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简介

2024-04-28 17:25

1.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简介

2. 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是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和数理科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和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更重要的是,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史上杰出的数学家。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一生留下了二百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由于他在科学研究史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 华罗庚一生在数学上取得非凡的成绩,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正是在坎坷中,他勤奋苦学,立志成才,为祖国及世界的数学研究做出无法估量的贡献。 童年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位商人家中。父亲华瑞栋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经过商,后来破落了。回家乡开了一爿小杂货铺,靠惨淡的小本经营养活一个妻子和女儿。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四十岁。中年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然而他幼年时,却不是父母所指望的那样,肯于乖乖地呆在箩筐里,他非常顽皮、爱动,是一个肯动脑子的孩子. 少年 华罗庚小学是在金坛仁劬小学度过的。因成绩不好,他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注1]。而后,他进入了刚刚创办的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注2]。华罗庚的才能这时就已初露锋芒。他的启蒙老师李月波是位很好得数学教师,是他引导和培养了华罗庚对数学的兴趣,为初中三年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华罗庚初三那一年,又有一位老师王维克注意到他是一个肯思考且有新意的学生,更注意培养他。 1925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窘迫,供不起华罗庚到省城去念高中,他进入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念书,以为将来能谋求个会计之类的职业,但一年后还是由于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青年 1927年华罗庚回到了家乡,帮助父亲在小杂货铺里干活、记帐,同时努力钻研数学。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作生意,打算盘,记帐,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的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他的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他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辛酸地说那正是我应当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了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清水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注3]顽强自学到十八岁,华罗庚和一位同年龄的姑娘吴筱元结了婚。这一年的秋天,金坛瘟疫蔓延,华罗庚染上了可怕的寒症。在母亲和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总算活过来了,却留下了终生的残疾--左腿关节变形,瘸了。病愈后,他外出谋生一瘸一拐地出现在家乡街头时,人们见了怜悯地说年纪轻轻就变成了这样,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听了这些议论,他心里很难受,经过认真思索,决定把一生献给数学。他想我别无他择。干别的工作要到处跑,或者要设备条件。我选中教学,是因为它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道具简单”。仅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五十页的微积分。但是,有志者事竟成,华罗庚终于在十九岁那年写出了著名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不能成立的理由”。当时清华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注4]看后对这篇文章很重视,他惊问周围的人说这个华罗庚是谁?”。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教员在清华工作,此人是华罗庚的同乡,向熊庆来谈了华罗庚的身世。一九三七年秋季的一天,熊庆来派人拿着招牌到北京火车站把华罗庚街道清华大学,把他安排在图书馆里担任助理员。这时华罗庚只有二十一岁。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的一生中一个重要转折,它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进了清华大学,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旁听。最先感兴趣的是研究数论,在这方面他一直得到熊庆来的鼓励。熊庆来在芝加哥大学的博士论文就是在莱奥那德·狄克逊指导下工作的关于堆垒素数论中的华林问题。我国数学家早在一三零零年就对数学家做出过有价值的贡献,其中包括 二项式系数的巴士卡三角形,逼近多项式根的方法,解四次方程的联立方程组的技巧,关于同余式组的解的中国余数定理”。但是,到了明朝就停滞不前。本世纪开始,我国数学家开始吸收西方数学的精华,并继承古代数学家的传统,开始发表论文。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期论文逐渐增多,首先是在数论和难”分析的领域里。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四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的文。二十五岁时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一天,清华的教授们聚到一起讨论能不能破格把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会上,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最后,理学院院长叶企荪作了总结,他说清华出了个华罗庚,是好事。我们不要被资格所限制!”就这样,华罗庚迅速由助教员提升为助教、教授。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一九三六年夏天由该会资助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在英国,华罗庚参加了一个有名的数论学家的小组。这个小组包括英国数学家哈罗尔德·达凡波特、哈代、李特伍德,德国数学家埃斯特曼和汉斯·海尔勃洛嗯。华罗庚在剑桥大学的工作大部分是研究堆垒素数论。堆类素数论涉及到把整数分解成某些别的整数的和。华林问题是这个学科中最透彻的研究过的一个问题,其中特殊的数是k次幂。问题是这样的对于给定的k,要求最小的整数s,称为g(k),方程是n=x1+x2+……+xs对每个正态数n都是可解的。1909年,在华林之后一百年,希尔伯特证明了对每一个k,这样的最小值g(k)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它的证明与其说是构造性的,毋宁说是归纳性的,所以就不必给出g(k)明确的上界。自希尔伯特之后许多著名的数学家都致力于计算g(k)的工作。例如已经知道g(2)=4,就是说每一个整数能够表示为四个整数的平方和或者九个整整数的立方和,并且这四、九的个数不能太小。对于所有的k,要找出g(k)的明确表达的试图尚未成功。尽管相信,对于所有的正整数k,除掉有限的几个外,有g(k)=ak+a-a,此处a是不超过(3/2k) 的最大整数。因为相对小的整数有时可以由特殊的表示,它包含在某些更广泛的基本结果中。g(k)定义为方程(1)对于全体充分大的n,可解的最小整数s。在计算或估计g(k)方面已经作了许多努力,知道g(2)=4,4=s,没有找出g(k)明确的值。歌德巴赫问题就是和华林问题密切联系的一个著名难题。其中k=1,s=2或3,x要求是素数。歌德巴赫问题可表达为规定任意偶数h,能否找到素数x1和x2,使n=x1+x2”,对于s=3,则为给定任意技术n,能否找到素 数x1、x2、x3,是n=x1+x2+x3?”华罗庚在华林问题和歌德巴赫问题上的研究结果将他欧洲同事的工作包罗殆尽。在二十年代,哈代和李特伍德公布了一系列的论文,他们用新的解析方法解决华林问题,并指出g(k)=o(n+1),对于方程(1)要求x1>=o;……x3>=o的整数解的个数(rs(n)),他们也得到一个渐近的公式。他们将rk,s(n)表示为k,s和n的函数。为n→无穷时,加上一项(n-1+s/k),但是他们的结果仅仅是对s大的知识有效的。华罗庚在华林问题最好的成果,按照海尔勃洛恩德看法是证明了哈代--利特伍德公式对于所有s>=2+1成立。这就是华氏定理。华罗庚的这一成果,至今仍是逻辑地引导到估计g(k)一把有力的钥匙。达凡波特这样写道华罗庚关于三角积分(2)的最有效”的界,是他能够导出g(5)和g(6)的严格不等式。在达凡波特之前,对前一种情况的最强估计g(5),<28是属于华罗庚1939年的成果。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歌德巴赫问题”写了十八篇论文, 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 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 1937年夏天,日本开始全面进犯中国,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迁到昆明,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华罗庚由英国回国,这期间他除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授外,还兼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员、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1946年到苏联访问讲学时路径印度、伊朗等地。 华罗庚是个爱国者,回忆昆明的生活,他曾愤然写过这样的诗句寄旅昆明日,金瓯半缺时,狐虎满街走, 鹰鹯扑地费。在昆明郊区的一个小村庄里,这位国内外富有盛名的大学教授一家七口住在两间小厢楼里, 吃饭、睡觉、读书、做研究工作都在这间小房子里,晚上用个破香烟罐子放上油盏,采些破棉花做灯芯,放上些菜油, 用豆粒大小的灯火照明,楼下就是牲口棚,牛马在支撑小楼的柱子上擦痒时,擦得小楼摇摇欲坠。不时传来马的啼鸣、牛的哼气声和猪的尖叫。华罗庚白天拖着病腿外出上课,用微薄的薪水养活全家, 晚上埋头研究。先后写了二十多篇论文,1941年完成了他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他在这本书中讨论了华林问题,哥德巴赫问题和一些相关联的问题,统一并改进了他以前论文里的结果。他把这本手 稿交给了原中央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但是当时没有出版。1945年下半年,他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到苏联 旅行。早在三十年代,华罗庚就与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陀夫开始通行,他们关于三角和方法的发展显著的改变了解析数论整个学科。为了褒奖华罗庚的贡献,苏联杂志《报告》从1937到1941年每年都刊登华罗庚的一篇论文。1946年四月苏联科学院出版了它的《堆垒素数论》。其中有些结果,现在还被认为是经典的。1946年秋天,华罗庚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魏尔教授邀请访问美国。行前,上海《东方日报》记者赵浩生访问了他。他在一篇访问记中转述了华罗庚的话说在昆明为了躲警报,家住在乡下,每次跑进城里上课,整天愁这一家人的生活。如果不是不得已,决不愿意出国。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梦想实现了,中国正开始和平建设,我想科学决不事太次要的问题,我们决不能等待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才开始研究科学。”华罗庚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从黄浦江畔乘坐美国将军号”前往美国的。同行的有吴大猷、曾昭伦、李政道、朱光亚、唐敖庆等。 [注1] 华罗庚《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中国青年》,7,1956 [注2] 知识分子韩大受于1922年创办 [注3] 1963年10月5日人民日报 [注4] 熊庆来(1893-1969),云南弥勒人。早年曾先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14年在法国留学时获科学博士学位。1926年从法国护国,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整函数和亚纯函数研究多年。解放前,先后在昆明东南大学、 北京清华大学、昆明云南大学创办了数学系

3. 华罗庚的简介。


华罗庚的简介。

4. 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病逝于日本东京。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他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20岁时,华罗庚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1930年熊庆来在清华大学当数学系主任时,从学术杂志上发现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方面的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让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在英国的两年之中,他攻克了许多数学难题。他的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他写出了《堆垒数论》。1946年9月,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63年他和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他一生硕果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导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著作《堆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在他亲自关心和过问下,陈景润从厦门大学被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终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此外,万哲元、陆启铿、王元、潘承洞、段学复等人也是在华罗庚的悉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 在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华罗庚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5. 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数学大师,汉族,江苏太湖西北金坛县城镇人,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元复变数函数论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主要成就
  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的资料

6. 华罗庚 简介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 1910 年 11 月 12 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85 年 6 月 12 日在日本东京逝世。 
华罗庚 1924 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 1930 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了数学家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 1934 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 1936 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 1938 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 年应苏联科学院邀请去苏联访问.同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 1948 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 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与方法等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了推广优选法,华罗庚亲自带领小分队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达二十年之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7. 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华罗庚的资料

8. 华罗庚的介绍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病逝于日本东京。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中文名: 华罗庚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金坛
  出生日期: 1910年11月12日
  逝世日期: 1985年6月12日
  职业: 国际数学家
  代表作品: 《堆垒素数论》


  目录

  华罗庚
  人民科学家、世界数学大师华罗庚
  主要成就
  同行评价
  大师生平
  曾获荣誉
  妙联
  警言
  往事略集华罗庚确是一个代表着中国光荣的名字
  早年学习时期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
  回国建设时期
  华罗庚以高度的爱国热情
  文革斗争时期
  晚年大家时期
  文革前后的华罗庚
  华罗庚的夫人
  纪念文章采撷华罗庚
  人民科学家、世界数学大师 华罗庚
  主要成就
  同行评价
  大师生平
  曾获荣誉
  妙联
  警言
  往事略集 华罗庚确是一个代表着中国光荣的名字
  早年学习时期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
  回国建设时期
  华罗庚以高度的爱国热情
  文革斗争时期
  晚年大家时期
  文革前后的华罗庚
  华罗庚的夫人纪念文章采撷展开 编辑本段华罗庚
  华罗庚(图1)
  华罗庚,国际数学大师。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国际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是难以比拟的天才。
  编辑本段人民科学家、世界数学大师
  华罗庚
  他是国际数学大师。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
  主要成就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十部巨著:《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著)、《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20世纪数学的经典著作之列。 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 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华罗庚 回忆录照片(20张)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亲自在中国推广应用。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150多篇,并有多部专著和科普性著作。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歌曲《华罗庚的脚印》截图照(12张)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    其专著《多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他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
  同行评价
  著名数学家劳埃尔·熊飞儿德说:“他的研究范围之广,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响的人也许比受历史上任何数学家直接影响的人都多”,   “华罗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数学家卓越的价值。”   哈贝斯坦:“华罗庚是他这个时代的国际领袖数学家之一。”   克拉达:“华罗庚形成中国数学。”   美国数论学家莱麦尔说:“华罗庚有抓住别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并能准确地指出这些结果可以改进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广泛阅读并掌握了20世纪数论的所有制高点,他的主要兴趣是改进整个领域,他试图推广他所遇到的每一个结果。”   丘成桐:“……先生起江南,读书清华。浮四海,从哈代,访俄师,游美国。创新求变,会意相得。堆垒素数,复变多元。雅篇艳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澜于即倒,成一家之言,卓尔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王元先生说,从数学领域来说,大致分为两个:一个是分析,一个是代数。绝大多数的数学家一般只在其中一个领域里做出贡献,比如我自己,就是在分析方面;但华罗庚却在两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另外一方面,数学又分成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华罗庚也是同时在这两方面都有很大贡献。   吴耀祖:“华先生天赋丰厚,多才好学,学通中外,史汇古今,见识渊博,论著充栋。他的生平工作和贡献,比比显示于他经历步过的广泛数学领域中,皆于可深入处即深入探隽,可浅出的即浅明清澈,能推广的即面面推广,能抽象的即悠然抽象……”   “我没有元老他们这么幸运,能够成为华老的入室弟子”,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杨乐看来,没有成为华老正式的徒弟是一生的遗憾,“但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华老确实深深地影响着我”。   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编辑本段大师生平
  俗话说得好:“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   华罗庚,这位“人民的数学家”,为他钟爱的数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汗水。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他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20岁时,华罗庚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1930年他在清华大学当数学系主任时,从学术杂志上发现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方面的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让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在英国的两年之中,他攻克了许多数学难题。他的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他写出了《堆垒数论》。1946年9月,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63年他和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他一生硕果累累,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导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其著作《堆垒素数论》更成为20世纪数学论著的经典。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的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在他亲自关心和过问下,陈景润从厦门大学被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终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此外,万哲元、陆启铿、王元、潘承洞、段学复等人也是在华罗庚的悉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 在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华罗庚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编辑本段曾获荣誉
  “中国数学之神”,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人民数学家”。   华罗庚、钱三强被认为是中国计算机界的两位功勋科学家,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数论大师,多复变函数论和矩阵几何的开拓者。   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1954,1958,1974年均被邀请到国际数学大会作报告(这是极高的荣誉),可惜均未被批准。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等,不少已成为世界级的名家了。   建国六十年来,“感动中国一百人物之一”。