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2024-05-04 15:34

1. 扶贫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扶贫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2. 扶贫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1,重视实物、资金扶贫,轻视精神扶贫。虽然常言道:扶贫先扶志。但在现实中,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实物扶贫,比如发放低保金。现在有个现象,有些低保户不种植粮食了,就靠国家救济生活,人懒心懒,还大言不惭的说:“还有谁比我贫困?低保不给我给谁?”, 扶贫政策是救助贫穷,但不能惯养出一批懒汉二愣子。
2,产业扶持上政策有问题。目前我们不论在整村扶贫村还是对普通贫困户,制定的政策是发展牛羊补助多少,新栽核桃补助多少。。。无形中引导贫困户向这些方面发展,但这些方面过几年后一定有发展潜力吗?牛羊肉价格一直上涨,但是2014年牛羊价格下跌幅度很大,很多养殖户亏本。
3,资金投向有偏差。就产业扶持政策来说,惠及的对象都是贫困户,贫困户大多数在经济发展方面呈弱势,他们与一般农户比起来,在家庭基础、个人前瞻性、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差距,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想发展的一般农户没有发展资金,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的贫困户难以发展却有资金支持,这是一对矛盾。
4,政策叠加享受,群众有意见。对贫困县而言,农户普遍贫困,农户与农户之间差别不是很大,但现在低保金发放最高的每人每月165元,一家4口,每年就有近8000元收入,这在农村不是一个小数字,这相当一个妇女在县城打工一年的收入(县城超市打工一月900元)。低保户除享受最低保障金之外,还有孩子上大学国家资助,医院看病几乎免费,产业发展资金扶持等等,因此低保户反而成为农村的香饽饽,人人都在抢,导致群众意见很大。
5,关于扶贫的核心。很多人认为扶贫的核心持续增加贫困户收入,如果核心是增收,那么社会保障是不是不重要?社会保障包括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住房保障等,这些都与增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笔者认为扶贫的核心是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单纯从收入来概括,感觉有点欠妥当。

3. 扶贫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扶贫工作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

扶贫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4. 扶贫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

5. 扶贫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扶贫工作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

扶贫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6. 扶贫项目存在的问题

法律分析:一、贫困村自身存在短板较多,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现象较为普遍,缺少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带动作用,持续增收能力不强。且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安于现状,没有发展动力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门路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脱贫的自生动力不强。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难以发展。国家虽然在不断加强“三农”投入,但是很多农村的基础设施仍然很很薄弱,交通不便利,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部分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不谋求发展思路,农村产业难以发展兴旺。三、村级扶贫资金缺乏整体规划性。扶贫项目由村一级向上申报,村一级干部常年处于基层,局限在本村目前的状况,对扶贫项目建设没有较长远的规划。且扶贫项目分化到各村,各村在自己的领域单打独斗,扶贫项目经验没有共享,村与村没有关联起来,没有形成整体格局。法律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二条 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前两款所列行政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第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7. 社会扶贫 工作开展情况,存在哪些问题

一、帮扶单位自身人、财、物力不均衡。有的帮扶单位职工人数多,财力、物力充足,帮扶力度大,工作成效明显,有的单位人财物力缺乏,虽积极开展帮扶工作,但工作成效不明显,帮扶覆盖不够广。
二、贫困户发展动力不足。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安于现状,没有发展动力;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部分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贫困户不远积极就业,不谋求发展思路,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
三、社会参与度不高。部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兴趣不浓,有的企业虽然热心公益事业,却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要内容。
三、驻村结对帮扶需加力。驻村帮扶参差不齐,帮扶效果不理想,帮扶措施单一,对帮扶工作仅停留在对贫困户的物质帮扶上,在立足村情和贫困户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扶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持,没有起到“智志双扶”作用。

社会扶贫 工作开展情况,存在哪些问题

8. 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应当解决好五个问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地推进了扶贫开发进程,贫困人口的数量逐渐减少,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按照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据调查了解,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高的问题。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部分贫困乡村干部群众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本来自己能办的事不办,非要等国家社会救济,滋生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以贫困为荣的现象。当务之急,就是要从宣传教育入手,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穷则思变,勤劳致富的精神,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加快发展,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二是对象不准的问题。找准“人”是精准扶贫的先决条件,没有准确定位帮扶的对象,就象一场没有敌人的战斗。在实际工作中对象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乡镇不深入实际调查了解,闭门造车搞“突击”。更有甚者不按标准瞎编乱造,搞应付,基础资料五花八门,漏洞百出。对此,各地应严格采取入户调查,群众评议、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举措,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确定帮扶对象,真正达到精准扶贫的要求。
  三是主体不明的问题。帮扶工作要取得实效,各级政府是理所当然的帮扶主体,而目前的状况是干部责任代替政府责任,为了完成任务,一个干部联系几十个贫困对象,这是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一般干部是不可能有如此精力和财力来完成一帮几十的任务。因此,要统筹兼顾抓好结合,原则上1个干部只能结对帮扶1户贫困群众,形成“一对一”的帮扶模式,“一个钉子一个眼”,这样既能够达到帮,更能实现扶持到位。更重要的是县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主体责任来,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帮助贫困群众逐步脱贫致富。
  四是措施办法不对路的问题。“怎样扶”,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应结合帮扶对象自身实际,为其“量身定制”脱贫计划,通过抓思想引导、业务培训,增强帮扶户的主观意识与致富能力,才能达到帮扶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由于工作运行机制欠严密,方式方法简单粗放,特别是调查研究不实不透,导致扶贫指向失之于偏,使得扶贫工作总是“一阵风”,风过之后,往往还是原来的面貌。因此,各地一定要联系实际,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通过政策上的支持、资金上的帮扶、市场上的联帮等方式,推进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实效。
  五是扶贫重点不突出的问题。精准扶贫工作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样“撒胡椒面”、送几桶油、送几斤肉或者几百元钱了事。要从长计议,重点是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儿童上学难、农民就医难,通讯闭塞等问题,如果不从这些方面入手,精准扶贫就是空中楼阁,其扶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以致出现脱贫后返贫现象。各地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务必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解决“一家一户”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与面上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推进扶贫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