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智米科技将开始造车 小米生态或再多一家车企

2024-05-09 21:25

1. 网传智米科技将开始造车 小米生态或再多一家车企

易车讯 日前,网传小米控股的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将加入造车领域,据悉智米的首款车型是一台SUV。

有消息称有不少北汽的技术人员在近期也陆续加入到智米当中,汽车行业内的资深人士马永东也将加盟,来负责智米的整车业务。网传智米科技的汽车业务与小米汽车两者保持独立,这就意味着双方是平行发展。

智米科技是一家主营空调、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小米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是小米的控股子公司,而其它生态链公司如石头科技、追觅科技等仅有小米的少量股权投资。

经查询,截止发稿前,智米科技的经营范围中包含“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培训;委托加工电力器具、照明器具;销售自行开发后的产品;产品设计;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这其中并未涉及汽车制造相关领域,官方也并没有给出回复,我们会持续关注。

网传智米科技将开始造车 小米生态或再多一家车企

2. 小米确定造车,将进军汽车市场,雷军亲自带队?

@国纳环境酱认为,以小米雷总以往的风格,小米造车的可能性存在,而且很大。至于有网友疑惑小米将会制造新能源 汽车 还是燃油车,这个其实很明显,小米如果造车那一定是进军新能源车。为啥?很明显,新能源车正是风口,而小米一贯喜欢追逐风口。
     
 我们知道,小米以打造小米生态为核心,进军了很多行业,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有:
  
 1、手机行业:十年前国内手机市场基本被苹果、三星、HTC等垄断,国内手机以山寨居多,价格低但是质量确实也不敢恭维,自从小米进入后,主打配置全性价比高从而赢得了一部分忠实的米粉。
     
 2、移动电源:移动电源本是以边缘化产品,一般移动电源质量参差不齐而老牌移动电源虽质量可靠但欠缺营销,小米进入后以性价比为策略迅速占领市场起到了标杆性作用,笔者三年前购买的移动电源就出自小米至今好用。
     
 3、智能穿戴:说到智能穿戴大家第一想到的可能是苹果的Watch,虽然精致典雅,但动辄好几千元的价格挡住了很多人体验的想法,小米进入后直接将价格定位为千元以内,再次让大众以白菜价体验高 科技 智能穿戴产品。
        
 5、小米家电: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都有涉及,特点都是价格较低,这些产品笔者接触不多,但据网友反馈小米的智能电视还是不错的,可与小米生态互联,从而为用户带来很多增值服务。
        
 7、其它产品:智能音箱、智能门锁、路由器、显示器、数据线、插线板等等,小米也有涉及,这与小米想要打造完整的生态链是相吻合的。
     
 我们知道,新能源 汽车 这个行业虽处于风口但已进入红海竞争必然惨烈,国外有特斯拉、苹果和法拉第,国内有蔚蓝、小鹏、恒大和比亚迪等等。而且我们也要看到燃油车的德系三巨头(大众、宝马和奔驰)和日系三杰(丰田、本田和日产)也是潜在的非常厉害的对手,他们有着完备的供应链和多年技术积淀,对新能源 汽车 也是虎视眈眈,有的早已深入。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小米进入 汽车 市场,有着自己独特的基因优势:强大的市场整合力、较高的性价比和雷军的个人魅力。对于我们广大消费者来说,这或许是好事,因为小米总能想到办法造出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3. 小米造车,可能是新机遇

   大家好,欢迎来到黑马公社  
     
     就在昨天下午四点,黑马听到了一条极其爆炸的新闻:   小米确定造车,由雷军负责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   
     
        
     受此消息影响,小米股价快速拉升涨   超11%   。大家看到那一条直线上升的线了吗?看得出来,外界对小米造车的态度还是蛮认可的。  
     
      那么,小米真的要造车了吗?   
     
        
        随着外界对其的不断质疑,在十几分钟后,小米官方给出了一条回答:   等等看看,暂时没有。   
     
     这模棱两可的回答,让外界产生了无限遐想。  
     
     来来来,黑马给大家翻译一下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没打算造车,以后说不定会造车。   总之,小米既没有承认自己造车,也没有否认会造车。   
     
        
     对于小米是否会造车这个问题,有相关媒体联系了多位接近小米和雷军的人士,对方均表示未听到小米要造车的消息,其主要原因便是   华为芯片断供   导致产能不足,致使小米在手机市场有大把机会。  
     
     同时,小米并不像百度那样在自动驾驶等领域有核心竞争力。  
     
     这样看来,小米是不会造车了?   非也非也。   
     
     因为还有媒体通过采访一位接近雷军的消息人士表示,目前的手机行业发展已经   趋近天花板   ,相比之下,   智能 汽车 市场反而正处于爆发前期。   
     
      所以,造车反而是一个新机遇。   
     
        
     看到了吗?都是接近雷军的消息人士称,   一个说造车,一个说不造车。   
     
     不过对于黑马而言,黑马更加倾向于小米会造车这种言论。  
     
      那么,如果小米要造车,小米会选择怎么造车呢?   
     
        早在去年末,外界就有传言称小米将要和比亚迪联手打造年轻人的第一台车——青悦S1,售价84999元,最高时速可达210公里。  
     
     虽然被传得有鼻子有眼,但是随后也被小米和比亚迪   联合辟谣   了。  
     
        
     然而这一次,外界传言的小米造车仍旧是小米将要联合比亚迪共同造车。好家伙,这是让小米和比亚迪   “磕CP”   么?  
     
     众所周知, 汽车 是一种很讲究安全性的产品,厂商想要跨界造车通常会有   两种模式   :自己设计,然后找传统车企代工;自己和传统车企深度合作。  
     
     对于小米这类从未涉足过 汽车 领域的厂商来说,联合造车可能是门槛最低的选择。  
     
        (吉利与百度联合造车)  
     
     在众多 汽车 厂商中,百度找到了吉利、阿里找到了上汽、苹果找到了现代起亚(未确定),这个时候,小米在众多车企中选择比亚迪的可能性也就很高了,毕竟比亚迪也是给小米代工了很多手机。  
     
     所以你看,   有时候一些传出的“谣言”也是很讲究逻辑性的。   
     
        
        所谓无风不起浪。那么,小米为什么会造车呢?正如雷军所说的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在过去十年,这个风口是互联网,是互联网的载体智能手机。  
     
     然而十年过去,智能手机的风口逐渐过去,相反,它们的一些缺陷却一直存在,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手机续航、芯片工艺)。  
     
      相比之下,智能 汽车 市场却刚刚开始发展。   
     
     根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联合天津大学中国 汽车 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信息显示,在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整体超过500万辆。  
     
        
     这是什么,机会啊!对于相关车企而言,无论是从政策还是资本层面上都能看出,   新能源 汽车 是大势所趋。   
     
     在这里,黑马有两个理由认为小米接下来一定会造车。  
     
      第一个理由:智能手机市场如今缺乏创新。   
     不管大家认不认同,反正如今的智能手机差异化越来越小,同时创新也越来越少。  
     
     无论是哪个手机品牌,近几年基本上都是在优化手机已有的功能:更好的拍照、更好的屏幕、更好的外观、更快的充电等。  
     
        
     总而言之,大家的硬件创新基本都是一些   “不痛不痒”   的功能(让现有体验更好而非解决存在的痛点)。  
     
     对于小米来说,虽然目前冲击高端失败,但是好在站在了4000元价位,接下来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小米迟早会站上高端,因为小米最大的对手——华为“休息”了。  
     
     所以,   这时候的小米完全可以适当地步入新赛道以此寻求新机遇。   
     
      第二个理由:新能源 汽车 成本降低了。   
     不知道大家体验过特斯拉的降价没有,随着国产化零部件越来越多,特斯拉的价格是屡创新低,惹得一众车主怒骂特斯拉“割韭菜”。  
     
     而特斯拉的降价,就是因为造车的成本在不断地降低(电池和其他零部件成本都在降低)。  
     
     对于特斯拉这种“ 汽车 界的小米”来说,硬件只要不亏钱就行,因为特斯拉完全可以靠自动驾驶的软件赚更多的钱,当然还有卖碳排放指标。  
     
        
        总的来说,黑马还是比较倾向于   小米会造车的这种说法。   
     
     在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缺乏创新的局面下,小米选择造车无疑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因为这一次,智能 汽车 将是未来十年的风口。  
     
     不过关于小米造车,黑马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在手机界的那种售价亲民还是和智能 汽车 深度融合的MIUI系统呢?  
     
     总之,黑马是非常期待小米造车的。毕竟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可能就是它了。  
     
      小米造车,你看好吗?   

小米造车,可能是新机遇

4. 36氪独家 | 小米双线造车:控股公司智米科技筹备造车

  小米 汽车 之外,小米集团的另一支造车团队也在集结。 
    36氪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小米控股的生态链公司智米 科技 已加入造车大军,前通用泛亚的电动 汽车 项目负责人马永东加盟,负责智米的整车业务,同时,不少北汽的电子电气架构人员也在近期加入智米。 
    更能表明智米 科技 造车意向的是,有 汽车 设计公司已经在和智米接洽,对接整车设计工作。 
     “智米的造车方向也是乘用车,首款车是SUV。”消息人士向36氪透露,智米 科技 的造车业务目前与小米 汽车 保持独立,未看到小米行政体系对智米 科技 的明显支持。  
    智米 科技 是一家主营空调、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小米生态链公司。与其他小米生态链公司不一样,智米 科技 是小米的控股子公司,而其他生态链公司如石头 科技 、追觅 科技 等仅有小米的少量股权投资。 
     从工商信息可以看到,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持有北京智米超90%股权,拥有实际控制权。刘德是小米生态链发起人,经常代表小米集团在生态链公司中持股。消息人士告诉36氪,在小米公司内部专有的OA系统中,也能看到北京智米 科技 公司的人员体系。  
    针对上述信息,36氪向智米 科技 核心管理层求证,对方未立即回应。 
    今年3月末,小米集团宣布造车,计划10年投入100亿美元,首批投入100亿元。9月,小米 汽车 实体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北京,工厂也定在亦庄。 
    小米 汽车 团队扩张迅速,目前已经超500人,研发中心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地。据36氪了解,小米 汽车 的整车研发重心在上海,北京团队更偏重自动驾驶、座舱和供应链等。小米 汽车 的首款车会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 
    虽然小米是全球头部手机公司,拥有资金、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积淀,但新造车浪潮早在2014年就已发起,如今突出重围的蔚来、小鹏 汽车 和理想 汽车 等,都已经建立起品牌认知和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从小米 汽车 推出首款车的时间点来看,将会面临一场激烈竞争。 
    雷军显然也看到了这一局面,他的规划相当激进,第一款车第一年的销量就要达到10万台,这几乎是当下新造车公司耕耘3年的成绩。而小米 汽车 在推出第一款车后,此后三年还要保持每年推一款新车的节奏,总销量要达到百万台。 
    紧迫的造车进度,或许是小米布下智米 科技 这条造车线的出发点。消息人士向36氪分析,小米宣布造车后,吸引到的资源充沛,多线布局造车,或许可以平衡各方诉求,同时也在内部赛马,加快造车节奏。 
    但这同样也会是个挑战,荣耀从华为剥离出来以后,再次在国内市场赶超小米手机业务。雷军多线作战的风险又多了几分。 

5. 豪掷100亿,小米终下决心要造车

   
        
    “谣言”果然成真,靴子终于落地! 
     
    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正式确认了造车的消息。公告披露,小米集团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超65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而就在当天晚上举办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也亲口宣布,小米将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 
     
        
     “没有退路的选择”  
     
    近两年,关于小米造车的传闻从未间断过,但小米官方一直采取辟谣的态度。 
     
    去年底,因为一张“造车,我们是认真的”的海报,小米造车传言发酵。事后,这张营销海报被澄清只是一款玩具电动车的宣传图。小米原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当时对外称:“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今年2月,小米造车传闻再起。小米集团当天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电动 汽车 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在3月24日小米2020年财报发布会当天,小米联合创始人王翔对于造车这样回应:“造车这个事,在我们给联交所的报告中已经有了很明确的阐述,我没有更新的信息,我想大家可以参照前述报告。” 
     
    3月26日,外媒曝出“小米将联合长城合作生产电动 汽车 ”的消息。徐洁云又在其微博上辟谣,称这是“完全扯淡的假新闻”。 
     
    对于小米是否造车,掌门人雷军对外呈现的也一直是犹豫、观望的态度。虽然雷军从2013年起两度拜访埃隆·马斯克,并成为了特斯拉车主,期间还投资了近十家电动 汽车 相关的企业,但在其被外界问及是否会造车时,他也曾表示:“未来三五年内都不会造电动车,不是不看好,是精力有限。” 
     
        
    多番犹豫,为何却在此时毅然下了决心?面对外界疑惑,雷军将其解读为:“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没有退路的选择。” 
     
    作为蔚来和小鹏的投资人,雷军也非常清楚造车的风险,动辄上百亿投资,3-5年才能见效。但,雷军更清楚的是,智能 汽车 是绝对风口。 
     
    智能生态时代,智能出行已是民心所向,智能 汽车 也因此站上风口。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都成为资本传奇,特斯拉股价一年上涨近十倍,市值一度逼近万亿美元,而小米投资的蔚来也一度以千亿美金市值超过小米。反观小米主营的智能手机市场,却已连续多年萎缩。此时小米若从手机行业跨界到 汽车 行业,虽然在时间方面略有弱势,却能在最大程度上享受到 汽车 行业的红利。 
     
    与此同时,曾经与小米并肩而行的 科技 巨头们也纷纷开启了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布局:百度、富士康分别联合吉利造车,阿里联手上汽打造智己 汽车 ,苹果将造车计划提上日程,华为布局了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志在成为智能 汽车 时代的世界级Tier 1供应商...... 
     
    智能生态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雷军清楚,智能 汽车 已成绝对风口,必须要思考小米何去何从。 
     
        “押上所有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在小米官微的一项调查中,2万人参与,92%的人希望小米造车。除了米粉的支持为雷军传达了信心,在小米内部,针对造车一事也是多番研讨。 
     
    雷军表示,从1月15日立项,过去的75天里,密集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和沟通,与两百多位人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举办了四次管理层深度的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董事会。 
     
        
    “经过了如此复杂的过程,终于迎来了一次小米 历史 上最重大的决定。”很显然,小米造车并非贸然入局,而是雷军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这一回,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做出这个决定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这意味着我要做好再全力冲刺至少5-10年的准备。我们将以巨大的投入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个全新的市场。”雷军豪迈表态。 
     
    耐心需要时间考验,但巨大的投入首先体现在资金上。蔚来 汽车 董事长李斌曾说过,没有200亿元,不要造车。为此,雷军为小米 汽车 准备了100亿美元。与此同时,雷军透露,截至2020年底,小米现金余额1080亿元。 
     
    “我们拥有这样的现金储备,我们不认真打一仗的话,有点愧对小米米粉的支持。”除了现金流外,雷军认为,小米造车的基础还在于强大的研发团队,“今天的小米不是十年前的小米,当时只有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现在的小米,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今年预计还会增加五千人。” 
     
        
    雷军强调,小米造车是小米全资投入,不引入任何外部资本。与此同时,经过反复考虑,雷军认为,只有和小米的手机、生态链等产品全部打通,才能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 汽车 体验:“过去11年里面,小米已经做成了非常多款产品,已经拥有行业最完善的智能生态,大家相信小米有能力做一款能让大家惊喜的好车。”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用户群体极为庞大。小米财报显示,截至2020 年12月,MIUI 系统月活用户已达3.96亿,且用户黏性很高。“我们有充足的现金流、优秀的工程师团队,还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说实话,我们亏得起。”雷军自信地说。 
     
    至于未来小米 汽车 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是自建工厂还是选择贴牌代工,官方并没有透露。对于外界传闻的与长城等企业谈判代工的传闻,也没有做出回应。 
     
    无论如何, 科技 企业争相在 汽车 领域发力已成为趋势,对于小米来说,此时进入 汽车 这样一个投资大、产业复杂、周期长的行业,不仅将有望迎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豪掷100亿,小米终下决心要造车

6. 官宣造车70多天后,小米汽车新动向来了

近几天,小米公司官网已经开始陆续地冒出关于自动驾驶的招聘职位。不仅小米公司不仅大量招聘,还在每个招聘岗位前,标注了一个“急”字。小米造车,似乎整装待发。
  
 自 3 月 30 日,小米官宣造车后,就正式以跨界的身份正式进入造车业了。
  
 小米自宣布造车以来,关于该项目最终落地何处一直饱受外界猜测。此前,雷军母校所在地武汉就曾官方喊话,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将主动、热情对接小米。
  
 但是根据小米发布的招聘信息来看,其相关工作地点均是北京海淀区,由此推断,小米 汽车 项目可能最终落地北京。
  
 自小米官宣造车消息后,很多企业被传出要与小米合作,比如长城、北汽等。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此前更是直言,比亚迪不仅会支持,也愿意和小米进行合作,并正在洽谈一些项目。
  
 手握 1080 亿现金,10 年再投资 100 亿美金,小米手里拥有着所有造车新势力甚至传统主机厂所羡慕的雄厚资金。
  
 关于小米造车,申港证券认为,智能 汽车 已经成为万物互联中的核心赛道,我们看好小米的软硬件能力和资源储备。
  
 战略上, 汽车 行业正处在智能化变革的关键期,有望成为重要性不亚于手机、电视的交互终端,是小米从战略上必须投入的方向。
  
 能力上,小米在产品设计、交互体验、软硬件制造等能力上优势显著,同时具备软硬件能力是造车的必备条件。
  
 资源上,小米 健康 的现金流为造车项目提供了客观条件,足以支撑造车的巨额投入。

7. 独家 | 揭秘小米造车背后的「波折」和「犹豫」

 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但小米并未射出,而是选择了暂时放下。
   雷锋网独家获悉,小米此前在“造车”一事上确实有过相关计划——由王川和黎万强这一“王炸组合”带队,成立小米控股,团队持股的新公司,这一造车的新公司起步估值金额高达 50 亿美金。
   不过,有知情人士对雷锋网透露,出于多方面考虑,小米内部暂时搁置了上述造车计划。
   “小米手机冲击高端的脚步还未走稳,造车会分散小米核心业务的注意力,同时合伙人里反对的声浪过大;这应该是雷军没有下定决心的重要原因”,该消息人士表示。
   同时,有知情人士补充,“在针对造车计划的合伙人投票中,王川和黎万强作为当事人虽然坚持,但也有两个人投了反对票,而雷军选择了弃权,遂成僵局”。
   
   小米在造车这件事情上,确实存在“过去进行时”。
     王川主要负责执行层面,全面摸底智能 汽车 行业,和 汽车 行业的人才见面,对造车技术和工厂都进行了充分调研。
   “黎万强也十分看好新能源 汽车 赛道”,该知情人士表示。黎万强在造车这件事上除了负责 “营销” 的老本行,即品牌营销的事情,同时以 CEO 的名义负责对外融资和政府关系,具体造车还是由担任总裁的王川牵头。
   从过往经历来看,在小米的加持下,“王川+黎万强”这一组合,的确称得上是“王炸水平”。
      在加入小米之前,王川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创业项目包括影音 娱乐 设备公司雷石 科技 、多看 科技 ;后来小米收购多看 科技 ,王川由此加入小米,成为第八位联合创始人。
   此后数年,王川在小米负责了小米盒子、电视等业务,先后担任小米高级副总裁、小米集团参谋长、小米中国区总裁等要职。其中,在王川的带领下,小米电视业务表现得异常出色——2018 年 2 月,小米电视的出货量已经位居全国第一。
   有意思的是,关于王川产品工程能力,雷锋网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在刘德、苏峻等小米设计派看来,小米电视在产品设计上拉低了小米品牌的水准,但在诸多小米一线产品经理看来,王川是小米内唯二的能平衡产品定义、工程实现和渠道营销三位一体的超级大牛。
   在上一轮小米结构调整后,王川也被安排去开疆小米的大家电业务,这是雷军对王川有大杀四方才能的肯定,但这很显然是牛刀杀鸡,王川不甘于此,在把大家电业务迅速带上正轨后,造车这个事情变成了王川的兴趣所在。
      黎万强进入小米要比王川更早,在 2010 年小米 科技 成立之时,黎万强就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虽然他曾两进两出小米,但品牌营销上,黎万强可以称得上是小米的灵魂人物,有人说他也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两个人之一。
     消息人士表示,在计划中,小米造车不是在小米体系内进行,而是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估值 50 亿美金,小米出 35 亿,占股 70%,王川和黎万强各出 5 亿美金,各占 10%,剩下的 10% 用来吸引小米员工团队入股”。
   相比其他造车公司的巨额投入,50 亿美元似乎“难以上道”。但北极光合伙人吴峰告诉雷锋网,近年来,随着智能 汽车 代工产业链不断成熟,单车制造成本逐渐下降,这笔初始资金已足以让小米交出 “第一辆以及第二辆小米 汽车 ”。
   按照北极光的调研,蔚来造第一部车花费超过 200 亿美金,小鹏是 100 亿美金,而理想则只有 10 亿美金。虽然蔚来的投资人 BAI 资本合伙人龙宇认为,理想造的只是增程式的电动车,智能驾驶比重不高,并非同一个品种,所以理想造智能车的成本应该在 30 亿美金这个量级——但是以当下富士康比亚迪吉利们的跃跃欲试,智能车的成本以指数级下降是必然的。
   消息人士告诉雷锋网,听闻小米要造车,诸多主流 VC 都愿意以 100 亿美金的估值马上跟进;所以,拆分出新公司的一个很大目的就是为了很好的融资,而不必受限于小米的业绩。
   资金具备, 汽车 代工产业链不断完善使得造车在品牌定义比例越来越大,加上 “王川+黎万强” 这一王炸组合,小米未尝不能在造车蓝海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这一计划走向落地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波折。
   
   消息人士向雷锋网透露,这一看起来很有前景的造车计划,在一次小米内部高层投票中被否决。“有人投了反对票,雷军选择弃权,最终投票结果就是造车计划暂时放下了”。
   关于“小米暂缓造车计划的原因”,多位消息人士给出了说法,背后有三个可能的因素:
    1. 小米要集中精力冲击高端手机市场 
   消息人士表示,小米接下来要重点发力手机业务,冲击高端市场,拿下华为国内空出来的手机份额。
   2020 年 2 月,在小米 10 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小米手机全面冲击高端市场。在此后一年间,小米推出了多款售价在 4000 元以上的高端机型;其中在 2020 年 12 月,小米又赶在年底发布新一代高端机型小米 11,其冲击高端市场的节奏,不可谓不急迫。
      不过,尽管小米罕见地在一年里发布两代高端旗舰,但其冲击高端的步伐才刚刚开始。
   其中,在 2020 年上半年,中国 600 美元以上价位段智能机市场上,华为以 44.1% 的市场份额占据首位,排名第三的小米市场份额仅有 4%(IDC 数据);而在下半年,华为手机虽然失势,但在高端市场,小米并未能趁机拿下多少份额。
   相关智能手机行业人士向雷锋网透露,虽然小米在 2020 年发力很猛,但在国产手机高端市场,华为的统治力依然非常强大,在高端品牌层面,小米受到的认可度依然很低,尤其在政企高端客户市场。
   “在现阶段,冲击高端市场对小米来说是更为核心的事情”。
    2. 造车项目会导致公司内部人员失衡 
   基于上一个原因,小米内部更愿意将更多重要人员留在核心业务部门。“造车项目本来就比较热门,比手机的吸引力大,再加上有王川和黎万强在,很多人都愿意过去一起干。”消息人士向雷锋网透露。
   该消息人士补充称,如果太多人员涌向造车项目,原本想要重点发力高端市场的手机业务就容易使不上力。“如果造车项目真的开始施行,内部也会担心基本盘不够稳固”,消息人士表示。
   同时小米高层特别是创始人层面对于造车这个事情分歧也很明显。
      3. 造芯想法尚在,造车容易分散注意力 
   有接近小米的内部人士向雷锋网透露,在手机业务之外,小米对造芯还是有很大的想法,多线并行容易分散注意力,有部分合伙人认为,造芯的优先级是高于造车的。
   雷锋网了解到,小米造芯开始于 2014 年,经过 3 年研发,于 2017 年 2 月发布 “澎湃 S1” 芯片,不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小米并没有将造芯项目继续下去。
   
   消息人士告诉雷锋网,虽然目前成立子公司由王川、黎万强造车的计划暂时搁置,但并不代表在未来小米不会去造车。
   从小米过往在造车项目上的频频举措来看,小米对智能 汽车 是超级有兴趣的,暂停黎万强+王川子公司造车计划也是出于业务层面优先层级的考量。
   雷锋网了解到,包括雷军个人、小米 科技 、顺为资本三方已经投资了 40 家左右有关造车、 汽车 后市场以及出行的企业。
   另外,智能 汽车 的这一风口依然盛行,且市场存量空间很大,其它互联网公司都在争相进入这一领域并快速布局。
   HIS Market 的报告显示,到 2025 年,全球 汽车 市场智能 汽车 的渗透率将提升到 60%;其中,中国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 75%。
   此外,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新能源 汽车 销量在 2025 年达到新车销售总量的 20%。
   不难看出,近几年正是智能 汽车 的黄金年代。
   “手机厂商去造车,从逻辑上来说,也是非常合理的”,包括来自 OPPO、华为等公司的多名行业人士告诉雷锋网。
   朝景投资的创始合伙人李石也认为,小米造车是小米更上层楼的关键举动。
   实际上,华为虽然多次否决造车传闻,但外界依然有不少声音认为,华为必然会走上造车的道路,不少铁杆华为经销商也表示,华为吸引他们继续坚守的一个重要暗示是马上会有车出来让他们帮着卖。有供应链人士甚至打赌称,7 月前后,华为将推出自己的智能车。
   吴峰也认为,今天造车就是十年前的造手机,他经历过十余年前移动互联网兴起,笃定今天智能 汽车 就是当年的手机,成为行业的制高点。
   他的观点是,今天的手机战场虽然还没有最后定局,但其实已经进入残局,手机战争的诸多生死题,其实会在智能 汽车 赛道中迎刃而解,一如 PC 互联网战争的诸多命运沉浮都在移动互联网江湖里得到了结一样。
   吴峰甚至认为,如果错过造车,将是雷军的终身遗憾。
   “保不准哪一天,雷军也会改变主意,自己领衔造车”,消息人士说道。
   雷锋网注:本文由肖漫、李帅飞共同完成。

独家 | 揭秘小米造车背后的「波折」和「犹豫」

8. 小米回应双线造车传闻:没有此规划 不会参与智米的战略决策

易车讯 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小米集团双线造车的传闻,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其个人微博正式做出回应:“小米没有双线造车规划。智米是一家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集团不会直接参与智米的战略决策。智米公司出于兴趣研究电动车,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在做非常早期的工作。”

此前,网传有不少北汽的技术人员在近期陆续加入到智米当中,汽车行业内的资深人士马永东也将加盟,来负责智米的整车业务。智米科技的汽车业务与小米汽车两者保持独立,这就意味着双方是平行发展。据悉,智米的首款车型将是一台SUV。

智米科技是一家主营空调、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小米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是小米的控股子公司,而其它生态链公司如石头科技、追觅科技等仅有小米的少量股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