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借差摊销时,摊销额怎么变化

2024-05-18 09:11

1. 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借差摊销时,摊销额怎么变化

实际利率法主要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实际利率就是折现率,入账的其实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债务人等,关注的都是实际得到的投资收益是多少,实际付出的费用是多少,所以要有一个折现率的概念来确定每期的实际收益或者实际费用支出。
一般情况下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时候,由于票面(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总是会存在差异,那么购入时候的价格和面值总是会有出入,所以就会存在利息调整额,这部分差额填补了购买双方心理的不平衡并在以后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这就是利息调整的摊销。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如果采用的折现率较低,则算出最低租赁付款现值会高,当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高于租入资产的原账面价值时,按《准则》规定则采用租入资产原账面价值为入账价值,而舍弃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2、必须采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如果采用的折现率较低,则租入资产入账价值较高而未确认融资费用较低,因此分期计入损益的融资费用较低而租入资产折旧费用较高,融资费用额与折旧费用额的反向变动会基本相抵。
3、折现率高而租入资产入账价值低,应分期确认的融资费用高而折旧费用低,二者高低变动的金额也会基本抵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际利率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销

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借差摊销时,摊销额怎么变化

2. 溢价购入到期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每期计提利息时,其账务处理是什么

   
    2005年1月自学考试《企业会计学》真题单项选择题第18题
    溢价购入到期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每期计提利息时,其账务处理是( )。
    A.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B.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贷:投资收益
    C.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投资收益
    D.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贷: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C
     校答案解析: 到期还本付息每期计提的利息应该计入应计利息明细账中,同时摊销的溢价应该贷记摊销额冲减投资收益。
    
    
    
  

3. 随着各期债券溢价的摊销债券的应计利息和利息费用都逐期减少

A选项
  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逐期不同,因而计算出来的利息费用也就逐期不同。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减少,利息费用也就随之逐期减少;反之,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债券账面价值逐期增加,利息费用因而也逐期增加。当期入账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的差额,即为该期应摊销的债券溢价或折价。

随着各期债券溢价的摊销债券的应计利息和利息费用都逐期减少

4.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投资收益为什么是实际支付价款乘以实际利率

这其实只是为了满足权责发生制原则,人为的一个会计约定而已。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2013年1月1日买入以90元的价格买入面值100元年票面利率1%的三年期债券,每年付息,到期还本。
看现金流的话:
2013年1月1日: 付出90元
2014年1月1日:收到1元
2015年1月1日:收到1元
2016年1月1日:收到101元

其实整个持有期间一共收益是13元 (101+1+1-90)
但是,显然不能前两年各确认1元,第三年确认11元

于是,为了把这13元收益在持有期间内合理分摊,计算一下实际利率 结果是4.648%
2013年持有期间,占用资金是90 实际利率4.648%
所以第一年要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益 4.18元 
注意,这是应计的部分,可是实际收到1元,所以还剩下有3.18没收到的
也一起计入摊余成本

于是,2014年持有期间,占用资金=90+4.18-1=93.18,实际利率还是4.648
所以第二年收益=93.18*4.648%=4.33元
收到了1元,剩下3.33元还是没收到,仍然计入摊余成本

记下来,2015年持有期间,占用资金=93.18+4.33-1=96.51,实际利率还是4.648%
那么这一年确认收益=96.51*4.648%=4.49元
看看这时候应收多少了?

96.51+4.49=101
这一年正好收到101 两清!

反过来再算一下三年期间一共确认过的收益
=4.18+4.33+4.49=13.00元!

总结一下:
1)如果算总帐的话,实际利率法的结果和收付实现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
2)不一样的,是持有期间总收益如何在各年度之间分摊
3)这样的分摊,是为了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人为进行的约定。

5.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中,“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的已到付款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首先你要明白,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什么,他只能是债券,绝对不能是股票,其次,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买债券,也就是说我们是占在买方的立场上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所以,当我们花钱买债券的时候,我们是需要会付钱的,这样你的问题就出现了,你有可能是在2012年买的债券是2010年就己经发放了的债券,这样就存在着一个每年付息的问题,比如利息按年发放,那么,你在2012年买的债券由于按年付息,你买的时候债券本身的价格里就包括了己经到了付息期而尚未领取的利息,本来这个债券值100万,结果发行债券的公司2012年准备付利息10万,所以, 你就得用110万来买这个债券了。这就是你付出去的钱中包括了己经到了付款期而尚未领取的利息。
 
至于你所说的问题,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金融资产类别当中的,存在着一个货币时间价值的问题,你付出去的钱跟你收到的利息的钱由于并不能存在于同一个时间点上,那么,在折现的时候就会出现差异,所以这一进一出所代表的真实含义并不能相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中,“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的已到付款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6.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务处理中,面值与付款的差额计入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因为票面利率是你可以得到的钱,而实际利率是考虑到你投资溢价或折价情况下你实际收到的钱。
从收到钱的多少来看,其实是一样的。
比如,你用1250买了个1000的债券,多花了250,5年期,票面利率是10%,你5年下来可以得到500。但是,从你投资的经济角度来讲,你其实没有得到500,因为,你当初如果花1000买1000的话,可以说你是得到500,但是你是花的1250,多花了250,因此,你这500中,有250是你期初自己多花钱买的。而实际利率摊销的利息调整科目就是来摊销你这一部分的。

7.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价摊销额为什么是用面值计算的利息减去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

因为溢价发行,“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在借方。

以后每期摊销时,利息调整一定是在贷方。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应收利息是面值计算的,
投资收益是实际利率法计算的。
所以,应该用面值计算的减去实际利率法计算的。

另外,关于你的理解
溢价发行的账面价值>票面面值,没错。
但是你没考虑利率的问题,溢价发行的实际利率<票面利率。
综合起来,溢价发行的情况下,账面价值×实际利率<票面面值×实际利率。

现在你明白了吧。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价摊销额为什么是用面值计算的利息减去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

8. 企业以溢价形式发行债劵时,每期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是什么?还有有关会计学这方面的章节知识。

各期实际利息费用=票面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溢价指所支付的实际金额超过证券或股票的名目价值或面值,折价反之。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公允价值就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资源进行资产交换的金额。(即两方都认同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