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的概念?

2024-04-28 13:15

1. 中原经济区的概念?

2010年1月26日,河南省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首次被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中原经济区振兴概念有望提升河南板块的估值水平,且给区内企业带来发展良机。 

  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是河南省,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粮食和人口数量庞大、历史文化深远,是中原经济区鲜明的五大特点。劳动力丰富、交通枢纽等优势因素使得河南成为产业承接的生力军。同时国家对河南区域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同时,也将河南省部分地区列入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中原经济区的概念?

2.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是什么?

1,地势平坦,交通方便。
2,资源丰富,
3,光照强,水源丰富,有黄河水灌溉
4有传统的经济基础,
5,人口多,劳动力丰富
6,市场广布
7农业发达

3. 大中原经济区的区域概况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山东省部分地区的国家战略综合性经济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新欧亚大陆桥-陇海通道和京广、京九、京港澳通道纵轴的中国中央交会处,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华复兴,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之后,于2010年由豫鄂皖晋鲁冀6省25市组成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与平台: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中原经济区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从优化生产要素上,中原经济区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在体育平台:从塑造区域竞争力上],中原经济区[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与平台。新提出的大中原经济区起草于2010年,是在现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起草下,规划设立的综合性经济区,计划在2011年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即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经济区包含河南省的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商丘市、三门峡市、焦作市、济源市、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新乡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漯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安徽省的亳州市、阜阳市,山西省的晋城市、运城市、长治市,山东省的菏泽市,河北省的邯郸市等。目前,该区域国土总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已达1.2亿人,110个县(市、区)。中原经济区组成城市表中原经济区区域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商丘市、三门峡市、焦作市、济源市、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新乡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漯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安徽省:亳州市、阜阳市。山西省:晋城市、运城市、长治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

大中原经济区的区域概况

4. 中原区的经济概况

 中原区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稻子、玉米、红薯、黄豆、绿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西瓜、甜瓜、酥瓜等。蔬菜主要有:白菜、芹菜、包菜、韭菜、萝卜、豆角、大葱、大蒜、番茄、茄子、土豆、莲菜、冬瓜、南瓜、黄瓜、豆芽等。果树主要有:桃、苹果、葡萄、梨等。 2011年,中原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发展到680公顷。无公害蔬菜343.07公顷,总产量5.3万吨。千头以上养猪场4个、200只以上养羊场1个、10头以上养牛户49个、1000只以上蛋禽户17个、3000只以上肉鸡户23个,奶牛养殖小区2个,奶牛存栏达1465头。年肉类总产达2702吨,禽蛋产量达742吨,奶类产量达5033吨,分别增长26%、21.6%、36.7%。小麦种植1783公顷,总产859.1万公斤;秋粮1413.33公顷,总产754万公斤。中原区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440公顷。 2011年,中原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6.27公顷,新增旱涝保收田26.67公顷,新增地埋管1.32万米,新打配机井8眼,更新改造机井9眼,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6平方公里,坡耕地改造35.33公顷。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中原区段实物调查工作。中原区46个行政村免征农业税及取消农业特产税,年免征农业税101万元,共向18510户种粮农民提供粮食直接补贴45万元。  中原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郑州市的主要工业区。辖区工业基础雄厚,有白鸽集团、郑缆集团、嵩岳集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70余家,乡镇企业5000余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53家,磨料磨具、机械制造、纺织印染、电线电缆等行业在省内举足轻重。2010年,中原区生产总值完成235亿元,与“十五”末相比(下同)增长77.4%,年均(下同)增长13.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16亿元,是“十五”末的3.5倍,年均增长2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1.6亿元,增长102.3%,年均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5亿元,增长129.1%,年均增长1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98.5亿元,年均增长38.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5:44.2:55.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郑州纺织产业园累计入驻项目34个,完成投入60多亿元,一期开发完成,开发面积达5平方公里。 2011年,中原区新上项目39个,投入资金18651万元,开发新产品32个。工业企业共完成增加值7.5亿元,比2010年增长1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亿元、增长24%,产销率达98%;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增长27%,实现利税0.8亿元、增长30%;出口创汇1750万美元,增长17.1%。限额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完成增加值3.5亿元,增长8.8%。企业改制稳妥推进,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14个。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2011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非公有制企业达到60个。  2009年,中原区有中小学33所,郑州外国语中学、郑州一中、享誉全省,是中国“两基”工作先进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小学生辍学率为零;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21%以上,初中学生巩固率、毕业率均达99%以上。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5%左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丧失学习能力者除外)入学率达89.3%以上。2011年绿都城小学、帝湖小学建成投入使用,中原新城中学主楼开工建设,须水镇寄宿制中心中学宿舍楼和食堂主体竣工;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改造教学楼危房6900平方米。积极开展教育协作区办学,探索“教育联盟”、“强校托管”等发展模式,与郑州师范学院联合创办了郑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城乡、校际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选聘中小学教师89名;实施名师培养工程,4名教师被评为“河南省名师”,5名教师被评为“郑州市名师”,2名教师荣获“郑州市首届杰出教师”称号。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为区属中小学校配备专职保安120名。  2013年10月,中原区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评定国家二级图书馆;同年,搭建起图书馆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建立中原方志馆,收藏中原地区地方文献2万余册;设立中原区图书馆机关分馆、郑州警备区干休所分馆、万达社区分馆、郑州儿童福利院图书流通站、常庄图书流通站、郑州社会福利院流通站等6个图书流通站。成立中原爱乐轻音乐团,举办了“中秋音乐会”、“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关爱孤残儿童”等专题音乐会,深受各界群众好评。成立中原区摄影家协会,举办了聚焦“三大战场”和“重温记忆”摄影展。

5. 大中原经济区的基本介绍

官方名称为“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是2010年提出的,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西北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华南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连、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河南全部和河北南部、山西晋东南、山东鲁西南、安徽皖西北、等中原周边华北中东部地区。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18个城市为主题,还包括安徽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山东菏泽、聊城,河北邯郸、邢台,山西的晋城、长治、运城等周边省份约12个地级市。建设大中原经济区以郑州、洛阳、开封、邯郸为大十字核心和龙头,以郑州、洛阳、开封三大古都为骨干,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沿三线(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两河(黄河、淮河)和高速路网推进。依托中原经济区把郑州、郑汴新区建设为全国中心城市,把商丘、安阳、南阳、信阳分别建设为辐射豫鲁苏皖、豫冀晋、豫鄂皖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重要战略支点。

大中原经济区的基本介绍

6. 大中原经济区的体系结构

中原经济区就像一座高楼大厦,需要坚强的基石作为支撑。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部署,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依靠十大体系来支撑。 《纲要》提出,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我省将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纲要》提出,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提升装备制造、有色钢铁、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五大战略支撑产业竞争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重点建设中原电气谷、洛阳动力谷和郑州、新乡、安阳、南阳四大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 《纲要》指出,首先,强化郑州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郑汴一体化,把郑汴新区建设成为拥有800万~1000万人口的现代复合型城市。其次,省域中心城市应建设中心城市复合型新区,2020年,洛阳城区人口达到350万以上,其他中心城市全部进入大城市行列,基础条件好的要成为特大城市。根据实际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同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问题,鼓励进城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流转,让进城农民真正变成市民。 《纲要》提出,我省首先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关键作用,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推动建立现代院所制度,推进建设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其次,丰富发展自主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企业研发中心,依托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条件的企业单位,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纲要》提出,建设石家庄至武汉、郑州至徐州、郑州至重庆、商丘至杭州客运专线,推动郑州至合肥、至济南、至太原客运专线建设,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客运网。实施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建设规划,建设郑州至焦作、开封、新郑机场、新乡,新郑机场至许昌、登封、洛阳等支线,以及焦作至济源、洛阳,许昌至平顶山城际铁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为纽带,半小时左右通达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漯河、平顶山、济源,一小时左右通达其他中心城市的便捷交通格局。推进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构建以郑州机场为中心,洛阳、南阳、商丘、明港、鲁山、豫北等机场为辅助的民用航空运输体系。高素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纲要》提出,在义务和高中教育方面,我省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在高等教育方面,建设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学,加快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吸引国内外一流院校在我省设立分校。推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学科基地建设和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建设。努力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集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促进人才加速向中原经济区内集聚。 《纲要》提出,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推进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新乡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推进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继续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 《纲要》提出,我省要加强出海大通道能力建设,增开郑州通往北美、欧洲、东北亚、东南亚国际航线,建设郑州综合保税区,条件成熟时推动洛阳、南阳、商丘等建设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建设富士康电子工业园、新加坡物流园和台商、闽商、浙商等产业园。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在文化事业方面,加快省辖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群众文化活动室建设,加大文化设施向全民开放力度。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分区域构建一批以殷商文化、东周文化、三国文化、盛唐文化、大宋文化和儒、释、道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资源环境支撑体系《纲要》提出,依托山体、河流、干渠等生态空间,构建“四区两带”区域生态网络,建设黄河中下游、淮河中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强伏牛山、桐柏大别山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在豫西南连绵起伏的山地丘陵地区实施还林、生态移民、天然林保护,构建豫西豫南山地生态区。加强太行山区绿化,改善植被和生态现状。加强黄河湿地保护,构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和谐社会支撑体系《纲要》提出,改善民生的主要措施包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稳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保护劳动者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其他措施包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完善社会管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

7. 中原经济区的介绍

中原经济区从京津冀经济区到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从北部湾到皖江城市带,我国区域经济的国家战略已经从东向西、从南向北发生着显而易见的位移。从中西部大开发到中原城市群建设,从省长招商到承接产业大转移,中原经济区战略甫定便一路高歌。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1》,敲定中原经济区版图,晋冀鲁豫皖5省30市2县1区纳入统一规划2。在此背景下,《时代报告·中原经济区》杂志于2012年7月正式创刊。《时代报告·中原经济区》杂志由河南省文联主管主办、《时代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时代报告·中原经济区》杂志为月刊,大16开本,128P,四色印刷,基础发行量50,000册,省内18地市均有零售。

中原经济区的介绍

8. 中原经济区的概念

中原经济区(原名: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成立于1985年9月,是当时的邯郸市长白录堂和新乡市市长刘仲轩倡议并协商兄弟地、市同意,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成立的,历经20年风雨,现经济区包括山西 、山东、河南、河北四省接壤区十三个地(县级)市组成。目前,总区域国土总面积97444平方公里,总人口5601.6万人,119个县(市、区)。“中原经济区”日前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关于“中原经济区”先存在两种概念:   1、也叫“大中原经济区”,指在2010年由现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起草下的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山西、湖北、安徽、山东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现已成为国家战略,并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为河南崛起的重要战略。本内容为第二段内容,详细内容请查看词条“大中原经济区”。   2、中原经济区(原名: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成立于1985年9月,是当时的邯郸市长白录堂和新乡市市长刘仲轩倡议并协商兄弟地、市同意,在平等自愿基础上成立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由山西 、山东、河南、河北四省接壤地区十三个地(县级)市组成,本内容为第三段内容,详细内容请查看词条“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