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套走天津银行上海分行20亿,究竟是谁的过错?

2024-05-04 05:46

1. 8人套走天津银行上海分行20亿,究竟是谁的过错?

涉案金额巨大,消耗数年的八人套走天津银行上海分行20亿的大案终于在近日尘埃落定。如此轰动的大案,如此让人瞠目结舌的犯罪,究竟是因为谁的过错而导致的?
首先当然是犯了错误的银行从业者,以及对他的这种犯罪行为予以帮助的公司负责人及其他中介企业。被告人张某作为天津银行上海分行的一名银行工作人员,不仅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到应尽的职责,反而利用职务之便伙通其他被告里应外合,这些人毫无职业操守,监守自盗。
其次,就是银行的监管措施不到位。的确,银行最开始使用这样的汇兑方式是为了方便客户办理业务,也是出于对客户及银行自身员工的信任。但是银行的这种信任是盲目的,才会导致第一次张某等人已经盗取了九亿资产之后仍然没有被发现,让他们顺利的又实施了第二次作案。与此同时,银行在员工培训以及员工的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疏漏。银行员工在进入岗工作岗位之前,应该由银行对他们开展一定的职业道德培训,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意识。同时,银行也应该提高员工犯错的惩罚力度,让员工们的工作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避免这种作案无人发现的问题。
还有就是在当时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一般都采用纸质的票据,而一些中介公司正式造假的“行家”,伪造公章名章票据,对他们来说就是信手捏来,这才使这些人作案更加方便快捷。即使银行方面查账,如果不是非常专业的人员,也是很难看出问题的。但是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得到了基本的解决,现如今科技不断的发展,很多票据也使用电子来代替纸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增强了票据的安全可靠性。

8人套走天津银行上海分行20亿,究竟是谁的过错?

2. 8人套走天津银行上海分行数十亿,真象为何时隔四年才浮出水面?

8人套走天津银行上海分行数十亿,真象四年才浮出水面,是因为:01.骗术高超。02.分工明确,里应外合。03.银行风控有隐患。

01.天津银行上海分行的3亿元诈骗案终于被爆出,被告人各个赔钱的赔钱,少不了坐牢的坐牢。如果不是因为天津银行济南分行工作人员办理大额存款证明时候的偶然发现,估计这件事被发现会更迟。毕竟这个团队作案手法已经非常娴熟。
因为骗子有银行的整套衣服,还有工号牌,还能再银行的VIP室里来去自由。骗术还是那么老的一招,用事先准备好的证明书来偷梁换柱,先存好钱盖好银行的印鉴。然后再换个身份,要求前台把钱转移走,银行工作人员根本没发现这中间的奥妙。

02.很多的细节的发现,揭露出里外勾结的可能性。里面有个工作人员,根据银行条款的漏洞,自行约定合作不用真实的票据,来套取利润。他们用自己的职业知识,让跟单资料、过桥银行、票据清单和资金周转每个环节都能配合上,利用假的票来骗取资金。反正办理完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没有票据,或者一票来多用。就是勾结了才能伪造那么多信息,还能伪造中小金融机构的公章。

03.风险投资是涉及非常多方的利益。银行追求自己业绩,拼命拉存款。金融单位只想存款,有个安全的地方放。中间商为了有利益,不仅要促成交易,还会要求这笔钱不能动、不能挂失和查询等一列不合理要求。有点类似高利润的民间借贷,不在监管之下,就容易出问题。
因此银行风控需要完全,最大限度了解信息,控制关键的人和事。

3. 8人套走天津银行上海分行20亿,到底是怎么套走的?

他们就是团伙作案利用虚假票据“套走”银行数十亿,先是收买了负责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等业务的工作人员,接着就是刻中小企业的私章,这样就方便进行虚假操作,从而从银行处拿到大量的现金。

01、天津银行上海分行被恶意套走20亿元
在各位小伙伴的眼里,银行系统理应是最严谨的单位,在银行里面上班的小伙伴,都是一丝不苟。可是天津银行上海分行被恶意套走20亿元,这下妥妥是大案,谁人敢那么大胆,在银行系统里面动手脚呢?
后来经过警方的立案调查才知道,原来是银行内部员工和外部人员里应外合,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等业务的时间差,从而套取大量的银行现金,简直可以说他们配合天衣无缝,绝对是高智商犯罪。

02、团伙作案利用虚假票据“套走”银行数十亿
一般来说银行内部都是有风险监控,怎么就给他们得手呢?其实银行内部最害怕就是出现内鬼,这样对银行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要知道这次“套走”银行数十亿银行内鬼就是负责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等业务的工作人员A。
而在有心人B的介绍下,A认识了C,双方一拍即合,想出利用虚假票据“套走”银行的钱,这样就可以无息用银行的钱进行投资消费,简直是从“天上掉下来馅饼”。而且加上银行内部有人,他们直接就虚假提供票据进行套现。

简单介绍一下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就是说D企业想要购买J企业的商品,可是D企业暂时没有那么多钱,就可以在银行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这样就可以向银行申请开具承兑汇票,有了银行的承兑汇票D企业想要购买J企业的商品的货款就有钱。而J企业拿到承兑汇票,可以选择到期兑换,也可以转手第三家企业,从而把承兑汇票变现。

8人套走天津银行上海分行20亿,到底是怎么套走的?

4. 天津银行上海分行7.8亿票据案细节曝光,骗出的数十亿元资金流向了哪?

天津银行的十亿资金,都转入禾和公司朱辉等人的银行账户,由于这些资金需要支付大量的利息“好处费”、“过桥费”等成本,所以第二部分的资金获得的四亿多元,基本上全部转入了吉庆村镇银行,并且这些有的人还将这些钱用于炒股。
有些时候我们防得了外人,但是防不了家人。天津银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起初上海分行的一名叫张仲夏的员工在其他七个人在一系列的配合下,用银行承担汇票回购方式转走了,天津银行十多亿资金,同时张东夏也得到了1114万元。最后案件被揭发之后,张仲夏因为受他人贿赂,挪用天津银行资金被判15年有期徒刑,并没收个人财产。而吕文亮,朱辉的人均以诈骗罪判刑。天网疏疏,法网不漏,罪犯最终还是没有逃脱中国人民法律的惩罚。
张仲夏使用的这种转钱方式,叫做“不限票转贴现业务”,张仲夏利用职务之便,仅向银行提供了票据和资料,用这种方法骗取银行的资金。同时,这样的方法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张仲夏和其他七个人不得不共同合作。第一次骗去了银行九亿资金,由于吕文亮七个人对资金分配不合理和随意使用挥霍资金,所以又造成基金大量亏损,无力偿还。后来这八个人又再犯案,从天津银行转走了九亿的资金,之后又将这些钱挥霍完。
在2016年4月6日,张仲夏主动到公安局自首,最终揭露了这场是天津银行损失7.8亿元的流动资金的案件,张忠夏也以挪动资金罪和接收贿赂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没收个人财产一百万元,而李文亮等七人以诈骗罪和行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罚款三百万万元。除了天津银行这个案子以外,还有其他类似的案件,更加的严重,更加的恶劣。

5. 天津银行上海分行7.8亿票据案真相大白,这起案件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

3月5日,上海法院对天津银行上海分行7.8亿票据案作出判决,历时四年的巨额票据案也终于真相大白,这次由内部员工张某和外部人员吕某勾结的票据致使天津银行损失7.8亿,无法收回,案件主要人员吕某也判处了19年的刑期,天津银行前员工张某被判处15年刑期。
这次票据案起源于2015年9月,案发于2016年4月,天津银行在港交所公告称出现“买入返售业务”风险,已报案。主要是因为天津银行上海分行负责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的员工张某协助作案。该行员工在没有用真实的票据入库的情况,仅通过对方提供的票据清单和跟单资料就办理了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且在2016年1月到期时再次通过上述操作套取银行资金用于偿还前述资金,累计操作4笔,获得好处费逾千万。
上述资金从银行套取出来之后,通过多次转账最终流向了禾丞公司和鲁某控制的账户,其中鲁某就属于吕某这一方的。禾丞公司之所参与参与分账是因为该公司负责了本案中同业账户、过桥银行、票据清单等资料。最终禾丞公司分来的资金用于大量利息费用支出和同业账户的“借新还旧”以及转入个人账户用于炒股等,而且禾丞公司一开始就已经出现资金困难的情况。吕某这方其实是一个明确分工的小团伙,其中吕某负责拉取资金、鲁某负责投资运作,还有人负责监管协调,将分来的资金用于个人挥霍、民间借贷、偿还债务和期货投资。最后因为投资失败,无法偿还致使案发。
本次的涉案人员都是80后,而且大多都是有正规金融机构工作的经历,也就是说他们熟知金融系统的运作模式,通过发现业务流程中漏洞,谋取巨额不当利益。所以对于上述票据业务,银行一定要做好内控防范,增加票据业务的透明性才有利于降低线下业务风险。

天津银行上海分行7.8亿票据案真相大白,这起案件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

6. 天津银行上海分行7.8亿票据案细节曝光,这起案件造成了哪些损失?

四年前的天津银行上海分行出现了巨大纰漏,八个银行职员,里外联合骗取了数十亿,事情暴露后,经过社会各方的不断努力,最终追回来大部分钱财,但是仍然有7.8亿并没有追回,这在当时影响非常大。现在,一纸审判文书,将四年前的层层迷雾拨开,事情的真相最终大白天下。这么看来,这起案件,从经济上,共损失了二十亿;从社会公共资源上,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抓捕犯罪人员归案;从银行本身来说,损失了员工、失去了部分信誉、管理的缺失。 
从经济上来讲,犯罪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转走大量资金,骗取银行近二十亿,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八个人分别在不同的岗位工作,在票据清单、跟单资料、过桥银行、银行同业账户以及资金周转和使用的环节互相配合,用假的银行承兑汇票在里面混淆视听、偷梁换柱,从而骗取资金,最终所得资金按约定的分配。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高明,将部分所得资金用于投资,却赔进去了,导致7.8亿无法收回。
从社会公共资源来讲,追踪人员、查案人员、审判人员以及这所需的费用,都是国家在承担。虽然最终犯罪几人都被判了刑、罚了钱,还有那7.8亿的损失,在他们没有能力承担费用之前,依旧是国家为他们擦了屁股。消耗时间长、动用人力大、损失资金多,对社会也造成不良影响。 
一个银行,最重要的就是信誉,对用人,也应该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这次出现了这么大的纰漏,可见银行自身的管理有缺失,对员工的筛选用人有不足之处。社会上对票据业应该加强管理和整改。这起案件,在经济上、社会上、管理上都损失极大,要牢记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