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大吗

2024-05-17 11:07

1. 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大吗

从前景来说,应该是非常大。但是现状还不是很好,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为,作为文化产业来说,要以经济为基础,用马斯诺的分层来说,人最基本的是生存的需要,然后才有其他的需求。所以你可以看到,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也就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
而我们国家经济在高速发展之中,那么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来说发展还是很快的,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又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比如山东就以出版传媒为依托。而在经济落后的地方,比如贵州,为了发展文化产业就以旅游业为依托。不一而足。
希望能帮到你,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欢迎追问

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大吗

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

  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界各国政府都对这一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和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效益日渐明显。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到2015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18000亿元,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在一些基础较好的城市,如深圳、北京和上海,文化产业更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文化产业园区超过2500家,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多达500家之上,其中国家已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分布于全国各地。

  但是在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如园区太多、资源分散;建设模式雷同,房地产色彩浓厚;园区定位不明确,产业结构雷同;园区之间相互分离而自成体系,缺少必要的分工与合作;园区耗费巨资建成后,租金高,企业入驻率低,难以吸引创意阶层,文化气息淡薄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创意产业园建设行业研究小组表示,尽管目前创意产业暴露出了各种问题,但从整个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创意产业仍有广阔前景。因此政府目前暂停审批创意产业园,可以看作是一个调整改善过程,未来即将继续加大创意园区的开发和建设,但与此同时政府管理将从严,向着适合社会产业需求的方向引导。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称,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

  此外,一些地方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把发展创意产业园区提到了重要位置,如深圳市的“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培育和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和文化产品。在积极的产业政策推动下,创意产业园区也将迎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3. 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文化产业融合化发展是大势所趋,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出台的系统性文件。该文件明确定位了文化产业与整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都将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乃至推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前瞻网2015-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指出,《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再次反映出当前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边界已日益模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体育产业、电信产业、制造业和农业等形成融合化发展格局。文化产业中的企业也多为综合型文化企业,主营业务演变为:旅游文化业务、演出及影视剧制作、互联网业务、文化交流或展览承办、动漫制作及其他文化相关业务如酒店业务和房地产业务等几项或多项组合。因此,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建筑等产业的融合化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主要路径。

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4. 文化产业的现状

中国文化产业特点中国本身文化底蕴丰厚,且文化没有排他性,其他国家的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后都能取得不错的市场效益。中国的文化产业大多有政府介入,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由政府提出,重点文化企业由政府扶植或是经营。文化产业总体起步晚,市场发育度低,没有健全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流动和奖励机制。现行教育制度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懂文化的不懂技术,学技术的轻视人文,文化产业实力偏弱,规模小,管理方式滞后。中国文化产业分类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演艺业:建设10家左右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全国性或跨区域的文艺演出院线,形成1至2个国际知名的演艺产业集聚区,为实现从演艺大国到演艺强国的跨越奠定基础。娱乐业:打造5至10家具有较大产业规模和较强竞争实力的娱乐业品牌,使国产娱乐设备、国产原创娱乐内容占据国内市场60%以上份额。动漫业:力争到2015年,动漫业增加值超300亿元,着力打造5至10个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游戏业:到2015年,游戏业市场收入规模达到200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使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撑。艺术品业:到2015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2000亿元。工艺美术业:到2015年,全国工艺美术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元,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文化会展业:形成3至5个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会展。创意设计业:举办1至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展会和赛事活动,支持打造3至5个世界知名的“设计之都”。网络文化业: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原创能力和文化品位,进一步增强网络文化核心竞争力。数字文化服务业:形成一批采用数字技术提供制作、传播、营销、推广等服务的文化服务企业,为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随着文化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大文化产业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文化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从近几年在政策协调和在基层调研中掌握的情况出发,认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引人注目的趋势:一是我国文化资源进入到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文化资源的行政化配置体制已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严重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造成了地区的封锁,还造成了行业的垄断,最终对文化企业非常不利,表现为现文化企业非常弱小、同构化非常严重。中国和德国的出版业相比,我们全国有579家出版社,每年的产值都在600亿左右徘徊,而德国贝塔斯曼2008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139亿欧元。我们产业集中度低,低到什么程度?全国所有的图书出版社加在一起不如国外的一家公司,包括我们的演艺也是如此。因此,改革方向应该是打破这种旧体制,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在文化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资源的调整和整合就不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在推动它整合。二是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出现了行业融合的趋势。以前把文化细分成“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这三个领域,由于传播技术和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今后将逐渐出现融合的趋势,行业界限将不再明显。比如,广电的两张网,即有线电视网络和无线移动网,随着技术改造和规模化发展,将成为整合文化资源的重要平台,出现电视图书馆、电视互联网、电视报刊、电视剧场以及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报刊、手机图书等新业态,到时就很难说这些是属于上述哪个领域中的了。三是文化与旅游以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今后随着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也就是深度旅游必将会在中国出现。同时,把文化的内涵或元素植入到建筑装修材料当中——这种文化和制造业的结合,既提高了产品的文化含量,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四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文化体制改革将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发展,但是市场机制也有弊端。为了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基地的孵化和集聚功能,加强规划及调控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当务之急是研究和制订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 在2012年12月15日举行的“2012年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文化和金融合作的共识已经开始形成,这对产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他还透露,正和财政部门一起研究财政资金来支持文化金融的新模式。截止到2012年12月,文化部与各银行机构部行合作的机制下,实现重点信贷融资项目97项,累计余额210.96亿元,部行合作带动了文化产业信贷余额的新高。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已有77家文化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已有64家文化企业注册发行了1449.5亿元各类债券,为保证文化产业投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参与文化产业投资的基金是135个,资金总规模超过1795亿元,多渠道、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向极大的拓展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为文化企业选择多样化的融资提供了可靠的条件。刘玉珠表示,将进一步的探索文化与金融结合的新规律、新渠道,扩大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打造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全链条,鼓励各类机构积极参与文化企业在建融资试点,文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文化类无形资产的评估、流通工作。打造银行、保险、证券等多方面参加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全链条建设,在拓展延伸文化产业链的同时来顺畅文化金融服务的链条。同时,注重于扶持小微企业,鼓励民间投资、金融改革等政策的配合,依托文化金融工作的实施来推动文化企业的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公司治理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投融资高潮2012年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各地继续加大投资兴建文化产业园;文化与资本领域对接推陈出新,文化基金仍层出不穷。展望2013年,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支持的宏观政策环境不会改变,文化产业投融资高潮或将再现;文化与科技结合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主题,各地有望出台相关落地政策,促进新兴文化业态强势发展。 金融资本和文化产业的对接进展迅速。4月27日,人民网[微博]在上交所上市,这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此外,新华网、华声在线、央视网等50家中央、地方新闻网站也加入了改制上市大潮。同时,2012年下半年以来,文化产业基金再度大规模集中设立,其中,中诚腾龙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和西安曲江影视投资基金在9月设立的基金目标总规模高达202亿元。  资本之所以青睐文化产业与国家宏观层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2012年年初,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十八大报告又再次强调“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预计2013年这样的宏观政策面将得到延续,文化产业投融资高潮或将再现。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3479亿元,比2010年增长21.96%,高于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长速度4个百分点。我们预计,得益于宏观层面的支持和资本的介入,2012年、2013年文化产业可望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  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产业舞台成为“主角”。多部门联合出台《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提出“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化和升级,重点围绕演艺、工艺美术及新闻出版全产业链等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服务示范,同时促进广播电视网升级换代及新技术推广”等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方向;十八大报告更是强调“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在文化消费领域,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以电影产业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消费持续强劲,毫不理会经济的“寒意”;而以艺术品拍卖为代表的高端文化产品消费则打了个“寒颤”,未来的发展还有赖于实体经济增长的回暖。  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131亿元。《“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产业黄金五年发展研究报告》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票房将突破300亿元,冲击400亿元,到“十二五”末期,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已经征求意见一年多的《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预计在2013年初即可出台。广东省广电局电影管理处处长黄昌宁说,在广播电视这个大领域里面,电影将是国家从法律层面进行扶助的首个产业。在《促进法》的推动下,2013年的电影产业必将有突破性的发展。  与大众文化消费的“旺”势相比,高端文化消费明显遇“冷”。业内人士观察,艺术拍品市场减少3至5成,拍卖成交破亿元人民币的藏品近35件,但2012年却屈指可数。  展望2013年,因为经济增长不可能快速“回暖”,高端文化产品的消费或将继续“走冷”。湖北省博物院研究员蔡路武认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处在深度调整期,体现为激情回归理性,投资与收藏统一,发展策略调整以及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5. 中国未来的文化产业前景在哪?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文化资源进入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二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三是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四是文化与旅游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五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
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框架结构,可以把文化产业分为渠道和内容两个方面——从渠道的角度来讲,主要有四条:一是出版物的发行,包括图书和报刊;二是广电网络,包括有线和无线;三是电影院线;四是剧场连锁。从内容生产来讲,有电影生产、图书和报刊出版、舞台艺术表演、广电节目生产,还有音乐等等。总之,文化产业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坚持“渠道优先、内容强势”。
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是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内部分工与协作,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的必然趋势。为此,会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骨干企业培育、配套设施建设、新兴业态培育和运行机制创新,突出主导产业,加强企业集聚,强化分工配套,使各地园区成为吸纳投资的主要土壤和产业扩张的主要增长点。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带和集聚区,形成具有强大带动效应的区域文化产业孵化器和发展极,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未来的骨干企业,是战略投资者,既是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创新、增强产业集聚效应的战略举措,也是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文化激烈竞争,加快民族文化产业振兴的迫切需要。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目前渠道方面,如出版物的发行,下一步要建区域性的中心,要实现全国的互联互通,建立中国出版物发行的高速公路;广电的网络也将变小网为大网,还要加快电影院线的建设,剧场连锁下一步也要重点发展。内容生产方面,要综合性和专门化并举,打造实力雄厚、多种业态、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综合文化企业集团,希望能够培育出市值过千亿的文化企业“巨无霸”。 
  在产业融合方面,广电的两张网,即有线电视网络和无线移动网,随着技术改造和规模化发展,将成为整合文化资源的重要平台,出现电视图书馆、电视互联网、电视报刊、电视剧场以及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报刊、手机图书等新业态。所以,文化产业的行业界限会越来越模糊。
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走出受制于人的困境,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未来将会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型文化企业,让自主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发动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提高文化产业活力与竞争力。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对原创性强、技术先进、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良好的文化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鼓励和支持原创,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文化和旅游、制造业的结合也将成为一大趋势。比如,随着文化资源的开发,深度旅游必将会在中国出现;将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相结合,把文化的内涵或者文化的元素植入到产品中去,如新型陶瓷产品等建筑装修材料,势必将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与附加值,又可以带动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 
  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是拉动对外文化贸易,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的必然要求。现在国际文化市场上主要讲述的还是西方的故事,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理应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自己的文化。争取在未来几年使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有快速的发展,基本扭转文化贸易逆差较大的被动局面。例如,文化品牌的塑造,知名品牌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只有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推出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著名文化品牌和知名文化企业,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名牌引领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才能真正从“中国制作”走向“中国创作”、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会从自发走向自觉,体现在国家层面加紧制定全国性文化产业规划,既要做好宏观布局,更会加强调控引导。

中国未来的文化产业前景在哪?

6. 当今社会,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相对不错。不过,文化产业的覆盖面广,分支数量较多,而不同分支行业的发展前景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首先,动漫、音乐、自媒体等行业,会面临相对较好的发展前景。在整个文化产业领域中,动漫、音乐、自媒体等细分行业,是前景比较明朗的几个子行业。国产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比较光明,因为新一代年轻人已经对国产动漫有着比较高的接受度,而且近年来不少国产动漫作品都拥有很好的口碑,附带了大量可以挖掘的商业价值。国产音乐,也是一个受益于“国风崛起”的行业。短视频软件的崛起,带火了大量原本默默无闻的国产音乐人;而官方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也会帮助音乐人拓宽音乐作品的兑现渠道。自媒体行业,则是一个“内卷”和光明相伴的文化领域子行业。现阶段的自媒体行业,已经出现了激烈竞争、高度“内卷”的状况。不过,这个行业仍然会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长。更多细分领域的优质作者,也会受益于自媒体继续发展的大潮。

其次,文旅、游戏等产业,则会面临一定的分化。整体来看,文旅产业面临着新冠疫情的冲击,而它的发展前景,会与旅游业的恢复前景密切相关。游戏行业是一个前景还算不错的行业,不过它也会面临着比原先更严厉的监管环境。同时,游戏行业也要处理“未成年人防沉迷”这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因此,文旅、游戏等行业,会面临利多、利空共存的环境。

再次,影视娱乐行业,则可能面临一个比较动荡的前景。国内的影视娱乐行业,已经发展到比较发达的水平。不过,这个行业的一些乱象,也引起了高层的重视。现阶段的影视娱乐行业,需要经受一次比较重大的整肃。在整肃之后,整个影视娱乐行业,才能迎来更健康的发展前景。不过,一些经营不合规的企业,会在这次整肃中受到较大的冲击。
综上所述,我国的文化产业,依然拥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但是,不同子行业之间,也会拥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7. 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2020年度文化产业发展将朝着一下趋势发展:
文化法制建设持续推进、文化市场体系日益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完善、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路径、版权将成为文化产业关注重点、文化体育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产业国际合作深入拓展、区域差异日趋平衡、文化服务体验化、文化生产技术化。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8. 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2020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营收达40196亿元
近几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在6万家左右波动。其中,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调查企业数量为5.8万家,较2018年减少2311家。到2020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为5.9万家,比2019年同期增加3635家。



再从我国文化产业营收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营收平稳增长。2020年上半年,对全国5.9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为4019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6.2%,但较2020年一季度的下滑幅度(-13.9%)有所收窄。可见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行业复工复产成效显著,加上疫情期间“文化+互联网”新业态的迅速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将加速复苏。



注:国家统计局按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标准,将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调整为80986亿元。
创意设计服务实现正增长
我国文化产业所涉及的相关行业较多,主要集中在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行业。2020年上半年,内容创作生产仍是我国文化产业中较大类别,实现营收9743亿元,比重达到24.2%。



同时,从各文化产业类别的发展增速来看,2020年上半年各文化产业类别同比增速均较一季度有所收窄,我国文化产业经营情况正不断回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以来,新闻信息服务一直保持10%以上的正增长,而2020年上半年创意设计服务营收增速转负为正,实现同比增速3.3%。



文化服务业为产业核心部分
2020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中文化服务产业和文化制造业仍占据较高比重,其中文化服务业实现营收18598亿元,占行业总营收46.3%,仍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门;文化制造业实现营收15383亿元,占比为38.3%。



文化产业多集中于东部地区
从我国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情况来看,2020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该区域实现营业收入30460亿元,占行业总营收的比重达到75.8%。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