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非常熟悉三国的历史高手!

2024-05-03 19:09

1. 请教非常熟悉三国的历史高手!

邓家世代居于新野,而邓艾幼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邓家是新野的大族,自然要被新入新野的曹军整治(怕其影响力过大,财产充公、分化宗族等都是常见手段了)。因此部分族人被拉到汝南开荒种田了,邓艾就在其中。幼时(估计是曹军还没进城的时候)读过些书,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后来能从小秘爬上小官,成了典农功曹(大概类似乡领导,管农民的)。转折点是魏国对吴战略的深入(刚好包含邓艾管的那地儿),邓艾通过对地方的详细调研写了篇很漂亮的报告,让司马懿看上了,于是才一下子飞黄腾达。

关于邓艾跟不跟刘备,个人感觉应该这样分析:

首先要分析邓家氏族。邓家在新野是有头脸、有产业的。这样的家族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撇开自己的根基、故土去跟一帮庶人一起做流民的。第二,哪怕邓家真的跟刘备一起走了,那半路被曹军截杀的可能性也很大,毕竟最后,能从新野一直跟刘备到江夏的民众只是少数,大半要不在半道散了,要不就是被曹兵抓了回去。总之不管怎样,邓家是没能撤出新野,后来才被发配汝南。

第二点楼主也提到了,客观上,邓艾当时只有十岁,可能接受汉权的熏陶还不久,思想教育不充分,对汉室的忠诚有限。而且,就算他再敬佩刘备,他当时也只有十岁,能力十分有限;何况,关于少年邓艾对刘备政权真正的看法,我们现在更是无从得知。

因此比较可信的推断是(人类求生存的本能):无论汉室曹魏,乱世民众首先考虑的不是政权归属,而是自己的生存活计。结合邓艾家族的立场,再从生存风险上考虑,当时跟着刘备是场豪赌,输了十有八九是要死的,而归降曹操则稳定许多,可能损失点田产家财就能活下来(有钱人一般都选后者)。

最后说后话嘛,就是,等邓艾发迹已经是三十岁后的事了,而他做曹魏的官员也当了二十来年了,对汉室更谈不上有什么感情了。而历史就是如此,杂糅了各种各样的巧合与意外,留给人怅然的幻想和唏嘘,刘备也想不到,自己最后的江山会栽在当年没从新野带出去的一个10岁小孩手里。

请教非常熟悉三国的历史高手!

2. 请教熟悉三国历史的高手!

司马孚玩得高明。杀了皇帝曹髦后,他在曹髦死后,趴在曹髦身上哭,是有两个目的。一来转移了舆论焦点,不再追问杀皇帝是否合法;二来,表明自己是尽了最大努力保护受害者,掩盖了自己实际参与迫害的事实。他为什么说“杀陛下者,臣之罪也”,无人再问。这第二个效果非常了得,历来为那些“装蛋”的骗子所熟用。其实他也参与了杀害皇帝的计划,他与司马炎关系特别好,是一路的。比如,司马炎把司马孚列为诸王之首,“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

3. 研究三国历史的请进

  楼主你好,首先赤壁之战功劳最大的当然是周瑜。周瑜首先用苦肉计(周瑜打黄盖)为后来的火烧赤壁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利用庞统向曹操献计让曹实行连环战船。曹操是多么聪明的人,都遭了周瑜的计,这个足以证明周瑜是多么有能耐的人。以至于后来诸葛亮千方百计要铲除周瑜。
  第二周瑜和诸葛亮相比的话,各有千秋,我个人认为周瑜的确超过诸葛亮,正史里周瑜不是被气死的,只是电视将诸葛亮过于神话了。就像赤壁之战,其实诸葛亮只是起一个配角的作用,这场战争是曹操发起的,诸葛亮只是做个顺手人情,联吴抗曹。
  第三提到孙策,的确是大将之风范。孙策文武双全表现有几点:
  1、很会用人,重用旧臣,对他任命的人从不不疑。
  2、重用太史慈就说明他不计前嫌,有宽阔的胸襟,值得感慨
  3、不欺负弱小。孙策攻克皖城,袁术妻儿老小寄住在此,均被俘获。孙策对他们体恤抚慰,下令不得侵扰。后来收复豫章,又收拾安排刘繇的丧事,且很好地看顾他的家属。天下士大夫因此对孙策大加称誉。 说明孙策很得人心。
  4、横扫江东,所向无敌。说明孙策很会用兵之道。
  5、就连曹操都很畏惧孙策用兵。曹操曰:“狮儿,谓难与争锋。”  很难找的到人能与之匹敌。
  孙策死的太早,年仅26岁。如果孙策能像曹操一样活那么久,历史很大可能会改变。也许真像你所说的,一统天下的将是吴(孙策)

研究三国历史的请进

4. 三国系列问题,历史高手来

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三国演义》可谓是家喻户晓,历来读之者众多,议之者更甚,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扮演着空前绝后的角色。而且在世界文学名著之林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国》是一部谋略的演义,更是智慧的结晶。是人与人的厮杀,更是一代奸雄与枭雄的较量。是臣对君的忠心,更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伟大胸襟。三国中有三绝和三奇,三绝为哪三绝?第一,贤相诸葛亮可称得上是“智绝”。第二:奸雄曹操可谓“奸绝”。第三:桃源之盟中的关羽,“义绝”非他莫属。清末小说点评家毛宗刚就曾提出了三奇三绝的这种论点。三奇又是哪三奇?古之大贤中的第一奇人诸葛亮,奸雄第一奇人曹操,忠义第一奇人关羽。下面我们还是说说这三绝吧。     “智绝”诸葛亮,提到诸葛亮,我们就会想到刘备的三顾茅庐,和那著名的《隆中对》。刘备请出诸葛亮后,从此这条“卧龙”冲天而起,在历史的舞台上夭矫腾飞,大展宏图。《隆中对》中精辟的分析了天下大势,为刘备制定了先占荆,益二州,形成三分鼎立之势,外结孙权,内修政治,待时机成熟,再兵分两路北伐,攻取中原以成霸业的战略方针。可见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万古之人不及也。在实现这些战略时,诸如,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剑,赤壁之战,三气周瑜,巧赚荆州,计取成都,平定汉中。这些大小战役的胜利都体现出了孔明的出众的才智和一流的军事才能。    在南征北站中诸葛亮坚持“攻心为上”的方针,使南中地区成为稳定的战略后方,而且战术运用得当,在蜀汉无法两路北伐的情况下,几度进攻曹魏的雍,凉二州,力图夺取关中和陇西地区,为的是斩断曹魏一臂,然后进取中原,再夺天下,这些战略战术,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正是堪称“智绝”的诸葛亮才能想得到的。魏军面对空空一城,却只有防守,而不敢冒然进攻,结果使智退了司马懿大军。甚至在诸葛亮病逝后,蜀军撤退,司马懿亲帅大军追赶,还被反旗鸣鼓的蜀军吓退,落得个“死诸葛下走活仲达”的话柄。
    在军队训练,用兵布阵,武器装备上孔明继承和发扬了前代兵家的战略思想,创制出了独具特色的阵法系统—八阵图。在武器装备方面诸葛亮改进了连弩。在军粮运输方面,诸葛亮发明了令人称羡的木牛流马,这些在三国时期无人可及,无不证明了诸葛孔明的“智高一筹”。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也是“奸绝”形象的代表—曹操。然而他又是一个极端自私,残忍狡诈,反复无常的人。曹操既是远见卓识,才智过人,具有强烈工业心的英雄,又具有极端自私,奸诈残忍的性格特征,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奸诈的作风才在汉末的群雄中脱颖而出。
   在小说中,曹操的第一次出场就写的有声有色:见一彪人马,尽行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鬓,胆量过人,机智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看了一部电影,名叫《见龙卸甲》说的是曹操为报大仇,侵军全出攻打刘备,由于罗将军的失利,刘备的两个夫人和一子阿斗被掠去,蜀大将赵云前去救回,却遇曹操大军,在厮杀中,我记得曹操对他孙女说过一句话:“要想这天下是你的,就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的心子之黑。
     在曹操欲去刺杀董卓时,其实一把普通的剑即可,但曹操却向王允借了七宝刀,说明他早已为行刺不成准备了退路,其心思之密,非常人可及。刺杀董卓失败后凭着他随机应变的本领逃出了洛阳,在经中牟时,却被守关军士捉住,但曹操却向县令陈宫诉说了慷慨激昂的表白,因而感动了陈宫,放走了曹操。但在故人吕伯奢那里,由于疑心太重杀死了吕伯奢全家,当知道情况后,却事已至此,为了掩人耳目,进而也杀死了为他外出打酒的吕伯奢本人。从而又印证了他的那句话,“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我不禁道出两个字“够奸”。
曹操煮酒论英雄,当时说了一句话“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听后不禁黯然失色,两手颤抖,幸亏当时一个雷声助刘备消除了这种惧怕的心理,遮掩过了他的不安,没被曹操发现,才没被曹操抓住把柄。其中曹操为报父仇而攻打徐州,竟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对于忠于汉室反对自己的大臣毫不留情的挥起屠刀,杀了一批又一批,包括怀孕已经五个月的董贵妃和伏皇后全家,甚至辅佐他最得力的谋士荀或,仅因为不赞成他封魏公,便被逼服毒而亡。至于“借头欺众 ”,“梦中杀人”等阴谋诡计,更是花样百出,令人触目惊心。从这几点可以看出曹操的心机之深和奸诈的不可小觑,可堪称“奸绝”第一人。    “义绝”关羽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义重如山”,关羽处事的原则,集中体现在“义”字上,既包括他对刘蜀集团的忠诚,对“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誓言的恪守。也包括有恩必报的人际关系准则。在小说《三国》中最能表现关羽这种“义气”情节的有两个,一是:千里走单骑,另一个是:华容道放曹。
    无论曹操如何优待关羽,像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金银,送美女,赠战袍,送宝马。但关羽却始终心系刘备,一再表示只要知道刘备的下落,便一定前去寻找。在关羽得到刘备的准确消息后,立即挂印封金,写书告辞了曹操,独自保护着二嫂,踏上了寻找刘备的千里长途。他的这种不图荣华富贵,不顾为难艰辛,始终忠于桃园之盟的高风亮节,如同青松傲雪,皓月当空,足令天下人敬仰。所以现在社会上的某些组织从事某项活动前,就拜关羽,拜他的忠义,可见关羽的影响之深。
    云长是个义重如三之人,想起当日曹操的许多恩义,与后来过五关斩五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当时情况下,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于是心中不忍,把马头勒回,谓众将曰:四散开来。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从古代的观点来看,关羽此举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华容道放曹违背了刘备的根本利益,但刘备却原谅了关羽,体现了古代士文化的价值和小说极力塑造关羽的这个“义绝”典型。
    现在常听人说“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我想他的意思是在说三国是谋略与智慧的演义,我一生走过,到老也不在需要什么勾心斗角的了。不如多看看红楼,也可以懂得治家之道,并且还可以兴家,何尝不好,无论怎样,多读书不是一件坏事,技多不压身,就像三国三绝,如果我们能集其中一绝,也不枉此生了。

5. 懂三国的进!

典韦被张绣反叛,袭击曹营,典韦在门中护卫,激战而死。
三英战吕布也是虚构的,吕布是被孙坚击败的,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反目成仇……后被败于下邳,为曹操所杀。
华雄是孙坚杀的。
庞德是因为天时不好,大雨使汉水暴涨,军队为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者众多,军败被关羽杀。
赵云一生平淡无奇,职位也比较小,多数为虚构和夸张。
关羽斩颜良,而文丑为曹操用计所杀;土山约三事也是虚构的;华容道拦曹操也是虚构的,是刘备拦的;单刀赴会实际是鲁肃带佩刀到关羽这边来赴会;黄忠和关羽也并无交战,黄忠随太守韩玄投降;给关羽扛刀的周仓也是虚构的人物……
赤兔马未交待来历,但是只为吕布所骑,吕布死后不知去向,并非关羽所获。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而皇叔是虚构的。
诸葛亮借东风,是因为天气自然原因而东南风多,祭祀之类自然是神话孔明的说法;空城计也是虚构的。

懂三国的进!

6. 懂三国的进!

典韦建安二年(197),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吕布于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华雄公元190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
庞德:羽劝德降,德怒骂之,遂为羽所杀
关羽没有温酒斩华雄     也没杀颜良   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
刘备(公元161-223年),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诸葛亮的东方和空城其实假的    借东风是周瑜熟悉东吴气候    空城计好像是赵云,而且也不是和司马懿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