.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正确处理护患冲突 树立“以患者为
  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为患者服务中,礼貌用语,及时与患者和
  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和不适,疏导不良情绪,满足患
  者合理要求。避免发生护患冲突,一旦发生,护理人员也应从
  责任和义务的角度,去谅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同时尝试运用
  一些技巧如换位思考、冷处理法,可以降低或避免护理纠纷。
  2.5 加强组织管理,明确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护士长既是护理人员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执行与落
  实的监督者,又是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诉对象。护
  士长每日查房两次,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及时发现护理缺陷,杜
  绝可能发生的护理偏差,还要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护士
  长在护患沟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巧妙弥补护士沟通的
  不足,及时化解护患矛盾,另一方面让患者理解护理工作,互相
  信任,让护理质量在良好的护患关系中持续提高[3]。
  2.6 加强物品、设备的管理 保证病区物品和设备的完好,抢
  救室和抢救物品专人管理,班班交接。
  2.7 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 组织学习《护理文书书写标
  准》和《专科症状的书写》,建立示范样本。对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记录,护士长做到日质控,做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避免护
  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及字迹潦草和涂改现象。
  【参考文献】
  [1] 刘春乔,李亚红,王晓玲,等.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护理风险因素
  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0):4890.
  [2] 白秀荣.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23):5642.
  [3] 陈稚林.临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09,
  7(19):1765-1766.

3. 有关临床护理论文

   
     临床带教在护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护生走向护理工作岗位的桥梁,如何帮助护生在实习过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带教老师责任重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1年8月-2013年9月我院接收胆结石手术患者80例,按临床意愿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5~60岁,平均40.5±0.5岁;40例患者中,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20例,初中学历患者14例,小学学历及文盲患者6例;干预组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0~65岁,平均45.5±1.5岁;40例患者中,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18例,初中学历患者15例,小学学历及文盲患者7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性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性健康教育,如下。 
     1.2.1入院指导患者进入医院接受临床治疗后,护理人员需第一时间向其介绍医院环境,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居住环境,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向患者介绍负责医师,病房设施等。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告知患者医院作息时间,叮嘱患者严格遵守;规定患者家属探视时间,以免频繁探视影响患者情绪。 
     1.2.2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无法接受自身疾病,很有可能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甚至悲观厌世,影响临床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患者不同心理,多和患者交流,与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并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耐心讲解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如:注意事项、病发原因等,并告知患者临床手术治疗重要性、术中注意事项等,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以便消除不良心理。另外,护理人员还可邀请胆结石手术痊愈患者说教,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将自身状态调整最佳,积极接受临床治疗; 
     2饮食护理。由于胆结石由各种因素共同导致,饮食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类等食物,以免过于肥胖。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引导患者饭后适当锻炼,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 
     1.2.3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情况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给药护理。胆结石手术后需坚持服用药物,以便加快康复进度,减少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可擅自更换或停止药物,将药物服用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告知患者不良反应出现后的应对措施; 
     3运动锻炼。手术一段时间后,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尽早锻炼,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制定锻炼方案,从而减少褥疮等并发症发生。临床护理期间,护士长需每日抽查患者的健康教育认知程度,如未达到预期目标,需对其重新教育,这样可确保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性。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结果,疗效标准:术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康复快速为痊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少,康复缓慢为好转;术后临床症状未减少,需再次治疗为无效; 
     2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程度。 
     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 
     4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体对相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分析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优于常规组95.0%vs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97.5%优于常规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分析 
     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干预组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总率5.0%,常规组患者并发症总率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胆结石由肥胖、妊娠等各种因素共同导致,临床症状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甚至发展成严重疾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临床治疗期间给予针对性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不但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还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身护理水平,且临床目标较为明确,通过护理前期制定方案,推动各项工作进行,让护理人员清楚认识到自身工作重要性。临床护理路径将传统基础性操作转变为以患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个性化护理,在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帮助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相应知识的了解度,促进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本次研究实验的8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分别给予基础性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表明:两组患者临床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满意率、并发症总率及健康教育知晓率却优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给予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饮食等临床护理,可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提高护理满意率97.5%,符合葛俊研究报告。总之,胆结石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降低并发症。 
     范文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论文      1结果 
     1.1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物件均为女性,年龄21~48岁,平均31.84±5.97岁。学历:中专1名0.7%,大专32名20.9%,本科117名76.5%,研究生3名2.0%。职称:初级职称97名63.4%,中级及以上56名36.6%。带教年限:小于5年66名43.1%,≥5~≤10年54名35.3%,10年以上33名21.6%。 
     1.2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机会和意愿 
     43.1%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很少有或几乎没有培训机会,9%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训。 
     1.3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时间安排的需求 
     35.9%认为每季度组织一次培训比较合适,43.1%认为每次培训的最佳时间为1h,28.8%选择2h。 
     1.4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结果显示,88.9%希望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理论培训,79.1%希望采取教学查房和教学观摩进行教学实践培训。 
     1.5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内容的需求 
     结果显示,对培训内容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临床护理教学技能培训、护理实践技能培训和临床教学管理培训,排在后3位的是护理教育学、护理文化、护理伦理学知识。不同学历、职称和带教时间的带教老师对各条目培训需求程度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2.1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带教水平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衔接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教学重中之重,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阶段。其中,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着主导性作用,其整体素质和带教水平是影响护理学生临床训练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带教队伍,而加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是快速提高带教老师整体水平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将师资培训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将封闭式教学变成开放式教育,提高老师的积极性。统计显示,临床带教老师非常重视临床带教工作,9%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训。本次研究物件中带教时间小于5年66名,占43.1%,这部分带教老师担任教学工作时间短,更迫切希望接受能够解决他们临床带教工作具体问题的培训,提高临床教学能力。目前各个医院针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明显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有43.1%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表示很少有或几乎没有培训机会,需引起医院和学校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同时充分地利用医院、学校的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和开展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改变老师教学理论、转化老师角色,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2.2科学安排培训时间,保证临床带教老师培训可持续进行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在面对和处理复杂、动态的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临床护理教学任务,超工作负荷造成了一系列消极的后果,如护理质量下降、护理带教老师没有时间为教学做准备、与其他工作人员协作时间减少等。如何安排培训时间更容易让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接受培训,这是保证临床带教老师培训可持续进行必须考虑的问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更容易接受定期的短时培训,每年2~3次,每次1~2h为宜,集中解决他们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培训前期的需求调查帮助培训者制订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内容,以增强培训效果。 
     2.3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效果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而新时期继续教育的重点不是新知识的传授而是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课堂多为填鸭式,老师被动地听课,接受培训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效果不明显。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员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看出,由于专题讲座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用的资讯,成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最期望的理论培训方式,高萍等报道,通过邀请专家开展教育学知识的讲座提高老师的授课艺术。其次,是资讯资料共享,研究显示,带教老师更愿意接受实践培训方式,79.1%的带教老师期望教学查房和教学观摩,77.8%选择案例分析和操作示范,71.9%希望进行经验分享。可见,灵活多样的实践培训方式是带教老师所迫切需求的,同时增加了带教老师对培训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2.4以临床护理教学能力为主进行培训,加强人文社会学课程培训 
     由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都是护理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培训,教学能力相对薄弱,在临床教学中存在老师带教水平参差不齐、理论知识差、护理技术操作演示不规范、带教随意性大、经验式教学等问题。对培训内容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临床护理教学技能培训、护理实践技能培训和临床教学管理培训,排在后3位的是护理教育学、护理文化、护理伦理学知识,提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理教学能力相关的培训需求度高,而忽视护理人文社会课程的重要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护士更多地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加强护士人文素质教育是早已被接受的理念,强化带教老师人文意识、加大人文社会学课程培训力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的主要目标不仅要及时、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需求,还要弥补他们重视度不够的课程,应集中进行以临床护理教学能力为主的培训,同时,加强人文社会学课程培训,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有关临床护理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