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食用菌的发展前景

2024-05-04 09:24

1. 现在食用菌的发展前景

2005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是古田县,该县食用菌生产量大,出口量为全国之冠,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银耳(白木耳)产量占全国的90%。中国虽然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公斤,美国年人均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为3公斤,全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据海关提供的数据,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别为47.6万吨、38万吨、43万吨,换汇分别为6亿美元、4.6亿美元、6.2亿美元,出口量和总量相比才接近二十分之一,国外食用菌人均消费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递增,有大的国外市场空间可供开拓。中国内地食用菌人均消费量还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x0d\x0a因此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有调查表明;北京每年的食用菌产量为15万吨,按固定人口1500万人计算,每人每年只能吃到10公斤左右的食用菌,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受此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所以对国内市场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及产业整合,扩大消费群体,提高消费总量,以拉动生产;对国际市场关键是提高产品各层面质量,以求增加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中国大农业的发展是三色农业,即绿色农业,兰色农业和白色农业.白色农业就是微生物农业,即食(药)用菌产业.这个小生物,大农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它不仅能解决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蛋白质,而且还能用于医药上,解决与人们生命相关的重大疾病问题.从整个发展趋势看,将来的菌业可能成为一个独立产业.从大农业的角度来看,将来要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菌类.从食用菌价值上来看,食用菌将成为第三世界主要蛋白质的来源.如风尾菇和牛肉,猪肉含的各种成份基本相似.从销售情况看,食用菌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如日本近20年消费量增加了223倍.因此而言,食用菌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加之地方各级政府重视,栽培原料丰富,技术容易掌握,未来的食用菌产业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成为广大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好项目.\x0d\x0a根据食用菌的发展情况,未来的食用菌将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情况.\x0d\x0a  工厂化杏鲍菇栽培\x0d\x0a1,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为了保证菇农的稳定收入,菇农要适应市场要求,一种品种价格销量不好,另外的品种可以补充.\x0d\x0a2,从生产方式上由人工向机械化发展.因为人工的代价会越来越高,加之难以保证质量,所以必须向机械化发展.\x0d\x0a3,从小规模向大规模发展.小的规模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就是群众经常所说的"生意要成桩",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客商来本地收购,销售.才能保证市场的产品不积压.\x0d\x0a4,从产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菇农生产出不仅是大量产品,而且保证质量,如香菇要多产花菇和厚菇,农药含量不能超标等.就从平菇而言,日本要求平菇不是大而厚,而是小而厚,只有5分钱人民币那么大.\x0d\x0a5,从季节性栽培到全年型栽培.为了提高经济收入,一年只在旺季生产很难保证菇农的效益,而且大量的机械设备闲至,相对就减少了收入,可以采取多品种,多季节的栽培方法,保证每年各个季节都有菇出售.\x0d\x0a6,从平地向立体化栽培.菇棚不只是地面上种植,而要搭架分层种植,以便充分利用空间.\x0d\x0a7,从木材,料食向农副产品.下脚料和菌草上发展.根据国家森林法,木材的砍伐要限量并要有计划,所以有木材和锯沫为原料的品种要及时更换,可用农副产品下脚料和种植菌草来满足菌类生产的需要.\x0d\x0a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国内市场潜力很大,加之中国又是食用菌出口大国.中国每人每年吃2斤食用菌,就可以增加销售收入80多个亿,由此可看菇类市场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菇农生产者都有很大的收入.为了保证菇农的经济收入,发展食\x0d\x0a用菌还必须认真的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以确定你种植的品种和生产规模.应做好以下几项调查.\x0d\x0a1,做好本地市场调查与分析:根据当地市场的容量和饮食习惯,确定生产规模和种类.\x0d\x0a2,做好国际国内市场调查.国内市场可根据你离城市的远近,所需的品种和数量,价格,国际市场可根据外贸,海关提供信息,签定合同,确定生产种类和规模.\x0d\x0a3,生产因素和调查.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气象条件,能否生产,生产原料和来源,价\x0d\x0a格,距市场的远近,土地,劳力资源是否充足,来确定生产与否.在食用菌生产之前,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和生产因素的调查,而后进行汇总分析,成本核算,市场预\x0d\x0a测,计算出成本和收益,再开始生产.

现在食用菌的发展前景

2. 目前食用菌的发展前景如何?

2005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是古田县,该县食用菌生产量大,出口量为全国之冠,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银耳(白木耳)产量占全国的90%。中国虽然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公斤,美国年人均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为3公斤,全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据海关提供的数据,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别为47.6万吨、38万吨、43万吨,换汇分别为6亿美元、4.6亿美元、6.2亿美元,出口量和总量相比才接近二十分之一,国外食用菌人均消费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递增,有大的国外市场空间可供开拓。中国内地食用菌人均消费量还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x0d\x0a因此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有调查表明;北京每年的食用菌产量为15万吨,按固定人口1500万人计算,每人每年只能吃到10公斤左右的食用菌,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受此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所以对国内市场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及产业整合,扩大消费群体,提高消费总量,以拉动生产;对国际市场关键是提高产品各层面质量,以求增加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中国大农业的发展是三色农业,即绿色农业,兰色农业和白色农业.白色农业就是微生物农业,即食(药)用菌产业.这个小生物,大农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它不仅能解决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蛋白质,而且还能用于医药上,解决与人们生命相关的重大疾病问题.从整个发展趋势看,将来的菌业可能成为一个独立产业.从大农业的角度来看,将来要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菌类.从食用菌价值上来看,食用菌将成为第三世界主要蛋白质的来源.如风尾菇和牛肉,猪肉含的各种成份基本相似.从销售情况看,食用菌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如日本近20年消费量增加了223倍.因此而言,食用菌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加之地方各级政府重视,栽培原料丰富,技术容易掌握,未来的食用菌产业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成为广大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好项目.\x0d\x0a根据食用菌的发展情况,未来的食用菌将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情况.\x0d\x0a  工厂化杏鲍菇栽培\x0d\x0a1,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为了保证菇农的稳定收入,菇农要适应市场要求,一种品种价格销量不好,另外的品种可以补充.\x0d\x0a2,从生产方式上由人工向机械化发展.因为人工的代价会越来越高,加之难以保证质量,所以必须向机械化发展.\x0d\x0a3,从小规模向大规模发展.小的规模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就是群众经常所说的"生意要成桩",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客商来本地收购,销售.才能保证市场的产品不积压.\x0d\x0a4,从产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菇农生产出不仅是大量产品,而且保证质量,如香菇要多产花菇和厚菇,农药含量不能超标等.就从平菇而言,日本要求平菇不是大而厚,而是小而厚,只有5分钱人民币那么大.\x0d\x0a5,从季节性栽培到全年型栽培.为了提高经济收入,一年只在旺季生产很难保证菇农的效益,而且大量的机械设备闲至,相对就减少了收入,可以采取多品种,多季节的栽培方法,保证每年各个季节都有菇出售.\x0d\x0a6,从平地向立体化栽培.菇棚不只是地面上种植,而要搭架分层种植,以便充分利用空间.\x0d\x0a7,从木材,料食向农副产品.下脚料和菌草上发展.根据国家森林法,木材的砍伐要限量并要有计划,所以有木材和锯沫为原料的品种要及时更换,可用农副产品下脚料和种植菌草来满足菌类生产的需要.\x0d\x0a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国内市场潜力很大,加之中国又是食用菌出口大国.中国每人每年吃2斤食用菌,就可以增加销售收入80多个亿,由此可看菇类市场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菇农生产者都有很大的收入.为了保证菇农的经济收入,发展食\x0d\x0a用菌还必须认真的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以确定你种植的品种和生产规模.应做好以下几项调查.\x0d\x0a1,做好本地市场调查与分析:根据当地市场的容量和饮食习惯,确定生产规模和种类.\x0d\x0a2,做好国际国内市场调查.国内市场可根据你离城市的远近,所需的品种和数量,价格,国际市场可根据外贸,海关提供信息,签定合同,确定生产种类和规模.\x0d\x0a3,生产因素和调查.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气象条件,能否生产,生产原料和来源,价\x0d\x0a格,距市场的远近,土地,劳力资源是否充足,来确定生产与否.在食用菌生产之前,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和生产因素的调查,而后进行汇总分析,成本核算,市场预\x0d\x0a测,计算出成本和收益,再开始生产.

3. 食用菌行业前景如何?

2005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是古田县,该县食用菌生产量大,出口量为全国之冠,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银耳(白木耳)产量占全国的90%。中国虽然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公斤,美国年人均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为3公斤,全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据海关提供的数据,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别为47.6万吨、38万吨、43万吨,换汇分别为6亿美元、4.6亿美元、6.2亿美元,出口量和总量相比才接近二十分之一,国外食用菌人均消费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递增,有大的国外市场空间可供开拓。中国内地食用菌人均消费量还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x0d\x0a因此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有调查表明;北京每年的食用菌产量为15万吨,按固定人口1500万人计算,每人每年只能吃到10公斤左右的食用菌,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受此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所以对国内市场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及产业整合,扩大消费群体,提高消费总量,以拉动生产;对国际市场关键是提高产品各层面质量,以求增加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中国大农业的发展是三色农业,即绿色农业,兰色农业和白色农业.白色农业就是微生物农业,即食(药)用菌产业.这个小生物,大农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它不仅能解决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蛋白质,而且还能用于医药上,解决与人们生命相关的重大疾病问题.从整个发展趋势看,将来的菌业可能成为一个独立产业.从大农业的角度来看,将来要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菌类.从食用菌价值上来看,食用菌将成为第三世界主要蛋白质的来源.如风尾菇和牛肉,猪肉含的各种成份基本相似.从销售情况看,食用菌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如日本近20年消费量增加了223倍.因此而言,食用菌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加之地方各级政府重视,栽培原料丰富,技术容易掌握,未来的食用菌产业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成为广大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好项目.\x0d\x0a根据食用菌的发展情况,未来的食用菌将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情况.\x0d\x0a  工厂化杏鲍菇栽培\x0d\x0a1,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为了保证菇农的稳定收入,菇农要适应市场要求,一种品种价格销量不好,另外的品种可以补充.\x0d\x0a2,从生产方式上由人工向机械化发展.因为人工的代价会越来越高,加之难以保证质量,所以必须向机械化发展.\x0d\x0a3,从小规模向大规模发展.小的规模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就是群众经常所说的"生意要成桩",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客商来本地收购,销售.才能保证市场的产品不积压.\x0d\x0a4,从产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菇农生产出不仅是大量产品,而且保证质量,如香菇要多产花菇和厚菇,农药含量不能超标等.就从平菇而言,日本要求平菇不是大而厚,而是小而厚,只有5分钱人民币那么大.\x0d\x0a5,从季节性栽培到全年型栽培.为了提高经济收入,一年只在旺季生产很难保证菇农的效益,而且大量的机械设备闲至,相对就减少了收入,可以采取多品种,多季节的栽培方法,保证每年各个季节都有菇出售.\x0d\x0a6,从平地向立体化栽培.菇棚不只是地面上种植,而要搭架分层种植,以便充分利用空间.\x0d\x0a7,从木材,料食向农副产品.下脚料和菌草上发展.根据国家森林法,木材的砍伐要限量并要有计划,所以有木材和锯沫为原料的品种要及时更换,可用农副产品下脚料和种植菌草来满足菌类生产的需要.\x0d\x0a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国内市场潜力很大,加之中国又是食用菌出口大国.中国每人每年吃2斤食用菌,就可以增加销售收入80多个亿,由此可看菇类市场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菇农生产者都有很大的收入.为了保证菇农的经济收入,发展食\x0d\x0a用菌还必须认真的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以确定你种植的品种和生产规模.应做好以下几项调查.\x0d\x0a1,做好本地市场调查与分析:根据当地市场的容量和饮食习惯,确定生产规模和种类.\x0d\x0a2,做好国际国内市场调查.国内市场可根据你离城市的远近,所需的品种和数量,价格,国际市场可根据外贸,海关提供信息,签定合同,确定生产种类和规模.\x0d\x0a3,生产因素和调查.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气象条件,能否生产,生产原料和来源,价\x0d\x0a格,距市场的远近,土地,劳力资源是否充足,来确定生产与否.在食用菌生产之前,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和生产因素的调查,而后进行汇总分析,成本核算,市场预\x0d\x0a测,计算出成本和收益,再开始生产.

食用菌行业前景如何?

4.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有何特点?

当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很多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在发展上呈现出如下特点: 
(1)食用菌生产品种日趋多样化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食用菌生产发展缓慢,且一直呈区域性单一品种发展的局面,如山东的平菇生产、福建的双孢菇生产、浙江的香菇生产及东北地区的黑木耳生产等。经过近10多年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有力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各地也注重了品种结构与区域布局的完善与构建。我国迄今代料栽培的种类,如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香菇(Lentimda edodes)、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平菇(Pleurlus osrtealus)、美味侧耳(Pleurotus sapidus)、凤尾菇(Pleurotus plumonarius)、亚侧耳(Hohenoueheha serolina)、榆黄蘑(Pleurolus citrinopileatus)、黄白侧耳(Pleusolus comucopiae)、鲍鱼菇(Pleurolus abalones)、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银耳(Tremella fuoiformis)、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棘托竹荪(Dictyophora ochinovolvala)、茯苓(Wolfiporia cocos)等的生产得到巩固和发展,各种新开发的珍稀食用菌如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i)、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刺芹侧耳(Pleruolus erynggii)、阿魏侧耳(Pleurolus ferulae)、真姬菇(Hypazigus mamoreus)、杨树菇(Agrocybe aegerita)、茶薪菇(Agrocyoe chaxinggu)、巨大口蘑(Tricholomu giganteum)也普遍应用于规模生产,促进了我国菇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黄年来,2000)。 
(2)以传统的季节性栽培向反季节周年生产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菇农生产经验的不断积累,在经济效益及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传统的季节性生产模式已被打破,季节安排越来越灵活。在对各品种生物学特性及市场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很多地方开始进行了夏香菇、夏平菇、高温蘑菇及深冬菇房增温栽培的推广与发展,各品种尤其是珍稀品种的工厂化、反季节生产发展迅速。此外,在品种选育、栽培模式改进等方面也都有频繁的技术革新,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成倍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3)以传统的栽培模式向立体高效模式发展
我国传统的栽培模式是以室内菇房栽培为主导的,近10多年来,各种各样的栽培场所和栽培模式得到空前发展,如双孢菇生产目前可在废弃房屋、养殖场、地沟棚、简易棚、蔬菜棚、防空洞、地下室等场所进行地面或架式栽培;木耳栽培由室内吊袋转移到室外畦式地栽;夏香菇、高温平菇、灵芝等中高温型品种的室外丰产林、桑园、果园、玉米等高秆作物、芸豆等高蔓作物的立体组装复合种植。同时在食用菌行业内部也形成了科学的多层次间混套轮作种植体系,如在春栽香菇棚内吊袋木耳,金针菇、平菇废料种植草菇等菌—粮、菌—菜、菌—菌间作或轮作。 
(4)由自发分散的家庭副业向支柱产业发展
10多年前,我国的食用菌生产还处在分散的、自发的一般家庭副业。随着该行业体系和规模的逐步完善和扩大,也逐渐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部分县、乡及时地出台了系列发展措施,相继确立了规模拉动、科技推动、龙头带动、政策驱动、市场牵动的发展战略,宣传引导、组织发动、参观学习、试验示范、推广上规模,周而复始。到目前为止,已成为很多县、乡的支柱产业,且建立了规范的组织领导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对我国的食用菌行业进入规范化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由粗放的经营管理向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方向发展
在以前,由于政府部门和从业人员对该行业的认识程度不足,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及统一协调和宏观调控手段,也有地方政府部门缺乏长期规划和长远目标,曾一度使当地食用菌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但凡是能始终以菇农效益为中心,遇到问题能正确对待的地方,食用菌产业都能稳步、健康地发展。很多地方政府和当地食用菌科技、加工龙头企业已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食用菌科研、技术、推广、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千方百计协调产供销关系,加强了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力度,为菇农的生产保驾护航。当前,越来越多名副其实的食用菌生产专业县、专业乡、专业村异军突起,加工流通企业层出不穷,逐步形成了集约经营、规模发展、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 
(6)食用菌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日益活跃
食用菌产品是高蛋白、低脂肪、多药效、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被国际营养学家推荐为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及膳食结构的改善,国际市场上食用菌及其加工品的交易日趋活跃,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出口量逐年上升(图1-2)。在国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量每年以7%的速度持续上升,在这样一个具有 13亿多人口的国家内,其市场潜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再者,我国加入WTO后,在给我国带来全局性战略利益的同时,也使许多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这就迫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不断向纵深发展,传统的农业结构和种植模式将受到严峻挑战,粮、棉、油等大宗产品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为这种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特点,及以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投入产出比高、商品率高、加工增值高、综合效益高为优势的食用菌产业腾出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食用菌产品以质优价低、产量大的优势,将为世界各地的消费需求提供方便。为此,我们的市场将更大、更广阔。综上所述,我省食用菌发展现状从总体上看是好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典型、新产品、新政策层出不穷,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但由于食用菌行业毕竟是一个新兴行业,自身素质相对较差,虽大而不强。由于地区之间政府的重视程度、发展力度及实施方法不同,使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组织者和生产者如果不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违背了该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势必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终使行业发展受挫,菇农蒙受损失。 

图1-2 1990—2001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出口量及世界产量(鲜重)资料图

5. 食用菌生产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食用菌生产发展趋势为:
生产规模上由零散性向集约化发展
生产流程上由手工向半机械化再向机械化发展(工厂化)
经营上由个体户向行会形式发展(全国式已经有了,现在主要是发展地方行会)
标准上由现在的国内初略分级(外形,主要靠人工)向国外的以品质分级
加工上由初加工(干制、酱制、盐渍等)向深加工(提取有效成分)发展
品种上由普通品种向珍稀品种、药用品种发展

食用菌生产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6. 如何才能加快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

(1)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我国的食用菌产业要逐步形成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潜力为前提,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中心,以优化品种结构、调整生产布局、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不断加大科技含量、强化体系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为保证,稳步扩大生产规模,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努力提高加工、包装水平,加快食用菌产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步伐,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逐步形成集约经营、规模发展、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2)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协调、指挥作用,完成“十个转变”
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使食用菌业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加强宏观调控与产业合作,达到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与国际市场接轨;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快品种更新,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与加工水平;由耗费林业资源向利用秸秆型转变,即由木腐菌向草腐菌转变,以充分利用我国的秸秆资源;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注重产业分工与协作,把一部分人财物力量解放出来,充实壮大科研力量;由使用传统的低产劣质菌株向优质高产菌株转变,提高单产,适应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由单一、普通的栽培品种向传统品种与名优特品种共存的多元化转变,按照市场运行规则,形成合理的品种结构与区域布局;由一年单茬栽培向多茬栽培、周年生产、反季节栽培转变,提高设施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缓解市场旺淡;由单纯地搞生产向生产、加工、流通一起抓,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由粗加工、初加工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由局限的地区市场向多元化国际市场转变,与国际惯例和行业游戏规则接轨。 
(3)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及时解决制约因素;搞好培训,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开发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三高”食用菌系列新品种,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真正形成一批带动整个食用菌发展和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优质品种,并针对生产出现的制约因素进行科研攻关。同时要搞好技术培训,推广先进、实用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分期分批地对菌种生产人员、质检人员、管理人员、农民示范户等进行培训,建成一支多层次、结构合理的食用菌专业技术队伍,形成县、乡、村畅通的食用菌生产技术推广网络,因地制宜地推广发展新的、适用的栽培模式。 
(4)强化监管力度,净化行业市场,严把菌种质量关,确保菇农利益
各级政府和生产单位要认真贯彻《种子法》和《全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结合当地实际,会同科研部门尽快制定出地方性法规,对当地食用菌产品及菌种生产进行监督检验,对菌种生产、经营单位要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实行审批制度,建立严格的菌种标签制度,以提高对食用菌产品质量标准的认识和全面监控能力。严格生产程序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切实把菌种生产和市场管理纳入农业行政执法范畴。清理整顿、停办整改一批不合格的菌种厂,保证优良菌种的选育、提纯、保藏,这是食用菌良性循环的先决条件,使菌种生产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5)充分发挥食用菌有关组织和协会的桥梁、纽带和信息源作用
协会要进一步沟通政府与民间联系,积极反映生产经营者的要求,为政府的相关决策当好参谋;协调产销关系,促进科技与生产结合;组织技术交流与公关,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扩大信息交流,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搞好信息服务,解决因信息不畅而影响物流、影响效益的瓶颈问题,实现区域性的网络营销和资源共享;加强菌种监督与管理,保护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强化省际、国际交流与合作,同国际食用菌有关学会和组织建立密切的联系,把握国际动态和行情。 
(6)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进标准化生产,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包装,建立以市场引导生产的产业发展运行机制
要重视市场调研,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制定产品的主攻市场、主次品种和主攻品牌,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是促进食用菌生产优质化、专业化的有力支撑。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走“公司+农户”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规模经营。抓好一个龙头企业,就会带动一个系列;建起一批龙头企业,就会带起一片基地和一方经济发展,就会拉动一方食用菌行业的升级。要按照市场需求,尽快建立起包括食用菌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在内的质量标准体系,使食用菌产加销各环节都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程,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抓好食用菌的无公害生产,既要对食用菌的生产环境进行评价认定,确保净化源头,又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加强对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管理。要大力推广环保型投入品的使用,加强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加大检验检测力度,积极引导生产基地和经营企业搞好产品自检,保证产品质量,确保食用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要加快食用菌专业市场建设,建成食用菌产品的集散中心,推动生产发展,促进产品流通,最终实现以市场引导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运行机制。加快低水平的小生产模式改造,形成合力,实现与大农业并轨,与国内、国际大市场对接。 

7. 食用菌行业前景如何?

2005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是古田县,该县食用菌生产量大,出口量为全国之冠,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银耳(白木耳)产量占全国的90%。中国虽然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公斤,美国年人均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为3公斤,全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据海关提供的数据,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别为47.6万吨、38万吨、43万吨,换汇分别为6亿美元、4.6亿美元、6.2亿美元,出口量和总量相比才接近二十分之一,国外食用菌人均消费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递增,有大的国外市场空间可供开拓。中国内地食用菌人均消费量还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x0d\x0a因此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有调查表明;北京每年的食用菌产量为15万吨,按固定人口1500万人计算,每人每年只能吃到10公斤左右的食用菌,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受此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所以对国内市场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及产业整合,扩大消费群体,提高消费总量,以拉动生产;对国际市场关键是提高产品各层面质量,以求增加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中国大农业的发展是三色农业,即绿色农业,兰色农业和白色农业.白色农业就是微生物农业,即食(药)用菌产业.这个小生物,大农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它不仅能解决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蛋白质,而且还能用于医药上,解决与人们生命相关的重大疾病问题.从整个发展趋势看,将来的菌业可能成为一个独立产业.从大农业的角度来看,将来要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菌类.从食用菌价值上来看,食用菌将成为第三世界主要蛋白质的来源.如风尾菇和牛肉,猪肉含的各种成份基本相似.从销售情况看,食用菌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如日本近20年消费量增加了223倍.因此而言,食用菌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加之地方各级政府重视,栽培原料丰富,技术容易掌握,未来的食用菌产业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成为广大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好项目.\x0d\x0a根据食用菌的发展情况,未来的食用菌将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情况.\x0d\x0a  工厂化杏鲍菇栽培\x0d\x0a1,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为了保证菇农的稳定收入,菇农要适应市场要求,一种品种价格销量不好,另外的品种可以补充.\x0d\x0a2,从生产方式上由人工向机械化发展.因为人工的代价会越来越高,加之难以保证质量,所以必须向机械化发展.\x0d\x0a3,从小规模向大规模发展.小的规模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就是群众经常所说的"生意要成桩",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客商来本地收购,销售.才能保证市场的产品不积压.\x0d\x0a4,从产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菇农生产出不仅是大量产品,而且保证质量,如香菇要多产花菇和厚菇,农药含量不能超标等.就从平菇而言,日本要求平菇不是大而厚,而是小而厚,只有5分钱人民币那么大.\x0d\x0a5,从季节性栽培到全年型栽培.为了提高经济收入,一年只在旺季生产很难保证菇农的效益,而且大量的机械设备闲至,相对就减少了收入,可以采取多品种,多季节的栽培方法,保证每年各个季节都有菇出售.\x0d\x0a6,从平地向立体化栽培.菇棚不只是地面上种植,而要搭架分层种植,以便充分利用空间.\x0d\x0a7,从木材,料食向农副产品.下脚料和菌草上发展.根据国家森林法,木材的砍伐要限量并要有计划,所以有木材和锯沫为原料的品种要及时更换,可用农副产品下脚料和种植菌草来满足菌类生产的需要.\x0d\x0a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国内市场潜力很大,加之中国又是食用菌出口大国.中国每人每年吃2斤食用菌,就可以增加销售收入80多个亿,由此可看菇类市场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菇农生产者都有很大的收入.为了保证菇农的经济收入,发展食\x0d\x0a用菌还必须认真的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以确定你种植的品种和生产规模.应做好以下几项调查.\x0d\x0a1,做好本地市场调查与分析:根据当地市场的容量和饮食习惯,确定生产规模和种类.\x0d\x0a2,做好国际国内市场调查.国内市场可根据你离城市的远近,所需的品种和数量,价格,国际市场可根据外贸,海关提供信息,签定合同,确定生产种类和规模.\x0d\x0a3,生产因素和调查.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气象条件,能否生产,生产原料和来源,价\x0d\x0a格,距市场的远近,土地,劳力资源是否充足,来确定生产与否.在食用菌生产之前,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和生产因素的调查,而后进行汇总分析,成本核算,市场预\x0d\x0a测,计算出成本和收益,再开始生产.

食用菌行业前景如何?

8. 食用菌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保证安全,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发展优势产品,开发珍稀品种;在生产技术上,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开发保健食品,提高综合效益;在产品流通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连锁店,使小包装鲜菇直接进入超市柜台。在食用菌消费上,努力宣传食用菌文化,食用菌产品已作为健康、时尚食品摆上家庭餐桌;在对外出口贸易上,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出口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中国食用菌产品正稳步走向世界。国际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最早始于1947年荷兰的Bels菇厂,开了草腐菌工厂化生产的先河,进而推广到欧美国家。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首创了瓶袋栽木腐菌工业化生产模式,继而传播到了韩国和我国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