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式微了吗

2024-05-02 06:18

1. 中国传统文化式微了吗

复兴社,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点革命的气势,传统文化之所以式微最缺少的就是这种力量。今天中国所有的问题根源都可以追及至此,作为大学生,应该有所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项神圣的历史使命。加油!

中国传统文化式微了吗

2.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有被现代文化冲击的危险

传统文化式微的原因有很多,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式微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现代化的冲击、西洋文化的植入、猎奇心理和盲目从众、传统文化的被冷落等。在这些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中主要以现代化的冲击最为广泛而深刻,可以说现代化的冲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变化来说是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来说,怎样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至为重要。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传统文化本身在发展过程中的状况,妥善保护好优秀的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的式微,现代化的冲击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在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非常紧密,不仅仅是在经贸层面上,在文化层面上的交流也是非常紧密的。可以说现在的世界,由大到小,成为一个地球村,这主要归功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技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模式~

3.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式微

明时期本来是一个很好提升机会,但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打击,本来一个可以继续引领潮流的机遇被打断,进入历史大衰退,满清因统治原因,打压汉族是必然选择,其中文字狱之伤害比元朝时期种姓制度更加极端。而西方大航海后全球殖民,在满清还歌舞升平,享受过去成果中,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出,持有这种思想的本就是错误,还能奢谈去列强中刷存在感吗?
明失败是野蛮对文明的践踏,从而丧失了几百年时间自强的机会,而在清末对于国家、民族的迷茫,当年得出华夏文明是一种落后的、愚昧的,不得不赞叹满清统治者手段,洗脑是这么干净,而八国联军、日本侵华、半殖民地,这几种原因综合在一起,迸发出国人团结激情,在史书上还有那记载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华夏文化传统,儒家为表,而上千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是文人、武将、屁民的一大追求,但这种追求,西方列强的群殴、小日本的天良丧尽、蒋的反复,牺牲千万人口,才从马ks那里得到红色信仰,直到49之后的历次对外战,还能战而胜之,无论国内海外,更加坚定那传奇的马教信仰。
只是在八九十年代后风吹的草低,始见牛羊遍地残,又有一元思想的诱惑,贵族的奢华,但真金不怕火炼,步入这源于美洲传说末日后时代,才知道原来思想的竞争才是真的竞争,殖民的最终目的不是金钱,而是土地、天空、水源的争夺。但现在这存在感,有人不知道的是,文明进程不曾中断的东方,虽然曾衰落过,但终有一天还是会回归历史地位的,因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你我每个人的格言,虽然很难,但又有几人曾放弃过!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式微

4. 中国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提出的“中国固有式”是指什么

准确的说应该叫做中国固有形式的传统建筑复兴,在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首都计划》和上海《市中心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但之前外国教会在教堂建筑和教会大学中对“中国式”已经有所探索。中国式建筑吸取了西方历史主义的传统手法,主要包括三种:1.复古式(宫殿式)、2.混合式(折中式)、3.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

5.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
这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期,它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二、雏形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
尽管这一时期华夏组的宏大空间(“中国”)还很有限,尚没有对南北四方产生足够的作用力,但中国文明的基石已初步奠定,象形会意的汉字、儒墨道法等诸子思想、宗法伦理等等都对后世影响甚巨。
三、定型期:秦汉
如果向前追溯,一统帝国文化的端绪应该溯源至春秋战国之际,因为其时所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变革和文化大转型,已经寓合着政治的大一统和文化的大一统。
四、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
这一时期,与庄园经济和门阀贵族政治相表里,精神领域里神学弥漫,儒、道、玄、佛各擅胜场,影响着思想意识各文化门类。
五、强化期:唐中叶至明中叶
唐代前后期的转折,规范了中国文化史后半段的大致框架。唐宋以降的一年间,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总体上已显示出走出中古文化故辙的种种动向,韵语了部分近世文化因子,可以称之为近古文化期。
六、转型期:明末迄今
这一阶段,已先期完成现代转型的工业西方以炮舰加商品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中国文化第一次遭遇到“高势位”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调适、融合过程异常艰难也异常痛苦,中国文化在制度、物质、行为、精神诸层面进入现代转型期。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至于文学、艺术皆根植于上述思想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以地方为特色的区域文化,其中不乏下里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但有许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部分逐渐散失了,于是传统文化传承就突显出了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6. 什么是中国结??

中国传统认为,“结”寓意着团圆、美满。“结”还与“吉”谐音,所以人们就更加认为“绳结”是吉祥的象征,能够给人带来好的运气了。

7. 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结

中国结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术,一根根五彩的丝线,悬垂在居室四周,古朴而风情流转。自然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吉祥漂亮的中国结,既为主人祈福来年的平安富贵,同时也体现着主人不同的个性与审美观念。别看轻这小小的中国结,它可是近年来国际时尚潮流的重要元素,已发展成为多个产品了。仔细看看,其中主要有两大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每个系列又包括多个品种,如吉祥挂饰有:大型壁挂、室内挂件、汽车挂件等;编结服饰有:戒指、耳坠、手链、项链、腰带、古典盘扣等。

■中国结的来历和含义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它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始于唐宋时期。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为它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如:如意结代表吉祥如意;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等,结艺在那时达到鼎盛。

中国结的特点是,每一个结从头到尾用一根线编结而成,每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

■中国结的历史渊源

中华儿女很久以前就学会了打结,而且『结』也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结之所以具有这样的重要性,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同时,他也是一门可供欣赏的艺术。在这里我小述一下中国结的历史发展,假如网友中哪位是历史学家,那千万别见笑小弟的才疏学浅了。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也就是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文化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有『骨针』的存在。既然有针,那时就也一定有了绳线,我们由此推断,当时简单的结绳和缝纫技术应已具雏形。文字的最早的记录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而郑玄周易又注称;『大事大结其绳,小事小结其绳』而在战国铜器上所见的数字符号上都还留有结绳的形状,由这些历史资料来看,绳结确实曾被用作辅助记忆的工具,也可说是文字的前身。 穿著的习惯:最早的衣服没有今天的钮扣,拉练等配件,所以若想把衣服系牢,就只能借助将衣带打结这个方法。

玉配:中国人一向有佩玉的习惯,历代的玉佩形制如玉璜,玉珑,玉□等,在其上都钻有小圆孔,以便于穿过线绳,将这些玉佩系在衣服上。另外,还有一种成套的玉佩, 是由好几种不同的玉佩组合成琳琳琅琅的一长串,而其连结的方法当然也非靠穿绳打结不行。 

应用: 古人有将印监系节佩挂在身上的习惯,比如流传下来的汉印,方方都带有印钮。而古代铜镜背面中央都铸有镜钮,可以系绳以便于手持。由这两各地方不难看出,绳结在中国古代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同心结: 古人喜欢用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结来表达相爱的情愫 ,并美其名称为同心结。梁武帝诗词中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而唐朝的教坊乐曲中,尚有『同心结』这个词牌名。 

妇女装饰: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绘『女史箴』图卷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貌,我们可以由画中了解当时妇女装饰 之一斑。例如在画中仕女的腰带上, 就发现有单翼的简易蝴蝶结作为实用的装饰物。另外, 在唐代永泰公主墓 的壁画中, 有一位仕女腰带上的结, 就已经是我们现在通称的蝴蝶结了。到了清代,绳结已俨然被视为一门艺术,样式既多,花样也巧,在那时绳结作为装饰的用途 相当广泛,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用品如轿子、窗帘、帐钩 、肩坠、笛箫 、香袋、发簪、项练、眼镜袋、烟袋等,下方常编有美观的装饰结,这些结常有吉祥的寓意 

近代结绳艺术:到了清代,绳结发展至非常高妙的水准,式样既多,名称也巧,简直就把这种优美品装饰品当成艺术品一般来讲究。在曹雪芹著的红楼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有一段描述宝玉与莺儿商谈编结络子(络子就是结子的应用之一)的对白,就说明了当时结子的用途,饰物与结子颜巴的调配,以及结子的式样名称等等的问题。结子之为用在当时可大了,比方亲友间喜庆相赠的如意结,件件都缀有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结子及流苏。日常 所见的轿子、窗廉、帐钩、扇坠、的笛箫、香袋、发簪、项坠子、眼镜袋、烟袋以及书画挂轴下方的风镇等等日用物品上,也都编有美观的装饰结子,有时候这些结子 还另具吉祥的含意。 

现今中国结艺:民国以来,由于西方观念如科学技术大量输入,使我国原有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改变,再加上对于许多固有的文化遗产并未善加保存和传扬,以致许多实用价值不高,而制作费时费事的传统文化和技艺便告逐渐式微,甚至在不断朝现代化蜕变的社会中湮没。中国传统的编结技艺就是一个最好例子。编结艺术式微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所采用的材料,不管是用动物纤维或用 植物搓成的绳线,都受到先天条件的限制,终究经不起经年累月的各种物理和化学侵蚀,而无法长久流传于后世,现在所能找到的附属于器物上的绳结,最古老的也只是清代遗物。文化中心频道是我们员工尽全力为大家所喜爱的手工艺的历史、它的渊源、目前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壮况以及最新流行的娱乐项目、不同风格作品的展示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结

8. 式微式微胡不归?什么意思?出自哪?

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出自《诗·邶风·式微》中的诗句:“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扩展资料:
《国风·邶风·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风·邶风·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