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双11”带来了什么启示

2024-05-17 14:11

1. 2014年“双11”带来了什么启示

  在这一天,上网购物比过“光棍节”更刺激更有意思。的确,从这几年由“双11”产生的轰动效应来看,与其叫做“光棍节”,不如称之为“全民网购日”。
  在这个一年一度的网购狂欢节里,人流增量和爆炸效果,让所有的电商企业无法忽略,事实上,这一天是对他们的大考验。而随着移动电商的崛起,种种迹象也似乎表明,以后的双11,将不仅仅是“全民网购日”,而是更类似于“全民休闲日”。
  据了解,为了保障双11各方面的正常运行,阿里投入了逾万名员工,在此期间,阿里为加班的员工提供宵夜及休息室,甚至连阿里区内的星巴克也24小时营业。小米科技为了在双11期间多销售产品,他们的员工也吃住在公司,一名小米的员工在微信的朋友圈里说,“这两天不回家”,他发布的图片显示,小米也为员工提供了住处。据《北京商报》报道,受北京地区单双号等限行政策影响,今年的“双11”成了最“堵”大促。尽管配送受到阻碍,但却让酒店业意外获利。为备战“双11”,各大电商企业均安排行政工作人员支援仓储、配送前线。这带火了仓储周边的快捷酒店,有的甚至一房难求。
  在电商企业不断投入的前提下,双11的“战绩”也再创新高。阿里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双11”正式启动后,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只用了38分钟。而在去年同期,在淘宝天猫平台上达到这一数字,则花费了近6个小时。而天猫双11全天的成交金额达571亿元,其中在移动端交易额达到243亿元。其实,不光是阿里的平台,本周一的美国股市,中国概念股成为亮点,京东、麦考林、唯品会、聚美优品等电商企业的股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这说明了今年双11带来的变化。相比往年,今年双11价格战变得并不那么激烈了。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商研究者对IT时代网、IT时代周刊记者说,每年电商企业的业绩,在这个时期均出现波峰,这很难说是好事情,因为这往往会让消费者的购买力,出现短时间爆发、平常蛰伏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双11对于很多电商企业来说,不一定能带来增量,相反,商家在物流、仓储、人员调配等多方面的成本反而会相应地成倍增加”。经济学家王福重也认为,双11并不会增加消费总量,只是改变消费的时间结构。“进一步说,拉动消费的理论和说法,是错误的。消费是不需要拉动,也拉动不了的”。
  “如果一定要解读此次双11对行业的影响,有以下几点常识”,电商评论人龚文祥在微博中写道,“1、此次双11后,那个1天600亿的数据会更刺激传统土豪们,传统企业做电商的热情会更高涨,电商这个行业会继续更加火爆;2、移动电商趋势已经确定,移动电商的投资会更疯狂”。“本届双11最大亮点是移动电商”。
  移动电商是今年双11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据“电商头条”透露,天猫在今年双11期间,无线成交量最高冲到了49%。在此前的2013年,手机淘宝交易笔数占比整体的21%。而2012年这个数字大概在5%左右,“移动电商正在疯狂的崛起”。
  这对于阿里人而言,可能会稍稍放心一些。要知道,腾讯一直在移动电商上有着自己的打算。腾讯执行董事刘炽平曾说,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变现模式日趋清晰,游戏、广告、电商和O2O的变现速度会不断加速;电商的移动化相对比较滞后,被颠覆的程度没有那么高,这反而给腾讯带来一定的机会。“当电商移动化潮流爆发的时候,或者我们是引领者,或者整个电商体系准备好了去获取爆发的红利。”IT时代网、IT时代周刊记者最近在微信中看到,腾讯已经在这个平台上帮京东大打促销广告。
  有分析师曾说,“天猫、京东、苏宁都会成为大平台,三者以后应该会整合移动端互联网、物流等各种优势,最终发展殊途同归,成为更加开放的大平台”。在此期间,这几方都在竞逐,看谁跑得更快,布局更稳更广。作为反击,腾讯联合京东,双11期间,强调社交,推出了微信和手机QQ购物两大平台。此外,腾讯还借助广点通,帮助微信广告更有效触达用户,实现销量提升。
  那么,微信支付能掀翻阿里的移动电商,从而改变电商的生态圈子吗?曾有媒体援引阿里人士的话说,微信的确很有想象空间,但微信对阿里集团业务的威胁远没有外界以为的那么大,“电商和O2O业务都强调运营能力,微信想在电商上做大,可能阿里走过的路,腾讯也要走一遍”。
  从目前来看,微信支付首先无法颠覆的就是已形成大格局的B2C领域,实物商品的购买渠道在向移动端转移的过程中仍会存在很多问题,这些并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如果人们习惯了用微信支付来买咖啡或订餐,而不是买电视和衣服,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就可能被固化,这对微信走向更广阔的电商领域是会有影响的。
  另外,生活服务是个比目前电子商务市场大很多倍的业务领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一领域征战的玩家会有很多,不仅有BAT,新浪微博、奇虎360等都有可能参与其中。微信支付只不过是在目前声势最大而已。从这方面来说,以后的双11,将不仅仅是“全民网购日”,而更贴近于“全民休闲日”。

2014年“双11”带来了什么启示

2. 2014年“双十一”带来了什么启示

【IT时代网、IT时代周刊深度观察】 北京五环外的京港澳高速上,车来车往。一幅标有“双11”的巨大广告牌矗立在旁。它在提醒众多的过路人,在这一天,上网购物比过“光棍节”更刺激更有意思。的确,从这几年由“双11”产生的轰动效应来看,与其叫做“光棍节”,不如称之为“全民网购日”。

  在这个一年一度的网购狂欢节里,人流增量和爆炸效果,让所有的电商企业无法忽略,事实上,这一天是对他们的大考验。IT时代网、IT时代周刊记者在北京地铁的月台上看到,阿里天猫、国美在线、京东、1号店的灯箱广告分列两旁,形成对峙之势。更有甚者,苏宁在各地都市报上刊登6联版广告,对“双11”这一概念大加嘲讽,目的则是尽人皆知。而随着移动电商的崛起,种种迹象也似乎表明,以后的双11,将不仅仅是“全民网购日”,而是更类似于“全民休闲日”。
  “必须啊!”对于记者提出的是否参加“双11”购物的问题,北京白领王蕾毫不犹豫地就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她表示,主要是从天猫购买商品。
  与王蕾持相同想法的人可谓众多。这督促着各个电商平台投入更多。据了解,为了保障双11各方面的正常运行,阿里投入了逾万名员工,在此期间,阿里为加班的员工提供宵夜及休息室,甚至连阿里区内的星巴克也24小时营业。记者从小米科技了解到,为了在双11期间多销售产品,他们的员工也吃住在公司,一名小米的员工在微信的朋友圈里说,“这两天不回家”,他发布的图片显示,小米也为员工提供了住处。据《北京商报》报道,受北京地区单双号等限行政策影响,今年的“双11”成了最“堵”大促。尽管配送受到阻碍,但却让酒店业意外获利。为备战“双11”,各大电商企业均安排行政工作人员支援仓储、配送前线。这带火了仓储周边的快捷酒店,有的甚至一房难求。
  在电商企业不断投入的前提下,双11的“战绩”也再创新高。阿里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双11”正式启动后,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只用了38分钟。而在去年同期,在淘宝天猫平台上达到这一数字,则花费了近6个小时。其实,不光是阿里的平台,本周一的美国股市,中国概念股成为亮点,京东、麦考林、唯品会、聚美优品等电商企业的股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我没有参与网购,因为不划算,东西一点不便宜”,另一位北京白领张婷则这样告诉记者。上海一位公司职员刘念也对IT时代网、IT时代周刊说,自己虽然在天猫上买了东西,“其实也没便宜多少”。
  这说明了今年双11带来的变化。相比往年,今年双11价格战变得并不那么激烈了。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商研究者对IT时代网、IT时代周刊记者说,每年电商企业的业绩,在这个时期均出现波峰,这很难说是好事情,因为这往往会让消费者的购买力,出现短时间爆发、平常蛰伏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双11对于很多电商企业来说,不一定能带来增量,相反,商家在物流、仓储、人员调配等多方面的成本反而会相应地成倍增加”。经济学家王福重也认为,双11并不会增加消费总量,只是改变消费的时间结构。“进一步说,拉动消费的理论和说法,是错误的。消费是不需要拉动,也拉动不了的”。
  “如果一定要解读此次双11对行业的影响,有以下几点常识”,电商评论人龚文祥在微博中写道,“1、此次双11后,那个1天600亿的数据会更刺激传统土豪们,传统企业做电商的热情会更高涨,电商这个行业会继续更加火爆;2、移动电商趋势已经确定,移动电商的投资会更疯狂”。“本届双11最大亮点是移动电商”。
  移动电商是今年双11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据“电商头条”透露,天猫在今年双11期间,无线成交量最高冲到了49%。在此前的2013年,手机淘宝交易笔数占比整体的21%。而2012年这个数字大概在5%左右,“移动电商正在疯狂的崛起”。
  这对于阿里人而言,可能会稍稍放心一些。要知道,腾讯一直在移动电商上有着自己的打算。腾讯执行董事刘炽平曾说,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变现模式日趋清晰,游戏、广告、电商和O2O的变现速度会不断加速;电商的移动化相对比较滞后,被颠覆的程度没有那么高,这反而给腾讯带来一定的机会。“当电商移动化潮流爆发的时候,或者我们是引领者,或者整个电商体系准备好了去获取爆发的红利。”IT时代网、IT时代周刊记者最近在微信中看到,腾讯已经在这个平台上帮京东大打促销广告。
  有分析师曾说,“天猫、京东、苏宁都会成为大平台,三者以后应该会整合移动端互联网、物流等各种优势,最终发展殊途同归,成为更加开放的大平台”。在此期间,这几方都在竞逐,看谁跑得更快,布局更稳更广。作为反击,腾讯联合京东,双11期间,强调社交,推出了微信和手机QQ购物两大平台。此外,腾讯还借助广点通,帮助微信广告更有效触达用户,实现销量提升。
  那么,微信支付能掀翻阿里的移动电商,从而改变电商的生态圈子吗?曾有媒体援引阿里人士的话说,微信的确很有想象空间,但微信对阿里集团业务的威胁远没有外界以为的那么大,“电商和O2O业务都强调运营能力,微信想在电商上做大,可能阿里走过的路,腾讯也要走一遍”。
  从目前来看,微信支付首先无法颠覆的就是已形成大格局的B2C领域,实物商品的购买渠道在向移动端转移的过程中仍会存在很多问题,这些并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如果人们习惯了用微信支付来买咖啡或订餐,而不是买电视和衣服,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就可能被固化,这对微信走向更广阔的电商领域是会有影响的。
  另外,生活服务是个比目前电子商务市场大很多倍的业务领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一领域征战的玩家会有很多,不仅有BAT,新浪微博、奇虎360等都有可能参与其中。微信支付只不过是在目前声势最大而已。从这方面来说,以后的双11,将不仅仅是“全民网购日”,而更贴近于“全民休闲日”

3. “双11”落幕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双11”落幕给我们带来了互联网经济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流量、话题、以及各种线上和线下消费、电商的发展和物流行业的发展。

“双11”始于2009年的淘宝促销。这个线上购物节一度像黑洞一样,吸走了线上线下同一时段绝大多数的注意力和购买力。但近两年,越来越多线下商家学会了与线上共舞。线上线下打通的不只是价格,还有购买体验和背后的供应链。
今年有100多家服饰品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超1300家线下门店参与“双11”活动。消费者只要打开手机线下扫码,就可在门店享受线上价格,还能亲自上身感受,既不用担心买贵了,也不怕买错了。在线上下单,还可以选择门店提货或线上发货,优衣库等品牌还为消费者提供小时达送到家服务,比逛街还省事。

警示:
1、双十一的售后服务问题也是会让人担忧的。像一些超卖、缺货的,再比如说订单量大、错发、漏发的情况也都是很常见。还有最恼火的就是回复信息慢,有的时候今天发送的消息,可能明天店小二才会恢复。
2、双十一对于传统产业的冲击较大,迫使不得不转向电商网络。许多传统零售店主要么转战线上,要么都改行了,但是现在才转战线上,恐怕已经有点迟了,混出名堂的网店大部分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固定用户,再去挤破头,血本得多下,搞不好也落得个血本无归!
3、电商直播的带货能力越来越强,但是质量是否能够保证,很多人都爱看网红的直播,他们推荐什么我们就买什么,这就导致有些东西,买回来之后发现并不像直播当中说的那么浮夸。
4、“双十一”期间也是电信网络诈骗高峰期。电信网络诈骗的骗局均为精心设计,过程迅速且作案隐蔽,犯罪形式呈多样化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对受骗事主深度洗脑,使得事主在被骗过程中一直执迷不悟。

“双11”落幕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4. 双11购物狂欢节的十年发展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使消费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过去,我们一直抱怨内需不足,而从一年又一年的网购狂欢来看,我国国内市场内需的潜力只是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潜力没有释放并不等于没有潜力,关键是如何创造条件,把这种潜力激活,成为拉动整个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从“双11”的成功看启动内需,至少有三点启示:激活消费潜力,必须立足创新,推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商业模式。“双11”购物狂欢始于电子商务,近两年才延伸至线下。网购方便快捷、便宜时尚,又比传统商业更加贴近消费者,品种丰富、海量个性。相比网购,传统实体消费创新力度明显不足,甚至有的传统商业主体还抵制新型的销售模式。如果实体商家能够推出更符合时代节奏的营销模式,必将成为拉动内需的又一支生力军。激活消费潜力,还应契合民众消费习惯和需求。“双11”本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到2012年,它却成了一个标志性的“消费时点”。仔细分析不难发现,11月中上旬正值秋冬换季,旧货清仓促销,新货闪亮登场,此时打造购物狂欢节,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不论商家的噱头是什么,“双11”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准确把握了老百姓的消费习【摘要】
双11购物狂欢节的十年发展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提问】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使消费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过去,我们一直抱怨内需不足,而从一年又一年的网购狂欢来看,我国国内市场内需的潜力只是没有充分释放出来,潜力没有释放并不等于没有潜力,关键是如何创造条件,把这种潜力激活,成为拉动整个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从“双11”的成功看启动内需,至少有三点启示:激活消费潜力,必须立足创新,推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商业模式。“双11”购物狂欢始于电子商务,近两年才延伸至线下。网购方便快捷、便宜时尚,又比传统商业更加贴近消费者,品种丰富、海量个性。相比网购,传统实体消费创新力度明显不足,甚至有的传统商业主体还抵制新型的销售模式。如果实体商家能够推出更符合时代节奏的营销模式,必将成为拉动内需的又一支生力军。激活消费潜力,还应契合民众消费习惯和需求。“双11”本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到2012年,它却成了一个标志性的“消费时点”。仔细分析不难发现,11月中上旬正值秋冬换季,旧货清仓促销,新货闪亮登场,此时打造购物狂欢节,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不论商家的噱头是什么,“双11”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准确把握了老百姓的消费习【回答】
惯。这也启示我们,启动内需,还需要在研究消费习惯和需求方面狠下功夫。    激活消费潜力,还必须坚持让利于民。“惠而不贵”是消费者的普遍追求,不少商家在“双11”给出了大幅度折扣、送优惠券、抽奖等等优惠措施,当然不排除有的商家涉嫌虚假宣传,折扣幅度并没有所宣称的那么大,甚至是“明降暗涨”,不过从整体看,商家是有一定程度让利的。或许就是这点让利,才让众多的消费者自掏腰包。【回答】

5. “双11”购物节即将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双十一”即将来临,为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消委会发布提示,“双11”购物节的投诉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先升后降”变相涨价,以及售后服务差等,建议广大消费者理性购物,保留票据。内蒙古牛肉干。图/锡林浩特市政府九派新闻从上海徐汇区法院了解到,孙先生去年双十一在淘特app购买牛肉干时,发现货不对板,页面详情显示的产地是锡林浩特,收到的牛肉干包装产地却是呼和浩特。在向商家提出疑问时,对方辩称两种牛肉干“都一样”,是同一个工厂做的。因怀疑商家售假,他便找到之前购买的剩余几袋牛肉干查看,发现包装上没有重量标识。孙先生带着相关牛肉干商品去称重,发现其中两袋的重量合计425克,折算成四袋,重量只有850克,共缺150克。他向商家反映某该情况,商家回复“重量差点点”。此后,他起诉商家虚假宣传、缺斤少两,法院判定店家构成欺诈,孙先生获得无条件退款和“退一赔三”。徐汇区法院判定,参照《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每千克价格高于30元,不高于100元,且不高于1千克的商品的实际重量值与结算重量值之差,不得超过2克的负偏差。本案中,根据相关订单详情显示,孙先生向食品店购买的牛肉干为1,000克,结合证据,涉案牛肉干商品的重量不达标。该食品店在出售涉案商品时,提供了与商品真实信息不符的虚假信息,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而购买该商品,上述行为限制了孙先生知情权和选择权的行使,已对其构成欺诈,应认定具有欺诈行为。最终,法院要求商家退还孙先生货款并赔偿500元。


“双11”购物节即将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6. 双十一背后,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7. “双十一”商业文化,会否走向没落?

这几天朋友圈里流传一条段子:“今天是11月9日,即119;明天是11月10日,简称110;后天是11月11日,简称双11(购物节),连起来是:防火、防盗、防败家。” 未必准确,却有生活。很多人之所以转这条段子,估计也是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是看到最后一点“防败家娘们儿”,照照镜子,有没有嘴角忍不住一咧的感觉?


不容否认,“双十一”已经成为了中国颇为重要的购物节日。2016年11月11日,是“双十一”网购节正式诞生的第八年。今年的“双十一”,不仅主战场阿里巴巴销售额各种创历史新高,还加入了很多娱乐、文化和概念性的新玩法。 “双十一”实际上是建立在当初几个南京大学男生臆想出来的“光棍节”基础上的,它没有严格的节日背景。而且距离新年也好,元旦也罢,都还尚远,又离国庆长假太近。这一方面使得人们购物的目的性不强,更多是一种散漫看什么便宜买什么的发散性购物。另一方面人们的购买力积累不够,很多人刚刚在国庆期间释放了一波购买力,又还要攒着钱留到过年时候消费,因此购买力并没有达到中国消费者的顶点。
利用消费行为学来刺激冲动购物,原理都是一样的,但当“买买买”和“单身”两个标签贴在一起,消费主义的代表疯狂购物和民间发起的亚文化节日光棍节就起了化学反应,在“单身有罪”的社会舆论中,对单身的嘲讽与自嘲本就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双十一”这个节点更是让这股风潮以段子、讨论帖等承载方式在社交媒体上乘数效应般地发酵。“情侣去虐狗,单身狗剁手”已经成为近年来“双十一”的网络狂欢主题。

而电商平台显然想适时地抓住这种文化现象,将“双十一”打造成一个文化符号。马云在采访中明确表示,双十一已不是一个促销活动,它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一种快乐的分享,是变成了一种文化节日。智谷趋势甚至将“双十一”与春晚作比较,认为这是一种从泛政治化到商业化、个人主义化和多元化的价值需求转变。
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许多消费者渐渐认识到他们无需挤在“双十一”这天就可以获得好的折扣价,好的商品,其他电商甚至从9月份就开始了促销活动和宣传,购物环境变得散漫,将是以后的趋势。那么在散漫式购物的环境下,人们经过多次的“剁手”之后难免会逐渐去思考自己想买什么,要买什么,为什么买的问题。那时的“双十一”虽然可能还会有很高的交易量,但这是透支平时消费得来的,这天“剁手”的买家,可能要吃一个月土,商家很可能还要为此付出额外的税款。换言之,当市场重归理性时,“双十一”是否会走向没落?
虽然“双十一”今年再创新高,但“双十一”的先天不足与后劲乏力,加上年轻人群体文化的快速消费和更迭性,会否导致其难逃没落的命运?等待时间的印证。
转载、素材使用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那些心情(nxxq666)获取授权

“双十一”商业文化,会否走向没落?

8. “双十一”商业文化,会否走向没落?

这几天朋友圈里流传一条段子:“今天是11月9日,即119;明天是11月10日,简称110;后天是11月11日,简称双11(购物节),连起来是:防火、防盗、防败家。” 未必准确,却有生活。很多人之所以转这条段子,估计也是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是看到最后一点“防败家娘们儿”,照照镜子,有没有嘴角忍不住一咧的感觉?

不容否认,“双十一”已经成为了中国颇为重要的购物节日。2016年11月11日,是“双十一”网购节正式诞生的第八年。今年的“双十一”,不仅主战场阿里巴巴销售额各种创历史新高,还加入了很多娱乐、文化和概念性的新玩法。 “双十一”实际上是建立在当初几个南京大学男生臆想出来的“光棍节”基础上的,它没有严格的节日背景。而且距离新年也好,元旦也罢,都还尚远,又离国庆长假太近。这一方面使得人们购物的目的性不强,更多是一种散漫看什么便宜买什么的发散性购物。另一方面人们的购买力积累不够,很多人刚刚在国庆期间释放了一波购买力,又还要攒着钱留到过年时候消费,因此购买力并没有达到中国消费者的顶点。
利用消费行为学来刺激冲动购物,原理都是一样的,但当“买买买”和“单身”两个标签贴在一起,消费主义的代表疯狂购物和民间发起的亚文化节日光棍节就起了化学反应,在“单身有罪”的社会舆论中,对单身的嘲讽与自嘲本就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双十一”这个节点更是让这股风潮以段子、讨论帖等承载方式在社交媒体上乘数效应般地发酵。“情侣去虐狗,单身狗剁手”已经成为近年来“双十一”的网络狂欢主题。
而电商平台显然想适时地抓住这种文化现象,将“双十一”打造成一个文化符号。马云在采访中明确表示,双十一已不是一个促销活动,它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一种快乐的分享,是变成了一种文化节日。智谷趋势甚至将“双十一”与春晚作比较,认为这是一种从泛政治化到商业化、个人主义化和多元化的价值需求转变。
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许多消费者渐渐认识到他们无需挤在“双十一”这天就可以获得好的折扣价,好的商品,其他电商甚至从9月份就开始了促销活动和宣传,购物环境变得散漫,将是以后的趋势。那么在散漫式购物的环境下,人们经过多次的“剁手”之后难免会逐渐去思考自己想买什么,要买什么,为什么买的问题。那时的“双十一”虽然可能还会有很高的交易量,但这是透支平时消费得来的,这天“剁手”的买家,可能要吃一个月土,商家很可能还要为此付出额外的税款。换言之,当市场重归理性时,“双十一”是否会走向没落?
虽然“双十一”今年再创新高,但“双十一”的先天不足与后劲乏力,加上年轻人群体文化的快速消费和更迭性,会否导致其难逃没落的命运?等待时间的印证。
转载、素材使用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那些心情(nxxq666)获取授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