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24-05-05 09:24

1. 李鸿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鸿章不是卖国贼。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
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但后人也多诟病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
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
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洋务运动和他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落,也让他的功劳并不显著。

扩展资料:
李鸿章的历史评价
1、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2、曾国藩的评价:“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
释义:李鸿章的天赋资质与公牍最为相近,将来的功绩建树必定非同凡响,或者还会做的更好也说不定。
3、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4、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5、美国人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鸿章

李鸿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李鸿章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在我看来,李鸿章是一位严重被以前的观念所黑化了的一个人。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

我记得我看过这样一句话——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这可能也是我们阅历增长之后的体会吧。李鸿章,一位清朝重臣,被骂卖国贼几十年,有一位有志之士曾说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可见李鸿章的身上到底背负了多少。
李鸿章二十五岁中了进士是三十年来第一位如此年轻之人,五年时间,官升七品。晚清在与世界对赌国运中,中国国运日趋向下,为了挽救中国,晚清权臣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以一己之力为大清续命。许多学者至今评价,如没有四大名臣,大清恐怕会早亡50年。李鸿章励精图治,给朋友书信中写道:“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在诸多的“中国第一个”,创办者都是李鸿章!至今,他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依然影响着中国,现在招商银行的前身就是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子企业。
但是一己之力永远是有限的,历史也是向前的,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力量而停下脚步,1871年8月,当李鸿章用颤颤巍巍的手签下《中日修好条约》,从那天开始,他的后半生都在永不停歇地签约。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数次讨价还价中,李鸿章放下了全部的尊严,只是为中国省一点银子。大家只看到李鸿章的“卖国”,却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艰难!
自始至终,中堂大人做错了什么呢?他不过只是一个无法改变大局的棋子,只是一个73岁的快要进黄土的老人。虽然他说:“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但是又被逼的不得不出走国外,1896年,巴黎万国运动会。开幕仪式上,各国国旗伴着国歌依次升起。轮到中国时,却只有黄龙旗在一片寂静之中缓缓升起,自始至终,没有音乐声,没有掌声,也没有人唱国歌。在一片嘲笑声中,年过七旬的中堂大人拄着拐杖站起来,迈着步子走到黄龙旗下。他挺直腰板,神态毅然,满怀深情地唱着家乡小调。
在不可一世的西方人面前,李鸿章从来没有卑躬屈膝,而是不断地捍卫尊严。他得到了西方人的尊重,西方人称他为“东方的俾斯麦”
1901年,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年。这年,他78岁,油灯将枯,可是,又被派去和八国联军商讨议和之事。弱国无外交,哪里有商讨一说,不过是签字罢了。是偌大的中国,不派李鸿章去,又能派谁呢?这一年,李鸿章和庆王爱新觉罗·奕欣出席《辛丑条约》签字仪式,庆王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代表,按理说应该他来签字。庆王正准备签字,老人说了一句:“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以后的路还长,这卖国条约,还是让老臣来签吧。”那年,李鸿章78岁。(在我看到这句话时心情简直不能用复杂来形容,前人最惜羽毛,但中堂大人却让自己的名字放在一个风口浪尖之中)
李鸿章的一生是可悲的,可悲的是背负那么多却还要被辱骂,李鸿章的一生都在和这个国家威武,少年从戎,老年还有一步一步拖着他走。我从不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他只是将自己的所有都给了国家,做了无法选择的决定。

3. 李鸿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李鸿章,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李鸿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李鸿章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去李鸿章曾经被国人斥责为卖国贼,不过现在改革开放了,我就从客观方面谈谈我对李的看法,刚好昨天看了凤凰卫士的历史人物评价中正好看到了李大侠,想必现在这20分是志在必得的 呵呵:  我们谈到甲午海战的失败,往往会提到挪用海军经费建颐和园。  但是,那还真不是李鸿章的过错。   筹建北洋水师,要花大量的银子购买军舰、弹药等。  这是一个“肥差”,购买军舰的回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李鸿章可没少发财。  包括洋务运动办工厂,办铁路、办航运、办电报,李鸿章也没少捞钱。  所谓的“官督民办”都是半官商,半私人企业,民方也都是李鸿章的私人关系。  清朝政府和顽固的满清贵族,对不是不清楚,也不是不眼红,  只是由于他们不通洋务,一开始就必须利用李鸿章这样的洋务派。  等到北洋水师初具规模后,顽固的满清贵族就开始插手海军部这个肥水衙门了。  满清贵族载漪就担任了海军大臣,开始直接从海军捞钱了。  如果说李鸿章等洋务派,贪污还办事的话,  顽固的满清贵族除了贪污,就什么事都不会办了。  顽固的满清贵族掌管海军部后,北洋水师的建设就一直停滞不前了。  而且这些贵族的贪污手段,比李鸿章更加拙劣,  竟然能想出在颐和园给八旗子弟建立海军训练基地的方法,挪用海军经费。  八旗子弟自然是训练不出来,“老佛爷”的园子倒是修得很不错。   李鸿章想靠卖一个现代化的海军,来实现中国的海上霸权,是不可能的。  但是,靠大量白花花的银子来压垮日本,却是有可能的。  当时海军的装备、战法是飞速发展的。  如果没有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必须不断化大量的银子来购买最先进的军舰。  例如北洋军队早期购买的定远、致远两艘大型主力战舰,甲午海战前就落伍了。  在后起的高速,快炮的战舰面前,他们只能是活靶子。  对方打十炮,你只能打一炮;对方行使快你打不着,你行使慢只能挨打。  当时,英国就针对中国军舰升级的需要,建造了这样一艘高速,快炮的战舰。  等到建造好的时候,李鸿章已经不在海军部当政了,北洋海军也没钱买了。  最终,这艘军舰卖给了日本  ——它就是在甲午海战种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吉野”号。  李鸿章靠买来的军舰来实现海军的现代化,是有其缺陷的。  但是这种军备竞赛,至少是能压垮日本的。  当时日本为了购买战舰,举国上下捐款,连王室都捐款了。  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只要再坚持几年,是一定能把日本压垮的。   李鸿章想买一个现代化的海军,毕竟他还懂什么是现代化,  顽固的满清贵族则对现代海军一窍不通了。  他们掌握海军部后,就不再向“李鸿章的北洋海军”拨款了。  的确,北洋海军象是李鸿章的私人军队,顽固的满清贵族无从插手。  他们眼看着李鸿章大把地化清政府的银子,建立自己的海军,壮大自己的势力,  能不“眼红”、“心疼”吗?  与其让你李鸿章“捞钱”,“做大”,还不如我自己建园子呢。  明白了“李鸿章的北洋海军”,  才能理解顽固的满清贵族在甲午战争中的“主战”立场。  北洋海军是李鸿章的个人家当,  输了是李鸿章个人赔本;赢了是李鸿章出本钱,满清政府增光,不打白不打!  李鸿章“主和”,一方面是了解北洋海军的差距,一方面也是心疼自己的家底。  最终打败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还得他签。  在全国遭骂名不说,还被贬到了广州,你说冤枉不冤枉?   我们今天看李鸿章办北洋海军的“务实”与甲午战争中的“理性”,  也不过是和顽固的满清贵族相比。  与捞钱不干事的顽固满清贵族相比,李鸿章算是好的,至少捞钱还干实事,  但是要说李鸿章是多么为民族、为国家,多么爱国,就要打一个大问号了

5. 李鸿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对于李鸿章,毁之者认为,他是“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典型代表;誉之者则认为,他有开放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识,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那么,
对于李鸿章不能一骂了之
1901年,李鸿章在屈辱中辞世。这位晚清显赫一时的人物,身前和身后都遭诟病。在他死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人们对他的评价仍是毁誉不一。毁之者往往总是把李鸿章和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些屈辱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诸如甲午海战的失利,《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等等,由于对这些事件负有直接责任,他不可避免地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进而成了某种国家落后的象征,是“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典型代表;誉之者认为,李鸿章是近代中国的一位“爱国者”,是“晚清近代化事业的主要开创者”,是“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凝聚中心”。那么,李鸿章究竟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认为,对于李鸿章既不能简单做出判定,也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他当年的所作所为,更不能一骂了事。
评价李鸿章的两个前提
要认识和评价李鸿章,必须弄清以下两个前提:
一是李鸿章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而这样一个过程,又是在中国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下,由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洋枪大炮军舰,逼迫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的。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局当中,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中国人,提出形形色色的说法和方案,试图寻找出一条强国富民的理想道路。这时候,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高层产生出来。他们接过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旗帜,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所以,这样的一个改革派,也可以称之为封建统治的“补天派”,因为他们虽然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只是停留在器物革新的层面上,无法触动封建社会体制的根本痼疾。
由于洋务派的领袖人物们,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相当大的一部分权力,所以洋务派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早期改革舞台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众多改革派别里的主流派;而在洋务派内部,又分成众多的集团,如中央的奕讠斤、文祥集团;地方的曾国藩、左宗棠两个湘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其中,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是这些集团里实力最强、兴办洋务成效最大的一个。李鸿章,可以说是一个伴随着近代洋务运动潮流而产生的标志性人物。由于他所具有的权力和地位,使得和同时代的慈禧、赫德三个人交织构成了左右晚清政局满汉中外各项决策的关键性历史人物。
二是李鸿章究竟干了一些什么事。从1862年当上江苏巡抚起,李鸿章在晚清社会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活动了整整四十年,其时间之长、涉及的领域之广、所做的事情之多,是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他先后担任过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从1870年起,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赏穿方龙补服),是清朝政府高层参与决策、执行决策的重要人物。在军事上,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开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和一系列军工企业,为中国工业打下最早的基础。在经济领域,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李鸿章一个人就办了前面三个,后来他还办了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并且率先倡导在中国修建铁路。可以说他在洋务活动中,创办最多,成效最大。在李鸿章的自强措施里,被人提到最多的是两个留存至今的近代企业——江南制造局和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局采取中国人担任领导,聘请外国技师;而轮船招商局作为民用的服务企业,则是纯粹的华人企业,它的章程里特别规定,不接受外国资本。相比之下,江南制造局由于模仿生产西方的船只兵器,受国外的影响更大,而轮船招商局由于采用了股份制,在组织结构上更先进。它所采用的洋为中用的模式,甚至一些具体的组织生产的方式,一直为后来的民族工业所袭用。从细节和局部上看,李鸿章采取的措施是先进的,代表了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但就他们所想达到的中国“自强”的目的来说,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李鸿章的思想核心仍然是为清王朝服务,仍然希望保留封建统治和现有的政治结构,这就意味着他所倡导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是没有实现可能的。梁启超谓李鸿章“只懂洋务,不懂国务”,可谓一语中的,这就是他思想中最最落后的一面,也是他个人悲剧性人生的来源。在外交领域,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他就代表清政府经办了许许多多的对外交涉:天津教案、中日建交、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绝大部分对外条约都是由他出面签订的。以致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李鸿章就代表着清朝政府,甚至只见李鸿章而不见清朝皇帝。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鸿章就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不了解李鸿章,就不能深入了解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
盖棺尚不能论定
李鸿章去世前曾留下这样的遗诗:“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去世后,当时有人用“权倾一时,谤满天下”来形容他。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他的评价是:“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他虽然已去世一百余年,但仍是百年沉浮,盖棺不能论定。而对他的评价争议最大的,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内战争中镇压农民起义,用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这当然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封建统治者都抹煞不掉的污点。值得探讨的是,在内战烽火中发迹起来的这部分地主阶级经世派官僚,在面对强敌环伺、外侮日亟的形势下,从军事近代化做起,开始了“自强应变”的洋务运动,这是时代潮流的使然。借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革命的镇压者变成了它的遗嘱执行人。二是如何看待李鸿章在主持洋务活动中的“卖国”,洋务又分经济建设和外交活动两大类,随着近年来海内外研究的进展,学术界对他在洋务———近代化建设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基本予以肯定;而对于外交活动、尤其是代表清政府对外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则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其中疑点最大的,是他在签订《中俄密约》和中东铁路交涉时,是否收受过俄方的贿赂问题。前不久,长期研究张荫桓的学者马忠文先生,经过旁搜博证,写出《旅大交涉中李鸿章、张荫桓“受贿”的疑点》,予以廓清,认为李张二人不可能接受贿赂。此事尚待进一步求证。再比如马关签约,“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李鸿章从此背上卖国的骂名。可是目前的研究显示,李鸿章在谈判中无论大事小事,都用电报向国内最高当局请示,所谓“商让土地”即割地之权,也是早经授予的;至于赔款数额,根据甲午战争史权威戚其章先生研究,由于我方密电码早在战前就被日方破译,因而二万万两赔款的底线早被日方掌握,李鸿章无论如何在谈判桌上辩争也无济于事,这只是科技不如人,落后必然挨打的铁证。
我觉得,“权倾一时,谤满天下”这八个字的评价很形象。因为李鸿章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权力,而中国又是一个弱国,常言弱国无外交,在外交上他无论如何绞尽脑汁,总逃不脱受制于列强的命运。当然李鸿章本人在如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用人举措上,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讲裙带关系,任人唯亲,不敢越封建体制的雷池一步。归根结底,因为他毕竟只是封建王朝的一名忠臣。但不管怎么说,李鸿章总是他那个时代处于朝野内外各种矛盾和旋涡中心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的重要性,和它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都十分明显地摆在那里。

李鸿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6. 李鸿章是什么样的人 谁可以告诉我????

我来仔细的帮你解析吧
1.李鸿章是一个诗人,年轻时和我们一样天真烂漫,,你可以看下他年轻时写的一些诗,大气豪迈。

2.李鸿章身高194MC,,长的非常高大,清史上记载“容貌甚伟,仪表非凡”,,说明他是个大帅哥,就算到了晚年,70多岁了,看上去也还威风凛凛,霸气外露,,给人不怒自威的感觉,

3李鸿章勤奋好学,而且脑袋非常聪明,24岁就通过科举考试,到京城当官,就像现在我们清华大学的顶尖毕业生,分配到中央工作一样的道理,这是李鸿章的厉害处。。

4.楼上的那位朋友说李鸿章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其实我不是很认同,,我感觉李鸿章的交际能力非常强悍,他本来是个书生,他起家的原因是因为他从老家找了一批小流氓和村匪路霸按照曾国藩的湘军制度组成的一只小小的武装队,这里面有很多人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霸,就比如刘铭传这一类的人,,他一个书生能和流氓称兄道弟,最后还收入自己帐下,说明他的交际能力,和人员管理能力非常强啊。。

5.军事才华,李鸿章在位的时候发动过多次的剿匪战争,尤其是剿灭捻军的时候,,曾国藩剿了多次,依然不见成效,后来朝廷让李鸿章去剿匪,李在3年的内,把捻军全部清理的干干净净。。还有后来太平军数十万人围攻上海,而李鸿章当时刚带兵,而且都是新兵,没有经过训练,还只有8000人。却能守住太平军3个多月,最后在曾国藩的援助下,李鸿章和曾国藩内外夹击,以中心开花之势,把太平军打的落花流水。。

6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交家,因为中国只有2.5个外交家,第1个是李鸿章,第2个是周恩来总理,顾维钧只能算半个,,这是前英国首相的评价

7李鸿章是中国第一个用实际行动来发展洋务运作官员,不像其他人只会嘴上说,他兴办了江南制造局,中国最早一批去美国留学的学生,就是由他提出然后实现的,兴建铁路,大力发展民间资本,制定官督民办的工业发展制度,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很重视私营企业发展,关心中小企业发展)汉阳钢铁厂也是他搞的,他是中国第一个懂得蒸汽机原理的人,他自己后来还动手自己做了个小船,下面安装了他自己做的小型蒸汽机,,这些都说明他很重视科学。。发展市场经济。。。

8李非常善于用人,有着非常强的洞察力,后来的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就是他的幕僚,袁世凯起家是源于天津小站练兵,而这个练兵机会是李给他的,可以说袁是李鸿章一手栽培起来的,手下的能人实在太多,太多了,相信这个你也知道

9他也为中国的近代军事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淮军,建立北洋水师(当时世界第六)建立京师大学堂,北洋学堂,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这是我对他优点的一点点总结,当然赤无足金.人无完人,他也有很多缺点,也做过很多让我们愤怒的事,他的缺点我就不想多说了,你都不悬赏分,打字太多,也很辛苦,下次提问请多出点分啊,人家回答的也卖力,,

李鸿章;   有人说他是卖国贼,,,有人说他是误国贼,,有人说他爱国。。。
是非功过你自己心里去评说

7. 李鸿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看过很多版本的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争议很大,其中好多都是人云亦云的。事实上李鸿章生活的年代距今并不远,反映他人生情况的资料并不少,我们完全应该能给他一个比较客观中肯的评价。
李鸿章科考出道后的人生主要集中在军事、洋务、外交、政斗等几方面。纵观他的人生,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概括评价:
第一,李鸿章的才能和见识是值得肯定的,属于能臣的范畴。李鸿章自幼聪颖,年轻即中进士,可见其自身的文化才识是较高的。其后他抓住当时国内太平天国作乱这个机会,毅然回乡办团练,加入到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行列。最终他不仅取得了军功,而且还组建了实力雄厚的淮军,这个过程虽然离不开曾国藩的指点,但其自身的能力也是成功的关键。后来的组建北洋水师、倡导洋务运动等事件在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些事都能看出李鸿章的国际视野开阔,对晚清国力以及国内外差距具有深刻的见识。
第二,李鸿章不是清官。从许多文献中都能看出李鸿章在为清政府服务的同时,也在积极为自己谋利。李鸿章在担任直隶总督时因为看不上北方的螃蟹,专门从南方购买阳澄湖大闸蟹吃,而且一次就买几千只。诸如这类反映李家生活作风奢侈的例子还有一些,总之就是可以反映出李鸿章此人比较奢侈。其次,从李鸿章死后留下来的巨额遗产来看,他也不可能是一位清官。此外,李鸿章积极靠拢慈禧太后,提拔安插自己的人马,而且与左宗棠、翁同龢等人是政敌,投身朝廷政斗之中,这样一个善于为己谋利的人也不可能是清官。
第三,李鸿章只是晚清朝廷的忠臣,不是民族的伟人。李鸿章作为一个汉臣之所以能爬上高位,除了能力和军功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积极为腐朽的晚清朝廷做事,积极靠拢腐败的晚清统治者。李鸿章对当时的清政府以及统治者的情况肯定是很知情的,但他做的只是通过议和停战让清王朝多延续几十年。他的做法对清王朝而言是一个合格的忠臣,但对于民族的发展进程以及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来说,那就决定不是伟人了。许多人骂李鸿章是历史的罪人,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此。
第四,关于签订不平等条约。李鸿章在晚清与列强的战争中主要是主张议和停战的,这点没有争议。虽然李鸿章代表清廷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他只是被迫代表晚清统治者去签约的,并不是他自己乐于去签约。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一些外国人点名要李鸿章去签约,因为李鸿章搞过洋务,负责过外交,许多外国人熟悉他,了解他的风格。从李鸿章耻以在条约上直接写自己的名字,以及签约后郁愤成疾这些事来看,李鸿章自己对这些条约都是感到不满和耻辱的。所以在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件事上,李鸿章只是晚清政府的背锅侠而已。

李鸿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8. 李鸿章究竟是怎样的人?

李鸿章是晚清伟大的人物,他继承老师曾国藩的事业,开启中国看世界的眼光,他是一个真正看世界的中国文人与官吏。他的看世界当然比林则徐来得伟大。林则徐也是看世界的文人与官吏,但他属于旧时代的文人与官吏,所以他所开启战争的目的是企图将外人全部驱逐出中国,最后以失败告终。 

李鸿章所要进行的事业是想让中国工业化,军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中国确实在他的倡导下进步了,而且进步非常大。在实业方面并不比日本小。到一八九O年时,中国海军在东亚是领先于日本。工业也领先于日本。这在西人当时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对他的热情评价。日本领先于中国在于立宪,在于常备军制,在于国民的热情,和国内政局的二十多年的稳定。 

具地讲,中国落后于日本在于政治制度方面,在于国民万众一心的勇气和探索精神。这些东西我们中国曾在汉、唐时一个也不少啊。其他微观因素还有:第一是连年的灾害,这不得不令翁同和将海军的军费压缩,而去救灾(根本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与李鸿章闹个人意见!!翁与李个人关系很好。翁有许多次求助于李,李全部答应。)。第二,中国的国家和政局不稳,每十年有一次战争,或对外或对内,而且每次要选在太后万岁之时,这也是令太后不愉快的事情。中国的国力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每年要向外人借款来填补军费等开支。第三,国民素质太低,受近代文明教育的比例还是太低。教育的内容还是二千年来的科举制的内容,虽有一些经世致用的内容,但与当时的泰西诸国的科学比较,显然落后几百年。第三,国民没有爱国热情,在满人当政汉人受压迫的年代,汉人是不会真正替满人出力的,一切唯满人的意志而决定,汉人逆来顺受,虽然在洪杨之后,有曾,李,左等大臣拥兵地方,但号召全国显然力所不能。所以李鸿章所倡导的事业也只能在北洋和南洋有开拓性的进展,在其他地方是没有动静或很少动静的。第五,士大夫和官吏阶层没有紧迫感,李鸿章再急,也无济于事。还没有一个奋勇争先的官僚阶层为中国的奋起而努力。这点日本较中国强几十倍。第六,即使像李鸿章这样真正看世界的人,也并不完全知晓世界大事。所看的世界以实用性为主,如军事,如实业,如教育等,没有看到法律,科学,政治制度,种族关系这些在背面起作用的因素。所以也不可能去改革政治体制与文化体制、种族体制、社会的法律的体制。所以孙中山对李鸿章虽属尊敬,但也指出了他的这一缺陷。第六,中国传统文人与官吏所具备的美德束缚了李鸿章等人的手脚。他们唯知忠君报国,不论上面的决定是好是坏,总是唯命是从,一切不敢抗命,与孙文一代比,这也是他们那一代的重大缺陷。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了,李鸿章也失败了。李鸿章失败后,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周游世界。他是中国人中走得最远,走得国家最多的中国文人与官吏。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他在这些欢呼中保持了冷静和尊严。他更加广泛地了解了泰西诸国的政治,经济,工业,人文,治世之道。与俄国建立了联盟,也以实业做诱饵,博得了英,比,德,法等国的好感,来华投资者渐多。 

李鸿章自身失败了,但他的的事业并未全败,又被他传给了袁世凯。袁世凯比李鸿章强的一点是非常有头脑,有决心,有毅力,有勇气,有规划,所以能最后成功。但这成功的起点当是起自曾国藩,继自李鸿章。这三人相辅相成,谁也不能少掉谁。所以我们现在说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起自林则徐,也可以说是起自洪秀全,也可以说是起自曾国藩和李鸿章。 

李鸿章当然不是完人,世间本无完人,如果有,也是自欺之谈。李鸿章像所有伟大人物一样,不在于他自身的成功与失败,而是找到了使中国强盛的事业,并选择了继承者,将这一事业传接下去。这也是李鸿章留给中国的最有意义的遗产。 

我们评价李鸿章,不需要无聊地替他的失败去辨解,去掩饰,去粉刷添彩,也无需大动肝火地去无端指责他的失败,更无需很无聊地把他描写成为一个没事情就去逗弄八哥的人,没事就去取悦太后和皇上的人,没事就与小女人嘻嘻哈哈的人,没事就与翁同和在大殿上嚼舌头的人。 

李鸿章是中国的文人与官吏。有中国文人与官吏的主要特征与缺陷,也有中国人的骨气,智慧,胆略,见识。我们应该把他做为中国人的一部份,去理解他,去批评他,去赞扬他,也要去爱护他,纪念他。 

李鸿章是历史人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历史人物。成为历史人物的人,必然有在历史上可值得一书的事与绩。对待历史人物,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强求他要达到某个高度,如果达不到的话,就将之贬得一无是处。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同时,对历史人物评价,也不能为现时的政治,政党,时事等服务。搞顺我者荣,逆我者亡。历史人物是背景,但不是陪衬。是事实,不是面团。对李鸿章也是如此,一定要以真的事实为基础,而不但以个人的好恶和感情去妄待他。


希望能帮到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