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开一家IT公司,只找40岁的程序员,升职内部挖掘,可行吗?

2024-05-04 16:18

1. 如果开一家IT公司,只找40岁的程序员,升职内部挖掘,可行吗?

 46岁的程序员
   别被网上的信息骗了,不要老程序员的原因只有一个,年轻的便宜。
   前面那个回答一堆人捧,但是里面举得栗子和程序员真的有关系吗?来个新总经理,换界面,找人设计UI,那是老程序员的责任?这东西新程序员就能干?拜托,那个是设计人员干的,不是程序员。幸亏他们公司董事会还是明白人,第一件事是换总经理而不是换年轻的程序员。
   至于新软件,新版本,我就问一件事,你们的IDEA付费了吗?你给每个程序员配了正版的开发环境了吗,数据库开发工具是正版的吗?谁不知道新软件挺好用,新人唯一的优势是开始就学的新软件,所以快捷键记得熟,但这跟产品真的有关系?现在还用eclipse开发的一大堆,他们不知道不好用?还不是因为不要钱。
   你想全部雇40以上的,这么说吧,40以上的都是70后,8,90年代上大学,那会儿还没扩招,你算算有几个科班的,就算不是科班的,大学生才有多少?同班同学还在一线写程序的确实没多少了,但多半是因为有更好的选择。留下的都是技术很好的,找他们很贵!不现实。
   大厂有资本去找年轻的,因为他们可以用高薪留下天才级别的。小厂全靠忽悠,底薪一万你还想找20年经验以上的,年轻人,福报,成长,期权一顿忽悠,5000就来了,光看着独角兽里面的成功的,外面上百万普通厂子熬日子的。100家初创成一家都算高回报率,没那个福分的,没那个天才的就算了。
   前面的回答有一件是对的,就是老程序员不能太多,因为第一,你雇不起,也没必要。一群高手反而不出货,高手带熟手,还有一帮填缝的才是王道。第二,没有年轻的,年龄结构的同质化会整死你的公司。没有成长空间,没有竞争对手,啥部门都得死。所有公司都是金字塔,技术岗也一样。
   别听下面一群人扯淡了。如果你真的只找40岁以上的,而且还想活下去。那么你们就应该是内核级开发。对于这个年级的程序员,学什么新技术都不具备性价比了。但是卡门对于程序设计,程序思维,用户需求本质的理解,根本不是20多岁小伙子能比的。
   真正的路子,是设计并开发内核级基层框架程序。只有这么一条路子。走成功了,功德无量。(你看看国外,真正的内核级大神,有多少是年轻人?)
   
   不可行。这样做,是要关门的节奏。一般IT公司,40岁以上的程序员数量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也就是说,10个人的研发公司,40岁以上员工不得超过两个。   IT技术更新快,每五年大致一个新的技术就要出来。只有不断地更新人员,才能保证持续创新。尤其是UI界面、外观等有关面子的事,必须年轻人牵头来做。   我们公司的软件研发人员逐渐偏老。我们自己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因为工作总是能按时完成。直到有一天,从互联网公司空降一位总经理,才有了改观。
   这一做法,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也为公司带来好的收益。
   四十岁以上程序员学习能力不足,尤其是软件开发IDE,安装都困难,更别谈学习。   四十岁以上的程序员,思维形成定势,经验老道,做系统大框架、软件架构,应当没问题。
    总结:老少搭配,干活不累。公司如果只有40岁以上的老程序员,即使能开发出一些软件来,估计也没有市场。在IT飞速发展的时代,谁还爱用十几年前的老古董?    
   用岁数作为招聘条件,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能创造价值的,60岁又怎样?国内之所以招年轻人,就是因为便宜,能熬夜。大部分IT行业都是低水平的程序员就够了,有经验岁数大的,需要几个当主程带一帮小徒弟,自然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局面,说到底还是大局如此,在世界上就处于低端制造业,高级人才无用武之地,更没有哪个企业肯培养。什么岁数大了学习慢,技术淘汰,都是扯淡。岁数大的程序员绝对比刚毕业的学生强百倍,学习能力只会更强更快。
   如果领导厉害,计划安排好。按部就班,老程序员可以表现的很好。bug也少。可如果领导无能,朝令夕改,之后让程序员背锅,各种加班。那对不起,上有老下有小,不待见了。 
   这想法太天真了。程序员分两种,普通程序员,大神级的程序员。
   绝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天生的奇才,他们要想成为大神级的程序员,那是需要用很多的项目去练手,并且不断学习的。
   所以,绝大部分的大神级的程序员都不年轻了,年轻的基本上只能是普通程序员。
   普通程序员的工作,基本上都挺苦逼的,加班,熬夜,那都是家常便饭。这样苦逼的工作,年纪稍大一点的人,身体确实扛不住。
   那么,现在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题主想要招40岁以上的程序员,如果他是一个普通程序员,他的体力赶不上年轻人,技术也一般,毫无优势可言。如果他是一个大神级的程序员,人家有技术优势,你还不想给高工资,人家自然不肯来。
   最后,题主就只能请一群技术平庸,年纪大的程序员,工作效率低,工资也未必比年轻人低(年纪大,工作能力不一定强,但工作经验“丰富”,谈薪资的时候就成了“加分项”),题主觉得这样公司能做得起来吗?
   40岁以上的程序猿,工资少一些?????开玩笑的么?大公司不要上年纪的程序猿不是因为上了年纪的程序员不好用,而是因为三个年轻程序猿有可能完成一个40岁以上程序猿的工作,然而三个年轻的工资加起来还没这个40岁老程序猿的多…这才是大公司想方设法裁掉老程序猿的本质。
   北欧很多大神在乡下自组非盈利导向的 科技 公司,做着喜欢的开源项目,享受着生活;而国内如果无法养活公司,是无法实现的。即使有了成熟业务模式和盈利,也要看的是需要 什么样的工程师,普遍地讲,年龄和员工多元化才更有利公司发展,只有三五个好友自嗨的小工作室不用考虑。
   除非你的需求很明确的情况下可以这么做,如果是业务场景变化多的是不行的。另外管理也是个问题,对你是个很大的挑战和风险。
   当然是不可行的,因为你的前提是不存在的。
   工资不但不可能少给,而且比刚毕业的小年轻要高很多,如果毕业三年的程序员在二线城市给8000的话,40岁的你至少要给到15000,差不多是两倍,而且很难找到人。
    社会 上觉得老程序员不好找工作,是个误解,只是管理岗位不太好找,开发岗位多的是。

如果开一家IT公司,只找40岁的程序员,升职内部挖掘,可行吗?

2. 30多岁程序员选什么样的公司可以稳妥地把技术路线走下去?

一、大龄程序员选择公司的3个关键点  第1点是关于大公司、小公司的。不要选择小微的创业公司,原因如下:极不稳定,一年半载就死掉的占大多数,会导致你需要频繁换工作,而年龄会越来越大,找工作越来越难。多数小微创业公司,目的是生存,偏向应用类产品,希望程序员能抗压、加班、一人多用、快速出活,它们不喜欢大龄程序员(除非你是技术带头人),因为你10年经验和3年经验,在这里干的事情差不多。技术创新和技术壁垒的构建,需要大把金




钱和人力资源,很多小公司做不起  优先选择中型、大型公司,或者已有行业内优秀产品的小公司。在这些公司里,因为业务或服务发展的需要,因为构建竞争壁垒的需要,因为提升生产率的需要,因为降低运维成本的需要,概率上讲,会对技术更为重视。第2点,分析公司是否重视技术。即便选择中大型公司或有好产品的小公司,也要看看在这些公司里,技术部门的重要性,即要确认,公司是技术导向、市场导向还是运营导向。选择的顺序是:技术导向、运营




导向、市场导向。因为在一家公司,技术越被重视,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积累也越被重视,也越能认可大龄程序员。第3点,观察目标公司的年龄分布。我们不能光听公司说自己欢迎大龄程序员,要看它现有技术团队成员的年龄分布。欢迎大龄程序员的团队,里面一定有若干大龄程序员。不欢迎大龄程序员的团队,除了负责人,基本都是小鲜肉。选择那些团队中有大龄程序员的团队,可能更靠谱。当然,如果你是某方面的技术专家,可以忽略这





条。二、保持竞争力的2个建议  想要在技术之路上走得久远,有两点非常关键:在某个细分技术方向上精研,建立标签,让团队内提到某个方向就想到你,提到你就想到某个技术方向,有问题都来咨询你。这样你就能凸显出来,影响力和重要性会增大。重视业务,成为业务领域的行家。因为程序员的竞争力,最起码由技术和业务组成,两条腿走路,比一条腿更稳健。

3.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都什么出路啊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可以考虑:做管理、创业、成为技术大拿、成为行业专家,详细介绍如下:
1、做管理:
在40岁之后,程序员中的一部分人选择做了管理,自己毕竟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许多年,对于人才和事务的管理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2、创业:
有一些人不满足于给别人打工,自己刚好也攒到了一些钱,于是就选择了自己创业。在40岁之前可能也积累了一部分的人脉,也学习了相关的财务知识和公司管理理念,这个时候出来创业是一件比较明智的抉择。
3、成为技术大拿:
其实,做一辈子程序员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重要的是,必须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程序员,也就是说要成为技术大拿,能够解决普通程序员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4、成为行业专家:
行业专业是一个公司不可缺小的角色,他们对公司的行业知识,业务流程和细节都了如指掌。行业专家一般并不是从外部招聘的一个只懂业务,不懂技术的人员。而是从程序员经过多年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

注意事项:
1、首先创业必须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不要一头雾水的去创业,这样反而会容易失败,所以做自己比较懂行的才是最正确的。
2、想要成为行业专家要能够在单位有一种创新的精神,在学习业务的同时,还应该有一种善于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的能力。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都什么出路啊

4. 程序员40岁以后出路是什么?

程序员40岁以后出路是跳槽到国企或事业单位。
说句实在话,程序员虽然在外人看来是一个高薪的工作,但其中的苦楚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高压的工作环境,不断更新的行业知识所需要具备的超强学习能力等等,这些都让不少程序员们其实很少就开始了自己的打算。
我见过一些30岁左右的程序员就已经在为自己谋后路了,比如有不少人就会选择回去考公务员、事业编或者是让家人帮忙找个国企的单位做事。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很有诱惑力,相比之前做程序员所受的“摧残”,那真的会是期待的“养老”生活。

其他出路
创业也是不少程序员们会考虑的一个方向,毕竟他们从事的工作是相对来说门槛比较高的岗位,如果再加上启动资金以及能够结识到一些写程序比较厉害的程序员或者是有着天马行空想法的产品经理,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其实是可行的。
比如我们熟悉的一款移动有声阅读应用——懒人听书,它能提供免费听书、听电台、听新闻等有声数字收听服务,目前市值好几亿。

5.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都什么出路啊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可以考虑:做管理、创业、成为技术大拿、成为行业专家,详细介绍如下:
1、做管理:
在40岁之后,程序员中的一部分人选择做了管理,自己毕竟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许多年,对于人才和事务的管理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2、创业:
有一些人不满足于给别人打工,自己刚好也攒到了一些钱,于是就选择了自己创业。在40岁之前可能也积累了一部分的人脉,也学习了相关的财务知识和公司管理理念,这个时候出来创业是一件比较明智的抉择。
3、成为技术大拿:
其实,做一辈子程序员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重要的是,必须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程序员,也就是说要成为技术大拿,能够解决普通程序员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4、成为行业专家:
行业专业是一个公司不可缺小的角色,他们对公司的行业知识,业务流程和细节都了如指掌。行业专家一般并不是从外部招聘的一个只懂业务,不懂技术的人员。而是从程序员经过多年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

注意事项:
1、首先创业必须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不要一头雾水的去创业,这样反而会容易失败,所以做自己比较懂行的才是最正确的。
2、想要成为行业专家要能够在单位有一种创新的精神,在学习业务的同时,还应该有一种善于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的能力。

现在程序员到了40岁以后都什么出路啊

6. 40岁的程序员可以有多么牛X,程序员出路

1.  帮助企业获利
那你就需要做好国内45岁后可能找不到非高端职位。如果你愿意,那就继续打工,我设想的方向大体如下

2. 帮助他人获利
从事教育培训,成年培训(可以soft skill或技术培训),少儿培训(k12近几年好象很火),职业培训,出国培训等等
3. 创业
不在乎收入的话,创业吧,和朋友一起
没人脉的,想自己soho的,那就更简单了,接接私活,国内外freelancer也多,实在不行,搞个微商,或者就全职在家炒炒股
还可以出书立作,写博客,翻译书本文章,公众号,卖名声,吸吸粉,说不定就有人跑来找你做线上线下的培训课程,然后开线上课程,音频的,视频的都行,好象也挺赚的
4. 直接养老
直接找关系进入体制内(学校或国企,或家庭)养老,发挥下余热,还可以做一点副业
P.S,公务员考试也歧视35岁以上的(硕博除外)了,以下, from baidu,
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2年05月28日至1998年05月28日期间出生),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6年05月28日以后出生);
所以,看起来,你真要过了35岁,那就只能赶紧备考,然后辞职去读个全日制硕士了。
5. 出国再就业
抓紧考个雅思,学好英文,技术移民,举家迁往国外,毕竟目前国外的技术人员生命线确实要长一些(当然失业率也很高)
6. 改行
上面都不行,那就只有转行吧,为兴趣不为收入,再重新活一次,也算另一种创业,比如有改行心理咨询师的,少儿培训,幼教的,开始面向市场的
7. 直接退休
能够实现35岁前财富自由,退休,环游世界
没有财富自由的,出家参禅什么的,反正清心寡欲的话,可以做的事也很多
以上 /捂脸。
你看选择这么多,关键是,你想做什么
想好就赶紧去做!

7. 程序员干不到40岁

计算机在中国的普及只有二十多年,所以最老的一批程序员也才四十多岁。因为招生的扩大化和普及化,40岁的程序员数量只有现在年轻人的十分之几,大部分都是管理型的(少数能力和口才差的成为草根甚至被淘汰)。如果是前端、APP、大数据AI等新兴领域,40岁以上的人很少。从技术和身体的角度来说,程序员55、60岁退休是没有问题的。战斗力不会比30岁的人差。学习新技术可能会慢一点,但是经验可以弥补整体效率。一般来说,稍微过时的技术开发性价比最好。研究表明,程序员的高峰期在50岁左右。参考下图。我见过一些国外IT公司的高层,几乎都是大胡子老头和中层管理人员,而且都以四五十岁为主。在一些传统企业,主要的程序员都在四十左右。互联网类的比较年轻,但还是比国内大。

程序员干不到40岁

8. 那些 40 岁的程序员都去哪了?

   前些时候北京市政府做了一个关于 996 的调研,第一时间我参与了调研,同时发到所有读者群,让大家一起发声。  
     
     不少朋友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有人很乐观认为这是改变的开始,也有人觉得这就是走一个形式。   不管怎么说,也算看到政府针对这个问题开始有行动了。   
     
     其实 996 最残酷的一点是:年纪大的人很容易被无情淘汰。中国互联网的 35 岁危机是和 996 盛行分不开的。  
     
      996 对于打工人来说,绝不可能常态化!   
     
     为什么不能常态化?   从生理规律上看,脑力劳动者如果不以进 ICU 为目标,那么每天能够认真投入的时间,八小时也就到极限了。   人毕竟不是机器,是血肉之躯!  
     
     但中国老板普遍希望程序们 996,别激动别骂,这是残酷的现实。  
     
     同时中国老板们偏爱年轻人,为什么?很简单,老了之后,你舔活速度显然没有年轻人来的卖力,来的凶猛!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已经让你这颗螺丝钉生锈甚至发霉了!如果你是老板,这个时候你还要支付比年轻人多 2 倍的薪资,你怎么选?  
     
      更别提,年纪这么大的你,还有各种猝死风险   ,拿最近的 pdd 猝死事件来说,在超级大小周(996+997)的压力下,这么年轻的女孩都猝死了,更何况 40 岁的一线码农?那猝死率该得多高了?企业的商誉还要不要了?  
     
     显然,资本家一定会作出最商业最正确的选择:年轻人,甚至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最新鲜的韭菜才是他们的最爱。  
     
     所以,对于打工人尤其程序员而言,996 本身反而不是最大问题,最大问题是我们如何跨越大龄危机。  
     
      相比等待环境发生改变,不如主动思考清楚这个问题。   
     
     想起去年写过的一篇旧文,再次分享给大家,讲的是我身边五个大龄程序员的故事,绝对真实的经历分享,有洋哥的同学、朋友、下属,他们都成功的跨越了 35 岁危机,希望他们的经历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  
     
      1.沉迷是一种力量   
     
     第一次见 A 君是 10 年前参加人人网的面试,他是面试官,那个时候 A 君 35 岁,担任后端 leader。入职后,我发现,他用于做管理的时间不多,90% 时间在疯狂编码。  
     
     A 君基本没有社交,上班就是撸代码,下班就是回家带孩子。他对优秀的工程师容忍度极高,对差一点的完全没耐心。  
     
     偶尔能听见他训斥下属的吵闹声:“这个类写成这样,你没看代码规范吗?”、“这个线程池不能这么用,给你说多少次了!”、“是你没听清楚还是我没讲清楚?不能这么干!”。  
     
     一次下班,和他一起回家,一路上给我讲各种编程技巧和方法论,我听的津津有味。聊了差不多半小时,心想可以换个话题了,于是我问:“您周末 娱乐 都干些什么呢?”,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会去看些开源代码,自己改着玩很有趣”。那一刻,空气都凝固了,这话我实在没法接下去了。  
     
     后来有一天,A 君上班拍桌子,暴怒之后冲了出去。大家一脸懵逼,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大 Boss 批评他不懂管理,只知道埋头写代码。  
     
     几年前,和他在微信聊了一次。他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做技术负责人,我很好奇,很想知道这次他是怎么做管理的。  
     
     我问他:“您现在是怎么带团队的”,这一问不要紧,聊了半小时。从 Flutter 的优越性到微服务的落地,再到 Google 出了什么新技术,顺带鄙视了一些还在用落后技术的公司。一顿硬核技术科普下来,收获挺大,但是管理这两个字?嗯,不存在的。  
     
      我现在理解了,他压根就不关心管理,聚集一帮极客跟他一起成长战斗才是最开心的事情。   
     
     A 君今年快 50 了,前不久和其他人聊起他,大家都感叹,这老哥战斗力太强了,真是那种一顶十的程序员。  
     有时候,沉迷是一种力量,焦虑?不存在的.....  
     
     想起 A 君给我说的那句:“我要开心 coding 到 80!”。我真心相信他能做到。  
     
      2.不服就是干   
     
     这次说说我的好朋友 B 君,今年 40 岁,曾经鹅场的高级工程师,7 年前,晋升失败一怒之下开启了创业之路。  
     
     我们是在 CSDN 论坛上认识的,他帮我解决了一个底层操作系统级的防劫持问题。后来经常问他一些排查线上故障的方法论、微服务怎么拆分、如何做出能抗更高并发的架构,他都非常耐心的指导我,他还有句口头禅:不服就是干!  
     
     B 君出来创业没拿融资,自己投了 100 万。团队 5 个人,挤在一个很小的民房。创业期间找他喝酒,他告诉我:“我一定要改变世界,否则我会被世界改变”。  
     
     一年后,再次去找他喝酒,这次他脸色灰暗,人也非常低迷。原来前期 100 万烧完,又投入了 50 万积蓄,项目还是没有做成。酒过半巡,他突然抱着我哭了起来,我这才得知因为积蓄全部烧完,他女朋友已经和他分手了。  
     
     再后来,他回到大厂当程序员,级别薪资跟创业前相差无几。谈起创业经历,我为他惋惜,而他并不后悔。  
     
     两年前,他开始炒比特币,炒着炒着嫌这些交易平台做得都不够好,于是空余时间动手做了一个交易平台。  
     
     去年,B 君告诉我,他的交易平台融资 500 万,再次出来创业。第二次创业,他已平和很多,没有豪言壮语,让公司活下去是最大目标。  
     
     今年听说 B 君的公司已经快 30 人了,为他祝福,相信他一定能改变世界。  
     
      有时候,我们需要点不服就是干的精神!   
     
      3.反焦虑   
     
     这次上场的是 C 君,硕士师兄,40 岁。C 君是一名大厂总监,他花了四年时间跳了三次才来到当下的这家大厂扎根下来,带 100 人团队,每个月安安稳稳拿高薪,不用担心公司倒闭的风险。  
     
     以 C 君的专业技能和学历背景、工作经历,其实完全不需要担心没工作。可他总是莫名担忧,害怕自己没有创造更多价值。  
     
     100 人的团队不是那么好带,除了技术之外还需要精通业务产品、精通组织流程、掌握良好的沟通推动技巧、在大厂还需要明争暗斗。  
     
     一次和 C 君聊天,他感叹到:“还是写代码有安全感,做管理不仅心累还觉得自己没创造价值”,可不是,这种焦虑几年前我也感同深受。  
     
     大厂的高 P 看起来风光无比,其实要跳槽也不容易,毕竟中小公司能接得住大厂高 P 薪资期权总包的,并不多。  
     
     有时候,不是现在取得了成就就会开心,决定因素是你未来会不会更好,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仅不会开心还有可能带来焦虑。  
     
     C 君就陷入这种焦虑当中,总是担心未来的上升空间和 40 岁以后的收入。特别是大厂还有年龄线的要求,到一定年龄不能晋升就有可能被淘汰。  
     
     有一段时间,公司领导层波动,他面临被连带的危险,甚至需要依靠抗抑郁的药物。但最终他依靠持续有规律的运动和学习新领域克服过来。  
       C 君给我提的最多的话:   “反焦虑很重要”,   是啊,真的重要,从 C 君身上我真正学到了一点:无论你是否能成功,首先要反焦虑。  
     
      4.舍命狂奔   
     
     这次要说的是清华 MBA 同学 D 君,39 岁。他在通讯行业干了 10 多年,超级专家那种,带十人团队。  
     
     问起他读 MBA 的原因,他很坚定的说:“我对投资非常感兴趣,就是为了转行投资才这么大年纪了还选择读书”。  
     
     清华 MBA 课程安排的很紧张,我们都是六日班,也就周六半天周日全天,而他公司的工作非常忙,几乎 996,但从没见过他迟到过一次。  
     
     三年时光,D 君在跟时间赛跑,小组讨论、企业访谈、课程作业,他都完成的堪称完美。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拼?他说,当你笃定一件事,确定一个目标,那剩下的只有舍命狂奔。  
     
     毕业后,D 君如愿以偿加入一家投行,当上了投资人。有一次很好奇的问他投资人的收入,他告诉我刚入行薪资很低,只有之前做架构师带团队的 1/3。但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幸福感。  
     
     去年 D 君已经晋升为所在机构的合伙人级别,为他感到开心。  
     
      5.接受现实   
     
     最后上场的是老同事 E 君,41 岁。他是那种职场老黄牛。属于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人,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但个人成长一直比较缓慢。  
     
     前几年开始 E 君就不太顺了,因为编码能力一直没有达到高级或者架构师水平。他其实一直在跟年轻人拼体力,而随着年龄增大,是真拼不过了。我和他经常讨论的话题是颈椎病如何康复。  
     
     去年 E 君所在公司效益不太好,领导决定裁员,他进入了优化名单。被优化后,他休息整顿了好久,将原来 90kg 的体重减到现在的 75kg,颈椎病也恢复不少。再开始找工作,大概花了几个月时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不那么满意的 Offer。  
     
     听到他找到下家的消息,我还挺为他开心的,因为这个过程我也帮他各种投简历,但大佬朋友们一听说 41 岁还是中级水平,都不太愿意给面试机会。  
     
     没想到过了半年,我和他吃饭,他对我说:“洋哥,我没有入职这家公司,我想明白了,继续做程序员对我来说没意义。我拿积蓄开了个小店”,刚听到消息,我非常惋惜,编码十多年最后却去做小生意,在我眼里就是逃兵。  
     
     直到最近去他小店玩,我才发现,这也是另一种好的生活。他开的是一个小型亲子游乐园,带上小孩,一边陪小孩一边工作,月收入也不差,养家完全没问题。这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羡慕的情绪。  
     
      有时候,接受现实然后重新出发,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最后的话   
     
     程序员不是一个「银发职业」,但也绝不是如某些贩卖焦虑的自媒体宣传的那样:35 岁危机,40 岁失业。  
     
     40 岁的程序员有的做了大厂中高管、有的成了小公司联创、有的成了连续创业者、还有的转行投资金融、也有人继续坚持写代码战斗在一线。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会被行业淘汰出局,但互联网的老年人在其他行业恐怕还是年轻人,接受现实,人生再起航完全没问题。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年纪的增长而焦虑,因为焦虑本身除了干扰我们成长,没有任何意义。   
     
     尽最大努力,做最好打算,但接受最坏的结果。在这个复杂多变的 社会 ,反焦虑、不断提升认知,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永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